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處理對超級馬氏體不銹鋼組織和逆變奧氏體的影響

博主:adminadmin 2022-12-29 16:52:01 條評論
摘要:【摘要】:本文通過不同冷處理工藝處理下的超級馬氏體不銹鋼展開研究,研究了不同冷處理工藝對組織和逆變奧氏體含量的影響,探討了冷處理溫度對逆變奧氏體形成機制的影響。通過不同冷處理工藝,即淬火,淬火+干冰,淬火+液氮,對試驗鋼的組織,殘余奧...

  【摘要】:本文通過不同冷處理工藝處理下的超級馬氏體不銹鋼展開研究,研究了不同冷處理工藝對組織和逆變奧氏體含量的影響,探討了冷處理溫度對逆變奧氏體形成機制的影響。通過不同冷處理工藝,即淬火,淬火+干冰,淬火+液氮,對試驗鋼的組織,殘余奧氏體和硬度進行對比。實驗結果表明,淬火態下,組織均為板條馬氏體,且隨著冷處理溫度的降低,殘余奧氏體的含量減小,硬度增大。回火態下,當回火溫度在500-750℃,三種工藝,即淬火+回火(A工藝),淬火+干冰處理+回火(B工藝),淬火+液氮處理+回火(C工藝)。三種工藝中,基體組織均為回火馬氏體,且隨著回火溫度的升高,馬氏體板條變細。在相同回火溫度下,回火馬氏體板條束的大小為ABC,即隨著冷處理溫度降低,回火馬氏體板條更平直,尺寸更小;三種工藝中,隨回火溫度的升高,逆變奧氏體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且在650℃時達到最大,在相同回火溫度下,逆變奧氏體的含量為,經過液氮處理的C工藝最大,經過干冰處理的B工藝次之,直接回火的A工藝最小;三種工藝中,隨回火溫度的升高,硬度的變化趨勢為先降低后緩慢回升,且在650℃時達到最小,在相同回火溫度下,硬度為CBA。即在相同回火溫度下,隨著冷處理溫度的降低,硬度增大。本文對不同冷處理溫度下的逆變奧氏體的形成機制進行探討。結果表明,在三種工藝中,逆變奧氏體大多分布在馬氏體板條邊界、原始奧氏體晶界以及馬氏體板條間。逆變奧氏體的形態為,直接回火的A工藝,形狀多為塊狀,經過干冰處理的B工藝,形狀有塊狀,長條狀,而經過液氮處理的C工藝,形狀多為細長條狀。逆變奧氏體的寬度在相同回火溫度下為ABC,即隨著冷處理溫度的降低,逆變奧氏體的寬度變小。逆變奧氏體的形成受Ni元素控制,在三種工藝中,逆變奧氏體內部存在富Ni區而邊緣存在貧Ni區。當回火溫度為650℃,在逆變奧氏體內部的Ni元素富集量,直接回火的A工藝為9.73,經過干冰處理的B工藝為8.53,經過液氮處理的C工藝為7.25。即隨著冷處理溫度的降低,逆變奧氏體內部Ni元素的富集量減小。超級馬氏體不銹鋼中逆變奧氏體的形成機制為擴散相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