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模具模芯材料選擇的幾個關鍵點|(模具導柱導套材料 模具外導柱和導套設計要注意哪些事項?)
今天給各位分享塑料模具模芯材料選擇的幾個關鍵點|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模具導柱導套材料 模具外導柱和導套設計要注意哪些事項?進行分享,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本文導讀目錄:

塑料模具模芯材料選擇的幾個關鍵點|
模具導柱導套材料 模具外導柱和導套設計要注意哪些事項?
物料接觸面基本齊平,上下差在10mm以內。
先將外導柱引入外導套20-30mm,再將內導柱引入內導。
②一般的單動模和比較簡單的小型連續模采用兩根導柱,精密準確。
③單動模外導柱一般呈對角線分布或中間分布,但上部,。
下模座的合模位置及進給方便如圖4-11所示。
④一般情況下,有內導柱時,使用帶珠子的外導柱;無內導柱時。
⑤單動模一般采用滑動導柱,如MMYJP,但模板和模座邊緣。
設置一個孔,其直徑應比導套孔大2~3mm。
外導柱不得超過上模座,以免損壞凸模和沖模。
一種澆鑄模具及使用方法專利
[0036]所述對稱軌道50134設有兩個,且呈鏡像方式分布,從而確保從動銷50135在一個方向移動時實現單個單槽撥輪50131的控制。
[0037]所述水平撥片5014上端設有與從動銷50135套合的通孔,從而能夠在擺動過程中帶動從動銷50135移動,實現了同步聯動,以便于對兩個單槽撥輪50131進行驅動。
[0038]所述雙向引導片5052背面設有兩個與驅轉沿軌5053配合的滑珠,在移動時通過滾珠的滑動性帶動驅轉沿軌5053與預留孔5054轉動,從而能夠對定量板5055進行翻轉控制。
[0039]本發明的原理:將下模2、上模3對齊位置后,通過固定底板1進行固定,定位銷4用于將下模2、上模3進行位置固定,在進行澆鑄時,通過進料結構5將原料導入下模2、上模3內部,沉臺504能夠防止原料在注入完畢后溢出模具外,原料由澆注口505進入雙邊料腔503內,而后下壓雙邊料腔503,當雙邊料腔503的位置處于一定高度后,原料導入分模口502內,分向機構501用于配合料壓機構506的升降進行定量控制,在出現一端的進料不平衡時,料壓機構506出現傾斜并帶動水平撥片5014擺動,進而控制水平撥片5014轉動,而后拖動單個交叉拉桿5012拉動分向滑輪5011,最終與對應的澆注口505進行流量調整,單槽撥輪50131有兩個,并且分布有不同方向的對稱軌道50134,通過從動銷50135與水平撥片5014連接,最終每個方向的對稱軌道50134對應水平撥片5014的撥動方向,實現了單向控制,內置引線5051通過分向滑輪5011的轉動方向進行移動,并通過雙向引導片5052在驅轉沿軌5053上滑動,從而通過驅轉沿軌5053的螺紋狀進行旋轉帶動,最終控制定量板5055擺動,完成對澆注口505的定量控制,料壓機構506兩端分別借助測量閥5063置于雙邊料腔503底部,且自身底部設有彈性配件,根據原料流量與彈性配合并通過水平抬升架5062的水平來判斷一端的差異,水平抬升架5062水平變化后就能夠帶動水平撥片5014,測量閥5063下降一定高度時通過內置流孔5064快速將原料導入分模口502內。
[0040]本發明解決的問題是現技術的雙邊進料澆鑄模具在注入原料時,由于雙模的流速無法準確控制,導致模具內腔充實量不能統一,并且進料過快的一端容易溢出,最終導致成型后的產品外觀不一致,影響了后期的檢測良率,本發明通過上述部件的互相組合,有效確保了雙邊料腔的原料導入均勻,避免出現一端進料過快造成溢出,且均勻的進料能夠保障內置兩個分模產品的外觀一致,避免后續制成品出現檢測誤差。
[0041]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或基本特征的前提下,不僅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因此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
[0042]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那么以上的內容就是關于塑料模具模芯材料選擇的幾個關鍵點|的介紹了,模具導柱導套材料 模具外導柱和導套設計要注意哪些事項?是小編整理匯總而成,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