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鋼的卷取方法[工藝流程]

博主:adminadmin 2022-12-08 10:52:01 條評論
摘要:專利名稱:帶鋼的卷取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將熱軋機送出的帶鋼用帶鋼剪切機切斷成規定長度,通過配置在帶鋼剪切機出口側的卷取用夾送輥將切斷的帶鋼用卷取裝置的卷筒進行卷取的帶鋼卷取方法。背景技術:圖16表示一般的連續熱...

  專利名稱:帶鋼的卷取方法

一種帶鋼的卷取方法[工藝流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將熱軋機送出的帶鋼用帶鋼剪切機切斷成規定長度,通過配置在帶鋼剪切機出口側的卷取用夾送輥將切斷的帶鋼用卷取裝置的卷筒進行卷取的帶鋼卷取方法。

  背景技術:

  圖16表示一般的連續熱軋線的總概略圖。以往,通過帶鋼剪切機切斷成規定長度的帶鋼,用先行材卷取裝置及后行材卷取裝置交替地卷取時卷取裝置的切換如下述那樣進行。例如,若對從先行材卷取裝置a切換到后行材卷取裝置b上的情況進行說明,則從精軋機c送出的帶鋼d用配置在精軋機c下游側的帶鋼剪切機e切斷成規定長度、而分割為先行帶鋼d1及后行帶鋼d2,先行帶鋼d1和后行帶鋼d2分別用先行材卷取裝置a和后行材卷取裝置b進行卷取。

  用先行材卷取裝置a對先行帶鋼d1進行卷取期間,使配置在帶鋼剪切機e出口側的卷取用夾送輥f的下夾送輥g向上游側移動,這樣,對卷取用夾送輥f的偏移角進行變更,將帶鋼的輸送方向預先從先行材卷取裝置a切換到后行材卷取裝置b,在先行帶鋼d1離開卷取用夾送輥f后立即將后行帶鋼d2引導到后行材卷取裝置b,用后行材卷取裝置b對該后行帶鋼d2進行卷取。這時,三角形門(gate)j防止后行帶鋼d2穿過先行材卷取裝置a一側。

  近年來,連續熱軋的卷取設備采用回轉車式(carrousel)卷取設備。

  圖20示意性地表示配置有回轉車式卷取設備的連續熱軋線的一例。

  回轉車式卷取設備設有第1和第2卷筒,第1和第2卷筒1、2在旋轉軌道3上相互在圓周方向上分離開并可旋轉地設置著,以便于在一個卷筒位于卷取開始位置上時,另一個卷筒位于卷取終了位置。例如,第1卷筒1位于卷取開始位置上時,用第1卷筒1對精軋機4送出的先行帶鋼S1卷取了規定量后,一面卷取該先行帶鋼S1,一面使第1卷筒1旋轉到卷取終了位置,在這種狀態下用帶鋼剪切機5切斷先行帶鋼S1的尾端,用位于卷取開始位置的第2卷筒2對后行帶鋼S2的前端進行卷取。另外,在卷取終了位置上的帶鋼S1卷取完畢之后,卷取完畢的先行帶鋼S1的帶卷從卷筒1上抽出,卷筒1成為待機狀態,直到對后行帶鋼S2后面的帶鋼前端進行卷取為止。

  在朝向卷取開始位置的卷筒(圖中為第1卷筒1)的上游側軋制線P1的上下,設有上游側穿帶導板6~13,用于將帶鋼S的前端導向上游側的卷筒,在從上游側軋制線P1分路而朝向卷取終了位置(圖中為第2卷筒2)的下游側軋制線P2的上下,設有下游側穿帶導板13~15及導向輥20,用于對被卷在卷取終了位置的卷筒上的帶鋼S進行導向。穿帶導板13配置在下游側軋制線P2從上游側軋制線P1分路的位置上,兼具有在上游側軋制線P1上的上導板和在下游側軋制線P2上的下導板。

  圖20中,符號16是在軋制線P1上設于精軋機4與帶材剪切機5之間的夾送輥,17是在軋制線P1上設在帶鋼剪切機5出口側的卷取用夾送輥,18是上游側外卷輥,它配置成可移動的形式,可接近或離開卷取開始位置卷筒的外周面側,19是下游側外卷輥,它配置成可移動的形式,可接近或離開卷取終了位置卷筒的外周面側,第1、第2卷筒1、2在旋轉軌道3上旋轉時,上游側、下游側的各外卷輥18、19及下游側穿帶導板的上導板14移動并離開允許進行該旋轉的旋轉軌道3。

  但是,上述的一般熱軋線上的現有帶鋼卷取方法易產生下述問題,即用帶鋼剪切機e切斷帶鋼時,原來通過精軋機c和先行材卷取裝置a施加給帶鋼的張力取消了,先行帶鋼的尾端如圖17所示,在卷取用夾送輥f的出口側產生堆鋼現象,最壞的情況是先行帶鋼的尾端掛在三角形門上而使鋼板破損,另外,還產生下述問題,即先行帶鋼S1的尾端離開卷取用夾送輥f后,該卷取用夾送輥f的圓周速度一時比后行帶鋼S2的輸送速度慢,后行帶鋼S2的前端在卷取用夾送輥f的入口側產生堆鋼現象。

  在設有回轉車式卷取設備的熱軋線上,現有的帶鋼卷取方法也產生下述問題在用卷取終了位置的卷筒(第2卷筒2)卷取先行帶鋼S1過程中用帶鋼剪切機5切斷帶鋼時,原來通過精軋機4和下游側卷筒施加的張力松開了,如圖21所示,先行帶鋼S1在配置于帶鋼剪切機出口側的卷取用夾送輥17的出口側產生堆鋼現象,最壞的情況是先行帶鋼S1掛在位于上游側軋制線P1和下游側軋制線P2的分路位置上的下游側導板13前端,使鋼板破損,而且還產生下述問題,即先行帶鋼S1的的尾端離開卷取用夾送輥17之后,該卷取用夾送輥17的圓周速度一時比后行帶鋼S2的輸送速度慢,后行帶鋼S2的前端在卷取用夾送輥17的入口側產生堆鋼現象。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不良現象而研制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鋼卷取方法,該方法在用帶鋼剪切機切斷由卷筒卷取的帶鋼之尾端后,可以防止該帶鋼在配置于帶鋼剪切機出口側的卷取用夾送輥的出口側產生堆鋼現象,并且還可防止后行帶鋼的前端在上述卷取用夾送輥的入口側產生堆鋼現象。

  發明的公開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帶鋼卷取方法為將精軋機送出的帶鋼用帶鋼剪切機切斷成規定長度,通過配置在上述帶鋼剪切機出口側的卷取用夾送輥、將切斷的帶鋼用卷取裝置的卷筒進行卷取的帶鋼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上述帶鋼剪切機切斷通過上述卷取用夾送輥卷取在上述卷筒上的帶鋼的尾端后,使上述卷取用夾送輥的圓周速度比剛進行上述切斷后的后行材的輸送速度快,并且比用上述卷筒卷取上述帶鋼的卷取速度慢。

  在本發明中,由于切斷后的帶鋼在帶鋼剪切機與卷取用夾送輥之間作用有朝向下游側的拉力,在卷取用夾送輥與卷筒之間也作用有朝向下游側的拉力,故可以防止先行帶鋼在卷取用夾送輥的出口側產生堆鋼現象,而且還由于使卷取用夾送輥的圓周速度比剛進行上述切斷后的后行材的輸送速度快,故可以防止后行材的前端在卷取用夾送輥的入口側產生堆鋼現象。

  在這種情況下,上述卷筒是回轉車式卷取設備的卷筒,通過上述卷取用夾送輥而卷取在該卷筒上的帶鋼的尾端用上述帶鋼剪切機切斷后,上述卷筒的設定卷取速度Vm、和進行該切斷時的上述卷取用夾送輥的目標速度Vp及上述切斷后的后行材的板速度Vs的關系設定為Vm>Vp>Vs,便可以防止先行帶鋼掛在穿帶導板的前端,該穿帶導板位于朝向卷取開始位置的卷筒的軋制線與朝向卷取終了位置的卷筒的軋制線的分路位置上。

  另外,在用帶鋼剪切機切斷成規定長度的帶鋼通過配置在帶鋼剪切機出口側的第1卷取用夾送輥,由上游側卷取裝置的卷筒和下游側卷取裝置的卷筒交替地進行卷取的卷取方法中,通過配置在下游側卷筒入口側的第2卷取用夾送輥而被卷取在該下游側卷筒上的帶鋼的尾端用上述帶鋼剪切機切斷后,上述第2卷取用夾送輥的目標速度Vp1、上述第1卷取用夾送輥的目標速度Vp2、上述剛切斷后的后行材的目標板速度Vs及上述下游側卷筒的設定卷取速度Vm的關系設定為Vm>Vp1>Vp2>Vs,便可以防止先行帶鋼的尾端因掛在三角形門上而使該帶鋼破損。

  在這種情況下,上述第1卷取用夾送輥的下夾送輥偏移后,直至用上述帶鋼剪切機切斷通過上述第2卷取用夾送輥而卷取在上述下游側卷筒上的帶鋼的尾端為止的期間,在使上述第1下夾送輥的速度比上述后行材的目標板速度Vs慢的情況下,用上述第1卷取用夾送輥的上夾送輥推壓帶鋼,直至上述第1下夾送輥的轉矩實際值達到預先確定的設定值,設這時的推壓力為進行上述偏移時的上述上夾送輥對該帶鋼的設定推壓力,這樣,便可用第1卷取用夾送輥良好地夾持卷在下游側卷筒上的帶鋼的尾端。

  另外,用上述帶鋼剪切機切斷的帶鋼通過配置在該帶鋼剪切機出口側的上述卷取機用夾送輥、由上述卷筒連續地進行卷取之前,將該卷取用夾送輥的壓力設定為大于P值,該P值用P=2F(Δu/Δx)+4(MB/ΔX){(Ra/RL)+(lb/RU)}來確定,這樣,可以將上夾送輥的壓力設定成最合適的值,因此可以防止薄帶鋼的尾端破裂或厚帶鋼被導入卷取裝置時產生導入不良現象等。

  在這種情況下,設定上述推壓力后,從先行帶鋼甩尾到后行帶鋼咬入前保持上述卷取用夾送輥的輥縫,這樣,可以防止后行帶鋼被咬入卷取用夾送輥時產生咬入不良等現象。

  在用上述卷筒卷取帶鋼完畢之前,將通過該卷筒進行的帶鋼卷取控制從轉矩控制轉換為轉速控制,然后將壓緊輥壓在卷成卷狀的帶鋼上,使上述卷筒停止回轉,消除了因壓緊輥的接觸而造成的帶卷減速,結果,可以避免帶卷的外卷松卷或呈塔形之類卷取不良的發生,并且,帶鋼卷取完畢后,使帶卷的回轉停止時,由于該壓緊輥具有制動力,故可在短時間內使帶卷停止回轉。

  在用上述卷筒卷取帶鋼完畢之前,進行該卷筒的帶鋼轉矩控制,以提高帶鋼的張力,之后將壓緊輥壓在卷成卷狀的帶鋼上,使上述卷筒停止回轉,消除了因壓緊輥的接觸而造成的帶卷減速,避免帶卷的外卷松卷或呈塔形之類卷取不良的發生。并且,帶鋼卷取完畢后,使帶卷的回轉停止時,由于該壓緊輥具有制動力,故可在短時間內使帶卷停止回轉。

  另外,為了在用上述帶鋼剪切機切斷帶鋼后上述后行材的前端咬入配置在該帶鋼剪切機出口側的上述卷取用夾送輥時,該卷取用夾送輥的圓周速度比上述后行材的輸送速度更快,通過在上述卷取用夾送輥的驅動裝置上設定減速側的轉矩極限,便可以在板厚較厚、彎曲剛性大的帶鋼的情況下,防止后行材在卷取用夾送輥的入口側產生堆鋼現象。

  附圖的簡單說明圖1是用于說明本發明實施例1的帶鋼卷取方法的說明圖。

  圖2是說明切斷、卷取帶鋼時各部分的運轉模式(速度模式)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3是說明從帶鋼切斷時起到切斷后的先行帶鋼和后行帶鋼的狀態之說明圖。

  圖4是用于說明本發明實施例2的帶鋼卷取方法的說明圖。

  圖5是用于說明本發明實施例3的帶鋼卷取方法的圖,是帶鋼剪切機出口側的卷取用夾送輥的驅動機構之概略軸測圖。

  圖6是表示在設定了減速側的轉矩極限的情況下帶鋼剪切機出口側的卷取用夾送輥的回轉速度和負荷轉矩隨時間而變化的圖形。

  圖7是表示在未設定減速側的轉矩極限的情況下帶鋼剪切機出口側的卷取用夾送輥的回轉速度和負荷轉矩隨時間而變化的圖形。

  圖8是用于說明本發明實施例4的圖,是表示卷取帶卷的力學模型之圖;圖9是表示在卷取終了階段卷筒的速度和轉矩的測定結果之圖表。

  圖10是表示在卷取終了階段卷筒的速度和轉矩的測定結果之圖表。

  圖11是用于說明本發明實施例5的圖,是表示卷取用夾送輥的上夾送輥時帶鋼的壓力與壓入量的關系之圖表。

  圖12是卷取用夾送輥的上夾送輥對帶鋼的壓力和液壓缸加油指令的時間圖表。

  圖13是卷取用夾送輥的上夾送輥對帶鋼的壓力和液壓缸加油指令的時間圖表。

  圖14是進行偏移后卷取用夾送輥的側視圖。

  圖15是用卷取用夾送輥的上夾送輥將帶鋼壓下時的側視圖。

  圖16是一般的連續熱軋線的總概略圖。

  圖17是用于說明在卷取用夾送輥的出口側帶鋼尾端的堆鋼現象的說明圖。

  圖18是用于說明在卷取用夾送輥的上夾送輥對帶鋼的壓力小的情況下的問題之說明圖。

  圖19是用于說明在卷取用夾送輥的入口側后行帶鋼前端的堆鋼現象之說明圖。

  圖20是表示回轉車式卷取設備的示意圖。

  圖21是用于說明在卷取用夾送輥的出口側帶鋼尾端的堆鋼現象之說明圖。

  實施發明的最佳形態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首先,參照圖1~圖3對本發明的實施例1、即一般熱軋線上的帶鋼卷取方法進行說明。

  圖1是簡略是表示連續熱軋線的帶鋼剪切機的下游側部分之圖,在該實施例中,以下述情況作為例子,從精軋機(未圖示)送出的帶鋼用帶鋼剪切機102切斷成規定長度,先行帶鋼S1通過下游側卷取用夾送輥(第2卷取用夾送輥)103、用下游側卷取裝置104的卷筒107進行卷取,同時后行帶鋼S2通過配置在帶鋼剪切機102出口側的上游側卷取用夾送輥(第1卷取用夾送輥)105、用上游側卷取裝置101的卷筒107進行卷取。

  下游側卷取裝置104和上游側卷取裝置101均作為以規定的卷取張力拉緊卷在卷筒107上的帶鋼用的手段,分別包括以下部分檢測電機108的轉矩的轉矩檢測器109,該電機用于驅動卷筒107回轉;轉矩控制裝置110,該裝置對電機108進行反饋控制,以便于用轉矩檢測器109得到的檢測轉矩值與目標轉矩值一致,使帶鋼張力保持一定值;用于檢測電機108的回轉狀態的輔助發電機(PLG)111;速度控制裝置112,該裝置用于對電機108進行反饋控制,以使輔助發電機111得到的速度檢測值與目標速度一致。

  下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3包括下述部分檢測下夾送輥103a的電機113的轉矩用的轉矩檢測器114;檢測電機113的回轉狀態用的輔助發電機(PLG)115;速度控制裝置116,該裝置用于對電機113進行反饋控制,以使輔助發電機115得到的速度檢測值與目標速度Vp1一致。

  另外,上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5也同樣包括下述部分檢測下夾送輥105a的電機117的轉矩用的轉矩檢測器118;檢測電機117的回轉狀態用的輔助發電機(PLG)119;速度控制裝置120,該裝置用于對電機117進行反饋控制,以使輔助發電機119得到的速度檢測值與目標速度Vp2一致。在從下游側卷取裝置104向上游側卷取裝置101轉換時,下夾送輥105a變更偏移角時可沿著軋制線向上游側移動,為了使上夾送輥105b壓下帶鋼,可通過液壓缸121將該帶鋼壓下。在上夾送輥105b上安裝有壓力檢測器122,用于檢測施加在該上夾送輥105b上的壓力。

  為了使壓力檢測器122得到的檢測壓力與預先用補償壓力設定器124設定的設定壓力一致,通過液壓缸121施加在上夾送輥105b上的壓力是這樣確定的通過夾送輥壓力控制裝置125反饋控制伺服閥127,該伺服閥用于切換從液壓泵126供給液壓缸121的油。也可以用空氣來控制夾送輥的壓力。

  下面,對從下游側卷取裝置104向上游側卷取裝置101轉換的情況進行說明,首先,在用下游側卷取裝置104的卷筒107卷取先行帶鋼S1期間,通過液壓缸(未圖示)等使上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5的下夾送輥105a沿著軋制線向上游側移動,這樣來變更上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5的偏移角而預先將帶鋼的輸送方向從下游側卷取裝置104向上游側卷取裝置101轉換,可以在先行帶鋼S1離開上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5后立即將后行帶鋼S2引導到上游側卷取裝置101側。圖1中,符號128是用于防止后行帶鋼S2的前端進入下游側卷取裝置104側的三角形門。

  在先行帶鋼S1卷在下游側卷取裝置104的卷筒107上的狀態下,用帶鋼剪切機102切斷帶鋼時,本發明在進行上述切斷時,通過上位計算機(未圖示)將卷取裝置104的速度控制裝置112得到的先行帶鋼S1的設定卷取速度Vm、上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5側的速度控制裝置120的目標速度Vp2、下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3側的速度控制裝置116的目標速度Vp1及剛切斷后的后行帶鋼S2的輸送速度Vs(=剛切斷前的帶鋼輸送速度)設定成Vm>Vp1>Vp2>Vs。

  下面進行詳細闡述現在,在先行帶鋼S1卷在下游側卷取裝置104的卷筒107上的狀態下,當用帶鋼帶切機102完成了帶鋼切斷時,切斷完畢這一情況的切斷完畢信號由帶鋼剪切機102或上位計算機分別通知下游側卷取裝置104的速度控制裝置112,下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3的速度控制裝置116和上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5的速度控制裝置120。

  該切斷完畢的信號在時間t0進行通知,則與該時間t0相對應,下游側卷取裝置104的卷筒107從轉矩控制裝置所進行的張力控制切換為速度控制裝置112所進行的速度控制。同時,與該時間t0相對應,速度控制裝置112開始加快帶鋼的卷取速度,并且如圖2的曲線Ⅰ所示,其加快的速度以X開始加速結束后的最終速度Vm為(1)式的速度控制。

  Vm=Vs×A…(1)式中,Vs是切斷前的帶鋼輸送速度,A是超前率(決定最終速度用的系數)。

  另外,在時間t0時的先行帶鋼S1和后行帶鋼S2的狀態如圖3(A)所示。

  在從該加速開始時間t0到時間t1為止的延遲時間T1期間,通過下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3的速度控制裝置116,使下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3的速度維持切斷前的帶鋼速度Vs。但,一到時間t1,速度控制裝置116便開始加快下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3的速度,并且如圖2的曲線Ⅱ所示,其加速的速度以Y開始加速完畢后的最終速度Vp1為(2)式的速度控制。上述延遲時間T1的計時通過速度控制裝置116的計時器或上位計算機進行。

  Vp1=Vs×B…(2)式中,B是超前率,超前率A、B的關系為A>B。

  在從該加速開始時間t0至時間t2為止的延遲時間T2期間,通過上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5的速度控制裝置120,使上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5的速度維持切斷前的帶鋼速度Vs。但,一到時間t2,速度控制裝置120便開始加快上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5的速度,并且如圖2的曲線Ⅲ所示,其加快的速度以Z開始加速完畢后的最終速率Vp2為(3)式的速度控制。上述延遲時間T2的計時通過速度控制裝置的計時器或上位計算機(未圖示)來進行,延遲時間T1與T2的關系設為T1<T2。

  Vp2=Vs×C…(3)式中,C是超前率,超前率B與C的關系為B>C。

  然后,一到時間t3,便如圖3(B)所示,先行帶鋼S1的尾端和后行帶鋼S2的前端分別位于上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5與帶鋼剪切機102之間,先行帶鋼S1的尾端和后行帶鋼S2的前端成為完全分離的狀態。

  如圖2所示,到時間t4時,下游側卷取裝置104的卷筒107的卷取速度達到最終速度Vm,到時間t5時,下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3的速度達到最終速度Vp1,到時間t6時,上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5的速度達到最終速度Vp2。

  到時間t7時,如圖3(C)所示,先行帶鋼S1的尾端位于下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3與上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5之間,并且后行帶鋼S2的前端處于到達上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5的狀態。

  最終速度Vm與最終速度Vp1的速度比X、及最終速度Vp1與最終速度Vp2的速度比Y如下式所示。

  x=(A·Vm)/(B·Vp1)=A/B…(5)Y=(B·VD1)/(C·VD2)=B/C…(6)因此,例如將超前率A、B、C設定為A=1.5、B=1.1、C=1.05,則速度比x、y如下式所示。

  速度比x=(1.5/1.1)=1.045…(7A)速度比y=(1.1/1.05)=1.048…(7B)從帶鋼的下游側卷取裝置104的卷取性方面看,超前率A、B、C較大為好,但在超前率較大的情況下,卷取時的減速能量附加在帶鋼上,故精軋后的帶鋼上產生過大的張力,使帶鋼寬度縮小,質量上成問題,因此根據板厚,首先憑經驗決定卷取性。

  另外,下游側卷取裝置104和下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3在加速過程中的速度比也最好確保上述速度比X,并且下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3和上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5在加速過程中的速度比也最好確保上述的速度比Y。

  為了使下游側卷取裝置104和下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3在加速過程中的速度比確保為上述速度比,用(5)式,下式成立。

  (Vs+X·T1)/Vs=A/B…(8)式中,X為下游側卷取裝置104的加速速度,T1為圖2所示的延遲時間。

  變化該(8)式,則延遲時間T1如下式所示,可以按下式設定延遲時間。

  T1=(Vs/X)(A/B-1)…(9)同樣,為了使下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3和上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5在加速過程中的速度比確保為上述速度比Y,下式成立。

  T3=(Vs/Y)(B/C-1)…(10)式中,Y是卷取用夾送輥103的加速速度,T3如圖2所示,是從下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3開始加速到上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5開始加速的時間。因此,圖2所示的延遲時間T2可設定為T2(T1+T3)。

  另外,下游側卷取裝置104、下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3及上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5的加速必須在切斷了的后行帶鋼S2的前端到達上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5之前完成。也就是說,圖2所示的各時間t4、t5、t6、t7的關系必須滿足下式的條件。

  t7>t4,t7>t5,t7>t6…(11)下面就以上條件的一例具體地進行說明。

  例如,假設上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5與帶鋼剪切機102之間的距離為10(m),帶鋼切斷前的速度Vs(=剛切斷后的后行帶鋼S2的輸送速度Vs)為900(mpm),則切斷后的后行帶鋼S2到達上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5的時間為10m/(900mpm/60sec)=0.67(sec)。

  另外,假設超前率A為A=1.15,則下游側卷取裝置104的卷筒107的最終速度Vm為Vm=900×1.15=1035(mpm)。由于在0.67(sec)的時間內將速度從900(mpm)加速到1035(mpm),故加速率X為(1035-900)/0.67=201(mpm/S)。

  通過進行這樣的速度設定,在切斷后的帶鋼S1上,由于在帶鋼剪切機102成卷取用夾送輥105之間Vp2>Vs,故通過卷取用夾送輥105作用有拉向下游側的拉力,由于在卷取用夾送輥105與卷取用夾送輥103之間Vp1>Vp2,故通過卷取用夾送輥103作用有拉向下游側的拉力,由于在卷取用夾送輥103與下游側卷取裝置104的卷筒107之間Vm>Vp1,故通過卷筒107作用有拉向下游側的拉力。

  因此,可以防止在卷取用夾送輥105的出口側、即卷取裝置104與下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3之間、及下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3與上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5之間先行帶鋼S1的尾端產生堆鋼現象,其結果,還可防止先行帶鋼S1尾端掛在三角形門26上而使該帶鋼破損,并且由于進行這樣的速度設定、即Vp2>Vs時,卷取用夾送輥105的送進速度比后行帶鋼S2的輸送速度快,因此,可以防止后行帶鋼S2的前端在卷取用夾送輥105的入口側堆鋼。

  另外,變更上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5的偏移角時,若上夾送輥105b壓下帶鋼的壓力小,則不能用上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5充分夾持住用下游側卷取裝置104的卷筒107卷取的帶鋼的尾端,故該帶鋼的尾端不能被上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5充分按壓而產生滑動,如圖18所示,在下游側卷取裝置104與上游側卷取裝置101之間產生堆鋼現象。因此,在該實施例中,設定用上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5可確實地夾持住帶鋼的壓力,在進行上述切斷之前用上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5確實地夾持先行帶鋼S1。

  下面,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在上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5的壓力檢測器122設置在上夾送輥105b一側的情況下,先行帶鋼S1卷在下游側卷取裝置104的卷筒107上的狀態下,變更上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5的偏移角時,必須根據下夾送輥105a的偏移量,從軋制線上壓下先行帶鋼S1,用上下夾送輥105b、105a夾持該帶鋼S1。在圖1所示的例子中,通過液壓缸121,用上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5的上夾送輥105b壓下先行帶鋼S1,用補償壓力設定器124設定這時的壓力。

  補償壓力設定器124是用于設定用上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5的上夾送輥105b和下夾送輥105a確實夾持先行帶鋼S1的補償壓力的,變更上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5的偏移角后,直至用帶鋼剪切機102切斷先行帶鋼S1的尾端期間的適當時間,控制速度控制裝置120,使下夾送輥105a的速度基準比先行帶鋼S1的板速Vs稍低一些,在這種狀態下,直至用轉矩檢測器118測出的檢測轉矩值T達到預先設定的設定值T為止。通過夾送輥壓力控制裝置125對伺服閥126進行反饋控制,繼續推壓帶鋼S1。

  在使下夾送輥105a的速度基準比先行帶鋼S1的板速Vs稍低一些的情況下,若不能以所需的壓力壓下先行帶鋼S1,則施加在下夾送輥105a上的負荷不太大,故下夾送輥105a的轉矩不增大,而以所需的壓力壓下先行帶鋼S1時,先行帶鋼S1與下夾送輥105之間產生滑動而使負荷(轉矩)增大。利用這一點,推算補償設定壓力(在這種情況下用上夾送輥105b和下夾送輥105a夾入先行帶鋼S1的力)Ps(N)。

  即,假設先行帶鋼S1與下夾送輥105a的速度差為ΔV(mpm),因速度差ΔV而變化的先行帶鋼S1和下夾送輥105a的摩擦系數為μ2(ΔV),下夾送輥105a的實際轉矩為T(N·m),下夾送輥105a的半徑為r(m),則用上夾送輥105b和下夾送輥105a夾入先行帶鋼S1的力Ps(N)可用下式表示。

  Ps=T/[r·μ2(ΔV)]…(12)因此,只要預先求出規定速度差ΔV時的μ2值,通過測定下夾送輥的實際轉矩T,便可由(12)式求出補償設定壓力Ps。

  用補償壓力設定器124進行的壓力設定方法中,預先求出即使用上述帶鋼剪切機102進行切斷、先行帶鋼S1尾端也不出褶皺地可用上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5夾持帶鋼S1的上述補償設定壓力Ps1,在上述切斷之前將下夾送輥105a的速度設得比帶鋼S1的板速Vs低規定速度ΔV的情況下,在上述補償壓力設定器124中預先設定好該補償設定壓力為Ps1時的下夾送輥105a的轉矩值T0。接著,該補償壓力設定器124在進行上述切斷之前將信號送入速度控制裝置120,以使上述下夾送輥105a的速度比上述板速Vs低ΔV,然后,邊用轉矩檢測器118測定下夾送輥105a的實際轉矩T、邊將信號送入夾送輥壓力控制裝置125,以便于通過上夾送輥105b壓下帶鋼S1。使該實際轉矩T為大于T0的值。因此,可以變成用上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5確實地夾持帶鋼S1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用帶鋼剪切機102切斷先行帶鋼S1的尾端。

  因此,在使用補償壓力設定器124的情況下,由于考慮實際作用于先行帶鋼S1上的力而設定壓力的,故可以用上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5的上夾送輥105b和下夾送輥105a確實地夾持先行帶鋼S1而防止產生滑動現象,結果,可以良好地防止先行帶鋼S1的尾端在下游側卷取裝置1與上游側卷取裝置b之間產生堆鋼現象。

  另外,通過上位計算機控制Vm>Vp1>Vp2>VS,利用補償壓力設定器124壓先行帶鋼S1、一直進行到先行帶鋼S1的尾端卷取在下游側卷取裝置104的卷筒107上為止。

  在該實施例中,對用下游側卷取裝置104的卷筒107卷取帶鋼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用上游側卷取裝置101的卷筒107卷取帶鋼的場合也可應用本發明。

  下面,參照圖4,對本發明的實施例2、即配置有回轉車式卷取設備的熱軋線上的帶鋼卷取方法進行說明。回轉車式卷取設備和連續熱軋線的基本構成都與在現有例子(圖20和圖21)中說明的情況相同,因此,重復部分采用相同的符號并省略說明。

  圖4是簡要地表示連續熱軋線的帶鋼剪切機下游側的部分,在該實施例中,以下述情況作為例子,從精軋機(未圖示)送出的帶鋼用帶鋼剪切機5切斷成規定長度,先行帶鋼S1通過配置在帶鋼剪切機5出口側的卷取用夾送輥17,用卷取終了位置的卷筒(圖中為第2卷筒2)進行卷取,同時后行帶鋼S2通過卷取用夾送輥17、用卷取開始位置的卷筒(圖中為第1卷筒1)進行卷取。

  位于卷取終了位置的第2卷筒2上,作為用于以規定的卷取張力拉緊卷在卷筒2上的帶鋼的機構,包括下述部分檢測電機32的轉矩用的轉矩檢測器34,該電機驅動卷筒2回轉;使帶鋼的張力保持一定的轉矩控制裝置36,該裝置對電機32進行反饋控制,以使轉矩檢測器34所得到的檢測轉矩值與目標轉矩值一致;檢測電機32的回轉狀態用的輔助發電機(PLG)38;速度控制裝置40,該裝置對電機32進行反饋控制,以使輔助發電機38所得到的速度檢測值與目標速度一致。

  位于卷取開始位置上的第1卷筒1上,作為用于以規定的卷取張力拉緊卷在卷筒1上的帶鋼的機構,也同樣包括下述部分檢測驅動卷筒1回轉用的電機31的轉矩的轉矩檢測器33;使帶鋼的張力保持一定的轉矩控制裝置35,該裝置對電機31進行反饋控制,以使轉矩檢測器33所得到的檢測轉矩值與目標轉矩值一致;檢測電機31的回轉狀態的輔助發電機(PLG)37;速度控制裝置39,該裝置用于對電機31進行反饋控制,以使輔助發電機37所得到的速度檢測值與目標速度一致。

  卷取用夾送輥17設有輔助發電機(PLG)42和速度控制裝置43,其中輔助發電機用于檢測下夾送輥17a的電動機41的回轉狀態,速度控制裝置用于對電動機41進行反饋控制,以使輔助發電機42獲得的速度檢測值與目標速度Vp一致。卷取用夾送輥17的上夾送輥17b可通過液壓缸44推壓帶鋼,該液壓缸用于將帶鋼向下夾送輥17a一側推壓。

  接著,對從卷取終了位置的卷筒(圖中為第2卷筒2)向卷取開始位置的卷筒(圖中為第1卷筒1)切換的情況加以說明,首先,在用第2卷筒2對先行帶鋼S1進行卷取的期間,通過液壓缸44將該卷取用夾送輥17的上夾送輥17b壓下,以便利用卷取用夾送輥17夾持帶鋼S1。在這種狀態下,用帶鋼剪切機5將帶鋼S1的尾端切斷,在該實施例中,通過未圖示的上位計算機、將該切斷后卷筒2的速度控制裝置40設定的先行帶鋼S1的設定卷取速度Vm、和切斷時相對于卷取用夾送輥17的速度控制裝置43的目標速度Vp、和切斷前先行帶鋼S1的極速度Vs之間的關系設定成Vm>Vp>Vs。

  這樣進行速度設定,由于在帶鋼剪切機5與卷取用夾送輥17之間Vp>Vs,故在切斷后的帶鋼S1上作用著卷取用夾送輥17向下游側拉緊的力,在卷取用夾送輥17與卷筒2之間Vm>Vp,故在切斷后的帶鋼上作用著卷筒2向下游側拉緊的力。

  因此,在卷取用夾送輥17的出口側,可防止先行帶鋼S1產生堆鋼現象,結果,可防止先行帶鋼S1掛在位于上游側軋制線P1與下游側軋制線P2分路位置上的下游側導板13的前端上、而造成帶鋼破損的現象,而且Vp>Vs時,因卷取用夾送輥17的輸送速度Vp設定得比后行帶鋼S2的輸送速度Vs大,故可防止后行帶鋼S2的前端在卷取用夾送輥17的入口側產生堆鋼現象。板速Vs可根據切斷前卷筒2的目標速度或精軋機的軋輥回轉速度求出實際值,根據板速Vs的實際值將Vm、Vp設定成滿足上述條件即可。

  這里,在進行上述切斷之前,可通過精軋機和卷筒2給與帶鋼S1張力,到此為止的由卷筒2進行的卷取控制最好是對卷取轉矩進行控制。

  也就是說,對電動機32進行反饋控制,以使轉矩檢測器34測得的電動機32的檢測轉矩值與目標轉矩值一致,而使帶鋼S1的張力保持一定,接著,用帶鋼剪切機5切斷帶鋼S1的尾端之后,立即卷成帶卷狀,用外卷輥19壓住卷成帶卷狀的帶鋼S1,同時使卷筒2減速、并停止回轉。回轉停止后,從卷筒2上取下帶鋼S1的帶卷。

  用帶鋼剪切機切斷帶鋼S1之后,因在精軋機與卷筒2之間不能施加張力,故在切斷之后將卷筒2所進行的卷取控制從轉矩控制轉變為速度控制后,直到切斷之前均可通過轉矩控制向帶鋼S1施加張力,將帶鋼S1拉緊地進行卷取,并且,在切斷后可將帶鋼S1的卷取速度設定成Vm>Vp>Vs。

  另外,也可在用帶鋼剪切機5切斷先行帶鋼S1之前,預先將卷筒2的卷取控制從轉矩控制轉換成速度控制。

  接著,參照圖5~圖7,對本發明實施例3的帶鋼卷取方法加以說明。本實施例可適用于上述第1及第2實施例,這里以適用于第1實施例的情況為例。因此,與第1實施例重復的部分,參照圖1采用同一符號,省略其說明。

  帶鋼在被切斷之前,帶鋼剪切機出口側的卷取用夾送輥105以與帶鋼目標板速Vs(m/s)同樣的速度回轉。帶鋼被帶鋼剪切機102切斷之后,將卷取用夾送輥105的目標板速Vp2(m/s)設定為比帶鋼目標板速Vs大的值,將先行帶鋼S1的設定卷取速度Vm(m/s)設定為比卷取用夾送輥105的目標板速Vp2大的值。因此,卷取用夾送輥105的轉速在帶鋼被切斷后升高。當先行帶鋼S1的板速快要升高到設定卷取速度Vm時,卷取用夾送輥105壓住先行帶鋼S1,故該卷取用夾送輥105的轉速往往隨著先行帶鋼S1的板速的升高而上升到接近設定卷取速度Vm的值。

  這時,因卷取用夾送輥105的目標板速Vp2設定得比設定卷取速度Vm、即切斷后的先行帶鋼S1的板速小,故卷取用夾送輥105的下夾送輥105a的電機117(驅動裝置)使卷取用夾送輥105在減速的一側產生轉矩。為此,在切斷后,電機117的負荷轉矩從正轉方向轉變為反轉方向。并且,當先行帶鋼S1的尾端脫離卷取用夾送輥105后,卷取用夾送輥105減速,但在板厚較厚、彎曲剛性大的帶鋼的情況下,卷取用夾送輥105對先行帶鋼S1的壓力大,因此,先行帶鋼S1通過該夾送輥105時,向電機117的減速側的轉矩增大,先行帶鋼S1的尾端脫離卷取用夾送輥105之后、該卷取用夾送輥105減速時,盡管速度設定為Vp2>Vs,但如圖7所示,卷取用夾送輥105的轉速瞬間降低到比帶鋼的目標板速(后行帶鋼的速度)小,其后穩定在設定板速Vp2。

  先行帶鋼S1尾端離開卷取用夾送輥105后,直至后行帶鋼S2的前端被咬入卷取用夾輥105為止僅0.3秒左右,時間非常短,故如上所述,卷取用夾送輥105的轉速比后行帶鋼S2的板速Vs慢時,當后行帶鋼S2的前端被咬入卷取用夾送輥105時,由于該卷取用夾送輥105的送入帶鋼的送入速度比后行帶鋼S2的板速低,故如圖19所示,在卷取用夾送輥的入口側后行帶鋼S2的前端便形成堆鋼現象。

  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在卷取用夾送輥105的驅動裝置、即電機117上設減速側的轉矩極限Tmax(N·m),通過速度控制裝置120對電動機117進行控制,使電機117的負荷轉矩不超過減速側的轉矩極限Tmax。

  這里,后行帶鋼S2的前端被咬入卷取用夾送輥105時,如圖6所示,為了使該卷取用夾送輥105的轉速不小于后行帶鋼S2的板速Vs,轉矩極限Tmax的值可如下述那樣求出。

  參照圖5,以驅動卷取用夾送輥105的下夾送輥105a的情況為例,對設定在驅動該下夾送輥105a的電機117上的、減速側的轉矩極限Tmax的值進行說明。

  下夾送輥105a通過齒輪221、222由電機117驅動回轉。圖5是表示用夾送輥105推壓先行帶鋼S1的狀態,在該狀態下由于先行帶鋼S1的板速Vs比下夾送輥105a的設定板速Vp2大,故下夾送輥105a從先行帶鋼S1處只受到F(N)的力,電機117產生與此相對抗的轉矩TM(N·m)。

  在時間t,假設下夾送輥105a受到來自先行帶鋼S1的力為F(t)(N)、電機117與此相對抗而產生的轉矩為TM(t)(N·m)、下夾送輥105a與齒輪221的慣性力矩為J2(N·m2)、電機117與齒輪222的慣性力矩為J1(N·m2)、先行帶鋼S1的尾端快要離開卷取夾送輥105時的下夾送輥105a的角速度為ω2(rad/sec)、電機117的角速度為ω1(rad/sec)、齒輪222上產生的轉矩為T(t)(N·m)、齒輪221與齒輪222的減速比為i、下夾送輥105a的輥徑為D(m),則下式(13)的力學方程式成立。這里,TM的符號假設正轉側(加速側)的轉矩為“+”,反轉側(減速側)的轉矩為“-”。1iT(t)-F(t)D2=J2dω2dt---(13)]]>在電機117與齒輪222之間,下式(14)的力學方程式成立。TM(t)-T(t)=J1dω1dt----(14)]]>若通過(13)式和(14)式消除T(t),則下式(15)成立。TM(t)-i?F(t)D2=(J1+J2?i2)dω1dt---(15)]]>若將(15)式積分,則下式(16)成立。∫1112(TM(t)-i?F(t)?D2)dt]]>=(J1+J2?i2)∫ωt1ωt2dω1---(16)]]>這里,ωt1、ωt2分別為時間t1、t2時的下夾送輥105a的角速度。(16)式中,先行帶鋼S1的尾端離開卷取用夾送輥105后,直到后行帶鋼S2的前端被咬入卷取用夾送輥105之前的期間,F(t)=0。

  在此,對先行帶鋼S1的尾端離開卷取用夾送輥105時(t=0)、直到后行帶鋼S2的前端被咬入卷取用夾送輥105時[t=t2(sec)]的下夾送輥105a的速度變化量Δω(rad/sec)進行計算。變化量Δω的符號為“-”時減速,為“+”時加速。

  于是,(16式)可用下式(16A)表示。∫0t2TM(t)dt=(J1+J2?i2)∫ω0ωt2dω1---(16A)]]>TM(t)是先行帶鋼S1甩尾時從Tmax變化到“+”側,為了在更嚴格的(大的)方向上對變化量Δω進行評價,這里單純假設TM(t)=Tmax,下式(17)成立。∫0t2Tmax?dt=(J1+J2?i2)∫ω0ωt2dω1---(17)]]>解(17)式,先行帶鋼S1的尾端離開夾送輥之后,經過t2時間后下夾送輥的變化量Δω用正式(18)表示。δω=Tmax?t2J1+J2?i2-----(18)]]>若后行帶鋼S2前端的輸送速度Vs滿足下式(19),則在下夾送輥105a的入口側后行帶鋼S2的前端就不會產生堆鋼現象。VS≤(ω0+δω)D2---(19)]]>這里,由于ω。不會比下夾送輥105a的設定角速度ωp2小,故即使近似于ω0≈ωp2也沒有什么問題,因此,在卷取用夾送輥105的入口側,只要使后行帶鋼S2的前端不產生堆鋼現象的Tmax滿足上述(18)式和(19)式至下式(20-4)的關系即可。VS≤(ω0+δω)D2]]>=(ωp2+Tmax?t2J1+J2?i2)×D2-------(20-1)]]>VS×2D-ωP2≤Tmax?t2J1+J2?i2-----(20-2)]]>J1+J2?i2t2?(2VsD-ωP2)≤Tmax---(20-3)]]>2(J1+J2?i2)(VS-ωP2?D/2)Dt2≤Tmax---(20-4)]]>在此,從(20-4)式求出Vs-ωp2·D/2=Vs-Vp2,這是因為Vp2>Vs的緣故,因此,根據(20-4)式判斷Tmax大于1的約數。即,可計算出減速側的轉矩極限。

  可預先判斷后行帶鋼S2前端的輸送速度Vs、電機117和齒輪222的慣性矩J1、下夾送輥105a與齒輪221的慣性矩J2、下夾送輥直徑D、減速比i、下夾送輥105a的設定角速度ωp2,而且,關于先行帶鋼S1的尾端離開卷取用夾送輥105之后、到后行帶鋼S2的前端被咬入卷取用夾送輥105之前的時間t2,也可從后行帶鋼S2的輸送速度Vs與先行帶鋼S1的卷取速度Vm的關系預先進行判斷,因此,只要設定滿足上述(20-4)式的Tmax即可。

  這樣,在卷取用夾送輥105的驅動電機117上,只要設定減速側的轉矩極限Tmax,則切斷帶鋼之后,卷取用夾送輥105推壓先行帶鋼S1的期間,根據先行帶鋼S1的目標卷取速度Vm(下游側卷取裝置104的設定卷取速度)與卷取用夾送輥105的目標板速度Vp2的速度差而產生的電機117之減速側的負荷轉矩就不會過大,先行帶鋼S1的尾端剛離開卷取用夾送輥105后,卷取用夾送輥105的轉速也不會小于后行帶鋼S2的板速Vs。

  接著,參照圖8~圖10,就本發明的實施例4、即帶鋼的卷取方法加以說明。

  在連續熱軋的帶鋼卷取中,在精軋機與卷筒之間給予帶鋼張力,便可進行穩定的穿帶和卷取。這里,作為施加張力的手段,一般是施加預先最佳地設定的張力基準那么大的張力,該張力基準是根據卷取時施加在帶鋼上的張力基準、即根據卷取時的卷取溫度條件和卷取的帶鋼的鋼種等預先設定的,卷取時通過在卷筒上產生轉矩來進行張力控制,該轉矩可把與該張力基準相等的張力施加給帶鋼。

  可是,在熱連軋中,將精軋機送出的帶鋼切斷后,交替地卷取在數個卷筒上,故每個卷筒卷取完畢后至下一條帶鋼開始卷取的時間很短,要盡量在短時間內將卷取后的帶卷(帶鋼)取下,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下一個卷取的準備工作。因此,雖需要在短時間內停止卷取后的卷筒的回轉,但由于在卷取完畢之前外卷輥(壓緊輥)與卷成帶卷狀的帶鋼表面接觸,故該外卷輥產生阻礙卷取中的卷筒回轉的轉矩,于是卷筒減速。其結果,在外卷輥與夾送輥之間的帶鋼產生松弛,而導致帶鋼堆鋼現象。

  為了用一般的熱軋卷取模型來進行模擬,把帶卷作為剛性回轉體,選用圖8所示的模型。

  也就是說,設帶卷的內徑為a(m)、外徑為b(m)、作用于帶鋼上的張力為T(KN)、產生在卷筒上的轉矩為TMD(KN·m),另外,設帶卷的慣性力為Ic、角速度為ω(rad/s)時,對于帶卷的運動力學的式子表示如下。

  Ic(dω/dt)=TMD(a/2)-T(b/2)-4F…(21)但是,F是1根外卷輥產生的張力,在一般的熱軋廠的卷取裝置上設有4根外卷輥。

  上述(21)式中,在外卷輥與帶鋼接觸前的階段右式第3項為零,在恒定不變地對卷筒進行張力控制的情況下,由于將卷筒發生的轉矩控制成第1項與第2項平衡,故左式為零。

  可是,在外卷輥與帶鋼接觸的瞬間的非正常狀態下,左式變成負數,產生負角速度,即卷筒減速。這種情況下,給予帶鋼的張力減小,帶鋼在外卷輥與夾送輥之間產生松弛現象。這種松弛會形成所謂的帶卷外卷的松卷或呈塔形等卷取不良情況。

  因此,在該實施例中,實現連續熱軋的穩定的帶鋼卷取。另外,本實施例可適用于上述實施例1及實施例2,這里以適用于實施例2的情況為例。因此,與實施例2重復的部分參數照圖4采用同一符號,省略其說明。

  在該實施例中,例如用帶鋼剪切機5切斷帶鋼時,把處于卷取終了位置之卷筒2的電動機32的回轉控制從原來所進行的轉矩控制轉換成轉速控制。具體地說,也可以按照使帶鋼剪切機5動作的定時切換成轉速控制,由于在控制卷筒2之轉矩的狀態下,剪切機5切斷帶鋼時,解除了施加在帶鋼上的張力,卷筒的轉速上升,因此,該轉速也可設定為上限值,當實際轉速達到該上限值時,自動地切換到速度控制。

  外卷輥19通過沿著帶卷外周均等地配置的、具有液壓泵及伺服閥的液壓缸(均未圖示),相對于卷筒2可進退地設置,而且利用驅動源(未圖示)也可進行回轉驅動。在該實施例中,進行上述切斷時,在將卷筒2切換為轉速控制之后,使外卷輥19與帶卷外周面接觸,對該帶卷進行制動。另外,外卷輥19在用卷筒2開始對帶鋼進行卷取時,也可作為該帶鋼的導向裝置使用。通過位置檢測器(未圖示)把握外卷輥19相對于帶卷的位置,也可高精度地與帶卷進行接觸。

  接著,直至帶鋼卷取完畢之前,就下述兩種情況測定卷筒2的轉速(板速度mpm)和轉矩的實際變化,這兩種情況是像原來那樣繼續對卷取機的卷筒2進行轉矩控制的情況、以及卷取快要完畢時,與帶鋼的切斷作業相配合、將卷筒2的轉矩控制切換成轉速控制的情況。

  根據該結果,將繼續進行轉矩控制的情況示于圖9,將切換成轉速控制的情況示于圖10。即,圖9中雖明確地表示外卷輥19與帶卷接觸時卷筒轉速降低,但,從圖10可以看出,從帶鋼切斷開始轉換為速度控制的情況下,卷筒的轉速不降低,帶卷不產生松弛現象。

  這里,最好將卷筒2的轉速設定得比先行帶鋼S1的移動速度快。這是因為將卷筒2從轉矩控制切換為轉速控制時,將速度控制值的目標設定得比當時的速度實際值快一些,這樣,卷筒2便可確實將帶鋼拉緊的緣故。

  將外卷輥19與帶鋼開始接觸的時期設定為從帶鋼被切斷直至脫離卷取用夾送輥17的期間,這樣,卷筒2在速度控制中便可使外卷輥19與帶卷接觸,同時,外卷輥19可迅速地進行帶卷回轉的制動動作。

  下面,對其他形態加以說明。

  如上所述,在用帶鋼剪切機5切斷帶鋼之前,卷筒2以規定的卷取張力拉緊卷在該卷筒2上的帶鋼,像這樣進行轉矩控制和卷取。然后,用帶鋼剪切機5切斷帶鋼,這里,在進行了上述切斷之后還繼續對卷筒2進行轉矩控制。在上述切斷之后,通過夾送輥17和卷筒2對帶鋼施加張力,在這種狀態下繼續進行卷取。

  接著,在使外卷輥19與帶卷接觸時,把同原來一樣大小的張力施加在帶鋼上,并用相應的轉矩使卷筒2進行卷取時,在使該外卷輥19與帶卷接觸的瞬間,卷筒2的轉速降低,上述張力減小,結果產生松卷現象。因此,使外卷輥19與帶卷外周面接觸時,上述張力設定值改變為比以前的設定值高的值。在上述(21)式中,將4根外卷輥19與帶卷外周面接觸,這樣,帶鋼的張力便只減小4F,故在使外卷輥19與帶卷接觸時,只將張力的設定值提高4F以上的值即可。

  下面,參照圖11~圖15,對作為本發明實施例5的帶鋼卷取方法進行說明。該實施例可適用于上述實施例1及實施例2,但是,這里不用實施例1的補償推壓力設定器124所進行的推壓力設定,而是以適用本實施例的情況為例。因此,與實施例1重復的部分參照圖1用同一符號,省略其說明。

  改變上述卷取用夾送輥105的偏移角時,若上夾送輥105b對帶鋼的推壓力不合適,在薄帶鋼情況下,下游側卷取裝置104卷取的先行帶鋼S1的尾端就不能被上游側卷取裝置105充分地夾持住,故先行帶鋼S1的尾端便脫離上游側卷取用夾送輥105而產生堆鋼現象,與三角形門128接觸往往會產生尾端破裂,在厚帶鋼的情況下,往往會產生不能將后行帶鋼S2正常地引導到上游側卷取裝置101內的情況。

  切斷后,先行帶鋼S1脫離卷取用夾送輥105之后、直至后行帶鋼S2被咬入卷取用夾送輥105之前的時間比較長,在卷取這種帶鋼的情況下,卷取用夾送輥105在進行壓力控制中,因先行帶鋼S1的甩尾而使壓力負荷變成零,故卷取用夾送輥105的輥縫朝閉合方向動作,存在著引起后行帶鋼S2咬入不良的危險性。

  因此,在本實施例中,設定帶鋼剪切機出口側的卷取用夾送輥的合適推壓力,可防止帶鋼的尾端破裂,同時還可使后行帶鋼的彎曲方向最合適。而且,后行帶鋼的前端被咬入卷取用夾送輥不會引起咬入不良現象。

  下面,進行詳細說明。

  圖14是表示使下夾送輥105a相對于上夾送輥105b向上游側后僅退偏移量ΔL的狀態的圖。圖15是表示下夾送輥105a偏移后,用壓力P將上夾送輥105b壓下的狀態的圖。

  由夾送輥105的壓力P與該壓力P所引起的夾送輥105的垂直位移量Δx之積P·Δx,是壓力P做的功。

  假設上夾送輥105b位于x位置時,該上夾送輥105b承受的壓力為P(x),上夾送輥105b從x=0的位置壓下至x=Δx位置時的做功量用下式(22)表示。∫0δxP(x)?dx-----(22)]]>上夾送輥105b將帶鋼壓下Δx時,如圖15所示,帶鋼向施加張力的方向位移,假設這時的位移量為Δu,則與張力F相對應的Δu位移所必須的做功量為F·Δu。

  用上夾送輥105b將帶鋼壓至圖15的狀態,在夾送輥105的入口側沿著下夾送輥105a的外周面使帶鋼彎曲變形,在夾送輥105的出口側,對帶鋼施加下述彎曲變形,即相當于沿著下夾送輥105a彎曲變形量大小的彎回變形、以及相當于沿著上夾送輥105b的外周面的彎曲變形量大小的彎回變形。

  利用帶鋼上產生的彎曲力矩MB的作用,以曲率半徑R、產生彎曲長度I的彎曲時的彎曲做功量用MB·(1/R)表示,假設下夾送輥105a及上夾送輥105b的半徑分別為RL、RU,帶鋼被卷在下夾送輥105a上的部分沿著輥子的長度、帶鋼被卷在上夾送輥105b上的部分沿著輥子的長度分別設為la、lb,則夾送輥105入口側的沿著夾送輥105a外周面使帶鋼進行彎曲變形的做功量用MB·(la/RL)表示,沿著夾送輥105出口側的下夾送輥105a的相當于彎曲變形量大小的彎回變形、沿著上夾送輥105b的外周面的帶鋼的彎曲變形、以及相當于沿著上夾送輥105b的外周面的彎曲變形量大小的彎回變形所需要的做功量分別用MB(la/RL)、MB(lb/RU),MB(lb/RU)表示。

  因此,在夾送輥105的入口側及出口側進行的彎曲變形、彎回變形所需要的做功量合計為2MB{(la/RL)+(lb/RU)}。

  從上夾送輥105b由x=0的位置移動到x=Δx位置所需的做功量減去使帶鋼在張力F的方法上位移Δu所需的做功量之差值,與使帶鋼彎曲變形、彎回變形所需的做功量相等,故下式(23)成立。∫0δxP(x)·dx-F·δu]]>=2MB{(la/RL)+(lb/Ru)}---(23)]]>這里,MB可用下式(24)表示。

  MB=(1/6)σB·t2·w…(24)式中,設帶鋼的屈服應力為σB、帶鋼厚度為t、帶鋼寬度為W。

  本發明者確認,從上夾送輥105b與帶鋼開始接觸的狀態進一步壓下,在帶鋼彈性變形期間,隨著壓下的進展對上夾送輥105b進行壓下所需要的負荷呈一次函數地增加。圖11所示為上夾送輥的壓力與向上夾送輥的下方位移的位移量的關系。該關系是根據夾送輥的尺寸、帶鋼的材質和尺寸等來決定傾斜度的。因此,若把P(x)看作P(o)=o·P(Δx)=P0的線性函數,則可表示為P(x)=P0·x/Δx,故(23)式可用下式(25)表示,根據(25)式及(24)式,下式(26)成立。12?p0?δx-F?δu]]>=2MB{(la/RL)+(lb/Ru)}---(25)]]>P0=F?2δuδx+4δx(laRL+lbRu)?16?σB?t2?w--(26)]]>式中P0夾送輥的壓力F帶鋼的張力Δu因張力F作用而產生的帶鋼的位移量Δx因壓力P作用而產生的夾送輥之垂直位移量MB帶鋼上產生的彎曲力矩=(1/b)σB·t2·WσB帶鋼的屈服應力t帶鋼厚度W帶鋼寬度la帶鋼沿著向下夾送輥卷繞的卷繞部分沿著輥子的長度RL夾送輥的半徑lb帶鋼沿著上夾送輥卷繞的卷繞部分沿著輥子的長度RU上夾送輥的半徑變位量Δx、Δu可用幾何學方法計算,帶鋼的屈服應力σB是根據材料決定的值,帶鋼的厚度t、寬度W根據處理材料來決定。因此,根據卷取裝置的轉速和夾送輥的轉速來決定帶鋼的張力F,可計算出最合適的壓力P。在該實施例中,將卷取用夾送輥的壓力設定為上述(26)式所決定的P0值以上。

  圖12,圖13是表示實際壓力圖、壓下夾送輥的液壓缸的注油指令圖,圖12是表示不進行該實施例的壓力設定的情況,圖13是本實施例。當先行帶鋼從夾送輥甩尾后,壓力急速降到無負荷狀態,如圖12所示,液壓缸注油指令作用于保持壓力的方向,使夾送輥向夾入方向動作。因此,有可能產生后行帶鋼咬入不良現象。即使在未產生咬入不良現象的情況下,后行帶鋼一旦被咬入夾送輥,壓力急劇上升后便恢復到設定值,液壓缸注油指令便使夾送輥向打開方向動作,像這樣急速地變化會產生過度動作而引起振動。

  而圖13是在壓力設定后,先行帶鋼從夾送輥甩尾之后直至后行帶鋼被咬入夾送輥之前,關閉伺服閥以使夾送輥的輥縫保持一定,保持注油,故液壓缸注油指令保持一定。因此,后行帶鋼不會產生咬入不良現象。

  工業上應用的可能性從上述說明可知,本發明可取得下述效果,即可防止在卷取用夾送輥出口側產生先行帶鋼的堆鋼現象,同時還可防止后行帶鋼的前端在卷取用夾送輥入口側產生堆鋼現象。

  在設有回轉車式卷取設備的熱軋線上采用本發明的情況下,假設上述卷筒的設定卷取速度Vm、該切斷時的上述卷取用夾送輥的目標速度Vp、上述剛切斷后的后行帶鋼的板速度Vs的關系為Vm>Vp>Vs,該設定卷取速度Vm系指通卷取用夾送輥而被卷取在該卷筒上的帶鋼尾端被上述帶鋼剪切機切斷之后的上述卷筒的設定卷取速度,這樣,便可取得下述效果,即可防止先行帶鋼掛在位于朝著卷取開始位置的卷筒的軋制線與朝著卷取完畢位置的卷筒的軋制線之分路位置上的導板的前端上。

  本發明用在一般的熱軋線上的情況下,通過配置在下游側卷筒的入口側的第2卷取用夾送輥,用上述帶鋼剪切機切斷了卷取在該下游側卷筒上的帶鋼尾端時,將上述第2卷取用夾送輥的目標速度Vp1、配置在帶鋼剪切機出口側的第1卷取用夾送輥的目標速度Vp2、上述剛切斷后的后行帶鋼的目標板速Vs及上述下游側卷筒的設定卷取速度Vm的關系設為Vm>Vp1>Vp2>Vs,這樣,可取得防止先行帶鋼的尾端掛在三角形門上而引起的該帶鋼破損的效果。

  這種情況下,在使第1卷取用夾送輥的下夾送輥偏移之后,直到用帶鋼剪切機切斷被通過第2卷取用夾送輥而被卷在下游側卷筒上的帶鋼尾端的期間,使下夾送輥的速度比后行帶鋼的目標板速Vs低,在這種狀態下,通過第1卷取用夾送輥的上夾送輥壓帶鋼,直到下夾送輥的轉矩實際值達到預先決定的設定值為止,將這時的壓力作為偏移時的上夾送輥對該帶鋼的設定壓力,這樣,便可用第1卷取用夾送輥良好地夾持將被卷取在下游側卷筒上的帶鋼尾端,因此,可以取得確實消除該帶鋼尾端與上游側卷取用夾送輥之間的滑動現象的效果。

  被帶鋼剪切機切斷的帶鋼在通過配置在帶鋼剪切機出口側的上述卷取用夾送輥、由上述卷筒連續地卷取之前,將該卷取用夾送輥的壓力設定得比用P=F(Δu/Δx)+2(MB/Δx){(la/r)+(lb/R)}式決定的P值大,這樣,可將上夾送輥的壓力設定為最合適的值,因此,可取得防止薄帶鋼的尾端產生破裂、或厚帶鋼導向卷取裝置的導向不良等現象的效果。

  這種情況下,上述壓力設定之后,從先行帶鋼甩尾直到后行帶鋼被咬入之前保持上述卷取用夾送輥的輥縫,便可取得防止產生后行帶鋼被咬入卷取用夾送輥的咬入不良等現象的效果。

  在卷筒卷完帶鋼之前,該卷筒卷取帶鋼的卷取控制從轉矩控制轉變成轉速控制,然后將壓緊輥壓在卷成帶卷狀的帶鋼上,使上述卷筒停止回轉,或在上述卷筒將帶鋼卷取完畢之前,對該卷筒卷取帶鋼的轉矩進行控制,以提高帶鋼的張力,然后將壓緊輥壓在卷取成帶卷狀的帶鋼上,使上述卷筒停止回轉,這樣,可防止因與壓緊輥接觸而使帶卷減速,可避免帶卷的外卷松卷或呈塔形等卷取不良現象的產生,帶鋼卷取完畢后、停止帶卷回轉時,因該壓緊輥具有制動力,因此,可取得在短時間內可使帶卷停止回轉的效果。

  用上述帶鋼剪切機切斷帶鋼之后,上述后行帶鋼的前端被咬入配置在該帶鋼剪切機出口側的上述卷取用夾送輥時,將上述卷取用夾送輥的驅動裝置減速側的轉矩極限設定成使該卷取用夾送輥的周速比上述后行帶鋼的輸送速度快,這樣,即使帶鋼的板厚較厚、剛性較大,也可取得防止后行帶鋼在卷取用夾送輥的入口側堆鋼的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帶鋼卷取方法,用帶鋼剪切機將軋機送出的帶鋼切斷成規定長度,通過配置在上述帶鋼剪切機出口側的卷取用夾送輥、并利用卷取裝置的卷筒對切斷后的帶鋼進行卷取,其特征在于用上述帶鋼剪切機將通過上述卷取用夾送輥而卷在上述卷筒上的帶鋼的尾部切斷之后,上述卷取用夾送輥的圓周速度比上述剛切斷后的后行帶鋼的輸送速度快,而且比用上述卷筒卷取上述帶鋼的卷取速度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鋼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卷筒是回轉車式卷取設備的卷筒,用上述帶鋼剪切機將通過上述卷取用夾送輥而卷在上述卷筒上的帶鋼的尾端切斷之后,上述卷筒的設定卷取速度Vm、該切斷時的上述卷取用夾送輥的目標速度Vp、上述剛切斷后的后行帶鋼的板速度Vs的關系設定為Vm>Vp>Vs。

  3.一種帶鋼卷取方法,用帶鋼剪切機將軋機送出的帶鋼切斷成規定長度,通過配置在上述帶鋼剪切機出口側的第1卷取用夾送輥、并利用上游側卷取裝置的卷筒和下游側卷取裝置的卷筒交替地進行卷取,其特征在于用上述帶鋼剪切機把通過配置在下游側卷筒入口側的第2卷取用夾送輥而卷取在該下游側卷筒上的帶鋼的尾端切斷后,上述第2卷取用夾送輥的目標速度Vp1、上述第1卷取用夾送輥的目標速度Vp2、上述剛切斷后的后行帶鋼的目標板速度Vs及上述下游側卷筒的設定卷取速度Vm的關系設定成Vm>Vp1>Vp2>Vs。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帶鋼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卷取用夾送輥的下夾送輥偏移后,直到用上述帶鋼剪切機將通過上述第2卷取用夾送輥而被卷取在上述下游側卷筒上的帶鋼的尾部切斷之前的這段時間內,將上述第1下夾送輥的速度設定得比上述后行帶鋼的目標板速度Vs低,在這種狀態下,利用上述第1卷取用夾送輥的上夾送輥壓帶鋼,直至上述第1下夾送輥的實際轉矩達到預先設定的設定值為止,使這時的壓力為上述偏移時上夾送輥對該帶鋼的設定壓力。

  5.如權利要求1-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帶鋼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過配置于該帶鋼剪切機出口側的上述卷取用夾送輥、用上述卷筒連續地卷取被上述帶鋼剪切機切斷后的帶鋼之前,將該卷取用夾送輥的壓力設定在下式決定的P值以上。P=2F(Δu/Δx)+4(MB/ΔX){(la/RL)+(lb/RU)}式中P夾送輥的壓力F帶鋼的張力Δu因張力F而產生的帶鋼位移量Δx因壓力P而產生的夾送輥之垂直位移量MB帶鋼上產生的彎曲力矩=(1/6)σB·t2·WσB帶鋼的屈服應力t帶鋼厚度W帶鋼寬度La帶鋼卷在下夾送輥上的卷取部分沿著輥子的長度RL下夾送輥的半徑Lb帶鋼卷在上夾送輥上的卷取部分沿著輥子的長度RU上夾送輥的半徑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帶鋼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設定上述壓力之后,從先行帶鋼甩尾后到后行帶鋼被咬入之前一直保持上述卷取用夾送輥的輥縫。

  7.如權利要求1或權利要求2所述的帶鋼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卷筒與上述卷取用夾送輥在加速過程中的速度比是使其同上述卷筒與上述卷取用夾送輥的最終速度之比率相關地設定的。

  8.如權利要求1~7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帶鋼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上述卷筒將帶鋼卷取完畢之前,把通過卷筒卷取帶鋼的控制從轉矩控制轉變為轉速控制,然后將壓緊輥壓在卷成帶卷狀的帶鋼上,使上述卷筒停止回轉。

  9.如權利要求1~7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帶鋼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上述卷筒將帶鋼卷取完畢之前,利用該卷筒進行帶鋼的轉矩控制,以提高帶鋼的張力,然后將壓緊輥壓在卷成帶卷狀的帶鋼上,使上述卷筒停止回轉。

  10.如權利要求1~9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帶鋼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卷取用夾送輥之驅動裝置減速側的轉矩極限是這樣設定的,即上述帶鋼剪切機將帶鋼切斷之后,上述后行帶鋼的前端被咬入配置在該帶鋼剪切機出口側的卷取用夾送輥時,該卷取用夾送輥的圓周速度比上述后行帶鋼的輸送速度快。

  11.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帶鋼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下游側卷取裝置與上述第2卷取用夾送輥在加速過程中的速度比是使上述下游側卷取裝置與上述第2卷取用夾送輥的目標速度之比率相關地設定的;上述第2卷取用夾送輥與上述第1卷取用夾送輥在加速過程中的速度比是使上述第2卷取用夾送輥與上述第1卷取用夾送輥的目標速度之比率相關地設定的。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帶鋼卷取方法,為了防止在卷取用夾送輥的出口側產生先行帶鋼堆鋼現象,而且,還為了防止后行帶鋼的前端在卷取用夾送輥入口側產生堆鋼現象,用帶鋼剪切機(102)將軋機送出的帶鋼切斷成規定長度,切斷后的帶鋼通過配置在帶鋼剪切機(102)出口側的卷取用夾送輥(105)、并用卷取裝置(104)的卷筒(107)進行卷取,其中,在用帶鋼剪切機(102)切斷通過卷取用夾送輥(105)而被卷取在卷筒(107)上的帶鋼的尾端之后,卷取用夾送輥(105)的圓周速度比上述剛切斷之后的后行帶鋼的輸送速度快,而且比卷筒(107)卷取帶鋼的卷取速度慢。

  文檔編號B21C47/02GK1303323SQ99806568

  公開日2001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1999年9月22日 優先權日1999年3月25日

  發明者久木崎太一, 市井康雄, 今關敏夫, 澀谷聰, 植田潔, 菱沼至, 二階堂英幸 申請人:川崎制鐵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