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高錳鋼轍叉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博主:adminadmin 2022-12-03 06:44:01 條評論
摘要:本發明涉及了軌道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組合高錳鋼轍叉。背景技術:現有的交叉渡線大多是由多個轍叉拼接組合而成,然而在城市軌道當中,由于地形與原始建筑的原因,有些需要設置交叉渡線的區域卻無法布置大間距交叉渡線,只...

  組合高錳鋼轍叉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本發明涉及了軌道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組合高錳鋼轍叉。

  背景技術:

  現有的交叉渡線大多是由多個轍叉拼接組合而成,然而在城市軌道當中,由于地形與原始建筑的原因,有些需要設置交叉渡線的區域卻無法布置大間距交叉渡線,只能布置小間距交叉渡線;而在小間距交叉渡線中,由于高錳鋼的韌性差,高錳鋼單開轍叉與高錳鋼鈍角轍叉無法拼接組合,不能制造出的小間距的高錳鋼交叉渡線,只能采用合金鋼鋼軌拼接而成;然而合金鋼的強度和耐磨性均不如高錳鋼,鋼軌磨損較大。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小間距交叉渡線中,高錳鋼單開轍叉與高錳鋼鈍角轍叉無法拼接組合,不能制造出的小間距的高錳鋼交叉渡線,只能采用合金鋼鋼軌拼接而成;然而合金鋼的強度和耐磨性均不如高錳鋼,鋼軌磨損較大等問題,本發明設計了一種組合高錳鋼轍叉。

  一種組合高錳鋼轍叉,包括整鑄板,所述整鑄板設有轍叉槽,所述轍叉槽包括單開轍叉槽和鈍角轍叉槽,所述單開轍叉槽包括ⅰ型單開轍叉槽和ⅱ型單開轍叉槽,所述ⅰ型單開轍叉槽和所述ⅱ型單開轍叉槽位于所述鈍角轍叉槽的鈍角的一側,所述ⅰ型單開轍叉槽位于所述鈍角轍叉槽的一個銳角端,所述ⅱ型單開轍叉槽位于所述鈍角轍叉槽的另一個銳角端;所述ⅰ型單開轍叉槽的直股槽與所述ⅱ型單開轍叉槽的直股槽相連通且共線,所述ⅰ型單開轍叉槽的側股槽與所述鈍角轍叉槽對應的軌槽相連通且共線,所述ⅱ型單開轍叉槽的側股槽與所述鈍角轍叉槽對應的軌槽相連通且共線。

  優選的,所述ⅰ型單開轍叉槽的直股槽與所述ⅱ型單開轍叉槽的直股槽的槽寬相同,所述ⅰ型單開轍叉槽的側股槽與所述鈍角轍叉槽對應的軌槽的槽寬相同,所述ⅱ型單開轍叉槽的側股槽與所述鈍角轍叉槽對應的軌槽的槽寬相同。

  優選的,所述整鑄板為無底殼體,所述殼體內設有縱筋和橫筋,所述橫筋間隔設置在所述整鑄板的底部,所述縱筋的頂端固定連接在所述整鑄板的頂部,所述縱筋的底端與所述橫筋固定連接;所述轍叉槽的槽底固定連接有所述縱筋。

  優選的,連接在所述轍叉槽槽底的所述縱筋為沿對應的軌槽方向延伸而形成的豎板。

  優選的,所述整鑄板通過道釘螺栓固定安裝在枕木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

  1、本發明整鑄出的轍叉,用整體鑄造代替拼接組合,不需考慮轍叉之間的拼接便可制造出一個完整的小間距的高錳鋼交叉渡線,使得車輛可以平穩通過,增加了線路運行效率;

  2、本發明在連接位置設置了統一槽寬,避免了護軌開口段不同槽寬的過渡,提高了過車的平穩性;

  3、本發明在轍叉內部合理的布置縱筋和橫筋,與實心的整鑄板相比,既不影響轍叉的強度和性能,還減少了鑄造時困難,減少了鑄造缺陷出現的幾率;

  4、在轍叉磨損需要下道時,由于本發明為整體結構,因此只需更換一個新的轍叉即可,使得更換更為便捷,成本相比更低;

  5、采用高錳鋼材料制成的轍叉與合金鋼制成的鋼軌相比,耐磨性更好,不易磨損,使用壽命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a-a的剖視圖;

  圖4為本發明b-b的剖視圖;

  圖5為本發明c-c的剖視圖。

  其中,1-整鑄板、2-轍叉槽、3-ⅰ型單開轍叉槽、4-ⅱ型單開轍叉槽、5-鈍角轍叉槽、6-縱筋、7-橫筋、8-道釘螺栓、9-枕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實施例

  如圖1至圖5所示,一種組合高錳鋼轍叉,包括整鑄板1,所述整鑄板1設有轍叉槽2,所述轍叉槽2包括單開轍叉槽和鈍角轍叉槽5,所述單開轍叉槽包括ⅰ型單開轍叉槽3和ⅱ型單開轍叉槽4,所述ⅰ型單開轍叉槽3和所述ⅱ型單開轍叉槽4位于所述鈍角轍叉槽5的鈍角的一側,所述ⅰ型單開轍叉槽3位于所述鈍角轍叉槽5的一個銳角端,所述ⅱ型單開轍叉槽4位于所述鈍角轍叉槽5的另一個銳角端;所述ⅰ型單開轍叉槽3的直股槽與所述ⅱ型單開轍叉槽4的直股槽相連通且共線,所述ⅰ型單開轍叉槽3的側股槽與所述鈍角轍叉槽5對應的軌槽相連通且共線,所述ⅱ型單開轍叉槽4的側股槽與所述鈍角轍叉槽5對應的軌槽相連通且共線。

  所述ⅰ型單開轍叉槽3的直股槽與所述ⅱ型單開轍叉槽4的直股槽的槽寬相同,所述ⅰ型單開轍叉槽3的側股槽與所述鈍角轍叉槽5對應的軌槽的槽寬相同,所述ⅱ型單開轍叉槽4的側股槽與所述鈍角轍叉槽5對應的軌槽的槽寬相同。

  所述整鑄板1為無底殼體,所述殼體內設有縱筋6和橫筋7,所述橫筋7間隔設置在所述整鑄板1的底部,所述縱筋6的頂端固定連接在所述整鑄板1的頂部,所述縱筋6的底端與所述橫筋7固定連接;所述轍叉槽2的槽底固定連接有所述縱筋6。

  連接在所述轍叉槽2槽底的所述縱筋6為沿對應的軌槽方向延伸而形成的豎板。

  所述整鑄板1通過道釘螺栓8固定安裝在枕木9上。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轍叉槽2與所述整鑄板1一體制成;所述整鑄板上設有用于減小有害空間的翼板。

  工作過程及原理:在城市軌道當中,由于地形與原始建筑的原因,有些需要設置交叉渡線的區域卻無法布置交叉渡線;而對于小間距交叉渡線而言,由于高錳鋼的單開轍叉與高錳鋼的鈍角轍叉拼接組合不便,因此難以組合出適用于上述環境的高錳鋼小間距交叉渡線;本發明的高錳鋼轍叉采用整體鑄造的方式,跳過了單開轍叉與鈍角轍叉的拼接,可根據地形,因地制宜的直接制造出一個完整的整體渡線轍叉。

  首先根據地形設計交叉渡線,然后根據設計的渡線制造模型,從而制造出砂型,然后將熔煉好的金屬溶液澆注進砂型內,冷卻后取出成品即可。

  基上所述,現有的交叉渡線大多是由多個轍叉拼接組合而成,然而在城市軌道當中,由于地形與原始建筑的原因,有些需要設置交叉渡線的區域卻無法布置大間距交叉渡線,只能布置小間距交叉渡線;而在小間距交叉渡線中,由于高錳鋼的韌性差,高錳鋼單開轍叉與高錳鋼鈍角轍叉無法拼接組合,不能制造出的小間距的高錳鋼交叉渡線,只能采用合金鋼鋼軌拼接而成;然而合金鋼的強度和耐磨性均不如高錳鋼,鋼軌磨損較大。

  本發明整鑄出的轍叉,用整體鑄造代替拼接組合,不需考慮轍叉之間的拼接便可制造出一個完整的小間距交叉渡線,使得車輛可以平穩通過,增加了線路運行效率;本發明在連接位置設置了統一槽寬,避免了護軌開口段不同槽寬的過渡,提高了過車的平穩性;本發明在轍叉內部合理的布置縱橫筋7,在不影響轍叉強度和性能的同時,還減少了鑄造時困難,減少了鑄造缺陷出現的幾率;在轍叉磨損需要下道時,由于本發明為整體結構,因此只需更換一個新的轍叉即可,使得更換更為便捷,成本相比更低。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技術特征: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組合高錳鋼轍叉,涉及了軌道技術領域;轍叉槽包括單開轍叉槽和鈍角轍叉槽,單開轍叉槽包括Ⅰ型單開轍叉槽和Ⅱ型單開轍叉槽,Ⅰ型單開轍叉槽和Ⅱ型單開轍叉槽位于鈍角轍叉槽的鈍角的一側,Ⅰ型單開轍叉槽位于鈍角轍叉槽的一個銳角端,Ⅱ型單開轍叉槽位于鈍角轍叉槽的另一個銳角端;Ⅰ型單開轍叉槽的直股槽與Ⅱ型單開轍叉槽的直股槽相連通且共線,Ⅰ型單開轍叉槽的側股槽與鈍角轍叉槽對應的軌槽相連通且共線,Ⅱ型單開轍叉槽的側股槽與鈍角轍叉槽對應的軌槽相連通且共線;本發明整鑄出的轍叉,用整體鑄造代替拼接組合,不需考慮轍叉之間的拼接。

  技術研發人員:周建新;蔡韶峰;江峰;夏仕敏;吳健康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蕪湖中鐵科吉富軌道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9.06.21

  技術公布日:2019.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