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材熱處理的工藝有(鋼材熱處理的工藝有哪些)
鋼材熱處理的工藝有(鋼材熱處理的工藝有哪些)
大家好,鋼百科小編解答以上問題。鋼的熱處理工藝由,45鋼齒輪的熱處理工藝?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Q1:鋼的熱處理工藝由
鋼的熱處理由加熱、保溫、冷卻三個階段組成,有時只有加熱和冷卻兩個過程。這些過程互相銜接,不可間斷。加熱是熱處理的重要工序之一。金屬熱處理的加熱方法很多,最早是采用木炭和煤作為熱源,進而應用液體和氣體燃料。1、金屬加熱時,工件暴露在空氣中,常常發生氧化、脫碳(即鋼鐵零件表面碳含量降低),這對于熱處理后零件的表面性能有很不利的影響。因而金屬通常應在可控氣氛或保護氣氛中、熔融鹽中和真空中加熱,也可用涂料或包裝方法進行保護加熱。2、加熱溫度是熱處理工藝的重要工藝參數之一,選擇和控制加熱溫度 ,是保證熱處理質量的主要問題。加熱溫度隨被處理的金屬材料和熱處理的目的不同而異,但一般都是加熱到相變溫度以上,以獲得高溫組織。另外轉變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當金屬工件表面達到要求的加熱溫度時,還須在此溫度保持一定時間,使內外溫度一致,使顯微組織轉變完全,這段時間稱為保溫時間。采用高能密度加熱和表面熱處理時,加熱速度極快,一般就沒有保溫時間,而化學熱處理的保溫時間往往較長。3、冷卻也是熱處理工藝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驟,冷卻方法因工藝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控制冷卻速度。一般退火的冷卻速度最慢,正火的冷卻速度較快,淬火的冷卻速度更快。但還因鋼種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空硬鋼就可以用正火一樣的冷卻速度進行淬硬。擴展資料:工藝分類,金屬熱處理工藝大體可分為整體熱處理、表面熱處理和化學熱處理三大類。根據加熱介質、加熱溫度和冷卻方法的不同,每一大類又可區分為若干不同的熱處理工藝。同一種金屬采用不同的熱處理工藝,可獲得不同的組織,從而具有不同的性能。鋼鐵是工業上應用最廣的金屬,而且鋼鐵顯微組織也最為復雜,因此鋼鐵熱處理工藝種類繁多。整體熱處理是對工件整體加熱,然后以適當的速度冷卻,獲得需要的金相組織,以改變其整體力學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鋼鐵整體熱處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種基本工藝。參考資料來源:
Q2:45鋼齒輪的熱處理工藝?
45鋼齒輪的熱處理工藝:下料——鍛打(改變金屬纖維走向)——正火(消除鍛打內應力)——粗車(使工件表面取得均勻的硬度)——調質(使工件取得綜合的機械性能)——精加工——內孔插件、外圓制齒——齒面高頻淬火(使齒面取得高硬度、高耐磨性)——磨齒或剃齒(使齒面取得好的粗糙度,好的輪轂精度)。
Q3:鋼滲碳后隨后的最終熱處理工藝有哪些?
滲碳鋼的熱處理一般是滲碳后進行淬火及低溫回火,以獲得高硬度的表層及強而韌的心部。根據鋼的成分的差異,常用的熱處理方法有以下幾種。
(1)滲碳后預冷直接淬火及低溫回火這種方法適用于合金元素含量較低又不易過熱的鋼,如20CrMnTi、20CrTi等。
(2)一次淬火滲碳后緩冷至室溫,重新加熱淬火并低溫回火。適用于滲碳時易過熱的碳鋼、低合金鋼工件及固體滲碳后的零件等。
(3)兩次淬火滲碳后緩冷至室溫,重新加熱兩次淬火并低溫回火。適用于本質粗晶粒鋼及對性能要求很高的工件,但生產周期長,成本高,易脫碳氧化和變形。對于合金化程度較高的18Cr2Ni4WA等鋼種,如果滲碳后預冷淬火,滲層將存在大量殘留奧氏體,使硬度降低。為此,生產上采用滲碳空冷后進行高溫回火,使殘留奧氏體分解,然后再進行加熱淬火和低溫回火。熱處理和組織特點滲碳件一般的工藝路線為:下料→鍛造→正火→機加工→滲碳→淬火+低溫回火→磨削。滲碳溫度為900~950℃,滲碳后的熱處理通常采用直接淬火加低溫回火,但對滲碳時易過熱的鋼種如20、20Mn2等,滲碳后需先正火,以消除晶粒粗大的過熱組織,然后再淬火和低溫回火。淬火溫度一般為Ac1+30~50℃。使用狀態下的組織為:表面是高碳回火馬氏體加顆粒狀碳化物加少量殘余奧氏體(硬度達HRC58~62),心部是低碳回火馬氏體加鐵素體(淬透)或鐵素體加托氏體(未淬透)。滲碳是指使碳原子滲入到鋼表面層的過程。也是使低碳鋼的工件具有高碳鋼的表面層,再經過淬火和低溫回火,使工件的表面層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工件的中心部分仍然保持著低碳鋼的韌性和塑性。一般滲碳的溫度為900~950℃,淬火溫度為800~850℃油淬,回火溫度為180~200℃。
Q4:軟氮化工藝在鋼熱處理作用特點有哪些?
軟氮化工藝在鋼熱處理作用特點有哪些軟氮化實質上是以滲氮為主的低溫碳氮共滲,鋼的氮原子滲及的同時,還有少量的碳原子滲入,其處理結果與前述一般氣體氮相比,滲層硬度較低,脆性較小,故稱為軟氮化。
那么以上的內容就是關于鋼的熱處理工藝由的一些信息了,希望本篇文章能夠幫到網友們獲取到一些自己想要了解的內容。45鋼齒輪的熱處理工藝?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匯總而成,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