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冷擠壓成型模具制造技術(照出人影!模具拋光知識全面總結)
很多人不知道一種冷擠壓成型模具制造技術的知識,小編對照出人影!模具拋光知識全面總結進行分享,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本文導讀目錄:

一種冷擠壓成型模具制造技術
,涉及一種模具,具體涉及一種冷擠壓成型模具。
目前的新能源電池電極,由于其結構特殊,要求精密,通過現有的模具很難通過擠壓滿足實際使用要求。
因而,需要技術設計一種特征的模具,通過該模具擠壓電池的電極能夠滿足實際使用要求。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冷擠壓成型模具,通過成型塊和與其相配合的浮升組件,能夠將產品擠壓成預期的形狀,并且擠壓的產品能夠滿足實際要求。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本技術提供一種冷擠壓成型模具,包括上模組件、下模組件和驅動機構,所述上模組件上設有成型塊,所述下模組件上設有浮動組件,所述浮動組件包括限位塊,所述限位塊兩側均設有浮動塊,所述限位塊與兩側的浮動塊成凹槽設置,所述凹槽用于放置待加工工件,所述上模組件在驅動機構的作用下帶動成型塊向下運動,從而將所述待加工工件在所述成型塊和所述凹槽間擠壓成型。
本技術的冷擠壓成型模具,通過在限位塊兩側設置浮動塊,限位塊與兩側的浮動塊成凹槽設置,能夠將產品擠壓成預期的形狀,并且由于限位塊和兩側的浮動塊的設置,保證擠壓成型的產品滿足實際要求。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技術還可作出如下改進:作為優選的方案,所述浮動塊與所述凹槽相連的一側成夾角設置,所述夾角為75~85°。
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通過夾角設置,并且將角度保持在75~85°的范圍內,便于擠壓,并且保證擠壓成型的產品滿足實際需要。
作為優選的方案,所述下模組件上還設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結構與所述浮動組件的結構相適配,并且所述浮動組件與所述限位槽成上下滑動連接。
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限位槽的設置,能夠使得浮動塊在限位槽內上下運動,防止產品因擠壓脫離軌道,從而使擠壓的產品的形狀更為準確,滿足實際需要。
作為優選的方案,所述限位槽的截面為凸字型設置。
作為優選的方案,所述限位塊與所述下模組件成可調節設置。
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可根據需要擠壓產品的厚度調節限位塊的位置,擠壓不同產品,滿足擠壓不同產品的需要。
作為優選的方案,所述成型塊包括成型塊本體,所述成型塊本體上設有沖壓頭,所述沖壓頭通過延伸部與所述成型塊本體相連,所述延伸部的底部與所述成型塊本體成傾斜設置。
作為優選的方案,所述下模組件還包括頂料機構,所述浮動塊通過頂料機構與所述下模組件成上下活動連接;所述頂料機構包括至少一個驅動裝置和頂料桿,所述頂料桿的一端通過傳力杠桿與驅動裝置連接,所述頂料桿的另一端與所述下模組件成上下滑動相連,所述傳力杠桿通過擺臂支桿與所述下模組件連接,所述傳力杠桿在所述驅動裝置的作用下向下運動,從而帶動所述頂料桿向上運動,將所述下模組件上的產品頂出。
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通過驅動裝置的作用,在傳力杠桿的作用下帶動頂料桿上下運動,頂力大,能夠使模具單獨回位,方便產品放置,有效地脫料,并且由于脫料力大,產品不會產生形變,擠壓后的產品有接觸點的一面不會形成凹痕。
作為優選的方案,所述驅動裝置通過連接塊與所述傳力杠桿連接,所述傳力杠桿通過肘節連桿與所述頂料桿連接。
作為優選的方案,所述頂料桿外還套設有彈簧。
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能夠在頂料桿上下運動的過程中,起到緩沖的作用,使擠壓的產品損傷更小。
作為優選的方案,所述脫料機構包括兩個驅動裝置,所述兩個驅動裝置成對稱設置分布在所述下模組件的兩側。
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能夠更有效地頂出產品,并且由于對稱的設置,受力均勻,使產品損傷更小。
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冷擠壓成型模具開模時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冷擠壓成型模具閉模時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冷擠壓成型模具擠壓的待加工工件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的冷擠壓成型模具擠壓的擠壓成型后的產品的結構示意圖;1.成型塊,101.成型塊本體,102.沖壓頭,103.延伸部,2.限位塊,3.浮動塊,4.待加工工件,5.限位槽,6.驅動裝置,7.頂料桿,8.傳力杠桿,9.擊出板,10.擺臂支桿,11.擠壓成型的產品,12.連接塊,13.肘節連桿,14.下墊板,15.下模座,16.定位塊,17.下托板,18.下模板,19.上模座,20.上模板,21.上墊板,22.打桿。
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
為了達到本技術的目的,本技術的冷擠壓成型模具,包括上模組件、下模組件和驅動機構,上模組件上設有成型塊1,下模組件上設有浮動組件,浮動組件包括限位塊2,限位塊2兩側均設有浮動塊3,限位塊2與兩側的浮動塊3成凹槽設置,凹槽用于放置待加工工件4,上模組件在驅動機構的作用下帶動成型塊1向下運動,從而將待加工工件4在成型塊1和凹槽間擠壓成型。
本技術的冷擠壓成型模具,通過在限位塊兩側設置浮動塊,限位塊與兩側的浮動塊成凹槽設置,能夠將產品擠壓成預期的形狀,并且由于限位塊和兩側的浮動塊的設置,保證擠壓成型的產品滿足實際要求。
為了進一步地優化本技術的實施效果,浮動塊3與凹槽相連的一側成夾角設置,所述夾角為75~85°。
通過夾角設置,并且將角度保持在75~85°的范圍內,便于擠壓,并且保證擠壓成型的產品滿足實際需要。
為了進一步地優化本技術的實施效果,下模組件上還設有限位槽5,限位槽5的結構與浮動組件的結構相適配,并且浮動組件與限位槽5成上下滑動連接。
限位槽的設置,能夠使得浮動塊在限位槽內上下運動,防止產品因擠壓脫離軌道,從而使擠壓的產品的形狀更為準確,滿足實際需要。
為了進一步地優化本技術的實施效果,限位槽5的截面為凸字型設置。
為了進一步地優化本技術的實施效果,限位塊2與下模組件成可調節設置。
可根據需要擠壓產品的厚度調節限位塊的位置,擠壓不同產品,滿足擠壓不同產品的需要。
為了進一步地優化本技術的實施效果,成型塊1包括成型塊本體101,成型塊本體101上設有沖壓頭102,沖壓頭102通過延伸部103與成型塊本體101相連,延伸部103的底部與成型塊本體101成傾斜設置。
為了進一步地優化本技術的實施效果,下模組件還包括頂料機構,浮動塊4通過頂料機構與下模組件成上下活動連接;頂料機構包括至少一個驅動裝置6和頂料桿7,頂料桿7的一端通過傳力杠桿8與驅動裝置6連接,頂料桿7的另一端與下模組件成上下滑動相連,傳力杠桿8通過擺臂支桿10與下模組件連接,傳力杠桿8在驅動裝置6的作用下向下運動,從而帶動頂料桿7向上運動,將下模組件上的擠壓成型的產品11頂出。
通過驅動裝置的作用,在傳力杠桿的作用下帶動頂料桿上下運動,頂力大,能夠使模具單獨回位,方便產品放置,有效地脫料,并且由于脫料力大,產品不會產生形變,擠壓后的產品有接觸點的一面不會形成凹痕。
為了進一步地優化本技術的實施效果,驅動裝置6通過連接塊12與傳力杠桿8連接,傳力杠桿8通過肘節連桿13與頂料桿7連接。
為了進一步地優化本技術的實施效果,頂料桿7外還套設有彈簧14。
能夠在頂料桿上下運動的過程中,起到緩沖的作用,使擠壓的產品損傷更小。
為了進一步地優化本技術的實施效果,脫料機構包括兩個驅動裝置6,兩個驅動裝置6成對稱設置分布在下模組件的兩側。
能夠更有效地頂出產品,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一種冷擠壓成型模具,包括上模組件、下模組件和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組件上設有成型塊,所述下模組件上設有浮動組件,所述浮動組件包括限位塊,所述限位塊兩側均設有浮動塊,所述限位塊與兩側的浮動塊成凹槽設置,所述凹槽用于放置待加工工件,所述上模組件在驅動機構的作用下帶動成型塊向下運動,從而將所述待加工工件在所述成型塊和所述凹槽間擠壓成型。
1.一種冷擠壓成型模具,包括上模組件、下模組件和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組件上設有成型塊,所述下模組件上設有浮動組件,所述浮動組件包括限位塊,所述限位塊兩側均設有浮動塊,所述限位塊與兩側的浮動塊成凹槽設置,所述凹槽用于放置待加工工件,所述上模組件在驅動機構的作用下帶動成型塊向下運動,從而將所述待加工工件在所述成型塊和所述凹槽間擠壓成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擠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動塊與所述凹槽相連的一側成夾角設置,所述夾角為75~8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擠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組件上還設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結構與所述浮動組件的結構相適配,并且所述浮動組件與所述限位槽成上下滑動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冷擠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的截面為凸字型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冷擠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塊與所述下模組件成可調節設置。
照出人影!模具拋光知識全面總結
如果熱處理不當,鋼材表面硬度不均或特性上有差異,會給拋光造成困難。
由于拋光主要是靠人工完成,所以人的技能目前還是影響拋光質量的主要原因。
一般認為拋光技術影響表面粗糙度,其實好的拋光技術還要配合優質的鋼材以及正確的熱處理工藝,才能得到滿意的拋光效果;反之,拋光技術不好,就算鋼材再好也做不到鏡面效果。
(1)對于硬度較高的模具表面只能用清潔和軟的油石打磨工具。
(2)在打磨中轉換砂號級別時,工件和操作者的雙手必須清洗干凈,避免將粗砂粒帶到下一級較細的打磨操作中。
(3)在進行每一道打磨工序時,砂紙應從不同的45°方向去打磨,直至消除上一級的砂紋,當上一級的砂紋清除后,必須再延長25%的打磨時間,然后才可轉換下一道更細的砂號。
(4)打磨時變換不同的方向可避免工件產生波浪等高低不平。
鉆石研磨拋光必須盡量在較輕的壓力下進行,特別是拋光預硬鋼件和用細研磨膏拋光時。
在用8000#研磨膏拋光時,常用載荷為100~200g/cm2,但要保持此載荷的精準度很難做到。
為了方便做到這一點,可以在木條上做一個薄且窄的手柄,或者在竹條上切去一部分而使其更加柔軟。
這樣可以幫助控制拋光壓力,以確保模具表面壓力不會過高。
當使用鉆石研磨拋光時,不僅工作表面要求潔凈,工作者的雙手也必須十分清潔。
塑料模具的拋光與其他行業中所要求的表面拋光有很大的不同,嚴格說,塑料模具的拋光應該稱為鏡面加工。
它不僅對拋光本身有很高的要求并且對表面平整度、光滑度以及幾何精確度也有很高的標準。
鏡面拋光的標準分為4級:A0Ra0.008μm,A1Ra0.016μm,A3Ra0.032μm,A4Ra0.063μm,由于電解拋光、流體拋光等方法很難精確控制零件的幾何精確度,而化學拋光、超聲波拋光、磁研磨拋光等方法的表面質量又達不到要求,所以精密模具的鏡面加工還是以機械拋光為主。
(1)當一新模腔開始加工時,應先檢查工件表面,用煤油清洗干凈表面,使油石面不會粘上污物導致失去切削的功能。
(2)研粗紋時要按先難后易的順序進行,特別一些難研的死角,較深底部要先研,最后是側面和大平面。
(3)部分工件可能有多件組拼在一起研光,要先分別研單個工件的粗紋或火花紋,后將所有工件拼齊研至平滑。
(4)大平面或側平面的工件,用油石研去粗紋后再用平直的鋼片做透光檢測,檢查是否有不平或倒扣的不良情況出現,如有倒扣則會導致制件脫模困難或制件拉傷。
(5)為防止模具工件研出倒扣或有一些貼合面需保護的情況,可用鋸片粘貼或用砂紙貼在邊上,這樣可得到理想的保護效果。
(6)研模具平面用前后拉動,拖動油石的柄盡量放平,不要超出25°,因斜度太大,力由上向下沖,易導致研出很多粗紋在工件上。
(7)如果工件的平面用銅片或竹片壓著砂紙拋光,砂紙不應大過工具面積,否則會研到不應研的地方。
(8)盡量不要用打磨機修分模面,因砂輪頭修整的分模面比較粗糙以及有波浪高低不平,如必要用時,必須將砂輪頭粘修至同心度平衡。
(9)研磨的工具形狀應跟模具的表面形狀接近一致,這樣才能確保工件不被研變形。
在日常拋光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拋光過度”,就是指拋光的時間越長,模具表面的質量就越差。
發生拋光過度有二種現象:即是“橘皮”和“點蝕”。
不規則粗糙的表面被稱為“橘皮”,產生“橘皮”有許多的原因,最常見的原因是由于模具表面過熱或滲碳過度而引起,拋光壓力過大及拋光時間過長是產生“橘皮”的主要原因。
比如:拋光輪拋光,拋光輪產生的熱量會很容易造成“橘皮”。
較硬的鋼材能承受的拋光壓力會大一些,相對較軟的鋼材容易發生拋光過度,研究證明產生拋光過度的時間會因鋼材的硬度不同而有所不同。
當發現表面質量拋得不好時,許多人就會增加拋光的壓力和延長拋光的時間,這種作法往往會使表面的質量變得更差。
(1)把有缺陷的表面去除,研磨的粒度比先前使用砂號略粗一級,然后進行研磨,拋光的力度要比先前的低一些。
(2)以低于回火溫度25℃的溫度進行應力消除,在拋光前使用最細的砂號進行研磨,直到達到滿意的效果,最后以較輕的力度進行拋光。
由于在鋼材中有些非金屬的雜質,通常是硬而脆的氧化物,在拋光過程中從鋼材表面被拉出,形成微坑或點蝕,產生“點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點:。
(2)鋼材的純凈度不夠,硬性雜質的含量高。
真空袋模具硅橡膠操作工藝
該硅膠最初由美國的Smooth-On開發,對放置在模具內的型材上噴涂或者涂刷這種專用膠,一旦固化,袋子就脫落下來,真空袋模具硅橡膠廠家為真空工藝的使用做準備。
真空袋模具硅橡膠是雙組份加成型有機硅材料,由兩部分組成:A組分是硅膠,B組分是鉑金催化劑;兩組分按1:1的比例混合配比。
為半透明油狀液體,可室溫固化也可加溫固化。
更加安全簡單的操作方法:將A、B組份按1:1混合均勻,經真空脫泡后即可澆灌,操作時間視溫度而定(0.5-1)H,硫化時間(室溫)4H,加溫80-120°C可在數十分鐘內硫化。
室溫快干型操作時間小于20分鐘,硫化時間為1小時。
應用于船舶硅膠真空袋可采用兩種方法來使用:噴涂和涂刷。
那么以上的內容就是關于一種冷擠壓成型模具制造技術的介紹了,照出人影!模具拋光知識全面總結是小編整理匯總而成,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