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3模具鋼刀具的復合熱處理工藝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博主:adminadmin 2022-10-21 03:55:01 條評論
摘要:本發明涉熱處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H13模具鋼刀具的復合熱處理工藝。背景技術:盾構機施工具有機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安全性高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地鐵、鐵路、水電等重大工程的隧道掘進。盾構機在全斷面硬巖...

  本發明涉熱處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H13模具鋼刀具的復合熱處理工藝。

H13模具鋼刀具的復合熱處理工藝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背景技術:

  盾構機施工具有機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安全性高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地鐵、鐵路、水電等重大工程的隧道掘進。盾構機在全斷面硬巖施工或者上軟下硬復合地層施工時,多采用盤形滾刀,工作時盤形滾刀刀圈在盾構機推力下壓入巖體使巖石破碎。盤形滾刀作為破巖工具,不僅承受很大的徑向破巖力,同時又受到巖石硬礦物相的劇烈磨損。因此滾刀質量直接影響盾構機的掘進速度,是隧道掘進最大的消耗件之一。

  滾刀的工作刃,即刀圈,在工作中受到的摩擦力、剪切力和沖擊力相當大,刀圈的損壞方式主要有過早磨損、崩刃、斷裂。

  目前刀圈常采用的材料為4Cr5MoSiV1、40CrNiMo、H13,但這些刀圈在硬巖和上軟下硬巖層掘進中,存在耐磨性差或者容易斷裂的問題。掘進硬巖和上軟下硬巖層要求刀圈具備較好的韌性,以抵抗巖石的沖擊,并盡可能提高材料本身的硬度,延長使用壽命。對于一般條件下制備的金屬材料而言,硬度和韌性是一對矛盾,硬度提高勢必降低材料的韌性,如刀圈整體硬度達到HRC59以上時,在掘進硬巖時刀圈會產生整體斷裂、崩裂現象,而硬度低于HRC55,則刀圈不耐磨。

  中國發明專利,公開號:103572022A,授權公日號:2014年2月12日,該發明公開了一種H13型鋼的熱處理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驟:步驟一,將采用徑鍛機鍛造后的鍛件鋼材以10-200℃/min的冷卻速度冷卻至300℃以下,其中所述徑鍛機的停鍛溫度為900-950℃;步驟二,將經步驟一處理的鍛件鋼材在830~880℃條件下保溫后再降溫至700-760℃進行二級等溫球化后冷卻,所述二級等溫球化是指先低溫度球化然后升溫進行高溫度球化。采用該發明的方法對H13型鋼進行熱處理提高了鍛件材組織的一次檢驗合格率;產品檢驗達到北美壓鑄協會模具材料標準NADCA207#中A4以上水平;生產周期縮短20小時以上;勞動成本及煤氣消耗成本有了明顯的降低。其不足之處在于,雖然通過該處理方法,可以提高鍛件材組織的一次檢驗合格率,但是對H13鋼的耐磨性并沒有作進一步提高。

  技術實現要素:

  1.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H13模具鋼的耐磨性差,硬度低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H13型鋼的熱處理方法。它可以提高H13模具鋼的耐磨性和硬度。

  2.技術方案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H13模具鋼刀具的復合熱處理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A、下料鍛打輾環;

  B、球化退火;

  C、按圖紙的設計要求,機械加工相關尺寸;

  D、稀土碳硼共滲復合熱處理;

  E、氧氮硫+稀土表面處理;

  刀具在滲碳硼淬火回火或真空淬火回火后,清洗凈化表面,進行氧氮硫+稀土共滲。

  優選地,所述的刀具是空心環狀體,從外圓向中心呈梯形分布,外圓500mm,內孔280mm,高80mm。

  優選地,步驟C中機械加工刀具外形,并精加工至相應尺寸,內孔尺寸和端面留量0.2mm。

  優選地,步驟E中在井式氣體滲氮爐內進行氧氮硫+稀土共滲。

  優選地,步驟C中,在真空爐內將刀具分別在680℃和820℃兩段升溫保溫后,加熱到950℃,開始爐中滲硼并同時添加0.4%的稀土元素,保溫強滲碳硼3.5小時后,擴散1小時,爐溫繼續加熱到1030℃保溫30分鐘后淬火,在560℃回火兩次,即按標準工藝執行,硬度達到60HRC以上。

  優選地,步驟E中所用設備為離子氮化爐,稀土共滲中所用的共滲介質與用量:NH3氨氣,400L/h;間斷通入CS2-C2H5OH,其中C2H5OH與CS2的比例為2/1,混合氣體流量為20L/h。

  優選地,步驟E中的稀土共滲中稀土含量為0.4%。

  優選地,步驟E中共滲爐壓約2660Pa。

  優選地,熱工參數為500±10℃,保溫時間8h。

  優選地,共滲后爐冷至160℃出爐空冷,表面硬度958-1050HV,刀具壽命提高2-3倍,表面強度大,硬度高,耐磨耐疲勞,大大的提高刀具的使用價值,節約了成本,具有相當的經濟效益。

  3.有益效果

  采用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的一種H13模具鋼刀具的復合熱處理工藝,共滲后爐冷至160℃出爐空冷,表面硬度958-1050HV,刀具壽命提高2-3倍,表面強度大硬度高,耐磨耐疲勞,大大的提高刀具的使用價值,節約了成本,具有相當的經濟效益;

  (2)本發明的一種H13模具鋼刀具的復合熱處理工藝,在真空爐內將刀具分別在680℃和820℃兩段升溫保溫后,加熱到950℃,開始爐中滲硼并同時添加0.4%的稀土元素,保溫滲硼3.5小時后,爐溫繼續加熱到1030℃保溫30分鐘后淬火,在560℃回火兩次,即按標準工藝執行,硬度達到60HRC以上。

  具體實施方式

  為進一步了解本發明的內容,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詳細描述。

  實施例1

  本實施例的一種H13模具鋼刀具的復合熱處理工藝,針對的刀具是空心環狀體,從外圓向中心呈梯形分布,外圓500mm,內孔280mm,高80mm,包括以下步驟:

  A、下料鍛打輾環;

  B、球化退火;

  C、機械加工刀具外形,并精加工至相應尺寸,內孔尺寸和端面留量0.2mm;

  D、稀土滲硼復合熱處理;

  在真空爐內將刀具分別在680℃和820℃兩段升溫保溫后,加熱到950℃,開始爐中滲碳硼并同時添加0.4%的稀土元素,保溫強滲碳滲硼3.5小時后,擴散1小時,爐溫繼續加熱到1030℃保溫30分鐘后淬火,在560℃回火兩次,即按標準工藝執行,硬度達到60HRC以上;

  E、氧氮硫+稀土表面處理,刀具在真空熱處理后,清洗凈化表面,進行氧氮硫+稀土共滲,井式氣體滲氮爐內進行氧氮硫+稀土共滲;所用設備為離子氮化爐,稀土共滲中所用的共滲介質與用量:NH3氨氣,400L/h;間斷通入CS2-C2H5OH,其中C2H5OH與CS2的比例為2/1,混合氣體流量為20L/h,稀土共滲中稀土含量為0.4%,共滲爐壓約2660Pa;

  熱工參數為500±10℃,保溫時間8h,共滲后爐冷至160℃出爐空冷,淬火后表面硬度958-1050HV,刀具壽命提高2-3倍,表面強度大硬度高,耐磨耐疲勞,大大的提高刀具的使用價值,節約了成本,具有相當的經濟效益。

  實施例2

  本實施例的一種H13模具鋼刀具的復合熱處理工藝,工藝準備:下料鍛打輾環+球化退火+機械加工刀具外形精加工至尺寸,內孔尺寸、端面留量0.2mm;

  化學熱處理工藝1名稱:稀土滲碳硼復合熱處理;

  工藝:滲碳爐或真空爐內刀具分別在680℃和820℃兩段升溫保溫后,加熱到950℃,開始爐中滲硼并同時添加0.4%的稀土元素,保溫強滲碳硼3.5小時后,擴散1小時,爐溫繼續加熱到1030℃保溫30分鐘后(1030℃保溫后淬火,560℃回火兩次,即按標準工藝執行)硬度58-60HRC。

  化學熱處理工藝2名稱:氧氮硫+稀土表面處理;

  工件滲碳處理或真空熱處理后,清洗凈化表面,井式氣體滲氮爐內進行氧氮硫+稀土共滲;

  工藝安排:刀具共滲前處理:淬火+回火后硬度58-60HRC。

  設備:離子氮化爐;

  共滲介質與用量:NH3氨氣400L/h;間斷通入CS2-C2H5OH,其中C2H5OH與CS2的比例為2/1;

  混合氣體,20L/h;稀土0.4%;

  共滲爐壓約2660Pa;

  熱工參數:500℃±10℃,保溫時間8h,共滲后爐冷至160℃出爐空冷,表面硬度958-1050HV,刀具壽命提高2-3倍,表面強度大,硬度高,耐磨耐疲勞,大大的提高刀具的使用價值,節約了成本,具有相當的經濟效益。

  以上示意性的對本發明及其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該描述沒有限制性,所以,如果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受其啟示,在不脫離本發明創造宗旨的情況下,不經創造性的設計出與該技術方案相似的實施例,均應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技術特征:

  1.一種H13模具鋼刀具的復合熱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下料鍛打輾環;

  B、球化退火;

  C、按圖紙要求機械加工相關尺寸;

  D、稀土+碳硼共滲復合熱處理:在真空爐內將刀具分別在680℃和820℃兩段升溫保溫后,加熱到950℃,開始爐中碳硼共滲工藝;并同時添加0.4%的稀土元素,保溫碳硼共滲3.5小時后,擴散1小時,爐溫繼續加熱到1030℃保溫30分鐘后淬火,在560℃回火兩次,即按標準工藝執行,硬度達到60HRC以上;

  E、氧氮硫+稀土表面處理:刀具在步驟D稀土+碳硼共滲復合熱處理后,清洗凈化表面,進行氧氮硫+稀土共滲;所用設備為井式氣體滲氮爐,稀土共滲中所用的共滲介質與用量:NH3氨氣,400L/h,間斷通入CS2-C2H5OH,其中C2H5OH與CS2的比例為2/1,混合氣體流量為20L/h,稀土共滲中稀土含量為0.4%,共滲爐壓為2660Pa,熱工參數為500±10℃,保溫時間為8h,共滲后爐冷至160℃出爐空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H13模具鋼刀具的復合熱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按設計要求機械加工至刀具的相應尺寸,或精加工至相應尺寸,在內孔尺寸和端面尺寸留量0.2mm。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H13模具鋼刀具的復合處理工藝,屬于熱處理領域。第一,刀具的碳硼+稀土共滲。它包括以下步驟:A、下料鍛打輾環;B、球化退火;C、按圖機械加工至相關尺寸要求;D、在真空滲碳爐內將刀具分別在680℃和820℃兩段升溫保溫,排氣完成后,加熱到950℃,開始爐中進行碳硼共滲,并同時添加0.4%的稀土元素,強滲3.5小時后,擴散1小時,爐溫繼續加熱到1030℃保溫30分鐘后淬火,在560℃回火兩次,即按標準工藝執行,表面硬度達到60HRC以上;第二;刀具的氧氮硫+稀土表面處理:刀具在滲碳淬火回火或真空淬火回火后,清洗凈化表面,進行氧氮硫+稀土共滲。目的是進一步提高H13模具鋼刀具的表面硬度和使用耐磨性和耐腐蝕性。

  技術研發人員:邰淼;韓文進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馬鞍山市三江機械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6.12.31

  技術公布日:2019.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