鋼淬火后的殘余奧氏體.ppt

博主:adminadmin 2022-12-11 08:20:01 條評論
摘要:1.提高鋼的回火抗力Me對低溫回火的影響較小中、高溫下,Me阻礙碳的擴散,顯著提高了馬氏體的分解溫度。Me可阻止碳化物長大和F等軸化,延緩了硬度的下降。發生二次淬火現象。某些高合金鋼(如高速鋼)中的Ar十分穩定,在回火加熱時Ar發生部分分解,導致Ar穩定性下降,在隨后的快速冷卻過程中剩余的Ar轉變為馬氏體...

  1.提高鋼的回火抗力Me對低溫回火的影響較小中、高溫下,Me阻礙碳的擴散,顯著提高了馬氏體的分解溫度。Me可阻止碳化物長大和F等軸化,延緩了硬度的下降。發生二次淬火現象。某些高合金鋼(如高速鋼)中的Ar十分穩定,在回火加熱時Ar發生部分分解,導致Ar穩定性下降,在隨后的快速冷卻過程中剩余的Ar轉變為馬氏體,使鋼的硬度有較大提高,這種現象稱為二次淬火。2、引起二次硬化定義:某些淬火鋼在500~650℃回火后硬度又增加的現象。本質:合金碳化物的彌散強化意義:紅硬性、高溫強度Mo鋼中碳化物在550℃時產生二次硬化。高速鋼三次560℃回火,在560℃回火時,產生二次硬化合金鋼回火時碳化物析出序列四、回火脆性在某些溫度區間回火時,鋼的韌性顯著下降的現象。第一類(低溫)回火脆性:是指淬火鋼在250-400℃回火時出現的脆性。特征:不可逆;與冷速無關,與回火時間無關。當出現了第一類回火脆性后,再加熱到較高溫度回火,可將脆性消除;如再在此溫度范圍回火,就不會出現這種脆性。故稱之為不可逆回火脆性。只要在此溫度范圍內回火就會出現脆性,目前尚無有效消除辦法。除彈簧鋼之外,其它零件淬火后應避免在250400℃回火。第二類(高溫)回火脆性:(450650℃)是指淬火鋼在450-650℃范圍內回火后緩冷時出現的脆性。回火后快冷不出現。多發生在含Cr、Ni、Mn、Si等元素的合金鋼中,特征:可逆性,與冷速有關(快冷不產生),與回火時間有關(回火時間、脆性增加),預防措施:(1)高溫回火后,在水中快速冷卻。一般適用于較小截面的零件。(2)加入降低回火脆性傾向的元素Mo或W。適用大截面零件或合金鋼(如Cr-Ni鋼等)。影響因素:成分,碳鋼一般不出現五、回火工藝包括:加熱溫度保溫時間冷卻方法回火方法回火溫度的確定1、低溫回火回火溫度:150250℃組織轉變:從馬氏體中析出細片狀-碳化物;AR分解為-碳化物+低碳M。這種在馬氏體基體上分布著細片狀碳化物的組織稱為回火馬氏體,用M回表示。目的:保留淬火后高硬度、高耐磨性的同時,降低內應力,提高韌性。用途:處理各種工具、模具、量具、軸承(高碳、高碳高合金鋼)及經滲碳(氮)和表面淬火的工件。2、中溫回火回火溫度:350-500℃組織轉變:-碳化物轉變為Fe3C。到350℃,馬氏體中的含碳量已降到鐵素體的平衡成分,內應力大量消除。回火屈氏體M回轉變為在保持馬氏體形態的鐵素體基體上分布著細粒狀Fe3C的組織,稱為回火屈氏體,用T回表示。回火屈氏體組織具有較高的彈性極限和屈服極限,并具有一定的韌性,硬度一般為3545HRC。主要用于各類彈簧的熱處理。汽車板簧熱卷彈簧回火索氏體3、高溫回火回火溫度:500-650℃組織轉變:Fe3C發生聚集長大,鐵素體發生多邊形化。這種在多邊形鐵素體基體上分布著顆粒狀Fe3C的組織稱回火索氏體,用S回表示。回火索氏體組織具有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即在保持較高的強度同時,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韌性。通常把淬火+高溫回火的熱處理工藝稱作“調質處理”,簡稱“調質”。調質廣泛用于連桿、軸、齒輪等各種重要結構件的處理。也可作為精密零件、量具等的預備熱處理。柴油機連桿具有二次硬化效應的高合金鋼,采用高溫回火來獲得高硬度、高耐磨性和紅硬性。但必須與恰當的淬火工藝配合。高溫回火還需進行一次低溫回火,以消除二次淬火馬氏體回火時間冷卻方式:回火后通常在空氣中冷卻。對于第二類回火脆性傾向大的合金鋼,中、高溫回火后需快冷(水或油冷)用途組織性能溫度(℃)名稱耐磨件回火馬氏體高硬度58~64HRC150~250低溫回火彈簧等回火屈氏體高彈性35~45HRC350~500中溫回火調質件回火索氏體良好綜合力學性能500~650高溫回火淬火+高溫回火調質處理調質處理用于各種重要結構零件,如軸、連桿等回火方法普通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