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1粉末鋼及其制備工藝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博主:adminadmin 2022-12-25 09:40:01 條評論
摘要:本發明屬于鋼鐵材料制造領域,具體涉及一種HM1粉末鋼及其制備工藝。背景技術:HM1模具鋼具有良好的抗熱疲憊性能、抗回火穩定性能和良好的冶煉、鍛造、熱處理及機械加工工藝性能,是高強韌性熱作模具新鋼種。適用于高溫、高負荷、急熱急冷...

  本發明屬于鋼鐵材料制造領域,具體涉及一種HM1粉末鋼及其制備工藝。

HM1粉末鋼及其制備工藝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背景技術:

  HM1模具鋼具有良好的抗熱疲憊性能、抗回火穩定性能和良好的冶煉、鍛造、熱處理及機械加工工藝性能,是高強韌性熱作模具新鋼種。適用于高溫、高負荷、急熱急冷條件下的壓力機鍛模、軸承熱鍛凹模、成型滾鍛模、高強度和高熱強鋼的精密鍛造、鋁和銅合金壓鑄模、熱擠壓摸具等,在高溫性能方面明顯優于H13鋼。從模具經濟性方面考慮,使用粉末冶金(PM)模具鋼大大降低了單件成本。盡管模具初始成本較高,但是延長模具壽命,減少停工時間,同樣讓使用者獲益。從冶金學觀點來看,根據特殊方法冶煉推出的粉末冶金模具鋼比常規工具鋼的壽命長。粉末冶金模具鋼碳化物細小且分布均勻,形成的碳化物越硬,尺寸越小,分布越均勻,就越能提高模具壽命。粉末鋼制備過程中,金屬粉末的成分和性能對于粉末鋼的性能影響最為顯著。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鋼含有的C、Si、Mn、Cr、Mo、W、V、P、S元素,其顯微組織為馬氏體+碳化物。

  本發明提供一種HM1粉末鋼的制備工藝及其金屬粉末,粉末粒度50-100μm,其各元素的質量分數為:0.32-0.42%C,0.60-0.90%Si,1.20-1.80%Mn,2.80-3.30%Cr,2.50-3.00%Mo,0.80-1.20%V,1.20-2.80%W,P≤0.030%,S≤0.030%,余量為Fe和不可避免的雜質。

  其中,W優選2.4-2.8%。

  W熔點高,比重大,W與碳形成碳化鎢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可顯著提高紅硬性和熱強性,W在鋼中除形成碳化物外,部分地溶入鐵中形成固溶體。其作用與鉬相似,按質量分數計算,一般效果不如鉬顯著。W在鋼中的主要用途是增加回火穩定性、紅硬性、熱強性以及由于形成碳化物而增加的耐磨性。W形成難熔碳化物,在較高溫度回火時,能延緩碳化物的聚集過程,保持較高的高溫強度。W還可以降低鋼的過熱敏感性、增加淬透性。所以,優選W含量,對獲得優良的高溫性能具有重要意義。

  本發明提供一種HM1粉末鋼的制備方法為:熱等靜壓溫度1000-1150℃,壓力100-160MPa,保溫2小時,以0.01-0.15℃/s的速率冷卻到700-800℃,保溫1-4小時,緩冷至室溫。

  其中:熱等靜壓溫度優選1040℃,緩冷冷卻速度優選0.01℃/s。

  相比傳統熔鑄,熱等靜壓工藝會獲得更為均勻細致的顯微組織。熱等靜壓溫度與壓力的配合對樣品的顯微組織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獲得性能優異的產品,微觀組織需要最大程度的均勻致密,組織缺陷降到最低。若溫度偏低,壓力偏小,使合金粉末彌合度降低,會導致大量的組織缺陷,從而嚴重影響機械性能;若溫度偏高,壓力偏大,則會導致顯微組織過分長大,粗化的微觀組織力學性能較差,不能夠達到性能的要求。

  加熱至1180℃,保溫1小時,1125℃開始鍛造,終鍛溫度900℃以上。

  加熱至700-800℃,保溫2-6小時,緩冷至650-750℃,保溫4-10小時,緩冷至室溫。其中:第一次退火保溫時間優選6小時,第二次退火保溫時間優選10小時。

  加熱至1000-1150℃,保溫1小時,油介質淬火,回火加熱500-650℃,保溫2小時,空冷至室溫,二次回火加熱500-650℃,保溫2小時,空冷至室溫。其中:回火及二次回火溫度優選620℃。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

  1.顯微組織均勻細致,克服了現有技術中各種組織缺陷的形成,例如現有技術中沒有尺寸如此細小的析出相。當具備上述條件時,鋼的綜合性能優異。

  2. 使用壽命顯著延長,維護費用低,性能優異,經濟性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但不局限于下列實施例。實施例中粉末鋼的化學成分如表1所示,粉末鋼的制備工藝如表2所示,粉末鋼及對比鋼的抗拉強度性能如表3所示,粉末鋼及對比鋼的沖擊韌性性能如表4所示。

  表1 本發明鋼實施例與對比鋼的化學成分,wt%

  表2 本發明鋼實施例與對比鋼的制備工藝

  表3 本發明鋼實施例與對比鋼的抗拉強度對比

  表4 本發明鋼實施例與對比鋼的沖擊功對比

  實施例1

  熱等靜壓溫度1020℃,壓力120MPa,保溫3小時,以0.02℃/s的速率冷卻到760℃,保溫4小時,緩冷至室溫。

  加熱至1150℃,保溫1小時,1100℃開始鍛造,終鍛溫度920℃。

  加熱至780℃,保溫4小時,緩冷至740℃,保溫6小時,緩冷至室溫。

  加熱至1050℃,保溫1小時,油介質淬火,回火加熱620℃,保溫2小時,空冷至室溫,二次回火加熱620℃,保溫2小時,空冷至室溫。

  目標產物中各元素的質量分數如表1中實施例1所示。按表2發明鋼1所示工藝制備本發明鋼。發明鋼1的抗拉強度性能如表3所示,發明鋼1的沖擊韌性性能如表4所示。

  實施例2

  熱等靜壓溫度1020℃,壓力120MPa,保溫3小時,以0.02℃/s的速率冷卻到760℃,保溫4小時,緩冷至室溫。

  加熱至1150℃,保溫1小時,1100℃開始鍛造,終鍛溫度920℃。

  加熱至780℃,保溫4小時,緩冷至740℃,保溫6小時,緩冷至室溫。

  加熱至1050℃,保溫1小時,油介質淬火,回火加熱620℃,保溫2小時,空冷至室溫,二次回火加熱620℃,保溫2小時,空冷至室溫。

  目標產物中各元素的質量分數如表1中實施例2所示。按表2發明鋼2所示工藝制備本發明鋼。發明鋼2的抗拉強度性能如表3所示,發明鋼2的沖擊韌性性能如表4所示。

  對比鋼3

  對鋼鋼采取傳統熔鑄工藝獲得。

  對比鋼中各元素的質量分數如表1所示。按表2所示工藝制備對比鋼。對比鋼的抗拉強度性能如表3所示,對比鋼的沖擊韌性性能如表4所示。

  技術特征:

  1.本發明提供一種HM1粉末鋼及其制備工藝,其各元素的質量分數為:0.32-0.42%C,0.60-0.90%Si,1.20-1.80%Mn,2.80-3.30%Cr,2.50-3.00%Mo,0.80-1.20%V,1.20-2.80%W,P≤0.030%,S≤0.030%,余量為Fe和不可避免的雜質。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屬粉末,其特征在于:粉末粒度50-100μ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HM1粉末鋼,其特征在于:該鋼由馬氏體加碳化物組成。

  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HM1粉末鋼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為:熱等靜壓溫度1000-1150℃,壓力100-160MPa,保溫2小時,以0.01-0.15℃/s的速率冷卻到700-800℃,保溫1-4小時,緩冷至室溫,其中:熱等靜壓溫度優選1040℃,緩冷冷卻速度優選0.01℃/s。

  5.如權利要求4所述,其特征在于:加熱至1180℃,保溫1小時,1125℃開始鍛造,終鍛溫度900℃以上。

  6.如權利要求4所述,其特征在于:加熱至700-800℃,保溫2-6小時,緩冷至650-750℃,保溫4-10小時,緩冷至室溫,其中:第一次退火保溫時間優選6小時,第二次退火保溫時間優選10小時。

  7.如權利要求4所述,其特征在于加熱至1000-1150℃,保溫1小時,油介質淬火,回火加熱500-650℃,保溫2小時,空冷至室溫,二次回火加熱500-650℃,保溫2小時,空冷至室溫,其中:回火及二次回火溫度優選620℃。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具體涉及一種HM1粉末鋼及其制備工藝,屬于鋼鐵材料制造領域,金屬粉末質量分數:0.32-0.42%C,0.60-0.90%Si,1.20-1.80%Mn,2.80-3.30%Cr,2.50-3.00%Mo,0.80-1.20%V,1.20-2.80%W,P≤0.030%,S≤0.030%,其顯微組織為馬氏體+碳化物,經1000?1150℃熱等靜壓,經鍛造后再次加熱至700?800℃保溫4?6小時,緩冷至650?750℃,保溫6?10小時,緩冷至室溫,然后再次加熱至1000?1150℃淬火,500?650℃回火,調質處理兩次,即可獲得本發明所述的粉末鋼。該粉末鋼顯微組織均勻細致,使用壽命顯著延長,經濟性強。

  技術研發人員:王淼輝;葛學元;劉恒三;梁金明;范斌;杜博睿;劉倩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先進制造技術研究中心

  文檔號碼:201610714683

  技術研發日:2016.08.25

  技術公布日:2016.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