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既有砌體建筑后增圈梁、構造柱及鋼拉桿的抗震加固方法[工藝流程]

博主:adminadmin 2022-10-21 07:10:01 條評論
摘要:既有砌體建筑后增圈梁、構造柱及鋼拉桿的抗震加固方法【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既有砌體建筑后增圈梁、構造柱及鋼拉桿的抗震加固方法,屬于抗震加固【技術領域】。具體方法為:在既有砌筑建筑橫墻外側架設鉆孔設備在...

  既有砌體建筑后增圈梁、構造柱及鋼拉桿的抗震加固方法

一種既有砌體建筑后增圈梁、構造柱及鋼拉桿的抗震加固方法[工藝流程]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既有砌體建筑后增圈梁、構造柱及鋼拉桿的抗震加固方法,屬于抗震加固【技術領域】。具體方法為:在既有砌筑建筑橫墻外側架設鉆孔設備在擬設鋼拉桿部位通過在墻體內長距離水平鉆孔,然后孔內穿鋼拉桿,然后在孔內注聚合物砂漿,最后進行后增鋼筋混凝土構造柱以及后增鋼筋混凝土圈梁的鋼筋綁扎,澆注混凝土。本發明能增強墻體整體性,減少地震力對上部結構造成的破壞,不入戶實現對砌體抗震性能較大提高,而且施工簡單,造價低,且應用范圍廣泛,適用于實心磚墻、多孔磚墻、空斗磚墻、空心砌塊墻、條石砌筑墻、毛石墻。

  【專利說明】既有砌體建筑后增圈梁、構造柱及鋼拉桿的抗震加固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抗震加固施工方法,特別是一種既有砌體建筑后增圈梁、構造柱及鋼拉桿的抗震加固方法,屬于抗震加固【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中國既有住宅、農宅抗震加固開始啟動,在既有居住建筑加固期間,百姓不愿意讓入戶施工,這使得目前部分工程所設計的外套加固技術(外墻外側對橫墻增加附加鋼筋混凝土外套圈梁構造柱)所需穿樓鋼拉桿等需入戶加固施工技術難以實現,鋼拉桿的缺失嚴重影響外套加固技術的整體性。

  【發明內容】

  [0003]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墻體內后增鋼拉桿抗震加固技術一既有砌體建筑后增圈梁、構造柱及鋼拉桿的抗震加固方法。其無需破壞外貌、室內裝飾,無需入戶施工,全部外部作業形成外套加固技術所需鋼拉桿桿件,保證既有砌筑建筑外套加固整體性效果,能夠大幅提高既有建筑的抗震性能,避免了傳統鋼拉桿占用室內空間、影響美觀、室內操作等一系列為住戶所不愿意接受的問題。

  [0004]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一種既有砌體建筑后增圈梁、構造柱及鋼拉桿的抗震加固方法,包括原縱墻和原橫墻,在所述原橫墻中設置有通長水平鉆孔,所述鉆孔內穿設有鋼拉桿,所述鋼拉桿與所述通長水平鉆孔間灌注有聚合物砂漿;所述原橫墻的兩端的原縱墻上設置有后增鋼筋混凝土構造柱,每層所述后增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的頂部、靠近樓板的底部位置連接設置有后增鋼筋混凝土圈梁,所述鋼拉桿兩端伸出通長水平鉆孔外并通過鋼拉桿端頭埋件錨固在后增鋼筋混凝土圈梁及后增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內,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步驟:

  [0006]步驟一:對既有砌體建筑原縱墻和原橫墻進行鑒定,設計鉆孔位置、孔徑大小、鉆孔距離以及鋼拉桿的規格直徑、及內部聚合物砂漿強度,鋼拉桿選取位置靠近樓板,現場測量標記鉆孔位置;

  [0007]步驟二:搭設腳手架后搭設施工平臺,選擇鉆孔設備,由頂層開始由上至下逐層進行鉆孔施工;

  [0008]步驟三:頂層鉆孔完畢后穿入鋼拉桿,將鋼拉桿架立居中,將鋼拉桿端部錨固部分架立支撐;

  [0009]步驟四:在鉆孔兩端封口,架設高壓注漿機向鉆孔內注聚合物砂漿,水平注聚合物砂漿時應注意兩端不要漏漿,注聚合物砂漿完畢后對注漿口處進行封堵,安裝鋼拉桿端頭埋件;

  [0010]步驟五:待聚合物砂漿終凝后進行下一層鉆孔、穿入鋼拉桿、注聚合物砂漿以及安裝鋼拉桿端頭埋件的施工步驟;

  [0011]步驟六:待所有層施工完畢后開始進行后增鋼筋混凝土構造柱以及后增鋼筋混凝土圈梁的鋼筋綁扎,由下至上逐層進行施工,一層內鋼筋綁扎全部完畢后進行支模、澆注混凝土,澆注順序為先澆注后增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再澆注后增鋼筋混凝土圈梁,從而將鋼拉桿兩端錨固在后增鋼筋混凝土圈梁及后增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內;

  [0012]步驟七:所有工程完畢后對施工內容進行驗收。

  [0013]進一步地,所述鉆孔直徑為40mm至150mm。

  [0014]進一步地,所述鋼拉桿位于鉆孔橫截面正中,所述鉆孔位于原橫墻橫向居中位置。

  [0015]進一步地,所述鋼拉桿為鋼筋或鋼絞線,特別是,所述鋼筋鋼拉桿之間的連接采用搭接或焊接的形式。

  [0016]其中,孔內注聚合物砂漿,聚合物砂漿采用高壓注漿泵注入,需孔內飽滿,聚合物砂漿強度根據設計選取。同時,鉆孔位置及截面大小根據設計確定,且鋼筋或鋼絞線規格型號由設計確定。

  [0017]有益效果:

  [0018]本發明能增強砌筑建筑外套加固整體性效果和實現遠距離免入戶構件間拉結。地震時將約束墻體裂縫開展,增強墻體整體性,減少地震力對上部結構造成的破壞。本發明不入戶實現對砌體抗震性能較大提高而且施工速度快,施工簡單,造價低。本發明應用范圍適用于實心磚墻、多孔磚墻、空心砌塊墻、空斗磚墻、條石砌筑墻、毛石墻。本發明實施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發明后增圈梁、構造柱及鋼拉桿布置平面圖;

  [0020]圖2為圖1的Ci剖視圖;

  [0021]圖3為圖1的ΕξΩ=剖視圖;

  [0022]圖4為圖2的?處放大圖;

  [0023]圖5為圖3的⑧處放大圖。

  [0024]圖中,1、后增鋼筋混凝土構造柱;3、鋼拉桿;4、后增鋼筋混凝土圈梁,6、聚合物砂衆;7、原縱墻;8、原橫墻;9、鋼拉桿端頭埋件,10、樓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一種既有砌體建筑后增圈梁、構造柱及鋼拉桿的抗震加固方法,參見圖1至5所示,包括原縱墻7、原橫墻8,還包括原橫墻8中水平鉆孔、孔內穿鋼拉桿3、孔內注聚合物砂漿6,所述在既有砌體建筑外部架設鉆孔設備在擬設鋼拉桿3部位通過在原橫墻8內長距離水平鉆孔,然后孔內穿鋼拉桿3,然后在孔內注聚合物砂漿6形成鋼拉桿3約束桿件增強砌體建筑整體性的抗震加固技術。水平鉆孔采用專用設備,鉆孔位置位于原橫墻8橫向居中,鉆孔大小需根據設計確定,在40mm至150mm之間??變却╀摾瓧U3,若使用鋼筋則采用搭接或焊接,長度為與孔縱向長度相同,鋼拉桿3位于鉆孔橫截面正中??變茸⒕酆衔锷皾{6,聚合物砂漿6采用高壓注漿泵注入,需孔內飽滿,聚合物砂漿6強度根據設計選取。最后形成鋼拉桿3約束桿件增強砌體建筑整體性的抗震加固技術。在原橫墻8的兩端的原縱墻7上設置有后增鋼筋混凝土構造柱1,每層后增鋼筋混凝土構造柱I的頂部、靠近樓板10的底部位置連接設置有后增鋼筋混凝土圈梁4,鋼拉桿3兩端伸出通長水平鉆孔外并通過鋼拉桿端頭埋件9錨固在后增鋼筋混凝土圈梁4及后增鋼筋混凝土構造柱I內。參見圖3和圖5,所述鋼拉桿3為鋼筋或鋼絞線。

  [0026]鋼拉桿3端部通過鋼拉桿端頭埋件9錨固于后增鋼筋混凝土圈梁4內,其鋼拉桿端頭埋件9型號以及尺寸依據設計而定,參見圖4。

  [0027]其具體施工方法采用如下步驟:

  [0028]步驟一:對既有砌體建筑原縱墻7和原橫墻8進行鑒定,設計鉆孔位置、孔徑大小、鉆孔距離以及鋼拉桿3的規格直徑、及內部聚合物砂漿6強度,鋼拉桿3選取位置靠近樓板10,現場測量標記鉆孔位置;

  [0029]步驟二:搭設腳手架后搭設施工平臺,選擇鉆孔設備,由頂層開始由上至下逐層進行鉆孔施工;

  [0030]步驟三:頂層鉆孔完畢后穿入鋼拉桿3,將鋼拉桿3架立居中,將鋼拉桿3端部錨固部分架立支撐;

  [0031]步驟四:在鉆孔兩端封口,架設高壓注漿機向鉆孔內注聚合物砂漿6,水平注聚合物砂漿6時應注意兩端不要漏漿,注聚合物砂漿6完畢后對注漿口處進行封堵,安裝鋼拉桿立而頭埋件9 ;

  [0032]步驟五:待聚合物砂漿6終凝后進行下一層鉆孔、穿入鋼拉桿3、注聚合物砂漿6以及安裝鋼拉桿端頭埋件9的施工步驟;

  [0033]步驟六:待所有層施工完畢后開始進行后增鋼筋混凝土構造柱I以及后增鋼筋混凝土圈梁4的鋼筋綁扎,由下至上逐層進行施工,一層內鋼筋綁扎全部完畢后進行支模、澆注混凝土,澆注順序為先澆注后增鋼筋混凝土構造柱1,再澆注后增鋼筋混凝上圈梁4,從而將鋼拉桿3兩端錨固在后增鋼筋混凝土圈梁4及后增鋼筋混凝土構造柱I內;

  [0034]步驟七:所有工程完畢后對施工內容進行驗收。

  [0035]以上是本發明的一典型實施方式,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不限于此。

  【權利要求】

  1.一種既有砌體建筑后增圈梁、構造柱及鋼拉桿的抗震加固方法,包括原縱墻(7)和原橫墻(8),在所述原橫墻(8)中設置有通長水平鉆孔,所述鉆孔內穿設有鋼拉桿(3),所述鋼拉桿(3)與所述通長水平鉆孔間灌注有聚合物砂漿(6);所述原橫墻(8)的兩端的原縱墻(7)上設置有后增鋼筋混凝土構造柱(I),每層所述后增鋼筋混凝土構造柱(I)的頂部、靠近樓板(10)的底部位置連接設置有后增鋼筋混凝土圈梁(4),所述鋼拉桿(3)兩端伸出通長水平鉆孔外并通過鋼拉桿端頭埋件(9)錨固在后增鋼筋混凝土圈梁(4)及后增鋼筋混凝土構造柱(I)內,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步驟: 步驟一:對既有砌體建筑原縱墻(7)和原橫墻(8)進行鑒定,設計鉆孔位置、孔徑大小、鉆孔距離以及鋼拉桿(3)的規格直徑、及內部聚合物砂漿(6)強度,鋼拉桿(3)選取位置靠近樓板(10),現場測量標記鉆孔位置; 步驟二:搭設腳手架后搭設施工平臺,選擇鉆孔設備,由頂層開始由上至下逐層進行鉆孔施工; 步驟三:頂層鉆孔完畢后穿入鋼拉桿(3),將鋼拉桿(3)架立居中,將鋼拉桿(3)端部錨固部分架立支撐; 步驟四:在鉆孔兩端封口,架設高壓注漿機向鉆孔內注聚合物砂漿(6),水平注聚合物砂漿(6)時應注意兩端不要漏漿,注聚合物砂漿(6)完畢后對注漿口處進行封堵,安裝鋼拉桿立而頭埋件(9); 步驟五:待聚合物砂漿(6)終凝后進行下一層鉆孔、穿入鋼拉桿(3)、注聚合物砂漿(6)以及安裝鋼拉桿端頭埋件(9)的施工步驟; 步驟六:待所有層施工完畢后開始進行后增鋼筋混凝土構造柱(I)以及后增鋼筋混凝土圈梁(4)的鋼筋綁扎,由下至上逐層進行施工,一層內鋼筋綁扎全部完畢后進行支模、澆注混凝土,澆注順序為先澆注后增鋼筋混凝土構造柱(I),再澆注后增鋼筋混凝土圈梁(4),從而將鋼拉桿(3)兩端錨固在后增鋼筋混凝土圈梁(4)及后增鋼筋混凝土構造柱(I)內; 步驟七:所有工程完畢后對施工內容進行驗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鉆孔直徑為40mm至150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鋼拉桿(3)位于鉆孔橫截面正中,所述鉆孔位于原橫墻(8)橫向居中位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鋼拉桿(3)為鋼筋或鋼絞線。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抗震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筋鋼拉桿(2)之間的連接采用搭接或焊接的形式。

  【文檔編號】E04B1/98GK103758362SQ201410007481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6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6日

  【發明者】董有, 甄進平, 吳保光, 鄭方昊遐, 李薇, 楊娜茵 申請人:北京筑福國際工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