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強鋼板熱沖壓模具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一種高強鋼板熱沖壓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熱沖壓模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強鋼板熱沖壓模具。
【背景技術】
[0002]熱沖壓成形技術,是將硼鋼鋼板(初始強度為500?600MPa)加熱至奧氏體化狀態,快速轉移到模具中高速沖壓成形,在保證一定壓力的情況下,制件在模具本體中以大于27°C/s的冷卻速度進行淬火處理,保壓淬火一段時間,以獲得具有均勻馬氏體組織的超高強鋼零件的成形方式,現有技術的高強度鋼板沖壓熱成形模具包括下模座、頂桿、凹模、凸模、壓邊圈以及冷卻水管道。該類模具在使用過程中,由于模具本身結構和所采用的材料,導致沖壓件質量發生波動,還會產生模具磨損、開裂、報廢等問題。實踐表明,對于形狀復雜的深拉延件,每生產幾百件模具就需要清理和拋光模具,費時費力,嚴重制約著生產效率,所以現有的沖壓熱成形模具的耐磨性低、模具使用壽命短、模具冷卻時間長、使用成本高和零件成形精度低。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高強鋼板熱沖壓模具。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0005]—種高強鋼板熱沖壓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設有對稱的支撐桿,所述支撐桿的上端設有凹模,所述凹模遠離支撐桿的一端設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和凹模通過第一鎖緊裝置連通,所述凹模靠近底座的一側設有開槽,所述底座的上端設有凸模,所述凸模的上端設有第二沖壓塊,且第二沖壓塊的位置和開槽的位置對應,所述凸模的一側設有第三沖壓塊,所述凸模的另一側設有第一沖壓塊,且第三沖壓塊和第一沖壓塊分別通過第二鎖緊裝置和第二沖壓塊連接。
[0006]優選地,所述第一沖壓塊、第二沖壓塊和第三沖壓塊上均設有進水通道和出水通道。
[0007]優選地,所述第一鎖緊裝置和第二鎖緊裝置均采用鎖緊螺釘。
[0008]優選地,所述開槽的直徑不小于第二沖壓塊的直徑。
[0009]本實用新型中通過固定板和第一鎖緊裝置可以對凹模進行有效的固定,在底座的上端設有凸模,凸模上設有第一沖壓塊、第二沖壓塊和第三沖壓塊對零部件進行加工,而且第二沖壓塊分別通過第二鎖緊裝置和第一沖壓塊、第三沖壓塊固定,可以在加工的時候具有很好的穩固作用,該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起來十分的方便,不僅僅可以有效的提高零件成型的精確度,而且模具耐磨性得到了提高,大大的降低了生產的成本。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高強鋼板熱沖壓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高強鋼板熱沖壓模具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0012]圖中:I底座、2支撐桿、3凹模、4固定板、5第一鎖緊裝置、6第二沖壓塊、7第三沖壓塊、8凸模、9第一沖壓塊、1第二鎖緊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0014]參照圖1-2,一種高強鋼板熱沖壓模具,包括底座I,底座I的上端設有對稱的支撐桿2,支撐桿2的上端設有凹模3,凹模3遠離支撐桿2的一端設有固定板4,固定板4和凹模3通過第一鎖緊裝置5連通,凹模3靠近底座I的一側設有開槽,底座I的上端設有凸模8,凸模8的上端設有第二沖壓塊6,開槽的直徑不小于第二沖壓塊6的直徑,且第二沖壓塊6的位置和開槽的位置對應,凸模8的一側設有第三沖壓塊7,凸模8的另一側設有第一沖壓塊9,且第三沖壓塊7和第一沖壓塊9分別通過第二鎖緊裝置10和第二沖壓塊6連接,第一鎖緊裝置5和第二鎖緊裝置10均采用鎖緊螺釘,第一沖壓塊9、第二沖壓塊6和第三沖壓塊7上均設有進水通道和出水通道。
[0015]本實用新型中固定板4和第一鎖緊裝置5可以對凹模3進行有效的固定,在底座I的上端設有凸模8,凸模8上設有第一沖壓塊9、第二沖壓塊6和第三沖壓塊7對零部件進行加工,而且第二沖壓塊6分別通過第二鎖緊裝置10和第一沖壓塊9、第三沖壓塊7固定。
[0016]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高強鋼板熱沖壓模具,包括底座(I),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的上端設有對稱的支撐桿(2),所述支撐桿(2)的上端設有凹模(3),所述凹模(3)遠離支撐桿(2)的一端設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和凹模(3)通過第一鎖緊裝置(5)連通,所述凹模(3)靠近底座(I)的一側設有開槽,所述底座(I)的上端設有凸模(8),所述凸模(8)的上端設有第二沖壓塊(6),且第二沖壓塊(6)的位置和開槽的位置對應,所述凸模(8)的一側設有第三沖壓塊(7),所述凸模(8)的另一側設有第一沖壓塊(9),且第三沖壓塊(7)和第一沖壓塊(9)分別通過第二鎖緊裝置(1)和第二沖壓塊(6)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強鋼板熱沖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沖壓塊(9)、第二沖壓塊(6)和第三沖壓塊(7)上均設有進水通道和出水通道。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強鋼板熱沖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鎖緊裝置(5)和第二鎖緊裝置(10)均采用鎖緊螺釘。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強鋼板熱沖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開槽的直徑不小于第二沖壓塊(6)的直徑。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高強鋼板熱沖壓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設有對稱的支撐桿,所述支撐桿的上端設有凹模,所述凹模遠離支撐桿的一端設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和凹模通過第一鎖緊裝置連通,所述凹模靠近底座的一側設有開槽,所述底座的上端設有凸模,所述凸模的上端設有第二沖壓塊,且第二沖壓塊的位置和開槽的位置對應,所述凸模的一側設有第三沖壓塊,所述凸模的另一側設有第一沖壓塊,且第三沖壓塊和第一沖壓塊分別通過第二鎖緊裝置和第二沖壓塊連接。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起來十分的方便,不僅僅可以有效的提高零件成型的精確度,而且模具耐磨性得到了提高,大大的降低了生產的成本,十分適合大范圍的推廣。
【IPC分類】B21D37/10
【公開號】CN205289461
【申請號】
【發明人】劉洪彬
【申請人】天津市澋博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8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17日
一種單動力壓力機拉伸模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拉伸模結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單動力壓力機拉伸模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機械業的飛速發展,一些機械產品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這些機械產品的加工經常需要用到各種拉伸模具。現有技術的拉伸模具中頂料裝置大部分都是設計在模具底部,結構復雜、拆裝困難,而頂料桿桿臂過長造成整個模具生產效率較低、且使用時間過長會導致內部磨損嚴重。現有技術中,利用拉伸原理加工板材制品使其具有特殊形狀時,首先需要經過落料模具進行落料工序將多余的材料去掉,以此獲得所需外輪廓的坯料,然后再對工件進行拉伸成型,這樣就會導致至少使用兩個模具,需要兩個工序,不僅生產成本高,而且加工工序多,生產效率低,同時也會增加人力的投入。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單動力壓力機拉伸模結構。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0005]—種單動力壓力機拉伸模結構,包括上模座和與所述上模座對應的下模座,所述下模座上設有凸模固定板,所述凸模固定板上設有凸模,所述凸模上設有卸料板,所述卸料板與凸模固定板之間設有卸料板螺栓,所述卸料板螺栓上設有第一彈簧;所述上模座上設有與所述凸模對應的凹模,所述凹模內形成凹模腔,所述凹模腔內設有打料板,所述上模座內設有安裝腔,所述安裝腔內設有壓板,所述壓板的一端與打料板之間通過打料桿連接,所述壓板的另一端與安裝腔內壁之間設有第二彈簧。
[0006]優選的,所述卸料板上設有壓邊圈。
[0007]優選的,所述下模座和凸模固定板內設有氣頂桿,所述氣頂桿的頂端位于所述卸料板的下方。
[0008]優選的,所述第二彈簧的數量為2個,分別設置在壓板上的兩側。
[0009]本實用新型中,凸模上設有卸料板,卸料板與凸模固定板之間設有卸料板螺栓,卸料板螺栓上設有第一彈簧,當沖壓完成后,卸料板在第一彈簧的彈力作用下將零件從凸模上卸下,凹模腔內設有打料板,上模座內設有安裝腔,安裝腔內設有壓板,壓板的一端與打料板之間通過打料桿連接,壓板的另一端與安裝腔內壁之間設有第二彈簧,當沖壓完成后,壓板在第二彈簧的彈力作用下復位,通過打料桿帶動打料板移動,從而使零件從凹模內落下,制造成本低,結構設計合理,拆卸方便,可對被加工零件進行拉伸沖壓,一次性成形,并同時可完成落料,工件拉伸質量高、精度高。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單動力壓力機拉伸模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中:I下模座、2凸模固定板、3上模座、4凸模、5凹模、6卸料板、7卸料板螺栓、8第一彈簧、9打料板、1壓板、11第二彈簧、12壓邊圈、13氣頂桿。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0013]參照圖1,一種單動力壓力機拉伸模結構,包括上模座3和與上模座3對應的下模座I,下模座I上設有凸模固定板2,凸模固定板2上設有凸模4,凸模4上設有卸料板6,卸料板6與凸模固定板2之間設有卸料板螺栓7,卸料板螺栓7上設有第一彈簧8;上模座3上設有與凸模4對應的凹模5,凹模5內形成凹模腔,凹模腔內設有打料板9,上模座3內設有安裝腔,安裝腔內設有壓板10,壓板10的一端與打料板9之間通過打料桿連接,壓板10的另一端與安裝腔內壁之間設有第二彈簧11。
[0014]卸料板6上設有壓邊圈12下模座I和凸模固定板2內設有氣頂桿13,氣頂桿13的頂端位于卸料板6的下方,第二彈簧11的數量為2個,分別設置在壓板10上的兩側。
[0015]凸模4上設有卸料板6,卸料板6與凸模固定板2之間設有卸料板螺栓7,卸料板螺栓7上設有第一彈簧8,當沖壓完成后,卸料板6在第一彈簧8的彈力作用下將零件從凸模4上卸下,凹模腔內設有打料板9,上模座3內設有安裝腔,安裝腔內設有壓板10,壓板10的一端與打料板9之間通過打料桿連接,壓板10的另一端與安裝腔內壁之間設有第二彈簧11,當沖壓完成后,壓板10在第二彈簧11的彈力作用下復位,通過打料桿帶動打料板9移動,從而使零件從凹模5內落下,制造成本低,結構設計合理,拆卸方便,可對被加工零件進行拉伸沖壓,一次性成形,并同時可完成落料,工件拉伸質量高、精度高。
[0016]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單動力壓力機拉伸模結構,包括上模座(3)和與所述上模座(3)對應的下模座(I),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I)上設有凸模固定板(2),所述凸模固定板(2)上設有凸模(4),所述凸模(4)上設有卸料板(6),所述卸料板(6)與凸模固定板(2)之間設有卸料板螺栓(7),所述卸料板螺栓(7)上設有第一彈簧(8);所述上模座(3)上設有與所述凸模(4)對應的凹模(5),所述凹模(5)內形成凹模腔,所述凹模腔內設有打料板(9),所述上模座(3)內設有安裝腔,所述安裝腔內設有壓板(10),所述壓板(10)的一端與打料板(9)之間通過打料桿連接,所述壓板(10)的另一端與安裝腔內壁之間設有第二彈簧(1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單動力壓力機拉伸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板(6)上設有壓邊圈(12)。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單動力壓力機拉伸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I)和凸模固定板(2)內設有氣頂桿(13),所述氣頂桿(13)的頂端位于所述卸料板(6)的下方。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單動力壓力機拉伸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彈簧(II)的數量為2個,分別設置在壓板(10)上的兩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單動力壓力機拉伸模結構,包括上模座和與所述上模座對應的下模座,所述下模座上設有凸模固定板,所述凸模固定板上設有凸模,所述凸模上設有卸料板,所述卸料板與凸模固定板之間設有卸料板螺栓,所述卸料板螺栓上設有第一彈簧;所述上模座上設有與所述凸模對應的凹模,所述凹模內形成凹模腔,所述凹模腔內設有打料板,所述上模座內設有安裝腔,所述安裝腔內設有壓板,所述壓板的一端與打料板之間通過打料桿連接,所述壓板的另一端與安裝腔內壁之間設有第二彈簧。本實用新型制造成本低,結構設計合理,拆卸方便,可對被加工零件進行拉伸沖壓,一次性成形,并同時可完成落料,工件拉伸質量高、精度高。
【IPC分類】B21D37/10
【公開號】CN205289462
【申請號】
【發明人】劉洪彬
【申請人】天津市澋博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8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17日
一種扳邊沖壓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制造領域,具體是一種扳邊沖壓模具。
【背景技術】
[0002]在工業制造領域,經常需要對一些零部件進行扳邊操作。傳統的做法一般是:用刀在待扳邊位置進行切割,再用撬棍將勾邊往后翻,接著用錘子進行拍平壓實,工序繁多復雜,操作困難,費時費力,產品質量難以保證,產品合格率低。
[0003]如何設置工裝模具對工件進行一次性實現勾邊切斷壓平的沖壓效果,以提高生產效率、穩定產品質量、節約人工成本,成為需要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扳邊沖壓模具,以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扳邊沖壓模具,包括工件,還包括上模與下模,上模與下模相配合,所述上模包括上模板、固定機構、活動機構、滑動機構和卸料機構,卸料機構與活動機構連接;
[0006]所述固定機構包括斜楔、第二活動限位塊、第三活動限位塊和上模固定座,上模固定座與上模板連接,第二活動限位塊、第三活動限位塊與上模固定座連接;
[0007]所述活動機構包括第一活動限位塊、第四活動限位塊、滑塊限位塊、凸模固定塊、彈簧B和滑座活動塊,滑座活動塊通過彈簧B與上模板連接,第一活動限位塊、第四活動限位塊、凸模固定塊、滑塊限位塊固定安裝在滑座活動塊上;
[0008]所述滑動機構包括滑塊、彈簧A和凸模,滑塊卡在滑塊限位塊之間,通過彈簧A與凸模固定塊連接,滑塊固定安裝有凸模;
[0009]所述斜楔與上模固定座、滑座活動塊滑動連接,斜楔通過螺釘與上模板固定連接,斜楔與滑塊滑動配合;
[0010]工件放置于下模,凸模與工件待扳邊沖壓部位相適配。
[0011 ]進一步地,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板和定位機構,定位機構包括定位塊、下模固定座、第一下模定位塊、第二下模定位塊和第三下模定位塊;定位塊、下模固定座連接安裝于下模板,第一下模定位塊、第二下模定位塊、第三下模定位塊與下模固定座連接,第一下模定位塊、第二下模定位塊、第三下模定位塊組成整體,與工件的外形匹配。
[0012]進一步地,所述卸料機構包括卸料板、卸料螺釘和卸料彈簧,卸料板通過卸料彈簧與滑座活動塊柔性連接,卸料彈簧內部固定安裝有卸料螺釘。
[0013]進一步地,所述下模板還連接安裝有限位保護的限位柱。
[0014]本實用新型的實質性特點和進步是:
[0015]本實用新型的扳邊沖壓模具,用于對工件的扳邊操作。本模具沖壓時,通過斜楔與滑塊的滑動配合,推動滑塊上的凸模完成對工件的扳邊操作。本實用新型采用沖壓模具的形式,有效保證扳邊質量,同時相對手工操作極大地節約了人工成本、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上模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3是下模的結構示意圖。
[0019I圖4是工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中零部件序號及名稱:
[0021]第一活動限位塊1、滑塊限位塊2、第二活動限位塊3、滑塊4、斜楔5、第三活動限位塊6、第四活動限位塊7、上模板8、上模固定座9、滑座活動塊10、彈簧Al 1、凸模12、卸料板13、凸模固定塊14、限位柱15、定位塊16、下模固定座17、第一下模定位塊18、第二下模定位塊19、第三下模定位塊20、下模板21、彈簧B22、工件23。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以下結合附圖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結構。
[0023]參看圖1-圖4所示,由于模具采用中線左右對稱結構,所以圖示中,描述實施結構以單邊為主,圖中只畫出單邊的零部件結構。
[0024]本扳邊沖壓模具,包括上模與下模,上模與下模相配合。
[0025]在上模中,上模固定座9與上模板8連接,第二活動限位塊3、第三活動限位塊6與上模固定座9連接。滑座活動塊10通過彈簧B22與上模板8連接,第一活動限位塊1、第四活動限位塊7、凸模固定塊14、滑塊限位塊2固定安裝在滑座活動塊10上。卸料板13通過卸料彈簧與滑座活動塊10柔性連接,卸料彈簧內部固定安裝有卸料螺釘。滑塊4卡在滑塊限位塊2之間,通過彈簧All與凸模固定塊14連接,滑塊4固定安裝有凸模12。斜楔5與上模固定座9、滑座活動塊10滑動連接,斜楔5通過螺釘與上模板8固定連接,斜楔5與滑塊4滑動配合。
[0026]在下模中,定位塊16、下模固定座17連接安裝于下模板21,第一下模定位塊18、第二下模定位塊19、第三下模定位塊20與下模固定座17連接,第一下模定位塊18、第二下模定位塊19、第三下模定位塊20組成整體,與工件23的外形匹配。下模板21還連接安裝有限位保護的限位柱15。
[0027]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實施例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0028]將工件23放置在下模固定座17上,利用定位塊16以及第一下模定位塊18、第二下模定位塊19、第三下模定位塊20共同對工件23進行定位。定位完畢后,模具開始進行沖壓作業。
[0029]上模板8下行,開始壓緊彈簧B22,滑座活動塊10向下運動,接著壓緊卸料彈簧,卸料板13向下運動壓緊工件23。同時,上模板8下行帶動斜楔5向下運動,由于斜楔5與滑塊4滑動配合,帶動滑塊4向左運動,滑塊4上固定安裝的凸模12開始往左切割壓平工件23,實現扳邊沖壓的效果。
[0030]滑塊4在向左運動的同時,會壓緊彈簧All。當完成扳邊操作后,上模板8上行,帶動斜楔5向上運動,此前壓緊的彈簧All開始復位,推動滑塊4向右運動復位。壓緊的彈簧B22也開始復位,帶動滑座活動塊10向上運動復位。上模板8向上運動時,工件23有可能卡在凸模12 —同上行。此時,滑座活動塊10向上運動復位的過程中,壓緊的卸料彈簧開始復位,卸料板13在卸料彈簧的彈力作用下將工件23彈出。上模板8上行到一定高度后,即可取出工件23ο
【主權項】
1.一種扳邊沖壓模具,包括工件(23),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上模與下模,上模與下模相配合,所述上模包括上模板(8)、固定機構、活動機構、滑動機構和卸料機構,卸料機構與活動機構連接; 所述固定機構包括斜楔(5)、第二活動限位塊(3)、第三活動限位塊(6)和上模固定座(9),上模固定座(9)與上模板(8)連接,第二活動限位塊(3)、第三活動限位塊(6)與上模固定座(9)連接; 所述活動機構包括第一活動限位塊(I)、第四活動限位塊(7)、滑塊限位塊(2)、凸模固定塊(14)、彈簧B(22)和滑座活動塊(10),滑座活動塊(10)通過彈簧B(22)與上模板(8)連接,第一活動限位塊(I)、第四活動限位塊(7)、凸模固定塊(14)、滑塊限位塊(2)固定安裝在滑座活動塊(10)上; 所述滑動機構包括滑塊(4)、彈簧A(Il)和凸模(12),滑塊(4)卡在滑塊限位塊(2)之間,通過彈簧A(Il)與凸模固定塊(14)連接,滑塊(4)固定安裝有凸模(12); 所述斜楔(5)與上模固定座(9)、滑座活動塊(10)滑動連接,斜楔(5)通過螺釘與上模板(8)固定連接,斜楔(5)與滑塊(4)滑動配合; 工件(23)放置于下模,凸模(12)與工件(23)待扳邊沖壓部位相適配。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扳邊沖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板(21)和定位機構,定位機構包括定位塊(16)、下模固定座(17)、第一下模定位塊(18)、第二下模定位塊(19)和第三下模定位塊(20);定位塊(16)、下模固定座(17)連接安裝于下模板(21),第一下模定位塊(18)、第二下模定位塊(19)、第三下模定位塊(20)與下模固定座(17)連接,第一下模定位塊(18)、第二下模定位塊(19)、第三下模定位塊(20)組成整體,與工件(23)的外形匹配。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扳邊沖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機構包括卸料板(13)、卸料螺釘和卸料彈簧,卸料板(13)通過卸料彈簧與滑座活動塊(10)柔性連接,卸料彈簧內部固定安裝有卸料螺釘。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扳邊沖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21)還連接安裝有限位保護的限位柱(1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扳邊沖壓模具,包括上模與下模,上模與下模相配合,上模包括上模板(8)、固定機構、活動機構、滑動機構和卸料機構,卸料機構與活動機構連接,固定機構包括斜楔(5)、第二活動限位塊(3)、第三活動限位塊(6)和上模固定座(9),上模固定座(9)與上模板(8)連接,第二活動限位塊(3)、第三活動限位塊(6)與上模固定座(9)連接。用于對工件的扳邊操作。本模具沖壓時,通過斜楔與滑塊的滑動配合,推動滑塊上的凸模完成對工件的扳邊操作。本實用新型采用沖壓模具的形式,有效保證扳邊質量,同時相對手工操作極大地節約了人工成本、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
【IPC分類】B21D37/10, B21D19/00
【公開號】CN205289463
【申請號】
【發明人】李陽扶, 范彬, 蘇鳳蘭, 陳浩, 劉琴
【申請人】柳州凌云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8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6日
一種汽車左右后門外板的沖壓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生產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汽車左右后門外板的沖壓模具。
【背景技術】
[0002]模具是工業生產上用以注塑、吹塑、擠出、壓鑄或鍛壓成型、冶煉、沖壓、拉伸等方法得到所需產品的各種模子和工具。簡而言之,模具是用來成型物品的工具,這種工具由各種零件構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構成。它主要通過所成型材料物理狀態的改變來實現物品外形的加工,現有模具在沖壓時較為容易磨損,模具較為復雜,為此我們提出了一種汽車左右后門外板的沖壓模具。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汽車左右后門外板的沖壓模具。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0005]—種汽車左右后門外板的沖壓模具,包括下模座和上模座,所述下模座和上模座通過支撐桿連接,且上模座位于下模座的上方,所述下模座的上端設有下墊板,所述下墊板的上端設有凹模,所述凹模的上端設有壓邊圈,所述壓邊圈的四周設有夾緊裝置,所述夾緊裝置上設有固定裝置,所述上模座的下端設有上墊板,所述上墊板的下端設有兩個伸縮桿,兩個伸縮桿遠離上墊板的一端設有凸模。
[0006]優選地,所述壓邊圈采用橡膠材料。
[0007]優選地,所述下模座和支撐桿為一體成型。
[0008]優選地,所述固定裝置為鎖緊螺釘。
[0009]本實用新型中,使用時,通過夾緊裝置將工件夾緊,固定裝置可以調節固定的松緊,從而實現精密加工,本實用新型增強了模具表面的硬度,減少在沖壓過程中模具的發熱所造成的拉毛、開裂等現象發生。同時通過壓邊圈使得沖壓時能更好的保持模具的精確性,從而使得沖壓成型效果好,提高了生產效率、延長了模具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汽車左右后門外板的沖壓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汽車左右后門外板的沖壓模具的凹模俯視圖。
[0012]圖中:1下模座、2下墊板、3凹模、4夾緊裝置、5上墊板、6上模座、7伸縮桿、8凸模、9支撐桿、10壓邊圈、11固定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0014]參照圖1-2,一種汽車左右后門外板的沖壓模具,包括下模座I和上模座6,下模座I和上模座6通過支撐桿9連接,且上模座6位于下模座I的上方,下模座I的上端設有下墊板2,下墊板2起到固定凹模的作用,下墊板2的上端設有凹模3,凹模3的上端設有壓邊圈10,壓邊圈10的四周設有夾緊裝置4,通過夾緊裝置4將工件夾緊,夾緊裝置4上設有固定裝置11,固定裝置11可以調節固定的松緊,上模座6的下端設有上墊板5,上墊板5的下端設有兩個伸縮桿7,兩個伸縮桿7遠離上墊板5的一端設有凸模8。
[0015]本實用新型中壓邊圈10采用橡膠材料,不易損傷待加工工件。下模座I和支撐桿9為一體成型。固定裝置11為鎖緊螺釘,便于鎖緊。
[0016]本實用新型中,使用時,通過夾緊裝置4將工件夾緊,固定裝置11可以調節固定的松緊,從而實現精密加工。
[0017]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汽車左右后門外板的沖壓模具,包括下模座(I)和上模座(6),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I)和上模座(6)通過支撐桿(9)連接,且上模座(6)位于下模座(I)的上方,所述下模座(I)的上端設有下墊板(2),所述下墊板(2)的上端設有凹模(3),所述凹模(3)的上端設有壓邊圈(10),所述壓邊圈(10)的四周設有夾緊裝置(4),所述夾緊裝置(4)上設有固定裝置(11),所述上模座(6)的下端設有上墊板(5),所述上墊板(5)的下端設有兩個伸縮桿(7),兩個伸縮桿(7)遠離上墊板(5)的一端設有凸模(8)。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左右后門外板的沖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壓邊圈(10)采用橡膠材料。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左右后門外板的沖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I)和支撐桿(9)為一體成型。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左右后門外板的沖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裝置(11)為鎖緊螺釘。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汽車左右后門外板的沖壓模具,包括下模座和上模座,所述下模座和上模座通過支撐桿連接,且上模座位于下模座的上方,所述下模座的上端設有下墊板,所述下墊板的上端設有凹模,所述凹模的上端設有壓邊圈,所述壓邊圈的四周設有夾緊裝置,所述夾緊裝置上設有固定裝置,所述上模座的下端設有上墊板,所述上墊板的下端設有兩個伸縮桿,兩個伸縮桿遠離上墊板的一端設有凸模。本實用新型增強了模具表面的硬度,減少在沖壓過程中模具的發熱所造成的拉毛、開裂等現象發生。同時通過壓邊圈使得沖壓時能更好的保持模具的精確性,從而使得沖壓成型效果好,提高了生產效率、延長了模具的使用壽命。
【IPC分類】B21D22/22, B21D37/10
【公開號】CN205289464
【申請號】
【發明人】高彩超
【申請人】天津濱海高新區望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8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4日
一種能測壓力有冷卻裝置的汽車后橋橋殼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模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能測壓力有冷卻裝置的汽車后橋橋殼模具。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我國生產汽車模具行業發展迅速,用于汽車模具的裝置也多種多樣,但是仍然面臨著很多方面的挑戰,需求尋找滿足客戶的解決方案。申請號為:201320019575.9的中國專利,具體內容為: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池,其特征在于:一種電池,其特征在于: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汽車模具脫料板,包括板體,在板體中部設有條形通孔,板體二側各設有二個座孔,板體背面環繞每個座孔周圍設有呈三角排列的三個小座孔,板體下部設有長方形的槽口。本新型結構含有上述專利有的優點,但是上述專利并不能把功能發揮到極致,與傳統的相比只是技術先進一點,使得在實際操作生產的過程中并不能達到生產效果,而且由于結構過分簡單,對成本及效率的實際預算不成正比,不適合推廣運用。綜上所述,所以我設計了一種能測壓力有冷卻裝置的汽車后橋橋殼模具。
【發明內容】
[0003]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能測壓力有冷卻裝置的汽車后橋橋殼模具。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5]—種能測壓力有冷卻裝置的汽車后橋橋殼模具,包括模具下壓板、上凸臺模板、模具上壓板、高壓液壓缸、高精度彈簧導桿、固定鋼板、壓力檢測表,所述上凸臺模板設置在模具下壓板上方;所述模具下壓板與模具上壓板通過高精度彈簧導桿連接;所述高精度彈簧導桿上端連接著固定鋼板;所述固定鋼板與高壓液壓缸通過高強度螺釘連接著;所述高壓液壓缸與模具上壓板通過高強度螺釘連接著;所述模具上壓板下面設置著上凸臺模板并通過焊接連接;所述上凸臺模板下方套著特殊材料薄膜。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優化方案,所述模具上壓板兩側設置有方形定位凸臺;所述模具下壓板兩側設置有方形定位凹槽;所述模具下壓板前方設置有壓力檢測表。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優化方案,所述模具下壓板后方設置有水冷冷卻槽;所述上凸臺模板連接著高精度彈簧導桿。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優化方案,所述模具下壓板兩側設置有吊鉤工藝凹槽;所述模具上壓板兩側設置有吊鉤工藝凹槽;所述模具下壓板上方設置有模具上壓板;所述模具上壓板上方設置有固定鋼板。
[0009]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技術領域先進,使用效率高,操作很簡單,成本低廉,制造精度高,使用方便,適合廣泛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00?0]圖1是本實用新型主要結構不意圖;
[0011]圖2是本實用新型左視圖的不意圖。
[0012]圖中:1、模具下壓板;2、特殊材料薄膜;3、上凸臺模板;4、模具上壓板;5、高壓液壓缸;6、高精度彈簧導桿;7、高強度螺釘;8、固定鋼板;9、壓力檢測表;10、水冷冷卻槽;11、方形定位凹槽;12、方形定位凸臺;13、吊鉤工藝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14]如圖1、圖2所示,一種能測壓力有冷卻裝置的汽車后橋橋殼模具,包括模具下壓板(I)、上凸臺模板(3)、模具上壓板(4)、高壓液壓缸(5)、高精度彈簧導桿(6)、固定鋼板(8)、壓力檢測表(9),所述上凸臺模板(3)設置在模具下壓板(I)上方;所述模具下壓板(I)與模具上壓板(4)通過高精度彈簧導桿(6)連接;所述高精度彈簧導桿(6)上端連接著固定鋼板
(8);所述固定鋼板(8)與高壓液壓缸(5)通過高強度螺釘連接著;所述高壓液壓缸(5)與模具上壓板(4)通過高強度螺釘連接著;所述模具上壓板(4)下面設置著上凸臺模板(3)并通過焊接連接;所述上凸臺模板(3)下方套著特殊材料薄膜;所述模具上壓板(4)兩側設置有方形定位凸臺(12);所述模具下壓板(I)兩側設置有方形定位凹槽(11);所述模具下壓板
(I)前方設置有壓力檢測表(9)。所述模具下壓板(I)后方設置有水冷冷卻槽(10);所述上凸臺模板(3)連接著高精度彈簧導桿(6)。所述模具下壓板(I)兩側設置有吊鉤工藝凹槽(13);所述模具上壓板(4)兩側設置有吊鉤工藝凹槽(13);所述模具下壓板(I)上方設置有模具上壓板(4);所述模具上壓板(4)上方設置有固定鋼板(8)。
[0015]所述本新型結構安裝有高壓液壓缸、壓力檢測表、水冷冷卻槽,所述高壓液壓缸是指當機器工作的時候通過液壓使活塞伸縮使模具上壓板上下移動;所述壓力檢測表是指檢測液壓缸所給的壓力;所述水冷冷卻槽是指可以把加工出來的橋殼冷卻。
[0016]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權項】
1.一種能測壓力有冷卻裝置的汽車后橋橋殼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下壓板、上凸臺模板、模具上壓板、高壓液壓缸、高精度彈簧導桿、固定鋼板、壓力檢測表,所述上凸臺模板設置在模具下壓板上方;所述模具下壓板與模具上壓板通過高精度彈簧導桿連接;所述高精度彈簧導桿上端連接著固定鋼板;所述固定鋼板與高壓液壓缸通過高強度螺釘連接著;所述高壓液壓缸與模具上壓板通過高強度螺釘連接著;所述模具上壓板下面設置著上凸臺模板并通過焊接連接;所述上凸臺模板下方套著特殊材料薄膜。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能測壓力有冷卻裝置的汽車后橋橋殼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上壓板兩側設置有方形定位凸臺;所述模具下壓板兩側設置有方形定位凹槽;所述模具下壓板前方設置有壓力檢測表。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能測壓力有冷卻裝置的汽車后橋橋殼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下壓板后方設置有水冷冷卻槽;所述上凸臺模板連接著高精度彈簧導桿。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能測壓力有冷卻裝置的汽車后橋橋殼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下壓板兩側設置有吊鉤工藝凹槽;所述模具上壓板兩側設置有吊鉤工藝凹槽;所述模具下壓板上方設置有模具上壓板;所述模具上壓板上方設置有固定鋼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能測壓力有冷卻裝置的汽車后橋橋殼模具,包括模具下壓板、上凸臺模板、模具上壓板、高壓液壓缸、高精度彈簧導桿、固定鋼板、壓力檢測表,所述上凸臺模板設置在模具下壓板上方;所述模具下壓板與模具上壓板通過高精度彈簧導桿連接;所述高精度彈簧導桿上端連接著固定鋼板;所述固定鋼板與高壓液壓缸通過高強度螺釘連接著;所述高壓液壓缸與模具上壓板通過高強度螺釘連接著;所述模具上壓板下面設置著上凸臺模板并通過焊接連接;所述上凸臺模板下方套著特殊材料薄膜;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技術領域先進,使用效率高,操作很簡單,成本低廉,制造精度高,使用方便,適合廣泛推廣使用。
【IPC分類】B21D37/10, B21D37/16, B21C51/00
【公開號】CN205289465
【申請號】
【發明人】曹震
【申請人】騰創(天津)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8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8日
一種自動轉換模型的汽車覆蓋件沖壓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創造屬于汽車模具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自動轉換模型的汽車覆蓋件沖壓模具。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汽車模具中安裝有新型汽車模具,在新型汽車模具中安裝有新型技術,使得數值更加準確,但是存在著很多問題。申請號:201320829226.3的中國專利文獻報道了一種新型汽車模具,本發明創造公開了一種汽車模具,特別是涉及一種新型汽車模具;本發明創造的新型汽車模具,有效收集多余熔液,防止設備污染;動模芯底部的密封面的內側設置有壓縮板,定模芯頂部的密封面上設置有多個排液槽,排液槽的上方設置有蓋板,排液槽的一端均與模具腔相連、另一端均連接有排液管,排液管的底端均通過環流管相互連接,環流管上連接有集液管,集液管的底部設置有收液池;排液管上還連接有傾斜向上的通氣管,通氣管與排液管的連接處設置有擋流板;壓縮板包括相互滑動的第一壓縮板和第二壓縮板,第一壓縮板與動模芯相連,第二壓縮板與第一壓縮板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第二壓縮板的底部設置有耐熱密封墊。本新型結構含有上述專利有的優點,但是它結構復雜,操作繁瑣,自動化程度低,所以我設計了一種自動轉換模型的汽車覆蓋件沖壓模具。
【發明內容】
[0003]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本發明創造提供一種自動轉換模型的汽車覆蓋件沖壓模具。
[0004]本發明創造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5]—種自動轉換模型的汽車覆蓋件沖壓模具,包括汽車覆蓋件沖壓模具設備本體、覆蓋件沖壓模具下模座、模型自動轉換器,所述汽車覆蓋件沖壓模具設備本體底部安裝有所述覆蓋件沖壓模具下模座;所述覆蓋件沖壓模具下模座上方安裝有所述模型自動轉換器;所述模型自動轉換器連接著多工位連續模架;所述多工位連續模架上安裝有可調式組合模具;所述可調式組合模具旁邊設置有空氣彈頂氣墊;所述空氣彈頂氣墊旁邊安裝著錐形壓料板圈;所述錐形壓料板圈旁邊固定著位置導正銷;所述位置導正銷安裝在所述多工位連續模架上。
[0006]作為本發明創造的進一步優化方案,所述汽車覆蓋件沖壓模具設備本體上安裝有安全防護板;所述錐形壓料板圈連接著沖壓材料承料板;所述沖壓材料承料板旁邊安裝有廢料切刀;所述廢料切刀前方安裝著彈壓廢料推板。
[0007]作為本發明創造的進一步優化方案,所述沖壓材料承料板上設置有廢料漏料孔;所述廢料漏料孔上安裝著活動擋料銷;所述活動擋料銷安裝在工件卸料板上;所述模型自動轉換器上安裝有多孔管保持圈浮動模柄;所述多工位連續模架連接著滾珠導柱模架。
[0008]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發明創造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創造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自動化程度高,模具種類多,可以進行模型自動轉換,用于汽車覆蓋件沖壓。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發明創造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2是本發明創造的結構主視圖;
[0011 ]圖中:1、汽車覆蓋件沖壓模具設備本體;2、覆蓋件沖壓模具下模座;3、模型自動轉換器;4、多工位連續模架;5、可調式組合模具;6、空氣彈頂氣墊;7、錐形壓料板圈;8、位置導正銷;9、安全防護板;1、沖壓材料承料板;11、廢料切刀;12、彈壓廢料推板;13、廢料漏料孔;14、活動擋料銷;15、工件卸料板;16、多孔管保持圈浮動模柄;17、滾珠導柱模架。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創造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13]如圖1、圖2所示,一種自動轉換模型的汽車覆蓋件沖壓模具,包括汽車覆蓋件沖壓模具設備本體1、覆蓋件沖壓模具下模座2、模型自動轉換器3,所述汽車覆蓋件沖壓模具設備本體I底部安裝有所述覆蓋件沖壓模具下模座2;所述覆蓋件沖壓模具下模座2上方安裝有所述模型自動轉換器3;所述模型自動轉換器3連接著多工位連續模架4;所述多工位連續模架4上安裝有可調式組合模具5;所述可調式組合模具5旁邊設置有空氣彈頂氣墊6;所述空氣彈頂氣墊6旁邊安裝著錐形壓料板圈7;所述錐形壓料板圈7旁邊固定著位置導正銷8;所述位置導正銷8安裝在所述多工位連續模架4上。
[0014]所述汽車覆蓋件沖壓模具設備本體I上安裝有安全防護板9;所述錐形壓料板圈7連接著沖壓材料承料板10;所述沖壓材料承料板10旁邊安裝有廢料切刀11;所述廢料切刀11前方安裝著彈壓廢料推板12;所述沖壓材料承料板10上設置有廢料漏料孔13;所述廢料漏料孔13上安裝著活動擋料銷14;所述活動擋料銷14安裝在工件卸料板15上;所述模型自動轉換器3上安裝有多孔管保持圈浮動模柄16;所述多工位連續模架4連接著滾珠導柱模架17。
[0015]所述本新型結構安裝有模型自動轉換器用于自動轉換模型,在汽車覆蓋件沖壓模具設備本體底部安裝有覆蓋件沖壓模具下模座,多工位連續模架與可調式組合模具配合進行模具組合,空氣彈頂氣墊用于彈頂錐形壓料板圈,通過位置導正銷將模具導正,安全防護板起到防護作用,沖壓材料承料板上的廢料切刀將廢料切除,然后彈壓廢料推板將廢料推到廢料漏料孔,活動擋料銷將模具擋在工件卸料板進行卸料,多孔管保持圈浮動模柄安裝在滾珠導柱模架上輔助設備進行模型轉換,從而達到汽車覆蓋件沖壓。
[0016]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創造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創造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創造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創造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創造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創造范圍內。本發明創造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權項】
1.一種自動轉換模型的汽車覆蓋件沖壓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車覆蓋件沖壓模具設備本體、覆蓋件沖壓模具下模座、模型自動轉換器,所述汽車覆蓋件沖壓模具設備本體底部安裝有所述覆蓋件沖壓模具下模座;所述覆蓋件沖壓模具下模座上方安裝有所述模型自動轉換器;所述模型自動轉換器連接著多工位連續模架;所述多工位連續模架上安裝有可調式組合模具;所述可調式組合模具旁邊設置有空氣彈頂氣墊;所述空氣彈頂氣墊旁邊安裝著錐形壓料板圈;所述錐形壓料板圈旁邊固定著位置導正銷;所述位置導正銷安裝在所述多工位連續模架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轉換模型的汽車覆蓋件沖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車覆蓋件沖壓模具設備本體上安裝有安全防護板;所述錐形壓料板圈連接著沖壓材料承料板;所述沖壓材料承料板旁邊安裝有廢料切刀;所述廢料切刀前方安裝著彈壓廢料推板。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自動轉換模型的汽車覆蓋件沖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沖壓材料承料板上設置有廢料漏料孔;所述廢料漏料孔上安裝著活動擋料銷;所述活動擋料銷安裝在工件卸料板上。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轉換模型的汽車覆蓋件沖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自動轉換器上安裝有多孔管保持圈浮動模柄;所述多工位連續模架連接著滾珠導柱模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創造公開了一種自動轉換模型的汽車覆蓋件沖壓模具,包括汽車覆蓋件沖壓模具設備本體、覆蓋件沖壓模具下模座、模型自動轉換器,所述汽車覆蓋件沖壓模具設備本體底部安裝有所述覆蓋件沖壓模具下模座;所述覆蓋件沖壓模具下模座上方安裝有所述模型自動轉換器;所述模型自動轉換器連接著多工位連續模架;所述多工位連續模架上安裝有可調式組合模具;所述可調式組合模具旁邊設置有空氣彈頂氣墊;所述空氣彈頂氣墊旁邊安裝著錐形壓料板圈;所述錐形壓料板圈旁邊固定著位置導正銷;所述位置導正銷安裝在所述多工位連續模架上。本實用新型創造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自動化程度高,模具種類多,可以進行模型自動轉換,用于汽車覆蓋件沖壓。
【IPC分類】B21D37/12, B21D37/10
【公開號】CN205289466
【申請號】
【發明人】曹震
【申請人】騰創(天津)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8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8日
汽車模具雙向滑車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模具領域,特別是一種汽車模具雙向滑車機構。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汽車類型不斷增多,汽車上的沖壓件形狀越來越復雜。大多要沖壓件要經過拉延、修邊沖孔、翻邊整形等工序才能成型。制件功能的加強,導致模具的復雜程度和數量相應提高。有一部分制件翻邊非常特殊,一般機構無法滿足其工作需求。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難題,設計了一種汽車模具雙向滑車機構。具體設計方案為:
[0004]—種汽車模具雙向滑車機構,包括上模座、上模驅動裝置、下模座、下模雙向滑車機構、翻邊工作鑲塊機構,所述雙向滑車機構包括雙向滑車本體、蓋板、導板、回程彈簧、消音聚氨酯,所述翻邊工作機構包括翻邊鑲塊、防側導板,所述上模驅動裝置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上模座上,所述蓋板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下模座上,所述導板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下模座上,所述回程彈簧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雙向滑車本體上,所述消音聚氨酯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雙向滑車本體上,所述翻邊鑲塊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雙向滑車本體上。
[0005]通過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得到的雙向滑車機構,其有益效果是:
[0006]結構緊湊,解決制件雙向翻邊的難題。
【附圖說明】
[0007]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下模的平面示意圖;
[0008]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上模的平面示意圖;
[0009]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模具的斷面示意圖;
[0010]圖4是本實用新型所述雙向滑車機構的軸向示意圖;
[0011 ]圖中,1、下模座;2和3、雙向滑車本體;4、蓋板;5、導板;6、回程彈簧;7、消音聚氨酯;8、翻邊鑲塊;9、上模驅動裝置;1、上模座。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具體描述。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下模的平面示意圖,如圖1所示,一種汽車模具雙向滑車機構,包括下模座1、下模雙向滑車機構、翻邊工作鑲塊機構,所述雙向滑車機構包括雙向滑車本體2和3、蓋板4、導板5、回程彈簧6、消音聚氨酯7,所述翻邊工作機構包括翻邊鑲塊8,所述蓋板4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下模座I上,所述導板5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下模座上,所述回程彈簧6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雙向滑車本體2和3上,所述消音聚氨酯7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雙向滑車本體2和3上,所述翻邊鑲塊8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雙向滑車本體上。
[0014]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上模的平面示意圖,如圖2所示,包括上模座10、上模驅動裝置9,所述上模驅動裝置9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上模座10上。
[0015]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模具的斷面示意圖,如圖3所示。
[0016]圖4是本實用新型所述雙向滑車機構的軸側示意圖,如圖4所示。
[0017]模具工作時,下模座I固定在下機床臺面上,上模座10隨著機床的上滑塊一起做向下運動,安裝在上模座10上的上模驅動裝置9一起做向下運動,當上模驅動裝置9與雙向滑車本體2和3接觸時,由于均是斜面與斜面接觸,雙向滑車本體2和3運動方向由于受到蓋板4和導板5的限制,雙向滑車本體2和3均做與制件翻邊方向一致的運動。隨著運動的深入,安裝在雙向滑車本體2和3的側翻邊鑲塊8逐漸與制件接觸,開始對制件進行翻邊工作。當模具達到閉合狀態時,翻邊工作隨即完成。模具工作完成以后,上模座10帶著驅動裝置9 一起做向上運動,雙向滑車本體2和3由于受到回程彈簧6的反作用,開始逐漸回到原始狀態,到達原始狀態后,雙向滑車本體2和3上的消音聚氨酯7起到消音降噪的作用,翻完邊的制件落在下模上,工人和自動取料裝置可以順利地取件。
[0018]上述技術方案僅體現了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優選技術方案,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對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變動均體現了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汽車模具雙向滑車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10)、上模驅動裝置(9)、下模座(I)、下模雙向滑車機構、翻邊工作鑲塊機構,所述雙向滑車機構包括雙向滑車本體(2)和(3)、蓋板(4)、導板(5)、回程彈簧(6)、消音聚氨酯(7),所述翻邊工作機構包括翻邊鑲塊(8),所述上模驅動裝置(9)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上模座(10)上,所述蓋板(4)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下模座(I)上,所述導板(5)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下模座(I)上,所述回程彈簧(6)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雙向滑車本體(2)和(3)上,所述消音聚氨酯(7)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雙向滑車本體(2)和(3)上,所述翻邊鑲塊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雙向滑車本體(2)和(3)上。
【專利摘要】一種汽車模具雙向滑車機構,包括上模座、上模驅動裝置、下模座、下模雙向滑車機構、翻邊工作鑲塊機構,所述雙向滑車機構包括雙向滑車本體、蓋板、導板、回程彈簧、消音聚氨酯,所述翻邊工作機構包括翻邊鑲塊、防側導板,所述上模驅動裝置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上模座上,所述蓋板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下模座上,所述導板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下模座上,所述回程彈簧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雙向滑車本體上,所述消音聚氨酯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雙向滑車本體上,所述翻邊鑲塊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雙向滑車本體(2)和(3)上。其有益效果是:結構緊湊,解決制件雙向翻邊的難題。
【IPC分類】B21D37/10, B21D19/00
【公開號】CN205289467
【申請號】
【發明人】戴亮, 王增云, 王增明, 王照鑫
【申請人】天津瑞馳興模具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8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31日
汽車模具非標向外翻邊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模具領域,特別是一種汽車模具非標向外翻邊機構。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汽車類型不斷增多,汽車上的沖壓件形狀越來越復雜。大多要沖壓件要經過拉延、修邊沖孔、翻邊整形等工序才能成型。制件功能的加強,導致模具的復雜程度和數量相應提高。有一部分制件翻邊非常特殊,一般機構無法滿足其工作需求。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難題,設計了一種汽車模具非標向外翻邊機構。具體設計方案為:
[0004]—種汽車模具非標向外翻邊機構,包括上模座、上模驅動器、下模座、下模滑車機構、向外翻邊鑲塊機構、壓料芯機構,所述下模滑車機構包括下模滑車本體、蓋板、導板、回程彈簧、消音聚氨酯,所述向外翻邊鑲塊機構包括翻邊鑲塊、防側導板,所述壓料芯機構包括壓料芯本體、翻邊凸模鑲塊,所述上模驅動器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上模座上,所述蓋板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下模座上,所述導板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上模座上,所述回程彈簧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下模滑車本體上,所述消音聚氨酯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下模座上,所述翻邊鑲塊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下模滑車本體上,所述翻邊凸模鑲塊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壓料芯本體上。
[0005]通過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得到的雙向滑車機構,其有益效果是:
[0006]此結構緊湊,加工制造容易,加工精度容易保證,很好地解決制件的向外翻邊的難題。
【附圖說明】
[0007]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下模的平面示意圖;
[0008]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上模的平面示意圖;
[0009]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壓料芯的平面示意圖;
[0010]圖4本實用新型所述模具的斷面示意圖;
[0011]圖5是本實用新型所述非標向外翻邊機構的軸向示意圖;
[0012]圖中,1、下模座;2、下模滑車本體;3、蓋板;4、導板;5、回程彈簧;6、消音聚氨酯;7、翻邊鑲塊;8、上模驅動器;9、壓料芯本體;1、翻邊凸模鑲塊;11、上模座。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具體描述。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下模的平面示意圖,如圖1所示,一種汽車模具非標向外翻邊機構,包括下模座1、下模滑車機構、向外翻邊鑲塊機構,所述下模滑車機構包括下模滑車本體2、蓋板3、導板4、回程彈簧5、消音聚氨酯6,所述向外翻邊鑲塊機構包括翻邊鑲塊7,所述蓋板3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下模座I上,所述回程彈簧5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下模滑車本體2上,所述消音聚氨酯6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下模座I上。
[0015]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上模的平面示意圖,如圖2所示,包括上模座11、上模驅動器8,所述上模驅動器8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上模座11上。
[0016]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壓料芯的平面示意圖,如圖3所示,所述包括壓料芯機構,所述壓料芯機構包括壓料芯本體9、翻邊凸模鑲塊10,所述翻邊凸模鑲塊10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壓料芯本體9上。
[0017]圖4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模具的斷面示意圖,如圖4所示。
[0018]圖5是本實用新型所述非標向外翻邊機構的軸向示意圖,如圖5所示。
[0019]模具工作時,上模座11隨著機床的上滑塊一起做向下運動,安裝在上模座11上的上模驅動器8—起做向下運動,當上模驅動裝置8與下模滑車本體2接觸時,由于均是斜面與斜面接觸,下模滑車本體2運動方向由于受到蓋板3和導板4的限制,下模滑車本體2做與制件翻邊方向一致的向外運動。隨著運動的深入,安裝在下模滑車本體2的翻邊鑲塊7逐漸與制件接觸,并且安裝在壓料芯本體9上的翻邊凸模鑲塊10作為翻邊凸模,開始對制件進行翻邊工作。當模具達到閉合狀態時,翻邊工作隨即完成。模具工作完成以后,上模座11帶著驅動裝置8—起做向上運動,下模滑車本體2由于受到回程彈簧5的反作用,開始逐漸回到原始狀態,到達原始狀態后,下模滑車本體2上的消音聚氨酯6起到消音降噪的作用,翻完邊的制件落在下模座I上,工人和自動取料裝置可以順利地取件。
[0020]上述技術方案僅體現了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優選技術方案,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對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變動均體現了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汽車模具非標向外翻邊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11)、上模驅動器(8)、下模座(I)、下模滑車機構、向外翻邊鑲塊機構、壓料芯機構,所述下模滑車機構包括下模滑車本體(2)、蓋板(3)、導板(4)、回程彈簧(5)、消音聚氨酯(6),所述向外翻邊鑲塊機構包括翻邊鑲塊(7),所述壓料芯機構包括壓料芯本體(9)、翻邊凸模鑲塊(10),所述上模驅動器(8)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上模座(11)上,所述蓋板(3)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下模座(I)上,所述導板(4)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上模座(I)上,所述回程彈簧(5)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下模滑車本體(2)上,所述消音聚氨酯(6)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下模座(I)上,所述翻邊鑲塊(7)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下模滑車本體(2)上,所述翻邊凸模鑲塊(10)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壓料芯本體(9)上。
【專利摘要】一種汽車模具非標向外翻邊機構,包括上模座、上模驅動器、下模座、下模滑車機構、向外翻邊鑲塊機構、壓料芯機構,所述下模滑車機構包括下模滑車本體、蓋板、導板、回程彈簧、消音聚氨酯,所述向外翻邊鑲塊機構包括翻邊鑲塊、防側導板,所述壓料芯機構包括壓料芯本體、翻邊凸模鑲塊,所述上模驅動器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上模座上,所述蓋板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下模座上,所述回程彈簧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下模滑車本體上,所述消音聚氨酯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下模座上,所述翻邊凸模鑲塊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壓料芯本體上。其有益效果是:此結構緊湊,加工制造容易,加工精度容易保證,很好地解決制件的向外翻邊的難題。
【IPC分類】B21D37/10, B21D19/00
【公開號】CN205289468
【申請號】
【發明人】戴亮, 王增云, 王增明, 王照鑫
【申請人】天津瑞馳興模具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8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31日
一種壓鉚工裝夾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總成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壓鉚工裝夾具。
【背景技術】
[0002]—汽車零部件總成件包括一精密配合件,目前,還沒有壓鉚該精密配合件的工裝夾具。
【實用新型內容】
[0003]對上述現有技術的現狀,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成本低、加工效率高、安全性高的壓鉚工裝夾具。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壓鉚工裝夾具,包括模架上板和模架下板,所述模架下板中間貫穿有沖頭裝置,所述模架上板中間貫穿有上壓模,所述沖頭裝置包括沖頭固定套,所述沖頭固定套上端設有沖頭,下端設有調節螺釘,所述沖頭下方設有定位銷,該定位銷下方設有調節彈簧,該調節彈簧置于所述調節螺釘上方。
[0005]進一步地,所述模架下板設有設有限位架,用于限制模架上板下行距離。
[0006]進一步地,所述模架上板上設有導套,所述模架下板上設有導柱,該導柱上端置于所述導套內,用于提高同心度及導向作用。
[0007]進一步地,所述導柱上設有彈簧。
[0008]進一步地,所述模架下板下方設有底板。
[000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利用產品的材料塑性變形來達到兩種及以上不同材質的零件緊密結合的工藝技術,調節螺釘與調節彈簧推動定位銷上下浮動,同時與上壓模配合保證了鉚壓后的產品尺寸非常穩定。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壓鉚工裝夾具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2]如圖1所示,一種壓鉚工裝夾具,包括模架上板2和模架下板6,所述模架下板6中間貫穿有沖頭裝置,所述模架上板2中間貫穿有上壓模I,所述沖頭裝置包括沖頭固定套9,所述沖頭固定套9上端設有沖頭12,下端設有調節螺釘10,所述沖頭12下方設有定位銷8,該定位銷8下方設有調節彈簧11,該調節彈簧11置于所述調節螺釘10上方,所述模架下板6設有設有限位架13,用于限制模架上板6下行距離,所述模架上板2上設有導套3,所述模架下板6上設有導柱4,該導柱4上端置于所述導套3內,用于提高同心度及導向作用,所述導柱4上設有彈簧5,所述模架下板6下方設有底板7。
[0013]工作原理簡要說明:
[0014]當設備行程下壓時,通過上壓模I及模架上板2將彈簧5壓縮,此時導套3及導柱4起到關鍵的同心作用,當模架上板2接觸到限位架13時,同時定位銷8受力將調節彈簧11壓縮,此時上壓模I與沖頭12已經將產品鉚壓成形。反之,當設備行程上升時,彈簧5將模架上板2與上壓模I升起,調節彈簧11將定位銷8推起而頂起產品。在加工過程中,如果鉚壓產品尺寸不達標可以通過調整調節螺釘10來完成。
[00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利用產品的材料塑性變形來達到兩種及以上不同材質的零件緊密結合的工藝技術,調節螺釘與調節彈簧推動定位銷上下浮動,同時與上壓模配合保證了鉚壓后的產品尺寸非常穩定。
【主權項】
1.一種壓鉚工裝夾具,包括模架上板和模架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架下板中間貫穿有沖頭裝置,所述模架上板中間貫穿有上壓模,所述沖頭裝置包括沖頭固定套,所述沖頭固定套上端設有沖頭,下端設有調節螺釘,所述沖頭下方設有定位銷,該定位銷下方設有調節彈簧,該調節彈簧置于所述調節螺釘上方。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壓鉚工裝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架下板設有設有限位架。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壓鉚工裝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架上板上設有導套,所述模架下板上設有導柱,該導柱上端置于所述導套內。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壓鉚工裝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柱上設有彈簧。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壓鉚工裝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架下板下方設有底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壓鉚工裝夾具,包括模架上板和模架下板,所述模架下板中間貫穿有沖頭裝置,所述模架上板中間貫穿有上壓模,所述沖頭裝置包括沖頭固定套,所述沖頭固定套上端設有沖頭,下端設有調節螺釘,所述沖頭下方設有定位銷,該定位銷下方設有調節彈簧,該調節彈簧置于所述調節螺釘上方,利用產品的材料塑性變形來達到兩種及以上不同材質的零件緊密結合的工藝技術,調節螺釘與調節彈簧推動定位銷上下浮動,同時與上壓模配合保證了鉚壓后的產品尺寸非常穩定。
【IPC分類】B21D45/04, B21D39/00, B21D37/10
【公開號】CN205289469
【申請號】
【發明人】韓劍敏
【申請人】余姚市振興工貿發展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8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31日
一種智能手表金屬外殼復合拉伸成型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金屬拉伸成型模具技術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智能手表金屬外殼復合拉伸成型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科技來源于生活,同時也服務于生活,更創造了生活中一個個神奇的故事,繼安卓手機問世以來,智能穿戴設備又將成為下一個萬眾矚目的焦點,將再一次改寫人們的日常生活,科技不單單改變你的態度,更能改變你的生活;目前智能穿戴設備又以智能手表作為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其中蘋果和摩托羅拉分別以Apple watch和Moto 360走在時尚的最前沿;
[0003]現有技術中,智能手表的外殼普遍采用塑膠外殼,其外殼質感不如金屬外殼,而采用傳統的金屬外殼又過于笨重,加工方式復雜,并且電子設備在結構設計排布時空間受限,不方便設計布局。
[0004]智能手表金屬外殼分別由圓弧特征和直筒特征組成,圓弧特征為圓滑結構,直筒特征為等徑圓筒結構;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是:1.先成型完圓弧特征后,材料發生硬化,再成型直筒特征時,容易造成直筒開裂;2.先成型完直筒特征再成型圓弧特征時,圓弧特征會對直筒形成正向擠壓力,造成直筒變形;3.由于圓弧特征與直筒特征分開成型時,互相容易產生拉扯,造成產品尺寸波動,生產時,產品品質得不到保證。
【實用新型內容】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智能手表金屬外殼復合拉伸成型結構,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采用復合拉伸模具設計,將毛坯在一次模壓過程中,完成手表外殼的圓弧特征和直筒特征同時成型,兩個特征使用同一個工序成型,保證了圓弧特征與直筒特征之間可以圓滑過渡;解決先成型圓弧特征再成型直筒特征時,直筒特征的開裂問題;解決先成直筒特征再成型圓弧特征時,直筒特征的變形問題。
[0006]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智能手表金屬外殼復合拉伸成型結構,包括定位銷、內導柱、上模座、上墊板、夾板、脫料背板、脫料板、下模板、下墊板、下模座、誤送檢測裝置、外導柱、止付螺絲A、彈簧A、凸模螺絲組件、等高螺絲組件A、凸模、脫料鑲件、下模拉伸鑲件、下模頂出鑲件、等高螺絲組件B、彈簧B、止付螺絲B、外殼圓弧、外殼直筒、手表外殼,其特征在于:
[0007]所述上模座、上墊板和夾板依次通過螺接固定為上模組;所述下模板、下墊板和下模座依次通過螺接固定為下模組;所述上模組和下模組之間依次設置有脫料背板和脫料板,并形成脫料組;所述上模組、脫料組和下模組通過內導柱和外導柱活動連接,所述內導柱與脫料背板的環節卡接固定;所述上模組內設置有多個定位銷彼此定位;所述上模組、脫料組和下模組上下慣通設置有誤送檢測裝置,所述誤送檢測裝置位于所述外導柱內側;所述上模組中心設置有凸模螺絲組件,所述凸模螺絲組件下方螺接設置有凸模,所述脫料組中心設置有脫料鑲件,所述凸模與脫料鑲件相互套接;所述下模板中心設置有下模拉伸鑲件,所述下模拉伸鑲件上方放置有手表外殼的毛坯,所述毛坯與凸模和下模拉伸鑲件對位設置;所述下模拉伸鑲件下方設置有下模頂出鑲件,所述下模頂出鑲件下部依次裝配有等高螺絲組件B、彈簧B和止付螺絲B;所述上模組的定位銷內側依次設置有止付螺絲A、彈簧A和等高螺絲組件A;所述內導柱的上模組內、下模板內均套接設置有彈簧,所述外導柱的上豐旲組內套接有彈貪。
[0008]所述凸模沖壓在所述毛坯上形成外殼圓弧,所述下模拉伸鑲件與凸模配合對毛坯形成外殼直筒;所述上模組、脫模組和下模組合模與開模對毛坯沖壓成形為手表外殼。
[0009]所述上墊板、夾板、脫料背板、脫料板、下模板、下墊板、凸模、脫料鑲件、下模拉伸鑲件和下模頂出鑲件相互配合協同定位對毛坯沖壓復合拉伸成型,所述復合拉伸成型結構采用連續沖壓方式加工毛坯。
[0010]所述手表外殼為金屬材料,其上部設置有外殼圓弧,下部設置有外殼直筒,手表外殼的壁厚小于等于0.25_,手表外殼的底部有一個斷差,為表帶安裝空間,且此斷差與手表外殼之間采用圓弧過渡。
[0011]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采用凸模與鑲件復合拉伸模具設計,將毛坯在一次模壓過程中,完成手表外殼的圓弧特征和直筒特征同時成型,兩個特征使用同一個工序成型,保證了圓弧特征與直筒特征之間可以圓滑過渡;模具合模時,脫料板首先與下模板接觸,通過等高螺絲組件A將力量傳遞給彈簧A,彈簧A產生反作用力,促使脫料板首先與下模板閉合,完成產品外殼圓弧的成型;模具繼續下壓時,凸模穿過脫料板向下伸入下模拉伸鑲件當中,完成產品外殼直筒特征的成型;模具脫模時,彈簧A的反作用力通過等高螺絲組件A將力量傳遞夾板,夾板在向上運動時,通過凸模螺絲組件帶動凸模同時向上運動,使凸模先從脫料板中退回到初始位置,手表外殼從凸模上剝離,同時脫板料與下模板還處于閉合狀態;當模具繼續脫模時,脫料板與下模板分離,彈簧B的反作用力通過等高螺絲組件B傳遞給產品手表外殼,完成手表外殼的脫料動作,此工序所有動作完成,重復以上動作進入下一個循環。
[0012]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復合拉伸模具設計,將毛坯在一次模壓過程中,完成手表外殼的圓弧特征和直筒特征同時成型,兩個特征使用同一個工序成型,保證了圓弧特征與直筒特征之間可以圓滑過渡;解決先成型圓弧特征再成型直筒特征時,直筒特征的開裂問題;解決先成直筒特征再成型圓弧特征時,直筒特征的變形問題;手表金屬外殼壁厚達到0.25_,實現連續沖壓加工,外觀質感好,降低生產成本,I秒即可生產出一個產品,效率較普通金屬手表外殼提升10倍以上。
【附圖說明】
[0013]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一種智能手表金屬外殼復合拉伸成型結構合模示意圖;
[0015]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一種智能手表金屬外殼復合拉伸成型結構開模示意圖;
[0016]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一種智能手表金屬外殼復合拉伸成型結構產品放大示意圖。
[0017]圖中數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應部件名稱:
[0018]1.定位銷2.內導柱 3.上模座4.上墊板
[0019]5.夾板6.脫料背板 7.脫料板8.下模板
[0020]9.下墊板10.下模座 11.誤送檢測裝置12.外導柱
[0021 ]13止付螺絲A 14.彈簧A 15.凸模螺絲組件16.等高螺絲組件A
[0022]17.凸模18.脫料鑲件 19.下模拉伸鑲件20.下模頂出鑲件
[0023]21.等高螺絲組件B 22.彈簧B23.止付螺絲B 24.外殼圓弧
[0024]25.外殼直筒26.手表外殼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6]根據圖1、圖2和圖3,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智能手表金屬外殼復合拉伸成型結構,包括定位銷1、內導柱2、上模座3、上墊板4、夾板5、脫料背板6、脫料板7、下模板8、下墊板9、下模座10、誤送檢測裝置
11、外導柱12、止付螺絲A13、彈簧A14、凸模螺絲組件15、等高螺絲組件A16、凸模17、脫料鑲件18、下模拉伸鑲件19、下模頂出鑲件20、等高螺絲組件B21、彈簧B22、止付螺絲B23、外殼圓弧24、外殼直筒25、手表外殼26。
[0027]所述上模座3、上墊板4和夾板5依次通過螺接固定為上模組;所述下模板8、下墊板9和下模座10依次通過螺接固定為下模組;所述上模組和下模組之間依次設置有脫料背板6和脫料板7,并形成脫料組;所述上模組、脫料組和下模組通過內導柱2和外導柱12活動連接,所述內導柱2與脫料背板6的環節卡接固定;所述上模組內設置有多個定位銷I彼此定位;所述上模組、脫料組和下模組上下慣通設置有誤送檢測裝置11,所述誤送檢測裝置11位于所述外導柱12內側;所述上模組中心設置有凸模螺絲組件15,所述凸模螺絲組件15下方螺接設置有凸模17,所述脫料組中心設置有脫料鑲件18,所述凸模17與脫料鑲件18相互套接;所述下模板8中心設置有下模拉伸鑲件19,所述下模拉伸鑲件19上方放置有手表外殼26的毛坯,所述毛坯與凸模17和下模拉伸鑲件19對位設置;所述下模拉伸鑲件19下方設置有下模頂出鑲件20,所述下模頂出鑲件20下部依次裝配有等高螺絲組件B21、彈簧B22和止付螺絲B23;所述上模組的定位銷I內側依次設置有止付螺絲A13、彈簧A14和等高螺絲組件A15;所述內導柱2的上模組內、下模板8內均套接設置有彈簧,所述外導柱12的上模組內套接有彈貪。
[0028]所述凸模17沖壓在所述毛坯上形成外殼圓弧24,所述下模拉伸鑲件19與凸模17配合對毛坯形成外殼直筒25;所述上模組、脫模組和下模組合模與開模對毛坯沖壓成形為手表夕卜殼26。
[0029]所述上墊板4、夾板5、脫料背板6、脫料板7、下模板8、下墊板9、凸模17、脫料鑲件18、下模拉伸鑲件19和下模頂出鑲件20相互配合協同定位對毛坯沖壓復合拉伸成型,所述復合拉伸成型結構采用連續沖壓方式加工毛坯。
[°03°]所述手表外殼26為金屬材料,其上部設置有外殼圓弧24,下部設置有外殼直筒25,手表外殼26的壁厚為0.25_,手表外殼26的底部有一個1.15_斷差,為表帶安裝空間,且此斷差與手表外殼之間采用圓弧過渡。
[0031]本實用新型具體操作步驟為:1.模具合模時,脫料板7首先與下模板8接觸,通過等高螺絲組件A15將力量傳遞給彈簧A14,彈簧A14產生反作用力,促使脫料板7首先與下模板8閉合,完成產品外殼圓弧24的成型;2.模具繼續下壓時,凸模17穿過脫料板7向下伸入下模拉伸鑲件19當中,完成產品外殼直筒25特征的成型;3.模具脫模時,彈簧A14的反作用力通過等高螺絲組件A15將力量傳遞夾板5,夾板5在向上運動時,通過凸模螺絲組件16帶動凸模17同時向上運動,使凸模17先從脫料板7中退回到初始位置,手表外殼26從凸模17上剝離,同時脫板料7與下模板8還處于閉合狀態;3.當模具繼續脫模時,脫料板7與下模板8分離,彈簧B22的反作用力通過等高螺絲組件B21傳遞給產品手表外殼26,完成手表外殼26的脫料動作,此工序所有動作完成,重復以上動作進入下一個循環;每次循環時間可達到I秒;即每秒鐘可生產出一個產品,其加工效率較普通金屬手表外殼加工速度提升10倍以上。
[0032]通過上述具體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復合拉伸模具設計,將毛坯在一次模壓過程中,完成手表外殼的圓弧特征和直筒特征同時成型,兩個特征使用同一個工序成型,保證了圓弧特征與直筒特征之間可以圓滑過渡;解決先成型圓弧特征再成型直筒特征時,直筒特征的開裂問題;解決先成直筒特征再成型圓弧特征時,直筒特征的變形問題;手表金屬外殼壁厚達到0.25mm,實現連續沖壓加工,外觀質感好,降低生產成本,I秒即可生產出一個產品,效率較普通金屬手表外殼提升1倍以上。
[0033]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智能手表金屬外殼復合拉伸成型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銷、內導柱、上模座、上墊板、夾板、脫料背板、脫料板、下模板、下墊板、下模座、誤送檢測裝置、外導柱、止付螺絲A、彈簧A、凸模螺絲組件、等高螺絲組件A、凸模、脫料鑲件、下模拉伸鑲件、下模頂出鑲件、等高螺絲組件B、彈簧B、止付螺絲B、外殼圓弧、外殼直筒、手表外殼;所述上模座、上墊板和夾板依次通過螺接固定為上模組;所述下模板、下墊板和下模座依次通過螺接固定為下模組;所述上模組和下模組之間依次設置有脫料背板和脫料板,并形成脫料組;所述上模組、脫料組和下模組通過內導柱和外導柱活動連接,所述內導柱與脫料背板的環節卡接固定;所述上模組內設置有多個定位銷彼此定位;所述上模組、脫料組和下模組上下慣通設置有誤送檢測裝置,所述誤送檢測裝置位于所述外導柱內側;所述上模組中心設置有凸模螺絲組件,所述凸模螺絲組件下方螺接設置有凸模,所述脫料組中心設置有脫料鑲件,所述凸模與脫料鑲件相互套接;所述下模板中心設置有下模拉伸鑲件,所述下模拉伸鑲件上方放置有手表外殼的毛坯,所述毛坯與凸模和下模拉伸鑲件對位設置;所述下模拉伸鑲件下方設置有下模頂出鑲件,所述下模頂出鑲件下部依次裝配有等高螺絲組件B、彈簧B和止付螺絲B;所述上模組的定位銷內側依次設置有止付螺絲A、彈簧A和等高螺絲組件A;所述內導柱的上模組內、下模板內均套接設置有彈簧,所述外導柱的上模組內套接有彈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手表金屬外殼復合拉伸成型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沖壓在所述毛坯上形成外殼圓弧,所述下模拉伸鑲件與凸模配合對毛坯形成外殼直筒;所述上模組、脫模組和下模組合模與開模對毛坯沖壓成形為手表外殼。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手表金屬外殼復合拉伸成型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墊板、夾板、脫料背板、脫料板、下模板、下墊板、凸模、脫料鑲件、下模拉伸鑲件和下模頂出鑲件相互配合協同定位對毛坯沖壓復合拉伸成型,所述復合拉伸成型結構采用連續沖壓方式加工毛坯。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手表金屬外殼復合拉伸成型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表外殼為金屬材料,其上部設置有外殼圓弧,下部設置有外殼直筒,手表外殼的壁厚小于等于0.25_,手表外殼的底部有一個斷差,為表帶安裝空間,且此斷差與手表外殼之間采用圓弧過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智能手表金屬外殼復合拉伸成型結構,包括上模座、上墊板、夾板、脫料背板、脫料板、下模板、下墊板、下模座、凸模、脫料鑲件、下模拉伸鑲件;所述上模座、上墊板和夾板螺接為上模組;所述下模板、下墊板和下模座螺接為下模組;所述脫料背板和脫料板形成脫料組;所述上模組、脫料組和下模組通過內導柱和外導柱活動連接,并且慣通設置有誤送檢測裝置,所述上模組中心設有凸模螺絲組件和凸模,所述脫料組中心設有脫料鑲件,所述下模板中心設有下模拉伸鑲件和下模頂出鑲件;本新型采用復合拉伸一次模壓過程,完成手表外殼的圓弧特征和直筒特征同時成型,解決直筒開裂和變形問題;連續沖壓外觀質感好,降低生產成本。
【IPC分類】B21D37/10, B21D22/26
【公開號】CN205289470
【申請號】
【發明人】徐險忠
【申請人】昆山貝松精密電子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8日
【申請日】2016年1月6日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