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CrNi3MoV鋼的熱處理方法及注意事項
一種35CrNi3MoV鋼的熱處理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金屬熱處理方法,尤其是一種35CrNi3MoV鋼的熱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35CrNi3M〇V合金結構鋼,其具有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可用于制造高強韌性的鍛 件。在生產過程中,合金鋼結構鍛后組織多為粗晶組織,組織遺傳性極強。若鍛后直接進行 最終熱處理將因組織遺傳而保留原始的粗晶狀態,不僅使材料的力學性能下降,而且粗大 的晶粒會影響超聲波探傷的準確性,阻礙工件內部缺陷的檢測。
【發明內容】
[0003]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合金鋼的熱處理方法,解決了合金鋼鍛后組織 多為粗晶組織的問題。
[0004] 本發明的具體方案為: 一種35CrNi3MoV鋼的熱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兩相區正火工藝,具體包括有如下 步驟: 1) 鍛造完后將工件空冷至600-650°C放入熱處理爐中并保溫5-7h ; 2) 保溫結束后以20-30 °C /h的速度爐冷至300-350 °C并保溫8-10h ; 3) 保溫結束后以40-60 °C /h的速度升溫至660-680 °C并保溫3-5h ; 4) 保溫結束后以80-100 °C /h的速度升溫至960-980 °C并保溫8-10h ; 5) 保溫結束后空冷至300-350°C,并保溫8-10h ; 6) 保溫結束后以80-100 °C /h的速度升至760-790 °C保溫8-10h ; 7) 保溫結束后空冷至300-350 °C ; 8) 空冷結束后以20-30°C爐冷至650°C并保溫30-40h ; 9) 保溫結束后以20-30°C /h的速度爐冷至300°C以下。
[0005] 10)取樣檢晶粒度 上述步驟1)鍛造完后將工件空冷至620°C放入熱處理爐中并保溫6h。
[0006] 上述步驟2)保溫結束后以25 °C /h的速度爐冷至330 °C保溫9h。
[0007] 上述步驟3)保溫結束后以50 °C /h的速度升溫至670 °C并保溫4h。
[0008] 上述步驟4)保溫結束后以90 °C /h的速度升溫至970 °C并保溫9h。
[0009] 上述步驟5)保溫結束后空冷至320 °C,并在320 °C保溫9h。
[0010] 上述步驟6)保溫結束后以90 °C /h的速度升至780 °C保溫9h。
[0011] 上述步驟7)保溫結束后空冷至350 °C。
[0012] 上述步驟8)空冷結束后以25 °C升溫至650 °C并保溫35h。
[0013] 上述步驟9)保溫結束后以25 °C /h的速度爐冷至100-300 °C。
[0014] 步驟(10)取樣檢晶粒度 本發明采用兩相區正火工藝,解決了一種合金鋼鍛后組織多為粗晶組織的問題。
【具體實施方式】
[0015] 實施例成分如下
對于 35CrNi3MoV 鋼,其 Acl 為 740°C,Ac3 為 790°C。
[0016] 實施例1采用兩相區正火工藝 步驟(1)鍛造完后將工件空冷至620°C放入熱處理爐中并保溫6h。
[0017] 步驟(2 )保溫結束后以25 °C /h的速度爐冷至330 °C保溫9h。
[0018] 步驟(3 )保溫結束后以50 °C /h的速度升溫至670 °C并保溫4h。
[0019] 步驟(4)保溫結束后以90°C /h的速度升溫至970°C并保溫9h。
[0020] 步驟(5)保溫結束后空冷至320°C,并在320°C保溫9h。
[0021] 步驟(6 )保溫結束后以90 °C /h的速度升至780 °C保溫9h。
[0022] 步驟(7)保溫結束后空冷至350°C以下。
[0023] 步驟(8)空冷結束后以25°C爐冷至650°C并保溫35h。
[0024] 步驟(9)保溫結束后以25 °C /h的速度爐冷至200 °C。
[0025] 步驟(10)取樣檢晶粒度 取樣檢晶粒度為7級。
[0026] 實施例2采用兩相區正火工藝 步驟(1)鍛造完后將工件空冷至620°C放入熱處理爐中并保溫6h。
[0027] 步驟(2 )保溫結束后以25 °C /h的速度爐冷至330 °C保溫9h。
[0028] 步驟(3 )保溫結束后以50 °C /h的速度升溫至670 °C并保溫4h。
[0029] 步驟(4)保溫結束后以90°C /h的速度升溫至970°C并保溫9h。
[0030] 步驟(5)保溫結束后空冷至320°C以下,并在320°C保溫9h。
[0031] 步驟(6)保溫結束后以100°C /h的速度升至790°C保溫8h。
[0032] 步驟(7)保溫結束后空冷至350°C。
[0033] 步驟(8)空冷結束后以25°C爐冷至650°C并保溫35h。
[0034] 步驟(9)保溫結束后以25 °C /h的速度爐冷至200 °C。
[0035] 步驟(10)取樣檢晶粒度 取樣檢晶粒度為7級。
[0036] 實施例3采用兩相區正火工藝 步驟(1)鍛造完后將工件空冷至620°C放入熱處理爐中并保溫6h。
[0037] 步驟(2 )保溫結束后以25 °C /h的速度爐冷至330 °C保溫9h。
[0038] 步驟(3 )保溫結束后以50 °C /h的速度升溫至670 °C并保溫4h。
[0039] 步驟(4)保溫結束后以90°C /h的速度升溫至970°C并保溫9h。
[0040] 步驟(5)保溫結束后空冷至320°C以下,并在320°C保溫9h。
[0041] 步驟(6 )保溫結束后以80 °C /h的速度升至760 °C保溫8h。
[0042] 步驟(7)保溫結束后空冷至350°C。
[0043] 步驟(8)空冷結束后以25°C爐冷至650°C并保溫35h。
[0044] 步驟(9 )保溫結束后以25 °C /h的速度爐冷至200 °C。
[0045] 步驟(10)取樣檢晶粒度 取樣檢晶粒度為7級。
[0046] 實施例4采用普通正火工藝 步驟(1)鍛造完后將工件空冷至620°C放入熱處理爐中并保溫6h。
[0047] 步驟(2 )保溫結束后以25 °C /h的速度爐冷至330 °C保溫9h。
[0048] 步驟(3 )保溫結束后以50 °C /h的速度升溫至670 °C并保溫4h。
[0049] 步驟(4 )保溫結束后以90 °C /h的速度升溫至970 °C并保溫9h。
[0050] 步驟(5)保溫結束后空冷至320°C,并在320°C保溫9h。
[0051] 步驟(6)保溫結束后以90°C /h的速度升至880°C保溫10h。
[0052] 步驟(7)空冷結束后以25°C爐冷至650°C并保溫35h。
[0053] 步驟(8)保溫結束后以25 °C /h的速度爐冷至200 °C。
[0054] 步驟(9)取樣檢晶粒度 取樣檢晶粒度為6級約25%為1-2級。
【主權項】
1. 一種35CrNi3MoV鋼的熱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兩相區正火工藝,具體包括有 如下步驟: 1) 鍛造完后將工件空冷至600-650°C放入熱處理爐中并保溫5-7h ; 2) 保溫結束后以20-30 °C /h的速度爐冷至300-350 °C并保溫8-10h ; 3) 保溫結束后以40-60 °C /h的速度升溫至660-680 °C并保溫3-5h ; 4) 保溫結束后以80-100 °C /h的速度升溫至960-980 °C并保溫8-10h ; 5) 保溫結束后空冷至300-350°C以下,并保溫8-10h ; 6) 保溫結束后以80-100 °C /h的速度升至760-790 °C保溫8-10h ; 7) 保溫結束后空冷至300-350 °C ; 8) 空冷結束后以20-30°C爐冷至650°C并保溫30-40h ; 9) 保溫結束后以20-30°C /h的速度爐冷至100-300°C。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35CrNi3MoV鋼的熱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驟1)鍛造 完后將工件空冷至620°C放入熱處理爐中并保溫6h。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35CrNi3MoV鋼的熱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驟2)保溫 結束后以25°C /h的速度爐冷至330°C保溫9h。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35CrNi3M〇V鋼的熱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驟3)保溫 結束后以50°C /h的速度升溫至670°C并保溫4h。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35CrNi3MoV鋼的熱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驟4)保溫 結束后以90°C /h的速度升溫至970°C并保溫9h。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35CrNi3MoV鋼的熱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驟5)保溫 結束后空冷至320°C,并在320°C保溫9h。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35CrNi3MoV鋼的熱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驟6)保溫 結束后以90°C /h的速度升至780°C保溫9h。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35CrNi3MoV鋼的熱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驟7)保溫 結束后空冷至350 °C。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35CrNi3MoV鋼的熱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驟8)空冷 結束后以25°C爐冷至650°C并保溫35h。10.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35CrNi3MoV鋼的熱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驟9)保 溫結束后以25 °C /h的速度爐冷至200 °C。
【專利摘要】一種35CrNi3MoV鋼的熱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兩相區正火工藝,具體包括有如下步驟:鍛造完后將工件空冷至600-650℃放入熱處理爐中并保溫5-7h;保溫結束后以20-30℃/h的速度爐冷至300-350℃并保溫8-10h;保溫結束后以40-60℃/h的速度升溫至660-680℃并保溫3-5h;保溫結束后以80-100℃/h的速度升溫至960-980℃并保溫8-10h;保溫結束后空冷至300-350℃,并保溫8-10h;保溫結束后以80-100℃/h的速度升至760-790℃保溫8-10h;保溫結束后空冷至300-350℃;空冷結束后以20-30℃爐冷至650℃并保溫30-40h;保溫結束后以20-30℃/h的速度爐冷至300℃以下,取樣檢晶粒度,解決了合金鋼鍛后組織多為粗晶組織的問題。
【IPC分類】C21D1/28, C21D6/00
【公開號】CN105063292
【申請號】CN201510521884
【發明人】司興奎, 劉殿山, 顏廷勇, 燕友增, 秦士國
【申請人】通裕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請日】2015年8月24日
一爐兩用式正火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小型鍛件熱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一爐兩用式正火爐。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對于核電、化工、機械、鍋爐等行業生產的大型鍛件,要求其綜合性能越來越高,因此都需要進行熱處理,所以都配備大型熱處理爐。
[0003]目前對于工件的熱處理一般采用電阻爐和天然氣加熱,但由于產品的規格是多樣化的,產品性能要求也是多樣化的,一般根據最大尺寸的工件和最高性能要求來配置熱處理爐。
[0004]對于需要進行熱處理的小型工件,或者低溫熱處理的的工件也只有采用大型熱處理爐進行處理,這樣必然造成能源的極大浪費。
[0005]為此我們提出一爐兩用或多用的思路,可以節約能源,提高爐溫均勻性,減少爐子自身的維護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產品綜合性能,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滿足實際生產需要。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一爐兩用式正火爐,實現了熱處理時爐體的高效使用,達到了一爐兩用的目的,可以節約能源,提高了爐溫均勻性,減少了爐子自身的維護成本,減少了資金投入,提高了生產效率15%,提高了產品綜合性能。
[0007]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一爐兩用式正火爐,包括:正火爐主體,所述正火爐主體內部設有軸流風機,所述軸流風機至少設有四臺,軸流風機兩兩對稱均勻分布在爐膛頂部,所述軸流風機可吊移至正火爐主體頂部的支架上,所述軸流風機的風機口對應設于正火爐主體頂部的塞蓋處。
[0008]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軸流風機為變頻調速保溫連體式軸流風機。
[0009]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軸流風機與爐膛頂部為分離式連接。
[0010]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軸流風機設于正火爐主體頂部的支架上并與正火爐主體頂部形成密封式設置。
[0011]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一爐兩用式正火爐的使用溫度范圍為900~1050度或500~750度。
[0012]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一爐兩用式正火爐即能高溫進行正火處理,還能根據生產需要加熱溫度在500度左右的產品,采用了一爐兩用的構思,實現了熱處理時爐體的高效使用,達到了一爐兩用的目的,可以節約能源,提高了爐溫均勻性,減少了爐子自身的維護成本,減少了資金投入,提高了生產效率15%,提高了產品綜合性能。
【附圖說明】
[0013]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其中:
圖1是本發明的一爐兩用式正火爐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正火爐主體,2、軸流風機,3、爐膛。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將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0015]請參閱圖1,本發明實施例包括:
一種一爐兩用式正火爐,包括:正火爐主體1,所述正火爐主體I內部設有軸流風機2。
[0016]所述正火爐主體I原來的設計溫度為900~1050度,只局限于正火處理。在正火爐的爐膛3內部添加軸流風機2后,可以根據生產需要加熱溫度在500度左右的產品。
[0017]為了確保正火爐加熱溫度500度左右使用時,爐膛3內部溫度的均勻性,在爐膛3頂部增設了至少四臺軸流風機2。具體地,四臺軸流風機3在爐膛3頂部兩兩對稱均勻分布。
[0018]優選地,所述軸流風機2為7.5KW變頻調速保溫連體式軸流風機。該軸流風機2的使用技術要求為:最高使用溫度750度,風量11000-17000立方米/小時,風壓270_190Pa。
[0019]所述軸流風機2與爐膛3頂部為分離式連接,為了確保軸流風機2的使用壽命,當正火爐在高溫使用時,可以把軸流風機2吊移至爐體頂部定制的支架上。
[0020]所述軸流風機2的風機口相對應正火爐主體I上的塞蓋,即將軸流風機2的風機口對應設于正火爐主體2頂部的塞蓋處,與正火爐主體頂部形成密封式設置,保證正火爐爐頂達到優異的密封效果。
[0021]本發明一爐兩用式正火爐的有益效果是:
即能高溫進行正火處理,還能根據生產需要加熱溫度在500度左右的產品,采用了一爐兩用的構思,實現了熱處理時爐體的高效使用,達到了一爐兩用的目的,可以節約能源,提高了爐溫均勻性,減少了爐子自身的維護成本,減少了資金投入,提高了生產效率15%,提1? T 廣& 生會K ο
[0022]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一爐兩用式正火爐,其特征在于,包括:正火爐主體,所述正火爐主體內部設有軸流風機,所述軸流風機至少設有四臺,軸流風機兩兩對稱均勻分布在爐膛頂部,所述軸流風機可吊移至正火爐主體頂部的支架上,所述軸流風機的風機口對應設于正火爐主體頂部的塞蓋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爐兩用式正火爐,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流風機為變頻調速保溫連體式軸流風機。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爐兩用式正火爐,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流風機與爐膛頂部為分尚式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爐兩用式正火爐,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流風機設于正火爐主體頂部的支架上并與正火爐主體頂部形成密封式設置。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爐兩用式正火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爐兩用式正火爐的使用溫度范圍為900~1050度或500~750度。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一爐兩用式正火爐,包括:正火爐主體,所述正火爐主體內部設有軸流風機,所述軸流風機至少設有四臺,軸流風機兩兩對稱均勻分布在爐膛頂部,所述軸流風機可吊移至正火爐主體頂部的支架上,所述軸流風機的風機口對應設于正火爐主體頂部的塞蓋處。通過上述方式,本發明一爐兩用式正火爐即能高溫進行正火處理,還能根據生產需要加熱溫度在500度左右的產品,實現了熱處理時爐體的高效使用,達到了一爐兩用的目的,可以節約能源,提高了爐溫均勻性,減少了爐子自身的維護成本,減少了資金投入,提高了生產效率15%,提高了產品綜合性能。
【IPC分類】C21D9/00, C21D1/28
【公開號】CN105063293
【申請號】CN201510553638
【發明人】周建洪, 任榮新, 吳燕芬
【申請人】中航卓越鍛造(無錫)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請日】2015年9月2日
環境友好低溫回火液的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于金屬加工油領域,特別涉及環境友好低溫回火液的組合物。
【背景技術】
[0002] 回火是機械金屬零部件淬火后進行的一道加工工序,其目的是為了消除由淬火產 生的內應力,降低其硬度和脆性,以獲得較好的韌性和強度。回火工藝采用的加熱設備通常 為電爐、鹽浴爐和油浴爐等。回火可分為低溫回火(150~250°C )、中溫回火(300~500°C ) 和高溫回火(500~650°C )三大類。要求回火液具有良好的高溫熱氧化安定性和傳熱性, 確保能獲得較為穩定的回火質量;具有較高的閃點,蒸發損失小,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好, 揮發性低,生成油霧少,加工氣味低,具有一定的工序間短期防腐防銹效果,回火零部件表 面質量較好。
【發明內容】
[0003]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良好的高溫熱氧化安定性和傳熱性,確 保能獲得較為穩定的回火質量;具有較高的閃點,蒸發損失小,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好,揮 發性低,生成油霧少,加工氣味低,具有一定的工序間短期防腐防銹效果,回火零部件表面 質量較好的環境友好低溫回火液的組合物。
[0004] 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0005] 環境友好低溫回火液的組合物,采用油溶性聚醚作為基礎油,配合多種添加劑,其 各組分及其質量百分數為:
[0006]
[0007] 分散劑是質量比50 %的聚異丁烯+二酰亞胺T154m50%的高分子丁二酰亞胺 LZ6418 復合。
[0008] 防銹劑是質量比50%的石油磺酸鈉T702和50%的烯基丁二酸半酯T747復合。
[0009] 抗氧劑是質量比50%的2, 6二叔丁基混合酚T502和50%的N-苯基- a萘胺復 合。
[0010] 補強劑是硫代氨基甲酸酯HL-T323。
[0011] 助劑是咪唑啉油酸鹽。
[0012] 本發明的顯著優點有:具有良好的高溫熱氧化安定性和傳熱性,確保能獲得較為 穩定的回火質量;具有較高的閃點,蒸發損失小,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好,揮發性低,生成油 霧少,加工氣味低,具有一定的工序間短期防腐防銹效果,回火零部件表面質量較好。
【具體實施方式】
[0013] 實施例1:
[0014] 將各組分按下列質量百分比調和而成:
[0015]
[0016] 實施例2:
[0017] 將各組分按下列質量百分比調和而成:
[0018]
[0019] 實施例3 :
[0020] 將各組分按下列質量百分比調和而成:
[0021]
[0022] 實施例3產品的主要理化指標:
[0023]
【主權項】
1. 環境友好低溫回火液的組合物,其特征在于:采用油溶性聚醚作為基礎油,配合多 種添加劑,其各組分及其質量百分數為: 基礎油余量, 分散劑3.0%~6.0%, 防銹劑0.3%~0.7%, 抗氧劑〇. 1%~〇. 7%, 補強劑0.2%~0.4%, 助劑 0.08%~0.2%。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環境友好低溫回火液的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分散劑是質量比 50%的聚異丁烯丁二酰亞胺T154和50%的高分子丁二酰亞胺LZ6418復合。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環境友好低溫回火液的組合物,其特征在于防銹劑是質量比 50%的石油磺酸鈉T702和50%的烯基丁二酸半酯T747復合。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環境友好低溫回火液的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抗氧劑是質量比 50 %的2, 6二叔丁基混合酚T502和50 %的N-苯基-a萘胺復合。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環境友好低溫回火液的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補強劑是硫代氨基 甲酸酯HL-T323。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環境友好低溫回火液的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助劑是咪唑啉油酸 鹽。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環境友好低溫回火液的組合物,采用油溶性聚醚作為基礎油,配合多種添加劑,包括:分散劑、防銹劑、抗氧劑、補強劑、助劑。本發明的組合物具有良好的高溫熱氧化安定性和傳熱性,確保能獲得較為穩定的回火質量;具有較高的閃點,蒸發損失小,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好,揮發性低,生成油霧少,加工氣味低,具有一定的工序間短期防腐防銹效果,回火零部件表面質量較好。
【IPC分類】C21D1/50
【公開號】CN105063294
【申請號】CN201510489457
【發明人】黃福川, 鄧富康, 李康春, 韋開煥, 馬驍飛, 陳薇, 黃祖強, 黃旖瑤
【申請人】廣西大學
【公開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請日】2015年8月11日
一種改進型軋輥淬火機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乳輥生產的感應淬火機床,具體地說是一種無須將中橫梁提升至最高位置即可實施乳輥裝卸作業的改進型乳輥淬火機床。
【背景技術】
[0002]比利時0.S.B雙頻感應淬火機床及其仿制型設備是當前國內制造冷乳輥的主流設備,其設備構造均統一的由龍門架、上橫梁、中橫梁、絲杠、乳輥裝夾系統、乳輥旋轉系統、機床上下運行系統等機械部分以及電控系統等組成。由附圖1-2所示:機床的上下運行動力系統由動力系統1、轉向機構2、傳動連桿3、絲杠7組成,由于上橫梁8結構的不合理,裝卸乳輥時,必須將中橫梁4升高至最高點位置,才能實施作業,影響作業效率,操作也不方便。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無須將中橫梁提升至最高位置即可實施乳輥裝卸作業的改進型乳輥淬火機床。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解決的:
一種改進型乳輥淬火機床,包括上橫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橫梁安裝有動力系統,動力系統通過傳動連桿依次與兩個初始轉向機構相連接,兩個初始轉向機構的同一側分別設有末端轉向機構,且兩個末端轉向機構分別通過傳動連桿與相應的初始轉向機構相連接使得動力系統的做功能夠傳遞到末端轉向機構,且兩個末端轉向機構之間的上橫梁呈凹字形結構以方便乳輥的裝卸作業。
[0005]兩個末端轉向機構分別通過傳動連桿與兩個絲杠相連接,且兩個絲杠上螺紋連接有同一個中橫梁使得絲杠在動力系統的作用下能夠帶動中橫梁作升降運動。
[0006]所述的中橫梁上設有用于固定乳輥的乳輥夾具。
[0007]所述的動力系統由電機及減速機組成。
[0008]本發明相比現有技術有如下優點:
本發明通過將兩個末端轉向機構之間的上橫梁設置呈凹字形結構,使得裝卸乳輥時不需要將中橫梁提升至最高位置,即可實施乳輥裝卸作業,大大節省的作業時間,提高了作業效率。
【附圖說明】
[0009]附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乳輥淬火機床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附圖1的俯視圖;
附圖3本發明的改進型乳輥淬火機床結構示意圖;
附圖4為附圖3的俯視圖。
[0010]其中:1 一動力系統;2—轉向機構;21 —初始轉向機構;22—末端轉向機構;3—傳動連桿;4一中橫梁;5—乳輥夾具;6—乳輥;7—絲杠;8—上橫梁。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2]如圖3-4所示:一種改進型乳輥淬火機床,包括上橫梁8,在上橫梁8安裝有由電機及減速機組成的動力系統1,動力系統I通過傳動連桿3依次與兩個初始轉向機構21相連接,兩個初始轉向機構21的同一側分別設有末端轉向機構22,且兩個末端轉向機構22分別通過傳動連桿3與相應的初始轉向機構21相連接使得動力系統I的做功能夠傳遞到末端轉向機構22,且兩個末端轉向機構22之間的上橫梁8呈凹字形結構以方便乳輥的裝卸作業;另外兩個末端轉向機構22分別通過傳動連桿3與兩個絲杠7相連接,且兩個絲杠7上螺紋連接有同一個中橫梁4使得絲杠7在動力系統I的作用下能夠帶動中橫梁4作升降運動,在中橫梁4上設有用于固定乳輥6的乳輥夾具5。
[0013]本發明通過改進上橫梁8的結構設計,將原安裝在上橫梁8上面的動力系統1、轉向機構2、傳動連桿3后移,使得轉向機構2轉變為初始轉向機構21,再增添新的末端轉向機構22、傳動連桿3使得動力系統I能夠驅動絲杠轉向機構做功;在上橫梁8中部設計成凹字形結構,這種設計可以很好解決現有技術中設備存在的弊端,只需將乳輥6提升至脫離感應器即可將乳輥6卸下,不需要提升至最高位置。
[0014]使用時,根據乳輥6的總長,先將淬火機床的中橫梁4升至合適位置,將待淬火的乳輥6吊至作業區域,先將乳輥夾具5裝配到乳輥6上,用起重機將乳輥送入淬火機床。淬火完成后,通過中橫梁4將乳輥6提升至合適位置,將乳輥6卸下即可。
[0015]本發明通過將兩個末端轉向機構22之間的上橫梁8設置呈凹面結構,使得裝卸乳輥時不需要將中橫梁4提升至最高位置,即可實施乳輥6的裝卸作業,大大節省的作業時間,提高了作業效率。
[0016]以上實施例僅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是按照本發明提出的技術思想,在技術方案基礎上所做的任何改動,均落入本發明保護范圍之內;本發明未涉及的技術均可通過現有技術加以實現。
【主權項】
1.一種改進型乳輥淬火機床,包括上橫梁(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橫梁(8)安裝有動力系統(I ),動力系統(I)通過傳動連桿(3)依次與兩個初始轉向機構(21)相連接,兩個初始轉向機構(21)的同一側分別設有末端轉向機構(22 ),且兩個末端轉向機構(22 )分別通過傳動連桿(3)與相應的初始轉向機構(21)相連接使得動力系統(I)的做功能夠傳遞到末端轉向機構(22),且兩個末端轉向機構(22)之間的上橫梁(8)呈凹字形結構以方便乳輥的裝卸作業。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型乳輥淬火機床,其特征在于:兩個末端轉向機構(22)分別通過傳動連桿(3 )與兩個絲杠(7 )相連接,且兩個絲杠(7 )上螺紋連接有同一個中橫梁(4)使得絲杠(7)在動力系統(I)的作用下能夠帶動中橫梁(4)作升降運動。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改進型乳輥淬火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橫梁(4)上設有用于固定乳輥(6)的乳輥夾具(5)。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型乳輥淬火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動力系統(I)由電機及減速機組成。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改進型軋輥淬火機床,包括上橫梁(8),所述的上橫梁(8)安裝有動力系統(1),動力系統(1)通過傳動連桿(3)依次與兩個初始轉向機構(21)相連接,兩個初始轉向機構(21)的同一側分別設有末端轉向機構(22),且兩個末端轉向機構(22)分別通過傳動連桿(3)與相應的初始轉向機構(21)相連接使得動力系統(1)的做功能夠傳遞到末端轉向機構(22),且兩個末端轉向機構(22)之間的上橫梁(8)呈凹面結構以方便軋輥的裝卸作業。本發明通過將上橫梁中部設計成凹字形結構,使得裝卸軋輥時不需要將中橫梁提升至最高位置,即可實施軋輥裝卸作業,大大節省的作業時間,提高了作業效率。
【IPC分類】C21D1/62, C21D9/38
【公開號】CN105063295
【申請號】CN201510441420
【發明人】陳彬, 朱健
【申請人】宜興市永昌軋輥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請日】2015年7月25日
一種水冷淬火自動化設備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水冷淬火自動化設備,屬于機械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鋼的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Ac3 (亞共析鋼)或Acl (過共析鋼)以上溫度,保溫一段時間,使之全部或部分奧氏體化,然后以大于臨界冷卻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溫)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的熱處理工藝。通常也將鋁合金、銅合金、鈦合金、鋼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處理或帶有快速冷卻過程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淬火。
[0003]申請號為201220737350.2,名稱為“一種在線水冷淬火設備”的發明,包括移動開放式水槽、供水裝置和控制系統,所述移動開放式水槽與供水裝置連接,移動開放式水槽與控制系統連接,供水裝置和控制系統連接:鋁合金型材在移動開放式水槽中的液面下通過,實現冷卻處理。所述的在線水冷淬火設備,其中,所述移動開放式水槽上設置有定位裝置,定位裝置固定鋁合金型材,防止鋁合金型材在通過移動開放式水槽時竄動。所述的在線水冷淬火設備,其中,在移動開放式水槽和供水裝置之間設置有流量調節閥,所述流量調節閥與控制系統連接。所述的在線水冷淬火設備,其中,在移動開放式水槽的底部設置有偶數個噴水咀,噴水咀兩兩相對設置,形成凸起水面。所述的在線水冷淬火設備,其中,所述兩相對噴水咀的距離設置為3-4米。所述的在線水冷淬火設備,其中,所述噴水咀設置成鴨嘴型噴水咀。所述的在線水冷淬火設備,其中,所述供水裝置包括地下儲水池和電機,所述地下儲水池與電機連接,地下儲水池與移動開放式水槽通過管道連接,所述電機與控制系統連接。所述的在線水冷淬火設備,其中,所述在線水冷淬火設備還包括設置在移動開放式水槽上方的噴淋系統,所述噴淋系統與控制系統連接。所述的在線水冷淬火設備,其中,所述在線水冷淬火設備還包括設置在移動開放式水槽上方的風冷系統,所述風冷系統包括送風裝置和排風管道,所述送風裝置和排風管道連接,送風裝置與控制系統連接。
[0004]申請號為201410560555.1,名稱為“一種淬火自動化設備”的發明,包括淬火機床、中高頻電源和冷卻裝置,所述淬火機床與中高頻電源為電連接,所述冷卻裝置設于淬火機床的下端,所述淬火機床上設有機械臂,所述機械臂與控制器連接,所述冷卻裝置上設有兩個冷卻槽和一個平臺,所述冷卻槽為圓筒形,所述冷卻槽內分別裝有水和油,所述冷卻槽的直徑為30cm。優選的,所述冷卻槽的內部設有螺旋槳。優選的,所述螺旋槳與電機通過皮帶連接,所述皮帶的寬度為3mm?4mm。優選的,所述冷卻槽的底部設有加熱。
[0005]但是以上的淬火裝置在冷卻工件方面存在諸多缺點,比如無法均勻的對工件進行冷卻,且冷卻速度慢,影響工件工藝要求。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提供一種高性能淬火自動化設備,能夠解決工件在淬火之后,得到均勻冷卻,且冷卻速度快,提高了工件的工藝要求。
[0007]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水冷淬火自動化設備,所述水冷淬火自動化設備包括淬火裝置、冷卻裝置和夾取裝置;所述淬火裝置對工件進行淬火程序,所述夾取裝置將淬火后的工件夾取至冷卻裝置內;
所述淬火裝置包括淬火機床和控制電源,所述控制電源用于控制淬火機床,對工件進行淬火處理;
所述夾取裝置包括機械臂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對機械臂進行控制,使得機械臂將淬火后的工件送至冷卻裝置內;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優選,所述冷卻裝置包括第一冷卻裝置、第二冷卻裝置,所述第一冷卻裝置和第二冷卻裝置之間通過傳送裝置將淬火后的工件進行傳送;所述第一冷卻裝置包括第一冷卻槽,所述淬火后的工件通過機械臂送至第一冷卻槽內;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優選,所述第二冷卻裝置包括第二冷卻槽、進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第二冷卻槽的一側設有進水管,另一側設有出水管。
[0008]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優選,所述傳送裝置包括電機組、傳送帶和基座,所述傳送帶設置在基座上,所述傳動帶通過電機組向前傳送;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優選,所述電機組包括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所述第一電機、第二電機分別設置在基座的兩側,且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之間的距離小于傳動帶的長度;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優選,所述第一冷卻槽、第二冷卻槽內均盛裝有水;
所述第二冷卻槽的進水管與儲水池連接,且所述進水管與儲水池之間設有閥門;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優選,所述第二冷卻槽的出水管與收集槽連接,同時收集槽與儲水槽相連通。
[0009]通過以上技術方案,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包括第一冷卻裝置、第二冷卻裝置,所述第一冷卻裝置包括第一冷卻槽,所述淬火后的工件通過機械臂送至第一冷卻槽內,所述第一冷卻裝置和第二冷卻裝置之間通過傳送裝置將淬火后的工件進行傳送;經過第一冷卻裝置冷卻過的工件送至第二冷卻裝置內,進行二次冷卻,流動水流對工件進行更加徹底的冷卻,保證工件受冷均勻,從而達到降溫的作用,提高工件的工藝。
【附圖說明】
[0010]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0011]圖1是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為第一冷卻裝置,2為第二冷卻裝置,3為夾取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12]現在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明有關的構成。
[0013]如圖1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水冷淬火自動化設備,所述水冷淬火自動化設備包括淬火裝置、冷卻裝置和夾取裝置3 ;所述淬火裝置對工件進行淬火程序,所述夾取裝置3將淬火后的工件夾取至冷卻裝置內; 所述淬火裝置包括淬火機床和控制電源,所述控制電源用于控制淬火機床,對工件進行淬火處理;
所述夾取裝置3包括機械臂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對機械臂進行控制,使得機械臂將淬火后的工件送至冷卻裝置內;
所述冷卻裝置包括第一冷卻裝置1、第二冷卻裝置2,所述第一冷卻裝置I和第二冷卻裝置2之間通過傳送裝置將淬火后的工件進行傳送;所述第一冷卻裝置I包括第一冷卻槽,所述淬火后的工件通過機械臂送至第一冷卻槽內;
所述第二冷卻裝置2包括第二冷卻槽、進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第二冷卻槽的一側設有進水管,另一側設有出水管。
[0014]所述傳送裝置包括電機組、傳送帶和基座,所述傳送帶設置在基座上,所述傳動帶通過電機組向前傳送;
所述電機組包括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所述第一電機、第二電機分別設置在基座的兩偵牝且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之間的距離小于傳動帶的長度;
所述第一冷卻槽、第二冷卻槽內均盛裝有水。
[0015]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優選,所述第一冷卻槽、第二冷卻槽內均盛裝有水;
所述第二冷卻槽的進水管與儲水池連接,且所述進水管與儲水池之間設有閥門;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優選,所述第二冷卻槽的出水管與收集槽連接,同時收集槽與儲水槽相連通。
[0016]本發明包括第一冷卻裝置1、第二冷卻裝置2,所述第一冷卻裝置I包括第一冷卻槽,所述淬火后的工件通過機械臂送至第一冷卻槽內,所述第一冷卻裝置I和第二冷卻裝置2之間通過傳送裝置將淬火后的工件進行傳送;經過第一冷卻裝置I冷卻過的工件送至第二冷卻裝置2內,進行二次冷卻,流動水流對工件進行更加徹底的冷卻,保證工件受冷均勻,從而達到降溫的作用,提高工件的工藝。
[0017]通過將收集槽與儲水槽相連通,能夠起到節約水資源的作用,進行冷卻水的重復利用。
[0018]以上述依據本發明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明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發明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水冷淬火自動化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淬火自動化設備包括淬火裝置、冷卻裝置和夾取裝置;所述淬火裝置對工件進行淬火程序,所述夾取裝置將淬火后的工件夾取至冷卻裝置內; 所述淬火裝置包括淬火機床和控制電源,所述控制電源用于控制淬火機床,對工件進行淬火處理; 所述夾取裝置包括機械臂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對機械臂進行控制,使得機械臂將淬火后的工件送至冷卻裝置內; 所述冷卻裝置包括第一冷卻裝置、第二冷卻裝置,所述第一冷卻裝置和第二冷卻裝置之間通過傳送裝置將淬火后的工件進行傳送;所述第一冷卻裝置包括第一冷卻槽,所述淬火后的工件通過機械臂送至第一冷卻槽內; 所述第二冷卻裝置包括第二冷卻槽、進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第二冷卻槽的一側設有進水管,另一側設有出水管。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淬火自動化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傳送裝置包括電機組、傳送帶和基座,所述傳送帶設置在基座上,所述傳動帶通過電機組向前傳送。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冷淬火自動化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組包括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所述第一電機、第二電機分別設置在基座的兩側,且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之間的距離小于傳動帶的長度。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淬火自動化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卻槽、第二冷卻槽內均盛裝有水。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淬火自動化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卻槽的進水管與儲水池連接,且所述進水管與儲水池之間設有閥門。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水冷淬火自動化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卻槽的出水管與收集槽連接,同時收集槽與儲水槽相連通。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水冷淬火自動化設備,包括淬火裝置、冷卻裝置和夾取裝置;淬火裝置對工件進行淬火程序,夾取裝置將工件夾取至冷卻裝置內;淬火裝置包括淬火機床和控制電源,控制電源用于控制淬火機床,對工件進行淬火處理;夾取裝置包括機械臂和控制器,控制器對機械臂進行控制,使得機械臂將淬火后的工件送至冷卻裝置內;第一冷卻裝置和第二冷卻裝置之間通過傳送裝置將淬火后的工件進行傳送;第一冷卻裝置包括第一冷卻槽,淬火后的工件通過機械臂送至第一冷卻槽內;第二冷卻裝置包括第二冷卻槽、進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第二冷卻槽的一側設有進水管,另一側設有出水管,本發明能夠解決工件在淬火之后均勻冷卻,且冷卻速度快,提高工件的工藝要求。
【IPC分類】C21D1/62
【公開號】CN105063296
【申請號】CN201510486830
【發明人】錢國東
【申請人】無錫樂華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請日】2015年8月11日
一種淬火槽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
[0001]本發明涉及熱處理設備領域,更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淬火槽裝置。
【背景技術】
:
[0002]淬火就是將金屬工件加熱到某一適當溫度并恒溫一段時間,隨即快速浸入冷卻介質中快速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常用的淬冷介質有鹽水、水、礦物油、空氣等,淬火可以提高金屬工件的表面及芯部硬度、耐磨性,因而廣泛應用于各種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齒輪、乳輥、滲碳零件等。
[0003]由于鋼的種類很多,有些工廠生產的工件涉及到不同的鋼種,不同的鋼種需要不同的淬火介質來完成熱處理工藝,其中常用的介質就是淬火油和水,為了降低購買熱處理設備的成本,減少設備對車間的占用空間,一般需要兩種介質淬火的企業就會選購一臺淬火爐配置兩個淬火槽,熱處理工作過程中,針對不同的鋼種和硬度要求,就會用油槽、水槽來回切換交替使用的辦法。前提是必須保證絕對的密封,不能讓空氣侵入。
[0004]傳統使用的油水雙槽切換過程弊端很多,如附圖1所示,落料通道a下端連接有下料口 b,落料通道a上連接有吸煙罩C,吸煙罩上連接有排氣扇d,工作時先要把淬火爐保護氣源和加熱電源關閉,待淬火爐溫度從900°C左右下降到500°C以下,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五、六個小時的等待,大大地浪費了生產時間,增加了二次升溫所需的電耗。并且工人要冒著被下料口 b燙傷的危險,迎著熱氣去將法蘭螺栓e卸掉。然后雙槽通過槽鋼架下走輪f整體移動,或左或右,換到另外一只淬火槽對口位置,重新將法蘭螺栓e擰緊,再把淬火爐加溫,實現第二種介質的淬火。這種方法存在如下不足:
[0005]1、淬火爐有6?8個小時的降溫升溫過程,大大地降低了生產力,并且能耗的浪費很大。
[0006]2、拆裝法蘭的螺絲,消耗的時間成本,人力成本較大。
[0007]3、在拆裝下料口的過程中會有空氣進入,這樣就會對第二次升溫淬火的產品造成一定的輕微氧化,因為爐內尚有未被趕凈的空氣存在,對于高要求的薄、小工件可能導致直接報廢;
[0008]4、空氣進入后,會對淬火爐內主要部件(金屬網帶、托輥、輻射管)等部件造成被氧化的損害。
【發明內容】
:
[0009]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淬火槽裝置,其克服了現有技術中通過拆卸法蘭來拆裝下料口的弊端,其油、水槽切換時,不會有空氣進入,節約能耗,節省時間,也避免了安全隱患。
[0010]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措施如下:
[0011]一種淬火槽裝置,包括爐體,爐體上連接有落料通道,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移動平臺,該移動平臺包括油槽、水槽、長方形盒體和罩體,所述長方形盒體內設置有第一落料口和第二落料口,且該第一落料和第二落料口外側與長方形盒體內側之間的空槽內填充有用于密封的密封物質;所述第一落料口與油槽相連通,所述第二落料口與水槽相連通;
[0012]所述罩體覆蓋設置在所述第一落料口和第二落料口上,該罩體具有開口的罩體上口、空腔和罩體下口 ;該罩體上口與所述落料通道相通,該罩體下口位于所述的空槽液體內;爐體內的物料通過落料通道落入空腔,調整第一落料口的位置使罩體上口與第一落料口對應,后物料經第一落料口落入油槽內;調整第二落料口的位置使罩體上口與第二落料口對應,物料可經第二落料口落入水槽內。
[0013]作為優選,所述第一落料口和第二落料口為整體為長方體結構,分別密封焊接固定在長方形盒體上。
[0014]作為優選,所述第一落料口和所述第二落料口的上表面與長方形盒體的上表面平齊。
[0015]作為優選,每個所述的落料口的上表面與長方形盒體的上表面平齊。
[0016]作為優選,還包括吸煙罩,所述第一落料口靠近油槽處的第一殼體部分與所述吸煙罩連通,所述第二落料口靠近水槽處的第二殼體部分與所述吸煙罩連通,煙氣經吸煙罩排出。
[0017]作為優選,所述排氣扇通過連接裝置安裝在長方形盒體的側部,所述連接裝置包括支撐板和Z形連接板,支撐板固定在排氣扇上,Z形連接板一端連接在支撐板上,Z形連接板另一端固定在長方形盒體上。
[0018]作為優選,所述移動平臺通過驅動電機驅動而移動,移動過程中,落料通道相對于移動平臺移動且落料通道始終是處于密封狀態。
[0019]作為優選,所述密封物質為水、油或砂。
[0020]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1]本發明當油、水槽切換時,只需關閉淬火爐電源、氣源后等待一個小時,不需要像現有技術那樣拆裝法蘭螺絲,直接驅動電機移動移動平臺就可以,而且在移動平臺移動過程中長方形盒體也相應發生位置變化,在移動的過程中,落料通道出口端伸至罩體的空腔內,罩體下口位于空槽內的密封物質內,外界的氣體不會進入落料通道內,落料通道始終是處于密封狀態,不會有空氣進入,對淬火后的產品不會造成一定的輕微氧化。同時只需要一個小時的降溫升溫過程相比現有技術不僅節約了能耗,還節省了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對于操作的工人,也可以降低勞動強度,減少疲勞,避免潛在的安全隱患。
【附圖說明】
:
[002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
[0023]圖1為現有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2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3為本發明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26]圖4為本發明的長方形盒體結構示意圖;
[0027]圖5為本發明的長方形盒體和罩體結構示意圖。
[0028]圖中,1.爐體,10.吸煙罩,11.連接裝置,110.支撐板,112.Z形連接板,12.驅動電機,2.落料通道,20.落料端,3.移動平臺,4.油槽,5.水槽,6.長方形盒體,60.第一落料口,601.第一殼體部分,61.第二落料口,610.第二殼體部分,7.罩體,70.罩體上口,71.空腔,72.罩體下口,8.空槽,9.密封物質。
【具體實施方式】
:
[0029]實施例一
[0030]圖1為現有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31]圖3為本發明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的長方形盒體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的長方形盒體和罩體結構示意圖。
[0032]如圖2至圖5所示,一種淬火槽裝置,包括爐體1,爐體I上連接有落料通道2,還包括移動平臺3,該移動平臺3包括油槽4、水槽5、長方形盒體6和罩體7。
[0033]如圖4所示,所述長方形
盒體6內設置有第一落料口 60和第二落料口 61,且該第一落料口 60和第二落料口 61外側與長方形盒體6內側之間的空槽8內填充有用于密封的密封物質9 ;所述第一落料口 60與油槽4相連通,所述第二落料口 61與水槽5相連通;
[0034]如圖5所示,所述罩體7覆蓋設置在所述第一落料口 60和第二落料口 61上,該罩體7具有開口的罩體上口 70、中空的空腔71和罩體下口 72 ;該罩體上口 70與所述落料通道2的落料端20相通,該罩體下口 72伸入至位于所述空槽8的密封物質9內;爐體I內的物料通過落料通道2落入空腔71,調整第一落料口 60的位置使罩體上口 70與第一落料口60對應,后物料經第一落料口 60落入油槽4內;調整第二落料口 61的位置使罩體上口 70與第二落料口 61對應,物料可經第二落料口 61落入水槽5內。
[0035]所述第一落料口 60和第二落料口 61為整體為長方體結構,分別密封焊接固定在長方形盒體6上。
[0036]所述第一落料口 60和所述第二落料口 61的上表面與長方形盒體6的上表面平齊。
[0037]如圖2所示,還包括吸煙罩10,所述第一落料口 60靠近油槽4處的第一殼體部分601與所述吸煙罩10連通,所述第二落料口 61靠近水槽5處的第二殼體部分610與所述吸煙罩10連通,煙氣經吸煙罩10排出。
[0038]所述吸煙罩10通過連接裝置11安裝在長方形盒體6的側部,所述連接裝置11包括支撐板110和Z形連接板112,支撐板110固定在吸煙罩10上,Z形連接板112 —端連接在支撐板110上,Z形連接板112另一端固定在長方形盒體6上。
[0039]所述移動平臺3通過驅動電機12驅動而移動,移動過程中,落料通道2相對于移動平臺3移動且落料通道2始終是處于密封狀態。
[0040]所述密封物質9為水、油或砂。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密封物質9為水,當然該密封物質9也可以為油、砂等能夠起到密封作用的物質,并不僅僅局限于水。第一落料口 60與油槽4相連通,第二落料口 61與水槽5相連通,所述第一落料口 60和所述第二落料口 61的上表面與長方形盒體6的上表面平齊。
[0041 ] 工作原理:移動平臺3由驅動電機12驅動而移動,在移動平臺臺3移動的過程中,長方形盒體6的位置也會隨之移動,通過改變位置可使第一落料口 60和第二落料口 61與落料通道2的出口端20相對應,而且與落料通道2連通的罩體下口 72 —直處于液體內,使落料通道2與外界隔絕,處于密封狀態,不會有空氣進入,防止需要熱處理的零件在水槽5與油槽4之間切換過程中被氧化。
[0042]上述實施例是對本發明進行的具體描述,只是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定,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上述發明的內容作出一些非本質的改進和調整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淬火槽裝置,包括爐體(I),爐體(I)上連接有落料通道(2),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移動平臺(3),該移動平臺(3)包括油槽(4)、水槽(5)、長方形盒體(6)和罩體(7),所述長方形盒體出)內設置有第一落料口出0)和第二落料口(61),且該第一落料口 ¢0)和第二落料口 ¢1)外側與長方形盒體¢)內側之間的空槽(8)內填充有用于密封的密封物質(9);所述第一落料口¢0)與油槽(4)相連通,所述第二落料口 ¢1)與水槽(5)相連通; 所述罩體(7)覆蓋設置在所述第一落料口 ¢0)和第二落料口 ¢1)上,該罩體(7)具有開口的罩體上口(70)、中空的空腔(71)和罩體下口(72);該罩體上口(70)與所述落料通道(2)的落料端(20)相通,該罩體下口(72)伸入至位于所述空槽(8)的密封物質(9)內;爐體(I)內的物料通過落料通道(2)落入空腔(71),調整第一落料口 ¢0)的位置使罩體上口(70)與第一落料口 ¢0)對應,后物料經第一落料口 ¢0)落入油槽(4)內;調整第二落料口 ¢1)的位置使罩體上口(70)與第二落料口 ¢1)對應,物料可經第二落料口(61)落入水槽(5)內。2.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淬火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落料口¢0)和第二落料口 ¢1)為整體為長方體結構,分別密封焊接固定在長方形盒體(6)上。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淬火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落料口¢0)和所述第二落料口 ¢1)的上表面與長方形盒體出)的上表面平齊。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淬火槽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吸煙罩(10),所述第一落料口 ¢0)靠近油槽(4)處的第一殼體部分(601)與所述吸煙罩(10)連通,所述第二落料口 ¢1)靠近水槽(5)處的第二殼體部分(610)與所述吸煙罩(10)連通,煙氣經吸煙罩(10)排出。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淬火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煙罩(10)通過連接裝置(11)安裝在長方形盒體(6)的側部,所述連接裝置(11)包括支撐板(110)和Z形連接板(112),支撐板(110)固定在吸煙罩(10)上,Z形連接板(112) —端連接在支撐板(110)上,Z形連接板另一端固定在長方形盒體(6)上。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淬火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平臺(3)通過驅動電機(12)驅動而移動,移動過程中,落料通道(2)相對于移動平臺(3)移動且落料通道(2)始終是處于密封狀態。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淬火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物質(9)為水、油或砂。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淬火槽裝置,包括爐體(1),爐體(1)上連接有落料通道(2),移動平臺(3),油槽(4)、水槽(5)、長方形盒體(6)和罩體(7)。長方形盒體(6)內有第一落料口(60)和第二落料口(61),空槽(8)內填充有密封物質(9);第一落料口(60)與油槽(4)相連通,第二落料口(61)與水槽(5)相連通;罩體(7)覆蓋設置在第一落料口(60)和第二落料口(61)上,罩體(7)上有罩體上口(70)、中空的空腔(71)和罩體下口(72);罩體上口(70)與落料端(20)相通,罩體下口(72)伸入至密封物質(9)。本發明具有節約能耗,節省時間,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避免安全隱患的優點。
【IPC分類】C21D1/63
【公開號】CN105063297
【申請號】CN201510455940
【發明人】劉宇博, 劉世華
【申請人】浙江宇辰工業爐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請日】2015年7月29日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