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柱和混凝土梁鋼筋的連接結構及連接方法及步驟

博主:adminadmin 2022-12-31 03:12:01 條評論
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筑施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鋼柱和混凝土梁鋼筋的連接結構及連接方法。背景技術:現有技術中,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柱梁節點梁鋼筋與鋼柱的連接處理技術有兩種:①按照鋼筋錨固長度與鋼柱焊接;②在鋼柱上打孔穿筋。這兩種方法存在以下缺...

  鋼柱和混凝土梁鋼筋的連接結構及連接方法及步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筑施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鋼柱和混凝土梁鋼筋的連接結構及連接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柱梁節點梁鋼筋與鋼柱的連接處理技術有兩種:①按照鋼筋錨固長度與鋼柱焊接;②在鋼柱上打孔穿筋。這兩種方法存在以下缺陷:第一種方法用鋼筋與鋼柱直接焊接,增大焊接面積,使鋼結構熱脆面積增大,需要后期補強措施,不僅浪費材料,而且延長施工工期,增加了材料及人工費用的支出。第二種方法鋼柱打眼穿筋,不僅要求加工精度高,且在后期安裝過程中同樣要求安裝精度高,否則會造成層高的誤差,且在穿筋過程中,增加改(擴)孔的幾率,且打眼消弱鋼柱截面影響受力性能,同樣需要后期補強措施,從而加大費用的支出,加大施工周期。

  目前有一種做法是采用鋼牛腿和直螺紋套筒作為鋼筋混凝土梁、柱之間轉接連接,將鋼牛腿焊接在鋼柱上,將直螺紋套筒焊接在鋼牛腿上,后期將混凝土梁鋼筋擰入直螺紋套筒中,完成鋼柱與混凝土梁鋼筋的連接。但是,在直螺紋套筒焊接至鋼牛腿的過程中產生的熱量會導致直螺紋套筒產生變形,里面的絲牙變形后,難以擰入鋼筋。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鋼柱和混凝土梁鋼筋的連接結構及連接方法,能夠解決焊接熱量引起的鋼筋接駁器變形,無法擰入鋼筋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技術效果,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鋼柱和混凝土梁鋼筋的連接結構,包括:

  連接牛腿,固定于鋼柱上;所述連接牛腿上設有對應于混凝土梁鋼筋的鋼筋連接面;

  預留鋼筋,固定于所述鋼筋連接面上并向所述混凝土梁鋼筋一側延伸形成懸挑段,所述懸挑段上設有接駁部;以及

  用于連接所述接駁部和混凝土梁鋼筋的鋼筋接駁器。

  所述鋼柱和混凝土梁鋼筋的連接結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連接牛腿上設有第一鋼筋連接板,所述第一鋼筋連接板的頂面和/或底面對應于所述混凝土梁鋼筋的面部鋼筋,形成所述鋼筋連接面;所述連接牛腿上設有第二鋼筋連接板,所述第二鋼筋連接板的頂面和/或底面對應于所述混凝土梁鋼筋的底部鋼筋,形成所述鋼筋連接面。

  所述鋼柱和混凝土梁鋼筋的連接結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連接牛腿上還設有側部加勁板,所述側板加勁板設于所述第一鋼筋連接板和所述第二鋼筋連接板的兩側側部之間并固定于所述鋼柱;所述側部加勁板上開設有腰筋孔。

  所述鋼柱和混凝土梁鋼筋的連接結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連接牛腿為工字型牛腿,所述工字型牛腿的頂部翼緣板為所述第一鋼筋連接板,所述工字型牛腿的底部翼緣板為所述第二鋼筋連接板;所述工字型牛腿上還設有位于所述頂部翼緣板下方的一塊或多塊所述第一鋼筋連接板。

  所述鋼柱和混凝土梁鋼筋的連接結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鋼筋接駁器為內螺紋套筒,所述預留鋼筋上的所述接駁部為與所述內螺紋套筒匹配的第一螺紋段,所述混凝土梁鋼筋的端部設有與所述內螺紋套筒匹配的第二螺紋段。

  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鋼柱和混凝土梁鋼筋的連接方法,包括步驟:

  提供連接牛腿,于所述連接牛腿上設置對應于混凝土梁鋼筋位置的鋼筋連接面;

  于所述鋼筋連接面上固設預留鋼筋,使所述預留鋼筋一端延伸出所述鋼筋連接面,形成懸挑段;

  于所述懸挑段上設置接駁部;

  將設有所述預留鋼筋的連接牛腿固設于鋼柱上,使所述預留鋼筋的接駁部對應于混凝土梁鋼筋的連接位置;

  通過鋼筋接駁器對所述預留鋼筋的接駁部和對應的混凝土梁鋼筋進行連接。

  所述鋼柱和混凝土梁鋼筋的連接方法進一步的改進在于,于連接牛腿上設置鋼筋連接面及于鋼筋連接面上固設預留鋼筋的步驟,包括:

  于連接牛腿上設置第一鋼筋連接板,使所述第一鋼筋連接板的頂面和/或底面對應于混凝土梁鋼筋的面部鋼筋,形成混凝土梁鋼筋的面部鋼筋的鋼筋連接面;

  于連接牛腿上設置第二鋼筋連接板,使所述第二鋼筋連接板的頂面和/或底面對應于混凝土梁鋼筋的底部鋼筋,形成混凝土梁鋼筋的底部鋼筋的鋼筋連接面;

  于混凝土梁鋼筋的面部鋼筋的鋼筋連接面上焊接對應于面部鋼筋的連接位置的預留鋼筋;

  于混凝土梁鋼筋的底部鋼筋的鋼筋連接面上焊接對應于底部鋼筋的連接位置的預留鋼筋。

  所述鋼柱和混凝土梁鋼筋的連接方法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預留鋼筋與所述鋼筋連接面的焊接長度大于等于5倍預留鋼筋的直徑,且所述預留鋼筋與所述鋼柱之間留有一定間距。

  所述鋼柱和混凝土梁鋼筋的連接方法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連接牛腿為工字型牛腿,通過以下步驟設定混凝土梁鋼筋的面部鋼筋及底部鋼筋的鋼筋連接面及于鋼筋連接面上焊接預留鋼筋:

  將所述連接牛腿的頂部翼緣板的頂面作為混凝土梁鋼筋的第一層面部鋼筋的鋼筋連接面,于第一層面部鋼筋的鋼筋連接面上焊接一排預留鋼筋;

  于所述連接牛腿上固設位于所述頂部翼緣板下方的第一鋼筋連接板,將所述第一鋼筋連接板的頂面作為混凝土梁鋼筋的第二層面部鋼筋的鋼筋連接面,將所述第一鋼筋連接板的底面作為混凝土梁鋼筋的第三層面部鋼筋的鋼筋連接面,于第二層面部鋼筋的鋼筋連接面和第三層面部鋼筋的鋼筋連接面上分別焊接一排預留鋼筋;

  將所述連接牛腿的底部翼緣板的頂面作為混凝土梁鋼筋的底部鋼筋的鋼筋連接面,于底部鋼筋的鋼筋連接面焊接一排預留鋼筋。

  所述鋼柱和混凝土梁鋼筋的連接方法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鋼筋接駁器為內螺紋套筒,所述預留鋼筋上的所述接駁部為與所述內螺紋套筒匹配的第一螺紋段,所述混凝土梁鋼筋的端部設有與所述內螺紋套筒匹配的第二螺紋段;通過鋼筋接駁器對預留鋼筋的接駁部和對應的混凝土梁鋼筋進行連接的步驟包括:

  將內螺紋套筒的一端套設并螺合于預留鋼筋的第一螺紋段上;

  將對應的混凝土梁鋼筋擰入內螺紋套筒的另一端。

  本發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避免了現場直接焊接鋼筋,減少了現場的焊接工作量,鋼筋直接擰入內螺紋套筒,施工速度快捷;

  (2)以前的做法有直螺紋套筒焊接在牛腿上,焊接過程中產生的熱量會導致直螺紋套筒產生變形,里面的絲牙變形后,難以擰入鋼筋,而本發明避免了直接在牛腿上焊接螺紋套筒,采用一截預留鋼筋焊接在連接牛腿上,端部開絲,現場擰螺紋套筒,有效解決了焊接熱量帶來的問題;

  (3)預留鋼筋與連接牛腿的焊接,在鋼柱加工廠進行焊接施工,焊接質量容易控制,成型質量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鋼柱和混凝土梁鋼筋的連接結構的平面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剖面圖。

  圖3為本發明鋼柱和混凝土梁鋼筋的連接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首先,參閱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一種鋼柱和混凝土梁鋼筋的連接結構主要由連接牛腿11、預留鋼筋12及鋼筋接駁器13組成。連接牛腿11對應于混凝土梁鋼筋、固定于鋼柱10上,在連接牛腿11上設有對應于混凝土梁鋼筋的縱向鋼筋的鋼筋連接面。多根預留鋼筋12固定于鋼筋連接面上,預留鋼筋12的排布對應于所在平面的混凝土梁鋼筋的縱向鋼筋的排布方式,每根預留鋼筋12對應于一根混凝土梁鋼筋的縱向鋼筋。該預留鋼筋12的一端向混凝土梁鋼筋一側延伸出所在的鋼筋連接面而形成懸挑段,在每根預留鋼筋12的懸挑段上設有接駁部,該接駁部一般設置在預留鋼筋12的懸挑端部,便于后期利用鋼筋接駁器13與混凝土梁鋼筋進行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鋼筋接駁器13為內螺紋套筒,可為直螺紋套筒,便于連接使用。預留鋼筋12端部的接駁部為與該內螺紋套筒匹配的第一螺紋段,對應的混凝土梁鋼筋的端部設有與該內螺紋套筒匹配的第二螺紋段,從而采用螺紋連接的方式,可以很方便地通過鋼筋接駁器13對預留鋼筋12和混凝土梁鋼筋進行匹配連接,實現鋼柱與混凝土梁鋼筋的連接。

  相對于以往的將直螺紋套筒直接焊接在鋼柱牛腿上的做法中所存在的:在焊接過程中產生的熱量會導致直螺紋套筒產生變形,里面的絲牙變形后,難以擰入鋼筋等問題。本發明通過在制作連接牛腿時,在連接牛腿上設置預留鋼筋,之后再將連接牛腿焊接至鋼柱;而后,在連接混凝土梁鋼筋時,才將鋼筋接駁器安裝到預留鋼筋端部的接駁部上,再利用該鋼筋接駁器對混凝土梁鋼筋進行連接,避免了直接在牛腿上焊接螺紋套筒,有效解決了焊接熱量帶來的螺紋套筒變形而導致鋼筋無法擰入的問題。

  混凝土梁縱向鋼筋主要包含面部鋼筋、底部鋼筋及腰筋,其中面部鋼筋和底部鋼筋為混凝土梁的縱向主筋,起主要承載及保護作用,因此,本發明主要研究的就是混凝土梁的面部鋼筋及底部鋼筋與鋼柱的連接。腰筋是建筑結構中的一種鋼筋構造,又稱“腹筋”、“抗扭筋”,一般設置在梁兩側中間部位,是梁中部構造鋼筋,當梁高達到一定高度時,就需要在梁箍筋中部加設腰筋,可在梁施工過程中起到抗扭作用,也可梁施工完成后,防止由于溫度變形及砼收縮等的原因在梁中部產生豎向裂縫。

  一般混凝土梁鋼筋的面部鋼筋和底部鋼筋都具有多層,因此,在連接牛腿11上設置第一鋼筋連接板111,使該第一鋼筋連接板111的頂面和/或底面對應于混凝土梁鋼筋的面部鋼筋21,形成鋼筋連接面。在連接牛腿上設置第二鋼筋連接板112,使該第二鋼筋連接板112的頂面和/或底面對應于混凝土梁鋼筋的底部鋼筋22,形成鋼筋連接面。通過在連接牛腿11上設置對應于混凝土梁鋼筋的各第一鋼筋連接板111和第二鋼筋連接板112,利用第一鋼筋連接板111和第二鋼筋連接板112的頂面和/或底面作為鋼筋連接面,來安裝預留鋼筋12,以便通過鋼筋接駁器13與相應的混凝土梁鋼筋接駁固定。通過連接牛腿11、第一連接板111、第二連接板112、預留鋼筋12及鋼筋接駁器13裝配形成鋼柱11與混凝土梁鋼筋之間的連接結構。

  進一步的,連接牛腿11上還設有側部加勁板113,該側板加勁板113設于第一鋼筋連接板111和第二鋼筋連接板112的兩側側部之間并固定于鋼柱10,一方面可以加強連接牛腿11與鋼柱10的連接強度,另一方面,在該側部加勁板113上可開設有腰筋孔1131,供混凝土梁鋼筋的腰筋勾設安裝,進一步提高混凝土梁鋼筋的抗扭能力。

  在本實施例中,連接牛腿11為工字型牛腿,可采用工字鋼制作,包括與鋼柱10焊接固定的中間腹板、頂部翼緣板及底部翼緣板,頂部翼緣板設于中間腹板的頂部,底部翼緣板設于中間腹板的底部。現將該工字型牛腿的頂部翼緣板直接可作為第一鋼筋連接板111,將該工字型牛腿的底部翼緣板直接作為第二鋼筋連接板112,在第一鋼筋連接板111和第二鋼筋連接板112的頂面和/或底面焊接預留鋼筋12,以供與混凝土梁鋼筋的面部鋼筋和底部鋼筋進行連接。由于混凝土梁鋼筋的面部承受的載荷較大,通過增加面部鋼筋的鋼筋層數對面部鋼筋做強化處理,相應地,在該工字型牛腿上可再設置一塊或多塊第一鋼筋連接板來提高鋼筋連接面,供混凝土梁鋼筋的面板鋼筋進行連接,該額外設置在工字型牛腿上的一塊或多塊第一鋼筋連接板位于工字型牛腿的頂部翼緣板的下方,并將該一塊或多塊第一鋼筋連接板的頂面和/或底面作為鋼筋連接面。因此,配合混凝土梁鋼筋實際需要連接的縱向鋼筋的分布情況,只需在連接牛腿11上配置相應的第一鋼筋連接板和第二鋼筋連接板,形成對應的鋼筋連接面,來焊接預留鋼筋即可,操作簡便,適配性強。

  配合圖3所示,本發明的鋼柱和混凝土梁鋼筋的連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S001:提供連接牛腿,于連接牛腿上設置對應于混凝土梁鋼筋位置的鋼筋連接面;

  S002:于鋼筋連接面上固設預留鋼筋,使預留鋼筋一端延伸出鋼筋連接面,形成懸挑段;

  S003:于懸挑段上設置接駁部;

  S004:將設有預留鋼筋的連接牛腿固設于鋼柱上,使預留鋼筋的接駁部對應于混凝土梁鋼筋的連接位置;

  S005:通過鋼筋接駁器對預留鋼筋的接駁部和對應的混凝土梁鋼筋進行連接。

  其中,于連接牛腿上設置鋼筋連接面及于鋼筋連接面上固設預留鋼筋的步驟,進一步可包括:

  于連接牛腿上設置第一鋼筋連接板,使第一鋼筋連接板的頂面和/或底面對應于混凝土梁鋼筋的面部鋼筋,形成混凝土梁鋼筋的面部鋼筋的鋼筋連接面;

  于連接牛腿上設置第二鋼筋連接板,使第二鋼筋連接板的頂面和/或底面對應于混凝土梁鋼筋的底部鋼筋,形成混凝土梁鋼筋的底部鋼筋的鋼筋連接面;

  于混凝土梁鋼筋的面部鋼筋的鋼筋連接面上焊接對應于面部鋼筋的連接位置的預留鋼筋;

  于混凝土梁鋼筋的底部鋼筋的鋼筋連接面上焊接對應于底部鋼筋的連接位置的預留鋼筋。

  其中,預留鋼筋與鋼筋連接面的焊接長度大于等于5倍預留鋼筋的直徑,且預留鋼筋與鋼柱之間留有一定間距,以確保預留鋼筋與鋼筋連接面之間焊接穩固,并避免焊接損壞預留鋼筋端部的接駁部。

  在本實施例中,連接牛腿為工字型牛腿,因此,可通過以下步驟設定混凝土梁鋼筋的面部鋼筋及底部鋼筋的鋼筋連接面及于鋼筋連接面上焊接預留鋼筋:

  將連接牛腿的頂部翼緣板的頂面作為混凝土梁鋼筋的第一層面部鋼筋的鋼筋連接面,于第一層面部鋼筋的鋼筋連接面上焊接一排預留鋼筋;

  于連接牛腿上固設位于頂部翼緣板下方的第一鋼筋連接板,將第一鋼筋連接板的頂面作為混凝土梁鋼筋的第二層面部鋼筋的鋼筋連接面,將第一鋼筋連接板的底面作為混凝土梁鋼筋的第三層面部鋼筋的鋼筋連接面,于第二層面部鋼筋的鋼筋連接面和第三層面部鋼筋的鋼筋連接面上分別焊接一排預留鋼筋;

  將連接牛腿的底部翼緣板的頂面作為混凝土梁鋼筋的底部鋼筋的鋼筋連接面,于底部鋼筋的鋼筋連接面焊接一排預留鋼筋。

  其中,鋼筋接駁器為內螺紋套筒,預留鋼筋上的接駁部為與內螺紋套筒匹配的第一螺紋段,混凝土梁鋼筋的端部設有與內螺紋套筒匹配的第二螺紋段;通過鋼筋接駁器對預留鋼筋的接駁部和對應的混凝土梁鋼筋進行連接的步驟包括:

  將內螺紋套筒的一端套設并螺合于預留鋼筋的第一螺紋段上;

  將對應的混凝土梁鋼筋擰入內螺紋套筒的另一端。

  配合圖2所示,下面以一具體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鋼柱和混凝土梁鋼筋的連接方法的深化設計,參閱如下:

  1、根據設計圖紙,將與鋼柱連接的混凝土梁均找出,根據混凝土梁的配筋,標注出配筋的信息。并根據配筋信息,標識出有幾排面部鋼筋,幾排底部鋼筋。在連接牛腿頂部的第一層第一鋼筋連接板的頂面雙面焊接對應于混凝土梁鋼筋的第一排面部鋼筋的第一排預留鋼筋,第一排預留鋼筋與第一層第一鋼筋連接板的焊接長度不小于5d(5倍鋼筋直徑),實際作業中,第一排預留鋼筋與第一層第一鋼筋連接板的接觸長度取190mm(最大梁鋼筋直徑為32mm,雙面焊接長度為160mm,預留30mm作為焊接變形后的調整值),距離連接牛腿端部60mm,總長250mm。

  2、在連接牛腿的第二層第一鋼筋連接板的頂面雙面焊接對應于混凝土梁鋼筋的第二排面部鋼筋的第二排預留鋼筋,焊接長度不小于5d(5倍鋼筋直徑),實際作業中,第二排預留鋼筋與第二層第一鋼筋連接板的接觸長度取190mm,距離連接牛腿端部60mm,總長250mm。為便于焊接,第二層第一鋼筋連接板與第一層第一鋼筋連接板的端部錯開5d(5倍鋼筋直徑)。

  3、在連接牛腿的第二層第一鋼筋連接板的底面雙面焊接對應于混凝土梁鋼筋的第三排面部鋼筋的第三排預留鋼筋,焊接長度為不小于5d(5倍鋼筋直徑),實際作業中,第三排預留鋼筋與第二層第一鋼筋連接板的接觸長度取250mm(預留90mm作為焊接變形后的調整值與工廠焊接困難的調整值),距離連接牛腿端部100mm(與第二排的預留鋼筋錯開40mm,避免內螺紋套筒在同一截面位置,導致兩根預留鋼筋間距變大),總長350mm。

  4、在連接牛腿底部的第二鋼筋連接板的底面雙面焊接對應于混凝土梁鋼筋的第一排(從下往上數)底部鋼筋的倒數第一排預留鋼筋,做法同上述第一排預留鋼筋。

  5、混凝土梁底部的第二排、第三排底部鋼筋22’,從連接牛腿端部開始計算,錨入一個錨固長度即可,不用與連接牛腿焊接。

  6、腰筋(抗扭筋)直接勾在連接牛腿兩側的側部加勁板上,在該側部加勁板上開設腰筋孔,以供腰筋勾設。

  7、深化設計圖紙經過施工各方確認后,發給鋼柱加工廠和施工現場。

  進一步的,在上述深化設計中完成預留鋼筋后,在現場一端開絲,形成接駁段,并套上保護套;將預留鋼筋打包運輸至鋼柱加工廠,進行工廠焊接;

  工廠焊接完成,鋼柱進場前,核對預留鋼筋的焊接數量、規格是否正確;

  現場施工,將螺紋保護套取出,在預留鋼筋上擰入內螺紋套筒;

  將混凝土梁鋼筋直接擰入內螺紋套筒,與預留鋼筋進行連接。

  本發明避免了現場直接焊接鋼筋,減少了現場的焊接工作量,鋼筋直接擰入內螺紋套筒,施工速度快捷;以前的做法有直螺紋套筒焊接在牛腿上,焊接過程中產生的熱量會導致直螺紋套筒產生變形,里面的絲牙變形后,難以擰入鋼筋,而本發明避免了直接在牛腿上焊接螺紋套筒,采用一截預留鋼筋焊接在連接牛腿上,端部開絲,現場擰螺紋套筒,有效解決了焊接熱量帶來的問題;預留鋼筋與連接牛腿的焊接,在鋼柱加工廠進行焊接施工,焊接質量容易控制,成型質量好。

  以上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中普通技術人員可根據上述說明對本發明做出種種變化例。因而,實施例中的某些細節不應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定,本發明將以所附權利要求書界定的范圍作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鋼柱和混凝土梁鋼筋的連接結構及連接方法及步驟

  技術特征:

  1.一種鋼柱和混凝土梁鋼筋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連接牛腿,固定于鋼柱上;所述連接牛腿上設有對應于混凝土梁鋼筋的鋼筋連接面;

  預留鋼筋,固定于所述鋼筋連接面上并向所述混凝土梁鋼筋一側延伸形成懸挑段,所述懸挑段上設有接駁部;以及

  用于連接所述接駁部和混凝土梁鋼筋的鋼筋接駁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柱和混凝土梁鋼筋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牛腿上設有第一鋼筋連接板,所述第一鋼筋連接板的頂面和/或底面對應于所述混凝土梁鋼筋的面部鋼筋,形成所述鋼筋連接面;所述連接牛腿上設有第二鋼筋連接板,所述第二鋼筋連接板的頂面和/或底面對應于所述混凝土梁鋼筋的底部鋼筋,形成所述鋼筋連接面。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鋼柱和混凝土梁鋼筋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牛腿上還設有側部加勁板,所述側板加勁板設于所述第一鋼筋連接板和所述第二鋼筋連接板的兩側側部之間并固定于所述鋼柱;所述側部加勁板上開設有腰筋孔。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鋼柱和混凝土梁鋼筋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牛腿為工字型牛腿,所述工字型牛腿的頂部翼緣板為所述第一鋼筋連接板,所述工字型牛腿的底部翼緣板為所述第二鋼筋連接板;所述工字型牛腿上還設有位于所述頂部翼緣板下方的一塊或多塊所述第一鋼筋連接板。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鋼柱和混凝土梁鋼筋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筋接駁器為內螺紋套筒,所述預留鋼筋上的所述接駁部為與所述內螺紋套筒匹配的第一螺紋段,所述混凝土梁鋼筋的端部設有與所述內螺紋套筒匹配的第二螺紋段。

  6.一種鋼柱和混凝土梁鋼筋的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

  提供連接牛腿,于所述連接牛腿上設置對應于混凝土梁鋼筋位置的鋼筋連接面;

  于所述鋼筋連接面上固設預留鋼筋,使所述預留鋼筋一端延伸出所述鋼筋連接面,形成懸挑段;

  于所述懸挑段上設置接駁部;

  將設有所述預留鋼筋的連接牛腿固設于鋼柱上,使所述預留鋼筋的接駁部對應于混凝土梁鋼筋的連接位置;

  通過鋼筋接駁器對所述預留鋼筋的接駁部和對應的混凝土梁鋼筋進行連接。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鋼柱和混凝土梁鋼筋的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于連接牛腿上設置鋼筋連接面及于鋼筋連接面上固設預留鋼筋的步驟,包括:

  于連接牛腿上設置第一鋼筋連接板,使所述第一鋼筋連接板的頂面和/或底面對應于混凝土梁鋼筋的面部鋼筋,形成混凝土梁鋼筋的面部鋼筋的鋼筋連接面;

  于連接牛腿上設置第二鋼筋連接板,使所述第二鋼筋連接板的頂面和/或底面對應于混凝土梁鋼筋的底部鋼筋,形成混凝土梁鋼筋的底部鋼筋的鋼筋連接面;

  于混凝土梁鋼筋的面部鋼筋的鋼筋連接面上焊接對應于面部鋼筋的連接位置的預留鋼筋;

  于混凝土梁鋼筋的底部鋼筋的鋼筋連接面上焊接對應于底部鋼筋的連接位置的預留鋼筋。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鋼柱和混凝土梁鋼筋的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預留鋼筋與所述鋼筋連接面的焊接長度大于等于5倍預留鋼筋的直徑,且所述預留鋼筋與所述鋼柱之間留有一定間距。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鋼柱和混凝土梁鋼筋的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牛腿為工字型牛腿,通過以下步驟設定混凝土梁鋼筋的面部鋼筋及底部鋼筋的鋼筋連接面及于鋼筋連接面上焊接預留鋼筋:

  將所述連接牛腿的頂部翼緣板的頂面作為混凝土梁鋼筋的第一層面部鋼筋的鋼筋連接面,于第一層面部鋼筋的鋼筋連接面上焊接一排預留鋼筋;

  于所述連接牛腿上固設位于所述頂部翼緣板下方的第一鋼筋連接板,將所述第一鋼筋連接板的頂面作為混凝土梁鋼筋的第二層面部鋼筋的鋼筋連接面,將所述第一鋼筋連接板的底面作為混凝土梁鋼筋的第三層面部鋼筋的鋼筋連接面,于第二層面部鋼筋的鋼筋連接面和第三層面部鋼筋的鋼筋連接面上分別焊接一排預留鋼筋;

  將所述連接牛腿的底部翼緣板的頂面作為混凝土梁鋼筋的底部鋼筋的鋼筋連接面,于底部鋼筋的鋼筋連接面焊接一排預留鋼筋。

  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鋼柱和混凝土梁鋼筋的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筋接駁器為內螺紋套筒,所述預留鋼筋上的所述接駁部為與所述內螺紋套筒匹配的第一螺紋段,所述混凝土梁鋼筋的端部設有與所述內螺紋套筒匹配的第二螺紋段;通過鋼筋接駁器對預留鋼筋的接駁部和對應的混凝土梁鋼筋進行連接的步驟包括:

  將內螺紋套筒的一端套設并螺合于預留鋼筋的第一螺紋段上;

  將對應的混凝土梁鋼筋擰入內螺紋套筒的另一端。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鋼柱和混凝土梁鋼筋的連接結構及連接方法,連接結構包括:連接牛腿,固定于鋼柱上;所述連接牛腿上設有對應于混凝土梁鋼筋的鋼筋連接面;預留鋼筋,固定于所述鋼筋連接面上并向所述混凝土梁鋼筋一側延伸形成懸挑段,所述懸挑段上設有接駁部;用于連接所述接駁部和混凝土梁鋼筋的鋼筋接駁器。本發明通過在制作連接牛腿時,在連接牛腿上設置預留鋼筋,之后再將連接牛腿焊接至鋼柱;而后,在連接混凝土梁鋼筋時,才將鋼筋接駁器安裝到預留鋼筋端部的接駁部上,再利用該鋼筋接駁器對混凝土梁鋼筋進行連接,避免了直接在牛腿上焊接螺紋套筒,有效解決了焊接熱量帶來的螺紋套筒變形而導致鋼筋無法擰入的問題。

  技術研發人員:唐閣威;唐際宇;林忠和;梁月利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文檔號碼:201610562112

  技術研發日:2016.07.18

  技術公布日:2016.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