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滾動方、扁鋼套模的制作工藝流程

博主:adminadmin 2022-11-27 16:44:01 條評論
摘要:專利名稱:滾動方、扁鋼套模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具的結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棒材冷拉矩形鋼的模具結構。背景技術:現有的冷拉矩形鋼的模具為硬質合金冷拉模具,采用這種模具進行冷拉方、扁鋼的工藝可以分成...

  專利名稱:滾動方、扁鋼套模的制作方法

一種滾動方、扁鋼套模的制作工藝流程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具的結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棒材冷拉矩形鋼的模具結 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冷拉矩形鋼的模具為硬質合金冷拉模具,采用這種模具進行冷拉方、扁鋼 的工藝可以分成以下幾步1.把從熱軋廠購買來的坯料放進電爐或者煤氣爐進行退火。2.對原材料進行鹽酸酸洗或者拋丸沖擊,以去除氧化層。3.對酸洗或拋丸的材料進行磷化處理,使坯料表面形成磷化層,以免破壞硬質合 金模具。冷拉結束。一次退火、一次拉拔要3-4天時間,所以在時間和能源上也是比較浪費,并且硬質 合金冷拉模具的價格也是相當昂貴。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滾動方、扁鋼套模,使模 具的成本低、環保、工藝簡單、縮短生產周期。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滾動方、扁鋼套模,包括模底板,模底板上設置 給料孔和四個滾模槽,四個滾模槽均布在給料孔的外周,模底板上固定模體,模體上沿圓周 方向均布四個滾模座槽,每個滾模座槽分別設置在對應的滾模槽的上方;每個滾模座槽內 分別設置一端開口的矩形滾模座,每個滾模座的開口方向分別朝向給料孔,每個滾模座分 別由兩個橫向段和縱向段組成,縱向段的兩端分別固定橫向段,兩個橫向段上分別設置第 一滾模軸孔;所述兩個橫向段之間設置滾模,滾模的中心設置第二滾模軸孔,所述兩個第一 滾模軸孔和第二滾模軸孔內穿置一滾模軸,所述滾模與滾模軸之間設置軸承;所述模體的 外周設置四個分別與滾模座槽連通的調節絲桿孔,調節絲桿孔內設置調節絲桿,每個調節 絲桿的內端分別固定對應的滾模座的縱向段,每個調節絲桿的外端分別連接螺母,每個螺 母分別設置在模體外。此模具的工作原理是將四個滾模座放進模體的四個滾模座槽內,并裝上滾動模。 由模體上的四個調節螺母調節進退,四個滾動模合并形成矩形。原材料經過軋尖送入給料 孔(可以不需要退火、酸洗、拉拔時也無需添加潤滑機油),拉車拉動軋尖部位帶動原材料 前進,材料前進帶動滾模轉動,滾模滾動給材料壓力,原材料受壓力變形形成方形、扁形。反 復拉拔三左右次直到原材料四個R角豐滿,冷拉結束。相對于過去的冷拉方法,滾動方、扁鋼套模有以下優點1.無需要再熱軋坯料,用普通的圓鋼直接可以拉拔成功,節省能源。2.模具投入少、易損少。(硬質合金冷拉模具市場價格在350元/公斤左右,模具 鋼材料的價格只有10元/公斤左右,相比差距很大。另外硬質合金冷拉模具經常會粘模、崩模) 3.模具可以調節,可以用一個規格的滾動模具生產出多個規格的方、扁鋼,相對于 過去的硬質合金冷拉模具,一個規格。4.對環境無害,有效減少了用酸或者不用酸,并且免去了過去的潤滑油或者機油。5.有效節省了能源(電能、煤氣、機油、潤滑油)。6.工藝簡單,大大縮短了方扁鋼的生產周期。(用滾動方、扁鋼套模生產周期只要 一兩天,過去的生產周期一般在10天以上.)提高了生產效率。為了便于冷拉扁鋼,所述四個滾模座中其中上端的滾模座的縱向段上設置第一吊 裝孔,與所述縱向段連接的調節絲桿內設置第二吊裝孔,所述第一吊裝孔和第二吊裝孔內 設置吊裝裝置。為了防止冷拔后作用力,所述每個滾模座的外端分別設置兩個壓片,每個壓片分 別通過螺釘連接在所述模體上。壓片可使滾模座不會向外移動,從而使得冷拉效果更好。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側視圖。圖3為模底板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模體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滾模座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模底板,2模體,3滾模座,3-1橫向段,3-2縱向段,4滾模座槽,5滾模,6給 料孔,7吊裝裝置,8調節絲桿,9第二吊裝孔,10第一吊裝孔,11滾模槽,12軸承,13滾模軸, 14第二滾模軸孔,15第一滾模軸孔,16調節絲桿孔,17螺釘孔,18螺釘,19壓片。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3、4所示,為滾動方、扁鋼套模,包括模底板1,模底板1上設置給料孔6 和四個滾模槽11,四個滾模槽11均布在給料孔6的外周。模底板1上固定模體2,模體2 上沿圓周方向均布四個滾模座槽4,每個滾模座槽4分別設置在對應的滾模槽11的上方。每個滾模座槽4內分別設置一端開口的矩形滾模座3,每個滾模座3的開口方向分 別朝向給料孔6。每個滾模座3分別由兩個橫向段3-1和縱向段3-2組成,縱向段3-2的兩 端分別固定橫向段3-1,兩個橫向段3-1上分別設置第一滾模軸孔15,如圖5所示。兩個橫向段3-1之間設置滾模5,滾模5的中心設置第二滾模軸孔14,兩個第一滾 模軸孔14和第二滾模軸孔15內穿置一滾模軸13,滾模5與滾模軸13之間設置軸承12。模體2的外周設置四個分別與滾模座槽4連通的調節絲桿孔16,調節絲桿孔16內 設置調節絲桿8,每個調節絲桿8的內端分別固定對應的滾模座3的縱向段3-2,每個調節 絲桿8的外端分別連接螺母,每個螺母分別設置在模體2外。為了便于冷拉扁鋼,四個滾模座中其中上端的滾模座3的縱向段3-2上設置第一 吊裝孔10,與縱向段3-2連接的調節絲桿8內設置第二吊裝孔9,第一吊裝孔10和第二吊 裝孔9內設置吊裝裝置7。每個滾模座3的外端分別設置兩個壓片19,每個壓片19分別通過螺釘18連接在所述模體2上的螺釘孔17內。 方鋼、扁鋼的規格由上下兩只滾?;蛘咦笥覂芍粷L模決定。比如20mm*20mm的方 鋼上下兩只滾模用厚度20mm的兩只滾模,旁邊用大于20mm的兩只滾模壓住上下的滾模, 直到調節成功20mm*20mm規格。

  權利要求滾動方、扁鋼套模,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底板,模底板上設置給料孔和四個滾模槽,四個滾模槽均布在給料孔的外周,模底板上固定模體,模體上沿圓周方向均布四個滾模座槽,每個滾模座槽分別設置在對應的滾模槽的上方;每個滾模座槽內分別設置一端開口的矩形滾模座,每個滾模座的開口方向分別朝向給料孔,每個滾模座分別由兩個橫向段和縱向段組成,縱向段的兩端分別固定橫向段,兩個橫向段上分別設置第一滾模軸孔;所述兩個橫向段之間設置滾模,滾模的中心設置第二滾模軸孔,所述兩個第一滾模軸孔和第二滾模軸孔內穿置一滾模軸,所述滾模與滾模軸之間設置軸承;所述模體的外周設置四個分別與滾模座槽連通的調節絲桿孔,調節絲桿孔內設置調節絲桿,每個調節絲桿的內端分別固定對應的滾模座的縱向段,每個調節絲桿的外端分別連接螺母,每個螺母分別設置在模體外。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滾動方、扁鋼套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個滾模座中其中上端 的滾模座的縱向段上設置第一吊裝孔,與所述縱向段連接的調節絲桿內設置第二吊裝孔, 所述第一吊裝孔和第二吊裝孔內設置吊裝裝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滾動方、扁鋼套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個滾模座的外端分別 設置兩個壓片,每個壓片分別通過螺釘連接在所述模體上。

  專利摘要滾動方、扁鋼套模,涉及一種模具的結構領域,包括模底板,模底板上設置給料孔和四個滾模槽,模底板上固定模體,模體上均布四個滾模座槽,每個滾模座槽內分別設置一端開口的矩形滾模座,每個滾模座分別由兩個橫向段和縱向段組成,兩個橫向段上分別設置第一滾模軸孔;兩個橫向段之間設置滾模,滾模的中心設置第二滾模軸孔,兩個第一滾模軸孔和第二滾模軸孔內穿置一滾模軸,滾模與滾模軸之間設置軸承;模體的外周設置四個調節絲桿孔,調節絲桿孔內設置調節絲桿,每個調節絲桿的內端分別固定對應的滾模座的縱向段,每個調節絲桿的外端分別連接螺母,每個螺母分別設置在模體外。本實用新型成本低、環保、工藝簡單、縮短生產周期。

  文檔編號B21C3/08GK201618741SQ201020115520

  公開日2010年11月3日 申請日期2010年2月8日 優先權日2010年2月8日

  發明者宋國鋒 申請人:宋國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