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帶鏈軌節用35MnBM鋼及其制備方法及步驟
本發明屬于冶金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履帶鏈軌節用35mnbm鋼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幾年,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履帶鏈軌節是挖掘機設備重要組成部分,是易磨損、易斷裂零件。鏈軌節作為履帶行走裝置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工作過程中不僅承受整臺機器的重量以及驅動輪對它的驅動力,轉向過程中還要承受支重輪的側向力作用,挖掘機運行在凹凸不平的道路時還會使鏈軌節承受沖擊載荷。這就造成一旦鏈軌節發生失效破壞,則整臺機器就無法繼續工作。因為鏈軌節外形不規則,各部位尺寸不同,在熱處理時經常會發生淬裂現象,造成廢品率較高,不利于降低挖掘機制造成本。鏈軌節需要材料具有高的淬透性,同時對材料不同位置端淬值有較高的要求,尤其距表面1.5mm處硬度大于或等于hrc50~58,指距表面13mm處硬度大于或等于hrc40~50,指距表面19mm處硬度大于或等于hrc32~40。鏈軌節用35mnbm鋼還要求有細的晶粒度,一般要求大于或等于5級,以提高鏈軌節的韌性和避免鏈軌節在熱處理時的淬火裂紋。因此研究鏈軌節35mnbm用鋼發展和推廣應用,對于節約合金資源,提高產品的機械性以及提高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性能好的履帶鏈軌節用35mnbm鋼;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履帶鏈軌節用35mnbm鋼的制備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取的其化學成分及質量百分含量為:c0.33%~0.36%、si0.22%~0.28%、mn1.30%~1.40%、cr0.19%~0.23%、mo≤0.015%、ni≤0.10%、al0.020%~0.030%、p≤0.020%、s≤0.020%、cu≤0.10%、b0.0020%~0.0030%、ti0.03%~0.04%,ti/n≥4,余量為fe和不可避免的雜質。
本發明各成分的功能機理為:
c:碳含量是材料的一項重要指標。當鏈軌節鋼含碳量超過0.40%時,鋼的韌性較差,容易出現淬火裂紋;當含碳量在0.30%以下時,由于淬火硬度較低,故耐磨性較差;當含碳量在0.33%~0.36%時,其抗拉強度較高,具有理想的力學性能,因此碳含量設定為0.33%~0.36%。
mn:錳和鐵形成固溶體,提高鋼中鐵素體和奧氏體的硬度和強度;同時又是碳化物形成元素,進入滲碳體中取代一部分鐵原子。錳在鋼中由于降低臨界轉變溫度,起到細化珠光體的作用;也間接地起到提高珠光體鋼強度的作用;錳穩定奧氏體組織的能力僅次于鎳,也強烈增加鋼的淬透性。錳是強烈增加淬透性且價格便宜的一種元素。國家標準中同類型鋼的錳含量為1.3%~1.40%,經固溶處理后有良好的韌性,當受到沖擊而變形時,表面層將因變形而強化,具有高的耐磨性。錳與硫形成熔點較高的mns,可防止因fes而導致的熱脆現象。錳有增加鋼晶粒粗化的傾向和回火脆性敏感性。考慮到鏈軌節形狀復雜,錳含量高容易引起熱處理裂紋,所以適當降低了錳含量,最后設定為1.30%~1.40%。
b:硼是鋼中另外一個重要元素。硼可以提高材料的淬透性,同時適量硼元素可以改善材料的屈服強度、抗拉強度、疲勞強度和耐磨性。鋼材中錳與硼同時加入,可以提高材料的耐磨性能;高錳鋼容易發生裂紋現象,壽命比較短,加入硼元素,在低沖擊載荷作用下,材料的硬度可以提高約50hrc,使用壽命可以提高2倍左右。硼是35mnbm中重要一個元素,它的發展和推廣應用,對于節約合金資源,提高機械性能以及提高經濟效益,有著重要作用。因此b的設定含量為0.0020%~0.0030%。
cr:鉻提高材料的強度和硬度,通過減緩奧氏體的分解速度來提高淬透性,并可在滲碳表面形成含鉻碳化物以提高耐磨性。含量超12%時,使鋼有良好的高溫抗氧化性和耐氧化性介質腐蝕的作用。還增加鋼的熱強性,鉻為不銹耐酸鋼及耐熱鋼的主要合金元素。cr的設定含量為0.19%~0.23%,由于鉻使鋼的熱導率下降,熱加工時要緩慢升溫,鍛、軋后要緩冷。
mo:鉬對鐵素體有固溶強化作用,同時也提高碳化物的穩定性,因此可以提高鋼的強度。鉬對改善鋼的延展性和韌性以及耐磨性起到有利作用。鉬在鋼中能提高淬透性,能使較大斷面的零件淬深、淬透,提高鋼的抗回火性或回火穩定性,使零件可以在較高溫度下回火,從而更有效地消除(或降低)殘余應力,提高塑性,但是mo含量過多會增大晶間腐蝕傾向。mo的設定含量為≤0.015%。
si:硅能溶于鐵素體和奧氏體中提高鋼的硬度和強度,其作用僅次于磷,較錳、鎳、鉻、鎢、鉬和釩等元素強。通過提高退火、正火和淬火溫度,來提高亞共析鋼淬透性。但含硅超過3%時,將顯著降低鋼的塑性和韌性。硅能提高鋼的彈性極限、屈服強度和屈服比(σs/σb),以及疲勞強度和疲勞比(σ-1/σb)等,si的設定含量為0.22%~0.28%。
s:硫在鋼中偏析嚴重,容易形成夾雜物,不利于改善鋼水純凈度;在高溫下,降低鋼的塑性,是一種有害元素。它以熔點較低的fes的形式存在;單獨存在的fes的熔點只有1190℃,而在鋼中與鐵形成共晶體的共晶溫度更低,只有988℃。當鋼凝固時,硫化鐵析集在原生晶界處;鋼在1100~1200℃進行軋制時,晶界上的fes就將熔化,會大大地削弱晶粒之間的結合力,導致鋼的熱脆現象。s的設定含量為s≤0.020%。
p:磷是鋼中有害雜質之一。含磷較多的鋼,在室溫或更低的溫度下使用時,會偏析嚴重、容易脆裂,稱為冷脆;顯著的降低鋼的塑性和韌性。磷是有害元素,應嚴加控制,p的設定含量為≤0.020%。
ti:鈦為強碳化物及氮化物形成元素,其氮化物可以組織奧氏體晶粒長大,提高晶粒粗化溫度。ti在硼鋼中主要作用是固氮,發揮有效硼的作用,提高材料的淬透性。ti的設定含量為0.03%~0.04%。
al:鋁在鋼中能形成氧化物、氮化物等;能阻止奧氏體晶粒長大,提高晶粒粗化溫度,細化晶粒。而al含量較高時,會從材料的金相組織中發現其晶粒間有很多的aln雜質。該雜質降低了晶粒間的邊界強度,對材料的沖擊韌性和塑性也有影響,在循環載荷作用下,含有雜質處容易產生微觀裂紋。這就要求在零部件的制造過程中應注意避免引入雜質,以免降低結構的強度。al的設定含量為0.020%~0.030%。
本發明方法其包括轉爐冶煉、lf精煉、vd真空精煉、連鑄、加熱和軋制工序,所述vd真空精煉工序:vd破空后喂線及合金化:先加入ti線,再軟吹3~5分鐘,然后加入casi線和feb;
所述連鑄工序:澆注溫度控制在1618~1658℃,控制澆注速度;連澆包過熱度為15~30℃,連鑄拉坯速度為0.7~0.8m/min;
所述加熱工序:均熱溫度為1170~1240℃,在爐加熱時間為2~2.5h;
所述軋制工序:開軋溫度為1090~1150℃,終軋溫度950~1000℃。
本發明方法所述轉爐冶煉工序:出鋼中碳含量≥0.08wt%,p含量≤0.015wt%。
本發明方法所述lf精煉工序:精煉過程全程吹氬,氬氣壓力為0.1~1.5mpa、流量為10~60nl/min。
本發明方法所述vd真空精煉工序:真空度≤67pa,保持8~13min。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通過成分控制,能降低鋼中的夾雜物,提高鋼水的潔凈度,鑄坯的軋制質量得到有效地提高;本發明中ti/n≥4,ti在硼鋼中主要作用是固氮,從而能發揮有效硼的作用,提高材料的淬透性。
本發明方法通過工藝控制,能有效的提高鏈軌節用鋼的淬透性能,提升鏈軌節性能和質量。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實施例:本履帶鏈軌節用35mnbm鋼的制備方法采用下述具體工藝。
?。?)化學成分:各實施例履帶鏈軌節用35mnbm鋼的化學成分組成及質量百分含量見表1。
表1:各實施例35mnbm鋼的化學成分
(2)本履帶鏈軌節用35mnbm鋼的制備方法采用頂底復吹轉爐+lf(爐外精煉)+vd工藝冶煉,連鑄澆注鑄坯-加熱-軋制成材工藝生產鋼材。各工序工藝如下所述:
a、轉爐冶煉工序:出鋼中碳含量≥0.08wt%,p含量≤0.015wt%。
b、lf精煉工序:精煉過程全程吹氬,氬氣壓力為0.1~1.5mpa、流量為10~60nl/min。
c、vd真空精煉工序:真空度≤67pa,保持8~13min;vd破空后喂線及合金化,可以提高合金收得率:先加入ti線,再軟吹3~5分鐘,然后加入casi線和feb,確?;瘜W成分符合設計要求。
d、連鑄工序:澆注溫度控制在1618℃~1658℃,控制澆注速度,可保證對鋼的高倍、低倍、發紋的要求;連澆包過熱度為15℃~30℃,連鑄拉坯速度為0.7~0.8m/min,可以較好控制連鑄坯的低倍質量。
e、加熱工序:均熱溫度為1170℃~1240℃,在爐加熱時間為2h~2.5h,使連鑄坯內外溫度均勻,滿足軋制溫度要求。
f、軋制工序:開軋溫度為1090℃~1150℃,終軋溫度950℃~1000℃。軋制類型為奧氏體再結晶控制軋制(又稱為ⅰ型控制軋制或常規軋制),在奧氏體變形過程中和變形后自發產生奧氏體再結晶的區域中軋制,一般溫度較高,在1000℃以上。在奧氏體變形過程中產生動態再結晶,在奧氏體變形后發生靜態再結晶。前者一般要求在溫度高而變形速度較慢的條件下產生,而且要求超過動態再結晶臨界變形量。靜態再結晶發生條件是變形量要超過靜態再結晶臨界變形量。因此,要通過反復變形再結晶,細化奧氏體晶粒。
各實施例轉爐冶煉、lf精煉和vd真空精煉工序的具體工藝參數見表2;各實施例連鑄、加熱和軋制工序的具體工藝參數見表3。
表2:各實施例煉制過程的具體工藝參數
表3:各實施例制備過程的具體工藝參數
?。?)各實施例履帶鏈軌節用35mnbm鋼端淬值檢驗見表4。
表4:各實施例35mnbm鋼的端淬值
由表4可以看出,本方法所得鏈軌節用35mnbm鋼端淬值滿足淬透性要求。
技術特征: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履帶鏈軌節用35MnBM鋼及其制備方法,其化學成分及質量百分含量為:C?0.32%~0.36%、Si?0.15%~0.30%、Mn?1.10%~1.40%、Cr?0.15%~0.25%、Mo≤0.015%、Ni≤0.20%、Al?0.015%~0.065%、P≤0.025%、S≤0.025%、Cu≤0.25%、B?0.0005%~0.0030%、Ti?0.02%~0.065%、Ti/N≥4、O≤20ppm、N≤80ppm,余量為Fe和不可避免的雜質。本35MnBM鋼通過成分控制,能降低鋼中的夾雜物,提高鋼水的潔凈度,鑄坯的軋制質量得到有效地提高;本發明中Ti/N≥4,Ti在硼鋼中主要作用是固氮,從而能發揮有效硼的作用,提高材料的淬透性。本方法通過工藝控制,能有效的提高鏈軌節用鋼的淬透性能,提升鏈軌節性能和質量。
技術研發人員:郭曉霞;趙杰;趙亮;李志豪;李雙居;丁輝;華祺年;劉軍會;楊進航;戴觀文;席軍良;張國濤;蔡振雷;丁志軍;霍彥鵬;張曉輝;王府寶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石家莊鋼鐵有限責任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8.07.17
技術公布日:2018.12.14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