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連城,一張圖看懂鋼鐵熱處理工藝

博主:adminadmin 2022-08-29 10:39:24 條評論
摘要:為使金屬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學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除合理選用材料和各種成形工藝外,熱處理工藝往往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就讓小編帶你來了解一下熱處理工藝!1、熱處理簡介熱處理及其特點熱處理是指金屬材料在固態...

  為使金屬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學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除合理選用材料和各種成形工藝外,熱處理工藝往往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就讓小編帶你來了解一下熱處理工藝!

  1、熱處理簡介

  熱處理及其特點

  價值連城,一張圖看懂鋼鐵熱處理工藝

  熱處理是指金屬材料在固態下,通過加熱、保溫和冷卻的手段,以獲得預期組織和性能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

  工藝特點

  金屬熱處理是機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藝之一,與其他加工工藝相比,熱處理一般不改變工件的形狀和整體的化學成分,而是通過改變工件內部的顯微組織,或改變工件表面的化學成分,賦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其特點是改善工件的內在質量,而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2、熱處理工藝分類

  熱處理工藝分類

  價值連城,一張圖看懂鋼鐵熱處理工藝

  金屬熱處理工藝大體上可分為:整體熱處理、表面熱處理和化學熱處理三大類。

  根據加熱介質、加熱溫度和冷卻方法的不同,每一大類又可區分為若干不同的熱處理工藝。同一種金屬采用不同的熱處理工藝,可獲得不同的組織,從而具有不同的性能。

  3、鋼鐵熱處理工藝

  鋼鐵是機械工業中應用最廣的材料,鋼鐵顯微組織復雜,可以通過熱處理予以控制,所以鋼鐵的熱處理是金屬熱處理的主要內容。另外,鋁、銅、鎂、鈦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過熱處理改變其力學、物理和化學性能,以獲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鋼鐵熱處理工藝制定依據——鐵碳相圖

  價值連城,一張圖看懂鋼鐵熱處理工藝

  鐵碳相圖中幾個重要的點、線和溫度

  符號C共晶點,溫度1148℃,含碳量0.43%,E溫度1148℃,含碳量2.11%,碳在γ-Fe中的最大溶解度K溫度727℃,含碳量6.69%,Fe3C的成分P溫度727℃,含碳量0.0218%,碳在α-Fe中的最大溶解度S溫度727℃,含碳量0.77%,共析點GS(A3)奧氏體轉變為鐵素體的開始線ES(Acm)碳在奧氏體中的溶解度線PSK(A1)AS→Fp+Fe3C 共析轉變線PQ碳在鐵素體中的溶解度線

    鋼鐵微觀組織結構及性能

  價值連城,一張圖看懂鋼鐵熱處理工藝

  組織

  力學性能奧氏體低硬度、低屈服強度,高塑性鐵素體低強度、低硬度、高塑性和韌性滲碳體高硬、高強、高耐磨,低塑性和韌性珠光體性能取決于組織形態萊氏體高硬、高強、高耐磨

  退火價值連城,一張圖看懂鋼鐵熱處理工藝

  退火工藝可分為:完全退火、擴散退火、等溫退火、球化退火、去應力退火及再結晶退火等。

  操作方法

  將鋼件加熱到Ac3+30~50℃或Ac1+30~50℃或Ac1以下的溫度(可以查閱有關資料)后,一般隨爐溫緩慢冷卻。目的

  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與壓力加工性能;

  細化晶粒,改善力學性能,為下一步工序做準備;

  消除冷、熱加工所產生的內應力。

  應用要點

  適用于合金結構鋼、碳素工具鋼、合金工具鋼、高速鋼的鍛件、焊接件以及供應狀態不合格的原材料;

  一般在毛坯狀態進行退火 。

  正火價值連城,一張圖看懂鋼鐵熱處理工藝

  操作方法

  將鋼件加熱到Ac3或Accm 以上30~50℃,保溫后以稍大于退火的冷卻速度冷卻,一般為空冷。 

  目的

  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與壓力加工性能;

  細化晶粒,改善力學性能,為下一步工序做準備;

  消除冷、熱加工所產生的內應力。 

  應用要點

  正火通常作為鍛件、焊接件以及滲碳零件的預先熱處理工序。對于性能要求不高的低碳的和中碳的碳素結構鋼及低合金鋼件,也可作為最后熱處理。對于一般中、高合金鋼,空冷可導致完全或局部淬火,因此不能作為最后熱處理工序。 

  淬火

  價值連城,一張圖看懂鋼鐵熱處理工藝

  操作方法

  將鋼件加熱到相變溫度Ac3或Ac1以上,保溫一段時間,然后在水、硝鹽、油、或空氣中快速冷卻。 

  目的

  淬火一般是為了得到高硬度的馬氏體組織,有時對某些高合金鋼(如不銹鋼、耐磨鋼)淬火時,則是為了得到單一均勻的奧氏體組織,以提高耐磨性和耐蝕性。應用要點

  一般用于含碳量大于百分之零點三的碳鋼和合金鋼;

  淬火能充分發揮鋼的強度和耐磨性潛力,但同時會造成很大的內應力,降低鋼的塑性和沖擊韌度,故要進行回火以得到較好的綜合力學性能。 

  回火價值連城,一張圖看懂鋼鐵熱處理工藝

  操作方法

  將淬火后的鋼件重新加熱到Ac1以下某一溫度,經保溫后,于空氣或油、熱水、水中冷卻。 

  目的

  降低或消除淬火后的內應力,減少工件的變形和開裂;

  調整硬度,提高塑性和韌性,獲得工作所要求的力學性能;

  穩定工件尺寸。

  應用要點

  保持鋼在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時用低溫回火;在保持一定韌度的條件下提高鋼的彈性和屈服強度時用中溫回火;以保持高的沖擊韌度和塑性為主,又有足夠的強度時用高溫回火。

  一般鋼盡量避免在230~280度、不銹鋼在400~450度之間回火,因為這時會產生一次回火脆性。

  調質價值連城,一張圖看懂鋼鐵熱處理工藝

  操作方法

  淬火后高溫回火稱調質,即將鋼件加熱到比淬火時高10~20度的溫度,保溫后進行淬火,然后在400~720度的溫度下進行回火。

  目的

  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提高加工表面光潔程度;

  減小淬火時的變形和開裂;

  獲得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

  應用要點

  適用于淬透性較高的合金結構鋼、合金工具鋼和高速鋼;

  不僅可以作為各種較為重要結構的最后熱處理,而且還可以作為某些緊密零件,如絲杠等的預先熱處理,以減小變形。

  時效價值連城,一張圖看懂鋼鐵熱處理工藝

  操作方法

  將鋼件加熱到80~200度,保溫5~20小時或更長時間,然后隨爐取出在空氣中冷卻。

  目的

  穩定鋼件淬火后的組織,減小存放或使用期間的變形;

  減輕淬火以及磨削加工后的內應力,穩定形狀和尺寸。

  應用要點

   適用于經淬火后的各鋼種;

  常用于要求形狀不再發生變化的緊密工件,如緊密絲杠、測量工具、床身機箱等。

  4、固溶處理

  固溶處理價值連城,一張圖看懂鋼鐵熱處理工藝操作方法

  將合金加熱到高溫(980~1250℃)單相區恒溫保持,是過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體中厚快速冷卻。

  目的

  獲得單相奧氏體組織;

  改善鋼和合金的塑性和韌性,為沉淀硬化處理作好準備等;

  使合金中各種相充分溶解,強化固溶體,并提高韌性及抗蝕性能;

  消除應力與軟化,以便繼續加工或成型。

  應用要點

  固溶溫度應根據合金使用溫度進行調整,使用環境溫度越高則固溶溫度也應更高;對于過飽和度低的合金通常選擇較快的冷卻速度,對于飽和度高的合金通常為空氣中冷卻。

  5、深冷處理

  深冷處理

  價值連城,一張圖看懂鋼鐵熱處理工藝

  操作方法

  將淬火后的鋼件,在低溫介質(如干冰、液氮)中冷卻到-40~-80℃或更低,溫度均勻一致后取出均溫到室溫。

  目的

  使淬火鋼件內的殘余奧氏體全部或大部轉換為馬氏體,從而提高鋼件的硬度、強度、耐磨性和疲勞極限;

  穩定鋼的組織 ,以穩定鋼件的形狀和尺寸。

  應用要點

  鋼件淬火后應立即進行冷處理,然后再經低溫回火,以消除低溫冷卻時的內應力;

  冷處理主要適用于合金鋼制的緊密刀具、量具和緊密零件。

  6、表面熱處理

  表面熱處理是只加熱工件表層,以改變其表層力學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為了只加熱工件表層而不使過多的熱量傳入工件內部,使用的熱源須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即在單位面積的工件上給予較大的熱能,使工件表層或局部能短時或瞬時達到高溫。表面熱處理的主要方法有火焰淬火和感應加熱熱處理,常用的熱源有氧乙炔或氧丙烷等火焰、感應電流、激光和電子束等。

  火焰加熱表面淬火

  價值連城,一張圖看懂鋼鐵熱處理工藝

  操作方法

  用氧-乙炔混合氣體燃燒的火焰,噴射到鋼件表面上,快速加熱,當達到淬火溫度后立即噴水冷卻。 

  目的

  提高鋼件表面硬度、耐磨性及疲勞強度,心部仍保持韌性狀態。

  應用要點

  多用于中碳鋼制件,一般淬透層深度為2~6mm;

  適用于單件或小批量生產的大型工件和需要局部淬火的工件。

  感應加熱表面淬火

  價值連城,一張圖看懂鋼鐵熱處理工藝

  操作方法

  將鋼件放入感應器中,使鋼件表層產生感應電流,在極短的時間內加熱到淬火溫度,然后噴水冷卻。 

  目的

  提高鋼件表面硬度、耐磨性及疲勞強度,心部保持韌性狀態。

  應用要點

  多用于中碳鋼和中堂合金結構鋼制件;

  由于肌膚效應,高頻感應淬火淬透層一般為1~2mm,中頻淬火一般為3~5mm,高頻淬火一般大于10mm。

  7、化學熱處理

  化學熱處理是通過改變工件表層化學成分、組織和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化學熱處理是將工件放在含碳、氮或其它合金元素的介質(氣體、液體、固體)中加熱,保溫較長時間,從而使工件表層滲入碳、氮、硼和鉻等元素。

  滲碳價值連城,一張圖看懂鋼鐵熱處理工藝

  操作方法

  將鋼件放入滲碳介質中,加熱至900~950度并保溫,使鋼件便面獲得一定濃度和深度的滲碳層。 

  目的

  提高鋼件表面硬度、耐磨性及疲勞強度,心部仍然保持韌性狀態。

  應用要點

  用于含碳量為0.15%~0.25%的低碳鋼和低合金鋼制件,一般滲碳層深度為0.5~2.5mm;

  滲碳后必須進行淬火,使表面得到馬氏體,才能實現滲碳的目的。

  氮化

  價值連城,一張圖看懂鋼鐵熱處理工藝

  操作方法

  利用在500~600度時氨氣分解出來的活性氮原子,使鋼件表面被氮飽和,形成氮化層。

  目的

  提高鋼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疲勞強度以及抗蝕能力。

  應用要點

  多用于含有鋁、鉻、鉬等合金元素的中碳合金結構鋼,以及碳鋼和鑄鐵,一般氮化層深度為0.025~0.8mm。

  碳氮共滲

  價值連城,一張圖看懂鋼鐵熱處理工藝

  操作方法

  向鋼件表面同時滲碳和滲氮。

  目的

  提高鋼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疲勞強度以及抗蝕能力。

  應用要點

  多用于低碳鋼、低合金結構鋼以及工具鋼制件,一般氮化層深0.02~3mm;

  氮化后還要淬火和低溫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