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你有注意嗎?(沖壓模具總體結構設計(doc 40頁))

博主:adminadmin 2022-09-13 07:00:01 條評論
摘要:很多人不知道平時你有注意嗎?的知識,小編對沖壓模具總體結構設計(doc40頁)進行分享,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本文導讀目錄:1、平時你有注意嗎?2、沖壓模具總體結構設計(doc40頁)3、熱處理做得好,加工模具少煩惱!平時你有注意嗎?值得一提的是,對于有些外殼件,如電腦軟驅外殼,因其彎曲邊較長,彎頭與板料間的滑動,在彎曲時,很容易擦出毛屑,材...

很多人不知道平時你有注意嗎?的知識,小編對沖壓模具總體結構設計(doc 40頁)進行分享,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本文導讀目錄:

平時你有注意嗎?(沖壓模具總體結構設計(doc 40頁))

1、平時你有注意嗎?

2、沖壓模具總體結構設計(doc 40頁)

3、熱處理做得好,加工模具少煩惱!

平時你有注意嗎?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有些外殼件,如電腦軟驅外殼,因其彎曲邊較長,彎頭與板料間的滑動,在彎曲時,很容易擦出毛屑,材料鍍鋅層脫落,頻繁拋光彎曲沖頭效果也不理想。

  通常的做法是把彎曲沖頭鍍鈦,提高其光潔度和耐磨性;或者在彎曲沖頭R角處嵌入滾軸,把彎頭與板料的彎曲滑動轉化為滾動,由于滾.動比滑動的摩擦力小得多,所以不容易擦傷工件。

  拉深模具拉深工藝的基本運動是,卸料板先與板料接觸并壓牢,凸模下降至與板料接觸,并繼續下降,進入凹模,凸、凹模及板料產生相對運動,導致板料體積成形,然后凸、凹模分開,凹模滑塊把工件推出,完成拉深運動。

  卸料板和滑塊的運動非常關鍵,為了保證拉深件的質量,必須控制卸料板的運動,讓它先于凸模與板料接觸,并且壓料力要足夠,否則拉伸件容易起皺,甚至裂開;其次應確保凹模滑塊壓力足夠,以保證拉深件底面的平面度。

  拉深復合模設計合理,可以很好地控制結構件的運動過程,達到多工序組合的目的。

  例如典型的落料拉深切邊沖孔復合模具的設計。

  另外,有些裝飾品和日用品的拉深件需要有卷邊(或滾邊)工序,模具設計中也用到了滾軸結構,所以在卷邊過程中滾動的摩擦力非常小,不容易擦傷工.件表面。

  對那些需要在馬達中旋轉的拉深結構件,切邊的高度、跳動度等要求相當高,需要在模具中設計特別的旋切結構,利用旋轉(切)運動修邊,不僅能保證切邊的尺寸精度高,甚至切邊的毛刺及沖切紋路亦相當美觀。

  值得一提的是,此旋切結構在實際設計改良后,已經非常易于模具加工制作,并且已運用于連續拉深模具當中。

沖壓模具總體結構設計(doc 40頁)

  6、序在同一模具的不同工位上完面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單一工序的一種組合方式。

  復合-級進在一副沖模上包含復合和級進兩種方式的組合工序。

  通常按工序性質可分為沖裁模、彎曲模、拉深模和成形模等;按工序的組合方式可分為單工序模、復合模和級進模等。

  但不論何種類型的沖模,都可看成是由上模和下模兩部分組成,上模被固定在壓力機工作臺或墊板上,是沖模的固定部分。

  工作時,坯料在下模面上通過定位零件定位,壓力機滑塊帶動上模下壓,在模具工作零件(即凸模、凹模)的作用下坯料便產生分離或塑性變形,從而獲得所需形狀與尺寸的沖件。

  上模回升時,模具的卸料與出件裝置將沖件或廢料從凸、凹模上卸下或推、頂出來,以便。

熱處理做得好,加工模具少煩惱!

  3)模具熱處理操作不當(加熱或冷卻過快、淬火冷卻介質選擇不當、冷卻溫度過低、冷卻時間過長等)。

  4)模具形狀復雜、厚薄不均、帶尖角和螺紋孔等,使熱應力和組織應力過大。

  6)模具淬火后回火不及時或回火保溫時間不足。

  7)模具返修淬火加熱時,未經中間退火而再次加熱淬火。

  9)模具熱處理后電火花加工時,硬化層中存在有高的拉伸應力和顯微裂紋。

  2)改進鍛造和球化退火工藝,消除網狀、帶狀、鏈狀碳化物,改善球化組織的均勻性。

  3)在機械加工后或冷塑變形后的模具應進行去應力退火(>600℃)后再進行加熱淬火。

  4)對形狀復雜的模具應采用石棉堵塞螺紋孔,包扎危險截面和薄壁處,并采用分級淬火或等溫淬火。

  5)返修或翻新模具時需進行退火或高溫回火。

  6)模具在淬火加熱時應采取預熱,冷卻時采取預冷措施,并選擇合適淬火介質。

  7)應嚴格控制淬火加熱溫度和時間,防止模具過熱和過燒。

  8)模具淬火后應及時回火,保溫時間要充分,高合金復雜模具應回火2-3次。

  10)改進模具電火花加工工藝,并進行去應力回火。

  (1)模具熱處理盡量選真空熱處理,以獲得最小的變形量。

  (2)模具可采用拼接結構,分成小塊就好熱處理了。

  (3)切邊毛刺大除了上面的幾位提到的,我認為凸模單邊受力,強度不夠可能性大。

  還有板料熱處理后有殘余應力,線割后會出現變形,可以考慮較大的線割孔預先銑出再熱處理,留34mm線割。

  9、我用H13鋼來做熱擠壓模具鍛造工件是黃銅熱處理為4548°模具直徑120mm,高70mm,工作數小時后模具開裂。

  模具使用前沒有經過充分預熱也有可能容易開裂。

  將模具的回火溫度提高一些,縮小和實際鍛壓溫度的差距,回火實際長一些。

  (2)這個要綜合考慮的,必要的時候要做下金相,才能基本判斷原因的哦。

  1)模具在熱處理前表面有氧化皮、銹斑及局部脫碳。

  2)模具淬火加熱后,冷卻淬火介質選擇不當,淬火介質中雜質過多或老化。

  1)模具熱處理前應去除氧化皮、銹斑,在淬火加熱時適當保護模具表面,應盡量采用真空電爐、鹽浴爐和保護氣氛爐中加熱。

  2)模具淬火加熱后冷卻時,應選擇合適的冷卻介質,對長期使用的冷卻介質要經常進行過濾,或定期更換。

  1)模具鋼材料原始組織存在嚴重碳化物偏析。

  2)鍛造工藝不佳,如鍛造加熱溫度過高、變形量小、停鍛溫度高、鍛后冷卻速度緩慢等,使鍛造組織粗大并有網狀、帶狀及鏈狀碳化物存在,使球化退火時難以消除。

  3)球化退火工藝不佳,如退火溫度過高或過低,等溫退火時間短等,可造成球化退火組織不均或球化不良。

  2)改進鍛造工藝或采用正火預備熱處理,來消除原材料中網狀和鏈狀碳化物及碳化物的不均勻性。

  3)對無法進行鍛造的碳化物偏析嚴重的高碳模具鋼可進行固溶細化熱處理。

  4)對鍛造后的模坯制定正確的球化退火工藝規范,可采用調質熱處理和快速勻細球化退火工。

  12、模具淬火后組織粗大,使用時將會使模具產生斷裂,嚴重影響模具的使用壽命。

  1)模具鋼材混淆,實際鋼材淬火溫度遠低于要求模具材料的淬火溫度(如把GCr15鋼當成3Cr2W8V鋼)。

  2)模具鋼淬火前未進行正確的球化處理工藝,球化組織不良。

  4)模具在爐中放置位置不當,在靠近電極或加熱元件區易產生過熱。

  5)對截面變化較大的模具,淬火加熱工藝參數選擇不當,在薄截面和尖角處產生過熱。

  1)鋼材入庫前應嚴格進行檢驗,嚴防鋼材混淆亂放。

  2)模具淬火前應進行正確的鍛造和球化退火,以確保良好的球化組織。

  3)正確制定模具淬火加熱工藝規范,嚴格控制淬火加熱溫度和保溫時間。

  4)定期檢測和校正測溫儀表,保證儀表正常工作。

  5)模具在爐中加熱時應與電極或加熱元件保持適當的距離。

  13、用Cr12MoV鋼制造冷模具應如何進行熱處理。

  高硬度高耐磨高韌性優化處理:9801200℃加熱淬火,油淬(機油)400℃回火一次,240℃回火一次,HRC5761,超耐用不崩刃。

  14、H13模具鋼熱處理后出現裂是什么原因,淬火溫度是1100℃,放在油中冷卻。

  可以進行金相分析,看表面是否有材料是否有脫碳現象,開裂的話一般都是脫碳引起,H13一般都是做擠壓模,對材料的硬度要求不是很高,你用的是不是真空爐建議用10301050℃試下。

  (1)在內地用45#碳素結構鋼或碳素工具鋼,熱處理淬火硬度HRC45左右,達不到HRC5862,就是到了那么高,很易斷。

  (2)一板高要求的是用SKD61或SKD11和H13等熱處理淬火硬度HRC51左右。

  問題補充:是不是模板加工好以后進行熱處理,主要是哪個環節。

  模具制造中熱處理的作用:提高硬度、耐磨性,從而提高其壽命;強度加強,變形減小,保證模具的精度和精度穩定性。

  失效大部分是由斷裂、磨損和變形而引起,其主要原因是熱處理不當和模具加工不良。

  因此,合理選擇材料、正確制訂熱處理工藝,提高熱處理質量,對于延長模具使用壽命起著關鍵作用。

  模具熱處理包括預先熱處理和最終熱處理,熱處理的最終目的是使模具有良好的表面質量和強度、塑性和韌性的合理配合。

  18、Cr12mov模具鋼熱處理后出現一塊一塊的掉的原因。

  (1)你可能是在淬火時,超過溫度太多,過熱,造成晶粒粗,脫碳嚴重,馬氏體粗大,斷口粗晶,韌性、塑性低。

  (2)加熱溫度過高、保溫時間過長,造成材料表面脫碳嚴重,組織晶粒粗大、結合力差,塑性顯著降低。

  建議:校對加熱設備;調整淬火、回火溫度和時間;做試樣熱處理工藝試驗,進行必要性能測試分析。

  優點:受熱均勻變形量小,少無氧化脫碳,加熱快,能很快轉變工件內部組織結構,保溫性能和加熱均勻性能好,可以進行固溶處理加熱,適用性廣泛,可進行近乎無氧化的出貨處理等。


那么以上的內容就是關于平時你有注意嗎?的介紹了,沖壓模具總體結構設計(doc 40頁)是小編整理匯總而成,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