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銅包鋼絞線連接裝置制造方法[工藝流程]
銅包鋼絞線連接裝置制造方法
![一種銅包鋼絞線連接裝置制造方法[工藝流程] 一種銅包鋼絞線連接裝置制造方法[工藝流程]](http://www.usteel.net/d/file/p/2022/10-18/62d832ae4e85134daa45ee328f6249dc.jpg)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銅包鋼絞線連接裝置,該連接裝置包括一正方體形狀的連接裝置主體,所述連接裝置主體包括:一支撐桿,其一端固定于所述連接裝置主體內部的底面上,另一端設有旋轉連接裝置;第一連接套管,通過所述旋轉連接裝置與所述支撐桿連接,并通過該旋轉連接裝置在垂直于所述支撐桿的平面內轉動;第二連接套管,固定于所述第一連接套管的上方,所述第二連接套管兩端的管口設于所述連接裝置主體的兩個端面上;以及連接于所述第一連接套管和第二連接套管之間的線。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滿足實際工作中銅包鋼絞線的不同連接要求。
【專利說明】銅包鋼絞線連接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連接裝置,具體地指一種銅包鋼絞線連接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銅包鋼絞線的連接方式一般采取熱熔焊接和純銅連接器連接,但熱熔焊接成本高,對施工人員的焊接技術要求嚴格,且對于不同連接方式需使用不同種類模具,而純銅連接器具有連接不牢,易變形而產生連接空隙導致電阻升高的不足。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銅包鋼絞線連接裝置,該裝置能夠簡單、快速、有效地連接銅包鋼絞線。
[0004]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銅包鋼絞線連接裝置,包括一正方體形狀的連接裝置主體,所述連接裝置主體包括:
[0005]一支撐桿,其一端固定于所述連接裝置主體內部的底面上,另一端設有旋轉連接裝置;
[0006]第一連接套管,通過所述旋轉連接裝置與所述支撐桿連接,所述第一連接套管通過所述旋轉連接裝置在垂直于所述支撐桿的平面內轉動;
[0007]第二連接套管,固定于所述第一連接套管的上方,所述第二連接套管兩端的管口設于所述連接裝置主體的兩個端面上;以及
[0008]導線,連接所述第一連接套管和第二連接套管。
[0009]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連接套管還包括:
[0010]第一滑軌,設于所述第一連接套管一端的管口內壁;
[0011]第一內置拉管,設于所述第一滑軌上,通過所述第一滑軌滑出所述第一連接套管一端的管口;
[0012]第二滑軌,設于所述第一連接套管另一端的管口內壁;以及
[0013]第二內置拉管,設于所述第二滑軌上,通過所述第二滑軌滑出所述第一連接套管另一端的管口。
[0014]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連接套管還包括:
[0015]第一限位卡鉤,設于所述第一內置拉管內;
[0016]第一限位卡口,設于所述第一滑軌上,所述第一限位卡口的位置與所述第一限位卡鉤的相對應;
[0017]第二限位塊,設于所述第二內置拉管內;以及
[0018]第二限位卡口,設于所述第二滑軌上,所述第二限位卡口的位置與所述第二限位卡鉤的相對應。
[0019]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旋轉連接裝置為帶有外螺紋的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的一端與所述支撐桿的頂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接套管開有螺孔,所述螺孔套于所述連接桿上,所述第一連接套管通過螺紋在垂直于所述支撐桿的平面內轉動。
[0020]進一步地,所述連接桿設有定位插銷,所述第一連接套管的外壁設有用于所述定位插銷插入的插銷孔。
[0021]使用本實用新型時,將所需連接的兩根銅包鋼絞線分別穿過第一連接套管和第二連接套管,從而將兩根銅包鋼絞線連接為一體。然后通過轉動第一連接套管,使得第一連接套管能夠與第二連接套管形成一定夾角,從而實現銅包鋼絞線之間任意所需角度的連接。
[0022]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滿足實際工作中銅包鋼絞線的不同連接要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圖1為本實用新型銅包鋼絞線連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2為圖1中第一連接套管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3為圖2所示第一連接套管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0026]圖中,1-連接裝置主體;2_支撐桿;3_第一連接套管(其中,3.1-螺孔,3.2_第一內置拉管,3.3-第一滑軌,3.4-第一限位卡鉤,3.5-第二內置拉管,3.6-第二滑軌,3.7-第二限位卡鉤),4_第二連接套管,5-導線。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28]如圖1所示,銅包鋼絞線連接裝置包括連接裝置主體1、支撐桿2、第一連接套管3、第二連接套管4,本實施例所用連接裝置主體I為正方體框架,該正方體框架的頂面設有頂板,底面設有底板,支撐桿2的一端固定于連接裝置主體I內部的底板上,另一端設有旋轉連接裝置。第一連接套管3通過旋轉連接裝置與支撐桿2連接,并通過該旋轉連接裝置在垂直于支撐桿2的平面內轉動。第二連接套管4固定于第一連接套管3的上方,第二連接套管4兩端的管口設于連接裝置主體的兩個端面上。
[0029]由于本實用新型裝置是用于連接兩銅包鋼絞線,因此,所用第一連接套管3和第二連接套管4均為導電材料制成,且第一連接套管3和第二連接套管4之間通過導線5連接。使用本裝置時,將需連接的兩根銅包鋼絞線分別穿過第一連接套管3和第二連接套管4,從而將兩根銅包鋼絞線連接為一體。本實用新型可以根據實際所用銅包鋼絞線的直徑來確定第一連接套管3和第二連接套管4的管徑,以實現銅包鋼絞線穿過第一連接套管3和第二連接套管4后能夠充分與第一連接套管3和第二連接套管4的內壁接觸,有利于通電。
[0030]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所用第一連接套管3還包括:第一內置拉管3.2、第一滑軌3.3、第二內置拉管3.5和第二滑軌3.6。第一滑軌3.3設于第一連接套管一端的管口內壁,第一內置拉管3.2設于第一滑軌3.3上,第一內置拉管3.2通過第一滑軌3.2在第一連接套管3 —端的管口處滑動。同樣的,第二滑軌3.6設于第一連接套管3另一端的管口內壁,第二內置拉管3.5設于第二滑軌3.6上,第二內置拉管3.5通過第二滑軌3.6在第一連接套管3另一端的管口處滑動。分別位于第一連接套管3兩端的第一內置拉管3.2和第二內置拉管3.5通過滑軌滑出管口,延長了第一連接套管3的長度,有利于工作人員握住滑出管口的內置拉管,從而方便轉動第一連接套管3 ο為了防止第一連接套管3轉動后碰到連接裝置主體I的邊框,延長后的第一連接套管3長度應小于連接裝置主體I兩斜對邊框之間的距離。
[0031]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內置拉管3.2內設有第一限位卡鉤3.4,第二內置拉管3.5內設有第二限位卡鉤3.7。第一滑軌3.3上設有第一限位卡口(圖中未視出),第一限位卡口的位置與第一限位卡鉤3.4的相對應;第二滑軌3.6內設有第二限位卡口(圖中未視出),第二限位卡口的位置與第二限位卡鉤3.7的相對應。第一內置拉管3.2滑出第一滑軌3.3后一定距離后,通過第一限位卡鉤3.4鉤住第一限位卡口,實現對第一內置拉管3.2的限位,從而固定第一內置拉管3.2。同理,第二內置拉管3.5滑出第二滑軌3.6后一定距離后,通過第二限位卡鉤3.7鉤住第二限位卡口,實現對第二內置拉管3.5的限位,從而固定第二內置拉管 3.5。
[0032]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本實施例所用旋轉連接裝置為帶有外螺紋的連接桿(圖中未視出),連接桿的一端與支撐桿2的頂端固定連接,第一連接套管3開有螺孔3.1,螺孔3.1套于連接桿上,第一連接套管3通過螺紋旋轉在垂直于支撐桿2的平面內轉動。連接桿還設有定位插銷,第一連接套管3的外壁設有用于定位插銷插入的插銷孔。當第一連接套管3轉動到一定位置后,通過定位插銷插入到插銷孔中后實現對第一連接套管3的固定。
【權利要求】
1.一種銅包鋼絞線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正方體形狀的連接裝置主體,所述連接裝置主體包括: 一支撐桿,其一端固定于所述連接裝置主體內部的底面上,另一端設有旋轉連接裝置; 第一連接套管,通過所述旋轉連接裝置與所述支撐桿連接,所述第一連接套管通過所述旋轉連接裝置在垂直于所述支撐桿的平面內轉動; 第二連接套管,固定于所述第一連接套管的上方,所述第二連接套管兩端的管口設于所述連接裝置主體的兩個端面上;以及 導線,連接所述第一連接套管和第二連接套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銅包鋼絞線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套管還包括: 第一滑軌,設于所述第一連接套管一端的管口內壁; 第一內置拉管,設于所述第一滑軌上,通過所述第一滑軌滑出所述第一連接套管一端的管口 ; 第二滑軌,設于所述第一連接套管另一端的管口內壁;以及 第二內置拉管,設于所述第二滑軌上,通過所述第二滑軌滑出所述第一連接套管另一端的管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銅包鋼絞線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套管還包括: 第一限位卡鉤,設于所述第一內置拉管內; 第一限位卡口,設于所述第一滑軌上,所述第一限位卡口的位置與所述第一限位卡鉤的相對應; 第二限位卡鉤,設于所述第二內置拉管內;以及 第二限位卡口,設于所述第二滑軌上,所述第二限位卡口的位置與所述第二限位卡鉤的相對應。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銅包鋼絞線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連接裝置為帶有外螺紋的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的一端與所述支撐桿的頂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接套管開有螺孔,所述螺孔套于所述連接桿上,所述第一連接套管通過螺紋在垂直于所述支撐桿的平面內轉動。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銅包鋼絞線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桿設有定位插銷,所述第一連接套管的外壁設有用于所述定位插銷插入的插銷孔。
【文檔編號】H01R11/00GK203553392SQ201320672739
【公開日】2014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9日
【發明者】包同崗, 詹濤, 胡建勛, 葉征, 趙定義, 張月金, 孫建新, 王強, 曲麗紅, 孫凱, 屈中偉, 李欣 申請人:山西省電力公司晉中供電分公司, 武漢科迪奧電力科技有限公司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