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不銹鋼彈簧鋼絲拉絲機的制作工藝流程
專利名稱:不銹鋼彈簧鋼絲拉絲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拉絲機,特別是一種拉制不銹鋼細絲的干式拉絲機。
背景技術:
原來,國內拉制不銹鋼彈簧鋼絲采用的拉絲機的塔輪在拉絲機臺面上的投影,與拉絲機臺面成90度角,因此拉好的鋼絲必須經過幾個導輪再繞到成品鋼絲輪上,使成品鋼絲翹曲,不在同一個平面上,影響卷簧機的正常進線。后來引進國外先進的機型。國外進口的直線式不銹鋼彈簧鋼絲拉絲機多為單頭拉絲機,即多個電機分別通過皮帶、減速器拖動一個個卷筒,進行多重單道次拉拔;在每兩個卷筒之間,裝有自動張力調整器,各個張力調整器之間還要自動協調工作。所以造成這種拉絲機的結構復雜、體積大、造價高,每臺售價在240-350萬元。后來,國內生產簡化了結構,單售價也在70-80萬元。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體積小巧、操作方便、成本低廉,而又可以加工出平整而不翹曲,符合卷簧機進絲要求標準的不銹鋼彈簧鋼絲拉絲機。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可以采用下面的技術方案此技術方案的拉絲機與現有技術一樣,包括機座、傳動系統、內部裝有拉絲模的拉絲模架、拉絲塔輪和冷卻潤滑系統,其改進的地方是,所說的傳動系統包括一臺交流電機驅動一臺減速器,裝在減速器輸出軸上的主動皮帶輪通過同步帶分別驅動裝在驅動塔輪軸I和II上的被動皮帶輪旋轉;所說的拉絲塔輪包括分別裝在驅動塔輪軸I和II上的兩個驅動塔輪和分別裝在兩個惰性塔輪軸I和II上的兩個惰性塔輪,并且這4個塔輪軸全部裝在機座臺面的上方的同一個橫向軸線上,其排列順序從進絲到成品絲的方向為惰性塔輪軸I、驅動塔輪軸I、惰性塔輪軸II和驅動塔輪軸II;兩個驅動塔輪軸I和II的芯部分別與冷卻水循環管路系統相聯結;所說的拉絲模架共有4個,2個一組分別裝在驅動塔輪軸和惰性塔輪軸之間;每個拉絲模架上都裝有3個潤滑粉盒和3個拉絲模安裝套,每個拉絲模安裝套均與循環冷卻管路系統相聯結;另外,在所說的驅動塔輪軸II的旁邊還裝有一個鋼絲角度調整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比較簡單,體積大大縮小,成本大幅度降低,每臺只有17-18萬元,拉制出的鋼絲平整、不翹曲,完全符合卷簧機的進絲要求標準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
圖1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拉絲過程中,鋼絲繞絲方式示意圖。
具體的實施方式參看
圖1、圖2。實施例一包括機座、傳動系統、內部裝有拉絲模的拉絲模架、拉絲塔輪和冷卻潤滑系統。傳動系統包括一臺交流電機19驅動一臺減速器15,裝在減速器15輸出軸上的主動皮帶輪16通過同步帶17分別驅動裝在驅動塔輪軸I5和II7上的被動皮帶輪18和14旋轉;拉絲塔輪包括分別裝在驅動塔輪軸I5和II7上的兩個驅動塔輪51、71和分別裝在兩個惰性塔輪軸I3和II6上的兩個惰性塔輪31、61,并且這4個塔輪軸全部裝在機座20臺面的上方的同一個橫向軸線X-X上,其排列順序從進絲到成品絲的方向為惰性塔輪軸I3、驅動塔輪軸I5、惰性塔輪軸II6和驅動塔輪軸II7;兩個驅動塔輪軸I5和II7的芯部分別與冷卻水循環管路系統的進水管接頭12和回水管接頭13相聯結;拉絲模架4共有4個,2個一組分別裝在驅動塔輪軸和惰性塔輪軸之間;每個拉絲模架4上都裝有3個潤滑粉盒41和3個拉絲模安裝套42,每個拉絲模安裝套42均與循環冷卻管路系統相聯結;為了調整鋼絲2纏繞到驅動塔輪71上的成品繞絲輪72上的角度,在驅動塔輪軸II7的旁邊還裝有一個鋼絲角度調整器9,它能夠調整鋼絲繞絲的角度,使纏繞至成品繞絲輪72的角度順暢,以保證成品鋼絲平整而不翹曲。
再參看圖4。開機前,將線絲2從進絲架1穿入,然后在驅動塔輪51、拉絲模架4上的拉絲模安裝套42中的拉絲模和惰性塔輪31之間反復纏繞,之后再在驅動塔輪71、拉絲模和惰性塔輪61之間反復纏繞,而后經導輪10、鋼絲角度調整器9和導輪11,繞至成品繞絲輪72上。鋼絲經過多道拉拔后,即可達到所要求的各種指標。拉絲過程中,鋼絲得到潤滑粉盒中的潤滑粉的潤滑,產生的熱量較少。其與拉絲模間產生的熱量被裝在拉絲模安裝套的冷卻系統帶走;驅動塔輪與鋼絲間產生的熱量較多,被裝在驅動塔輪軸下的冷卻水循環系統帶走,保證了拉絲機的長時間連續運轉。
參看圖3。圖3示出的另一個實施例是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進行改進而成。其與實施例一的區別是,惰性塔輪軸II6和惰性塔輪61不是單獨裝在機座20上,而是裝在驅動塔輪軸I的上方,即惰性塔輪軸II和驅動塔輪軸I裝在同一個垂直軸線Y-Y上,這樣可以進一步減小機器的長度。
權利要求1.一種不銹鋼彈簧鋼絲拉絲機,包括機座、傳動系統、內部裝有拉絲模的拉絲模架、拉絲塔輪和冷卻潤滑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傳動系統包括一臺交流電機驅動一臺減速器,裝在減速器輸出軸上的主動皮帶輪通過同步帶分別驅動裝在驅動塔輪軸I和II上的被動皮帶輪旋轉;所說的拉絲塔輪包括分別裝在驅動塔輪軸I和II上的兩個驅動塔輪和分別裝在兩個惰性塔輪軸I和II上的兩個惰性塔輪,并且這4個塔輪軸全部裝在機座臺面的上方的同一個橫向軸線上,其排列順序從進絲到成品絲的方向為惰性塔輪軸I、驅動塔輪軸I、惰性塔輪軸II和驅動塔輪軸II;兩個驅動塔輪軸I和II的芯部分別與冷卻水循環管路系統相聯結;所說的拉絲模架共有4個,2個一組分別裝在驅動塔輪軸和惰性塔輪軸之間;每個拉絲模架上都裝有3個潤滑粉盒和3個拉絲模安裝套,每個拉絲模安裝套均與循環冷卻管路系統相聯結;在所說的驅動塔輪軸II的旁邊還裝有一個鋼絲角度調整器,該角度調整器上裝有一個拉絲模套和拉絲模,從最后一個塔輪繞出的鋼絲經過此拉絲模和導輪繞到成品繞絲輪。
2.一種不銹鋼彈簧鋼絲拉絲機,包括機座、傳動系統、內部裝有拉絲模的拉絲模架、拉絲塔輪和冷卻潤滑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傳動系統包括一臺交流電機驅動一臺減速器,裝在減速器輸出軸上的主動皮帶輪通過同步帶分別驅動裝在驅動塔輪軸I和II上的被動皮帶輪旋轉;所說的拉絲塔輪包括分別裝在驅動塔輪軸I和II上的兩個驅動塔輪和分別裝在兩個惰性塔輪軸I和II上的兩個惰性塔輪,并且這4個塔輪軸全部裝在機座臺面的上方的同一個橫向軸線上,其排列順序從進絲到成品絲的方向為惰性塔輪軸I、驅動塔輪軸I和惰性塔輪軸II、驅動塔輪軸II,其中惰性塔輪軸II和驅動塔輪軸I裝在同一個垂直軸線上,且惰性塔輪軸II位于驅動塔輪軸I的上方;兩個驅動塔輪軸I和II的芯部分別與有冷卻水循環管路系統相聯結;所說的拉絲模架共有4個,2個一組分別裝在驅動塔輪軸和惰性塔輪軸之間;每個拉絲模架上都裝有3個潤滑粉盒和3個拉絲模安裝套,每個拉絲模安裝套均與循環冷卻管路系統相聯結;在所說的驅動塔輪軸II的旁邊還裝有一個鋼絲角度調整器,該角度調整器上裝有一個拉絲模套和拉絲模,從最后一個塔輪繞出的鋼絲經過此拉絲模和導輪繞到成品繞絲輪。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不銹鋼彈簧鋼絲拉絲機,旨在克服現有的直線式拉絲機結構復雜、體積龐大、價格昂貴的不足。其技術方案的要點是,拉絲塔輪包括分別裝在驅動塔輪軸I和II上的兩個驅動塔輪和分別裝在兩個惰性塔輪軸I和II上的兩個惰性塔輪,并且這4個塔輪軸全部裝在機座臺面的上方的同一個橫向軸線上;兩個驅動塔輪軸I和II的芯部分別與冷卻水循環管路系統相聯結;裝在驅動塔輪軸和惰性塔輪軸之間的拉絲模架均帶有潤滑粉盒并與冷卻管路系統相聯結;在所說的驅動塔輪軸II的旁邊還裝有一個鋼絲角度調整器。
文檔編號B21C1/16GK2712488SQ20042004672
公開日2005年7月27日 申請日期2004年6月4日 優先權日2004年6月4日
發明者蘇信發 申請人:蘇信發
專利名稱:拉絲模架組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拉絲機用的拉絲模架組,尤其是一種不銹鋼彈簧鋼絲拉絲機用的拉絲模架組。
背景技術:
迄今,直線式拉絲機的塔輪軸數量較多,裝在兩個塔輪軸之間的拉絲模架都是單個的,因此總數量更為可觀,使拉絲機體積龐大,結構復雜。并且其冷卻拉絲模的冷卻系統是靠一個功率較大的驅動電機驅動一個噴淋泵,再通過管路系統噴淋到每個拉絲模套上冷卻。于是,該冷卻管路系統也比較龐雜。特別是其拉絲模和拉絲模安裝套上沒有開口的封閉圓柱狀,因此在更換拉絲模時,必須把鋼絲全部抽出,換好拉絲模后再重新穿絲,使操作十分麻煩。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減少直線式拉絲機的拉絲模架數量的、冷卻管路系統既簡捷、更換拉絲模又非常方便的拉絲模架組。
采用下述的技術方案就可以達到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拉絲模架組,是由兩個拉絲模架組成,每個拉絲模架包括一個底板和一個固定在該底板上的模架體,模架體包括三個互相平行的、樓梯狀排列的模架粉盒;在每個模架粉盒的左壁外側分別裝有一個橫截面為中空盒狀的拉絲模安裝套,拉絲模安裝套的芯部裝有一個拉絲模,拉絲模靠裝在拉絲模安裝套上的中心帶孔的螺塞固定;在每個模架粉盒的左右側壁、拉絲模安裝套和拉絲模的頂端分別制有一個與模架粉盒長度方向平行的槽口;在每個拉絲模安裝套頂端槽口的兩邊,分別裝有一個冷卻液接頭;一個冷卻系統的管路與各個拉絲模安裝套頂端的冷卻液接頭交互串聯聯結。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1.由于組成拉絲模架組中的每個拉絲模架把原來的三個模架結合在一起,從而減少了拉絲模架的數量和占用的空間,使拉絲機的體積可以大大縮小;2.由于在潤滑粉盒、拉絲模安裝套和拉絲模的頂端均開有一個開口,并且冷卻系統的管路與兩個拉絲模架上的拉絲模安裝套上的冷卻液接頭交互串聯聯結,避免了冷卻管路在鋼絲上來回跨越的現象,所以使更換拉絲模十分方便,也使冷卻管路系統大大簡化。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中的單個拉絲模架的結構立體示意圖。
圖2是
圖1的A向局部放大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示意圖。
具體的實施方式參看
圖1、圖2。此實施例中的單個拉絲機包括一個底板1和一個固定在該底板上的模架體2,模架體2包括三個互相平行的、樓梯狀排列的模架粉盒22;在每個模架粉盒的左壁外側分別裝有一個橫截面為中空盒狀的拉絲模安裝套24,拉絲模安裝套24的芯部裝有一個拉絲模(圖中未示出),拉絲模靠裝在拉絲模安裝套24上的、中心帶孔的螺塞23固定;在每個模架粉盒22的左右側壁、拉絲模安裝套24和拉絲模的頂端分別制有一個與模架粉盒22長度方向平行的槽口21;在每個拉絲模安裝套24頂端槽口21的兩邊,分別裝有一個冷卻液接頭51、52。一個冷卻系統的管路與各個拉絲模安裝套24頂端的冷卻液接頭51、52交互串聯聯結。
參看圖3。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拉絲模架組是由兩個拉絲模架I和II組成。冷卻系統的管路與各個拉絲模安裝套頂端的冷卻液接頭交互串聯聯結的方式之一如下所述冷卻系統的進液管6接拉絲模架I的上面一個拉絲模安裝套I1上的入液接頭IR1,其旁邊的出液接頭IC1接第二個拉絲模架II的上面一個拉絲模安裝套II1上的入液接頭IIR1,其旁邊的出液接頭IIC1接第一個拉絲模架I中間的一個拉絲模安裝套I2頂端的入液接頭IR2,其旁邊的出液接頭IC2接第二個拉絲模架II的中間一個拉絲模安裝套II2頂端的入液接頭IIR2,其旁邊的出液接頭IIC2接第一個拉絲模架I下面的一個拉絲模安裝套I3頂端的入液接頭IR3,其旁邊的出液接頭IC3接第二個拉絲模架II的下面一個拉絲模安裝套II3頂端的入液接頭IIR3,其旁邊的出液接頭IIC3接冷卻系統的回液管7。這樣聯結的目的是避免管路在鋼絲上來回跨越,使更換拉絲模更為容易。
權利要求1.一種拉絲模架組,其特征是由兩個拉絲模架組成,每個拉絲模架包括一個底板和一個固定在該底板上的模架體,模架體包括三個互相平行的、樓梯狀排列的模架粉盒;在每個模架粉盒的左壁外側分別裝有一個橫截面為中空盒狀的拉絲模安裝套,拉絲模安裝套的芯部裝有一個拉絲模,拉絲模靠裝在拉絲模安裝套上的中心帶孔的螺塞固定;在每個模架粉盒的左右側壁、拉絲模安裝套和拉絲模的頂端分別制有一個與模架粉盒長度方向平行的槽口;在每個拉絲模安裝套頂端槽口的兩邊,分別裝有一個冷卻液接頭;一個冷卻系統的管路與各個拉絲模安裝套頂端的冷卻液接頭交互串聯聯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絲模架組,其特征是所說的冷卻系統的管路與各個拉絲模安裝套頂端的冷卻液接頭相接的方式為冷卻系統的進液管6接拉絲模架I的上面一個拉絲模安裝套I1上的入液接頭IR1,其旁邊的出液接頭IC1接第二個拉絲模架II的上面一個拉絲模安裝套II1上的入液接頭IIR1,其旁邊的出液接頭IIC1接第一個拉絲模架I中間的一個拉絲模安裝套I2頂端的入液接頭IR2,其旁邊的出液接頭IC2接第二個拉絲模架II的中間一個拉絲模安裝套II2頂端的入液接頭IIR2,其旁邊的出液接頭IIC2接第一個拉絲模架I下面的一個拉絲模安裝套I3頂端的入液接頭IR3,其旁邊的出液接頭IC3接第二個拉絲模架II的下面一個拉絲模安裝套II3頂端的入液接頭IIR3,其旁邊的出液接頭IIC3接冷卻系統的回液管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拉絲模架組,旨在提供一種減少直線式拉絲機的拉絲模架數量的、冷卻管路系統簡捷、更換拉絲模方便的拉絲模架組。其技術方案的要點是模架組由兩個拉絲模架組成。每個拉絲模架包括底板和模架體。模架體包括三個互相平行的、樓梯狀排列的模架粉盒;粉盒的左壁外側分別裝有一個拉絲模安裝套和拉絲模。在每個粉盒的左右側壁、拉絲模安裝套和拉絲模的頂端分別有一個與粉盒長度方向平行的槽口;在每個槽口的兩邊,分別裝有一個冷卻液接頭,冷卻系統的管路與各個冷卻液接頭交互串聯聯結。
文檔編號B21C3/00GK2712490SQ20042004672
公開日2005年7月27日 申請日期2004年6月4日 優先權日2004年6月4日
發明者蘇信發 申請人:蘇信發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