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裝便捷的模具鋼拉絲模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一種組裝便捷的模具鋼拉絲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組裝便捷的模具鋼拉絲模,屬于金屬擠壓成型工具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拉絲是一種表面處理工藝,它是以鋁板為基材,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屬強行通過模具,金屬橫截面積被壓縮,并獲得所要求的橫截面積形狀和尺寸的技術加工方法稱拉絲模,拉絲板以優質鋁板為基材,具有優越的使用性能,表面色澤亮、均勻、穩定、持久、滿足消費者高品質與時尚感的追求。
[0003]目前針對鋁基材的拉絲工藝已經非常成熟,行業內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拉絲處理方案,例如,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模具鋼拉絲模[專利號:ZL201220335491.1],該模具提供了一種能改善絲材的表面狀態、提高精度和提高拉絲模壽命的模具鋼拉絲模,但是上述拉絲模還存在一些問題:變形模、潤滑模以及預拉變形模之間的固定或者拆卸還是非常不便,特別是固定時模具內部密封條件較差、固定時穩定性也不佳,因此,本案而生。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組裝便捷的模具鋼拉絲模,該模具改善了模塊之間的固定和拆卸便利度以及加強了模塊間的穩定性。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6]—種組裝便捷的模具鋼拉絲模,包括變形模和潤滑模,所述變形模中設有變形模芯,所述變形模和潤滑模之間設有預拉變形模,所述預拉變形模中設有預拉變形模芯,所述潤滑模形成第一喇叭口,所述預拉變形模與所述潤滑模之間形成第一高壓腔室,所述預拉變形模形成第二喇叭口,所述變形模與所述預拉變形模之間形成第二高壓腔室,所述的預拉變形模豎向整體呈工字型,所述的變形模和潤滑模橫向相對呈凸字形并與所述預拉變形模腰部凹陷相插接。
[0007]在上述一種組裝便捷的模具鋼拉絲模中,所述的預拉變形模上、下方分別與所述變形模和所述潤滑模相連的肩部固定有彈性連接件。
[0008]在上述一種組裝便捷的模具鋼拉絲模中,所述的預拉變形模上方分別與所述變形模和所述潤滑模之間通過可拆卸式連接件相連。
[0009]在上述一種組裝便捷的模具鋼拉絲模中,所述的彈性連接件為聚氨酯。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高了變形模、潤滑模以及預拉變形模之間固定或拆卸的便利度,提高了模具內部空間的密封性,并且進一步加強了模具中模塊之間固定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12]圖中:1、變形模,2、潤滑模,3、預拉變形模,4、變形模芯,5、預拉變形模芯,6、第一喇叭口,7、第一高壓腔室,8、第二喇叭口,9、第二高壓腔室,10、絲材,11、彈性連接件,12、可拆卸式連接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4]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組裝便捷的模具鋼拉絲模,其包括變形模I和潤滑模2,變形模I中設有變形模芯4,變形模I和潤滑模2之間設有預拉變形模3,預拉變形模3中設有預拉變形模芯5,潤滑模2形成第一喇叭口 6,預拉變形模3與潤滑模2之間形成第一高壓腔室7,通過第一喇叭口 6在喇叭過程中形成第一高壓腔室7,實現強迫潤滑;預拉變形模3形成第二喇叭口 8,變形模I與預拉變形模3之間形成第二高壓腔室,通過第二喇叭口 8在喇叭過程中形成第二高壓腔室9,實現強迫潤滑。將絲材10穿入潤滑模2中,沿圖1中所示箭頭方向拉拔依次通過預拉變形模3和變形模I。
[0015]本實用新型中的預拉變形模3豎向整體呈工字型,變形模I和潤滑模2橫向相對呈凸字形并與所述預拉變形模3腰部凹陷相插接,在使用時只需將三者之間相互對接固定即可,改善了三者固定及拆卸的便利度,并且,在預拉變形模3的上、下方分別與所述變形模I和所述潤滑模2相連的肩部固定有彈性連接件11,該彈性連接件11為聚氨酯,由于聚氨酯的力學性能具有很大的可調性,其具有耐磨、耐溫、密封、隔音、加工性能好等諸多優異性能,因此應用于上述三大模塊之間的連接,起到很好的銜接、密封作用;預拉變形模3上方分別與所述變形模I和所述潤滑模2之間通過可拆卸式連接件12相連,為節約成本考慮的話可以選用帶螺紋的金屬桿,該設計讓三者之間的連接更加穩固且并不增加三者之間連接的復雜度。
[0016]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組裝便捷的模具鋼拉絲模,包括變形模(I)和潤滑模(2),所述變形模(I)中設有變形模芯(4),所述變形模(I)和潤滑模(2)之間設有預拉變形模(3),所述預拉變形模(3)中設有預拉變形模芯(5),所述潤滑模(2)形成第一喇叭口 ¢),所述預拉變形模(3)與所述潤滑模(2)之間形成第一高壓腔室(7),所述預拉變形模(3)形成第二喇叭口(8),所述變形模(I)與所述預拉變形模(3)之間形成第二高壓腔室(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預拉變形模(3)豎向整體呈工字型,所述的變形模(I)和潤滑模(2)橫向相對呈凸字形并與所述預拉變形模(3)腰部凹陷相插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組裝便捷的模具鋼拉絲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預拉變形模⑶上、下方分別與所述變形模⑴和所述潤滑模⑵相連的肩部固定有彈性連接件(Il)0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組裝便捷的模具鋼拉絲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預拉變形模(3)上方分別與所述變形模(I)和所述潤滑模(2)之間通過可拆卸式連接件(12)相連。4.根據權利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組裝便捷的模具鋼拉絲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彈性連接件(11)為聚氨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組裝便捷的模具鋼拉絲模,屬于金屬擠壓成型工具領域,其包括變形模和潤滑模,所述變形模中設有變形模芯,所述變形模和潤滑模之間設有預拉變形模,所述預拉變形模中設有預拉變形模芯,所述潤滑模形成第一喇叭口,所述預拉變形模與所述潤滑模之間形成第一高壓腔室,所述預拉變形模形成第二喇叭口,所述變形模與所述預拉變形模之間形成第二高壓腔室,所述的預拉變形模豎向整體呈工字型,所述的變形模和潤滑模橫向相對呈凸字形并與所述預拉變形模腰部凹陷相插接。本實用新型提高了變形模、潤滑模以及預拉變形模之間固定或拆卸的便利度,提高了模具內部空間的密封性,并且進一步加強了模具中模塊之間固定的穩定性。
【IPC分類】B21C3/02
【公開號】CN204892580
【申請號】CN201520587167
【發明人】張金陽
【申請人】嵊州市保爾模具材料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請日】2015年8月3日
一種擠壓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擠壓模具,尤其涉及一種能夠提供惰性氣體保護的擠壓模具。
【背景技術】
[0002]在現有技術中,鋁型材的擠壓模具一般由模面和模墊兩部分組成,以平模為例,如圖1所示,現有技術中的擠壓模具的模墊通常為一個在中心處具有一個截面為長方形的圓柱體,模面和模墊之間通常以表面貼合的方式拼裝并用銷釘緊固從而形成整套擠壓模具。鋁合金正是通過這種擠壓模具擠壓成型。該擠壓模具廣泛地運用于建筑鋁材和普通工業鋁材的生產中。
[0003]然而,鋁合金擠壓是一種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中壓力成型的生產方式,擠壓模具是成型的核心,直接影響型材的尺寸和表面質量。現有的模具技術都是圍繞型材尺寸進行不斷優化和改進,尚沒有進行通過優化擠壓模具設計,尤其是沒有通過改進擠壓模具的模墊的形狀和結構來提高型材表面質量的研究。
[0004]具體而言,一般情況下,擠壓模具需加熱到480度左右才開始擠壓,鋁合金在高溫下通過模具工作帶成型。在此過程中,金屬鋁會在高溫下與氧氣發生氧化反應,在型材表面產生顆粒狀氧化物,這種顆粒狀氧化物影響了型材的質量,尤其是對于表面要求高的高端醫療設備等行業來說是非常嚴重的缺陷,使得這類型材因為具有氧化鋁顆粒物無法使用。
[0005]因此,如何提供一種能避免氧化鋁顆粒物產生的擠壓模具來生產型材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6]為了克服上述技術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避免氧化鋁顆粒物產生的擠壓模具。
[0007]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擠壓模具,應用于型材的生產成型,包括模面和模墊,所述模面具有用于型材成型的模具工作帶,所述模墊包括主體部以及??祝瞿?诪樨灤┧鲋黧w部的通孔,所述模墊還具有導氣槽和進氣孔,其中,所述進氣孔貫穿所述主體部,所述導氣槽為設置在所述主體部的表面上的凹槽并且通過所述導氣槽將所述進氣孔和所述模孔相連通;所述模面與所述模墊通過表面貼合的方式組裝緊固,從而使所述導氣槽形成所述擠壓模具內部的導氣通道;以及惰性氣體從所述模墊的進氣孔進入并通過所述導氣通道流入模孔。
[0008]優選地,所述??自O置在所述主體部的中心,其截面為長方形或者圓形。
[0009]優選地,所述模墊的主體部上還設置有定位孔,通過所述定位孔將所述模面與所述模墊以表面貼合的方式組裝緊固。
[0010]優選地,所述定位孔的數量為四個,分別均勻地分布在所述主體部的四周。
[0011]優選地,所述主體部為圓柱體狀。
[0012]優選地,所述導氣槽包括第一導氣槽、第二導氣槽和第三導氣槽,其中,所述第一導氣槽的形狀為一條線段并且第一導氣槽的一端與所述進氣孔相連通,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導氣槽相連通;所述第二導氣槽的形狀為長方形,包圍著所述???,所述長方形的第二導氣槽的一條邊與所述第一導氣槽相垂直;所述第三導氣槽的形狀為分別從所述第二導氣槽的長方形的四條邊上分別延伸連通所述模孔的若干條線段。
[0013]優選地,所述導氣槽包括第一導氣槽、第二導氣槽和第三導氣槽,其中,所述第一導氣槽的形狀為一條線段并且第一導氣槽的一端與所述進氣孔相連通,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導氣槽相連通;所述第二導氣槽的形狀為圓形,包圍著所述???;所述第三導氣槽的形狀為分別從所述第二導氣槽的圓形的周邊上分別延伸連通所述模孔的若干條線段。
[0014]優選地,所述惰性氣體為氮氣。
[0015]優選地,所述??椎臄盗繛橹辽賰蓚€。
[0016]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符合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擠壓模具能夠提供惰性氣體保護,從而避免型材表面發生氧化反應而生成氧化鋁顆粒物。
[0018]2.符合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擠壓模具不僅僅應用于鋁型材的生產成型,也可以廣泛地應用于其它金屬型材的生成成型。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現有技術中擠壓模具的模墊的示意圖。
[0020]圖2為符合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擠壓模具的模墊的立體圖。
[0021]圖3為符合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擠壓模具的模墊的主視圖之一。
[0022]圖4為符合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擠壓模具的模墊的主視圖之二。
[0023]圖5為符合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擠壓模具的模墊的主視圖之三。
[0024]圖6為符合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擠壓模具的示意圖。
[0025]附圖標記:
[0026]1:模墊、11:主體部、12:模孔、13:進氣孔、14:導氣槽、15:定位孔;
[0027]2:模面、21:模具工作帶。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的優點。
[0029]如圖2、圖3和圖6所不,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擠壓模具,包括模面2和模墊1,如圖6所示,該擠壓模具的模面2在其中心位置處具有用于型材成型的模具工作帶21。
[0030]如圖2和圖3所示,該擠壓模具的模墊I包括主體部11以及???2,???2為貫穿主體部11的通孔,模墊I還具有導氣槽14和進氣孔13,其中,進氣孔13貫穿主體部11,導氣槽14為設置在主體部11的表面上的凹槽并且通過導氣槽14將進氣孔13和模孔12相連通。
[0031]如圖6所示,模面2與模墊I通過表面貼合的方式組裝緊固,從而使導氣槽14形成擠壓模具內部的導氣通道從而使得惰性氣體能夠從模墊I的進氣孔13進入并通過該導氣通道流入???2中。
[0032]符合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擠壓模具的工作原理為:如圖6所示,在通過擠壓模具來生成鋁型材時,先將擠壓模具加熱到480度左右,然后將鋁錠置入模面2的模具
工作帶21中進行擠壓成為鋁型材。當鋁型材從模面2的模具工作帶21中伸出并進入到???2時,由于模面2和模墊I通過表面貼合的方式組裝緊固,從而使導氣槽14形成擠壓模具內部的導氣通道,惰性氣體由模墊I上的進氣孔13進入到導氣槽14,再通過導氣槽14流到模孔12中,從而在鋁型材的出料口處形成一個穩定的惰性氣體環境,阻隔了高溫的型材與氧氣的接觸,從而避免型材表面發生氧化反應,從而達到避免在型材的表面有氧化鋁顆粒物產生的效果。
[0033]優選地,如圖2和圖3所述???2設置在所述主體部的中心,其截面為長方形或者圓形。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該???2的具體形狀并不局限于上述長方形或者圓形,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而設計出不同的形狀。
[0034]優選地,如圖3所示,模墊I的主體部11上還設置有定位孔15,例如通過在定位孔15上設置銷釘等方式即可以將模面2與模墊I以表面貼合的方式組裝緊固。
[0035]優選地,如圖3所示,定位孔15的數量為四個,分別均勻地分布在主體部11的四周。
[0036]優選地,如圖2所示,主體部11為圓柱體狀。
[0037]優選地,如圖2和圖3所述導氣槽14包括第一導氣槽、第二導氣槽和第三導氣槽,其中,第一導氣槽的形狀為一條線段并且第一導氣槽的一端與進氣孔13相連通,另一端與第二導氣槽相連通;第二導氣槽的形狀為長方形,包圍著長方形的???2,長方形的第二導氣槽的一條邊與第一導氣槽相垂直;第三導氣槽的形狀為分別從第二導氣槽的長方形的四條邊上分別延伸連通模孔12的若干條線段,例如在圖2和圖3中,該線段的數量為八條。通過該優選實施例,能夠將惰性氣體均勻地從模孔12的周圍流入???2中,從而使得模孔12內充滿惰性氣體,完全阻隔高溫型材與氧氣的接觸。
[0038]優選地,如圖4所示,導氣槽14包括第一導氣槽、第二導氣槽和第三導氣槽,其中,第一導氣槽的形狀為一條線段并且第一導氣槽的一端與進氣孔13相連通,另一端與第二導氣槽相連通;第二導氣槽的形狀為圓形,包圍著圓形的???2 ;第三導氣槽的形狀為分別從第二導氣槽的圓形的周邊上分別延伸連通???2的若干條線段。
[0039]優選地,惰性氣體為氮氣。
[0040]優選地,如圖5所示,???2的數量為至少兩個,而不限于單個???2。
[0041]應當注意的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有較佳的實施性,且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該領域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變更或修飾為等同的有效實施例,但凡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變化及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擠壓模具,應用于型材的生產成型,包括模面和模墊,所述模面具有用于型材成型的模具工作帶,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墊包括主體部以及模孔,所述??诪樨灤┧鲋黧w部的通孔,所述模墊還具有導氣槽和進氣孔,其中,所述進氣孔貫穿所述主體部,所述導氣槽為設置在所述主體部的表面上的凹槽并且通過所述導氣槽將所述進氣孔和所述??紫噙B通; 所述模面與所述模墊通過表面貼合的方式組裝緊固,從而使所述導氣槽形成所述擠壓模具內部的導氣通道;以及 惰性氣體從所述模墊的進氣孔進入并通過所述導氣通道流入??住?.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擠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孔設置在所述主體部的中心,其截面為長方形或者圓形。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擠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墊的主體部上還設置有定位孔,通過所述定位孔將所述模面與所述模墊以表面貼合的方式組裝緊固。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擠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的數量為四個,分別均勻地分布在所述主體部的四周。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擠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部為圓柱體狀。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擠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氣槽包括第一導氣槽、第二導氣槽和第三導氣槽,其中,所述第一導氣槽的形狀為一條線段并且第一導氣槽的一端與所述進氣孔相連通,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導氣槽相連通;所述第二導氣槽的形狀為長方形,包圍著所述模孔,所述長方形的第二導氣槽的一條邊與所述第一導氣槽相垂直;所述第三導氣槽的形狀為分別從所述第二導氣槽的長方形的四條邊上分別延伸連通所述??椎娜舾蓷l線段。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擠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氣槽包括第一導氣槽、第二導氣槽和第三導氣槽,其中,所述第一導氣槽的形狀為一條線段并且第一導氣槽的一端與所述進氣孔相連通,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導氣槽相連通;所述第二導氣槽的形狀為圓形,包圍著所述??祝凰龅谌龑獠鄣男螤顬榉謩e從所述第二導氣槽的圓形的周邊上分別延伸連通所述??椎娜舾蓷l線段。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擠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氣體為氮氣。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擠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孔的數量為至少兩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擠壓模具,應用于型材的生產成型,包括模面和模墊,所述模面具有用于型材成型的模具工作帶,所述模墊包括主體部以及???,所述??诪樨灤┧鲋黧w部的通孔,所述模墊還具有導氣槽和進氣孔,其中,所述進氣孔貫穿所述主體部,所述導氣槽為設置在所述主體部的表面上的凹槽并且通過所述導氣槽將所述進氣孔和所述??紫噙B通;所述模面與所述模墊通過表面貼合的方式組裝緊固,從而使所述導氣槽形成所述擠壓模具內部的導氣通道;以及惰性氣體從所述模墊的進氣孔進入并通過所述導氣通道流入???。本實用新型的擠壓模具能夠提供惰性氣體保護,從而避免型材表面發生氧化反應而生成氧化鋁顆粒物。
【IPC分類】B21C25/02
【公開號】CN204892581
【申請號】CN201520243822
【發明人】丁一洪
【申請人】蘇州銘德鋁業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請日】2015年4月21日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