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不銹鋼塑料復合管用焊接式、膠接式不銹鋼管件的連接部件的制作工藝流程
專利名稱:不銹鋼塑料復合管用焊接式、膠接式不銹鋼管件的連接部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特殊材料管道(不銹鋼塑料復合管)及一般管道的連接件。
b.不銹鋼熔點在1300℃以上,內層塑料熔點小于300℃。所以,電弧焊熔化外層不銹鋼時,會將內層塑料燒壞。
②不能采用傳統的螺紋和機械卡壓式的連接方法,其主要原因有a.外層不銹鋼很薄,無法加工螺紋。
b.外層不銹鋼很薄,其剛性、強度較差。機械式無法達到連接的物理性能要求。
c.由于內層塑料的物理特性。機械式使不銹鋼和塑料變形達到連接的方法,在使用壽命上是不可能達到長期密封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采用雙凸型內凹環結構。
如附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由管件1、密封料2、連接料3、密封圈4構成,其中管件1為圓形套管,其一端頭有一向外凸起的內凹環D,D中有環型密封圈4,管件1的中部另有一向外凸起的內凹環B,B中有環型密封料2,連接料3位于管件1及不銹鋼塑料復合管5之間。其中采用焊接工藝連接管件1及不銹鋼塑料復合管5時,密封料2為預置焊料,連接料3為預置焊料融化后固結的焊料;采用膠接工藝連接管件1及不銹鋼塑料復合管5時,密封料2為環型密封圈,連接料3為專用膠接劑。
采用焊接工藝連接不銹鋼塑料復合管5及管件1時,由于焊接焊料的熔點低于300℃。焊接時間短,焊接時不會造成不銹鋼管件外壁和復合管塑料內壁的損壞。可以較好地解決不銹鋼塑料復合管應用工程中的連接問題。
具體實施方式
如附
圖1所示,根據焊接工藝要求,在不銹鋼管件1與不銹鋼塑料復合管5的焊接接頭連接區域中,A、C兩區的連接料3起到加強連接強度的作用,D區的密封圈4起密封介質的作用。我們預先將密封料2所指的預置焊料預置在管件B區的凹環內,環型密封圈4預置在D區的凹環內,現場施工時,將管件1內壁和不銹鋼塑料復合管5外壁需焊接的表面涂敷上連接料3——釬焊劑。將不銹鋼塑料符合管5插入管件1內,將加熱器放在A、B、C區進行加溫,使B區凹環內的焊料熔化,并在焊劑的作用下,焊料自動填滿A、C區的間隙,形成釬料層,冷卻后即可形成焊接接頭。最后,用專用卡具將D區的凹環由外向軸心方向卡壓,使凹內的O型密封圈壓緊管材表面,變形至合理尺寸。此時,整個連接工作完成。
根據膠接的工藝要求,國內外用于管道及其它行業的膠接劑,在高溫水質中帶壓工作是很難達到連接強度要求,因此我們發明了雙凸型管件。如附
圖1所示,B區的密封料為密封圈,其與D區的密封圈4將C區的連接料3——膠接劑與外界介質隔離,即在管件1與不銹鋼塑料復合管5的膠接頭區域中,C區是膠接劑面區,起加強連接強度的作用;B區密封圈起密封管道內介質往外流的作用;D區的密封圖4是起密封管道外界介質(主要是高溫水質)流入C區的粘接面。
如附
圖1所示,我們預先將兩只O型密封圈分別預置在管件1的B區、D區的凹環內,現場施工時,將專用膠接劑分別涂在管件1的C區和不銹鋼塑料復合管5需粘接部位的表面,在將不銹鋼塑料復合管5插入管件1內到達指定深度,用專用卡具分別將B區、D區的凹環由外向軸心方向卡壓,使凹環內的O型密封圈壓緊不銹鋼塑料復合管5表面,變形至合理尺寸。此時,整個連接工作完成。
本實用新型采用不銹鋼管材或板材用冷沖壓加工成型,所用鋼材與不銹鋼塑料復合管的鋼材質地相同。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連接方便、密封性能好等優點。
權利要求1.一種不銹鋼塑料復合管用焊接式、膠接式不銹鋼管件的連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件為雙凸型內凹環結構,由管件(1)、密封料(2)、連接料(3)、密封圈(4)構成,其中管件(1)為圓形套管,其一端頭有一向外凸起的內凹環D,D中有環型密封圈(4),管件(1)的中部另有一向外凸起的內凹環B,B中有環型密封料(2),連接料(3)位于管件(1)及不銹鋼塑料復合管(5)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不銹鋼塑料復合管用焊接式、膠接式不銹鋼管件的連接部件,其特征在于采用焊接工藝連接管件(1)及不銹鋼塑料復合管(5)時,所述密封料(2)為預置焊料,連接料(3)為預置焊料融化后固結的焊料。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不銹鋼塑料復合管用焊接式、膠接式不銹鋼管件的連接部件,其特征在于采用膠接工藝連接管件(1)及不銹鋼塑料復合管(5)時,密封料(2)為環型密封圈,連接料(3)為專用膠接劑。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管件的連接部件,由管件1、密封料2、連接料3、密封圈4構成,其中管件1為圓形套管,其一端頭有一向外凸起的內凹環D,D中有環型密封圈4,管件1的中部另有一向外凸起的內凹環B,B中有環型密封料2,連接料3位于管件1及不銹鋼塑料復合管5之間。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連接方便、密封性能好等優點。
文檔編號F16L47/02GK2589785SQ0122928
公開日2003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01年6月29日 優先權日2001年6月29日
發明者李少農, 吳建武 申請人:珠海凱達新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