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模具鋼板自動堆碼裝置的制造方法[工藝流程]
模具鋼板自動堆碼裝置的制造方法
![一種模具鋼板自動堆碼裝置的制造方法[工藝流程] 一種模具鋼板自動堆碼裝置的制造方法[工藝流程]](http://www.usteel.net/d/file/p/2022/10-18/d63f6f00cd86e5cf886bd8114f7d6541.jpg)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具鋼板自動堆碼裝置,用于模具鋼制造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模具鋼板在生產過程中,需要進行堆碼。目前采用的堆碼方式為機械手吊臂一個個起吊,然后進行堆放,操作較為復雜,花費時間長,員工勞動負荷大,生產效率較低,生產成本較高。
[0003]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模具鋼板自動堆碼裝置,以克服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之缺陷,提供了一種模具鋼板自動堆碼裝置,其可減輕員工勞動負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0005]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
[0006]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模具鋼板自動堆碼裝置,包括自動推板機、自動堆碼機以及電器系統,所述自動推板機具有一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安裝有水平設置的一平臺,所述平臺連接一升降油缸,所述升降油缸用于控制所述平臺的豎直高度;所述平臺內設有多個輸送滾輪,所述輸送滾輪水平設置,并垂直于所述平臺,模具鋼板可于所述輸送滾輪上水平傳動,所述平臺上方的相對兩側分別設有一推板桿,所述推板桿水平設置,并于垂直于所述平臺的方向上運動;所述自動堆碼機具有一第二支架,所述自動堆碼機設置于所述輸送滾輪和所述推板桿的正前方,所述第二支架用于裝設模具鋼板;所述自動推板機和所述自動堆碼機均由所述電器系統控制。
[0007]進一步地,所述自動堆碼機還包括一轉動軸,所述轉動軸上端連接所述第二支架,所述轉動軸中部連接有轉動油缸。
[0008]進一步地,所述自動堆碼機還包括一底架,所述轉動軸和所述轉動油缸均安裝于所述底架內,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底架上方。
[0009]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0]所述輸送滾輪用于傳輸模具鋼板,所述推板桿將模具鋼板推送至所述自動堆碼機上,所述自動推板機和所述自動堆碼機均由所述電器系統控制,實現自動化生產,所述模具鋼板自動堆碼裝置通過上述結構可減輕員工勞動負荷,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0011]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模具鋼板自動堆碼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模具鋼板自動堆碼裝置的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5]如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模具鋼板自動堆碼裝置,包括自動推板機1、自動堆碼機2以及電器系統。所述自動推板機I和所述自動堆碼機2均由所述電器系統控制,所述電器系統為PLC系統,可以實現自動化控制。
[0016]如圖1和圖2,所述自動推板機I具有一第一支架11,所述第一支架11上安裝有水平設置的一平臺13,所述平臺13連接一升降油缸12,所述升降油缸12用于控制所述平臺13的豎直高度。
[0017]如圖1和圖2,所述平臺13內設有多個輸送滾輪14,所述輸送滾輪14水平設置,并垂直于所述平臺13,模具鋼板可于所述輸送滾輪14上水平傳動。
[0018]如圖1和圖2,所述平臺13上方的相對兩側分別設有一推板桿15,所述推板桿15水平設置,并于垂直于所述平臺13的方向上運動,當模具鋼板靜止于多個輸送滾輪14上時,兩個所述推板桿15將模具鋼板向正前方推送。所述自動堆碼機2具有一第二支架21,所述自動堆碼機2設置于所述輸送滾輪14和所述推板桿15的正前方,所述第二支架21用于裝設模具鋼板,推板桿15直接將模具鋼板推送至第二支架21上存放。
[0019I在本較佳實施例中,所述自動堆碼機2還包括一轉動軸24,所述轉動軸24上端連接所述第二支架21,所述轉動軸24中部連接有轉動油缸23。
[0020]進一步地,所述自動堆碼機2還包括一底架22,所述轉動軸24和所述轉動油缸23均安裝于所述底架22內,所述第二支架21位于所述底架22上方,當所述第二支架21上堆滿一層模具鋼板后,控制轉動油缸23運作,使得所述轉動軸24旋轉,從而帶動所述第二支架21進行旋轉90°,然后可在所述第二支架21上堆放第二層模具鋼板,依次循環堆放操作直到堆滿六層為一個周期。
[0021 ]當模具鋼板輸送至滾輪14時,電器系統控制推板桿15將模具鋼板推到自動碼堆機的第二支架21上,如此反復第一層裝滿12根后,電器系統下令轉動自動碼堆機到90度角后,自動推板機I根據后面的高度定位點自動升高平臺13,再將第二支架21上的第二層如此循環裝滿第二層后,電器系統下令裝第三層,如此反復循環直到裝到第六層為一周期。
[0022]綜上所述,所述輸送滾輪用于傳輸模具鋼板,所述推板桿將模具鋼板推送至所述自動堆碼機上,所述自動推板機和所述自動堆碼機均由所述電器系統控制,實現自動化生產,所述模具鋼板自動堆碼裝置通過上述結構可減輕員工勞動負荷,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0023]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模具鋼板自動堆碼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動推板機、自動堆碼機以及電器系統,所述自動推板機具有一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安裝有水平設置的一平臺,所述平臺連接一升降油缸,所述升降油缸用于控制所述平臺的豎直高度; 所述平臺內設有多個輸送滾輪,所述輸送滾輪水平設置,并垂直于所述平臺,模具鋼板可于所述輸送滾輪上水平傳動,所述平臺上方的相對兩側分別設有一推板桿,所述推板桿水平設置,并于垂直于所述平臺的方向上運動; 所述自動堆碼機具有一第二支架,所述自動堆碼機設置于所述輸送滾輪和所述推板桿的正前方,所述第二支架用于裝設模具鋼板; 所述自動推板機和所述自動堆碼機均由所述電器系統控制。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鋼板自動堆碼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堆碼機還包括一轉動軸,所述轉動軸上端連接所述第二支架,所述轉動軸中部連接有轉動油缸。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鋼板自動堆碼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堆碼機還包括一底架,所述轉動軸和所述轉動油缸均安裝于所述底架內,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底架上方。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具鋼板自動堆碼裝置,包括自動推板機、自動堆碼機以及電器系統,自動推板機具有一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上安裝有水平設置的一平臺,平臺連接一升降油缸,升降油缸用于控制平臺的豎直高度;平臺內設有多個輸送滾輪,輸送滾輪水平設置,并垂直于平臺,模具鋼板可于輸送滾輪上水平傳動,平臺上方的相對兩側分別設有一推板桿,推板桿水平設置,并于垂直于平臺的方向上運動;自動堆碼機具有一第二支架,自動堆碼機設置于輸送滾輪和推板桿的正前方,第二支架用于裝設模具鋼板;自動推板機和自動堆碼機均由電器系統控制。所述模具鋼板自動堆碼裝置通過上述結構可減輕員工勞動負荷,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IPC分類】B65G57/03
【公開號】CN205346336
【申請號】CN201521080936
【發明人】萬春燕, 唐建軍
【申請人】湖北川冶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29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3日
一種磚板分離碼垛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制磚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磚板分離碼垛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傳統的磚坯生產過程中,磚坯的碼垛工作都是人工自行夾磚堆垛的,這種方法不僅搬運量小,同時速度慢,效率低,不能很好的跟上生產的進度,除此以外,高強度的作業、惡劣的工作環境,給操作工人的身體帶來很大的負擔,同時勞動力成本與日攀升,大量手工操作人員的聘用將有悖于低成本、高效率、高質量的生產原則。另外,通過人工對磚坯進行碼垛,磚坯碼放整齊度不好,容易出現坍塌、傾斜等現象。
[0003]現有碼垛機的工作過程是將制磚機壓出的磚坯及托板放置在木板架上,因此實際上碼垛的是托板而不是一塊塊的磚坯,要想將單體磚坯碼垛在養護小車上還需要人工進行碼垛,該碼垛機勞動強度大,效率低,不利于機械化生產。
[0004]如本發明人在先申請的授權公告日為2012年4月11的中國專利CN202186750U公開了一種使用方便的碼垛機,包括機架、夾磚裝置、移動座、第一動力裝置以及第二動力裝置,該機架頂部設有直線導軌,該夾磚裝置連接于使其上下運動的第二動力裝置,所述第二動力裝置設置于移動座上,該移動座連接于使其在直線導軌上左右運動的第一動力裝置,還包括用于檢測夾磚裝置上下位移的拉線式位移傳感器,該拉線式位移傳感器固設于移動座上,并且其上的傳感器繩索連接于夾磚裝置上。通過夾磚裝置夾取磚塊,采用拉線式傳感器來檢測夾磚裝置上下位移的進程,精準度高,節省了勞動成本。
[0005]與此同時,目前市場上出現的疊板機是通過相應的機械結構、電機、變頻器等或利用油缸、液壓站及相應的機械結構等來替代人工把每板混凝土砌塊疊起來。
[0006]故在進行磚塊碼垛以及磚板堆碼時,通常需采用兩臺機器進行分別堆碼,生產投入較大,并且人工投入成本增大,工人勞動強度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磚塊、磚板分別堆碼需投入較大的設備以及人工成本、工人勞動強度高的技術問題。
[0008]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磚板分離碼垛裝置,包括有機架以及分別與電氣系統電性連接的輸送機、碼垛組件、碼板組件、升降機構、行走架,所述行走架可活動的架設在機架上,所述升降機構設置在所述行走架上,所述碼垛組件、碼板組件分別安裝在兩個升降機構上,所述輸送機的輸出端設置在所述機架的中部,所述輸送機的輸送方向垂直于所述行走架的行走方向。
[0009]優選的,所述升降機構包括升降油缸,所述升降油缸固設在所述行走架上,所述升降油缸的輸出端安裝有鏈輪,并設有鏈條套設在所述鏈輪上,所述鏈條的一端連接在所述行走架上,另一端連接有可沿所述行走架上下移動的升降架。
[0010]優選的,所述碼垛組件包括回轉機構以及連接在所述回轉機構下方的碼垛夾,所述碼垛夾包括水平設置呈方形排布的四個夾磚件,所述夾磚件分別連接有用于向中心施加夾緊力的油缸。
[0011]優選的,所述回轉機構包括設置在所述升降架上端的旋轉油缸,所述旋轉油缸連接一旋轉軸,所述旋轉軸穿設在所述升降架上,所述碼垛夾連接在所述旋轉軸上。
[0012]優選的,所述輸送機上安裝有對中油缸。
[0013]通過采用上述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行走架進行位移,分別通過碼垛組件以及碼板組件進行磚塊以及磚板的堆碼,并可同時進行堆碼,機械化程度高且使用方便,提高了生產效率并且節省了勞動成本;升降機構在升降油缸的輸出端安裝鏈輪,以調節升降架的升降,升降架的行程為升降油缸的兩倍,縮短了行程,在原有速度不變的情況下,縮短了行走時間,提高了效率;且通過回轉機構,在磚塊堆碼時,可根據磚塊不同的樣式來控制碼垛夾的旋轉,堆疊時可使磚塊交叉放置,提高了磚踩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升降機構結構示意圖;
[0016]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碼垛組件結構示意圖。
[0017]主要附圖標記說明:
[0018]機架1、行走架11、輸送機2、對中油缸21、碼垛組件3、碼垛夾31、夾磚件311、碼板組件4、夾板件41、升降機構5、升降機構5A、升降機構5B、升降油缸51、鏈輪52、鏈條53、升降架54、回轉機構6、旋轉油缸61、旋轉軸62。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20]如圖1、圖2、圖3所示,一種磚板分離碼垛裝置,包括有機架I以及分別與電氣系統電性連接的輸送機2、碼垛組件3、碼板組件4、升降機構5、行走架11,所述行走架11可活動的架設在機架I上,通過機架I上的導軌實現水平方向上的移動,所述升降機構5設置在所述行走架11上,所述碼垛組件3、碼板組件4分別安裝在升降機構5A、5B上,所述輸送機2的輸出端設置在所述機架I的中部,所述輸送機2的輸送方向垂直于所述行走架11的行走方向,所述輸送機2上安裝有對中油缸21;
[0021]所述升降機構5包括升降油缸51,所述升降油缸51固設在所述行走架上11,所述升降油缸51的輸出端安裝有鏈輪52,并設有鏈條53套設在所述鏈輪52上,所述鏈條53的一端連接在所述行走架11上,另一端連接有可沿所述行走架11上下移動的升降架54,通過升降油缸51推動鏈輪52,鏈條53—端固定在行走架11上,另一端拉動所述升降架54,使得升降架54的行程為升降油缸51的兩倍,縮短行程的同時在原有速度不變的情況下,縮短了升降架54的彳丁走時間,提尚了效率;
[0022]所述碼垛組件3包括回轉機構6以及連接在所述回轉機構下方的碼垛夾31,所述碼垛夾31包括水平設置呈方形排布的四個夾磚件311,所述夾磚件311分別連接有用于向中心施加夾緊力的油缸;所述碼板組件4包括對稱設置的夾板件41,所述夾板件分別連接有用于向中心施加夾緊力的油缸;
[0023]所述回轉機構6包括設置在所述升降架54上端的旋轉油缸61,所述旋轉油缸61連接一旋轉軸62,所述旋轉軸62穿設在所述升降架54上,所述碼垛夾31連接在所述旋轉軸62上,所述旋轉油缸61帶動所述旋轉軸62旋轉,可旋轉角度為90度,在磚塊堆碼時,可根據磚塊不同的樣式來控制碼垛夾31整體旋轉,實現磚塊在堆疊時交叉放置。
[0024]本實施例在使用時,在起始位置,碼垛組件位于機架中部,輸送機上的對中油缸作用,進行對中,使其輸出端對準機架中部,叉車將養護好的磚垛放置在輸送機的輸送鏈條上,輸送機將磚垛向機架傳輸,傳輸到位后,碼垛組件由升降機構驅動下降,通過夾磚件夾緊磚垛,夾緊后碼垛組件上升;此時行走架移動,使碼板組件移至輸送機的輸出端上方,位置對正后,碼垛組件下降到位,將夾起的磚垛置于用于放置在碼垛位上,上升復位,同時碼板組件下降,夾起由輸送機傳輸過來的磚板,上升復位;而后行走架復位,碼垛組件回復至輸送機輸出端的上方,此時碼板組件將磚板放置在碼板位,之后上升復位,由此完成一個動作周期,此后進行該動作的循環。
[0025]以上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但這些并非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情況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還可做出許多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磚板分離碼垛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機架以及分別與電氣系統電性連接的輸送機、碼垛組件、碼板組件、升降機構、行走架,所述行走架可活動的架設在機架上,所述升降機構設置在所述行走架上,所述碼垛組件、碼板組件分別安裝在兩個升降機構上,所述輸送機的輸出端設置在所述機架的中部,所述輸送機的輸送方向垂直于所述行走架的行走方向。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磚板分離碼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機構包括升降油缸,所述升降油缸固設在所述行走架上,所述升降油缸的輸出端安裝有鏈輪,并設有鏈條套設在所述鏈輪上,所述鏈條的一端連接在所述行走架上,另一端連接有可沿所述行走架上下移動的升降架。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磚板分離碼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碼垛組件包括回轉機構以及連接在所述回轉機構下方的碼垛夾,所述碼垛夾包括水平設置呈方形排布的四個夾磚件,所述夾磚件分別連接有用于向中心施加夾緊力的油缸。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磚板分離碼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轉機構包括設置在所述升降架上端的旋轉油缸,所述旋轉油缸連接一旋轉軸,所述旋轉軸穿設在所述升降架上,所述碼垛夾連接在所述旋轉軸上。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磚板分離碼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機上安裝有對中油缸。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制磚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磚板分離碼垛裝置,包括有機架以及分別與電氣系統電性連接的輸送機、碼垛組件、碼板組件、升降機構、行走架,所述行走架可活動的架設在機架上,所述升降機構設置在所述行走架上,所述碼垛組件、碼板組件分別安裝在兩個升降機構上,所述輸送機的輸出端設置在所述機架的中部,所述輸送機的輸送方向垂直于所述行走架的行走方向,所述升降機構包括升降油缸,所述升降油缸固設在所述行走架上,所述升降油缸的輸出端安裝有鏈輪,并設有鏈條套設在所述鏈輪上,所述鏈條的一端連接在所述行走架上,另一端連接有可沿所述行走架上下移動的升降架。本實用新型用于磚塊以及磚板的分離并實現同時碼垛。
【IPC分類】B65G57/03
【公開號】CN205346337
【申請號】CN201521131483
【發明人】傅炳煌, 傅鑫源
【申請人】福建泉工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29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30日
翻轉橫移一體式碼垛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翻轉橫移一體式碼垛機,屬于冶金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鋼鐵企業在進行型鋼(槽鋼、工字鋼、角鋼、T型導軌等)生產時,針對部分大小規格不等的型鋼進行收集,需在后道精整區域進行碼垛。
[0003]目前國內普遍采用的是純人工手動碼垛裝置和先翻轉后橫移碼垛裝置兩種形式。純人工手動碼垛裝置完全靠人力對型鋼進行碼垛,這是非常耗人力和效率低下的一種碼垛裝置;先翻轉后橫移碼垛裝置雖然能實現全自動碼垛,但是該設備的兩個裝置需要緊密配合分段控制其效率還是不能夠滿足自動型鋼生產線,碼垛節奏緩慢。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提供一種翻轉橫移一體式碼垛機,它能夠滿足不同規格的型鋼碼垛,大大提高了型鋼碼垛的準確性、穩定性和碼垛效率。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翻轉橫移一體式碼垛機,它包括固定機架,所述固定機架上設置有兩條導軌,所述左右兩條導軌外側均設置有液壓缸,所述液壓缸活塞桿端連接設置有移動支架,所述移動支架上設置有前后兩個連接支座,所述連接支座上設置有移動滾輪,所述移動支架前側設置有多個翻轉機構。
[0006]述翻轉機構包括連接支架,所述連接支架上設置有左右兩個軸承座,所述左右兩個軸承座之間設置有翻轉軸,所述翻轉軸上設置有電磁鐵,所述連接支架上穿裝有驅動軸,所述驅動軸通過電機進行驅動,所述驅動軸與翻轉軸之間通過鏈輪機構相連接。
[0007]所述鏈輪機構上設置有張緊機構。
[000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
[0009]本實用新型一種翻轉橫移一體式碼垛機,它代替了原先的人工手動碼垛和先翻轉后橫移碼垛裝置,降低了勞動強度,增大了型鋼碼垛效率和全自動碼垛的靈活性,提高了型鋼碼垛的準確性和穩定性。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翻轉橫移一體式碼垛機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2為圖1中翻轉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3為圖2的俯視圖。
[0013]其中:
[0014]固定機架I
[0015]導軌2
[0016]液壓缸3
[0017]移動支架4
[0018]連接支座5
[0019]移動滾輪6
[0020]翻轉機構7
[0021]連接支架7.1
[0022]軸承座7.2
[0023]翻轉軸7.3
[0024]電磁鐵7.4
[0025]驅動軸7.5
[0026]鏈輪機構7.6
[0027]張緊機構7.7。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29]如圖1?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的一種翻轉橫移一體式碼垛機,它包括固定機架1,所述固定機架I上設置有兩條導軌2,所述左右兩條導軌2外側均設置有液壓缸3,所述液壓缸3活塞桿端連接設置有移動支架4,所述移動支架4上設置有前后兩個連接支座5,所述連接支座5上設置有移動滾輪6,所述移動支架4前側設置有多個翻轉機構7;
[0030]所述翻轉機構7包括連接支架7.1,所述連接支架7.1上設置有左右兩個軸承座7.2,所述左右兩個軸承座7.2之間設置有翻轉軸7.3,所述翻轉軸7.3上設置有電磁鐵7.4,所述連接支架7.1上穿裝有驅動軸7.5,所述驅動軸7.5通過電機進行驅動,所述驅動軸7.5與翻轉軸7.3之間通過鏈輪機構7.6相連接,所述鏈輪機構7.6上設置有張緊機構7.7。
[0031]需要碼垛的型鋼需要通過碼垛收集鏈進行集排,集排后的型鋼產品,直接輸送到分組碼垛鏈末端,如果型鋼不需要翻轉,集排托料機構將集排后的型鋼托起至電磁鐵下方,電磁鐵得電吸料然后平移至垂直升降臺上方,電磁鐵失電放料;如果型鋼需要翻轉180°,集排托料機構將集排后的型鋼托起至平移電磁鐵上方,電磁鐵翻轉180°接料,接完料電磁鐵再翻轉180°,然后再將型鋼平移至垂直升降臺上方,電磁鐵失電放料;垂直升降臺每碼一層,根據乳件高度向下走一個步距,保證每次卸料電磁鐵與垂直升降臺之間的距離均為乳件所需空間;根據碼垛層數碼垛完畢后,垂直升降臺降到最低處,直接將鋼材層落至打捆輥道上。
[0032]除上述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包括有其他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變換或者等效替換方式形成的技術方案,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翻轉橫移一體式碼垛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固定機架(1),所述固定機架(I)上設置有兩條導軌(2),所述左右兩條導軌(2)外側均設置有液壓缸(3),所述液壓缸(3)活塞桿端連接設置有移動支架(4),所述移動支架(4)上設置有前后兩個連接支座(5),所述連接支座(5)上設置有移動滾輪(6),所述移動支架(4)前側設置有多個翻轉機構(7)。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翻轉橫移一體式碼垛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轉機構(7)包括連接支架(7.1),所述連接支架(7.1)上設置有左右兩個軸承座(7.2),所述左右兩個軸承座(7.2 )之間設置有翻轉軸(7.3),所述翻轉軸(7.3 )上設置有電磁鐵(7.4),所述連接支架(7.1)上穿裝有驅動軸(7.5),所述驅動軸(7.5)通過電機進行驅動,所述驅動軸(7.5)與翻轉軸(7.3 )之間通過鏈輪機構(7.6)相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翻轉橫移一體式碼垛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鏈輪機構(7.6)上設置有張緊機構(7.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翻轉橫移一體式碼垛機,屬于冶金機械技術領域。它包括固定機架(1),所述固定機架(1)上設置有兩條導軌(2),所述左右兩條導軌(2)外側均設置有液壓缸(3),所述液壓缸(3)活塞桿端連接設置有移動支架(4),所述移動支架(4)上設置有前后兩個連接支座(5),所述連接支座(5)上設置有移動滾輪(6),所述移動支架(4)前側設置有多個翻轉機構(7)。本實用新型一種翻轉橫移一體式碼垛機,它代替了原先的人工手動碼垛和先翻轉后橫移碼垛裝置,降低了勞動強度,增大了型鋼碼垛效率和全自動碼垛的靈活性,提高了型鋼碼垛的準確性和穩定性。
【IPC分類】B65G57/08
【公開號】CN205346338
【申請號】CN201620062646
【發明人】劉成龍, 喬宏國, 榮彬彬
【申請人】江陰東辰機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29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2日
一種石膏板堆板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石膏板堆垛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石膏板堆板機。
【背景技術】
[0002]石膏板是以建筑石膏為主要原料制成的一種材料,它是一種重量輕、強度較高、厚度較薄、加工方便以及隔音絕熱和防火等性能較好的建筑材料,是當前著重發展的新型輕質板材之一,石膏板已廣泛用于住宅、辦公樓、商店、旅館和工業廠房等各種建筑物的內隔墻、墻體覆面板(代替墻面抹灰層)、天花板、吸音板、地面基層板和各種裝飾板等,在石膏板生產中,對生產后的石膏板堆放是非常重要的,傳統的堆板機,在堆放石膏板時,效率不高,而且,容易將石膏板損壞,造成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石膏板堆板機,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石膏板堆板機,包括上支板、第一連桿調節器、第一上連桿、第一擋板桿、下拐臂、第一拐臂調節器、第二連桿調節器、第二上連桿、第二擋板桿、第二拐臂調節器、左支桿、右支桿、固定底座、第一電動機、第二電動機和平衡輥,所述上支板左側安裝第一連桿調節器,所述第一連桿調節器上安裝第一上連桿,所述第一上連桿通過第一擋板桿與下拐臂固定連接,所述下拐臂安裝在第一拐臂調節器上,所述上支板右側安裝第二連桿調節器,所述第二連桿調節器上安裝第二上連桿,所述第二上連桿通過第二擋板桿與第二拐臂調節器連接,所述上支板下側固定左支桿和右支桿,所述左支桿和右支桿固定在固定底座上,所述固定底座內安裝第一電動機和第二電動機,所述左支桿和右支桿之間安裝平衡輥。
[0005]優選的,所述第一上連桿和下拐臂調節角度為0-90°之間。
[0006]優選的,所述第一上連桿、第一擋板桿和下拐臂采用鉸鏈接固定。
[0007]優選的,所述第一拐臂調節器和第二拐臂調節器上均安裝若干根下拐臂,且每根拐臂的長度不同。
[0008]優選的,所述左支桿和右支桿兩桿之間的距離略大于所堆垛石膏板的寬度。
[000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石膏板堆板機結構簡單、穩固,運作平穩,可調控度高,第一上連桿和下拐臂調節角度為0-90°之間,這樣能夠保證石膏板可以平穩的在該堆板機上堆放,可以根據需求選擇不同的拐臂,對堆放的石膏板進行調整,左支桿和右支桿兩桿之間的距離略大于所堆垛石膏板的寬度,這樣石膏板正好的堆放到其中。
【附圖說明】
[00?0]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不意圖D
[0011]圖中:1、上支板,2、第一連桿調節器,3、第一上連桿,4、第一擋板桿,5、下拐臂,6、第一拐臂調節器,7、第二連桿調節器,8、第二上連桿,9、第二擋板桿,10、第二拐臂調節器,
11、左支桿,12、右支桿,13、固定底座,14、第一電動機,15、第二電動機,16、平衡輥。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3]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石膏板堆板機,包括上支板1、第一連桿調節器2、第一上連桿3、第一擋板桿4、下拐臂5、第一拐臂調節器6、第二連桿調節器
7、第二上連桿8、第二擋板桿9、第二拐臂調節器10、左支桿11、右支桿12、固定底座13、第一電動機14、第二電動機15和平衡輥16,上支板I左側安裝第一連桿調節器2,第一連桿調節器2上安裝第一上連桿3,第一上連桿3通過第一擋板桿4與下拐臂5固定連接,第一上連桿3和下拐臂5調節角度為0-90°之間,這樣設置,能夠保證石膏板可以平穩的在該堆板機上堆放,第一上連桿3、第一擋板桿4和下拐臂5采用鉸鏈接固定,這樣設置,結構更加穩固,并且運作調節更加方便,下拐臂5安裝在第一拐臂調節器6上,上支板I右側安裝第二連桿調節器7,第二連桿調節器7上安裝第二上連桿8,第二上連桿8通過第二擋板桿9與第二拐臂調節器10連接,第一拐臂調節器6和第二拐臂調節器10上均安裝若干根下拐臂5,且每根拐臂的長度不同,這樣設置,可以根據需求選擇不同的拐臂,對堆放的石膏板進行調整,上支板I下側固定左支桿11和右支桿12,左支桿11和右支桿12兩桿之間的距離略大于所堆垛石膏板的寬度,這樣設置,石膏板正好的堆放到其中,左支桿11和右支桿12固定在固定底座13上,固定底座13內安裝第一電動機14和第二電動機15,左支桿11和右支桿12之間安裝平衡輥16。
[0014]工作原理:在使用該石膏板堆板機進行石膏板堆放時,左支桿11和右支桿12為籠架壁結構,且兩桿之間的距離略大于所堆垛石膏板的寬度,這樣設置,石膏板正好的堆放到其中,且堆放的石膏板可通過平衡輥16進行底部平衡調整,第一上連桿3、第一擋板桿4和下拐臂5對石膏板兩側進行位置校正,第一上連桿3和下拐臂5調節角度為0-90°之間,這樣能夠保證石膏板可以平穩的在該堆板機上堆放,第一上連桿3、第一擋板桿4和下拐臂5采用鉸鏈接固定,這樣結構更加穩固,并且運作調節更加方便,第一拐臂調節器6和第二拐臂調節器10上均安裝若干根下拐臂5,且每根拐臂的長度不同,這樣可以根據需求選擇不同的拐臂,對堆放的石膏板進行調整,第一電動機14和第二電動機15為該堆板機提供動力來源。
[0015]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石膏板堆板機,包括上支板(I)、第一連桿調節器(2)、第一上連桿(3)、第一擋板桿(4)、下拐臂(5)、第一拐臂調節器(6)、第二連桿調節器(7)、第二上連桿(8)、第二擋板桿(9)、第二拐臂調節器(10)、左支桿(11)、右支桿(12)、固定底座(13)、第一電動機(14)、第二電動機(15)和平衡輥(1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板(I)左側安裝第一連桿調節器(2),所述第一連桿調節器(2)上安裝第一上連桿(3),所述第一上連桿(3)通過第一擋板桿(4)與下拐臂(5)固定連接,所述下拐臂(5)安裝在第一拐臂調節器(6)上,所述上支板(I)右側安裝第二連桿調節器(7),所述第二連桿調節器(7)上安裝第二上連桿(8),所述第二上連桿(8)通過第二擋板桿(9)與第二拐臂調節器(10)連接,所述上支板(I)下側固定左支桿(11)和右支桿(12),所述左支桿(I I)和右支桿(12)固定在固定底座(13)上,所述固定底座(13)內安裝第一電動機(14)和第二電動機(15),所述左支桿(11)和右支桿(12)之間安裝平衡輥(16)。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石膏板堆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連桿(3)和下拐臂(5)調節角度為0-90°之間。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石膏板堆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連桿(3)、第一擋板桿(4)和下拐臂(5)采用鉸鏈接固定。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石膏板堆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拐臂調節器(6)和第二拐臂調節器(10)上均安裝若干根下拐臂(5),且每根拐臂的長度不同。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石膏板堆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桿(11)和右支桿(12)兩桿之間的距離略大于所堆垛石膏板的寬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石膏板堆板機,包括上支板、第一連桿調節器、第一上連桿、第一擋板桿、下拐臂、第一拐臂調節器、第二連桿調節器、第二上連桿、第二擋板桿、第二拐臂調節器、左支桿、右支桿、固定底座、第一電動機、第二電動機和平衡輥,所述第一連桿調節器上安裝第一上連桿,所述第一上連桿通過第一擋板桿與下拐臂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連桿調節器上安裝第二上連桿,所述第二上連桿通過第二擋板桿與第二拐臂調節器連接,所述上支板下側固定左支桿和右支桿,所述左支桿和右支桿固定在固定底座上,所述左支桿和右支桿之間安裝平衡輥。該石膏板堆板機結構簡單、穩固,運作平穩,可調控度高。
【IPC分類】B65G57/20
【公開號】CN205346339
【申請號】CN201521024307
【發明人】曹希成
【申請人】貴溪市法拉第建材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29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11日
一種書帖自動碼放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搬運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書帖自動碼放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國內各大書刊印刷廠的書刊生產線,在印刷生產的過程中,由于生產流程的限制,必須將每帖印頁分別碼垛、分摞,然后通過人工打包后再送到裝訂生產線上,進行配頁裝訂成書。在這個過程中,根據各種書帖數量的不同,碼垛的數量也不同,而當整本書印刷結束后,需要人工將眾多的頁垛進行放氣、打捆處理,以便進入下一工序,即裝訂生產線。這樣,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工作效率不高。
[0003]雖然目前國外已經有類似的自動化生產線,但是,其轉運存儲的過程還是依靠人工駕駛叉車完成。而且,這些全自動化的設備與國內現有的設備,由于工作流程、生產工藝的不同,根本無法直接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書帖自動碼放裝置,使得生產線上出來的書帖能夠實現自動高效的碼放。
[0005]基于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書帖自動碼放裝置,包括:傳送帶、翻轉器、機械手和固定架;所述傳送帶為水平放置;所述翻轉器設置于所述傳送帶的輸出端,所述翻轉器能夠帶動書帖由豎直狀態翻轉為水平狀態;所述固定架上設置有導軌,所述導軌的一端設置于所述翻轉器的上方,另一端設置于用于放置書帖的貨盤的上方;所述機械手通過所述導軌與所述固定架滑動連接,所述機械手包括水平驅動機構和垂直驅動機構,且所述垂直驅動機構的下端設置有用于夾住書帖的夾子。
[0006]優選的,所述書帖自動碼放裝置還包括碼垛裝置和打捆裝置;所述碼垛裝置和所述打捆裝置沿書帖的傳送方向依次設置于所述傳送帶上;所述碼垛裝置用于將書帖依次疊放在一起,并在書帖的上下端設置有蓋板;所述打捆裝置用于將碼好的書帖通過繩子或綁帶捆住。
[0007]進一步,所述傳送帶為滾軸式傳送帶。
[0008]優選的,所述傳送帶的輸出端設置有到位傳感器,所述到位傳感器與所述翻轉器連接,用于當檢測到書帖傳送到位時啟動所述翻轉器。
[0009]進一步,所述固定架為衍架式結構,且所述導軌沿書帖的傳送方向設置。
[0010]進一步,所述翻轉器沿書帖傳送方向的兩側依次設置有活動的夾板和固定的擋板,且所述翻轉器的下側設置有擋桿。
[0011]進一步,所述夾子沿書帖橫向放置的位置對稱設置。
[0012]從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書帖自動碼放裝置能夠代替人工,實現書帖的自動碼放,也即將已打捆完成的處于豎直放置的書帖轉為水平放置,且整齊地碼放于用于放置書帖的貨盤中,大大提高了書帖碼放的效率和準確性。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書帖自動碼放裝置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并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5]參照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書帖自動碼放裝置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所述書帖自動碼放裝置應用于書刊的生產過程中,在書刊的生產過程中,印刷完成的書帖在裝訂之前,需要進行碼垛、打捆,并在貨盤中碼放整齊后才能運送到裝訂生產線上。本發明利用自動化的機械設備代替人工的碼放操作,實現書帖的高效碼放。所述書帖自動碼放裝置包括:傳送帶1、翻轉器2、機械手3和固定架4。
[0016]所述書帖自動碼放裝置通過所述傳送帶I與印刷裝置的輸出端連接,或者所述傳送帶I直接為書刊印刷裝置中的傳送帶。使用時,通常將所述傳送帶I水平放置,且使得所述傳送帶I沿傳送方向的輸出端設置于所述固定架4的一側。所述翻轉器2垂直設置于所述傳送帶I的輸出端,所述翻轉器2與所述傳送帶I相互對齊,使得所述傳送帶I上的書帖能夠移動到所述翻轉器2上,且所述翻轉器2能夠帶動書帖由豎直狀態翻轉為水平狀態。所述固定架4上設置有導軌41,所述導軌41的一端設置于所述翻轉器2的上方,另一端設置于用于放置書帖的貨盤的上方;所述機械手3通過所述導軌41與所述固定架4滑動連接,所述機械手包括水平驅動機構和垂直驅動機構31,且所述垂直驅動機構31的下端設置有用于夾住書帖的夾子32;所述水平驅動機構能夠驅動所述機械手沿所述導軌41滑動,所述垂直驅動機構31能夠驅動所述夾子32上下運動。
[0017]由上述實施例可知,所述書帖自動碼放裝置通過所述翻轉器2將書帖由豎直狀態變為水平放置,又通過所述機械手3將書帖依次運輸到貨盤中,使得書帖的碼放由人工搬運變為自動化機械操作,不僅大大提高了書帖碼放的效率和準確性,而且提高了生產線上的安全性,為實現書刊生產管理的智能化提供的良好的基礎。
[0018]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在所述翻轉器2沿書帖傳送方向的兩側,依次設置有活動的夾板22和固定的擋板21,當書帖傳送到所述翻轉器2上時,所述夾板22能夠向內轉動,與所述擋板21—起將書帖的兩側固定住。同時,在所述翻轉器2的下側設置有擋桿;所述翻轉器能夠由豎直狀態翻轉為水平狀態。
[0019]打捆完成的書帖從所述傳送帶I逐漸傳送到所述翻轉器2上,然后所述翻轉器2上的所述夾板22將書帖固定,并且所述翻轉器2由豎直狀態翻轉為水平狀態,也即使得書帖也翻轉為水平放置。隨后,所述機械手3用所述夾子32夾住書帖,并通過水平驅動機構和垂直驅動機構31將書帖運送到導軌另一側的貨盤中,實現書帖的自動碼放。這樣,使得書帖在翻轉的過程中能夠保持穩定,也即提高了所述書帖自動碼放裝置的可靠性。
[0020]作為另一個較佳地實施例,所述固定架4為衍架式結構,且所述導軌41沿所述傳送帶I的傳送方向設置,所述導軌41的一端設置于所述翻轉器2的上方,另一端設置于用于放置書帖的貨盤的上方。所述機械手3通過所述導軌41與所述固定架4滑動連接。所述夾子32沿書帖橫向放置的位置對稱設置,且兩個所述夾子32能夠向內夾緊,通過書帖的兩端將書帖固定住。這樣書帖可以直接沿輸送方向依次碼放,且所述固定架4為衍架式結構能夠減少對其余裝置的干擾。
[0021]在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書帖自動碼放裝置還包括碼垛裝置7和打捆裝置6;所述碼垛裝置7和所述打捆裝置6沿書帖的傳送方向依次設置于所述傳送帶I上。所述碼垛裝置7通過在所述書帖的上下兩側設置有壓緊固定的蓋板,用于將書帖依次疊放在一起,且通過蓋板使得書帖的兩端壓實。所述打捆裝置6用于將碼垛完成的書帖通過繩子或綁帶捆住,保證書帖在運輸和裝訂的過程中不會散開。這樣,通過將所述碼垛裝置7和所述打捆裝置6依次設置于所述傳送帶I上,能夠實現書帖的碼垛、打捆和碼放操作實現流水線式的操作流程,且將碼垛、打捆和碼放操作設置于同一傳送帶上,能夠保證操作的連續和可靠,最終進一步提高了所述書帖自動碼放裝置的效率和穩定性。
[0022]更進一步地實施例,所述傳送帶I為滾軸式傳送帶。也即,所述傳送帶I由多組并列放置的滾軸組成,通過滾軸的滾動實現書帖的傳輸。這樣,一方面,所述滾軸式傳送帶具有更好的傳輸穩定性,另一方面,所述滾軸式傳送帶的滾軸之間具有間隙,有利于所述碼垛裝置7、所述打捆裝置6和所述翻轉器2的設置。例如:所述碼垛裝置7可以通過滾軸間隙在書帖的下端面設置有蓋板。又如:所述翻轉器2下端的擋桿能夠設置于滾軸間隙中,而不會產生干涉。
[0023]在本發明另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傳送帶I的輸出端設置有到位傳感器(圖中未顯示),所述到位傳感器與所述翻轉器2連接,當所述到位傳感器檢測到書帖已經傳輸到位時,啟動所述翻轉器2,使得書帖由豎直放置轉變為水平放置。這樣,能夠使得所述翻轉器2準確實現書帖的翻轉,提高了所述書帖自動碼放裝置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0024]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以上任何實施例的討論僅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開的范圍(包括權利要求)被限于這些例子;在本實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實施例或者不同實施例中的技術特征之間也可以進行組合,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實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許多其它變化,為了簡明它們沒有在細節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書帖自動碼放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傳送帶、翻轉器、機械手和固定架;所述傳送帶為水平放置;所述翻轉器設置于所述傳送帶的輸出端,所述翻轉器能夠帶動書帖由豎直狀態翻轉為水平狀態;所述固定架上設置有導軌,所述導軌的一端設置于所述翻轉器的上方,另一端設置于用于放置書帖的貨盤的上方;所述機械手通過所述導軌與所述固定架滑動連接,所述機械手包括水平驅動機構和垂直驅動機構,且所述垂直驅動機構的下端設置有用于夾住書帖的夾子。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書帖自動碼放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碼垛裝置和打捆裝置;所述碼垛裝置和所述打捆裝置沿書帖的傳送方向依次設置于所述傳送帶上;所述碼垛裝置用于將書帖依次疊放在一起,并在書帖的上下端設置有蓋板;所述打捆裝置用于將碼好的書帖通過繩子或綁帶捆住。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書帖自動碼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送帶為滾軸式傳送帶。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書帖自動碼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送帶的輸出端設置有到位傳感器,所述到位傳感器與所述翻轉器連接,用于當檢測到書帖傳送到位時啟動所述翻轉器。5.根據權利要求1-4任意一項所述的書帖自動碼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為衍架式結構,且所述導軌沿書帖的傳送方向設置。6.根據權利要求1-4任意一項所述的書帖自動碼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轉器沿書帖傳送方向的兩側依次設置有活動的夾板和固定的擋板,且所述翻轉器的下側設置有擋桿。7.根據權利要求1-4任意一項所述的書帖自動碼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夾子沿書帖橫向放置的位置對稱設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書帖自動碼放裝置,包括:傳送帶、翻轉器、機械手和固定架;傳送帶為水平放置;翻轉器設置于傳送帶的輸出端;固定架沿傳送方向設置有導軌,導軌的一端設置于翻轉器的上方,另一端設置于貨盤的上方;機械手通過導軌與固定架滑動連接;翻轉器沿傳送方向依次設置夾板和擋板,且翻轉器的下側設置有擋桿;翻轉器能夠由豎直狀態翻轉為水平狀態;機械手包括水平驅動機構和垂直驅動機構,且垂直驅動機構的下端設置有夾子。所述書帖自動碼放裝置能夠代替人工,實現書帖的自動碼放,也即將已打捆完成的處于豎直狀態的書帖變成水平放置,且整齊地碼放于放置書帖的貨盤中,大大提高了書帖碼放的效率和準確性。
【IPC分類】B65G57/20
【公開號】CN205346340
【申請號】CN201620103171
【發明人】趙偉, 曹少中
【申請人】北京印刷學院
【公開日】2016年6月29日
【申請日】2016年2月2日
用于箱體疊放的箱體抬升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抬升系統,屬于貨箱存儲、運輸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現有貨物輸送或存儲時,由于空間或效率的需求,經常需要將貨物堆疊在一起后存儲或運輸,現有小型貨箱的堆疊方式都是采用人工堆放,效率極低,尤其是對于運輸行業來說,無法及時快速地將貨物堆疊極大地影響其工作效率,同時,人工勞動強度非常大,費時費力。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箱體疊放的箱體抬升系統,以解決目前貨箱在轉運或存儲時需進行堆垛,否則極為占用空間,而現有堆疊方式效率過低,對于小型貨箱還需要人工堆疊,勞動強度過大等問題。
[0004]為解決上述問題,擬采用這樣一種用于箱體疊放的箱體抬升系統,包括電機、傳動鏈條、齒輪、升降板和沿豎向設置的導向桿,兩個升降板正對設置,兩個升降板的內側均設置有位于相同水平高度處的箱體承托部,每個升降板均對應設置有導向桿,升降板滑動設置于所對應的導向桿上,每個升降板均對應設置有沿豎向傳動的傳動鏈條,且升降板與其所對應的傳動鏈條固定連接,傳動鏈條的上下兩端均分別對應設置有齒輪,每個傳動鏈條所對應的其中一個齒輪均由電機驅動。
[0005]優選地,每個升降板對應設置有一個傳動鏈條,兩個傳動鏈條下端所對應的齒輪均由電機同步驅動;
[0006]驅動部分的進一步優選結構為:兩個傳動鏈條下端所對應的齒輪均設置于同一轉軸上,轉軸與電機的驅動軸傳動連接;
[0007]電機優選為帶變頻器的一體機,節約占地空間,調試和使用更為安全;
[0008]優選地,導向桿上均滑動設置有滑塊,所述升降板均固定于所對應導向桿上的滑塊上,位于滑塊上下兩端的導向桿上還分別套設有墊圈;
[0009]為保證升降板滑動更為穩固,每個導向桿上滑動設置有兩個滑塊,兩個滑塊均與所對應的升降板固定連接;
[0010]優選地,每個升降板的外側均對應設置有兩個導向桿,滑動導向更為穩固;
[0011]優選地,還包括有控制單元,升降板向上運動的最高設定位置處對應設置有傳感器,傳感器和電機均與控制單元相連,傳感器用于檢測升降板的抬升是否達到設定的上限位置,并通過控制單元經電機控制升降板的升降和靜止;
[0012]出于安全考慮,進一步優選機構為,所述升降板向上運動的極限位置處還對應設置有限位開關,限位開關也與控制單元相連,當升降板運到到向上運動的極限位置處時觸碰限位開關,限位開關將信號傳遞給控制單元切斷電機電源。
[0013]使用時,在兩升降板之間設置箱體輸送系統,用以輸送箱體,再在該箱體抬升系統的上方對應設置有箱體夾持機構,由箱體抬升系統將運輸到兩升降板之間的箱體抬升后,由箱體夾持機構夾持固定,抬升機構恢復原位再次進行后續箱體的抬升,箱體疊放后,箱體夾持機構夾持底部箱體,依此循環實現箱體堆疊,待疊放完成后,提升兩升降板至底部箱體的下端,箱體夾持機構取消夾持,兩升降板4帶動堆疊箱體下降并由箱體輸送系統運走即可,實現箱體的機械化堆疊。
[0014]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主要優點是該箱體抬升系統能夠自動快速地將箱體抬升和下降,只需在該箱體抬升系統的上方對應設置固定箱體的機構,即可依次將箱體抬升并堆疊,最后再將堆疊后的箱體統一降下后運走,使用十分方便,且抬升、堆疊的效率極高,相比現有手動堆疊等方式大大堤高了堆疊效率,無需人工,推進自動化設備的推廣,減少堆疊勞動強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實際應用價值。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在堆疊箱體時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帶有箱體輸送系統和箱體夾持機構);
[0016]圖2是本實用新型未堆疊箱體時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帶有箱體輸送系統和箱體夾持機構);
[0017]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0018]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不意圖;
[0019]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控制原理圖;
[0020]其中10表示箱體輸送系統,11表示箱體夾持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0021]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0022]實施例:
[0023]參照圖1至圖5,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箱體疊放的箱體抬升系統,包括電機1、傳動鏈條2、齒輪3、升降板4、沿豎向設置的導向桿5、轉軸6、控制單元7、傳感器8和限位開關9,兩個升降板4正對設置,兩個升降板4的內側均設置有位于相同水平高度處的箱體承托部41,每個升降板4的外側均對應設置有兩個導向桿5,每個導向桿5上滑動設置有兩個滑塊51,位于兩個滑塊51上下兩端的導向桿5上還分別套設有墊圈52,兩個滑塊51均與所對應的升降板4固定連接,每個升降板4均對應設置有一個沿豎向傳動的傳動鏈條2,且升降板4與其所對應的傳動鏈條2固定連接,傳動鏈條2的上下兩端均分別對應設置有一個齒輪3,兩個傳動鏈條2下端所對應的齒輪3均設置于同一轉軸6上,轉軸6與電機I的驅動軸傳動連接,電機I為帶變頻器的一體機;
[0024]升降板4向上運動的最高設定位置處對應設置有傳感器8,升降板4向上運動的極限位置處還對應設置有限位開關9,傳感器8、限位開關9和電機I均與控制單元7相連。
【主權項】
1.用于箱體疊放的箱體抬升系統,包括電機(I)、傳動鏈條(2)、齒輪(3)、升降板(4)和沿豎向設置的導向桿(5),兩個升降板(4)正對設置,兩個升降板(4)的內側均設置有位于相同水平高度處的箱體承托部(41),每個升降板(4)均對應設置有導向桿(5),升降板(4)滑動設置于所對應的導向桿(5)上,每個升降板(4)均對應設置有沿豎向傳動的傳動鏈條(2),且升降板(4)與其所對應的傳動鏈條(2)固定連接,傳動鏈條(2)的上下兩端均分別對應設置有齒輪(3 ),每個傳動鏈條(2 )所對應的其中一個齒輪(3 )均由電機(I)驅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用于箱體疊放的箱體抬升系統,其特征在于:每個升降板(4)對應設置有一個傳動鏈條(2),兩個傳動鏈條(2)下端所對應的齒輪(3)均由電機(I)同步驅動。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用于箱體疊放的箱體抬升系統,其特征在于:兩個傳動鏈條(2)下端所對應的齒輪(3 )均設置于同一轉軸(6 )上,轉軸(6 )與電機(I)的驅動軸傳動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用于箱體疊放的箱體抬升系統,其特征在于:電機(I)為帶變頻器的一體機。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用于箱體疊放的箱體抬升系統,其特征在于:導向桿(5)上均滑動設置有滑塊(51),所述升降板(4)均固定于所對應導向桿(5)上的滑塊(51)上,位于滑塊(51)上下兩端的導向桿(5)上還分別套設有墊圈(52)。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用于箱體疊放的箱體抬升系統,其特征在于:每個導向桿(5)上滑動設置有兩個滑塊(51),兩個滑塊(51)均與所對應的升降板(4)固定連接。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用于箱體疊放的箱體抬升系統,其特征在于:每個升降板(4)的外側均對應設置有兩個導向桿(5)。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用于箱體疊放的箱體抬升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控制單元(7),升降板(4)向上運動的最高設定位置處對應設置有傳感器(8),傳感器(8)和電機(I)均與控制單元(7)相連。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用于箱體疊放的箱體抬升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4)向上運動的極限位置處還對應設置有限位開關(9),限位開關(9)也與控制單元(7)相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箱體疊放的箱體抬升系統,包括電機、傳動鏈條、齒輪、升降板和沿豎向設置的導向桿,兩個升降板正對設置,兩個升降板的內側均設置有位于相同水平高度處的箱體承托部,每個升降板均對應設置有導向桿,升降板滑動設置于所對應的導向桿上,每個升降板均對應設置有沿豎向傳動的傳動鏈條,且升降板與其所對應的傳動鏈條固定連接,傳動鏈條的上下兩端均分別對應設置有齒輪,每個傳動鏈條所對應的其中一個齒輪均由電機驅動。以解決目前貨箱在轉運或存儲時需進行堆垛,否則極為占用空間,而現有堆疊方式效率過低,對于小型貨箱還需要人工堆疊,勞動強度過大等問題。本實用新型屬于貨箱存儲、運輸領域。
【IPC分類】B65G57/30
【公開號】CN205346341
【申請號】CN201620066058
【發明人】黃政斐
【申請人】蘇州琨豐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29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5日
用于箱體疊放的箱體夾持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箱體加持機構,屬于箱體堆疊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現有貨物輸送或存儲時,由于空間或效率的需求,經常需要將貨物堆疊在一起后存儲或運輸,現有小型貨箱的堆疊方式都是采用人工堆放,效率極低,尤其是對于運輸行業來說,無法及時快速地將貨物堆疊極大地影響其工作效率,同時,人工勞動強度非常大,費時費力。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箱體疊放的箱體夾持機構,以解決目前貨箱在轉運或存儲時需進行堆垛,否則極為占用空間,而現有堆疊方式效率過低,對于小型貨箱還需要人工堆疊,勞動強度過大等問題。
[0004]為解決上述問題,擬采用這樣一種用于箱體疊放的箱體夾持機構,包括固定座、夾爪、橫向氣缸和豎向氣缸,夾爪包括擺臂和用于承托箱體邊緣的承托部,擺臂鉸接于固定座上,擺臂的一端為楔形結構,橫向氣缸和豎向氣缸對應設置于擺臂楔形結構端的兩側,且橫向氣缸和豎向氣缸的伸縮端均指向擺臂的楔形結構端,承托部設置于擺臂的另一端上。
[0005]優選地,承托部為橫桿結構,且承托部與擺臂相垂直;
[0006]承托部的進一步優選結構為:承托部上沿其長度方向分布設置有至少兩個卡位凸起,且卡位凸起均設置于承托部上背向擺臂楔形結構端的一側;
[0007]優選地,所述擺臂為曲形結構。
[0008]上述夾持機構的使用方法如下:
[0009]選用兩個結構相同的上述夾持機構,兩個夾持機構置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兩個夾持機構中的承托部正對設置,根據所堆疊的箱體調整兩個夾持機構之間的距離;
[0010]將箱體置于兩個夾持機構之間并抬升至與兩個夾持機構相同水平高度處,通過橫向氣缸和豎向氣缸控制擺臂擺動,使兩個夾持機構中的承托部對應卡在箱體兩側外緣的正下方,即實現箱體的卡位;
[0011 ]需要堆疊箱體時,將后續箱體移動至兩個夾持機構中間的下方,抬升后續箱體至與兩個夾持機構相同水平高度處,此過程中后續箱體會將先前卡位的箱體頂起,即先前卡位的箱體疊放于后續箱體上,再調整兩個夾持機構中的承托部使其對應卡在后續箱體兩側外緣的正下方,即實現后續箱體的卡位;
[0012]依次重復上述步驟直至箱體堆疊至所需高度或層數,實現箱體堆疊;
[0013]堆疊后需要移走堆疊箱體時,只需使用升降/移動平臺運動至最底層箱體的底部以承托堆疊箱體的重量,通過橫向氣缸和豎向氣缸控制擺臂擺動,使兩個夾持機構中的承托部取消對箱體的卡位,即可將堆疊箱體移走。
[0014]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主要優點是利用該夾持機構能夠實現快速堆疊,與相應的升降系統、控制系統及輸送系統配合效果更好,能夠實現箱體的自動化堆疊,相比現有手動堆疊大大堤高了堆疊效率,無需人工,推進自動化設備的推廣,減少堆疊勞動強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實際應用價值。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在堆疊箱體時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單個夾持機構的側視圖;
[0017]其中,附圖標記5指堆疊的箱體。
【具體實施方式】
[0018]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0019]實施例:
[0020]參照圖1和圖2,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箱體疊放的箱體夾持機構,包括固定座1、夾爪2、橫向氣缸3和豎向氣缸4,夾爪2包括曲形結構的擺臂21和用于承托箱體邊緣的承托部22,擺臂21鉸接于固定座I上,擺臂21的一端為楔形結構,橫向氣缸3和豎向氣缸4對應設置于擺臂21楔形結構端的兩側,且橫向氣缸3和豎向氣缸4的伸縮端均指向擺臂21的楔形結構端,承托部22設置于擺臂21的另一端上,承托部22為橫桿結構,且承托部22與擺臂21相垂直,承托部22上沿其長度方向分布設置有至少兩個卡位凸起23,且卡位凸起23均設置于承托部22上背向擺臂21楔形結構端的一側。
[0021 ]該夾持機構的使用方法如下:
[0022]選用兩個結構相同的上述夾持機構,兩個夾持機構置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兩個夾持機構中的承托部22正對設置,根據所堆疊的箱體調整兩個夾持機構之間的距離;
[0023]將箱體置于兩個夾持機構之間并抬升至與兩個夾持機構相同水平高度處,通過橫向氣缸3和豎向氣缸4控制擺臂21擺動,使兩個夾持機構中的承托部22對應卡在箱體兩側外緣的正下方,即實現箱體的卡位;
[0024]需要堆疊箱體時,將后續箱體移動至兩個夾持機構中間的下方,抬升后續箱體至與兩個夾持機構相同水平高度處,此過程中后續箱體會將先前卡位的箱體頂起,即先前卡位的箱體疊放于后續箱體上,再調整兩個夾持機構中的承托部22使其對應卡在后續箱體兩側外緣的正下方,即實現后續箱體的卡位;
[0025]依次重復上述步驟直至箱體堆疊至所需高度或層數,實現箱體堆疊;
[0026]堆疊后需要移走堆疊箱體時,只需使用升降/移動平臺運動至最底層箱體的底部以承托堆疊箱體的重量,通過橫向氣缸3和豎向氣缸4控制擺臂21擺動,使兩個夾持機構中的承托部22取消對箱體的卡位,即可將堆疊箱體移走。
【主權項】
1.用于箱體疊放的箱體夾持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I)、夾爪(2)、橫向氣缸(3)和豎向氣缸(4),夾爪(2)包括擺臂(21)和用于承托箱體邊緣的承托部(22),擺臂(21)鉸接于固定座(I)上,擺臂(21)的一端為楔形結構,橫向氣缸(3)和豎向氣缸(4)對應設置于擺臂(21)楔形結構端的兩側,且橫向氣缸(3)和豎向氣缸(4)的伸縮端均指向擺臂(21)的楔形結構端,承托部(22)設置于擺臂(21)的另一端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用于箱體疊放的箱體夾持機構,其特征在于:承托部(22)為橫桿結構,且承托部(22)與擺臂(21)相垂直。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用于箱體疊放的箱體夾持機構,其特征在于:承托部(22)上沿其長度方向分布設置有至少兩個卡位凸起(23),且卡位凸起(23)均設置于承托部(22)上背向擺臂(21)楔形結構端的一側。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用于箱體疊放的箱體夾持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擺臂(21)為曲形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箱體疊放的箱體夾持機構,包括固定座、夾爪、橫向氣缸和豎向氣缸,夾爪包括擺臂和用于承托箱體邊緣的承托部,擺臂鉸接于固定座上,擺臂的一端為楔形結構,橫向氣缸和豎向氣缸對應設置于擺臂楔形結構端的兩側,且橫向氣缸和豎向氣缸的伸縮端均指向擺臂的楔形結構端,承托部設置于擺臂的另一端上。以解決目前貨箱在轉運或存儲時需進行堆垛,否則極為占用空間,而現有堆疊方式效率過低,對于小型貨箱還需要人工堆疊,勞動強度過大等問題。本實用新型屬于貨箱存儲、運輸領域。
【IPC分類】B65G57/30
【公開號】CN205346342
【申請號】CN201620066066
【發明人】黃政斐
【申請人】蘇州琨豐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29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5日
用于箱體疊放系統的限位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限位系統,屬于貨箱的存儲和運輸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現有貨物輸送或存儲時,由于空間或效率的需求,經常需要將貨物堆疊在一起后存儲或運輸,現有小型貨箱的堆疊方式都是采用人工堆放,效率極低,尤其是對于運輸行業來說,無法及時快速地將貨物堆疊極大地影響其工作效率,同時,人工勞動強度非常大,費時費力,為此設計了一種小型箱體堆疊系統,但該系統需設計相應的限位系統為其自動化提供基礎。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箱體疊放的箱體限位系統,為箱體堆疊系統自動化實現提供基礎。
[0004]為解決上述問題,擬采用這樣一種用于箱體疊放系統的限位系統,所述箱體疊放系統包括滾筒輸送系統、箱體抬升系統和設置于箱體抬升系統上方的箱體卡位系統,所述限位系統包括升降式限位機構,升降式限位機構的升降擋板設置于滾筒輸送系統中相鄰兩滾筒之間,且該相鄰兩滾筒之間還對應設置有用于檢測滾筒上方箱體的第一傳感器,箱體抬升系統處還對應設置有用于檢測箱體抬升系統中升降部件是否復位的第二傳感器,箱體卡位系統上方的箱體堆疊上限位置處對應設置有用于檢測箱體的第三傳感器,所述升降式限位機構、第一傳感器、第二傳感器和第三傳感器均與控制單元相連,所述滾筒輸送系統、箱體抬升系統和箱體卡位系統也與控制單元相連。
[0005]所述箱體抬升系統的上升上限位置處還對應設置有第四傳感器,第四傳感器也與控制單元相連,箱體抬升系統的升降部件上升至上限位置處時,第四傳感器傳遞信號給控制單元以控制箱體抬升系統的升降部件下降,防止損壞設備或貨物。
[0006]所述第一傳感器、第二傳感器、第三傳感器和第四傳感器均為紅外傳感器;
[0007]當滾筒輸送系統上輸送箱體時,啟動升降式限位機構使升降擋板的上端升至滾筒輸送系統的上方,箱體運送到升降擋板處時被擋住,第一傳感器檢測到箱體并發出信號給控制單元,控制單元控制滾筒輸送系統停止輸送,控制單元啟動箱體抬升系統將箱體抬升至箱體卡位系統處卡緊固定,箱體抬升系統復位,此時,第二傳感器檢測到箱體抬升系統恢復原位并將信號輸送給控制單元,控制單元控制啟動滾筒輸送系統,滾筒輸送系統重新工作并繼續輸送箱體,依次重復上述步驟即可實現箱體在箱體卡位系統處的堆疊,當箱體堆疊至上限位置處時,第三傳感器檢測到信號并將信號傳遞給控制單元,控制單元控制箱體抬升系統將堆疊后的箱體由箱體卡位系統處取下并回落至滾筒輸送系統上,第一傳感器檢測到箱體,控制單元控制升降擋板回落,堆疊后的箱體隨滾筒輸送系統送出,完成箱體堆營。
[0008]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主要優點是該限位系統能夠快速檢測箱體、升降式限位機構等是否達到指定位置或極限位置,從而及時向控制單元發出信號,以進行后續步驟或采取自動補救措施,為箱體堆疊系統的全自動化提供檢測及控制基礎,配合相應的滾筒輸送系統、箱體抬升系統和箱體卡位系統后,相比現有手動堆疊大大堤高了堆疊效率,無需人工,推進自動化設備的推廣,減少堆疊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系統原理圖;
[0010]圖2是本實用新型安裝于箱體堆疊系統中時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11 ]圖3是圖2中滾筒輸送系統部分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參照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0013]實施例:
[0014]參照圖1至圖3,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箱體疊放系統的限位系統,所述箱體疊放系統包括滾筒輸送系統1、箱體抬升系統2和設置于箱體抬升系統2上方的箱體卡位系統3,所述限位系統包括升降式限位機構4,升降式限位機構4的升降擋板41設置于滾筒輸送系統I中相鄰兩滾筒之間,且該相鄰兩滾筒之間還對應設置有用于檢測滾筒上方箱體的第一傳感器5,箱體抬升系統2處還對應設置有用于檢測箱體抬升系統2中升降臺/板是否復位的第二傳感器6,箱體卡位系統3上方的箱體堆疊上限位置處對應設置有用于檢測箱體的第三傳感器7,所述箱體抬升系統2的上升上限位置處對應設置有第四傳感器9,第四傳感器9也與控制單元8相連,箱體抬升系統2的升降部件上升至上限位置處時,第四傳感器9傳遞信號給控制單元8以控制箱體抬升系統2的升降部件下降,所述滾筒輸送系統1、箱體抬升系統2和箱體卡位系統3以及升降式限位機構4、第一傳感器5、第二傳感器6、第三傳感器7和第四傳感器9均與控制單元8相連,上述傳感器均為紅外傳感器。
【主權項】
1.用于箱體疊放系統的限位系統,所述箱體疊放系統包括滾筒輸送系統(I)、箱體抬升系統(2)和設置于箱體抬升系統(2)上方的箱體卡位系統(3),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系統包括升降式限位機構(4),升降式限位機構(4)的升降擋板(41)設置于滾筒輸送系統(I)中相鄰兩滾筒之間,且該相鄰兩滾筒之間還對應設置有用于檢測滾筒上方箱體的第一傳感器(5),箱體抬升系統(2)處還對應設置有用于檢測箱體抬升系統(2)中升降部件是否復位的第二傳感器(6),箱體卡位系統(3)上方的箱體堆疊上限位置處對應設置有用于檢測箱體的第三傳感器(7),所述升降式限位機構(4)、第一傳感器(5)、第二傳感器(6)和第三傳感器(7)均與控制單元(8)相連,所述滾筒輸送系統(1)、箱體抬升系統(2)和箱體卡位系統(3)也與控制單元(8)相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用于箱體疊放系統的限位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抬升系統(2)的上升上限位置處還對應設置有第四傳感器(9),第四傳感器(9)也與控制單元(8)相連,箱體抬升系統(2)的升降部件上升至上限位置處時,第四傳感器(9)傳遞信號給控制單元(8)以控制箱體抬升系統(2)的升降部件下降。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用于箱體疊放系統的限位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傳感器(5)、第二傳感器(6)、第三傳感器(7)和第四傳感器(9)均為紅外傳感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箱體疊放系統的限位系統,限位系統包括升降式限位機構,升降式限位機構的升降擋板設置于滾筒輸送系統中相鄰兩滾筒之間,且該相鄰兩滾筒之間還對應設置有用于檢測滾筒上方箱體的第一傳感器,箱體抬升系統處還對應設置有用于檢測箱體抬升系統中升降部件是否復位的第二傳感器,箱體卡位系統上方的箱體堆疊上限位置處對應設置有用于檢測箱體的第三傳感器,升降式限位機構、第一傳感器、第二傳感器和第三傳感器均與控制單元相連,滾筒輸送系統、箱體抬升系統和箱體卡位系統也與控制單元相連。為箱體堆疊系統自動化實現提供基礎。本實用新型屬于貨箱的存儲和運輸領域。
【IPC分類】B65G57/32
【公開號】CN205346343
【申請號】CN201620066051
【發明人】黃政斐
【申請人】蘇州琨豐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29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5日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