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襯不銹鋼復合管機模頭外殼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博主:adminadmin 2022-10-24 04:10:01 條評論
摘要:一種內襯不銹鋼復合管機模頭外殼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一種內襯不銹鋼復合管機模頭外殼包括外殼體、滾輪,所述外殼體為中空的柱體、其表面均勻設置滾輪導向槽,滾輪通過二端的端頭活動設在滾輪導向槽中,外殼體軸線與滾輪導向槽軸線的夾...

  一種內襯不銹鋼復合管機模頭外殼的制作方法

內襯不銹鋼復合管機模頭外殼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專利摘要】一種內襯不銹鋼復合管機模頭外殼包括外殼體、滾輪,所述外殼體為中空的柱體、其表面均勻設置滾輪導向槽,滾輪通過二端的端頭活動設在滾輪導向槽中,外殼體軸線與滾輪導向槽軸線的夾角大于零度;所述滾輪為弧面帶錐角的橢圓型。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能一邊旋轉一邊自動進給,其旋轉越快、進給速度越快,通過模頭外殼使模頭與鋼管的接觸由線接觸或面接觸變成雙點接觸,極大的提高了復合壓強大大提高,使內襯的不銹鋼管與外壁的碳鋼管的復合強度達到2.5MPa以上。

  【專利說明】一種內襯不銹鋼復合管機模頭外殼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合復管加工設置,特別涉及一種內襯不銹鋼復合管機模頭外殼。【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內襯不銹鋼復合管機用模頭需要在行走小車的推動或拉動下才能沿管道徑向移動,由于復合管模頭與鋼管之間的相互擠壓力很大,模頭向前行走的阻力也很大,而且因鋼管生產工藝精度的制約,經常會有鋼管不同部位的直徑尺寸有差異,鋼管直徑小1_都會給行走小車的行走帶來巨大的阻力,小車在此部位將行走緩慢或無法行走。而且冷拔方式復合或滾針旋壓復合,模頭與內管之間的接觸都是線接觸,復合壓強不夠大,內襯不銹鋼與外管復合后的結合強度過低,達不到2MPa以上。

  【發明內容】

  [0003]針對上述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能一邊旋轉一邊自動進給,其旋轉越快、進給速度越快的模頭外殼,通過模頭外殼使模頭與鋼管的接觸由線接觸或面接觸變成雙點接觸,極大的提高了復合壓強大大提高,使內襯的不銹鋼管與外壁的碳鋼管的復合強度達到2.5MPa以上。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內襯不銹鋼復合管機模頭外殼包括外殼體、滾輪,所述外殼體為中空的柱體、其表面均勻設置滾輪導向槽,滾輪通過二端的端頭活動設在滾輪導向槽中,外殼體軸線與滾輪導向槽軸線的夾角大于零度;所述滾輪為弧面帶錐角的橢圓型。

  [0005]進一步講,滾輪由A段、B段、C段、D段組成,A段為2度的弧面、B段為4度的弧面,C段為2度錐角,D段為6度錐角,A段設置于滾輪的中間,B段設置于A段的二邊,A段通過C段連接,B段通過D段與滾輪二端頭連接;所述外殼體軸線與滾輪導向槽軸線的夾角為2度。

  [0006]進一步講,滾輪由A段、B段、C段、D段組成,A段為2.5度的弧面、B段為4.5度的弧面,C段為2.5度錐角,D段為6.5度錐角,A段設置于滾輪的中間,B段設置于A段的二邊,A段通過C段連接,B段通過D段與滾輪二端頭連接;所述外殼體軸線與滾輪導向槽軸線的夾角為2.5度。

  [0007]進一步講,滾輪由A段、B段、C段、D段組成,A段為3度的弧面、B段為6度的弧面,C段為3度錐角,D段為7度錐角,A段設置于滾輪的中間,B段設置于A段的二邊,A段通過C段連接,B段通過D段與滾輪二端頭連接;所述外殼體軸線與滾輪導向槽軸線的夾角為3度。

  [0008]進一步講,滾輪由A段、B段、C段、D段組成,A段為4度的弧面、B段為8度的弧面,C段為4度錐角,D段為9度錐角,A段設置于滾輪的中間,B段設置于A段的二邊,A段通過C段連接,B段通過D段與滾輪二端頭連接;所述外殼體軸線與滾輪導向槽軸線的夾角為4度。[0009]進一步講,滾輪的軸心及表面C段、D段一次加工成型,A段、B段活動套在軸心上。

  [0010]還可以,A段、B段分別套在軸心上、并與軸心分別形成腔體,腔體內填充鋼球,A段、B段通過鋼球與軸心接觸。

  [0011]本實用新型優點在于,利用外殼體軸線與滾輪導向槽軸線的夾角大于零度,外殼體、滾輪存在夾角,使滾輪在旋轉過程中的旋轉軌跡不在復合管的同一直線的縱向方向,而是在偏前方(正轉)或偏后方(反轉),使滾輪在旋轉過程中利用滾輪與管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給模頭一個向前或向后的推力,減少模頭的進給阻力;

  [0012]將滾輪設計制造成一定弧度與錐角的滾輪,并利用滾輪槽的偏移角度,使滾輪兩端的A段弧面與鋼管點接觸,由線旋壓變成點旋壓,即減少了滾輪與鋼管的摩擦阻力,也增大了滾輪對鋼管進行復合的壓強,使內襯不銹鋼管在超大的壓強作用下更易塑性變形,與外壁碳鋼管的復合更加緊密。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4]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外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0015]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外殼體立體示意圖。

  [0016]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滾輪的結構示意圖。

  [0017]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滾輪最優結構示意圖。

  [0018]圖中:外殼體1、滾輪導向槽2、滾輪導向槽軸線3、外殼體軸線4、滾輪5、A段6、B段7、C段8、D段9、軸心10。

  【具體實施方式】

  [0019]如圖1、2、3中,一種內襯不銹鋼復合管機模頭外殼包括外殼體1、滾輪5,外殼體I為中空的柱體、其表面均勻設置滾輪導向槽2,滾輪5通過二端的端頭活動設在滾輪導向槽2中,外殼體軸線4與滾輪導向槽軸線3的夾角a為2度;滾輪為弧面帶錐角的橢圓型,滾輪5由A段6、B段7、C段8、D段9組成,A段6為2度的弧面、B段7為4度的弧面,C段8為2度錐角,D段9為6度錐角,A段6設置于滾輪5的中間,B段7設置于A段6的二邊,A段6通過C段8連接,B段7通過D段9與滾輪5 二端頭連接。

  [0020]優選的,滾輪由A段、B段、C段、D段組成,A段為2.5度的弧面、B段為4.5度的弧面,C段為2.5度錐角,D段為6.5度錐角,A段設置于滾輪的中間端,B段設置于A段的二邊,A段通過C段連接,B段通過D段與滾輪二端頭連接;所述外殼體軸線與滾輪導向槽軸線的夾角為2.5度。

  [0021]優選的還可以,滾輪由A段、B段、C段、D段組成,A段為3度的弧面、B段為6度的弧面,C段為3度錐角,D段為7度錐角,A段設置于滾輪的中間端,B段設置于A段的二邊,A段通過C段連接,B段通過D段與滾輪二端頭連接;所述外殼體軸線與滾輪導向槽軸線的夾角為3度。

  [0022]優選的還可以,滾輪由A段、B段、C段、D段組成,A段為4度的弧面、B段為8度的弧面,C段為4度錐角,D段為9度錐角,A段設置于滾輪的中間端,B段設置于A段的二邊,A段通過C段連接,B段通過D段與滾輪二端頭連接;所述外殼體軸線與滾輪導向槽軸線的夾角為4度。

  [0023]如圖4,滾輪5的軸心10及表面C段8、D段9 一次加工成型,A段6、B段7活動套在軸心上、并與軸心10分別形成腔體,腔體內填充鋼球,A段6、B段7通過鋼球與軸心10接觸,當A段6、B段7與軸心10受力不均時,A段6、B段7會相對于軸心10發生自轉,模頭外殼在旋轉過程中所受扭拒磨擦力減少,提高A段6、B段7的使用壽命。

  [0024]本例中的結構僅為對于權利要求的舉例說明和講解,以便于大眾閱讀理解,不應視為對于權利要求的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記載的范圍和法定等同特征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內襯不銹鋼復合管機模頭外殼,其特征是:所述外殼包括外殼體、滾輪,所述外殼體為中空的柱體、其表面均勻設置滾輪導向槽,滾輪通過二端的端頭活動設在滾輪導向槽中,外殼體軸線與滾輪導向槽軸線的夾角大于零度;所述滾輪為弧面帶錐角的橢圓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內襯不銹鋼復合管機模頭外殼,其特征是:所述滾輪由A段、B段、C段、D段組成,A段為2度的弧面、B段為4度的弧面,C段為2度錐角,D段為6度錐角,A段設置于滾輪的中間,B段設置于A段的二邊,A段通過C段連接,B段通過D段與滾輪二端頭連接;所述外殼體軸線與滾輪導向槽軸線的夾角為2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內襯不銹鋼復合管機模頭外殼,其特征是:所述滾輪由A段、B段、C段、D段組成,A段為2.5度的弧面、B段為4.5度的弧面,C段為2.5度錐角,D段為6.5度錐角,A段設置于滾輪的中間,B段設置于A段的二邊,A段通過C段連接,B段通過D段與滾輪二端頭連接;所述外殼體軸線與滾輪導向槽軸線的夾角為2.5度。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內襯不銹鋼復合管機模頭外殼,其特征是:所述滾輪由A段、B段、C段、D段組成,A段為3度的弧面、B段為6度的弧面,C段為3度錐角,D段為7度錐角,A段設置于滾輪的中間,B段設置于A段的二邊,A段通過C段連接,B段通過D段與滾輪二端頭連接;所述外殼體軸線與滾輪導向槽軸線的夾角為3度。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內襯不銹鋼復合管機模頭外殼,其特征是:所述滾輪由A段、B段、C段、D段組成,A段為4度的弧面、B段為8度的弧面,C段為4度錐角,D段為9度錐角,A段設置于滾輪的中間,B段設置于A段的二邊,A段通過C段連接,B段通過D段與滾輪二端頭連接;所述外殼體軸線與滾輪導向槽軸線的夾角為4度。

  6.根據權利要求2-5之一所述一種內襯不銹鋼復合管機模頭外殼,其特征是:所述滾輪的軸心及表面C段、D段一次加工成型,A段、B段活動套在軸心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一種內襯不銹鋼復合管機模頭外殼,其特征是:所述A段、B段分別套在軸心上、并與軸心分別形成腔體,腔體內填充鋼球,A段、B段通過鋼球與軸心接觸。

  【文檔編號】B21D37/00GK203635712SQ201420009623

  【公開日】2014年6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8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8日

  【發明者】李中華, 張 杰, 鄭明良, 邊新河, 張俊春 申請人:宜昌利民管業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