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制造模具的優點是什么?(模具制造的概念.doc)

博主:adminadmin 2022-09-27 03:36:07 條評論
摘要:很多人不知道3D打印制造模具的優點是什么?的知識,小編對模具制造的概念.doc進行分享,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本文導讀目錄:1、3D打印制造模具的優點是什么?2、模具制造的概念.doc3、看完你就明白了!3D打印制造模具的優...

很多人不知道3D打印制造模具的優點是什么?的知識,小編對模具制造的概念.doc進行分享,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本文導讀目錄:

3D打印制造模具的優點是什么?(模具制造的概念.doc)

1、3D打印制造模具的優點是什么?

2、模具制造的概念.doc

3、看完你就明白了!

3D打印制造模具的優點是什么?

  模具行業是一個跨度最大的行業,它與制造業的各個領域都發生關系。

  在現代社會,制造和模具是高度依存的,無數產品的部件都要通過模制(注射、吹塑和硅膠)或鑄模(熔模、翻砂和旋壓)來制造。

  無論什么應用,制造模具都能在提高效率和利潤的同時保證質量。

  那么模具制造能夠從3D打印技術上得到什么好處嗎。

模具制造的概念.doc

  機械加工工藝過程是由一個或若干個按順序排列的工序所組成,而每一個工序又可細分為安裝、工位、工步和走刀等。

  如何判斷一個工件在一個工作地點的加工過程是否連續呢現以一批工件上某孔的鉆、鉸加工為例說明。

  如果每一個工件在同一臺機床上鉆孔后就接著鉸孔,則該孔的鉆、鉸加工過程是連續的,應算作一個工序。

  若在該機床上將這批工件都鉆完孔后再逐個鉸孔,對一個工件的鉆鉸加工過程就不連續了,鉆、鉸加工應該劃分成兩個工序。

  圖1-1所示的階梯軸,其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劃分為五道工序,見表1-1。

  表1-1階梯軸的工藝過程工序編號工序內容工作地點1車兩端面打中心孔車床2車外圓、切槽并倒角車床3銑鍵槽銑床4去毛刺鉗工臺5磨外圓外圓磨床。

  工件在加工之前,在機床或夾具上先占據一個正確的位置,工件經一次裝夾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稱為安裝。

  在一道工序中,有時工件需要進行多次裝夾,如表11中的工序1,當車削第一個端面、打中心孔時要進行一次裝夾,調頭車另一端面、打中心孔又需要重新裝夾工件,所以完成該工序,工件要進行兩次裝夾。

  多一次裝夾,不單增加了裝卸工件的輔助時間,同時還會產生裝夾誤差。

  定位后對工件進行夾緊的過程稱為安裝,安裝要使工件在加工過程中保持定位時的正確位置不變。

  為了減少工件安裝的次數,常采用各種回轉工作臺、回轉夾具或移位夾具,使工件在一次安裝中先后處于幾個不同的位置進行加工。

  此時,工件在機床上占據的每一個加工位置都稱為一個工位。

  圖1-2所示是利用回轉工作換位.使一個工件依次處于裝卸工件(工位I)、鉆孔(工位Ⅱ).擴孔(工位Ⅲ)和鉸孔(工位IV)四個工位的加工實例。

  在一個工序內,往往需要來用不同的刀具和切削用量,對不同的表面進行加工。

  為了便于分析和描述工序的內容,工序還可進一步劃分為工步。

  當加工表面、切削工具和切削用量中的轉速與進給量均不變時,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稱為工步。

看完你就明白了!

  在進行一、二次產品分割時,有幾項因素必須考慮,它關系到整套模具設計的成敗。

  首先要考慮的是材料的流動性(它對選擇合適的澆口有很大作用),其次要選擇合適的產品肉厚,由于二次產品要在一次產品的表面形成,如果肉厚不夠,就會造成流動性不好,很容易導致缺料、縮水等不良狀況。

  一般說來,二次產品的肉厚要占到整個產品肉厚的一半或以上。

  澆口位置的選擇雙色模對澆口位置的選擇很講究。

  最好借助模流分析軟件進行澆口位置的分析和流動性檢測,以降低模具制作失敗的風險。

  另外要在適當的地方改變一次產品的形狀或增加輔助膠位,以改善二次材料流動的方向和速度。

  當二次材料采用側進膠時,要將澆口斜向上,并盡量加大澆口寬度,以增加流體速度,使進料時流體往上沖向定模,這樣就可避免將一次料沖開,導致一次產品出現漏光等現象。

  內膜設計雙色模的兩個定模仁的形狀是不同的,分別成形一種外觀。

  一次產品優先選用潛伏式進膠,這樣可讓產品自動和料頭切斷,有時采用熱流道或三板模在第一次注塑后模具沒有頂出,這時有些料頭會留在動模仁上,因而在設計第二次注塑的定模仁時,為了避免定模仁被一次料頭擦傷,需要設計將二次定模在一次料頭部分避空,使模具在二次合模成形注塑時,料頭能順利進入避空位置。

  有時設計為了避免二次定模仁插(擦)傷第一次已經成形好的產品膠l位,可設計一部分避空,但必須慎重考慮每一處封膠位(產品外壁距避空位置的距離)的強度,至少要在5mm以上。

  注意定、動模仁所有插穿、靠破面的斜度落差盡量大些,且4個角要做管位,以方便合模時能很好配合。

  一次定模仁的設計與二次插破在保證強度的情況下可適當逼空。

  如圖3所示:D取0.2mm以上,此方法為了保護二次動模仁不被擦傷。

  模具的兩個定模和兩個動模需要相互完全配合,所以在設計模仁、模架時,要注明模仁、模架的加工都要采用四面分中取數;兩個定模部分的總厚度要相等;4支導柱要中心對稱(不能像單色模那樣采用基準角導柱偏心),并保證導柱與導套的單邊間隙公差在0.025mm內;模坯外形垂直度、平行度以及平面度公差均保證在0~+0.03mm。

  冷卻系統兩個定模和兩個動模的運水分布要做到盡量充分,均衡、對稱。

  且模具運水的進出水管接頭要盡量在天地側,因為如果將水管接頭設計在模具的操作和反操作兩側,在內側的水管接頭安裝操作將很不方便。

  蹺蹺板結構就是兩邊繞中心轉軸,一邊向上移動,另外一邊則向下,如此反復。

  蹺蹺板結構主要是用在有數字和字母的鍵盤模具設計上。

  含有封閉的數字或字母,如0、4、6、8、A、B、D、O等,只有采用蹺蹺板結構,才能讓二次材料順利地流入封閉的區域,形成漂亮的外觀。

  蹺蹺板結構的工作原理是:在一次注塑后,模具打開,靠破針在推桿作用下下行,使得蹺蹺板繞旋轉軸旋轉,在蹺蹺板的推動下將靠破頂出板向上頂出,這樣靠破針往上運動,將一次產品封閉區域的邊界處靠破出一個靠破孔。

  接著進行二次注塑合模時,在靠破板回位銷的作用靠破針往下運動,讓出一個圓形的孔,這樣二次料就能從靠破孔鉆進封閉區域。

  在一般情況下來說,雙色模的兩個動模部分是完全一樣的。

  但是,如果產品的結構需要,要求兩個動模有所不同,也不需要采用側抽芯機構,這時就需要采用中板模結構來解決。

  中板模的工作原理是:在注塑成形過程中,兩副動模不轉動,注塑機在完成一次注塑后,定動模打開,先把中板頂出,然后使中板旋轉180°,然后合模,再進行二次成形注塑。

  這樣,中板的一、二次部位的鑲件可做成不同的形狀,從而達到預期的設計目的。


那么以上的內容就是關于3D打印制造模具的優點是什么?的介紹了,模具制造的概念.doc是小編整理匯總而成,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