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材應力應變曲線(鋼材應力應變曲線四個階段)
鋼材應力應變曲線(鋼材應力應變曲線四個階段)
大家好,鋼百科小編解答以上問題。鋼材的應力應變曲線特征?,鋼絞線受拉應力應變關系曲線中有無明顯屈服點?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Q1:鋼材的應力應變曲線特征?
低碳鋼的單向靜載一次拉伸試驗下,所得應力應變曲線分為彈性階段,彈塑性階段,屈服階段,強化階段,頸縮破壞階段。由此試驗可得到鋼材的屈服強度fy , 極限強度fu , 彈性模量E , 斷裂伸長率δ, 等特征指標。
Q2:鋼絞線受拉應力應變關系曲線中有無明顯屈服點?
鋼絞線一般由高強鋼絲絞合而成,其受拉應力應變曲線中無明顯屈服點。
Q3:軟鋼的應力應變曲線分為四個階段?
低碳鋼從受拉至拉斷,分為以下四個階段。1 彈性階段隨著荷載的增加,應變隨應力成正比增加。如卸去荷載,試件將恢復原狀,表現為彈性變形,與A點相對應的應力為彈性極限。在這一范圍內,應力與應變的比值為一常量,稱為彈性模量,用E表示。彈性模量反映鋼材的剛度,是鋼材在受力條件下計算結構變形的重要指標。常用低碳鋼的彈性模量E=2.0×105~2.1×105MPa,彈性極限E=180~200MPa。2 屈服階段應力與應變不成比例,開始產生塑性變形,應變增加的速度大于應力增長速度,鋼材抵抗外力的能力發生“屈服”了。該階段在材料萬能試驗機上表現為指針不動(即使加大送油)或來回窄幅搖動。鋼材受力達屈服點后,變形即迅速發展,盡管尚未破壞但已不能滿足使用要求。故設計中一般以屈服點作為強度取值依據。3 強化階段抵抗塑性變形的能力又重新提高,變形發展速度比較快,隨著應力的提高而增強。常用低碳鋼的為385~520MPa。抗拉強度不能直接利用,但屈服點與抗拉強度的比值(即屈強比),能反映鋼材的安全可靠程度和利用率。屈強比越小,表明材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越高,結構越安全。但屈強比過小,則鋼材有效利用率太低,造成浪費。常用碳素鋼的屈強比為0.58~0.63,合金鋼為0.65~0.75。4 頸縮階段材料變形迅速增大,而應力反而下降。試件在拉斷前,于薄弱處截面顯著縮小,產生“頸縮現象”,直至斷裂。通過拉伸試驗,除能檢測鋼材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等強度指標外,還能檢測出鋼材的塑性。塑性表示鋼材在外力作用下發生塑性變形而不破壞的能力,它是鋼材的一個重要性指標。鋼材塑性用伸長率或斷面收縮率表示。
Q4:軟鋼和硬鋼的應力-應變曲線有何不同?二者的強度取值有何不同
軟鋼和硬鋼的應力應變曲線的不同:軟鋼與硬鋼相比,后者沒有明顯的流服或屈服點。同時其強度很高,但延伸率大為減少, 塑性性能降低。軟鋼和硬鋼的強度取值區別在于:軟鋼的含碳量在0.20%~0.30%,硬度在100-130HBS,硬度在372~470MPa,硬度和強度都很低;
硬鋼的含碳量在0.50%~0.80%,硬度在200-500HBS,硬度在500~800MPa,硬度和強度都很高。取值設計中極限抗拉強度不能作為鋼筋強度取值的依據,一般取殘余應變為0.2%所對應的應力σ0.2,作為無明顯流幅鋼筋的強度限值,通常稱為條件屈服強度。對于高強鋼絲,條件屈服強度相當于極限抗拉強度的0.85倍。對于熱處理鋼筋,則為0.9倍。為了簡化運算,《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10)統一取σ0.2=0.85σb,其中σb為無明顯流幅鋼筋的極限抗拉強度。擴展資料:硬鋼和軟鋼根據它們是否存在屈服點劃分的,由于硬鋼無明顯屈服點,塑性較軟鋼差,所以其控制應力系數較軟鋼低。1、軟鋼的力學性能軟鋼有明顯的屈服點,破壞前有明顯的預兆,屬塑性破壞。2、硬鋼的力學性能硬鋼強度高,但塑性差,脆性大。從加載到突然拉斷,基本上不存在屈服階段,屬脆性破壞。材料的塑性好壞直接影響到結構構件的破壞性質,所以,應選擇塑性好的鋼筋。鋼絲、鋼絞線屬于硬鋼。硬鋼和軟鋼根據它們是否存在屈服點劃分的,由于硬鋼無明顯屈服點,塑性較軟鋼差,所以其控制應力系數較軟鋼低。參考資料:參考資料:
那么以上的內容就是關于鋼材的應力應變曲線特征?的一些信息了,希望本篇文章能夠幫到網友們獲取到一些自己想要了解的內容。鋼絞線受拉應力應變關系曲線中有無明顯屈服點?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匯總而成,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