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于儲油罐的內環繞罐壁單排鋼管腳手架結構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博主:adminadmin 2022-12-15 22:44:01 條評論
摘要:[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腳手架搭設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適用于儲油罐的內環繞罐壁單排鋼管腳手架結構。[背景技術:]目前中國多有原廢棄航空儲油罐、消防水池、及其他配套設施組成的工業遺址,亟待一種對于這些工業遺址...

  適用于儲油罐的內環繞罐壁單排鋼管腳手架結構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腳手架搭設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適用于儲油罐的內環繞罐壁單排鋼管腳手架結構。

  [

  背景技術:

  ]

  目前中國多有原廢棄航空儲油罐、消防水池、及其他配套設施組成的工業遺址,亟待一種對于這些工業遺址的處理方式,通過改造建設使該基地由破敗的廢墟轉變為面向城市的、公共服務的功能注入到這片充滿城市記憶、壯觀的工業空間之中,使之成為該城市片區的公共活動中心。

  [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填補現有技術的空白,提供一種適用于儲油罐的內環繞罐壁單排鋼管腳手架結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設計一種適用于儲油罐的內環繞罐壁單排鋼管腳手架結構,包括儲油罐,其特征在于,儲油罐的內罐壁沿內環線平行等間距設有若干單排鋼管腳手架,每一單排鋼管腳手架搭設高度低于罐壁頂1.8m,每一單排鋼管腳手架距罐壁設有30公分的間隙;每一單排鋼管腳手架通過一組拉結節點組件與罐壁拉結。

  所述拉結節點組件,包括兩根短管、一個扣件,第一短管與第二短管平行,第一短管的一端與罐壁垂直固定,第一短管的另一端垂直插入扣件的下端口,扣件的上端口與第二短管的一端固定,第二短管另一端與腳手架連接。

  所述腳手架形式為鋼管扣件式內腳手架。

  腳手架由縱向掃地桿、立桿、橫向掃地桿、若干縱向水平桿和橫向水平桿,立桿于縱向掃地桿扣緊,橫向掃地桿與立桿、縱向掃地桿扣緊,并逐步安裝縱向水平桿和橫向水平桿,并加設臨時支撐、橫向斜撐以及剪力撐以固定腳手架,鋪設竹片笆,安裝護身欄桿和掃腳板。

  腳手架立桿的立桿接頭采用對接扣件連接,立桿上的對接扣件應交叉布置,兩相鄰立桿接頭不應設在同步同跨內,兩相鄰立桿接頭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不應小于500mm,各接頭中心距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大于步距的1/3。

  護身欄桿和掃腳板均應搭設在外立桿的內側,上欄桿高度應為1.2m,掃腳板高度不應小于180mm,縱向掃地桿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離底端不大于200mm處的立桿上,橫向掃地桿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縱向掃地桿下方的立桿上。

  腳手架的縱向掃地桿、立桿、橫向掃地桿、若干縱向水平桿和橫向水平桿采用3號普通鋼管,選用長度為4m~6m;連接件采用螺栓緊固的扣接連接件,腳手板采用由毛竹片制成的竹籬笆。

  本實用新型的腳手架特為原有儲油罐所設計,通過改造建設使該基地由破敗的廢墟轉變為面向城市的、公共服務的功能注入到這片充滿城市記憶、壯觀的工業空間之中,使之成為該城市片區的公共活動中心。

  [附圖說明]

  圖1為腳手架搭設立面示意圖

  圖2為腳手架搭設平面示意圖

  圖3拉結節點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4腳手架本體結構示意圖一

  圖5腳手架本體結構示意圖二

  圖中標記說明

  1腳手架,2罐頂,3罐壁,4第一短管,5扣件,6第二短管,7縱向水平桿,8橫向水平桿,9立桿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闡述,相信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清楚的。

  實施例

  儲油罐加固,登高作業需搭設腳手架,腳手架形式為鋼管扣件式內腳手架。在各儲油罐內環繞罐壁搭設單排鋼管腳手架,腳手架搭設高度低于罐壁頂約1.8m,即1~3號罐約10.4m,4、5號罐約13.8m。便于加固構件吊裝,腳手架距罐壁需留有約30公分的間隙,并按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11)之要求與罐壁拉結。

  如圖1-2所示,儲油罐的內罐壁沿內環線平行等間距設有若干單排鋼管腳手架,每一單排鋼管腳手架搭設高度低于罐壁頂1.8m,每一單排鋼管腳手架距罐壁設有30公分的間隙;每一單排鋼管腳手架通過一組拉結節點組件與罐壁拉結。

  如圖3所示,所述拉結節點組件,包括兩根短管、一個扣件,第一短管與第二短管平行,第一短管的一端與罐壁垂直固定,第一短管的另一端垂直插入扣件的下端口,扣件的上端口與第二短管的一端固定,第二短管另一端與腳手架連接。

  所述腳手架形式為鋼管扣件式內腳手架。

  如圖4-5所示,

  腳手架由縱向掃地桿、立桿、橫向掃地桿、若干縱向水平桿和橫向水平桿,立桿于縱向掃地桿扣緊,橫向掃地桿與立桿、縱向掃地桿扣緊,并逐步安裝縱向水平桿和橫向水平桿,并加設臨時支撐、橫向斜撐以及剪力撐以固定腳手架,鋪設竹片笆,安裝護身欄桿和掃腳板。

  腳手架立桿的立桿接頭采用對接扣件連接,立桿上的對接扣件應交叉布置,兩相鄰立桿接頭不應設在同步同跨內,兩相鄰立桿接頭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不應小于500mm,各接頭中心距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大于步距的1/3。

  護身欄桿和掃腳板均應搭設在外立桿的內側,上欄桿高度應為1.2m,掃腳板高度不應小于180mm,以防雜物下落,中欄桿應居中設置,可不設密目網或竹笆圍擋。腳手架應必須設置縱向、橫向掃地管,縱向掃地桿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離底端不大于200mm處的立桿上,橫向掃地桿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縱向掃地桿下方的立桿上。立桿排距:縱向≯1.8m,橫向≯1.8m;立桿的垂直度偏差≯1/500其高度。橫桿:步距≯1.8m,竹籬笆底間距≯0.4m。剪刀撐:斜桿與地面的傾角≮45°且≯60°。腳手頂部操作平臺面密鋪竹片笆,鋪設平整、不得留有孔洞。

  腳手架的縱向掃地桿、立桿、橫向掃地桿、若干縱向水平桿和橫向水平桿采用現行國家標準《直縫焊接鋼管》(gb/t13793)或《低壓流體輸送焊接鋼管》(gb/t3092)中規定的3號普通鋼管,其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碳素結構鋼》(gb/t700)中q235a級鋼的規定,,規格選用長度為4m~6m;表面平光滑,不應有裂縫、結疤、分層、錯位、硬彎、壓痕等。;連接件采用螺栓緊固的扣接連接件,可鍛鑄鐵制成,其材質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管腳手架扣件》(gb/15831)的規定,在螺栓擰緊扭力矩達65n.m時,不發生破壞,腳手板采用由毛竹片制成的竹籬笆。

  搭設施工順序

  擺放縱向掃地桿——主根豎立桿——隨即與縱向掃地桿扣緊——安放橫向掃地桿與立管縱向掃地桿扣緊——安裝第一步縱向水平桿和橫向水平桿——安裝第二步縱向水平桿和橫向水平桿——加設臨時支撐以固定腳手架——安裝第三步、第四步縱向水平桿和橫向水平桿安裝橫向斜撐——接上部立桿后加設剪力撐——鋪設竹片笆——安裝護身欄桿和掃腳板。

  搭設的基本要求:橫平豎直、整齊清晰、圖形一致、平豎通順、連接牢固、受荷安全,有安全操作空間,不變形,不搖晃。

  技術特征:

  1.一種適用于儲油罐的內環繞罐壁單排鋼管腳手架結構,包括儲油罐,其特征在于,儲油罐的內罐壁沿內環線平行等間距設有若干單排鋼管腳手架,每一單排鋼管腳手架搭設高度低于罐壁頂1.8m,每一單排鋼管腳手架距罐壁設有30公分的間隙;每一單排鋼管腳手架通過一組拉結節點組件與罐壁拉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儲油罐的內環繞罐壁單排鋼管腳手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結節點組件,包括兩根短管、一個扣件,第一短管與第二短管平行,第一短管的一端與罐壁垂直固定,第一短管的另一端垂直插入扣件的下端口,扣件的上端口與第二短管的一端固定,第二短管另一端與腳手架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儲油罐的內環繞罐壁單排鋼管腳手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腳手架形式為鋼管扣件式內腳手架。

  4.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儲油罐的內環繞罐壁單排鋼管腳手架結構,其特征在于,腳手架由縱向掃地桿、立桿、橫向掃地桿、若干縱向水平桿和橫向水平桿,立桿于縱向掃地桿扣緊,橫向掃地桿與立桿、縱向掃地桿扣緊,并逐步安裝縱向水平桿和橫向水平桿,并加設臨時支撐、橫向斜撐以及剪力撐以固定腳手架,鋪設竹片笆,安裝護身欄桿和掃腳板。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儲油罐的內環繞罐壁單排鋼管腳手架結構,其特征在于,腳手架立桿的立桿接頭采用對接扣件連接,立桿上的對接扣件應交叉布置,兩相鄰立桿接頭不應設在同步同跨內,兩相鄰立桿接頭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不應小于500mm,各接頭中心距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大于步距的1/3。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儲油罐的內環繞罐壁單排鋼管腳手架結構,其特征在于,護身欄桿和掃腳板均應搭設在外立桿的內側,上欄桿高度應為1.2m,掃腳板高度不應小于180mm,縱向掃地桿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離底端不大于200mm處的立桿上,橫向掃地桿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縱向掃地桿下方的立桿上。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儲油罐的內環繞罐壁單排鋼管腳手架結構,其特征在于,腳手架的縱向掃地桿、立桿、橫向掃地桿、若干縱向水平桿和橫向水平桿采用3號普通鋼管,選用長度為4m~6m;連接件采用螺栓緊固的扣接連接件,腳手板采用由毛竹片制成的竹籬笆。

  技術總結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適用于儲油罐的內環繞罐壁單排鋼管腳手架結構,包括儲油罐,其特征在于,儲油罐的內罐壁沿內環線平行等間距設有若干單排鋼管腳手架,每一單排鋼管腳手架搭設高度低于罐壁頂1.8m,每一單排鋼管腳手架距罐壁設有30公分的間隙;每一單排鋼管腳手架通過一組拉結節點組件與罐壁拉結。本實用新型的腳手架特為原有儲油罐所設計,通過改造建設使該基地由破敗的廢墟轉變為面向城市的、公共服務的功能注入到這片充滿城市記憶、壯觀的工業空間之中,使之成為該城市片區的公共活動中心。

  技術研發人員:劉文彬;方超鵬;王娟;劉瑾;高崗;袁飛;陸強;李曉華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上海綠地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綠地建筑鋼結構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9.01.23

  技術公布日:201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