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結構裝配式建筑施工方法及步驟
本發明涉及裝配式建筑領域,具體為鋼結構裝配式建筑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各國對住宅體系的理解和做法不盡相同,但一般是指住宅的主體工程,由于選用不同的結構材料、結構類型和施工方法而形成的不同住宅產品,并構成相應的若干從設計到建造的成套技術。鋼結構住宅建筑體系以其采用的鋼結構形式作為建筑體系分類的依據,成為建筑體系中的一個分支。通常所說的鋼結構住宅是指以工廠生產的經濟鋼型材構件作為承重骨架,以新型輕質、保溫、隔熱、高強的墻體材料作為圍護結構而構成的居住類建筑。鋼結構住宅產業化即是以鋼結構住宅為最終產品,通過社會化大生產,將鋼結構住宅的投資、開發、設計、施工、售后服務等過程集中統一成為一個整體的組織形式。鋼結構住宅產業化是鋼結構住宅發展的趨勢。
傳統的裝配式鋼結構本身鋼材結構較為單一,只能實現在減少建筑成本的同時,保證強度相對混凝土建筑較高,但是提升相對來說不是很明顯,一般的單一鋼結構本身外表面具有一定防腐能力,但是因為對接作業,導致暴露位置極易產生氧化生銹的現象,如果各對接處均設置為焊接式,整體結構較為固定,無法實現簡易拆卸作業之外,對接處暴露氧化面積較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裝配式鋼結構的使用壽命,長時間維修加固,也會導致成本相對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鋼結構裝配式建筑施工方法,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鋼結構裝配式建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準備好鋼材,檢查鋼材表面尺寸結構、有無變形,有無油漆、油脂及其它污垢粘附,針對鋼材的表面情況對鋼材進行必要的清洗作業,使鋼結構表面保持整潔,使其ph值在10以下;
s2.在待工作地點位置準備酸槽,根據鋼材的平均大小確定酸槽的大小,并將較大型鋼材進行必要的打孔、栓掛等下槽前的準備作業,根據鋼材的材質、難易洗程度合理選擇合適的酸液倒置在酸槽內部,并保證酸槽內部的酸度≤20%,并開始準備下放鋼材作業;
s3.將清洗完成后的鋼材逐個放置在酸槽的內部進行酸洗作業,下方過程中,根據鋼材的形狀大小選擇合理的擺放方式,對成打包洗的鋼材務必留有一定空隙,杜絕疊加和積壓,酸洗期間勤翻動鋼材,確保鋼材表面無漏洗的現象,嚴格控制好酸洗時間,禁止長時間浸泡在酸槽內部;
s4.將酸洗完成后的鋼材及時進行水洗作業,水洗設置為兩道,確保鋼材表面的酸被完全洗去,此時應確保鋼材的ph≥2;
s5.清潔鋼鐵的表面,去除掉酸洗后鋼材表面上的一些鐵鹽、氧化物及其它贓物,將鋼材與液態鋅快速浸潤并反應,使得鋼材表面鍍上一層鋅,順利進行合金化過程;
s6.將鍍鋅完成后的鋼材通過合適的吊裝機器吊裝至指定位置,首先在底面上提供固定結構,為鋼材對接提供固定位置,通過了解整體的結構,實現對各鋼材單體的位置放置進行相應的了解,再根據鋼材單體所需架置位置,通過人員指揮,放置在底面上相應的位置,并準備開始進行對接作業;
s7.在建筑底部鋼材對接作業時,采用兩側鋼材焊接的形式進行對接作業,焊接完成后,在焊接位置及時進行相應的噴漆處理,噴漆均勻,使焊接暴露面積完全覆蓋,在建筑上部鋼材對接作業時,采用在兩側鋼材表面打孔,并使用較強固定性的螺栓進行兩側鋼材的對接作業,保證一處鋼材對接作業螺栓使用最少有八個;
s8.鋼材對接完成后,需對對接位置逐一檢查,檢查對接位置螺栓個數,焊接位置噴漆面積是否達到標準,排查完成后,即可進行下一步工序。
優選的,所述鍍鋅操作過程中,多數制件在440℃-460℃的溫度范圍內可以得到滿意的效果,我們使用的工作溫度為430℃-450℃。
優選的,所述鋅浴過程中應嚴格控制鐵含量的指標,使得鋅液中的鐵含量控制在小于0.03%。
(三)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了鋼結構裝配式建筑施工方法。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該發明鋼結構裝配式建筑施工方法,通過將鋼結構逐步通過清洗、酸化等凈化作業,再將鋼材進行鍍鋅作業,從而實現鋼結構整體的抗彎折能力增加,從根本上增加了鋼結構建筑的整體的牢固性以及穩定性,增加鋼結構建筑的使用壽命。
2、該發明鋼結構裝配式建筑施工方法,下部鋼結構對接采用焊接的方式,并通過焊接位置噴漆的方式減少暴露位置的氧化作業,以增加底部與地基連接的穩定性,上部鋼結構對接采用栓式對接的方法,對接位置螺栓使用個數具要求,增加對接穩定的同時,為上部鋼結構簡易拆卸作業提供前提。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鋼結構裝配式建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準備好鋼材,檢查鋼材表面尺寸結構、有無變形,有無油漆、油脂及其它污垢粘附,針對鋼材的表面情況對鋼材進行必要的清洗作業,使鋼結構表面保持整潔,使其ph值在10以下;
s2.在待工作地點位置準備酸槽,根據鋼材的平均大小確定酸槽的大小,并將較大型鋼材進行必要的打孔、栓掛等下槽前的準備作業,根據鋼材的材質、難易洗程度合理選擇合適的酸液倒置在酸槽內部,并保證酸槽內部的酸度≤20%,并開始準備下放鋼材作業;
s3.將清洗完成后的鋼材逐個放置在酸槽的內部進行酸洗作業,下方過程中,根據鋼材的形狀大小選擇合理的擺放方式,對成打包洗的鋼材務必留有一定空隙,杜絕疊加和積壓,酸洗期間勤翻動鋼材,確保鋼材表面無漏洗的現象,嚴格控制好酸洗時間,禁止長時間浸泡在酸槽內部;
s4.將酸洗完成后的鋼材及時進行水洗作業,水洗設置為兩道,確保鋼材表面的酸被完全洗去,此時應確保鋼材的ph≥2;
s5.清潔鋼鐵的表面,去除掉酸洗后鋼材表面上的一些鐵鹽、氧化物及其它贓物,將鋼材與液態鋅快速浸潤并反應,使得鋼材表面鍍上一層鋅,順利進行合金化過程;
s6.將鍍鋅完成后的鋼材通過合適的吊裝機器吊裝至指定位置,首先在底面上提供固定結構,為鋼材對接提供固定位置,通過了解整體的結構,實現對各鋼材單體的位置放置進行相應的了解,再根據鋼材單體所需架置位置,通過人員指揮,放置在底面上相應的位置,并準備開始進行對接作業;
s7.鋼材對接完成后,需對對接位置逐一檢查,檢查對接位置螺栓個數,焊接位置噴漆面積是否達到標準,排查完成后,即可進行下一步工序。
其中鋼結構鋼材對接作業采用焊接的形式,焊接完成后,在焊接位置及時進行相應的噴漆處理,噴漆均勻,保證焊接暴露面積被油漆完全覆蓋。
實施例二: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鋼結構裝配式建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準備好鋼材,檢查鋼材表面尺寸結構、有無變形,有無油漆、油脂及其它污垢粘附,針對鋼材的表面情況對鋼材進行必要的清洗作業,使鋼結構表面保持整潔,使其ph值在10以下;
s2.在待工作地點位置準備酸槽,根據鋼材的平均大小確定酸槽的大小,并將較大型鋼材進行必要的打孔、栓掛等下槽前的準備作業,根據鋼材的材質、難易洗程度合理選擇合適的酸液倒置在酸槽內部,并保證酸槽內部的酸度≤20%,并開始準備下放鋼材作業;
s3.將清洗完成后的鋼材逐個放置在酸槽的內部進行酸洗作業,下方過程中,根據鋼材的形狀大小選擇合理的擺放方式,對成打包洗的鋼材務必留有一定空隙,杜絕疊加和積壓,酸洗期間勤翻動鋼材,確保鋼材表面無漏洗的現象,嚴格控制好酸洗時間,禁止長時間浸泡在酸槽內部;
s4.將酸洗完成后的鋼材及時進行水洗作業,水洗設置為兩道,確保鋼材表面的酸被完全洗去,此時應確保鋼材的ph≥2;
s5.清潔鋼鐵的表面,去除掉酸洗后鋼材表面上的一些鐵鹽、氧化物及其它贓物,將鋼材與液態鋅快速浸潤并反應,使得鋼材表面鍍上一層鋅,順利進行合金化過程;
s6.將鍍鋅完成后的鋼材通過合適的吊裝機器吊裝至指定位置,首先在底面上提供固定結構,為鋼材對接提供固定位置,通過了解整體的結構,實現對各鋼材單體的位置放置進行相應的了解,再根據鋼材單體所需架置位置,通過人員指揮,放置在底面上相應的位置,并準備開始進行對接作業;
s7.鋼材對接完成后,需對對接位置逐一檢查,檢查對接位置螺栓個數,焊接位置噴漆面積是否達到標準,排查完成后,即可進行下一步工序。
其中鋼結構鋼材對接作業采用栓接的形式,在兩側對接鋼材對接位置進行相應的打孔處理,一側打孔個數不少于八個,螺栓固定性較高,保證連接位置栓接后的穩定性。
實施例三: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鋼結構裝配式建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準備好鋼材,檢查鋼材表面尺寸結構、有無變形,有無油漆、油脂及其它污垢粘附,針對鋼材的表面情況對鋼材進行必要的清洗作業,使鋼結構表面保持整潔,使其ph值在10以下;
s2.在待工作地點位置準備酸槽,根據鋼材的平均大小確定酸槽的大小,并將較大型鋼材進行必要的打孔、栓掛等下槽前的準備作業,根據鋼材的材質、難易洗程度合理選擇合適的酸液倒置在酸槽內部,并保證酸槽內部的酸度≤20%,并開始準備下放鋼材作業;
s3.將清洗完成后的鋼材逐個放置在酸槽的內部進行酸洗作業,下方過程中,根據鋼材的形狀大小選擇合理的擺放方式,對成打包洗的鋼材務必留有一定空隙,杜絕疊加和積壓,酸洗期間勤翻動鋼材,確保鋼材表面無漏洗的現象,嚴格控制好酸洗時間,禁止長時間浸泡在酸槽內部;
s4.將酸洗完成后的鋼材及時進行水洗作業,水洗設置為兩道,確保鋼材表面的酸被完全洗去,此時應確保鋼材的ph≥2;
s5.清潔鋼鐵的表面,去除掉酸洗后鋼材表面上的一些鐵鹽、氧化物及其它贓物,將鋼材與液態鋅快速浸潤并反應,使得鋼材表面鍍上一層鋅,順利進行合金化過程;
s6.將鍍鋅完成后的鋼材通過合適的吊裝機器吊裝至指定位置,首先在底面上提供固定結構,為鋼材對接提供固定位置,通過了解整體的結構,實現對各鋼材單體的位置放置進行相應的了解,再根據鋼材單體所需架置位置,通過人員指揮,放置在底面上相應的位置,并準備開始進行對接作業;
s7.鋼材對接完成后,需對對接位置逐一檢查,檢查對接位置螺栓個數,焊接位置噴漆面積是否達到標準,排查完成后,即可進行下一步工序。
其中在建筑底部鋼材對接作業時,采用兩側鋼材焊接的形式進行對接作業,焊接完成后,在焊接位置及時進行相應的噴漆處理,噴漆均勻,使焊接暴露面積完全覆蓋,在建筑上部鋼材對接作業時,采用在兩側鋼材表面打孔,并使用較強固定性的螺栓進行兩側鋼材的對接作業,保證一處鋼材對接作業螺栓使用最少有八個。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術特征:
1.鋼結構裝配式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準備好鋼材,檢查鋼材表面尺寸結構、有無變形,有無油漆、油脂及其它污垢粘附,針對鋼材的表面情況對鋼材進行必要的清洗作業,使鋼結構表面保持整潔,使其ph值在10以下;
s2.在待工作地點位置準備酸槽,根據鋼材的平均大小確定酸槽的大小,并將較大型鋼材進行必要的打孔、栓掛等下槽前的準備作業,根據鋼材的材質、難易洗程度合理選擇合適的酸液倒置在酸槽內部,并保證酸槽內部的酸度≤20%,并開始準備下放鋼材作業;
s3.將清洗完成后的鋼材逐個放置在酸槽的內部進行酸洗作業,下方過程中,根據鋼材的形狀大小選擇合理的擺放方式,對成打包洗的鋼材務必留有一定空隙,杜絕疊加和積壓,酸洗期間勤翻動鋼材,確保鋼材表面無漏洗的現象,嚴格控制好酸洗時間,禁止長時間浸泡在酸槽內部;
s4.將酸洗完成后的鋼材及時進行水洗作業,水洗設置為兩道,確保鋼材表面的酸被完全洗去,此時應確保鋼材的ph≥2;
s5.清潔鋼鐵的表面,去除掉酸洗后鋼材表面上的一些鐵鹽、氧化物及其它贓物,將鋼材與液態鋅快速浸潤并反應,使得鋼材表面鍍上一層鋅,順利進行合金化過程;
s6.將鍍鋅完成后的鋼材通過合適的吊裝機器吊裝至指定位置,首先在底面上提供固定結構,為鋼材對接提供固定位置,通過了解整體的結構,實現對各鋼材單體的位置放置進行相應的了解,再根據鋼材單體所需架置位置,通過人員指揮,放置在底面上相應的位置,并準備開始進行對接作業;
s7.在建筑底部鋼材對接作業時,采用兩側鋼材焊接的形式進行對接作業,焊接完成后,在焊接位置及時進行相應的噴漆處理,噴漆均勻,使焊接暴露面積完全覆蓋,在建筑上部鋼材對接作業時,采用在兩側鋼材表面打孔,并使用較強固定性的螺栓進行兩側鋼材的對接作業,保證一處鋼材對接作業螺栓使用最少有八個;
s8.鋼材對接完成后,需對對接位置逐一檢查,檢查對接位置螺栓個數,焊接位置噴漆面積是否達到標準,排查完成后,即可進行下一步工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結構裝配式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鍍鋅操作過程中,多數制件在440℃-460℃的溫度范圍內可以得到滿意的效果,我們使用的工作溫度為430℃-44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結構裝配式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鋅浴過程中應嚴格控制鐵含量的指標,使得鋅液中的鐵含量控制在小于0.03%。
技術總結
本發明提供鋼結構裝配式建筑施工方法,涉及裝配式建筑領域。該裝配式建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準備好鋼材,檢查鋼材表面尺寸結構、有無變形,有無油漆、油脂及其它污垢粘附,針對鋼材的表面情況對鋼材進行必要的清洗作業,使鋼結構表面保持整潔,使其PH值在10以下;S2.在待工作地點位置準備酸槽,根據鋼材的平均大小確定酸槽的大小,并將較大型鋼材進行必要的打孔、栓掛等下槽前的準備作業,根據鋼材的材質、難易洗程度合理選擇合適的酸液倒置在酸槽內部,并保證酸槽內部的酸度≤20%,并開始準備下放鋼材作業。通過將鋼結構逐步通過清洗、酸化等凈化作業,實現鋼結構整體的抗彎折能力增加,增加鋼結構建筑的使用壽命。
技術研發人員:馬海華;張鵬飛;雍燕;劉勤保;周坤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寧夏綠筑集成科技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20.03.13
技術公布日:2020.07.03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