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角鋼沖壓模具的制作工藝流程
角鋼沖壓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角鋼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角鋼沖壓模具。
【背景技術】
[0002]角鋼俗稱角鐵,是兩邊互相垂直成角形的長條鋼材,廣泛地用于各種建筑結構和工程結構。國標的角鋼可以在冶金過程中直接軋制而成。而有些非標的角鋼,只能由使用者自行用普通鋼板通過沖床或者壓床等自行加工。在使用沖床或者壓床自行加工角鋼生產過程中,角鋼與模具之間的摩擦力大,尤其是加工大料時,時常需要使用天車才能移動鋼板,影響車間生產且加工速度慢。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方便加工、提高工作效率的角鋼沖壓模具。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角鋼沖壓模具,包括安裝在沖床的上模座上的帶V型尖的凸模和安裝在沖床的下模座上的開有V型槽的凹模,下模座上凹模的一側設置有支撐架,支撐架下部通過彈簧與下模座相連,支撐架上部開有與凹模的V型槽對應的V型槽I,所述V型槽I頂端設置有軸線與V型槽I,V型面平行的滾輪,兩滾輪的外圓柱面高于凹模的V型槽的V型面。
[0006]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V型槽I的頂端設有與V型槽I的V型面垂直的凸塊,所述滾輪通過螺栓連接在凸塊的下側面。
[000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取得的技術進步是:
[0008]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在凸模沒有壓下時,彈簧處于彈起狀態,角鋼放在滾輪上,略高于凹模,保持角鋼與凹模留有少量間隙,從而減少角鋼與凹模之間的摩擦。在移動大的角鋼時,不需要使用天車就能夠較輕松的移動,更加省時省力,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勞動成本。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正面立體示意圖;
[0010]其中,1、彈簧,2、下模座,3、凸模,4、凹模,5、V型槽,6、凸塊,7、螺栓,8、滾輪,9、支撐架,9-l、V型槽I。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2]如圖1所示,角鋼沖壓模具,包括安裝在沖床的上模座上的凸模3和安裝在沖床的下模座2上的凹模4,其中凸模3上帶有V型尖,凹模4上開有V型槽5,且凸模3的V型尖與凹模4的V型槽5相互配合。下模座2上凹模4的前側設置有支撐架9,支撐架9下部通過彈簧I與下模座2相連,支撐架9上部開有與凹模4的V型槽5對應的V型槽I 9-1,V型槽I 9-1頂端設置有軸線與V型槽I 9-1V型面V斜面平行的滾輪8,兩滾輪8的外圓柱面高于凹模4的V型槽5的V型面。V型槽I的頂端設有與V型槽I的V型面垂直的凸塊6,滾輪8通過螺栓7連接在凸塊6的下側面,起軸撐的作用。
[0013]加工角鋼時,在凸模3沒有壓下時,彈簧I處于彈起狀態,角鋼放在滾輪8上,略高于凹模4,保持角鋼與凹模留有少量間隙,從而減少角鋼與凹模之間的摩擦。在移動大的角鋼時,不需要使用天車就能夠較輕松的移動,更加省時省力,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勞動成本。凸模3壓下時,彈簧I處于壓縮狀態,角鋼與凹模4直接接觸,依靠沖壓完成角鋼的制作。
【主權項】
1.角鋼沖壓模具,包括安裝在沖床的上模座上的帶V型尖的凸模(3)和安裝在沖床的下模座(2)上的開有V型槽(5)的凹模(4),其特征在于:下模座(2)上凹模(4)的一側設置有支撐架(9),支撐架(9)下部通過彈簧(I)與下模座(2)相連,支撐架(9)上部開有與凹模(4)的V型槽(5)對應的V型槽I (9-1),所述V型槽I (9-1)頂端設置有軸線與V型槽I(9-1) V型面平行的滾輪(8),兩滾輪(8)的外圓柱面高于凹模(4)的V型槽(5)的V型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角鋼沖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槽I(9-1)的頂端設有與V型槽I (9-1)的V型面垂直的凸塊(6),所述滾輪(8)通過螺栓(7)連接在凸塊(6)的下側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角鋼沖壓模具,包括安裝在沖床的上模座上的帶V型尖的凸模和安裝在沖床的下模座上的開有V型槽的凹模,下模座上凹模的一側設置有支撐架,支撐架下部通過彈簧與下模座相連,支撐架上部開有與凹模的V型槽對應的V型槽Ⅰ,所述V型槽Ⅰ頂端設置有軸線與V型槽ⅠV型面平行的滾輪,兩滾輪的外圓柱面高于凹模的V型槽的V型面。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在凸模沒有壓下時,彈簧處于彈起狀態,角鋼放在滾輪上,略高于凹模,保持角鋼與凹模留有少量間隙,從而減少摩擦力。在移動大的角鋼時,不需要使用天車就能夠較輕松的移動,更加省時省力,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勞動成本。
【IPC分類】B21D37-10
【公開號】CN204523989
【申請號】CN201420861639
【發明人】田立波, 張永軍, 許增海, 胡振強, 姜海利
【申請人】國家電網公司, 國網河北省電力公司, 河北省送變電公司
【公開日】2015年8月5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31日
用于生產轉子蓋的加工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生產轉子蓋的加工模具。
【背景技術】
[0002]目前,轉子蓋一般都是通過開模,然后再一次注塑成型,該轉子蓋的模具都存在結構復雜,從而存在開模困難的缺點;且每次一次性注塑成型只能生產加工一個轉子蓋,從而還存在生產加工效率低的缺點。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開模便捷且生產加工效率高的用于生產轉子蓋的加工模具。
[000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一種用于生產轉子蓋的加工模具,它由上模和下模構成;其中,下模上設有八個加工單元,第一個單元為兩條圓弧線相交形成的X型凹槽,且該X型凹槽的四個角上均設有倒角;第二個單元為一個圓形凸出塊,且在該凸出塊上頂面的邊緣設有倒角;第三個單元為一個圓形凸出塊上間隔均勻設有四個一號圓形凹槽,在圓形凸出塊的外圍設有二號圓形凹槽,且在二號圓形凹槽上間隔均勻設有四個弧形突出塊,在圓形凸出塊的內部還設有一個三號圓形凹槽;第四個單元為一個基準平面,第五單元為在圓形凸出塊外圍間隔均勻設有四個形狀、大小一致的內凹結構,內凹結構的形狀為一條與圓形凸出塊相切的直線和一條圓弧線交匯形成一個內凹區域,且直線與圓形凸出塊相切點的直徑延長線上還設有一塊突出塊,突出塊與直線、圓弧線之間均有間隙;第六單元為圓形凸出塊上間隔均勻設有四個圓形凸起,在圓形凸出塊的外圍間隔均勻設有四個形狀、大小一致的矩形突出塊;第七單元為圓形凸出塊上間隔均勻設有四個圓形凸起;第八單元為一個圓形落料通孔,在下模的周邊還設有多個凹槽;上模上也設有八個加工單元,第九單元與下模中的第一單元的形狀、大小相同,第十單元為一個圓形基準面且在圓形基準面上還設有一個圓形通孔;第十一單元為一個圓形基準面上設有圓形凹槽,且在圓形基準面和圓形凹槽之間間隔均勻設有四個五號圓形凹槽,在圓形基準面的外圍還間隔均勻設有四個圓弧形凹槽,且圓弧形凹槽的兩端均設有倒角;第十二單元為一個圓形通孔,第十三單元為一個圓形通孔的外圍間隔均勻設有四個圓弧形凹槽,且圓弧形凹槽的兩端均設有倒角;在兩兩圓弧形凹槽之間還設有一個內凹結構,內凹結構的形狀為一條與圓形通孔相切的直線和一條圓弧線交匯形成一個內凹區域,且直線與圓形通孔相切點的直徑延長線上還設有一塊突出塊,突出塊與直線、圓弧線之間均有間隙;第十四單元為一個圓形通孔的外圍間隔均勻設有四個圓弧形凹槽,且圓弧形凹槽的兩端均設有倒角,在兩兩圓弧形凹槽之間還設有一個矩形凹槽;第十五單元為一個圓形通孔的外圍間隔均勻設有四個圓弧形凹槽,且圓弧形凹槽的兩端均設有倒角,在逆時針方向且靠近圓弧形凹槽的一側設有正方形凹槽;第十六單元為一個圓形通孔的外圍設有一個圓形凹槽,在圓形凹槽和圓形通孔之間間隔均勻設有四個圓弧形凹槽,且圓弧形凹槽的兩端均設有倒角,在逆時針方向且靠近圓弧形凹槽的一側設有正方形凹槽,在上模的周邊還設有多個與下模周邊設有的凹槽相配合的凸起。
[0005]該用于生產轉子蓋的加工模具在使用時,上模與升降機構連接,下模固定設置在工作臺上,上模在升降機構的作用下實現上下運作,且在下模的一側還設有送料機構。
[0006]該用于生產轉子蓋的加工模具第一步是在鋁合金片上挖掉一個X型凹槽;第二步是在在鋁合金上加工出一個圓形凸起;第三步是在圓形凸起的上表面挖出四個圓形通孔,在圓形凸起的外圍加工出四個圓弧形凸起;第四步不對鋁合金片進行加工;第五步是在兩兩圓弧形凸起之間挖出一個內凹結構;第六步是將內凹結構中的凸出塊立起與水平面垂直;第七步與第六步一致;第八步是對生產加工好的轉子蓋進行剪切和落料處理。
[0007]根據以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一種用于生產轉子蓋的加工模具,它具有結構簡單和設計合理等特點。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上模的結構示意圖;
[0009]圖2為下模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3為通過該模具生產加工所得的轉子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0012]如圖1、圖2、圖3所示,本實施例描述的一種用于生產轉子蓋的加工模具,它由上模I和下模2構成;其中,下模2上設有八個加工單元,第一個單元3為兩條圓弧線相交形成的X型凹槽,且該X型凹槽的四個角上均設有倒角;第二個單元4為一個圓形凸出塊,且在該凸出塊上頂面的邊緣設有倒角;第三個單元5為一個圓形凸出塊上間隔均勻設有四個一號圓形凹槽,在圓形凸出塊的外圍設有二號圓形凹槽,且在二號圓形凹槽上間隔均勻設有四個弧形突出塊,在圓形凸出塊的內部還設有一個三號圓形凹槽;第四個單元6為一個基準平面,第五單元7為在圓形凸出塊外圍間隔均勻設有四個形狀、大小一致的內凹結構,內凹結構的形狀為一條與圓形凸出塊相切的直線和一條圓弧線交匯形成一個內凹區域,且直線與圓形凸出塊相切點的直徑延長線上還設有一塊突出塊,突出塊與直線、圓弧線之間均有間隙;第六單元8為圓形凸出塊上間隔均勻設有四個圓形凸起,在圓形凸出塊的外圍間隔均勻設有四個形狀、大小一致的矩形突出塊;第七單元9為圓形凸出塊上間隔均勻設有四個圓形凸起;第八單元10為一個圓形落料通孔,在下模2的周邊還設有二十四個凹槽
11;上模I上也設有八個加工單元,第九單元12與下模2中的第一單元3的形狀、大小相同,第十單元13為一個圓形基準面且在圓形基準面上還設有一個圓形通孔;第十一單元14為一個圓形基準面上設有圓形凹槽,且在圓形基準面和圓形凹槽之間間隔均勻設有四個五號圓形凹槽,在圓形基準面的外圍還間隔均勻設有四個圓弧形凹槽,且圓弧形凹槽的兩端均設有倒角;第十二單元15為一個圓形通孔,第十三單元16為一個圓形通孔的外圍間隔均勻設有四個圓弧形凹槽,且圓弧形凹槽的兩端均設有倒角;在兩兩圓弧形凹槽之間還設有一個內凹結構,內凹結構的形狀為一條與圓形通孔相切的直線和一條圓弧線交匯形成一個內凹區域,且直線與圓形通孔相切點的直徑延長線上還設有一塊突出塊,突出塊與直線、圓弧線之間均有間隙;第十四單元17為一個圓形通孔的外圍間隔均勻設有四個圓弧形凹槽,且圓弧形凹槽的兩端均設有倒角,在兩兩圓弧形凹槽之間還設有一個矩形凹槽;第十五單元18為一個圓形通孔的外圍間隔均勻設有四個圓弧形凹槽,且圓弧形凹槽的兩端均設有倒角,在逆時針方向且靠近圓弧形凹槽的一側設有正方形凹槽;第十六單元19為一個圓形通孔的外圍設有一個圓形凹槽,在圓形凹槽和圓形通孔之間間隔均勻設有四個圓弧形凹槽,且圓弧形凹槽的兩端均設有倒角,在逆時針方向且靠近圓弧形凹槽的一側設有正方形凹槽,在上模I的周邊還設有二十四個與下模2周邊設有的凹槽11相配合的凸起20。
【主權項】
1.一種用于生產轉子蓋的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它由上模和下模構成;其中,下模上設有八個加工單元,第一個單元為兩條圓弧線相交形成的X型凹槽,且該X型凹槽的四個角上均設有倒角;第二個單元為一個圓形凸出塊,且在該凸出塊上頂面的邊緣設有倒角;第三個單元為一個圓形凸出塊上間隔均勻設有四個一號圓形凹槽,在圓形凸出塊的外圍設有二號圓形凹槽,且在二號圓形凹槽上間隔均勻設有四個弧形突出塊,在圓形凸出塊的內部還設有一個三號圓形凹槽;第四個單元為一個基準平面,第五單元為在圓形凸出塊外圍間隔均勻設有四個形狀、大小一致的內凹結構,內凹結構的形狀為一條與圓形凸出塊相切的直線和一條圓弧線交匯形成一個內凹區域,且直線與圓形凸出塊相切點的直徑延長線上還設有一塊突出塊,突出塊與直線、圓弧線之間均有間隙;第六單元為圓形凸出塊上間隔均勻設有四個圓形凸起,在圓形凸出塊的外圍間隔均勻設有四個形狀、大小一致的矩形突出塊;第七單元為圓形凸出塊上間隔均勻設有四個圓形凸起;第八單元為一個圓形落料通孔,在下模的周邊還設有多個凹槽;上模上也設有八個加工單元,第九單元與下模中的第一單元的形狀、大小相同,第十單元為一個圓形基準面且在圓形基準面上還設有一個圓形通孔;第十一單元為一個圓形基準面上設有圓形凹槽,且在圓形基準面和圓形凹槽之間間隔均勻設有四個五號圓形凹槽,在圓形基準面的外圍還間隔均勻設有四個圓弧形凹槽,且圓弧形凹槽的兩端均設有倒角;第十二單元為一個圓形通孔,第十三單元為一個圓形通孔的外圍間隔均勻設有四個圓弧形凹槽,且圓弧形凹槽的兩端均設有倒角;在兩兩圓弧形凹槽之間還設有一個內凹結構,內凹結構的形狀為一條與圓形通孔相切的直線和一條圓弧線交匯形成一個內凹區域,且直線與圓形通孔相切點的直徑延長線上還設有一塊突出塊,突出塊與直線、圓弧線之間均有間隙;第十四單元為一個圓形通孔的外圍間隔均勻設有四個圓弧形凹槽,且圓弧形凹槽的兩端均設有倒角,在兩兩圓弧形凹槽之間還設有一個矩形凹槽;第十五單元為一個圓形通孔的外圍間隔均勻設有四個圓弧形凹槽,且圓弧形凹槽的兩端均設有倒角,在逆時針方向且靠近圓弧形凹槽的一側設有正方形凹槽;第十六單元為一個圓形通孔的外圍設有一個圓形凹槽,在圓形凹槽和圓形通孔之間間隔均勻設有四個圓弧形凹槽,且圓弧形凹槽的兩端均設有倒角,在逆時針方向且靠近圓弧形凹槽的一側設有正方形凹槽,在上模的周邊還設有多個與下模周邊設有的凹槽相配合的凸起。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生產轉子蓋的模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開模便捷且生產加工效率高的用于生產轉子蓋的模具;它由上模和下模構成;其中,下模上設有八個加工單元,上模上也設有八個加工單元等;它具有結構簡單和設計合理等特點。
【IPC分類】B21D37-10
【公開號】CN204523990
【申請號】CN201520042450
【發明人】芮木生, 許新江, 劉中茂, 張敏
【申請人】浙江格蘭德機械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8月5日
【申請日】2015年1月22日
一種扇形封嚴件成形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扇形封嚴件成形模具。
【背景技術】
[0002]低壓渦輪靜子殼體系列產品是飛機發動機的低壓渦輪靜子扇形封嚴件,安裝于低壓渦輪機匣上,與各級低壓渦輪轉子葉尖形成級間徑向燃氣封嚴,是由5種高溫合金沖壓成形扇形環件和高溫合金蜂窩件經真空高溫釬焊組合加工而成。扇形封嚴件是渦扇發動機低壓渦輪部件重要件,由于要在長期高溫高壓燃氣中沖刷,并要在渦輪葉片葉尖高速摩擦的惡劣環境中實現穩定可靠工作,結構設計要求十分嚴格,這種制件的結構復雜、尺寸精度要求高,一次成型率低,底板的成形輪廓與制件輪廓不能很好地匹配。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主要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扇形封嚴件成形模具。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0005]—種扇形封嚴件成形模具,包括上模座、上模墊板、第一蓋板、凹模、壓邊圈、第二蓋板、基座、頂板、下模座、限位柱、上模、凸模和下模墊板,上模座連接上模墊板,第一蓋板連接上模座,凹模連接上模座,壓邊圈連接第二蓋板,第二蓋板連接基座,基座連接下模座,頂板連接下模座,下模座在最下方,限位柱分別連接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模連接凸模,凸模連接下模墊板,下模墊板連接基座。
[0006]結構設計合理,使用方便,效率高,成本低,一次合格率高,形狀符合要求,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附圖說明】
[0007]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前視結構示意圖。
[0008]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后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0]如圖1、圖2所示,一種扇形封嚴件成形模具,包括上模座1、上模墊板2、第一蓋板3、凹模4、壓邊圈5、第二蓋板6、基座7、頂板8、下模座9、限位柱10、上模11、凸模12和下模墊板13,上模座I連接上模墊板2,第一蓋板3連接上模座1,凹模4連接上模座1,壓邊圈5連接第二蓋板6,第二蓋板6連接基座7,基座7連接下模座9,頂板8連接下模座9,下模座9在最下方,限位柱10分別連接上模座I和下模座9,上模11連接凸模12,凸模12連接下模墊板13,下模墊板13連接基座7。
[0011]其中,上模與凸模保持料厚間隙0.96mm,凹模使用螺釘鎖緊在上模座上。
[0012]成形模的工作過程:先由頂板將蓋板頂起,并高于凸模,然后把板料放在壓邊圈上。開動液壓機滑塊下行時,凹模與板料接觸,并與壓邊圈夾持板料下行,直至限位柱限位壓實。與此同時上模與凸模壓實。保壓5?10s。成形完畢,上模抬起,液壓墊上行,頂板將壓邊圈頂起,取出制件。
[0013]為了保證圓弧面輪廓度,在模具上應給出20%?30%的回彈量。
【主權項】
1.一種扇形封嚴件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上模墊板、第一蓋板、凹模、壓邊圈、第二蓋板、基座、頂板、下模座、限位柱、上模、凸模和下模墊板,上模座連接上模墊板,第一蓋板連接上模座,凹模連接上模座,壓邊圈連接第二蓋板,第二蓋板連接基座,基座連接下模座,頂板連接下模座,下模座在最下方,限位柱分別連接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模連接凸模,凸模連接下模墊板,下模墊板連接基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扇形封嚴件成形模具,包括上模座、上模墊板、第一蓋板、凹模、壓邊圈、第二蓋板、基座、頂板、下模座、限位柱、上模、凸模和下模墊板,上模座連接上模墊板,第一蓋板連接上模座,凹模連接上模座,壓邊圈連接第二蓋板,第二蓋板連接基座,基座連接下模座,頂板連接下模座,下模座在最下方,限位柱分別連接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模連接凸模,凸模連接下模墊板,下模墊板連接基座,結構設計合理,使用方便,效率高,成本低,一次合格率高,形狀符合要求,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IPC分類】B21D37-10
【公開號】CN204523991
【申請號】CN201520049168
【發明人】計穎
【申請人】計穎
【公開日】2015年8月5日
【申請日】2015年1月23日
扇形封嚴件成形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扇形封嚴件成形模具。
【背景技術】
[0002]低壓渦輪靜子殼體系列產品是飛機發動機的低壓渦輪靜子扇形封嚴件,安裝于低壓渦輪機匣上,與各級低壓渦輪轉子葉尖形成級間徑向燃氣封嚴,是由5種高溫合金沖壓成形扇形環件和高溫合金蜂窩件經真空高溫釬焊組合加工而成。扇形封嚴件是渦扇發動機低壓渦輪部件重要件,由于要在長期高溫高壓燃氣中沖刷,并要在渦輪葉片葉尖高速摩擦的惡劣環境中實現穩定可靠工作,結構設計要求十分嚴格,這種制件的結構復雜、尺寸精度要求高,一次成型率低,底板的成形輪廓與制件輪廓不能很好地匹配。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主要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扇形封嚴件成形模具。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0005]—種扇形封嚴件成形模具,包括上模座、上模墊板、第一蓋板、凹模、壓邊圈、第二蓋板、基座、頂板、下模座、限位柱、上模、凸模和下模墊板,上模座連接上模墊板,第一蓋板連接上模座,凹模連接上模座,壓邊圈連接第二蓋板,第二蓋板連接基座,基座連接下模座,頂板連接下模座,下模座在最下方,限位柱分別連接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模連接凸模,凸模連接下模墊板,下模墊板連接基座;上模與凸模保持料厚間隙0.96mm,凹模使用螺釘鎖緊在上模座上。
[0006]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0007]結構設計合理,使用方便,效率高,成本低,一次合格率高,形狀符合要求,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前視結構示意圖。
[0009]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后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1]如圖1、圖2所示,一種扇形封嚴件成形模具,包括上模座1、上模墊板2、第一蓋板
3、凹模4、壓邊圈5、第二蓋板6、基座7、頂板8、下模座9、限位柱10、上模11、凸模12和下模墊板13,上模座I連接上模墊板2,第一蓋板3連接上模座1,凹模4連接上模座1,壓邊圈5連接第二蓋板6,第二蓋板6連接基座7,基座7連接下模座9,頂板8連接下模座9,下模座9在最下方,限位柱10分別連接上模座I和下模座9,上模11連接凸模12,凸模12連接下模墊板13,下模墊板13連接基座7。
[0012]其中,上模與凸模保持料厚間隙0.96mm,凹模使用螺釘鎖緊在上模座上。
[0013]成形模的工作過程:先由頂板將蓋板頂起,并高于凸模,然后把板料放在壓邊圈上。開動液壓機滑塊下行時,凹模與板料接觸,并與壓邊圈夾持板料下行,直至限位柱限位壓實。與此同時上模與凸模壓實。保壓5?10s。成形完畢,上模抬起,液壓墊上行,頂板將壓邊圈頂起,取出制件。
[0014]為了保證圓弧面輪廓度,在模具上應給出20%?30%的回彈量。
【主權項】
1.一種扇形封嚴件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上模墊板、第一蓋板、凹模、壓邊圈、第二蓋板、基座、頂板、下模座、限位柱、上模、凸模和下模墊板,上模座連接上模墊板,第一蓋板連接上模座,凹模連接上模座,壓邊圈連接第二蓋板,第二蓋板連接基座,基座連接下模座,頂板連接下模座,下模座在最下方,限位柱分別連接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模連接凸模,凸模連接下模墊板,下模墊板連接基座;所述的上模與凸模保持料厚間隙0.96_。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扇形封嚴件成形模具,包括上模座、上模墊板、第一蓋板、凹模、壓邊圈、第二蓋板、基座、頂板、下模座、限位柱、上模、凸模和下模墊板,上模座連接上模墊板,第一蓋板連接上模座,凹模連接上模座,壓邊圈連接第二蓋板,第二蓋板連接基座,基座連接下模座,頂板連接下模座,下模座在最下方,限位柱分別連接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模連接凸模,凸模連接下模墊板,下模墊板連接基座,結構設計合理,使用方便,效率高,成本低,一次合格率高,形狀符合要求,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IPC分類】B21D37-10
【公開號】CN204523992
【申請號】CN201520049374
【發明人】計穎
【申請人】計穎
【公開日】2015年8月5日
【申請日】2015年1月23日
一種散熱板彎曲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散熱板彎曲模。
【背景技術】
[0002]對于鈑金件中的類似閉式百葉窗、開式百葉窗、單橋、雙橋等屬于淺拉伸的形體,如果生產類型屬于單件小批生產,通常可以采用數控轉塔沖床來成形,模具類型各式各樣,諸如:單孔模具,多孔模具、百葉窗模和橋型模等。其中,百頁窗模具和橋型模屬于沖切加拉伸成形類模具。對于該類型模具,沖壓時要恰當選用輕型彈簧組件來壓料,以防止板料的變形、撕裂和扭曲,或因變形不均勻造成卸料困難等,制件要求通風孔成形后表面平整光滑、無鈕曲、開裂等現象,由此可知該制件通風孔彎曲成形是該制件沖壓的難點。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主要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散熱板彎曲模。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散熱板彎曲模,包括墊塊、下模座、導柱、限位塊、彈簧、導套、上模座、模柄、彎曲凸模、卸料螺釘、上墊板、凸模固定板、壓料板、凹模板、下墊板、定位釘和托料板,墊塊連接下模座,導柱分別連接下模座和上模座,限位塊連接彎曲凸模,彈簧連接卸料螺釘,導套套在導柱上部,上模座連接模柄,彎曲凸模連接上墊板,卸料螺釘分別連接上模座和壓料板,上墊板連接凸模固定板,壓料板連接凹模板,凹模板連接下墊板,下墊板連接下模座,定位釘釘在托料板上,托料板連接模柄。
[0006]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0007]結構合理、可靠,使用方便,生產的制件合格,使散熱板制件通風孔部分一次彎曲成形,通風孔成形后表面平整光滑、無扭曲、開裂等現象。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前視結構示意圖。
[0009]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1]如圖1、圖2所示,一種散熱板彎曲模,包括墊塊1、下模座2、導柱3、限位塊4、彈簧
5、導套6、上模座7、模柄8、彎曲凸模9、卸料螺釘10、上墊板11、凸模固定板12、壓料板13、凹模板14、下墊板15、定位釘16和托料板17,墊塊I連接下模座2,導柱3分別連接下模座2和上模座7,限位塊4連接彎曲凸模9,彈簧5連接卸料螺釘10,導套6套在導柱3上部,上模座7連接模柄8,彎曲凸模9連接上墊板11,卸料螺釘10分別連接上模座7和壓料板13,上墊板11連接凸模固定板12,壓料板13連接凹模板14,凹模板14連接下墊板15,下墊板15連接下模座2,定位釘16釘在托料板17上,托料板17連接模柄8。
[0012]其中,限位塊共有3個。
[0013]彎曲模還設置了限位柱18,使彎曲凸模的底面與限位塊接觸。
[0014]散熱板制件依靠定位板及定位釘定位,在彎曲成形前由壓料板對制件壓料后,上模下行,彎曲凸模對通風孔部分彎曲成形,上模上行,壓料板依靠彈簧力將制件從彎曲凸模上卸下。
【主權項】
1.一種散熱板彎曲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墊塊、下模座、導柱、限位塊、彈簧、導套、上模座、模柄、彎曲凸模、卸料螺釘、上墊板、凸模固定板、壓料板、凹模板、下墊板、定位釘和托料板,墊塊連接下模座,導柱分別連接下模座和上模座,限位塊連接彎曲凸模,彈簧連接卸料螺釘,導套套在導柱上部,上模座連接模柄,彎曲凸模連接上墊板,卸料螺釘分別連接上模座和壓料板,上墊板連接凸模固定板,壓料板連接凹模板,凹模板連接下墊板,下墊板連接下模座,定位釘釘在托料板上,托料板連接模柄。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散熱板彎曲模,包括墊塊、下模座、導柱、限位塊、彈簧、導套、上模座、模柄、彎曲凸模、卸料螺釘、上墊板、凸模固定板、壓料板、凹模板、下墊板、定位釘和托料板,墊塊連接下模座,導柱分別連接下模座和上模座,限位塊連接彎曲凸模,彈簧連接卸料螺釘,導套套在導柱上部,上模座連接模柄,彎曲凸模連接上墊板,卸料螺釘分別連接上模座和壓料板,上墊板連接凸模固定板,壓料板連接凹模板,凹模板連接下墊板,結構合理、可靠,使用方便,生產的制件合格,使散熱板制件通風孔部分一次彎曲成形,通風孔成形后表面平整光滑、無扭曲、開裂等現象。
【IPC分類】B21D37-10, B21D53-04
【公開號】CN204523993
【申請號】CN201520049544
【發明人】計穎
【申請人】計穎
【公開日】2015年8月5日
【申請日】2015年1月26日
一種新型散熱板彎曲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散熱板彎曲模。
【背景技術】
[0002]對于鈑金件中的類似閉式百葉窗、開式百葉窗、單橋、雙橋等屬于淺拉伸的形體,如果生產類型屬于單件小批生產,通常可以采用數控轉塔沖床來成形,模具類型各式各樣,諸如:單孔模具,多孔模具、百葉窗模和橋型模等。其中,百頁窗模具和橋型模屬于沖切加拉伸成形類模具。對于該類型模具,沖壓時要恰當選用輕型彈簧組件來壓料,以防止板料的變形、撕裂和扭曲,或因變形不均勻造成卸料困難等,制件要求通風孔成形后表面平整光滑、無鈕曲、開裂等現象,由此可知該制件通風孔彎曲成形是該制件沖壓的難點。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主要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新型散熱板彎曲模。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新型散熱板彎曲模,包括墊塊、下模座、導柱、限位塊、彈簧、導套、上模座、模柄、彎曲凸模、卸料螺釘、上墊板、凸模固定板、壓料板、凹模板、下墊板、定位釘和托料板,墊塊連接下模座,導柱分別連接下模座和上模座,限位塊連接彎曲凸模,彈簧連接卸料螺釘,導套套在導柱上部,上模座連接模柄,彎曲凸模連接上墊板,卸料螺釘分別連接上模座和壓料板,上墊板連接凸模固定板,壓料板連接凹模板,凹模板連接下墊板,下墊板連接下模座,定位釘釘在托料板上,托料板連接模柄;彎曲模還設置了限位柱,使彎曲凸模的底面與限位塊接觸。
[0006]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0007]結構合理、可靠,使用方便,生產的制件合格,使散熱板制件通風孔部分一次彎曲成形,通風孔成形后表面平整光滑、無扭曲、開裂等現象。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前視結構示意圖。
[0009]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1]如圖1、圖2所示,一種新型散熱板彎曲模,包括墊塊1、下模座2、導柱3、限位塊4、彈簧5、導套6、上模座7、模柄8、彎曲凸模9、卸料螺釘10、上墊板11、凸模固定板12、壓料板13、凹模板14、下墊板15、定位釘16和托料板17,墊塊I連接下模座2,導柱3分別連接下模座2和上模座7,限位塊4連接彎曲凸模9,彈簧5連接卸料螺釘10,導套6套在導柱3上部,上模座7連接模柄8,彎曲凸模9連接上墊板11,卸料螺釘10分別連接上模座7和壓料板13,上墊板11連接凸模固定板12,壓料板13連接凹模板14,凹模板14連接下墊板15,下墊板15連接下模座2,定位釘16釘在托料板17上,托料板17連接模柄8。
[0012]其中,限位塊共有3個。
[0013]彎曲模還設置了限位柱18,使彎曲凸模的底面與限位塊接觸。
[0014]散熱板制件依靠定位板及定位釘定位,在彎曲成形前由壓料板對制件壓料后,上模下行,彎曲凸模對通風孔部分彎曲成形,上模上行,壓料板依靠彈簧力將制件從彎曲凸模上卸下。
【主權項】
1.一種新型散熱板彎曲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墊塊、下模座、導柱、限位塊、彈簧、導套、上模座、模柄、彎曲凸模、卸料螺釘、上墊板、凸模固定板、壓料板、凹模板、下墊板、定位釘和托料板,墊塊連接下模座,導柱分別連接下模座和上模座,限位塊連接彎曲凸模,彈簧連接卸料螺釘,導套套在導柱上部,上模座連接模柄,彎曲凸模連接上墊板,卸料螺釘分別連接上模座和壓料板,上墊板連接凸模固定板,壓料板連接凹模板,凹模板連接下墊板,下墊板連接下模座,定位釘釘在托料板上,托料板連接模柄;所述的彎曲模還設置了限位柱,使彎曲凸模的底面與限位塊接觸。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散熱板彎曲模,包括墊塊、下模座、導柱、限位塊、彈簧、導套、上模座、模柄、彎曲凸模、卸料螺釘、上墊板、凸模固定板、壓料板、凹模板、下墊板、定位釘和托料板,墊塊連接下模座,導柱分別連接下模座和上模座,限位塊連接彎曲凸模,彈簧連接卸料螺釘,導套套在導柱上部,上模座連接模柄,彎曲凸模連接上墊板,卸料螺釘分別連接上模座和壓料板,上墊板連接凸模固定板,壓料板連接凹模板,凹模板連接下墊板,結構合理、可靠,使用方便,生產的制件合格,使散熱板制件通風孔部分一次彎曲成形,通風孔成形后表面平整光滑、無扭曲、開裂等現象。
【IPC分類】B21D37-10
【公開號】CN204523994
【申請號】CN201520049658
【發明人】計穎
【申請人】計穎
【公開日】2015年8月5日
【申請日】2015年1月26日
一種防脹邊深孔沖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防脹邊深孔沖模。
【背景技術】
[0002]深孔零件形狀簡單,左右對稱,其上孔較深,孔邊距較小,其沖孔屬于深孔沖裁,但是傳統的模具在制作過程中止凸模在沖裁過程中容易折斷,零件外形容易膨脹,凸模固定板與卸料板間的空隙大,給使用者和制造者都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解決上述不足,提供一種防脹邊深孔沖模。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5]一種防脹邊深孔沖模,包括卸料彈簧、墊板、凸模固定板、卸料套筒、卸料板、導柱、復位定距套筒、復位螺桿、下模座、凹模、滑塊、斜楔、限位釘、沖孔凸模、導軌和復位彈簧,卸料彈簧連接卸料套筒,墊板連接凸模固定板,卸料套筒連接卸料板,導柱分別連接墊板和下模座,復位定距套筒連接復位螺桿,下模座設置在最下方,凹模連接下模座,滑塊連接復位螺桿,斜楔連接墊板,限位釘釘入下模座,沖孔凸模連接下模座,導軌連接下模座,復位彈簧套在復位螺桿上;所述的沖孔凸模采用直通式結構,卸料板對凸模進行導向;所述的滑塊還連接有防脹圈,防脹圈與滑塊采用燕尾結構連成一體。
[0006]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效果:
[0007]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設計合理、沖壓過程安全平穩,零件質量穩定,生產效率高,成本低,適合廣泛使用,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09]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0010]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2]如圖1所示,一種防脹邊深孔沖模,包括卸料彈簧1、墊板2、凸模固定板3、卸料套筒4、卸料板5、導柱6、復位定距套筒7、復位螺桿8、下模座9、凹模10、滑塊11、斜楔12、限位釘13、沖孔凸模14、導軌15和復位彈簧16,卸料彈簧I連接卸料套筒4,墊板2連接凸模固定板3,卸料套筒4連接卸料板5,導柱6分別連接墊板2和下模座9,復位定距套筒7連接復位螺桿8,下模座9設置在最下方,凹模10連接下模座9,滑塊11連接復位螺桿8,斜楔12連接墊板2,限位釘13釘入下模座9,沖孔凸模14連接下模座9,導軌15連接下模座9,復位彈簧16套在復位螺桿8上,沖孔凸模14采用直通式結構,卸料板5對凸模進行導向,滑塊11還連接有防脹圈17,防脹圈17與滑塊11采用燕尾結構連成一體,斜楔在合模時推動滑塊前行,在開模時還帶動滑塊。
[0013]工作過程:零件由限位釘定位,上模下行時斜楔驅動滑塊運動,帶動防脹圈向待加工毛坯靠攏,當斜楔與滑塊的接觸由斜面變為垂直面后,滑塊不再前行,防脹圈緊緊包裹在毛坯四周,上模繼續下行,卸料彈簧通過卸料套筒傳遞壓力給卸料板,卸料板接觸并壓緊毛還,同時凸模開始沖孔,由于防脹圈限制了零件的脹邊部位,使其不能向外脹出。沖孔完成后,沖床滑塊回程,凸模回退,卸料板離開零件,斜楔驅動滑塊復位,防脹圈脫離零件(由于限位釘的阻擋,零件不會滯留在防脹圈內),沖床滑塊繼續上行,斜楔與滑塊脫離,滑塊在復位定距套筒、復位螺桿及復位彈簧的作用下保持在初始位置,取出零件,完成一次沖壓。
【主權項】
1.一種防脹邊深孔沖模,包括卸料彈簧、墊板、凸模固定板、卸料套筒、卸料板、導柱、復位定距套筒、復位螺桿、下模座、凹模、滑塊、斜楔、限位釘、沖孔凸模、導軌和復位彈簧,其特征在于:卸料彈簧連接卸料套筒,墊板連接凸模固定板,卸料套筒連接卸料板,導柱分別連接墊板和下模座,復位定距套筒連接復位螺桿,下模座設置在最下方,凹模連接下模座,滑塊連接復位螺桿,斜楔連接墊板,限位釘釘入下模座,沖孔凸模連接下模座,導軌連接下模座,復位彈簧套在復位螺桿上;所述的沖孔凸模采用直通式結構,卸料板對凸模進行導向;所述的滑塊還連接有防脹圈,防脹圈與滑塊采用燕尾結構連成一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防脹邊深孔沖模,包括卸料彈簧、墊板、凸模固定板、卸料套筒、卸料板、導柱、復位定距套筒、復位螺桿、下模座、凹模、滑塊、斜楔、限位釘、沖孔凸模、導軌和復位彈簧,卸料彈簧連接卸料套筒,墊板連接凸模固定板,卸料套筒連接卸料板,導柱分別連接墊板和下模座,復位定距套筒連接復位螺桿,下模座設置在最下方,凹模連接下模座,滑塊連接復位螺桿,斜楔連接墊板,限位釘釘入下模座,沖孔凸模連接下模座,導軌連接下模座,復位彈簧套在復位螺桿上,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設計合理、沖壓過程安全平穩,零件質量穩定,生產效率高,成本低,適合廣泛使用,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IPC分類】B21D37-10
【公開號】CN204523995
【申請號】CN201520050106
【發明人】計穎
【申請人】計穎
【公開日】2015年8月5日
【申請日】2015年1月26日
一種金屬罩的縮口整圓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金屬罩的縮口整圓模具。
【背景技術】
[0002]由于金屬材料存在軋制方向(俗稱絲流方向),因材料具備的軋制方向就注定金屬材料固有的一種缺陷性特性:即“各向異性”,而金屬材料的這種固有特性正是導致筒形件直徑、圓度難以控制的根本因素之一。材料在拉力試驗時顯示:平行于軋制方向的抗拉強度大于垂直于軋制方向抗拉強度,而延伸率與此相反,材料的“各向異性”源于此現象。本申請人就材料的這種特性和傳統工藝的缺陷進行改良創新出一套能克服上述不足而且能滿足公差要求的沖壓金屬罩的新工藝。下面就新老工藝做比對介紹:
[0003]見圖la、圖lb、圖1c和圖ld,傳統工藝依次是落料拉伸工序、成形工序和打鋼印工序。在傳統工藝下金屬罩不能滿足較高的圓度和直徑精度,而且傳統工藝對模具的制造精度要求很高,而且相關工作面磨損較快,導致模具維修難度高,更換頻繁等缺點,在常規工藝下不能滿足圓度、直徑精度要求交高的沖壓件。
[0004]見圖2a、圖2b、圖2c和圖2d,新工藝依次是落料+拉伸+打鋼印工序、成形工序和縮口整圓工序。
[0005]傳統工藝和新工藝都是采用三個工序完成零件的加工,而傳統工藝少了一序關鍵工序即縮口工序,而新工藝在不增加道序的基礎上巧妙的采用了一道縮口整圓工序,將落料+拉伸工序和成形工序的工序件的直徑設計成大于最終零件的直徑,旨在留有余量給縮口整圓工序實現整圓度為0.1_、整圓直徑為φ±0.05_,從而滿足零件公差要求,消除了金屬罩的圓度和直徑精度難以控制的缺陷。為此有必要研發一種適用于縮口整圓工序的模具。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而提供一種金屬罩的縮口整圓模具,它解決了筒形件直徑超差、圓度失圓等質量缺陷。
[0007]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金屬罩的縮口整圓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板、上模塊和一對導套,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板、縮口凹模、頂芯和一對導柱,其中,
[0008]所述上模塊固定在上模板的中部下端面;
[0009]所述一對導套固定在上模板的下端面并對稱地位于上模塊的兩側;
[0010]所述縮口凹模固定在所述下模板的上端面,該縮口凹模為下部內腔面的直徑大、上部內腔面的直徑小,并且上部內腔面的上端口至縮口凹模的上端面設置一倒角面,該倒角面與所述縮口凹模的上端面的夾角為70° ;
[0011]所述頂芯通過一彈簧懸裝在所述下模板的上端面并位于所述縮口凹模的中部,該頂芯的上部外圓面和下部外圓面的直徑大、中部外圓面的直徑小,且上部外圓面的高度小于工件的深度,上部外圓面的直徑與工件的內徑適配,中部外圓面的直徑與所述縮口凹模的上部內腔面的直徑為滑動配合;下部外圓面的直徑大于所述縮口凹模的上部內腔面的直徑、小于所述縮口凹模的下部內腔面的直徑;
[0012]所述一對導柱一一對應地且滑動地插裝在所述一對導套的內腔中。
[0013]上述的金屬罩的縮口整圓模具,其中,所述倒角面的高度為6.71mm ;所述頂芯的上部外圓面的高度為6.2mm。
[0014]上述的金屬罩的縮口整圓模具,其中,所述頂芯的下端面設有一彈簧槽,所述彈簧安裝在該彈簧槽內。
[0015]本實用新型的金屬罩的縮口整圓模具的技術方案,解決了筒形件直徑超差、圓度失圓等質量缺陷,不會受制約于模具制造精度等影響,零件的精度是靠壓機封閉高度隨時可以調節,也即要是產品的直徑大了,就減小壓機的封閉高度,反之則加大壓機的封閉高度。本實用新型的縮口整圓模具具有結構簡單、維修方便、質量穩定、效率高等優點。
【附圖說明】
[0016]圖la、圖lb、圖1c是傳統的金屬罩沖制工藝中進行每個工序后的工序件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1d是圖1c的俯視圖;
[0018]圖2a、圖2b、圖2c是新的金屬罩沖制工藝中進行每個工序后的工序件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d是圖2a的俯視圖;
[0020]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金屬罩的縮口整圓模具的剖面圖;
[0021]圖4是經過本實用新型的金屬罩的縮口整圓模具整形后的金屬罩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23]請參閱圖3,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金屬罩的縮口整圓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上模板1、上模塊2和一對導套6,下模包括下模板8、縮口凹模4、頂芯3和一對導柱7,其中:
[0024]上模塊2固定在上模板I的中部下端面;
[0025]一對導套6固定在上模板I的下端面并對稱地位于上模塊2的兩側;
[0026]縮口凹模4固定在下模板7的上端面,該縮口凹模4為下部內腔面的直徑大、上部內腔面的直徑小,并且上部內腔面的上端口至縮口凹模6的上端面設置一倒角面40,該倒角面40與縮口凹模4的上端面的夾角為70° ;該倒角面40的高度為6.71mm
[0027]頂芯3的下端面設有一彈簧槽,該彈簧槽內安裝一彈簧5,頂芯3通過一彈簧5懸裝在下模板8的上端面并位于縮口凹模4的中部,該頂芯3的上部外圓面和下部外圓面的直徑大、中部外圓面的直徑小,且上部外圓面的高度小于工件的深度,上部外圓面的直徑與工件的內徑適配,該上部外圓面的高度為6.2mm ;中部外圓面的直徑與縮口凹模4的上部內腔面的直徑為滑動配合;下部外圓面的直徑大于縮口凹模4的上部內腔面的直徑、小于縮口凹模4的下部內腔面的直徑;
[0028]一對導柱7——對應地且滑動地插裝在一對導套6的內腔中。
[0029]本實用新型的金屬罩的縮口整圓模具,在工作時,先用壓板螺栓和上模板I將上模與沖床上的滑塊連接,用壓板螺栓和下模板8將下模部分與沖床的工作臺連接;接著啟動機床使模具處于開啟狀態,此時頂芯3在彈簧5的張力作用處于頂出狀態;操作工用專用工具將完成成形工序的工件9置于頂芯3的上端面,利用頂芯3的上部形面將工件9定位;再啟動機床的滑塊下行,上模塊2的下端面首先與工件9接觸并將其壓住;滑塊繼續下行,工件9的下端口通過縮口凹模4的倒角面40與頂芯3的上部外圓面與中部外圓面的臺階過渡處A接觸實現工件成品的整圓度為0.1mm,整圓直徑為Φ±0.05mm的功能;然后滑塊上行,工件成品(見圖4)通過頂芯3在彈簧5的張力作用下頂出模腔,此縮口整圓模工序作業完畢。
[0030]本實用新型的金屬罩的縮口整圓模具,解決了筒形件直徑超差、圓度失圓等質量缺陷,不會受制約于模具制造精度等影響,零件的精度是通過調節壓機封閉高度,也即若產品的直徑大了,就減小壓機的封閉高度,反之則加大壓機的封閉高度。本實用新型的縮口整圓模具具有結構簡單、維修方便、質量穩定、效率高等優點。
[0031]以上實施例僅供說明本實用新型之用,而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有關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還可以作出各種變換或變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也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的范疇,應由各權利要求所限定。
【主權項】
1.一種金屬罩的縮口整圓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板、上模塊和一對導套,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板、縮口凹模、頂芯和一對導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模塊固定在上模板的中部下端面; 所述一對導套固定在上模板的下端面并對稱地位于上模塊的兩側; 所述縮口凹模固定在所述下模板的上端面,該縮口凹模為下部內腔面的直徑大、上部內腔面的直徑小,并且上部內腔面的上端口至縮口凹模的上端面設置一倒角面,該倒角面與所述縮口凹模的上端面的夾角為70° ; 所述頂芯通過一彈簧懸裝在所述下模板的上端面并位于所述縮口凹模的中部,該頂芯的上部外圓面和下部外圓面的直徑大、中部外圓面的直徑小,且上部外圓面的高度小于工件的深度,上部外圓面的直徑與工件的內徑適配,中部外圓面的直徑與所述縮口凹模的上部內腔面的直徑為滑動配合;下部外圓面的直徑大于所述縮口凹模的上部內腔面的直徑、小于所述縮口凹模的下部內腔面的直徑; 所述一對導柱一一對應地且滑動地插裝在所述一對導套的內腔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屬罩的縮口整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面的高度為6.71mm ;所述頂芯的上部外圓面的高度為6.2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屬罩的縮口整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頂芯的下端面設有一彈簧槽,所述彈簧安裝在該彈簧槽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金屬罩的縮口整圓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上模板、上模塊和一對導套,下模包括下模板、縮口凹模、頂芯和一對導柱。上模塊固定在上模板的中部下端面;一對導套固定在上模板的下端面并對稱地位于上模塊的兩側;縮口凹模固定在下模板的上端面,該縮口凹模為下部內腔面的直徑大、上部內腔面的直徑小,并且上部內腔面的上端口至縮口凹模的上端面設置一倒角面,該倒角面與所述縮口凹模的上端面的夾角為70°;頂芯通過一彈簧懸裝在所述下模板的上端面并位于縮口凹模的中部;一對導柱一一對應地且滑動地插裝在一對導套的內腔中。本實用新型的金屬罩的縮口整圓模具,它解決了筒形件直徑超差、圓度失圓等質量缺陷。
【IPC分類】B21D37-10
【公開號】CN204523996
【申請號】CN201520054675
【發明人】童東京, 張峰毅, 沈陸艷
【申請人】上海唐立實業發展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8月5日
【申請日】2015年1月26日
一種防止零件加工時起皺的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飛機鈑金成形技術,涉及鈑金模具的改造。
【背景技術】
[0002]傳統設計的模具在液壓機上成形時,單純依靠液壓機橡皮膠囊壓力自由成形,模具自身結構方面沒有對成形過程中的橡皮膠囊的走向加以控制,從而對于壓力的方向無法控制,產品彎邊的橫向力達不到要求,造成產品彎邊起皺。本發明在原模具彎邊側面增加擋塊,通過底側底板連接,形成一個如圖1所示結構。橡皮膠囊向下流動時,由于擋塊的存在,相應的會在側向也就是彎邊的垂直方向增加橫向力,從而有效的防止褶皺的形成。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
[0004]提供一種在飛機鈑金成形加工過程中防止褶皺形成的技術方案。
[0005]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0006]本實用新型包括模具4、覆蓋在模具4上的橡皮膠囊2、底板5,模具4和零件3位于底板5上,在模具4前的底板5上安裝有擋塊I,橡皮膠囊2覆蓋在擋塊I上。擋塊I與模具4的間隔距離為零件3彎邊長度+10mm。擋塊I高度為模具4高度+零件3料厚,擋塊I厚度大于擋塊11/2的高度。底板5厚度為15-20mm。
[000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08]本實用新型傳統生產過程中,利用模具,使用液壓機成形的鈑金零件易起皺的問題。減少了操作流程,增強了產品的質量。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10]其中I為擋塊;2為橡皮膠囊;3為零件;4為模具;5為底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1]請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包括模具4、覆蓋在模具4上的橡皮膠囊2、底板5,模具4和零件3位于底板5上,在模具4前的底板5上安裝有擋塊1,橡皮膠囊2覆蓋在擋塊I上,零件3為數控下料。擋塊I與模具4的間隔距離為零件3彎邊長度+10mm。擋塊I高度為模具4高度+零件3料厚,擋塊I厚度大于擋塊I的1/2高度。底板5厚度為15-20mm。
【主權項】
1.一種防止零件加工時起皺的裝置,包括模具(4)、覆蓋在模具(4)上的橡皮膠囊(2)、底板(5),模具(4)和零件(3)位于底板(5)上,其特征在于:在模具(4)前的底板(5)上安裝有擋塊(I),橡皮膠囊(2)覆蓋在擋塊(I)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止零件加工時起皺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擋塊(I)與模具(4)的間隔距離為零件(3)彎邊長度+10mm。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防止零件加工時起皺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擋塊(I)高度為模具(4)高度+零件(3)料厚,擋塊(I)厚度大于擋塊(1)1/2的高度。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止零件加工時起皺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底板(5)厚度為 15_20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止零件加工時起皺的裝置,主要用于鈑金模具的改造,在普通模具上加裝一種裝置,使鈑金零件成形時防止褶皺的產生。本實用新型包括模具(4)、覆蓋在模具(4)上的橡皮膠囊(2)、底板(5),模具(4)和零件(3)位于底板(5)上,其特征在于:在模具(4)前的底板(5)上安裝有擋塊(1),橡皮膠囊(2)覆蓋在擋塊(1)上。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用液壓機成形的鈑金零件存在易起皺的問題,提高零件成形質量,降低操作者的勞動量。
【IPC分類】B21D37-10
【公開號】CN204523997
【申請號】CN201520064305
【發明人】楊金濤, 方芳, 劉麗紅
【申請人】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公開日】2015年8月5日
【申請日】2015年1月29日
一種新型鋼帶卡箍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具,尤其是一種新型鋼帶卡箍成型模具。
【背景技術】
[0002]卡箍是一種應用廣泛的緊固件。目前,鋼帶卡箍的成型都是先使用卷圓機初步成型,最后再手工校正,橢圓型的鋼帶卡箍則完全是使用手工成型,手工勞動強度大,而且由于手工誤差,成型后的零件成品率不高,經濟效益差。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新型鋼帶卡箍成型模具,它制作成本低,結構簡單,使用起來操作方便,使卡箍成型機械化程度提高,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的成品率。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鋼帶卡箍成型模具,主要由:模柄、凸模、活動式分體凹模、凹模底板等構成。
[0005]所述凸模、活動式分體凹模是將符合卡箍外形的一塊模板正面沿中線在橫截面方向按照梯形切割成三份,中間部分為凸模;兩端部分為活動式分體凹模,且形狀對稱。
[0006]所述模柄與壓力機沖頭通過模柄孔壓緊,使用頂絲頂緊連接。
[0007]所述凸模與模柄采用凸模連接螺栓連接在一起。
[0008]所述凹模底板放在壓力機工作臺上,使用壓板固定。
[0009]所述凹模底板上面橫向設有燕尾槽,所述活動式分體凹模底部設有燕尾槽滑塊,燕尾槽滑塊和活動式分體凹模用凹模連接螺栓固定,活動式分體凹模通過滑塊可以在凹模底板上軸向方向自由滑動,這樣便于活動式分體凹模分開和閉合。
[0010]所述凹模底板中心縱向設有防止凸模過載的越程槽,凸模下壓時,凸模和越程槽底部設有間隙,使凸模壓進越程槽,防止卡箍成型后反彈,并可調整卡箍內形公差尺寸。
[0011]所述凹模底板一端設有開口槽,便于卡箍從凹模上取出,同時還加強卡箍在凹模上的定位,防止卡箍在成型過程中轉動。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模具制造成本低,結構簡單,安裝使用方便,采用凸模和活動式分體凹模使卡箍快速成型,免去了多道彎曲工序和手工校正工序,提高了成品率,提高了加工精度,減輕了人工勞動強度,產品成型美觀,適用于安裝在所有壓力機床和沖床上,便于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俯視圖
[0015]圖3是本實用新型局部截面圖
[0016]圖中:模柄1,凸模2,活動式分體凹模3,凹模底板4,越程槽5,開口槽6,夾板7, 螺栓8,凹模連接螺栓9,凸模連接螺栓10,燕尾槽11,燕尾槽滑塊12。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8]制作鋼帶卡箍時,先將活動式分體凹模3推向中間并攏,將鋼帶套在分體式活動凹模3上,鋼帶開口處使用夾板7、螺栓8固定好,啟動壓力機帶動凸模2下壓,對活動式分體凹模3進行擠壓,活動式分體凹模3向兩邊分開,凸模2下壓至越程槽5,所產生的脹力使卡箍拉伸一次成型,且形狀不易反彈,然后取下卡箍,再進行下一次操作。
[0019]以上是本實用新型其一實施例,依此模具制作原理,可將活動式分體凹模3外形制作成圓形、橢圓形等其它幾何形狀,就是和預成型卡箍外形一致,即能達到同樣快速成型效果。
【主權項】
1.一種新型鋼帶卡箍成型模具,是由:模柄、凸模、活動式分體凹模、凹模底板構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活動式分體凹模是將符合卡箍外形的一塊模板在橫截面方向按照梯形切割成三份,中間部分為凸模;兩端部分為活動式分體凹模,且形狀對稱;所述模柄與壓力機沖頭通過模柄孔壓緊,使用頂絲頂緊連接,所述凸模與模柄采用凸模連接螺栓連接在一起;所述凹模底板放在壓力機工作臺上,使用壓板固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鋼帶卡箍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底板上面橫向設有燕尾槽,所述活動式分體凹模底部設有燕尾槽滑塊,燕尾槽滑塊和活動式分體凹模用凹模連接螺栓固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鋼帶卡箍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底板中心縱向設有防止凸模過載的越程槽,凸模下壓到越程槽,和底部有間隙。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鋼帶卡箍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底板一端設有開口槽。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鋼帶卡箍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式分體凹模外形和預成型卡箍外形一致。
【專利摘要】一種新型鋼帶卡箍成型模具,主要由:模柄、凸模、活動式分體凹模、凹模底板等構成。所述凸模、活動式分體凹模是將符合卡箍外形的一塊模板在橫截面方向按照梯形切割成三份,中間部分為凸模,兩端部分為活動式分體凹模。將鋼帶套在分體式活動凹模上,鋼帶開口處使用夾板、螺栓固定好,壓力機帶動凸模下壓,對活動式分體凹模進行擠壓,活動式分體凹模向兩邊分開,所產生的脹力使卡箍拉伸一次成型。
【IPC分類】B21D37-10
【公開號】CN204523998
【申請號】CN201520073800
【發明人】衛鐵軍, 朱咪咪
【申請人】洛陽合興工貿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8月5日
【申請日】2015年1月27日
吊掛軸承座蓋沖壓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沖壓模具,尤其是一種軸承座蓋一次性成型模具,具體地說是一種吊掛軸承座蓋沖壓模具。
【背景技術】
[0002]汽車用吊掛軸承座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為了提高生產效率,保證產品質量,應采用一次性沖壓成型,因此設計一種滿足精度要求的一次性成型模具是提高生產效率、保證產品質量的關鍵。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圖1所示的零件圖設計一種能一次性沖壓成型的吊掛軸承座蓋沖壓模具。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吊掛軸承座蓋沖壓模具,它包括上模板2和下模板18,上模板上安裝有導套8,下模板上安裝有導柱9,導柱9的上端插入導套8中,上模板連接有驅動用的模柄1,其特征是所述的下模板18上安裝有凹模固定板13,凹模12通過凹模固定板13固定在下模板18上,凹模12中安裝有挺料成型頭16和挺料彈簧17,插料彈簧17套裝在挺料成型頭16插入凹模12上的成型頭安裝孔中;上模板2上與挺料成型頭16相對位置處安裝有凸模成型頭3,凸模成型頭3通過凸模固定板4固定在上模板2上,卸料板10套裝在凸模成型頭3上并通過一端旋裝在上模板2上的卸料螺釘11實現縱向定位,在卸料螺釘11上套裝有卸料彈費7。
[0006]所述的凸模固定板4通過上定位銷6和上內六角螺釘5固定在上模反2上。
[0007]所述的凹模固定板13通過下定位銷15和下內六角螺釘14固定在下模板18上。
[000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09]本實用新型具有:
[0010]I)生產率高。
[0011]2)精度高,質量穩定。
[0012]3)材料利用率高。
[0013]4)操作簡便,特別適宜于大批量生產和自動化。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零件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次復合成型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3是圖2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8]如圖2-3所示。
[0019]一種吊掛軸承座蓋沖壓模具,它包括上模板2和下模板18,上模板上安裝有導套8,下模板上安裝有導柱9,導柱9的上端插入導套8中,如圖1、2所示,上模板連接有驅動用的模柄I,所述的下模板18上安裝有凹模固定板13,凹模固定板13通過下定位銷15和下內六角螺釘14固定在下模板18上。凹模12通過凹模固定板13固定在下模板18上,凹模12中安裝有挺料成型頭16和挺料彈簧17,插料彈簧17套裝在挺料成型頭16插入凹模12上的成型頭安裝孔中;上模板2上與挺料成型頭16相對位置處安裝有凸模成型頭3,凸模成型頭3通過凸模固定板4固定在上模板2上,凸模固定板4通過上定位銷6和上內六角螺釘5固定在上模反2上。卸料板10套裝在凸模成型頭3上并通過一端旋裝在上模板2上的卸料螺釘11實現縱向定位,在卸料螺釘11上套裝有卸料彈簧7。
[0020]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是:
[0021]將裁剪好的條狀板材(40*800*0.5/Q235鍍鋅板,可沖壓20件)放置在挺料成型頭16上,模柄I帶動上模板2滑導柱9下行,卸料板10將板材壓緊,凸模成型頭下壓將成型件沖壓在挺料成型頭的凹槽中,模柄上移時,挺料成型頭在挺料彈簧17的作用下向上挺出使成品與板材分離,再次移動板材進行下一蓋板的沖壓。
[0022]本實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與現有技術相同或可采用現有技術加以實現。
【主權項】
1.一種吊掛軸承座蓋沖壓模具,它包括上模板(2)和下模板(18),上模板上安裝有導套(8),下模板上安裝有導柱(9),導柱(9)的上端插入導套(8)中,上模板連接有驅動用的模柄(1),其特征是所述的下模板(18)上安裝有凹模固定板(13),凹模(12)通過凹模固定板(13)固定在下模板(18)上,凹模(12)中安裝有挺料成型頭(16)和挺料彈簧(17),插料彈簧(17)套裝在挺料成型頭(16)插入凹模(12)上的成型頭安裝孔中;上模板(2)上與挺料成型頭(16)相對位置處安裝有凸模成型頭(3),凸模成型頭(3)通過凸模固定板(4)固定在上模板(2)上,卸料板(10)套裝在凸模成型頭(3)上并通過一端旋裝在上模板(2)上的卸料螺釘(11)實現縱向定位,在卸料螺釘(11)上套裝有卸料彈簧(7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吊掛軸承座蓋沖壓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凸模固定板(4)通過上定位銷(6)和上內六角螺釘(5)固定在上模反(2)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吊掛軸承座蓋沖壓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凹模固定板(13)通過下定位銷(15)和下內六角螺釘(14)固定在下模板(18)上。
【專利摘要】一種吊掛軸承座蓋沖壓模具,它包括上模板(2)和下模板(18),其特征是所述的下模板(18)上安裝有凹模固定板(13),凹模(12)通過凹模固定板(13)固定在下模板(18)上,凹模(12)中安裝有挺料成型頭(16)和挺料彈簧(17),插料彈簧(17)套裝在挺料成型頭(16)插入凹模(12)上的成型頭安裝孔中;上模板(2)上與挺料成型頭(16)相對位置處安裝有凸模成型頭(3),凸模成型頭(3)通過凸模固定板(4)固定在上模板(2)上,卸料板(10)套裝在凸模成型頭(3)上并通過一端旋裝在上模板(2)上的卸料螺釘(11)實現縱向定位,在卸料螺釘(11)上套裝有卸料彈簧(7)。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生產效率高,質量穩定可靠。
【IPC分類】B21D37-10
【公開號】CN204523999
【申請號】CN201520075013
【發明人】張生林, 王月, 張繼生, 王榮輝, 趙平, 張元林, 王勝
【申請人】南京天河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8月5日
【申請日】2015年2月3日
將中空管加工成螺桿泵定子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石油開采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將中空管加工成螺桿泵定子的模具。
【背景技術】
[0002]螺桿泵主要依靠其轉子和定子形成密封腔的容積變化來吸入和排出石油等液體的。近年來,隨著蒸汽驅、SAGD等稠油熱采技術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應用,為了滿足稠油熱采對溫度(蘭200°C)的技術需求,通常采用定子和轉子都由金屬材料制成的全金屬螺桿泵進行熱采。但全金屬螺桿泵的定子與轉子采用間隙配合,使得定子和轉子形成的密封腔內存在間隙,這樣在利用該全金屬螺桿泵抽取石油時容易漏失。
[0003]對于此,現有技術中公開了一種申請號為201410030814.X,實用新型名稱為“平衡式金屬螺桿泵”的專利文獻。其中該平衡式金屬螺桿泵的定子為一金屬材料制成的螺旋管柱,其與所述外泵筒之間具有間隙,該定子于其軸向及徑向均具有柔性;所述定子頂部固定于所述外泵筒內側,且所述定子頂部與所述外泵筒內側的連接處留有連通所述間隙及外泵筒上方油管的壓力補償通道;所述轉子為一外徑能夠與所述定子的螺旋管柱的內徑配合形成抽油密封空間的螺桿。由于該金屬定子在軸向和徑向均具有柔性,泵筒與定子之間的間隙在液柱壓力作用下,可自動補償定子內部的壓力,液柱壓力升高則定子與轉子之間的密封腔的間隙縮小,可以大幅度降低整泵的漏失量,提高泵效。
[0004]但是這種平衡式金屬螺桿泵的定子因其采用厚度為2.5-3mm的金屬管制成,在采用車床、銑床、鑄造等傳統加工工藝制造時,由于傳統加工工藝的加工精度不能滿足加工該薄壁金屬定子的需要,且加工難度大,薄壁金屬定子在加工過程中易受力變形。
【實用新型內容】
[0005]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將中空管加工成螺桿泵定子的模具,利用本實用新型的將中空管加工成螺桿泵定子的模具可以加工現有技術中的平衡式金屬螺桿泵的薄壁金屬定子。
[0006]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
[0007]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將中空管加工成螺桿泵定子的模具,其中所述螺桿泵定子沿其自身縱長方向具有多個依序連接的定子單元,每個定子單元具有沿垂直于縱長方向凹陷的凹陷部和沿垂直于縱長方向突出的凸出部,所述螺桿泵定子的內壁向其內部突設有繞所述螺桿泵定子的縱長方向螺旋延伸的螺旋線,所述模具包括:第一成型模具,其包括沿縱長方向延伸的模腔,所述模腔具有多個依序連接的型腔單元,每個所述型腔單元具有窄徑部和寬徑部,所述窄徑部的截面半徑小于所述凹陷部的截面半徑,所述寬徑部的截面半徑大于所述中空管的截面半徑,所述模腔上內還突設有與所述定子的螺旋線相對應的第一突起,以對所述螺桿泵定子的螺旋線進行預成型;第二成型模具,其與所述螺桿泵定子相對應,并包括成型上體和能與所述成型上體對應壓合的成型下體,所述第二成型模具具有與所述定子的螺旋線相對應的第二突起,以對所述螺桿泵定子的螺紋線進行成型,所述第二成型模具具有能對所述第一成型模具加工后的中空管內腔中注入壓力液的導流通道,以使所述成型上體和所述成型下體能對所述第一成型模具加工后的中空管進行定形。
[0008]優選地,所述第一成型模具包括沿其縱長方向延伸的第一本體,以及分別位于所述第一本體兩側且沿縱長方向相對的第二本體和第三本體,所述模腔由所述第一本體、所述第二本體以及所述第三本體包圍而成。
[0009]優選地,所述第一本體、所述第二本體以及所述第三本體一體式構造。
[0010]優選地,所述將中空管加工成螺桿泵定子的模具還包括上箱體和與所述上箱體能夠蓋合的下箱體,所述成型上體位于所述上箱體內,所述成型下體位于所述下箱體內,所述下箱體的上端面上具有凹槽,所述上箱體的下端面上具有與所述下箱體的凹槽對應的凸起,所述凸起能與所述凹槽卡合固定。
[0011]優選地,將中空管加工成螺桿泵定子的模具還包括位于所述成型下體一端的第一密封體以及位于所述成型上體一端且與所述第一密封體相對應的第二密封體,所述第一密封體能夠與所述第二密封體壓合密封,所述第一密封體與所述第二密封體的內表面均設有與所述第一成型模具加工后的中空管兩端形狀相對應的第一凹腔和第二凹腔。
[0012]優選地,所述將中空管加工成螺桿泵定子的模具還包括位于所述成型下體另一端的第三密封體以及位于所述成型上體另一端且與所述第三密封體相對應的第四密封體,所述第三密封體能夠與所述第四密封體壓合密封,所述第三密封體與所述第四密封體的內表面均設有與第一成型模具加工后的中空管兩端形狀相對應的第三凹腔和第四凹腔。
[0013]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將中空管加工成螺桿泵定子的模具利用模具進行預成型和成型兩次加工工藝來加工薄壁金屬定子,克服了車床、銑床以及鑄造等傳統加工工藝在對薄壁金屬定子加工精度不夠,定子易變形的缺陷。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特點。
【附圖說明】
[0014]在此描述的附圖僅用于解釋目的,而不意圖以任何方式來限制本實用新型公開的范圍。另外,圖中的各部件的形狀和比例尺寸等僅為示意性的,用于幫助對本實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體限定本實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狀和比例尺寸。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教導下,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各種可能的形狀和比例尺寸來實施本實用新型。
[0015]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成型模具的側視圖;
[0016]圖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成型模具的俯視圖;
[0017]圖3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成型模具的剖面圖;
[0018]圖4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第二成型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0019]以上附圖的附圖標記:1、模腔;2、型腔單元;3、窄徑部;4、寬徑部;5、第一突起;6、成型上體;7、成型下體;8、第二突起;9、導流通道;10、第一本體;11、第二本體;12、第三本體;13、上箱體;14、下箱體;15、第一密封體;151、第一凹腔;16、第二密封體;161、第二凹腔;17、第三密封體;171、第三凹腔;18、第四密封體;181、第四凹腔。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結合附圖和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的描述,能夠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細節。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實用新型的教導下,技術人員可以構想基于本實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變形,這些都應被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0021]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將中空管加工成螺桿泵定子的模具,其中所述螺桿泵定子(圖中未示出)沿其自身縱長方向具有多個依序連接的定子單元,每個定子單元具有沿垂直于縱長方向凹陷的凹陷部和沿垂直于縱長方向突出的凸出部,所述螺桿泵定子的內壁向其內部突設有繞所述螺桿泵定子的縱長方向螺旋延伸的螺旋線,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
[0022]第一成型模具,請參閱附圖2和附圖3,其包括沿縱長方向延伸的模腔1,所述模腔I具有多個依序連接的型腔單元2,每個所述型腔單元2具有窄徑部3和寬徑部4,所述窄徑部3的截面半徑小于所述凹陷部的截面半徑,所述寬徑部4的截面半徑大于所述中空管的截面半徑,所述模腔I內還突設有與所述定子的螺旋線相對應的第一突起5,以對所述螺桿泵定子的螺旋線進行預成型;
[0023]第二成型模具,請參閱附圖4,其與所述螺桿泵定子相對應,并包括成型上體6和能與所述成型上體6對應壓合的成型下體7,所述第二成型模具具有與所述定子的螺旋線相對應的第二突起8,以對所述螺桿泵定子的螺紋線進行成型,所述第二成型模具具有能對所述第一成型模具加工后的中空管內腔中注入壓力液的導流通道9,以使所述成型上體6和所述成型下體7能對所述第一成型模具加工后的中空管進行定形。
[0024]具體地,第一成型模具的模腔I大致呈“凹”字形,模腔I內繞其內壁環設有與金屬定子的螺旋線形狀相對應的第一突起5,第一突起5沿模腔I的縱長方向延伸。模腔I的內表面的窄徑部3和寬徑部4可以模壓中空管的壁面,使得圓柱形的中空管被模壓成具有帶螺旋的預定形狀中空管。
[0025]第二成型模具具有成型上體6和成型下體7,成型上體6與成型下體7能夠相互壓合,成型上體6與成型下體7的內表面上的第二突起8與螺桿泵的金屬定子螺旋線形狀相對應。第二成型模具具有能對第一成型模具加工后的中空管內腔中注入壓力液的導流通道9,向該導流通道9內注入壓力液,可以使得預成型后的中空管壁面與第二成型模具的成型上體6和成型下體7的表面貼合,進而使得該預定形狀的中空管最終成為螺桿泵的定子。
[0026]本實用新型利用模具進行預成型和成型兩次加工工藝
來加工薄壁金屬定子,克服了車床、銑床以及鑄造等傳統加工工藝在對薄壁金屬定子加工精度不夠,定子易變形的缺陷。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特點。
[0027]請參閱附圖1,優選地,第一成型模具包括沿其縱長方向延伸的第一本體10,以及分別位于第一本體10兩側且沿縱長方向相對的第二本體11和第三本體12,模腔I由第一本體10、第二本體11以及第三本體12包圍而成。具體地,第一本體10構成了第一成型模具模腔I的底面,第二本體11以及第三本體12分別構成該模腔I的側面。
[0028]優選地,第一本體10、第二本體11以及第三本體12 —體式構造。
[0029]另外,將中空管加工成螺桿泵定子的模具還包括上箱體13和與上箱體13能夠蓋合的下箱體14,成型上體6位于上箱體13內,成型下體7位于下箱體14內,下箱體14的上端面上具有凹槽(圖中未示出),上箱體13的下端面上具有與下箱體14的凹槽對應的凸起(圖中未示出),凸起能與凹槽卡合固定。具體地,可以把成型上體6與成型下體7分別放置于上箱體13和下箱體14的內部,通過上箱體13與下箱體14的壓合進一步固定成型上體6與成型下體7。優選地,還可以在上箱體13與下箱體14壓合后,在上箱體13的四角上攻入固定件(圖中未示出),使上箱體13與下箱體14連接固定,以使得上下箱體能夠承受其內部的液壓力。
[0030]另外,將中空管加工成螺桿泵定子的模具還包括位于成型下體7 —端的第一密封體15以及位于成型上體6 —端且與第一密封體15相對應的第二密封體16,第一密封體15能夠與第二密封體16壓合密封,第一密封體15與第二密封體16的內表面均設有與第一成型模具加工后的中空管兩端形狀相對應的第一凹腔151和第二凹腔161。
[0031]將中空管加工成螺桿泵定子的模具還包括位于成型下體7另一端的第三密封體17以及位于成型上體6另一端且與第三密封體17相對應的第四密封體18,第三密封體17能夠與第四密封體18壓合密封,第三密封體17與第四密封體18的內表面均設有與第一成型模具加工后的中空管兩端形狀相對應的第三凹腔171和第四凹腔181。
[0032]采用第一密封體15與第二密封體16配合,第三密封體17與第四密封體18配合,分別密封夾持住預成型后的中空管柱兩端,然后向預成型后的中空管內注入壓力液,液壓力使中空管沿成型模具的成型上體6與成型下體7形成的模腔內膨脹,使中空管的壁面與模腔壁面以及第二突起8相貼合,這樣就使得中空管脹形成定子的形狀。
[0033]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將中空管加工成螺桿泵定子的模具的成型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中空管擠入第一成型模具的模腔I中;
[0034]第一成型模具對至少部分的中空管進行擠壓,并由第一成型模具的第一突起5對中空管的內壁模壓;
[0035]旋轉裝置帶動中空管在第一成型模具的模腔I內轉動,加工出預成型的螺紋線;
[0036]自第一成型模具中取出預定形狀的中空管,將預定形狀的中空管放入所述第二成型模具的成型下體7中;
[0037]將成型上體6壓合在成型下體7上,并自導流通道9向中空管內注入壓力液,以使預定形狀的中空管受壓膨脹成型為定子。具體地,壓力液的壓力為250Mpa-350Mpa
[0038]優選地,該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上箱體13的凸起與下箱體14的凹槽相互卡合,以使得上箱體13與下箱體14相互蓋合,在上箱體13的四角上攻入固定件,使得上箱體13與下箱體14連接固定。具體地,在把預成型后的中空管放置于成型上體6與成型下體7之間后再蓋合上箱體13與下箱體14,使成型上體6與成型下體7放置于上箱體13與下箱體14中。
[0039]另外,該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將預定形狀的中空管放置于第二成型模具的成型下體7時,使預定形狀的中空管的兩端部分別放置于第一密封體15和第三密封體17的第一凹腔151和第三凹腔171內,使第二密封體16與第四密封體18分別蓋在第一密封體15與第三密封體17的上端面上。然后向密封體內的中空管中注入高壓液體使中空管脹形成為螺桿泵的定子。
[0040]本說明書中的各個實施例均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0041]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將中空管加工成螺桿泵定子的模具,其中所述螺桿泵定子沿其自身縱長方向具有多個依序連接的定子單元,每個定子單元具有沿垂直于縱長方向凹陷的凹陷部和沿垂直于縱長方向突出的凸出部,所述螺桿泵定子的內壁向其內部突設有繞所述螺桿泵定子的縱長方向螺旋延伸的螺旋線,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 第一成型模具,其包括沿縱長方向延伸的模腔,所述模腔具有多個依序連接的型腔單元,每個所述型腔單元具有窄徑部和寬徑部,所述窄徑部的截面半徑小于所述凹陷部的截面半徑,所述寬徑部的截面半徑大于所述中空管的截面半徑,所述模腔上內還突設有與所述定子的螺旋線相對應的第一突起,以對所述螺桿泵定子的螺旋線進行預成型; 第二成型模具,其與所述螺桿泵定子相對應,并包括成型上體和能與所述成型上體對應壓合的成型下體,所述第二成型模具具有與所述定子的螺旋線相對應的第二突起,以對所述螺桿泵定子的螺紋線進行成型,所述第二成型模具具有能對所述第一成型模具加工后的中空管內腔中注入壓力液的導流通道,以使所述成型上體和所述成型下體能對所述第一成型模具加工后的中空管進行定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將中空管加工成螺桿泵定子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模具包括沿其縱長方向延伸的第一本體,以及分別位于所述第一本體兩側且沿縱長方向相對的第二本體和第三本體,所述模腔由所述第一本體、所述第二本體以及所述第三本體包圍而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將中空管加工成螺桿泵定子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體、所述第二本體以及所述第三本體一體式構造。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將中空管加工成螺桿泵定子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將中空管加工成螺桿泵定子的模具還包括上箱體和與所述上箱體能夠蓋合的下箱體,所述成型上體位于所述上箱體內,所述成型下體位于所述下箱體內,所述下箱體的上端面上具有凹槽,所述上箱體的下端面上具有與所述下箱體的凹槽對應的凸起,所述凸起能與所述凹槽卡合固定。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將中空管加工成螺桿泵定子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將中空管加工成螺桿泵定子的模具還包括位于所述成型下體一端的第一密封體以及位于所述成型上體一端且與所述第一密封體相對應的第二密封體,所述第一密封體能夠與所述第二密封體壓合密封,所述第一密封體與所述第二密封體的內表面均設有與所述第一成型模具加工后的中空管兩端形狀相對應的第一凹腔和第二凹腔。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將中空管加工成螺桿泵定子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將中空管加工成螺桿泵定子的模具還包括位于所述成型下體另一端的第三密封體以及位于所述成型上體另一端且與所述第三密封體相對應的第四密封體,所述第三密封體能夠與所述第四密封體壓合密封,所述第三密封體與所述第四密封體的內表面均設有與第一成型模具加工后的中空管兩端形狀相對應的第三凹腔和第四凹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將中空管加工成螺桿泵定子的模具,該模具包括第一成型模具,其包括沿縱長方向延伸的模腔,模腔具有多個依序連接的型腔單元,每個型腔單元具有窄徑部和寬徑部,模腔上內還突設有與定子的螺旋線相對應的第一突起。成型的第二成型模具,其與螺桿泵定子相對應,并包括成型上體和成型下體,第二成型模具具有與定子的螺旋線相對應的第二突起,第二成型模具具有能對第一成型模具加工后的中空管內腔中注入壓力液的導流通道,以使成型上體和成型下體能對第一成型模具加工后的中空管進行定形。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此模具克服了車床、銑床以及鑄造等傳統加工工藝在對薄壁金屬定子加工精度不夠,定子易變形的缺陷。
【IPC分類】B21D37-10, B21D35-00
【公開號】CN204524000
【申請號】CN201520090583
【發明人】張洪君, 梁興, 王文鋼, 吳鈞, 羅鵬飛, 孫翠容, 張曦宇, 李峰, 趙吉成, 王志剛, 黃稚, 陳偉, 羅軍, 馬振, 高春陽, 吳曉明, 候興衛, 李洪斌, 王斐
【申請人】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8月5日
【申請日】2015年2月9日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