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箱型鋼柱與多層梁筋連接結構及施工方法及步驟

博主:adminadmin 2022-11-22 14:20:01 條評論
摘要:1.本發明涉及建筑結構施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箱型鋼柱與多層梁筋連接結構及施工方法。背景技術:2.鋼結構與鋼筋的連接施工,是組合結構施工的關鍵因素,然而相關設計和規范并沒有對混凝土梁上下層具有多層鋼筋時的連接給出較為...

  1.本發明涉及建筑結構施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箱型鋼柱與多層梁筋連接結構及施工方法。

一種箱型鋼柱與多層梁筋連接結構及施工方法及步驟

  背景技術:

  2.鋼結構與鋼筋的連接施工,是組合結構施工的關鍵因素,然而相關設計和規范并沒有對混凝土梁上下層具有多層鋼筋時的連接給出較為完善的處理方法。

  3.設計圖紙和圖集中一般僅提供了混凝土梁上、下鐵各一層鋼筋遇鋼柱的施工做法,實際工程中存在上鐵或下鐵兩層鋼筋遇鋼柱的復雜施工情況,若采用常規施工工藝,使用一長一短上、下兩層連板與鋼筋搭接焊,則會產生柱縱筋與搭接板相碰、柱箍筋與牛腿腹板相碰的情況,不僅增加工程量,且大大增加施工難度。

  4.當混凝土梁內需設置兩層、甚至多層鋼筋時,要求上層連板長度不小于5d,下層連扳長度不小于10d,其中d為鋼筋直徑;此時下層連扳長度會超過鋼柱縱筋,下層連扳與鋼柱縱筋沖突,只能在下層連板上開孔,用于鋼柱縱筋穿過;造成施工不便,增加工程量,且影響下層連扳的強度。

  5.若下層連扳也設置5d,其中d為鋼筋直徑;由于上、下層連扳間間距不夠,即下層連扳、下層鋼筋、鋼柱之間的焊接面積不夠,無法滿足焊接強度,不能保證下層連扳對鋼筋的支撐強度,因此下層連扳長度不小于10d。

  技術實現要素:

  6.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箱型鋼柱與多層梁筋連接結構及施工方法,以解決背景技術中提到的上述技術問題。

  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箱型鋼柱與多層梁筋連接結構,包括間隔設置的箱型鋼柱、連接在箱型鋼柱之間的混凝土梁。

  8.箱型鋼柱包括鋼柱體、設置在鋼柱體外圈的縱筋。

  9.混凝土梁包括位于上層的梁上一層鋼筋、梁上二層鋼筋,位于下層的梁下一層鋼筋、梁下二層鋼筋。

  10.梁上一層鋼筋為設置在相鄰兩箱型鋼柱之間的通長鋼筋;梁上一層鋼筋的左端通過梁上一層鋼筋螺紋套筒與一側的箱型鋼柱活動連接,梁上一層鋼筋的右端通過梁上一層鋼筋連板與另一側的箱型鋼柱固定連接。

  11.梁上二層鋼筋成對設置,每對梁上二層鋼筋長度相同,且每對梁上二層鋼筋的總長短于相鄰箱型鋼柱之間的間距;一對梁上二層鋼筋的外端頭均通過梁上二層鋼筋螺紋套筒與箱型鋼柱活動連接。

  12.梁下一層鋼筋為設置在相鄰兩箱型鋼柱之間的通長鋼筋;梁下一層鋼筋的左端通過梁下一層鋼筋連扳焊接在一側鋼柱體的表面,右端螺紋插接在梁下一層鋼筋螺紋套筒

  內、梁下一層鋼筋螺紋套筒焊接在另一側的鋼柱體的表面。

  13.梁下二層鋼筋為設置在相鄰兩箱型鋼柱之間的通長鋼筋;梁下二層鋼筋的左端螺紋插接在梁下二層鋼筋螺紋套筒內、梁下二層鋼筋螺紋套筒焊接在一側的鋼柱體的表面,梁下二層鋼筋的右端通過梁下二層鋼筋連扳焊接在另一側鋼柱體的表面。

  14.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梁上一層鋼筋螺紋套筒內車有內螺紋,梁上一層鋼筋一端車有配套的外螺紋;梁上一層鋼筋螺紋套筒的一端口焊接在鋼柱體表面。

  15.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梁上一層鋼筋連板為矩形鋼板、水平設置、其內端面焊接在鋼柱體的表面;梁上一層鋼筋連板位于梁上一層鋼筋下方,梁上一層鋼筋連板的上表面與梁上一層鋼筋下表面平齊。

  16.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梁上一層鋼筋的左端螺紋插接在梁上一層鋼筋螺紋套筒內,右端焊接在梁上一層鋼筋連板的上表面。

  17.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梁下一層鋼筋連扳的上表面中間與鋼柱體的表面之間焊接有豎直設置的第一加強肋板。

  18.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梁上一層鋼筋連板、梁下二層鋼筋連扳之間垂直焊接有第二加強肋板。

  19.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第一加強肋板和第二加強肋板的水平向長度均小于鋼柱體的表面與縱筋之間的間距。

  20.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梁上一層鋼筋螺紋套筒、梁上一層鋼筋連板、梁上二層鋼筋螺紋套筒、梁下一層鋼筋連扳、梁下一層鋼筋螺紋套筒、梁下二層鋼筋螺紋套筒、梁下二層鋼筋連扳的水平向長度均小于鋼柱體的表面與縱筋之間的間距。

  21.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鋼柱體上焊接有加勁橫隔板。

  22.一種所述的箱型鋼柱與多層梁筋連接結構的施工方法,步驟為:步驟一,對應梁上一層鋼筋的安裝位置,將梁上一層鋼筋螺紋套筒的一端口焊接在一側鋼柱體的表面,將梁上一層鋼筋連板水平焊接在另一側鋼柱體的表面。

  23.步驟二,在梁上一層鋼筋的左端車外螺紋。

  24.步驟三,將梁上一層鋼筋的左端螺紋插接在梁上一層鋼筋螺紋套筒內,將梁上一層鋼筋的右端搭接在梁上一層鋼筋連板上,并雙面焊接。

  25.步驟四,對應梁上二層鋼筋的安裝位置,在兩側的鋼柱體的表面焊接梁上二層鋼筋螺紋套筒。

  26.步驟五,在一對梁上二層鋼筋的外端頭車外螺紋。

  27.步驟六,將一對梁上二層鋼筋的外端頭螺紋插接在梁上二層鋼筋螺紋套筒內。

  28.步驟七,將梁下一層鋼筋的左端通過梁下一層鋼筋連扳焊接在一側鋼柱體的表面,將梁下一層鋼筋的右端螺紋插接在、焊接在另一側鋼柱體的表面的梁下一層鋼筋螺紋套筒內。

  29.步驟八,將梁下二層鋼筋的左端螺紋插接在、焊接在一側鋼柱體的表面的梁下二層鋼筋螺紋套筒內,將梁下二層鋼筋的右端通過梁下二層鋼筋連扳焊接在另一側鋼柱體的表面。

  30.步驟九,將第一加強肋板垂直焊接在梁下一層鋼筋連扳的上表面。

  31.步驟十、將第二加強肋板垂直焊接在梁上一層鋼筋連板和梁下二層鋼筋連扳之

  間。

  3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特點和有益效果:1,本發明混凝土梁下部,設置在梁下一層鋼筋兩端、梁下二層鋼筋兩端的螺紋套筒和連扳顛倒設置,解決混凝土梁下部設置兩層或多層鋼筋時,鋼筋與箱型鋼柱連接強度不夠、施焊空間不足的問題;為梁下鋼筋與箱型鋼柱的連接提供足夠的施焊空間,避免了箱型鋼柱縱筋與連扳碰撞的情況,減少了施工量,減小了施工難度。

  33.2,本發明混凝土梁上部,因為梁上二層鋼筋為非通長鋼筋,因此通過采用在梁上二層鋼筋的兩端均采用螺紋套筒與箱型鋼柱連接的方式,同時通過在梁上一層鋼筋的一端設螺紋套筒、另一端設連扳與箱型鋼柱連接的方式,解決梁上鋼筋與箱型鋼柱連接時,施焊空間不足,連接不便,連接強度不夠的問題,為梁上鋼筋與箱型鋼柱的連接提供足夠的施焊空間,避免了箱型鋼柱縱筋與連扳碰撞的情況,減少了施工量,減小了施工難度。

  附圖說明

  34.圖1是本發明箱型鋼柱與多層梁筋連接結構的立面圖一。

  35.圖2是本發明箱型鋼柱與多層梁筋連接結構的立面圖二。

  36.圖3是本發明混凝土梁的左端與箱型鋼柱連接處的示意圖。

  37.圖4是本發明混凝土梁的右端與箱型鋼柱連接處的示意圖。

  38.附圖標記:1—箱型鋼柱;1.1—鋼柱體;1.2—縱筋;2—混凝土梁;2.1—梁上一層鋼筋;2.2—梁上二層鋼筋;2.3—梁下一層鋼筋;2.4—梁下二層鋼筋;3—梁上一層鋼筋螺紋套筒;4—梁上一層鋼筋連板;5—梁上二層鋼筋螺紋套筒;6—梁下一層鋼筋連扳;7—梁下一層鋼筋螺紋套筒;8—梁下二層鋼筋螺紋套筒;9—梁下二層鋼筋連扳;10—第一加強肋板;11—第二加強肋板、12—加勁橫隔板。

  具體實施方式

  39.參見圖1至4所示,本發明一種箱型鋼柱與多層梁筋連接結構及施工方法,包括間隔設置的箱型鋼柱1、連接在箱型鋼柱1之間的混凝土梁2。

  40.箱型鋼柱1包括鋼柱體1.1、設置在鋼柱體1.1外圈的縱筋1.2;鋼柱體1.1上焊接有加勁橫隔板12。

  41.混凝土梁2包括位于上層的梁上一層鋼筋2.1、梁上二層鋼筋2.2,位于下層的梁下一層鋼筋2.3、梁下二層鋼筋2.4;梁上一層鋼筋2.1、梁上二層鋼筋2.2、梁下一層鋼筋2.3、梁下二層鋼筋2.4由上至下依次設置。

  42.梁上一層鋼筋2.1沿混凝土梁2的寬度方向間隔設置四根,為設置在相鄰兩箱型鋼

  柱1之間的通長鋼筋,梁上一層鋼筋2.1的左端車有外螺紋;梁上一層鋼筋2.1的左端通過梁上一層鋼筋螺紋套筒3與一側的箱型鋼柱1連接,梁上一層鋼筋2.1的右端通過梁上一層鋼筋連板4與另一側的箱型鋼柱1連接。

  43.梁上一層鋼筋螺紋套筒3內車有內螺紋、與梁上一層鋼筋2.1上的外螺紋配套;梁上一層鋼筋螺紋套筒3的一端口焊接在鋼柱體1.1表面。

  44.梁上一層鋼筋連板4為矩形鋼板、水平設置、其內端面焊接在鋼柱體1.1的表面;梁上一層鋼筋連板4位于梁上一層鋼筋2.1下方,梁上一層鋼筋連板4的上表面與梁上一層鋼筋2.1下表面平齊。

  45.梁上一層鋼筋2.1的左端螺紋插接在梁上一層鋼筋螺紋套筒3內,右端搭接在梁上一層鋼筋連板4的上表面、并雙面焊接。

  46.梁上二層鋼筋2.2沿混凝土梁2的寬度方向間隔設置四對,每對梁上二層鋼筋2.2對稱設置、且長度相同,一對梁上二層鋼筋2.2的外端頭均車有外螺紋,一對梁上二層鋼筋2.2的總長短于相鄰箱型鋼柱1之間的間距;一對梁上二層鋼筋2.2的外端頭均通過梁上二層鋼筋螺紋套筒5與箱型鋼柱1連接。

  47.梁上二層鋼筋螺紋套筒5的結構和與箱型鋼柱1的連接方式均與梁上一層鋼筋螺紋套筒3相同。

  48.一對梁上二層鋼筋2.2的外端頭螺紋插接在梁上二層鋼筋螺紋套筒5內。

  49.梁下一層鋼筋2.3沿混凝土梁2的寬度方向間隔設置四根,為設置在相鄰兩箱型鋼柱1之間的通長鋼筋,梁下一層鋼筋2.3的右端車有外螺紋。

  50.梁下一層鋼筋2.3的左端搭接在梁下一層鋼筋連扳6上表面、并雙面焊接,梁下一層鋼筋連扳6焊接在一側鋼柱體1.1的表面,右端螺紋插接在梁下一層鋼筋螺紋套筒7內、梁下一層鋼筋螺紋套筒7焊接在另一側的鋼柱體1.1的表面。

  51.梁下二層鋼筋2.4沿混凝土梁2的寬度方向間隔設置四根,為設置在相鄰兩箱型鋼柱1之間的通長鋼筋,梁下二層鋼筋2.4的左端車有外螺紋。

  52.梁下二層鋼筋2.4的左端螺紋插接在梁下二層鋼筋螺紋套筒8內、梁下二層鋼筋螺紋套筒8焊接在一側的鋼柱體1.1的表面,梁下二層鋼筋2.4的右端通過梁下二層鋼筋連扳9焊接在另一側鋼柱體1.1的表面。

  53.上述中,梁上一層鋼筋螺紋套筒3、梁上一層鋼筋連板4、梁上二層鋼筋螺紋套筒5、梁下一層鋼筋連扳6、梁下一層鋼筋螺紋套筒7、梁下二層鋼筋螺紋套筒8、梁下二層鋼筋連扳9的水平向長度均小于鋼柱體1.1的表面與縱筋1.2之間的間距。

  54.梁下一層鋼筋連扳6的上表面中間與鋼柱體1.1的表面之間焊接有豎直設置的第一加強肋板10,第一加強肋板10和第二加強肋板11的水平向長度均小于鋼柱體1.1的表面與縱筋1.2之間的間距。

  55.梁上一層鋼筋連板4、梁下二層鋼筋連扳9焊接在同一鋼柱體1.1上;梁上一層鋼筋連板4、梁下二層鋼筋連扳9之間垂直焊接有第二加強肋板11,第二加強肋板11的內端面與鋼柱體1.1的表面焊接。

  56.上述陳述中,以梁上一層鋼筋2.1的左端、梁下一層鋼筋2.3的右端、梁下二層鋼筋2.4的左端與鋼柱體1.1通過螺紋套筒連接為例,當然也可為梁上一層鋼筋2.1的右端、梁下一層鋼筋2.3的左端、梁下二層鋼筋2.4的右端與鋼柱體1.1通過螺紋套筒連接。

  57.上述中,連扳的寬度為5d,其中d是鋼筋直徑;節約鋼材,且可避免箱型鋼柱的縱筋和箍筋與連扳相碰的問題,方便車間加工制作。

  58.在滿足施工強度的情況下,可根據具體施工需要,盡可能多采用螺紋套筒;方便現場施工。

  59.梁上一層鋼筋2.1左端設梁上一層鋼筋螺紋套筒3,右端設梁上一層鋼筋連板4;梁上二層鋼筋2.2因為其為非通長鋼筋,為現場施工方便,其兩端均設梁上二層鋼筋螺紋套筒5;使得鋼筋兩端具有足夠的鋼筋施焊操作空間。

  60.螺紋套筒和連扳均為鋼筋連接器。

  61.梁下一層鋼筋2.3左端設梁下一層鋼筋連扳6,右端設梁下一層鋼筋螺紋套筒7;梁下二層鋼筋2.4左端設梁下二層鋼筋螺紋套筒8,右端設梁下二層鋼筋連扳9;梁下一層鋼筋2.3兩端所設鋼筋連接器與梁下二層鋼筋2.4兩端所設鋼筋連接器顛倒設置,這樣可以盡可能創造出鋼筋施焊操作空間。

  62.本發明一種箱型鋼柱與多層梁筋連接結構的施工方法為:本實施例,以梁上一層鋼筋2.1的左端、梁下一層鋼筋2.3的右端、梁下二層鋼筋2.4的左端與鋼柱體1.1通過螺紋套筒連接,梁上一層鋼筋2.1的右端、梁下一層鋼筋2.3的左端、梁下二層鋼筋2.4的右端與鋼柱體1.1通過連扳連接為例。

  63.也可為梁上一層鋼筋2.1的右端、梁下一層鋼筋2.3的左端、梁下二層鋼筋2.4的右端與鋼柱體1.1通過螺紋套筒連接,梁上一層鋼筋2.1的左端、梁下一層鋼筋2.3的右端、梁下二層鋼筋2.4的左端與鋼柱體1.1通過連扳連接。

  64.1,對應梁上一層鋼筋2.1的安裝位置,將梁上一層鋼筋螺紋套筒3的一端口焊接在一側鋼柱體1.1的表面,將梁上一層鋼筋連板4水平焊接在另一側鋼柱體1.1的表面。

  65.2,在梁上一層鋼筋2.1的左端車外螺紋。

  66.3,將梁上一層鋼筋2.1的左端螺紋插接在梁上一層鋼筋螺紋套筒3內,將梁上一層鋼筋2.1的右端搭接在梁上一層鋼筋連板4上,并雙面焊接。

  67.4,對應梁上二層鋼筋2.2的安裝位置,在兩側的鋼柱體1.1的表面焊接梁上二層鋼筋螺紋套筒5。

  68.5,在一對梁上二層鋼筋2.2的外端頭車外螺紋。

  69.6,將一對梁上二層鋼筋2.2的外端頭螺紋插接在梁上二層鋼筋螺紋套筒5內。

  70.7,將梁下一層鋼筋2.3的左端通過梁下一層鋼筋連扳6焊接在一側鋼柱體1.1的表面,將梁下一層鋼筋2.3的右端螺紋插接在、焊接在另一側鋼柱體1.1的表面的梁下一層鋼筋螺紋套筒7內。

  71.8,將梁下二層鋼筋2.4的左端螺紋插接在、焊接在一側鋼柱體1.1的表面的梁下二層鋼筋螺紋套筒8內,將梁下二層鋼筋2.4的右端通過梁下二層鋼筋連扳9焊接在另一側鋼柱體1.1的表面。

  72.9,將第一加強肋板垂直焊接在梁下一層鋼筋連扳6的上表面。

  73.10、將第二加強肋板11垂直焊接在梁上一層鋼筋連板4和梁下二層鋼筋連扳9之間。

  74.通過簡單變換鋼筋連接器的數量、構造形式、尺寸,增加梁筋的層數、改變連板的寬度、改變套筒的外形、改變箱型鋼柱的尺寸等,但基本原理沒有變化,仍在本專利權利保

  護范圍之內。

  75.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76.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技術特征:

  1.一種箱型鋼柱與多層梁筋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間隔設置的箱型鋼柱(1)、連接在箱型鋼柱(1)之間的混凝土梁(2);箱型鋼柱(1)包括鋼柱體(1.1)、設置在鋼柱體(1.1)外圈的縱筋(1.2);混凝土梁(2)包括位于上層的梁上一層鋼筋(2.1)、梁上二層鋼筋(2.2),位于下層的梁下一層鋼筋(2.3)、梁下二層鋼筋(2.4);梁上一層鋼筋(2.1)為設置在相鄰兩箱型鋼柱(1)之間的通長鋼筋;梁上一層鋼筋(2.1)的左端通過梁上一層鋼筋螺紋套筒(3)與一側的箱型鋼柱(1)活動連接,梁上一層鋼筋(2.1)的右端通過梁上一層鋼筋連板(4)與另一側的箱型鋼柱(1)固定連接;梁上二層鋼筋(2.2)成對設置,每對梁上二層鋼筋(2.2)長度相同,且每對梁上二層鋼筋(2.2)的總長短于相鄰箱型鋼柱(1)之間的間距;一對梁上二層鋼筋(2.2)的外端頭均通過梁上二層鋼筋螺紋套筒(5)與箱型鋼柱(1)活動連接;梁下一層鋼筋(2.3)為設置在相鄰兩箱型鋼柱(1)之間的通長鋼筋;梁下一層鋼筋(2.3)的左端通過梁下一層鋼筋連扳(6)焊接在一側鋼柱體(1.1)的表面,右端螺紋插接在梁下一層鋼筋螺紋套筒(7)內、梁下一層鋼筋螺紋套筒(7)焊接在另一側的鋼柱體(1.1)的表面;梁下二層鋼筋(2.4)為設置在相鄰兩箱型鋼柱(1)之間的通長鋼筋;梁下二層鋼筋(2.4)的左端螺紋插接在梁下二層鋼筋螺紋套筒(8)內、梁下二層鋼筋螺紋套筒(8)焊接在一側的鋼柱體(1.1)的表面,梁下二層鋼筋(2.4)的右端通過梁下二層鋼筋連扳(9)焊接在另一側鋼柱體(1.1)的表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箱型鋼柱與多層梁筋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梁上一層鋼筋螺紋套筒(3)內車有內螺紋,梁上一層鋼筋(2.1)一端車有配套的外螺紋;梁上一層鋼筋螺紋套筒(3)的一端口焊接在鋼柱體(1.1)表面。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箱型鋼柱與多層梁筋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梁上一層鋼筋連板(4)為矩形鋼板、水平設置、其內端面焊接在鋼柱體(1.1)的表面;梁上一層鋼筋連板(4)位于梁上一層鋼筋(2.1)下方,梁上一層鋼筋連板(4)的上表面與梁上一層鋼筋(2.1)下表面平齊。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箱型鋼柱與多層梁筋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梁上一層鋼筋(2.1)的左端螺紋插接在梁上一層鋼筋螺紋套筒(3)內,右端焊接在梁上一層鋼筋連板(4)的上表面。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箱型鋼柱與多層梁筋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梁下一層鋼筋連扳(6)的上表面中間與鋼柱體(1.1)的表面之間焊接有豎直設置的第一加強肋板(10)。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箱型鋼柱與多層梁筋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梁上一層鋼筋連板(4)、梁下二層鋼筋連扳(9)之間垂直焊接有第二加強肋板(11)。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箱型鋼柱與多層梁筋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第一加強肋板(10)和第二加強肋板(11)的水平向長度均小于鋼柱體(1.1)的表面與縱筋(1.2)之間的間距。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箱型鋼柱與多層梁筋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梁上一層鋼筋螺紋套筒(3)、梁上一層鋼筋連板(4)、梁上二層鋼筋螺紋套筒(5)、梁下

  一層鋼筋連扳(6)、梁下一層鋼筋螺紋套筒(7)、梁下二層鋼筋螺紋套筒(8)、梁下二層鋼筋連扳(9)的水平向長度均小于鋼柱體(1.1)的表面與縱筋(1.2)之間的間距。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箱型鋼柱與多層梁筋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鋼柱體(1.1)上焊接有加勁橫隔板(12)。10.一種權利要求1至9任意一項所述的箱型鋼柱與多層梁筋連接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為:步驟一,對應梁上一層鋼筋(2.1)的安裝位置,將梁上一層鋼筋螺紋套筒(3)的一端口焊接在一側鋼柱體(1.1)的表面,將梁上一層鋼筋連板(4)水平焊接在另一側鋼柱體(1.1)的表面;步驟二,在梁上一層鋼筋(2.1)的左端車外螺紋;步驟三,將梁上一層鋼筋(2.1)的左端螺紋插接在梁上一層鋼筋螺紋套筒(3)內,將梁上一層鋼筋(2.1)的右端搭接在梁上一層鋼筋連板(4)上,并雙面焊接;步驟四,對應梁上二層鋼筋(2.2)的安裝位置,在兩側的鋼柱體(1.1)的表面焊接梁上二層鋼筋螺紋套筒(5);步驟五,在一對梁上二層鋼筋(2.2)的外端頭車外螺紋;步驟六,將一對梁上二層鋼筋(2.2)的外端頭螺紋插接在梁上二層鋼筋螺紋套筒(5)內;步驟七,將梁下一層鋼筋(2.3)的左端通過梁下一層鋼筋連扳(6)焊接在一側鋼柱體(1.1)的表面,將梁下一層鋼筋(2.3)的右端螺紋插接在、焊接在另一側鋼柱體(1.1)的表面的梁下一層鋼筋螺紋套筒(7)內;步驟八,將梁下二層鋼筋(2.4)的左端螺紋插接在、焊接在一側鋼柱體(1.1)的表面的梁下二層鋼筋螺紋套筒(8)內,將梁下二層鋼筋(2.4)的右端通過梁下二層鋼筋連扳(9)焊接在另一側鋼柱體(1.1)的表面;步驟九,將第一加強肋板垂直焊接在梁下一層鋼筋連扳(6)的上表面;步驟十、將第二加強肋板(11)垂直焊接在梁上一層鋼筋連板(4)和梁下二層鋼筋連扳(9)之間。

  技術總結

  一種箱型鋼柱與多層梁筋連接結構及施工方法,涉及建筑結構施工領域,箱型鋼柱與多層梁筋連接結構包括間隔設置的箱型鋼柱、連接在箱型鋼柱之間的混凝土梁。箱型鋼柱包括鋼柱體、設置在鋼柱體外圈的縱筋。混凝土梁包括位于上層的梁上一層鋼筋、梁上二層鋼筋,位于下層的梁下一層鋼筋、梁下二層鋼筋。梁上一層鋼筋為設置在相鄰兩箱型鋼柱之間的通長鋼筋;梁上一層鋼筋的左端通過梁上一層鋼筋螺紋套筒與一側的箱型鋼柱活動連接,梁上一層鋼筋的右端通過梁上一層鋼筋連板與另一側的箱型鋼柱固定連接。本發明解決當混凝土梁內需設置多層鋼筋時,下層連扳長度超過鋼柱縱筋,與鋼柱縱筋沖突,造成施工不便,增加工程量,且影響下層連扳的強度的問題。連扳的強度的問題。連扳的強度的問題。

  技術研發人員:張永振 唐永軍 付亮 許文濤 黃晨 殷豪 吳楠 馬云飛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北京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技術研發日:2021.10.29

  技術公布日:202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