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馬氏體時效鋼的制作工藝流程
專利名稱:馬氏體時效鋼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合金鋼領域。適用于鐵基Ni-Co-Mo-Ti類彈性馬氏體時效鋼。
作為超高壓傳感器等高負荷彈性敏感元件,則要求材料具有很高的屈服強度和斷裂韌性,以及良好的工藝性能。目前國內外用于該領域的彈性馬氏體時效鋼材料主要是18Ni(300)和18Ni(350)兩種。而18Ni(300)鋼實際強度偏低,其σ0.2下限值的1790MPa;18Ni(350)雖然強度高,但Klc值較低,一般在35MPa
左右。日本特許公開昭54-162616介紹一種半硬質磁石材料,該材料適用于制做磁滯電機轉子的半硬磁材料,其σb≤190kgf/mm2(約1862MPa),但沒有Klc數據,不適用于高負荷彈性元件。另外昭57-16116介紹一種適于制作模具、車軸和其它傳動軸用的材料,通過噴丸處理來改善材料表面性能。這種材料與本發明用途相差較遠,而又沒給出相應的對比數據,因此不適用制作尺寸精密的高負荷彈性敏感元件。
本發明的目的是制造一種具有強韌性好的,彈性極限高的,彈性滯后小的,在彈性范圍內線性關系好的和工藝性好的彈性馬氏體時效鋼。
根據本發明目的,我們采用鐵基Ni-Co-Mo-Ti系馬氏體時效鋼,并加入適量的稀土元素,以提高鋼的強韌性,獲得一種新型高彈性馬氏體時效鋼。本發明鋼的具體化學成分(重量%)為C≤0.02%Ni 17.5~18.5% Co 9.5~10.5% Mo 4.0~4.5% Ti 1.0~1.2% Al 0.05~0.15% Si≤0.10% Mn≤0.10% S≤0.008% P≤0.008% RE 0.005~0.015%其余為Fe。
本發明鋼是在Fe-Ni馬氏體基體中通過Mo、Ti等合金元素而形成金屬間化合物來強化的。C在鋼中是有害元素,它能使基體韌性下降,還與Ti生成TiC或Ti(C、N)等有害相,顯著降低鋼的韌性。因此C越低越好,在本發明鋼中C含量為≤0.02%。Ni是保證鋼韌性的重要元素,當Ni含量低于10%時,鋼的韌性顯著降低。時效時Ti、Mo均以Ni3Ti、Ni3Mo金屬間化合物形式存在。這兩種強化相的形成都會消耗Ni,因此鋼中Ni含量低于17%時就很難保證基體中Ni含量達到10%以上。Ni又是降低馬氏體點的元素,當Ni含量高于21%時,固溶處理后馬氏體轉變不完全,有部分殘余奧氏體,鋼的強度下降。因此Ni含量應為17.5~18.5%。Co在鋼中的主要作用有三條;①降低Mo在鋼中的溶解度,促進含Mo的金屬間化合物的析出,隨Co量增加,鋼的強度被提高。②提高Ms點,保證鋼固溶后獲得全馬氏體組織。③提高馬氏體的穩定性,并使亞結構保持到較高的強度,從而提高鋼的抗過時效能力。為了提高鋼的強度,本發明鋼Co含量為9.5~10.5%。Mo、Ti都是本發明鋼的強化元素。時效后鋼中Ti幾乎全部形成彌散的Ni3Ti金屬間化合物強化相,而Mo能防止Ni3Ti在晶體上析出。Mo能提高鋼的強度和改善鋼的韌性,但Mo含量過高,固溶后容易出現殘留的金屬間化合物,因此Mo含量在4-5%。而Ti在鋼中隨含量增多則強度增高,但隨Ti含量增加鋼的韌性則會降低,而且成分易偏析,在本發明鋼中Ti含量為1.0~1.2%。Al在本發明鋼中作為脫氧劑而加入的,其加入量為0.05~0.15%。RE在本發明鋼中不但可以進一步脫氧、脫硫,改善鋼中夾雜物形態與分布,而且能提高鋼的韌性,尤其對斷裂韌性Klc更為明顯,因此RE在本發明鋼中是必要元素,其含量為0.005~0.015%。Mn、Si在本發明鋼中均屬有害元素,它們容易在鋼中形成氧化物夾雜,所以其含量均不大于0.10%。
本發明鋼可以在真空感應爐中冶煉,全熔溫度約1550℃,精煉溫度約1600℃,出鋼溫度約1540℃,煉鋼時真空度為3×10-3mmHg柱以上。鋼錠經高溫均質化退火后,開鍛溫度為1100℃,停鍛溫度≥800℃。
本發明鋼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強韌性好,彈性極限高,彈性范圍內的線性關系好,彈性滯后小和工藝性能好等特點。是一種綜合性能好的,適于制作高負荷彈性元器件的彈性馬氏體時效鋼。
實施例按照本發明鋼的化學成分范圍,采用真空感應爐冶煉了四爐鋼,其化學成分見表1,鋼錠經1200℃加熱均質化處理后,在1100℃~900℃溫度范圍內鍛造成棒材,經熱處理后的力學性能試驗結果見表2。為了對比方便,同時還冶煉了18Ni(300)和18Ni(350)兩個鋼種,其加工方法與前相同,成分含量與力學性能也均列入表1、表2中。
權利要求
1.一種彈性馬氏體時效鋼,其特征在于這種鋼的具體化學成分為(重量%)C≤0.02%Ni17.5~18.5%Co9.5~10.5%Mn4.0~5.0%Ti1.0~1.2%Al0.05~0.15%Si≤0.10%Mn≤0.10%S≤0.008%P≤0.008%RE0.005~0.015%其余為Fe。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合金鋼領域。是一種高負荷彈性的馬氏體時效鋼。本發明根據18Ni(300)、18Ni(350)兩鋼種為基礎,對其成分進行了合理的調整,并加入RE元素,使本發明鋼具有強韌性、彈性極限均有所提高,彈性范圍內的線性關系好,彈性滯后小和工藝性能良好等特點。
文檔編號C22C38/14GK1056902SQ9110446
公開日1991年12月11日 申請日期1991年7月12日 優先權日1991年7月12日
發明者李 榮, 李殿坤, 高銀露, 張潔 申請人:冶金工業部鋼鐵研究總院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