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強度鋼沖壓模具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博主:adminadmin 2022-10-27 17:00:08 條評論
摘要:一種高強度鋼沖壓模具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0001]本發明涉及機械設備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強度鋼沖壓模具。【背景技術】[0002]現在機加工行業使用沖壓模具,普遍適用于對槽鋼的單一下料或單一沖孔使用,下料沖...

  一種高強度鋼沖壓模具的制作方法

高強度鋼沖壓模具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機械設備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強度鋼沖壓模具。

  【背景技術】

  [0002]現在機加工行業使用沖壓模具,普遍適用于對槽鋼的單一下料或單一沖孔使用,下料沖孔不能同時完成,主要原因在于工字鋼的體積大,而且下料和沖孔是由完全不同的過程而完成的。比如:工字鋼先下料后沖孔就是由兩個完全不同過程而完成,浪費了很多時間,工作效率低、人工勞動力度大,本發明在現有的沖壓模具的基礎上對其原工字鋼的工型模具或Η型模具進行了改造,改造后的沖壓模具不僅可以使下料沖孔同時完成,也可以使不同長度不同孔距的工字鋼同時完成。這樣有利于加工整根工字鋼的多樣化沖壓使用要求,一次裝卡固定即可完成下料沖孔的加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減輕了人工勞動,適宜大批量生產。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克服了上述的缺點,而提供一種高強度鋼沖壓模具。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該高強度鋼沖壓模具包括定模、第一卡槽、第一沖頭、動模、第二卡槽、第二沖頭連接件、第二沖頭,所述定模的中部設置第一卡槽,定模的頂部兩端設置兩個第一沖頭,動模的中下部兩端設置兩個第二卡槽,動模的中部設置第二沖頭連接件,第二沖頭連接件的底部連接第二沖頭;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沖頭連接件的規格匹配;所述第一沖頭和第二卡槽的規格匹配;所述定模、第一卡槽和第一沖頭一體成型;所述動模、第二卡槽、第二沖頭連接件和第二沖頭一體成型。

  [0005]優選的,所述第一卡槽的縱向橫截面為Τ字型。

  [0006]優選的,所述兩個第一沖頭的規格相同。

  [0007]優選的,所述兩個第二卡槽的規格相同。

  [0008]優選的,所述第一沖頭為圓柱體。

  [0009]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方案完整,操作方便;沖壓過程中受力均勻,不會發生斷裂;易于取出成品工件。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中附圖標記的含義,1、定模,2、第一卡槽,3、第一沖頭,4、動模,5、第二卡槽,6、

  第二沖頭連接件,7、第二沖頭。

  【具體實施方式】

  [0012]為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0013]該高強度鋼沖壓模具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該高強度鋼沖壓模具包括定模1、第一卡槽2、第一沖頭3、動模4、第二卡槽5、第二沖頭連接件6、第二沖頭7,所述定模1的中部設置第一卡槽2,定模1的頂部兩端設置兩個第一沖頭3,動模4的中下部兩端設置兩個第二卡槽5,動模4的中部設置第二沖頭連接件6,第二沖頭連接件6的底部連接第二沖頭7 ;所述第一卡槽2和第二沖頭連接件6的規格匹配;所述第一沖頭3和第二卡槽5的規格匹配;所述定模1、第一卡槽2和第一沖頭3 —體成型;所述動模4、第二卡槽5、第二沖頭連接件6和第二沖頭7 —體成型;第一卡槽2的縱向橫截面為T字型;兩個第一沖頭3的規格相同;兩個第二卡槽5的規格相同;第一沖頭3為圓柱體。

  [0014]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權項】

  1.一種高強度鋼沖壓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模(1)、第一卡槽(2)、第一沖頭(3)、動模(4)、第二卡槽(5)、第二沖頭連接件(6)、第二沖頭(7),所述定模(1)的中部設置第一卡槽(2 ),定模(1)的頂部兩端設置兩個第一沖頭(3 ),動模(4)的中下部兩端設置兩個第二卡槽(5),動模(4)的中部設置第二沖頭連接件(6),第二沖頭連接件(6)的底部連接第二沖頭(7);所述第一卡槽(2)和第二沖頭連接件(6)的規格匹配;所述第一沖頭(3)和第二卡槽(5)的規格匹配;所述定模(1)、第一卡槽(2)和第一沖頭(3) —體成型;所述動模(4)、第二卡槽(5)、第二沖頭連接件(6)和第二沖頭(7) —體成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強度鋼沖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2)的縱向橫截面為T字型。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強度鋼沖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第一沖頭(3)的規格相同。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強度鋼沖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第二卡槽(5)的規格相同。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強度鋼沖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沖頭(3)為圓柱體。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強度鋼沖壓模具,包括定模(1)、第一卡槽(2)、第一沖頭(3)、動模(4)、第二卡槽(5)、第二沖頭連接件(6)、第二沖頭(7),所述定模(1)的中部設置第一卡槽(2),定模(1)的頂部兩端設置兩個第一沖頭(3),動模(4)的中下部兩端設置兩個第二卡槽(5),動模(4)的中部設置第二沖頭連接件(6),第二沖頭連接件(6)的底部連接第二沖頭(7)。該發明提供的高強度鋼沖壓模具,沖壓過程中受力均勻,不會發生斷裂;易于取出成品工件。

  【IPC分類】B21D37/10

  【公開號】CN105344835

  【申請號】CN201510928504

  【發明人】徐海保

  【申請人】常熟市匯海機械制造有限責任公司

  【公開日】2016年2月24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15日

  一種帶排廢料孔的沖裁彎曲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模具領域,特指一種能同時完成零件沖裁和彎曲兩道工藝的帶排廢料孔的沖裁彎曲模。

  【背景技術】

  [0002]彎曲工藝是根據零件形狀的需要,通過模具和壓力機把毛坯彎成一定角度、一定形狀工件的沖壓工藝方法。附圖1所示的零件是典型的L形件,工件形狀、結構比較簡單,通常是大批量生產,此零件一般通過沖裁成形和彎曲兩道加工工序加工成型,然而兩道工序就需要用兩套模具,加工繁瑣,且生產效率低。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能一次成型的帶排廢料孔的沖裁彎曲模。

  【發明內容】

  [0003]針對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種帶排廢料孔的沖裁彎曲模。

  [0004]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帶排廢料孔的沖裁彎曲模,包括沖壓桿、上模板、下模板和導向桿;所述沖壓桿固定連接在上模板的上方;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通過導向桿連接;所述導向桿外還套設有彈簧;所述上模板的下側從左到右依次連接有切邊凸模、壓料板和彎曲凸模;所述壓料板的上方通過推桿和上模板連接;所述推桿上套設有回復彈簧;所述下模板上固定連接有凹模;所述下模板開設有一個排廢料孔;所述排廢料孔位于凹模左側。

  [0005]優選的,所述導向桿有4根,分別設置在四角上。

  [0006]優選的,所述彎曲凸模的下端面低于切邊凸模的下端面。

  [0007]優選的,所述切邊凸模為曲邊切邊凸模。

  [0008]優選的,所述凹模的左側邊緣在排廢料孔范圍內。

  [0009]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運用,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

  本發明的帶排廢料孔的沖裁彎曲模,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由于沖裁、歪曲兩道工序一次完成,且可以及時排除廢料,生成效率高。

  【附圖說明】

  [001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1為加工完成后的工件示意圖;

  附圖2為本發明的帶排廢料孔的沖裁彎曲模結構示意圖;

  附圖3為本發明中下模結構的俯視圖;

  其中:1、沖壓桿;2、上模板;3、下模板;4、導向桿;5、彈簧;6、切邊凸模;7、壓料板;8、彎曲凸模;9、推桿;10、回復彈簧;11、凹模;12、工件;13、排廢料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結合附圖來說明本發明。

  [0012]本發明的帶排廢料孔的沖裁彎曲模結構如附圖2、3所示,包括沖壓桿1、上模板2、下模板3和導向桿4 ;所述沖壓桿1固定連接在上模板2的上方;所述上模板2和下模板3通過導向桿4連接;所述導向桿4外還套設有彈簧5 ;所述導向桿有4根,分別設置在四角上,導向精確,且可利用彈簧5的回彈力使上模座上行,節省動力;所述上模板2的下側從左到右依次連接有切邊凸模6、壓料板7和彎曲凸模8 ;所述壓料板7的上方通過推桿9和上模板2連接;所述推桿9上套設有回復彈簧10 ;所述下模板3上固定連接有凹模11 ;所述下模板3開設有一個排廢料孔13 ;所述排廢料孔13位于凹模11左側,且凹模11的左側邊緣在排廢料孔13范圍內,有利于切斷的廢料從排廢料孔13中迅速排出。

  [0013]進一步的說明,所述彎曲凸模的下端面低于切邊凸模的下端面。

  [0014]進一步的說明,所述切邊凸模為曲邊切邊凸模,其曲邊與加工的零件的曲邊相同。

  [0015]本發明方案的帶排廢料孔的沖裁彎曲模具,其工作過程是:首先給沖裁彎曲模配上合適的壓力機,并安裝在工作臺上;將待加工工件放在凹模上。模具在工作時,上模板隨壓力機下行,工件的一端首先在彎曲凸模壓料板和凹凸模的相對作用下,將工件的一端慢慢壓彎成形;當切邊凸模與工件接觸后,工件在切邊凸模、壓料板和凹凸模的相對作用下將廢料切除,本模具的上模板的極限行程是在壓料板上方的推桿的極限位置;排廢料孔的設計,有利于切斷的廢料從排廢料孔中迅速排出,當然工作臺上相應的位置也必須開設廢料孔,才方便廢料直接掉落帶工作臺下,可以用框收集廢料。壓力機回程上行,上模板帶著凸模和壓料板一起上行,已沖裁彎曲成形的工件在彈簧回彈力的作用下由推出,將成品工件取下,即完成一個工件的加工。

  [0016]本發明的帶排廢料孔的沖裁彎曲模,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由于沖裁、歪曲兩道工序一次完成,生成效率尚。

  [0017]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明的內容并加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發明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帶排廢料孔的沖裁彎曲模,其特征在于:包括沖壓桿、上模板、下模板和導向桿;所述沖壓桿固定連接在上模板的上方;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通過導向桿連接;所述導向桿外還套設有彈簧;所述上模板的下側從左到右依次連接有切邊凸模、壓料板和彎曲凸模;所述壓料板的上方通過推桿和上模板連接;所述推桿上套設有回復彈簧;所述下模板上固定連接有凹模;所述下模板開設有一個排廢料孔;所述排廢料孔位于凹模左側。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排廢料孔的沖裁彎曲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桿有4根,分別設置在四角上。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排廢料孔的沖裁彎曲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彎曲凸模的下端面低于切邊凸模的下端面。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排廢料孔的沖裁彎曲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切邊凸模為曲邊切邊凸模。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排廢料孔的沖裁彎曲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的左側邊緣在排廢料孔范圍內。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帶排廢料孔的沖裁彎曲模,包括沖壓桿、上模板、下模板和導向桿;所述沖壓桿固定連接在上模板的上方;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通過導向桿連接;所述導向桿外還套設有彈簧;所述上模板的下側從左到右依次連接有切邊凸模、壓料板和彎曲凸模;所述壓料板的上方通過推桿和上模板連接;所述推桿上套設有回復彈簧;所述下模板上固定連接有凹模;所述下模板開設有一個排廢料孔;所述排廢料孔位于凹模左側。本發明的模具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由于沖裁、歪曲兩道工序一次完成,生成效率高,且加工精度高。

  【IPC分類】B21D37/10

  【公開號】CN105344836

  【申請號】CN201510945509

  【發明人】卞林元

  【申請人】蘇州恒泰金屬制品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2月24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17日

  一種自行車配件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模具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自行車配件模具。

  【背景技術】

  [0002]在自行車的生產裝配中,經常會使用到弧形的擋泥板。擋泥板一般采用沖壓的方式生產,生產效率高,有利于尺寸控制,適合大批量的自行車組裝生產,降低生產的成本。

  [0003]擋泥板和車架的連接通常采用螺栓連接,安裝前需要在擋泥板上鉆孔,而擋泥板為弧形結構,鉆孔的難度大,影響了工作效率。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自行車配件模具,弧形和鉆孔一次加工完成,提高工作效率和產品精度。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自行車配件模具,包括:上模固定板和下模固定板,所述上模固定板設置在下模固定板的上方,所述上模固定板底部設置有連接塊,所述連接塊的底部設置有外凸的弧形沖頭,所述下模固定板上設置有內凹的弧形模芯,所述上模固定板下方設置有指向下方的套筒,所述套筒內設置有一個指向弧形模芯的圓柱沖孔頭,所述圓柱沖孔頭底部延伸至弧形沖頭下方。

  [0006]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弧形模芯中設置有一個脫模塊,所述脫模塊的底部與下模固定板之間設置有脫模彈簧相連接。

  [0007]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上模固定板上設置有指向下模固定板的導向滑套,所述下模固定板上設置有與導向滑套相對應的導向柱。

  [0008]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弧形沖頭上設置有與圓柱沖孔頭相對應的通孔。

  [0009]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弧形模芯上設置有與圓柱沖孔頭相對應的落料孔。

  [0010]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套筒內設置有套設在圓柱沖孔頭上部的緩沖彈

  ο

  [0011]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上模固定板下方設置有位于弧形沖頭兩側的固定支撐板。

  [0012]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弧形模芯外側分別設置有坯料限位板。

  [0013]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指出的一種自行車配件模具,毛坯板放在弧形模芯上方,弧形沖頭向下沖壓時,圓柱沖孔頭先接觸到毛坯板,對毛坯板進行固定,然后弧形沖頭與弧形模芯配合得到弧形的擋泥板,同時圓柱沖孔頭與落料孔配合,在擋泥板上得到螺栓固定用的通孔,工作效率高,尺寸精準,產品合格率高。

  【附圖說明】

  [0014]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其中:

  圖1是本發明一種自行車配件模具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將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0016]請參閱圖1,本發明實施例包括:

  一種自行車配件模具,包括:上模固定板1和下模固定板2,所述上模固定板1設置在下模固定板2的上方,所述上模固定板1底部設置有連接塊11,所述連接塊11的底部設置有外凸的弧形沖頭12,所述下模固定板2上設置有內凹的弧形模芯21,弧形沖頭12和弧形模芯21的配合,可以沖壓得到弧形結構的擋泥板。

  [0017]所述上模固定板1下方設置有指向下方的套筒15,所述套筒15內設置有一個指向弧形模芯21的圓柱沖孔頭14,所述圓柱沖孔頭14底部延伸至弧形沖頭12下方,所述弧形模芯21上設置有與圓柱沖孔頭14相對應的落料孔25。弧形沖頭12向下沖壓時,圓柱沖孔頭14先接觸到毛坯板,對毛坯板進行固定,然后弧形沖頭12與弧形模芯21配合得到弧形的擋泥板,同時圓柱沖孔頭14與落料孔25配合,在擋泥板上得到螺栓固定用的通孔,工作效率高,尺寸精準。

  [0018]所述弧形模芯21中設置有一個脫模塊23,所述脫模塊23的底部與下模固定板2之間設置有脫模彈簧24相連接。沖壓前,脫模塊23在突出在弧形模芯21的上方,沖壓時脫模塊23下沉,沖壓結束而開模后,脫模塊23在脫模彈簧24的作用下上升而把產品頂出。

  [0019]所述上模固定板1上設置有指向下模固定板2的導向滑套4,所述下模固定板2上設置有與導向滑套4相對應的導向柱3,提高開模和閉模的穩定性。

  [0020]所述弧形沖頭12上設置有與圓柱沖孔頭14相對應的通孔,方便圓柱沖孔頭14的工作。所述套筒15內設置有套設在圓柱沖孔頭14上部的緩沖彈簧16,圓柱沖孔頭14的頂部與套筒15頂部留有緩沖的間隙,緩沖彈簧16在圓柱沖孔頭14與毛坯接觸的初始階段對毛坯進行下壓固定,在弧形沖頭12不斷下降而形成擋泥板的過程中才進行沖孔。

  [0021]所述上模固定板1下方設置有位于弧形沖頭12兩側的固定支撐板13,提升弧形沖頭12工作時的結構穩定性。

  [0022]所述弧形模芯21外側分別設置有坯料限位板22,對坯料進行限位,使得原料鋼板限制在坯料限位板22圍成的框體內,避免在沖壓時發生位移,避免損失模具。

  [0023]綜上所述,本發明指出的一種自行車配件模具,一次完成沖壓成型,工作效率高,得到的擋泥板尺寸精準,沖孔位置統一,有利于提升自行車的組裝效率和產品質量穩定性。

  [0024]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自行車配件模具,包括:上模固定板和下模固定板,所述上模固定板設置在下模固定板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固定板底部設置有連接塊,所述連接塊的底部設置有外凸的弧形沖頭,所述下模固定板上設置有內凹的弧形模芯,所述上模固定板下方設置有指向下方的套筒,所述套筒內設置有一個指向弧形模芯的圓柱沖孔頭,所述圓柱沖孔頭底部延伸至弧形沖頭下方。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配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模芯中設置有一個脫模塊,所述脫模塊的底部與下模固定板之間設置有脫模彈簧相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配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固定板上設置有指向下模固定板的導向滑套,所述下模固定板上設置有與導向滑套相對應的導向柱。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配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沖頭上設置有與圓柱沖孔頭相對應的通孔。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配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模芯上設置有與圓柱沖孔頭相對應的落料孔。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配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內設置有套設在圓柱沖孔頭上部的緩沖彈簧。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配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固定板下方設置有位于弧形沖頭兩側的固定支撐板。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配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模芯外側分別設置有還料限位板。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自行車配件模具,包括:上模固定板和下模固定板,所述上模固定板設置在下模固定板的上方,所述上模固定板底部設置有連接塊,所述連接塊的底部設置有外凸的弧形沖頭,所述下模固定板上設置有內凹的弧形模芯,所述上模固定板下方設置有指向下方的套筒,所述套筒內設置有一個指向弧形模芯的圓柱沖孔頭,所述圓柱沖孔頭底部延伸至弧形沖頭下方。通過上述方式,本發明所述的自行車配件模具,弧形沖頭向下沖壓時,圓柱沖孔頭先接觸到毛坯板,對毛坯板進行固定,然后弧形沖頭與弧形模芯配合得到弧形的擋泥板,同時圓柱沖孔頭與落料孔配合,在擋泥板上得到螺栓固定用的通孔,工作效率高,尺寸精準,產品合格率高。

  【IPC分類】B21D37/10, B21D53/86

  【公開號】CN105344837

  【申請號】CN201510983494

  【發明人】李國剛

  【申請人】蘇州卡波爾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2月24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4日

  一種內外雙壓邊圈回程輔助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汽車結構件沖壓技術領域,涉及該領域中的冷沖壓模具結構,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內外雙壓邊圈回程輔助機構。

  【背景技術】

  [0002]汽車車身結構件模具在汽車車身制造中的重要性無需置疑,而且汽車模具一般是數量較大的一類,也是我國機電產品制造中迅速發展的冷沖壓工藝裝備。汽車車身結構件較覆蓋件具有形狀不規則,數量多的特點。而有些零件因為結構復雜,沖壓件型面落差起伏較大或整體深度較深,針對此類零件各汽車主機廠采用帶上壓料或者二次成型工藝來保證零件的外觀質量,即采用內外雙壓邊圈結構來進行零件的成型。但是帶上壓料或者二次成型的模具生產的前提是,必須內壓邊圈全部脫離后,外壓邊圈才能頂起工作,否則會因為上壓邊圈對零件施加力量導致零件變形。所以,要求壓機必須使用帶有氣缸閉鎖功能才能生產;因為生產線通常為前期規劃,多數壓機不具備此功能,故此類零件的設計與制造受到了極大的約束,其次帶氣缸閉鎖功能的壓機價格普遍較高,采用內外雙壓邊圈結構來成型的零件的生產成本而變相的提高了。

  [0003]下面就傳統的此類模具的實現方式進行簡單描述。

  [0004]傳統的普通成型模具見圖1及圖2所示。其中包含上模本體1、下壓邊圈7、下模本體6、成形凸模5、頂桿8和板料9。首先,壓機的氣墊對頂桿8施加一定的力量,通過力量的傳導,使得下壓邊圈7被頂起。然后板料9放在下壓邊圈7上,上模本體1向下運動,板料被上模本體1和下壓邊圈7加持住。上模本體1繼續向下運動,板料9受下壓邊圈7和上模本體1之間的夾持力影響,開始產生塑形變形,直至成型凸模5和上模本體1壓力達到一定值,板料9成型為最終鈑金件形狀。此類零件的生產,板料9在成型凸模5與上模本體1接觸之前,處于完全自由狀態,這時候板料可以流動,若內部形狀變化劇烈,則一些常見的沖壓缺陷如起皺、開裂等會產生,最終導致產品生產不合格。

  [0005]若要在板料最終成型前控制材料流動,使其處在非完全自由狀態,就需要帶上壓邊圈的模具結構,帶上壓邊圈成型模具見圖3-圖7所示。具體結構如圖3所示,包含有上模本體1、上模墊板2、彈簧3、上壓邊圈4、成型凸模5、下模本體6、下壓邊圈7、頂杠8和板料9。首先,壓機的氣墊對頂桿8施加一定的力量,通過力量的傳導,使得下壓邊圈7被頂起。然后零件9放在下壓邊圈2上,上模本體1向下運動,帶動上壓邊圈4向下運動,直至板料9被上模本體1上安裝的上壓邊圈4固定在成型凸模5上。模具繼續向下運動,直至上模本體1和下壓邊圈7將板料9夾持住。上模本體1繼續向下運動,上壓邊圈4因受到彈簧3力的影響,開始對板料9施加力量,使得板料9被夾持部位不受力的影響而產生變化,自由部分的板料9受下壓邊圈7和上模本體1之間的夾持力影響,開始產生塑形變形,直至成型凸模5和上模本體1壓力達到一定值,板料成型為最終鈑金件9所示形狀。

  [0006]模具回程開始時,壓機的下氣墊閉鎖工作開始,這時候的回程程序是上模本體1向上運動,因為下壓邊圈7沒有受到壓機氣墊力的影響,故下壓邊圈不隨著上模本體1 一起向上運動。此時,上壓邊圈4因為受到彈簧3力量的影響,開始向下運動,使得零件漸漸脫離上模本體1的型腔。隨著壓機的滑塊的向上運動,帶動上模具本體1向上運動,直至上壓邊圈4脫開成型凸模5。這時,氣墊閉鎖結束,氣墊帶動頂杠8向上運動,使得板料9脫開成型凸模5,最終工作完成。

  [0007]由此類模具的工作特點可以看出,氣墊閉鎖功能在其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若沒有氣墊閉鎖功能,此類帶上下壓邊圈結構的模具在回程時,上壓邊圈4和下壓邊圈7對已經形成了特性形狀的板料9同時施加向上和向下的力,則零件9因受到兩個方向力量的擠壓,必然會產生變形,使得產品報廢。所以,此類結構的模具壓機必須使用帶有氣缸閉鎖功能才能生產。

  [0008]然而,隨著現代汽車主機廠對車身沖壓件質量要求的不斷提升和成本降低的孜孜不怠的要求,隨著設備可動率提升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加上現在小批量,差異化生產的需求,模具設計人員及主機廠的沖壓工程師們,需要對生產線的各種條件的克服及對降低模具投入進行了思考和研究,需要對傳統的成形模具結構不斷進行優化和改造,而雙壓邊圈如何能做到在不利用氣墊閉鎖功能還能正常生產,正是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9]在中國專利文獻中,檢索到與上述技術相關的專利文獻:

  CN201320025545.9 (一種汽車模具活動壓邊圈);

  CN201020628489.4 (壓力機氣墊的閉鎖機構);

  CN200920294955.7 (一種同步帶成型模具);

  CN201320213843.0 (一種斜楔機構的輔助回程結構);

  上述專利文獻所公開的技術方案,均沒有能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10]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內外雙壓邊圈回程輔助機構,它通過結構實現內外雙壓邊圈模具在沒有氣墊閉鎖功能的機床上的穩定生產,且結構簡單通用。

  [0011]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內外雙壓邊圈回程輔助機構,包括回程機構本體、主滑塊、第一驅動塊、第二驅動塊、頂桿和第二彈簧、主滑塊設置在回程機構本體內,能夠在回程機構本體內水平移動,回程機構本體后端安裝頂桿,第二彈簧一端安裝在頂桿上,另一端穿過回程機構本體與主滑塊后端連接,回程機構本體的底部有開口,第一驅動塊的上端為斜面特征,穿過回程機構本體底部的開口,主滑塊的后端是與第一驅動塊上端的斜面特征對應的斜面特征,當第一驅動塊向上運動時,通過斜面間的相對運動,能夠使主滑塊向右運動。

  [0012]其中,第二驅動塊連接固定在模具的上壓邊圈上,回程機構本體連接固定在模具的下壓邊圈上,第一驅動塊穿過模具的下壓邊圈,連接到模具的下模本體。

  [0013]其中,還包括第一彈簧,連接在第一驅動塊的下端。

  [0014]其中還包括安全滑塊和安全驅動塊,安全滑塊與主滑塊前端固定連接,安全驅動塊與第二驅動塊固定連接。

  [0015]進一步,第二驅動塊與模具的上模本體之間布置有滑板,在上下模本體上下相對運動時平衡第二驅動塊和安全驅動塊受到的水平方向的力。

  [0016]進一步,回程機構本體外側布置有背拖,用于平衡主驅動塊和安全滑塊受到的水平方向的力。

  [0017]進一步,回程輔助機構左右對稱地布置在模具的兩側。

  [0018]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內外雙壓邊圈模具,包含上模本體、上模墊板、第三彈簧、上壓邊圈、成型凸模、下模本體、下壓邊圈和頂杠,第三彈簧設置在上模本體和上壓邊圈之間,還包括上述回程輔助機構。

  [0019]由此機構的工作特點可以看出,該機構在其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若沒有此機構功能,此類帶上下壓邊圈結構的模具在回程時,上壓邊圈和下壓邊圈對已經形成了特性形狀的板料同時施加向上和向下的力,則零件因受到兩個方向力量的擠壓,必然會產生變形,使得產品報廢。所以,此結構的模具可以有效的擴大了不帶閉鎖功能的壓機的使用范圍。

  【附圖說明】

  [0020]圖1:傳統成型模初始狀態圖;

  圖2:傳統成型模到底狀態圖;

  圖3:現有的帶氣缸閉鎖功能的成型模具初始狀態圖;

  圖4:現有的帶氣缸閉鎖功能的成型模具成型中狀態圖;

  圖5:現有的帶氣缸閉鎖功能的成型模具成型到底狀態圖;

  圖6:現有的帶氣缸閉鎖功能的成型模具開模中狀態圖;

  圖7:現有的帶氣缸閉鎖功能的成型模具完全開模狀態圖;

  圖8:本申請的回程輔助機構初始狀態圖;

  圖9:本申請的帶回程輔助機構的成型模具初始狀態圖;

  圖10:本申請回程輔助機構的成型中狀態圖;

  圖11:本申請帶回程輔助機構的成型模具成型中狀態圖;

  圖12:本申請回程輔助機構的成型到底狀態圖;

  圖13:本申請帶回程輔助機構的成型模具成型到底狀態圖;

  圖14:本申請回程輔助機構的在開模中狀態圖;

  圖15:本申請帶回程輔助機構的成型模具開模中狀態圖;

  圖16:本申請回程輔助機構的在完全開模狀態圖;

  圖17:本申請帶回程輔助機構的成型模具完全開模狀態圖。[0021]附圖標記說明:

  1、上模本體; 2、上模墊板; 3、第三彈簧;4、上壓邊圈;

  5、成型凸模; 6、下模本體; 7、下壓邊圈;8、頂杠;

  9、板料;10、回程輔助機構;

  a、安全滑塊; b、安全驅動塊; c、第二驅動塊;d、主滑塊; e、回程機構本體;f、頂桿;g、第二彈簧;h、第一驅動塊;

  1、第一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具體描述。

  [0023]如圖9所示,本發明的成形模具的下部采用活動可調整結構形式,其中包含有上模本體1、上模墊板2、第三彈簧3、上壓邊圈4、成型凸模5、下模本體6、下壓邊圈7、頂杠8和回程輔助機構10。

  [0024]如圖8所示,本申請的回程輔助結構10包括:回程機構本體e、主滑塊d、安全滑塊

  a、第二驅動塊c、安全驅動塊b、第一驅動塊h、第一彈簧1、頂桿f和第二彈簧g。主滑塊d設置在回程機構本體e內,能夠在回程機構本體e內水平移動,安全滑塊a與主滑塊d的前端螺釘連接,第二彈簧g安裝在回程機構本體e后端的頂桿f上,穿過回程機構本體e與主滑塊d后端螺釘連接,為主滑塊d復位提供動力源。回程機構本體e通過螺釘連接固定在下壓邊圈7上。安全驅動塊b與第二驅動塊c螺釘連接,第二驅動塊c通過螺釘連接固定在上壓邊圈4上,第二驅動塊c與上模本體1之間布置有滑板,在上下模本體上下相對運動時平衡第二驅動塊c和安全驅動塊b受到的水平方向的力,回程機構本體e外側布置背拖,平衡主驅動塊d和安全滑塊a受到的水平方向的力。第一驅動塊h穿過下壓邊圈7,下端通過第一彈簧i連接到下模本體6,第一驅動塊h上端為斜面特征,穿過回程機構本體e的底部開口,主滑塊d的后端是與之對應的斜面特征,當第一驅動塊h向上運動時,通過斜面間的相對運動,使主滑塊d向右運動。

  [0025]回程輔助機構左右對稱地布置在模具的兩側。

  [0026]下面結合附圖描述成型模具在各個狀態下回程輔助機構以及模具的動作及狀態。

  [0027]首先,壓機的氣墊對頂杠8施加一定的力量,通過力量的傳導,使得下壓邊圈7被頂起。然后將板料9放在下壓邊圈7上,上模本體1向下運動,帶動上壓邊圈4向下運動,直至板料9被上模本體1上安裝的上壓邊圈4固定在成型凸模5上,在此過程中,主滑塊d受到第一驅動塊h的作用,向右運動,與第二驅動塊c側壁接觸。如圖10、11所示。

  [0028]模具上模繼續向下運動,上模本體1向下運動,上壓邊圈4因受到第三彈簧3力的影響,開始對板料9施加力量,使得板料9被夾持部位不受力的影響而不產生變化,板料9的自由部分受下壓邊圈7和上模本體1之間的夾持力影響,開始產生塑形變形,直至成型凸模5和上模本體1壓力達到一定值,板料9成型為最終鈑金件9所示形狀。在此過程中,回程輔助機構10的運動分解為:當上壓邊圈接觸到板料9時,第二驅動塊c停止運動,而主滑塊d受到上模座的壓力繼續向下運動,此時主滑塊d與第二驅動塊c側壁接觸垂直運動,且側壁接觸面逐漸減小,當成型到底時,在第一彈簧i的作用下,第二驅動塊c與主滑塊d之間由側壁接觸轉變為上下面接觸。如圖12、13所示。

  [0029]模具回程開始,在頂桿8的作用下,下壓邊圈7,回程機構10,板料9和上模座1向上運動,此處由于第二驅動塊c的下表面與主滑塊d的上表面接觸,在主滑塊d的作用下,第二驅動塊c也一起運動,板料9脫離成型凸模5,此時,第三彈簧3處于壓縮狀態。運動到一定程度時,下壓邊圈7停止運動,此時第一驅動塊h回到初始狀態。由于第三彈簧3處于壓縮狀態,故主滑塊d受到第二驅動塊c施加的向下的力,此時主滑塊d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于第二彈簧g向左的回程力,所以主滑塊d不運動,如圖14、15所示。

  [0030]上模本體1繼續向上運動,下壓邊圈7停止運動,此過程中第三彈簧3處于受壓狀態,第三彈簧3的壓縮力通過上壓邊圈作用在主滑塊d上,主滑塊d受到向右的摩擦力大于第二彈簧g拉伸力,所以主滑塊d不運動,故上壓邊圈不運動。隨著上模本體1繼續向上運動,上模座繼續向上運動,第三彈簧3壓縮力逐漸減小,主滑塊d所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摩擦力逐漸減小,直至主滑塊d和上壓邊圈4回到初始狀態,成型工作完全結束,機床上滑塊運動到上死點,可取件。其中安全滑塊a和安全驅動塊b是安全件,正常情況下不參與工作,當回程機構10中的第二彈簧g失效時,安全滑塊a和安全驅動塊b工作,使主滑塊d回位。其運動關系是:安全滑塊a因第二彈簧g失效而靜止不動,主滑塊d隨著上壓邊圈4向上運動,當主滑塊d與安全滑塊a接觸時,由于斜面的存在促使安全滑塊a向左運動,回到起始位置如圖16、17所示。

  [0031]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發明具體實現方式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發明的方法構想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發明的構想和技術方案直接用于其他場合的,均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內外雙壓邊圈回程輔助機構,包括回程機構本體(e)、主滑塊(d)、第一驅動塊(h)、第二驅動塊(c)、頂桿(f)和第二彈簧(g)、主滑塊(d)設置在回程機構本體(e)內,能夠在回程機構本體(e)內水平移動,回程機構本體(e)后端安裝頂桿(f),第二彈簧(g) —端安裝在頂桿(f)上,另一端穿過回程機構本體(e)與主滑塊(d)后端連接,回程機構本體(e)的底部有開口,第一驅動塊(h)的上端為斜面特征,穿過回程機構本體(e)底部的開口,主滑塊(d)的后端是與第一驅動塊(h)上端的斜面特征對應的斜面特征,當第一驅動塊(h)向上運動時,通過斜面間的相對運動,能夠使主滑塊(d)向右運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外雙壓邊圈回程輔助機構,其特征在于:第二驅動塊(c)連接固定在模具的上壓邊圈(4)上,回程機構本體(e)連接固定在模具的下壓邊圈(7)上,第一驅動塊(h)穿過模具的下壓邊圈(7),連接到模具的下模本體(6)。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內外雙壓邊圈回程輔助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一彈簧(i),連接在第一驅動塊(h)的下端。4.根據權利要求_3任一項所述的內外雙壓邊圈回程輔助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安全滑塊(a)和安全驅動塊(b),安全滑塊(a)與主滑塊(d)前端固定連接,安全驅動塊(b)與第二驅動塊(c)固定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內外雙壓邊圈回程輔助機構,其特征在于:第二驅動塊(c)與模具的上模本體(1)之間布置有滑板,在上下模本體上下相對運動時平衡第二驅動塊(c)和安全驅動塊(b)受到的水平方向的力。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內外雙壓邊圈回程輔助機構,其特征在于:回程機構本體(e)外側布置有背拖,用于平衡主驅動塊(d)和安全滑塊(a)受到的水平方向的力。7.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內外雙壓邊圈回程輔助機構,其特征在于:回程輔助機構左右對稱地布置在模具的兩側。8.一種內外雙壓邊圈模具,包含上模本體(1)、上模墊板(2)、第三彈簧(3)、上壓邊圈(4)、成型凸模(5)、下模本體¢)、下壓邊圈(7)和頂杠(8),第三彈簧(3)設置在上模本體(1)和上壓邊圈(4)之間,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如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回程輔助機構(10)。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內外雙壓邊圈回程輔助機構,包括回程機構本體(e)、主滑塊(d)、第一驅動塊(h)、第二驅動塊(c)、頂桿(f)和第二彈簧(g)、主滑塊(d)設置在回程機構本體(e)內,能夠在回程機構本體(e)內水平移動,回程機構本體(e)后端安裝頂桿(f),第二彈簧(g)一端安裝在頂桿(f)上,另一端穿過回程機構本體(e)與主滑塊(d)后端連接,回程機構本體(e)的底部有開口,第一驅動塊(h)的上端為斜面特征,穿過回程機構本體(e)底部的開口,主滑塊(d)的后端是與第一驅動塊(h)上端的斜面特征對應的斜面特征,當第一驅動塊(h)向上運動時,通過斜面間的相對運動,能夠使主滑塊(d)向右運動。

  【IPC分類】B21D37/12

  【公開號】CN105344838

  【申請號】CN201510773863

  【發明人】沈左軍, 武方方

  【申請人】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2月24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