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個常用沖壓模具設計與注塑模具成(折彎機下模具)
很多人不知道29個常用沖壓模具設計與注塑模具成的知識,小編對折彎機下模具進行分享,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本文導讀目錄:

2、折彎機下模具
3、沖壓模具設計篇:卷圓件沖壓工藝分析及模具設計學習值得一看
29個常用沖壓模具設計與注塑模具成
8、第一次試模時,一定要慢慢將上模合下,對于有拉伸工序時,一定要用保險絲試料位厚度,料位間隙達到材料厚度后再試模,刀口一定要先對好。
拉延筋請使用活動鑲件,以便于調節拉延筋的高度。
9、試模時,基準孔、基準面一定要模具配好后再將產品放在檢具上測量,或送去CMM做3D報告,否則沒有意義。
10、紅丹一定要配好,貼合率達到80%以上,才可以開剪口,做CMM報告,或者是基準孔基準面已配好,產品已非常穩密,貼合率可以適當降低。
配紅丹是非常重要的事項,否則產品不穩定,無法進行后期的改模判斷,零件尺寸將達不到客戶要求。
11、客戶樣辦要求:一般先是鐳射辦→剪口辦→100%OK辦,在鐳射辦階段就要把紅丹配好,送料調好,解決破裂起皺、尺寸公差問題,在開剪口辦時基本上改好主要問題,后面是微調(模具局部改良)。
12、在客人一定要剪口辦但是工藝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可以考慮開軟料刀口(就是直接用45鋼開刀口,改剪口時直接燒焊,等尺寸OK后再開正式硬料刀口)。
13、對于3D復雜的產品,可以采用3D鐳射的方法去鐳射,在3D鐳射前一定要做好3D圖形,用CNC打好基準點位后再送去3D鐳射,3D鐳射還要做定位砂型。
14、對于高強度鋼板,刀口材料要采用A88或V4等硬質合金材料。
15、在試模時,為試拉伸效果,可以在材料上不同位置上墊砂紙來試效果,確定效果后在相應位置在活動的拉延筋或活動的麻點陣(就是將一塊鍍件磨成麻點),用來起磨擦阻礙走料。
16、折彎較多的零件,調模時要按工序一步一步來調折彎。
17、調成型角度時,可以收小折彎時的R角或移動折線基準來實現達到成型角度的目的。
18、調模時多數采用墊片來調節成型公的高低,或者左右前后移動成型公件,墊片一般使用不銹鋼硬片。
(如是客戶不準用墊片,就等模具調好后再做新的工件給客戶)。
19、不銹鋼材料的模具成型件,不能使用TD,要使用(TICN)或稱PVD。
20、要確定客人正式材料什么時候到,在試模時,節約使用材料,避免材料不夠的現象發生。
21、連續模的感應器(Sensor)有兩種,一種是步距感應器,另一種是落料感應器。
折彎機下模具
一般用T8或T10、T10A的,再好一些的42CrMo材質的,它要求的主要是高強度高韌性和良好的耐磨性能,選用冷作模具鋼.Cr12MoV是很好的材料。
使用性能可以滿足,工藝性能也好,價格會高點.42CrMo是.。
沖壓模具設計篇:卷圓件沖壓工藝分析及模具設計學習值得一看
2.3.2確定搭邊值采用少廢料排樣法,即只有在沖裁件與條料側邊之間留有搭邊。
條料在模具上每次送進的距離稱為送料步距(簡稱步距或進距)。
送料步距的大小為條料上兩個對應沖裁件的對應點之間的距離。
條料是由板料剪切下料而得,為保證送料順利,剪裁時的公差帶分布規定上偏差為零,下偏差為負值(-)。
條料在模具上送進時采用側刃定距導正銷精定位,使用導料向和側壓裝置導向時,在寬度方向也會產生送料誤差,由于零件--端中需要卷圓成形故采用單側載體。
當導料板之間有側壓裝置時或用手將條料緊貼單邊導料板時,條料寬度按下式計算:。
材料利用率通常是以-一個步距內零件的實際面積與所用面積的百分率來表示:。
2.4.1沖裁工序(沖孔、切槽、沖切側刃)。
沖孔、切槽后條料外形尺寸沒有變化,沖切側刃后條料寬度減小2mm。
那么以上的內容就是關于29個常用沖壓模具設計與注塑模具成的介紹了,折彎機下模具是小編整理匯總而成,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