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鑄鋼件模具的制作工藝流程

博主:adminadmin 2022-12-29 18:12:01 條評論
摘要:專利名稱:鑄鋼件模具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鑄鋼件模具,特別涉及一種可兩半分開的柱形鑄鋼件模具,屬于鑄鋼技術領域。背景技術:柱形鑄鋼件如高速鋼圓軸形鑄鋼坯料一般采用兩半模合模鑄造,分模面設在直徑位...

  專利名稱:鑄鋼件模具的制作方法

一種鑄鋼件模具的制作工藝流程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鑄鋼件模具,特別涉及一種可兩半分開的柱形鑄鋼件模具, 屬于鑄鋼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柱形鑄鋼件如高速鋼圓軸形鑄鋼坯料一般采用兩半模合模鑄造,分模面設在直徑位置上,兩個半模兩側沿縱向間隔設有數對用于鎖固鑄鋼模的徑向叉形耳板。兩個半模合模后,形成一端敞開、另一端堵塞的縱向模腔。為了防止澆鑄后鑄鋼坯不與模腔發生粘連, 在模腔表面覆蓋一層脫模膜,但在澆鑄時,高溫鋼水首先接觸鋼模澆鑄口,致使模具澆鑄口變形融化鑄鋼坯料難以脫模,模具的使用壽命短,只有15次左右,模具消耗大,加大了生產成本。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使用壽命長、模具澆鑄口不易發生變形融化、鑄鋼坯料容易脫模的鑄鋼件模具。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鑄鋼件模具,包括縱向剖分的兩個半模,所述兩個半模兩側沿縱向間隔分別設有數對徑向叉形耳板,兩個半模合模后,鋼模內腔形成一端敞開、另一端堵塞的縱向模腔,所述縱向模腔表面覆蓋一層脫模膜,所述脫模膜的厚度為0. 2mm 0. 4mm ;在高溫鋼液首先接觸澆鑄口的一個半模上還覆蓋了一層厚度大于脫模膜的澆鑄口鎂基涂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措施來進一步實現。前述的鑄鋼件模,其中所述澆鑄口鎂基涂層的厚度為1. 5 2. 5mm,所述澆鑄口鎂基涂層的長度為180 220mm。本實用新型以鋼液流體接觸散熱原理為依托,在高溫鋼液首先接觸的一個半模的澆鑄口上還覆蓋了一層厚度大于脫模膜的澆鑄口鎂基涂層。鎂基涂層以鎂和氧化鈣為主要原料,耐高溫、吸熱快。當高溫鋼水經過澆鑄口上的鎂基涂層時,鎂基涂層快速且大量吸熱, 高溫瞬間流逝,有效地解決了高溫鋼水對鋼模的沖刷而造成澆鑄口變形融化和鑄鋼坯料粘模問題。模具的使用壽命從目前的15次左右提高到50次以上,為現有模具壽命的三倍以上,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點,將通過下面優選實施例的非限制性說明進行圖示和解釋,這些實施例,是參照附圖僅作為例子給出的。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縱向剖分的兩個半模1,所述兩個半模1兩側沿縱向間隔分別設有數對徑向叉形耳板2,兩個半模1合模后,鋼模內腔形成一端敞開、一端堵塞的縱向模腔11,所述縱向模腔11表面覆蓋一層脫模膜3,所述脫模膜3的厚度為 0. 2mm 0. 4mm。在高溫鋼液首先接觸一個半模的澆鑄口上還覆蓋了一層厚度大于脫模膜 3的澆鑄口鎂基涂層4,所述澆鑄口鎂基涂層4的厚度B為1. 5 2. 5mm,澆鑄口鎂基涂層4 的長度L為180 220mm。本實施例澆鑄口鎂基涂層4的厚度B為2. 0mm,澆鑄口鎂基涂層 4的長度L為200mm。本實用新型用于澆鑄圓軸形高速鋼鑄件時,兩個半模1鎖固后成一頭高、一頭低的斜置狀態,便于澆鑄時排氣,提高鑄鋼件的質量除上述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鑄鋼件模具,包括縱向剖分的兩個半模,所述兩個半模兩側沿縱向間隔分別設有數對徑向叉形耳板,兩個半模合模后,鋼模內腔形成一端敞開、另一端堵塞的縱向模腔, 所述縱向模腔表面覆蓋一層脫模膜,所述脫模膜的厚度為0. 2mm 0. 4mm ;其特征在于在高溫鋼液首先接觸澆鑄口的一個半模上還覆蓋了一層厚度大于脫模膜的澆鑄口鎂基涂層。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鑄鋼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澆鑄口鎂基涂層的厚度為 1. 5 2. 5mm,所述澆鑄口鎂基涂層的長度為180 220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鑄鋼件模具,包括縱向剖分的兩個半模,所述兩個半模兩側沿縱向間隔分別設有數對徑向叉形耳板,兩個半模合模后,鋼模內腔形成一端敞開、另一端堵塞的縱向模腔,所述縱向模腔表面覆蓋一層脫模膜,所述脫模膜的厚度為0.2mm~0.4mm。在高溫鋼液首先接觸一個半模的澆鑄口上還覆蓋了一層厚度大于脫模膜的澆鑄口鎂基涂層。本實用新型的鎂基涂層耐高溫、吸熱快,當高溫鋼水經過澆鑄口上的鎂基涂層時,鎂基涂層快速且大量吸熱,高溫瞬間流逝,有效地解決了高溫鋼水對鋼模的沖刷而造成澆鑄口變形融化和鑄鋼坯料粘模問題。模具的使用壽命為現有模具壽命的三倍以上,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B22C9/06GK202021317SQ20112006623

  公開日2011年11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15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15日

  發明者顏福源 申請人:江蘇特力士特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