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韌性耐磨性的模具配件材料(用于熱沖壓成型異形板的模具水循環系統以及加工系統技術方案)
今天給各位分享具有韌性耐磨性的模具配件材料的知識,其中也會對用于熱沖壓成型異形板的模具水循環系統以及加工系統技術方案進行分享,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本文導讀目錄:

2、用于熱沖壓成型異形板的模具水循環系統以及加工系統技術方案
具有韌性耐磨性的模具配件材料
近年研制的預硬化型塑料模具鋼,大多數是以中碳鋼為基礎,加入適量的鉻、錳、鎳、鉬、釩等合金元素制成。
為了解決在較高硬度下切削加工難度大的問題,通過向鋼中加入硫、鈣、鉛、硒等元素,以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從而制得易切削預硬化鋼。
有些預硬化鋼可以在模具加工成形后進行滲氮處理,在不降低基體使用硬度的前提下使模具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顯著提高。
具有韌性耐磨性的模具配件材料是8566模具鋼。
8566的韌性,是高速鋼SKH-9的4倍,D2的2倍。
8566使用硬度HRC58-60,高硬度保證高強度和耐磨性。
在有硬度或厚板材料沖壓模具沖頭料方面,如2.0以上的201,304不銹鋼,65Mn厚板沖壓模具。
8533模具鋼在保證沖頭料強度,具備耐磨性的前提下,可以解決沖頭料崩裂問題。
8566的抗崩裂性能比DC53,D2,LD,SKH-9,CALDIE更好。
用于熱沖壓成型異形板的模具水循環系統以及加工系統技術方案
有鑒于此,本實用專利技術實有必要提供一種用于熱沖壓成型異形板的模具水循環系統以及加工系統。
提供一種用于熱沖壓成型異形板的模具水循環系統,所述異形板具有一底壁、由所述底壁的兩相對側豎直向上延伸形成的兩側壁、由所述兩側壁的兩端分別向外延伸形成的法蘭部分,所述底壁與兩側壁之間倒圓,所述兩側壁與對應的法蘭部分之間倒圓,所述底壁、兩側壁以及法蘭部分通過所述熱沖壓成型模具一體成型;所述模具水循環系統包括墊沖壓模具,所述熱沖壓成型模具包括一凹模、一凸模以及冷卻水道,所述凹模具有與所述底壁以及兩側壁形狀相匹配的模腔,所述模腔的截面呈U形,所述模腔的腔底壁與兩腔側壁之間倒圓以形成第一圓角部分及第二圓角部分;所述凹模的頂面形狀與所述法蘭部分的形狀相匹配以成型所述法蘭部分,所述凹模的頂面與對應的腔側壁之間倒圓以形成第三圓角部分及第四圓角部分;所述凸模的截面呈T形,具有與所述模腔凹凸配合的下凸部以及位于所述下凸部頂面的模板;所述下凸部的底面與兩側面的連接處倒圓以形成第五圓角部分及第六圓角部分;在所述第五圓角部分設置有兩第一電極,所述兩第一電極沿所述第一圓角部分的長度方向設置于所述第五圓角部分的兩端,在所述第六圓角部分設置有兩第二電極,所述兩第二電極沿所述第六圓角部分的長度方向設置于所述第六圓角部分的兩端;在所述第三圓角部分設置有兩第三電極,所述兩第三電極沿所述第三圓角部分的長度方向設置于所述第三圓角部分的兩端,在所述第四圓角部分設置有兩第四電極,所述兩第四電極沿所述第四圓角部分的長度方向設置于所述第四圓角部分的兩端;所述兩第一電極、兩第二電極、兩第三電極以及兩第四電極均與電源連接;所述模具水循環系統還包括入水口水箱、伺服變量泵、第一壓力傳感器、第一流量傳感器、溫度傳感器、第二流量傳感器、出水口水箱、冷卻水循環機、流量控制器以及若干管道,所述入水口水箱的出水端通過一第一管道與所述伺服變量泵的輸入端連接,所述伺服變量泵的輸出端通過一第二管道與模具的冷卻水道輸入端連接,所述模具的冷卻水道輸出端通過一第三管道與所述出水口水箱的入水端連接,所述出水口水箱的出水端通過一第四管道與所述冷卻水循環機的輸入端連接,所述冷卻水循環機的輸出端通過一第五管道與所述入水口水箱的入水端連接;所述第一壓力傳感器及第一流量傳感器串設于所述第二管道上,所述第二流量傳感器及溫度傳感器串設于所述第三管道上;所述伺服變量泵具有與所述流量控制器的流量控制信號輸出端子電連接的流量控制信號輸入端子,所述第一壓力傳感器具有與所述流量控制器的第一壓力信號接收端子電連接的第一壓力信號輸出端子,所述第一流量傳感器具有與所述流量控制器的第一流量信號接收端子電連接的第一流量信號輸出端子,所述第二流量傳感器具有與所述流量控制器的第二流量信號接收端子電連接的第二流量信號輸出端子,所述溫度傳感器具有與所述流量控制器的模具冷卻溫度信號接收端子電連接的模具冷卻溫度信號輸出端子;所述流量控制器還與模具系統的模具狀態檢測單元電連接。
進一步的,在所述凸模與板件接觸的位置處設置有第一絕緣層;在所述凹模與所述板件接觸的位置處設置有第二絕緣層。
進一步的,所述兩第一電極、兩第二電極、兩第三電極以及兩第四電極中,其中一第一電極、第二電極、第三電極以及第四電極的正極向外,另一第一電極、第二電極、第三電極以及第四電極的負極向外。
進一步的,在所述第五圓角部分的兩端位置處分別開設有一第一電極安裝孔,所述兩第一電極分別設置于兩第一電極安裝孔中;在所述第六圓角部分的兩端位置處分別開設有一第二電極安裝孔,所述兩第二電極分別設置于所述兩第二電極安裝孔中;在所述第三圓角部分的兩端位置處分別開設有一第三電極安裝孔,所述兩第三電極分別設置于兩第三電極安裝孔中;在所述第四圓角部分的兩端位置處分別開設有一第四電極安裝孔,所述兩第四電極分別設置于兩第四電極安裝孔中。
進一步的,所述兩第一電極、兩第二電極、兩第三電極以及兩第四電極的外端均凸出于相應圓角部分的外表面。
進一步的,所述兩第一電極、兩第二電極、兩第三電極以及兩第四電極的外端均凸出于相應圓角部分的外表面0.3mm~2mm。
進一步的,在所述凹模的兩第一相對側設置有使所述模腔與外界連通的冷卻介質通道。
進一步的,所述冷卻水道包括設于所述凹模的模腔以外的部分設置有第一冷卻水道,所述第一冷卻水道從所述凹模的兩第二相對側方向貫穿所述凹模。
進一步的,所述冷卻水道還包括設于所述凸模上的第二冷卻水道,所述第二冷卻水道與所述凸模的長度方向平行。
還提供一種熱沖壓成型異形件加工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1.一種用于熱沖壓成型異形板的模具水循環系統,所述異形板具有一底壁、由所述底壁的兩相對側豎直向上延伸形成的兩側壁、由所述兩側壁的兩端分別向外延伸形成的法蘭部分,所述底壁與兩側壁之間倒圓,所述兩側壁與對應的法蘭部分之間倒圓,所述底壁、兩側壁以及法蘭部分通過所述熱沖壓成型模具一體成型;所述模具水循環系統包括墊沖壓模具,所述熱沖壓成型模具包括一凹模、一凸模以及冷卻水道,所述凹模具有與所述底壁以及兩側壁形狀相匹配的模腔,所述模腔的截面呈U形,所述模腔的腔底壁與兩腔側壁之間倒圓以形成第一圓角部分及第二圓角部分;所述凹模的頂面形狀與所述法蘭部分的形狀相匹配以成型所述法蘭部分,所述凹模的頂面與對應的腔側壁之間倒圓以形成第三圓角部分及第四圓角部分;所述凸模的截面呈T形,具有與所述模腔凹凸配合的下凸部以及位于所述下凸部頂面的模板;所述下凸部的底面與兩側面的連接處倒圓以形成第五圓角部分及第六圓角部分;在所述第五圓角部分設置有兩第一電極,所述兩第一電極沿所述第一圓角部分的長度方向設置于所述第五圓角部分的兩端,在所述第六圓角部分設置有兩第二電極,所述兩第二電極沿所述第六圓角部分的長度方向設置于所述第六圓角部分的兩端;在所述第三圓角部分設置有兩第三電極,所述兩第三電極沿所述第三圓角部分的長度方向設置于所述第三圓角部分的兩端,在所述第四圓角部分設置有兩第四電極,所述兩第四電極沿所述第四圓角部分的長度方向設置于所述第四圓角部分的兩端;所述兩第一電極、兩第二電極、兩第三電極以及兩第四電極均與電源連接;所述模具水循環系統還包括入水口水箱、伺服變量泵、第一壓力傳感器、第一流量傳感器、溫度傳感器、第二流量傳感器、出水口水箱、冷卻水循環機、流量控制器以及若干管道,所述入水口水箱的出水端通過一第一管道與所述伺服變量泵的輸入端連接,所述伺服變量泵的輸出端通過一第二管道與模具的冷卻水道輸入端連接,所述模具的冷卻水道輸出端通過一第三管道與所述出水口水箱的入水端連接,所述出水口水箱的出水端通過一第四管道與所述冷卻水循環機的輸入端連接,所述冷卻水循環機的輸出端通過一第五管道與所述入水口水箱的入水端連接;所述第一壓力傳感器及第一流量傳感器串設于所述第二管道上,所述第二流量傳感器及溫度傳感器串設于所述第三管道上;所述伺服變量泵具有與所述流量控制器的流量控制信號輸出端子電連接的流量控制信號輸入端子,所述第一壓力傳感器具有與所述流量控制器的第一壓力信號接收端子電連接的第一壓力信號輸出端子,所述第一流量傳感器具有與所述流量控制器的第一流量信號接收端子電連接的第一流量信號輸出端子,所述第二流量傳感器具有與所述流量控制器的第二流量信號接收端子電連接的第二流量信號輸出端子,所述溫度傳感器具有與所述流量控制器的模具冷卻溫度信號接收端子電連接的模具冷卻溫度信號輸出端子;所述流量控制器還與模具系統的模具狀態檢測單元電連接。
1.一種用于熱沖壓成型異形板的模具水循環系統,所述異形板具有一底壁、由所述底壁的兩相對側豎直向上延伸形成的兩側壁、由所述兩側壁的兩端分別向外延伸形成的法蘭部分,所述底壁與兩側壁之間倒圓,所述兩側壁與對應的法蘭部分之間倒圓,所述底壁、兩側壁以及法蘭部分通過所述熱沖壓成型模具一體成型;所述模具水循環系統包括墊沖壓模具,所述熱沖壓成型模具包括一凹模、一凸模以及冷卻水道,所述凹模具有與所述底壁以及兩側壁形狀相匹配的模腔,所述模腔的截面呈U形,所述模腔的腔底壁與兩腔側壁之間倒圓以形成第一圓角部分及第二圓角部分;所述凹模的頂面形狀與所述法蘭部分的形狀相匹配以成型所述法蘭部分,所述凹模的頂面與對應的腔側壁之間倒圓以形成第三圓角部分及第四圓角部分;所述凸模的截面呈T形,具有與所述模腔凹凸配合的下凸部以及位于所述下凸部頂面的模板;所述下凸部的底面與兩側面的連接處倒圓以形成第五圓角部分及第六圓角部分;在所述第五圓角部分設置有兩第一電極,所述兩第一電極沿所述第一圓角部分的長度方向設置于所述第五圓角部分的兩端,在所述第六圓角部分設置有兩第二電極,所述兩第二電極沿所述第六圓角部分的長度方向設置于所述第六圓角部分的兩端;在所述第三圓角部分設置有兩第三電極,所述兩第三電極沿所述第三圓角部分的長度方向設置于所述第三圓角部分的兩端,在所述第四圓角部分設置有兩第四電極,所述兩第四電極沿所述第四圓角部分的長度方向設置于所述第四圓角部分的兩端;所述兩第一電極、兩第二電極、兩第三電極以及兩第四電極均與電源連接;所述模具水循環系統還包括入水口水箱、伺服變量泵、第一壓力傳感器、第一流量傳感器、溫度傳感器、第二流量傳感器、出水口水箱、冷卻水循環機、流量控制器以及若干管道,所述入水口水箱的出水端通過一第一管道與所述伺服變量泵的輸入端連接,所述伺服變量泵的輸出端通過一第二管道與模具的冷卻水道輸入端連接,所述模具的冷卻水道輸出端通過一第三管道與所述出水口水箱的入水端連接,所述出水口水箱的出水端通過一第四管道與所述冷卻水循環機的輸入端連接,所述冷卻水循環機的輸出端通過一第五管道與所述入水口水箱的入水端連接;所述第一壓力傳感器及第一流量傳感器串設于所述第二管道上,所述第二流量傳感器及溫度傳感器串設于所述第三管道上;所述伺服變量泵具有與所述流量控制器的流量控制信號輸出端子電連接的流量控制信號輸入端子,所述第一壓力傳感器具有與所述流量控制器的第一壓力信號接收端子電連接的第一壓力信號輸出端子,所述第一流量傳感器具有與所述流量控制器的第一流量信號接收端子電連接的第一流量信..。
技術研發人員:李永革,劉雪飛,單忠德,江留寶,閆沁太,趙勇,蔣小龍,汪義高,陳海輝,楊芳,。
石膏飾品軟模硅膠材料石膏線軟模硅膠,
4、耐高溫200度都沒有問題,零下-50度模具硅膠仍然可以正常使用,仿真效果非常好。
型號TF-3712#半透明白色模具硅膠粘度21000CS拉伸強度5.7kgfcm2撕裂強度28kgfcm2硬度邵A30度伸長率510%操作時間20-40分鐘固化時間3-5個小時混合比例硅膠100:3固化劑縮水率<0.2%。
縮合型半透明模具硅膠原料的操作流程說明:。
2、將500-1000克模具硅橡膠(模具硅膠、模具膠、硅橡膠、硅膠)盛如塑膠盆備用;。
3、將固化劑按重量比(一般是2-3%)稱量后加入容器中進行混合,充分攪拌均勻;。
4、視情況(尤其首層)加入一定量硅膠稀釋劑(硅油),添加硅油硅膠會變軟,這樣翻模更細節,但是抗撕拉效果會下降,所有制適合首層刷模。
5、模具硅橡膠(模具硅膠、模具膠、硅橡膠、硅膠)與硬化劑混合后,室溫下即進行反應,并釋放低分子醇,為使醇分子脫離膠體,需在負壓下排泡1-3分鐘。
也可不用借助設備(主要視模具師的操作經驗而定)6、多層涂刷片模,應遵循內、中、外同時固化為宜。
固化劑用量相對少時,反應時間加長,反應充分,膠體就好,因此固化劑用量是內少外多。
操作時間30-50分鐘,拆模時間10-15小時。
注意涂刷首層、二層后加如紗布,這樣可大大提高模具使用壽命(但是切不可用玻璃纖維布,否則容易造成分層而使整個模具報廢)。
那么以上的內容就是關于具有韌性耐磨性的模具配件材料的介紹了,用于熱沖壓成型異形板的模具水循環系統以及加工系統技術方案是小編整理匯總而成,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