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Cr馬氏體不銹鋼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博主:adminadmin 2022-10-23 03:50:01 條評論
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不銹鋼材料,尤其涉及一種18%cr馬氏體不銹鋼。背景技術:馬氏體不銹鋼是能夠通過熱處理調整其力學性能的不銹鋼,通俗地說,是一類可硬化的不銹鋼。典型牌號為cr13型,如2cr13,3cr13,4cr13等。淬火后...

  本發明涉及一種不銹鋼材料,尤其涉及一種18%cr馬氏體不銹鋼。

18%Cr馬氏體不銹鋼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背景技術:

  馬氏體不銹鋼是能夠通過熱處理調整其力學性能的不銹鋼,通俗地說,是一類可硬化的不銹鋼。典型牌號為cr13型,如2cr13,3cr13,4cr13等。淬火后硬度較高,不同回火溫度具有不同強韌性組合,主要用于蒸汽輪機葉片、餐具、外科手術器械。根據化學成分的差異,馬氏體不銹鋼可分為馬氏體鉻鋼和馬氏體鉻鎳鋼兩類。根據組織和強化機理的不同,還可分為馬氏體不銹鋼、馬氏體和半奧氏體(或半馬氏體)沉淀硬化不銹鋼以及馬氏體時效不銹鋼等。

  鉻是銀白色有光澤的金屬,純鉻有延展性,含雜質的鉻硬而脆。密度7.20g/cm3。可溶于強堿溶液。鉻具有很高的耐腐蝕性,在空氣中,即便是在赤熱的狀態下,氧化也很慢。不溶于水。鍍在金屬上可起保護作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改善不銹鋼材料的硬度、耐磨性,設計了一種18%cr馬氏體不銹鋼。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18%cr馬氏體不銹鋼的制備原料包括:羰基fe粉,cr3c2,vc,mo2c。

  18%cr馬氏體不銹鋼的制備步驟為:將原始粉末按實驗設計方案稱重、配料,配好后倒入球磨機中進行濕磨,球磨介質為直徑8mm的硬質合金球,球料比為7:1,球磨時間為32h。球磨結束后,將制得的粒料進行真空干燥,干燥時間為50min,干燥溫度為40℃,隨后加入成形劑進行制粒。將制好的粉末加至單柱液壓機中進行壓制成形。將制好的壓坯置于石墨舟皿上,放入脫蠟-低壓燒結一體爐中進行燒結,燒結溫度為1460℃,保溫時間為90min。當爐內溫度達到燒結溫度后充入氬氣進行低壓處理以減少ni的損失和降低孔隙率,低壓壓力為1mpa,保壓90min。將燒結不銹鋼樣品分別在1100℃和1250℃下淬火,保溫10min,油冷。

  18%cr馬氏體不銹鋼的檢測步驟為:硬度采用h150電子洛式硬度計測試,抗彎強度采用inst3369材料力學性能測試機測定,沖擊韌性采用落錘沖擊試驗機測試,顯微組織采用quan250型掃描電鏡觀察,碳化物的體積分數采用軟件統計,固溶c的含量采用epma電子探針微量分析測定。

  所述的18%cr馬氏體不銹鋼,粉末冶金馬氏體不銹鋼的基體中存在2種碳化物:分布于晶界處的是富鉻的m7c3型碳化物,彌散分布于基體中的是富釩的mc型碳化物。

  所述的18%cr馬氏體不銹鋼,隨回火溫度升高,基體中的碳化物數量以及固溶碳含量都逐步增加,碳化物形態由原來的部分連續狀向孤立、塊狀轉變。基體中碳及合金元素含量都較高,硬度明顯提高,最高硬度為80。

  所述的18%cr馬氏體不銹鋼,隨著回火溫度的升高,不銹鋼的抗彎強度得到明顯的提升。在低于600℃的溫度下回火,1100℃淬火的不銹鋼沖擊韌性高于1250℃淬火的不銹鋼,但1100℃淬火的不銹鋼的沖擊韌性隨回火溫度升高而不斷升高。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羰基fe粉、cr3c2、vc、mo2c為原料,經過配料、球磨、干燥、制粒、成形、燒結工藝成功制備了具有優異力學性能的18%cr馬氏體不銹鋼。其中,碳化物在不銹鋼基體中分布均勻,元素含量較高且獨立在基體中。所制得的18%cr馬氏體不銹鋼,其硬度、致密化程度、抗彎強度都得到大幅提升。本發明能夠為制備高性能的馬氏體不銹鋼提供一種新的生產工藝。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案例1:

  18%cr馬氏體不銹鋼的制備原料包括:羰基fe粉,cr3c2,vc,mo2c。18%cr馬氏體不銹鋼的制備步驟為:將原始粉末按實驗設計方案稱重、配料,配好后倒入球磨機中進行濕磨,球磨介質為直徑8mm的硬質合金球,球料比為7:1,球磨時間為32h。球磨結束后,將制得的粒料進行真空干燥,干燥時間為50min,干燥溫度為40℃,隨后加入成形劑進行制粒。將制好的粉末加至單柱液壓機中進行壓制成形。將制好的壓坯置于石墨舟皿上,放入脫蠟-低壓燒結一體爐中進行燒結,燒結溫度為1460℃,保溫時間為90min。當爐內溫度達到燒結溫度后充入氬氣進行低壓處理以減少ni的損失和降低孔隙率,低壓壓力為1mpa,保壓90min。將燒結不銹鋼樣品分別在1100℃和1250℃下淬火,保溫10min,油冷。18%cr馬氏體不銹鋼的檢測步驟為:硬度采用h150電子洛式硬度計測試,抗彎強度采用inst3369材料力學性能測試機測定,沖擊韌性采用落錘沖擊試驗機測試,顯微組織采用quan250型掃描電鏡觀察,碳化物的體積分數采用軟件統計,固溶c的含量采用epma電子探針微量分析測定。

  實施案例2:

  馬氏體不銹鋼中主要含有α-fe,mc,m7c3這3種物相。鋼基體中分布2種不同襯度的碳化物。分布于晶界處的灰色條狀組織為富鉻的m7c3型碳化物。彌散分布于基體中的黑色組織為富釩的mc型碳化物。隨回火溫度從260℃升至690℃,碳化物體積分數從31%增加至48%。這是由于淬火過程中不銹鋼基體過飽和地溶解了合金元素和碳化物,處于不穩定的狀態,在隨后的回火處理中,會析出二次碳化物。隨回火溫度升高,基體中過飽和的碳和合金元素的擴散能力增強,導致析出的二次碳化物數量增多。

  實施案例3:

  隨回火溫度升高,碳化物數量增多,隨回火溫度從260℃升高到690℃,碳化物的體積分數由21%增加到56%。與1350℃淬火的樣品相比,1100℃淬火的不銹鋼基體中的碳化物球形度較高。

  實施案例4:

  1100℃淬火的不銹鋼硬度明顯高于1350℃淬火的不銹鋼。不銹鋼在加熱奧氏體化過程中存在二次碳化物的析出和融入現象。在較低溫度下淬火時,以二次碳化物的析出為主,奧氏體中碳含量較低,淬火后得到的馬氏體因碳含量較低而硬度不足,不銹鋼的硬度較低。當淬火溫度過高時,以二次碳化物的融入為主,碳和合金元素大量融入奧氏體中,馬氏體轉變開始溫度降低,淬火后殘余奧氏體增多,淬火溫度過高導致碳化物粗化,材料的硬度較低。在合適的溫度下淬火時,才能使馬氏體中的碳和合金元素的含量適當,又不會使不銹鋼基體中存在過多的殘余奧氏體,得到硬度較高的不銹鋼。與1350℃淬火的不銹鋼相比,在1100℃淬火的不銹鋼基體含碳量較高。

  實施案例5:

  在1100℃溫度下淬火后的不銹鋼,在200℃下回火后硬度最高,hrc為81,470℃回火后硬度有一定程度的下降,hrc為72,淬火馬氏體的分解和淬火應力松弛引起的,在600℃溫度下回火后,hrc回升至72,淬火組織的基體中存在殘余奧氏體,在較高溫度回火時,二次碳化物從殘余奧氏體中析出,促使奧氏體向馬氏體轉變,硬度提高,回火溫度超過600℃時,硬度隨回火溫度升高而逐漸降低,560℃回火后hrc降至52,這是因為回火溫度升高,碳化物重新析出,使基體中原子排列不緊密,并且回火溫度升高使碳化物長大,導致材料的硬度下降。

  實施案例6:

  當回火溫度低于560℃時,1100℃淬火的不銹鋼的沖擊韌性低于1350℃淬火的不銹鋼。隨回火溫度升高,1100℃淬火的不銹鋼的沖擊韌性不斷升高。當回火溫度為560℃和590℃時,淬火溫度對不銹鋼的沖擊韌性沒有明顯影響。1100℃淬火時,碳和大量合金元素融入奧氏體中,冷卻后形成過飽和的馬氏體相,微觀缺陷較多,內部應力較大。在回火處理過程中,隨回火溫度升高,馬氏體中的碳不斷以碳化物的形式析出,使固溶于馬氏體晶格中的碳原子數量減少,晶格正方度減小,晶格畸變程度降低。并且,隨回火溫度升高,碳和合金元素的擴散能力增強,加速了殘余奧氏體向穩定組織的轉變。因此,隨回火溫度升高,相變強化、固溶強化等產生的內應力逐漸消除,晶格畸變降低直到消失,組織中微觀缺陷大大降低,故不銹鋼的沖擊韌性漸提高。

  實施案例7:

  當回火溫度不超過500℃時,1100℃淬火的不銹鋼抗彎強度高于1350℃淬火的不銹鋼。當回火溫度從530℃升高到580℃,1100℃淬火的不銹鋼中碳、鉻、釩等合金元素的擴散能力隨回火溫度升高而增強,從而析出大量彌散分布的細小碳化物顆粒,釘扎位錯運動,起到彌散強化的效果,同時,碳化物析出可消除大部分淬火應力,不銹鋼的抗彎強度從2000mpa大幅升高到3500mpa。當回火溫度高于580℃時,1100℃淬火的不銹鋼抗彎強度高于1350℃淬火的不銹鋼。回火溫度從580℃升高到660℃時,回火后的抗彎強度略有下降。660℃回火的不銹鋼碳化物重新連接并且粗化,導致彌散強化效果減弱,故材料的強度降低。

  實施案例8:

  回火的不銹鋼沖擊斷口有明顯的河流狀花樣,基體中存在大量的第二相粒子,第二相粒子處易產生應力集中產生孔洞,孔洞聚集則形成韌窩。不銹鋼基體組織為馬氏體組織,受到外界應力作用時發生明顯的脆性斷裂,形成解理小臺階。1100℃淬火并在600℃回火后的不銹鋼試樣沖擊斷口表面較平整,斷口主要形貌為解理臺階、韌窩和撕裂棱,為準解理斷裂。隨回火溫度升高,不銹鋼的韌性逐漸升高。

  技術特征:

  技術總結

  為了改善不銹鋼材料的硬度、耐磨性,設計了一種18%Cr馬氏體不銹鋼。采用羰基Fe粉、Cr3C2、VC、Mo2C為原料,所制得的18%Cr馬氏體不銹鋼,其硬度、致密化程度、抗彎強度都得到大幅提升。其中,碳化物分布于晶界處及彌散分布于基體中。隨回火溫度升高,基體中碳及合金元素含量都較高,硬度明顯提高,基體中的碳化物數量以及固溶碳含量都逐步增加,不銹鋼的抗彎強度得到明顯的提升。本發明能夠為制備高性能的馬氏體不銹鋼提供一種新的生產工藝。

  技術研發人員:高明超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沈陽東青科技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7.11.30

  技術公布日:2019.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