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用壓實股鋼絲繩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博主:adminadmin 2023-01-02 18:24:01 條評論
摘要:專利名稱:一種港口用壓實股鋼絲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鋼絲繩,具體地,涉及一種港口用壓實股鋼絲繩。背景技術:港口用鋼絲繩的工作環境十分惡劣,因此對鋼絲繩的要求特別高。目前的港口用壓實股鋼絲繩,如18...

  專利名稱:一種港口用壓實股鋼絲繩的制作方法

港口用壓實股鋼絲繩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鋼絲繩,具體地,涉及一種港口用壓實股鋼絲繩。

  背景技術:

  港口用鋼絲繩的工作環境十分惡劣,因此對鋼絲繩的要求特別高。目前的港口用壓實股鋼絲繩,如18*7+IWS圓股鋼絲繩,其破斷拉力系數不高,且在使用時極易磨損,使用壽命不聞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提出一種破斷拉力和耐磨性能較好的港口用壓實股鋼絲繩。 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港口用壓實股鋼絲繩,是由中心股、內層股和外層股組成的全壓實股鋼絲繩。所述鋼絲繩內層股對稱地、呈線接觸狀地包捻中心股,所述外層股對稱地、呈線接觸狀地包捻在鋼絲繩的最外側。所述鋼絲繩的中心股、內層股、外層股均由6根外層鋼絲包捻一根中心鋼絲組成,所述股內鋼絲與鋼絲間呈面接觸狀連接。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利用模拉的生產方式在捻股時用模具進行冷拉鋼絲繩繩股,改變股內鋼絲形狀但基本不改變鋼絲的橫截面積,使繩股內鋼絲與鋼絲間呈面接觸狀,而后再合繩。由于繩股的結構經模具擠壓呈面接觸狀,提高了鋼絲繩金屬有效面積,相比18*7+IWS的圓股鋼絲繩,全壓實股鋼絲繩的破斷拉力系數提高了 14%達到O. 36以上,同時由于鋼絲繩與滑輪的接觸面積增大了,其耐磨性也隨之提高20%。2、在使用過程中,本實用新型的鋼絲繩具有較強的抗擠壓性以及抗沖擊載荷性能,使用壽命可提聞20%以上。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圖I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港口用壓實股鋼絲繩的橫截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港口用壓實股鋼絲繩的中心股、內層股、外層股各股的截面結構示意圖。結合附圖,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附圖標記如下I中心股、2內層股、3外層股、4中心鋼絲、5外層鋼絲。

  具體實施方式

  [0015]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如圖I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港口用壓實股鋼絲繩,是由中心股I、內層股2和外層股3組成的全壓實股鋼絲繩。內層股2對稱地、呈線接觸狀地包捻中心股I,外層股3對稱地、呈線接觸狀地包捻在鋼絲繩的最外側。中心股I、內層股2、外層股3均由6根外層鋼絲5包捻一根中心鋼絲4組成,股內鋼絲與鋼絲間呈面接觸狀連接。 其制作方法是在捻股車上通過分線盤排列好鋼絲,經過合攏口用鎢鋼模具壓緊至鋼絲繩變形到所需結構,再經過后變形器有效的消除股的應力,然后收在工字輪上。用模拉的生產方式,在捻股時用模具進行冷拉鋼絲繩繩股,改變股內鋼絲形狀使之呈面接觸狀,制備得中心股I、內層股2、外層股3。合繩時,各個股在成品車上通過分線盤排列好,經過預變形器,再通過合攏口壓緊,再經過后變形器有效的消除股的應力,然后收在工字輪上。由于繩股的結構經模具擠壓呈面接觸狀,提高了鋼絲繩金屬有效面積,相比18*7+IWS的圓股鋼絲繩,全壓實股鋼絲繩的破斷拉力系數提高了 14%達到O. 36以上,同時由于鋼絲繩與滑輪的接觸面積增大了,其耐磨性也隨之提高20%。在使用過程中,本實用新型的鋼絲繩具有較強的抗擠壓性以及抗沖擊載荷性能,使用壽命可提高20%以上。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 ー種港口用壓實股鋼絲繩,是由中心股、內層股和外層股組成的全壓實股鋼絲繩,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絲繩內層股對稱地、呈線接觸狀地包捻中心股,所述外層股對稱地、呈線接觸狀地包捻在鋼絲繩的最外側,所述鋼絲繩的中心股、內層股、外層股均由6根外層鋼絲包捻一根中心鋼絲組成,所述 股內鋼絲與鋼絲間呈面接觸狀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港口用壓實股鋼絲繩,是由中心股、內層股和外層股組成的全壓實股鋼絲繩。所述內層股對稱地、呈線接觸狀地包捻中心股、所述外層股對稱地、呈線接觸狀地包捻在鋼絲繩的最外側;所述每股均由6根外層鋼絲包捻一根中心鋼絲組成,且股內鋼絲與鋼絲間呈面接觸狀。由于各股結構均經模具擠壓呈面接觸狀,提高了鋼絲繩金屬有效面積,對比相同規格、強度18*7+IWS的圓股鋼絲繩,本實用新型的港口用壓實股鋼絲繩的破斷拉力可提高9.76%,同時,其耐磨性和抗疲勞性也明顯增強。

  文檔編號D07B1/10GK202416040SQ20112043233

  公開日2012年9月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4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4日

  發明者錢悅, 錢遠忠 申請人:江蘇賽福天鋼索股份有限公司

  專利名稱:起重機用雙壓實鋼絲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鋼絲繩,具體是指起重機用雙壓實鋼絲繩。

  背景技術:

  目前,起重機多用DL1315HK結構類鋼絲繩,這種鋼絲繩的破斷拉力系數為0.44。 由于目前起重機吊運的承載重量越來越大,對鋼絲繩的最小破斷拉力系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果選用上述結構的圓股鋼絲繩,鋼絲繩直徑太粗,這對起重機的設計帶來一定難度。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破斷拉力高、耐磨性和耐擠壓性好的起重機用雙壓實鋼絲繩。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起重機用雙壓實鋼絲繩,包括中心股、內層股、填充股和外層股,所述內層股對稱地包捻所述中心股,所述填充股位于相鄰兩個內層股的外間隙內,所述外層股對稱地包捻在鋼絲繩最外側;進一步地,所述中心股包括1根中心鋼絲、18根粗鋼絲和6根細鋼絲;6根所述粗鋼絲對稱地包捻所述中心鋼絲,6根所述細鋼絲位于相鄰兩個粗鋼絲的外間隙內,12根所述粗鋼絲對稱地包捻在中心股最外側。進一步地,所述內層股包括1根中心鋼絲、10根細鋼絲、5根中細鋼絲和10根粗鋼絲;5根所述細鋼絲包捻所述中心鋼絲,其外層交錯包捻設有5根中細鋼絲和5根細鋼絲, 10根所述粗鋼絲對稱地包捻在內層股最外側。進一步地,所述填充股包括中心鋼絲和6根外層鋼絲;所述6根外層鋼絲對稱地包捻中心鋼絲。進一步地,所述外層股由6根外層鋼絲對稱包捻1根中心鋼絲呈面接觸狀捻制而成。進一步地,所述起重機用雙壓實鋼絲繩股與股之間呈面接觸狀。在生產外層股時,用模具進行冷拉鋼絲繩,改變外層股內鋼絲形狀,使外層股內鋼絲之間呈面接觸狀,然后與中心股、內層股和填充股合繩。然后,再對鋼絲繩進行擠壓,使鋼絲繩的股與股之間呈面接觸狀。由于外層股的結構經模具擠壓呈面接觸狀,提高了鋼絲繩外層與滑輪的金屬有效接觸面積,耐磨性好。同時,由于鋼絲繩經過擠壓,繩內股與股之間呈面接觸狀,對比相同規格、結構的壓實股鋼絲繩,所述鋼絲繩內部結構更加緊密,破斷拉力系數提高9. 09%、耐磨性提高25%,在使用過程中,該種結構的鋼絲繩具有較強的抗擠壓性,使用壽命可提高 30%以上。

  [0014]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圖1是本實用新型起重機用雙壓實鋼絲繩的截面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起重機用雙壓實鋼絲繩的中心股截面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起重機用雙壓實鋼絲繩的內層股截面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起重機用雙壓實鋼絲繩的填充股截面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起重機用雙壓實鋼絲繩的外層股截面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起重機用壓實股鋼絲繩的截面結構示意圖;圖1中標記示意為,1中心股、2內層股、3填充股、4外層股。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如圖1-5所示,起重機用雙壓實鋼絲繩,包括中心股1、內層股2、填充股3和外層股4,內層股2對稱地包捻中心股1,填充股3位于相鄰兩個內層股2的外間隙內,外層股4 對稱包捻在鋼絲繩最外側。中心股1包括1根中心鋼絲、18根粗鋼絲和6根細鋼絲;6根粗鋼絲對稱地包捻中心鋼絲,6根細鋼絲位于相鄰兩個粗鋼絲的外間隙內,12根粗鋼絲對稱地包捻在中心股1的最外側。內層股2包括1根中心鋼絲、10根細鋼絲、5根中細鋼絲和10根粗鋼絲;5根細鋼絲包捻1根中心鋼絲,其外層交錯包捻設有5根中細鋼絲和5根細鋼絲,另有10根粗鋼絲對稱包捻在內層股2的最外側。填充股3包括1根中心鋼絲和6根外層鋼絲;6根外層鋼絲對稱地捻中心鋼絲。外層股4由6根外層鋼絲對稱包捻1根中心鋼絲呈面接觸狀捻制而成。鋼絲繩內股與股之間呈面接觸狀。所述起重機用雙壓實鋼絲繩的制作方法是中心股、內層股和填充股的制作,在捻股車上通過分線盤排列好鋼絲,經過合攏口壓緊,再經過后變形器有效的消除股的應力,然后收在工字輪上,得中心股、內層股和填充股。外層股的制作,在捻股車上通過分線盤排列好鋼絲,經過合攏口用鎢鋼模具壓緊至鋼絲繩變形到所需結構,再經過后變形器有效的消除股的應力,然后收在工字輪上,得外層股。 用模具進行冷拉鋼絲繩,改變外層股內鋼絲形狀,使繩股內鋼絲呈面接觸狀。合繩時,把中心股、內層股、填充股和外層股在成品車上通過分線盤排列好,經過預變形器,再通過合攏口壓緊,再經過后變形器有效消除股的應力,然后收在工字輪上,得到壓實股鋼絲繩,如圖6。最后,將鋼絲繩通過合攏口進行整繩擠壓,使繩內股與股之間呈面接觸狀,再經過后變形器有效消除繩的應力,收在工字輪上,得到雙壓實鋼絲繩,如圖1。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起重機用雙壓實鋼絲繩,其特征為所述起重機用雙壓實鋼絲繩包括中心股、內層股、填充股和外層股,所述內層股對稱地包捻中心股,所述填充股位于相鄰兩個內層股的外間隙內,所述外層股對稱地包捻在鋼絲繩最外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機用雙壓實鋼絲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股包括1根中心鋼絲、18根粗鋼絲和6根細鋼絲;6根所述粗鋼絲對稱地包捻所述中心鋼絲,6根所述細鋼絲位于相鄰兩個粗鋼絲的外間隙內,12根所述粗鋼絲對稱地包捻在中心股最外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機用雙壓實鋼絲繩,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層股包括1根中心鋼絲、10根細鋼絲、5根中細鋼絲和10根粗鋼絲;5根所述細鋼絲包捻所述中心鋼絲, 其外層交錯包捻設有5根中細鋼絲和5根細鋼絲,10根所述粗鋼絲對稱地包捻在內層股最外側。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機用雙壓實鋼絲繩,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股包括1根中心鋼絲和6根外層鋼絲;所述6根外層鋼絲對稱地包捻中心鋼絲。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機用雙壓實鋼絲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層股由6根外層鋼絲對稱包捻1根中心鋼絲呈面接觸狀捻制而成。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機用雙壓實鋼絲繩,其特征在于鋼絲繩內股與股之間呈面接觸狀。

  專利摘要起重機用雙壓實鋼絲繩,其結構包括中心股、內層股、填充股和外層股,所述內層股對稱包捻中心股,所述填充股位于相鄰兩個內層股的外間隙內,所述外層股對稱地包捻在鋼絲繩最外側;所述外層股的鋼絲之間呈面接觸狀連接,并捻制在一起。由于外層股的結構經模具擠壓呈面接觸狀,提高了鋼絲繩金屬有效面積,同時,由于該鋼絲繩經過整繩擠壓,鋼絲繩內股與股之間呈面接觸狀,在使用時和滑輪的接觸面大,耐磨性提高,阻旋轉性較好。

  文檔編號D07B1/10GK202298306SQ20112043233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4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4日

  發明者林柱英, 章偉 申請人:江蘇賽福天鋼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