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壓無縫鋼管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1.本實用新型涉及鋼管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耐高壓無縫鋼管。
背景技術:
2.無縫鋼管具有中空截面,大量用作輸送流體的管道,如輸送石油、天然氣、煤氣、水及某些固體物料的管道等,鋼管與圓鋼等實心鋼材相比,在抗彎抗扭強度相同時,重量較輕,是一種經濟截面鋼材,廣泛用于制造結構件和機械零件,如石油鉆桿、汽車傳動軸、自行車架以及建筑施工中用的鋼腳手架等用鋼管制造環形零件,可提高材料利用率,簡化制造工序,節約材料和加工工時,已廣泛用鋼管來制造。
3.目前,無縫鋼管在使用時需要進行焊接,保證無縫鋼管之間的密封性以及連貫性,但是在對無縫鋼管焊接時,需要工作人員手動對相鄰的鋼管扶持進行焊接,在焊接時,連接處容易錯位,造成焊接不牢固,影響正常使用
4.因此需要提出一種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5.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耐高壓無縫鋼管,通過支撐塊對鋼管本體進行支撐,且能夠通過帶動裝置帶動支撐板移動來實現無縫鋼管的支撐高度可調,使其在安裝的過程中無需人工手扶,在焊接是更加準確,提高了無縫鋼管的加工精度。
6.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耐高壓無縫鋼管,包括鋼管本體,所述鋼管本體外套設有支撐塊,所述支撐塊的一側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內設置有與其滑動連接的支撐板,所述支撐板與凹槽的內壁之間設置有用于帶動支撐板移動的帶動裝置,所述帶動裝置包括有兩根交叉分布的轉動桿,兩根所述轉動桿在交叉處轉動連接,所述凹槽的內壁上設置有容納槽,所述容納槽內設置有與其轉動連接的雙向絲桿,所述雙向絲桿的左旋螺紋段和右旋螺紋段上均套設有螺母座,兩根所述轉動桿的一端分別與兩側的螺母座轉動連接,所述支撐板靠近容納槽的一側設置有移動槽,所述移動槽內設置有兩塊與其滑動連接的移動塊,兩根所述轉動桿的另一端分別與兩側的移動塊轉動連接。
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鋼管本體進行安裝的過程中,支撐塊放置在平面上時,由于鋼管插入在支撐塊內,支撐塊能夠對鋼管本體起到支撐作用,使鋼管本體抬高一定的高度,鋼管本體在焊接時就無需通過人工手扶,且鋼管本體的安裝高度不同時,可以轉動容納槽內的雙向絲桿,雙向絲桿旋轉后就能帶動兩側螺母座向靠近彼此的一端移動,兩側螺母座相互靠近后,就能帶動兩側的轉動桿進旋轉,轉動桿旋轉后就能帶動移動塊沿著移動槽進行移動,兩側轉動桿以兩者的轉動連接處為圓心旋轉合攏后,螺母座和與其對應一側的移動塊之間的直線距離就會增大,轉動桿就能帶動支撐板向遠離容納槽的一端移動,支撐板就能將支撐塊和鋼管本體向上撐起,支撐塊和鋼管本體的支撐高度就會抬高,而需要
降低支撐塊的支撐高度時,則往方向旋轉雙向絲桿,兩側的螺母座就會在雙向絲桿的帶動下向彼此遠離,兩側的轉動桿就會隨著螺母座的移動旋轉打開,移動塊也會隨著轉動桿的旋轉進行移動,螺母座與其對應一側的移動塊之間的直線距離就會縮小,支撐板就能在轉動桿和移動塊的帶動下縮回到凹槽內,支撐塊的支撐高度就會縮小,這樣就能滿足更多情況下的安裝需求,減少在焊接過程中錯位情況的發生,提高了鋼管本體的安裝質量。
8.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移動塊的側壁上設置有與其固定連接的限位塊,所述移動槽的內壁上設置有供限位塊插入并移動的限位槽。
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移動塊沿著移動槽移動的過程中,限位塊會插入在限位槽中隨著移動塊一起移動,防止移動塊在移動的過程中會從移動槽中脫落。
10.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限位槽的內壁上設置有若干陣列分布的萬向滾珠,所述萬向滾珠與限位塊的表面貼合。
11.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限位塊沿著限位槽移動的過程中,萬向滾珠會貼著限位塊的表面滾動,減小了限位塊與限位槽之間從摩擦,是移動塊的移動更加順暢。
12.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支撐塊上設置有供鋼管本體穿過的通槽,所述通槽的內壁上設置有多個環形陣列分布的凹陷槽,多個所述凹陷槽內均設置有一端與其固定連接電動推桿,所述電動推桿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用于夾緊鋼管本體的夾板。
13.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鋼管本體安裝在支撐塊內時,可以將鋼管本體插入至支撐塊上的通槽內,然后通過電動推桿帶動夾板向靠近鋼管本體的一側移動,就能將鋼管本體夾緊,使其與支撐塊連接在一起,當鋼管本體在安裝時遇到特殊地形需要對支撐塊進行拆卸時,通過電動推桿帶動夾板向遠離鋼管本體的一側移動,就能將支撐塊從鋼管本體上取下,滿足了更多情況下的使用需求,且能夠對支撐塊進行多次的循環利用,節約了成本。
14.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兩側所述移動塊之間設置有彈性件。
1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兩側的移動塊隨著兩側轉動桿的旋轉進行移動的過程中,彈性件會隨著移動塊的移動進行伸縮,使兩側移動塊的移動更加順暢。
16.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雙向絲桿的一端設置有一端與其固定連接的連接桿,所述容納槽的內壁上設置有供連接桿的另一端伸出的通孔,所述連接桿伸出通孔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旋鈕。
1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需要轉動容納槽內的雙向絲桿時,握住支撐桿外的旋鈕進行旋轉,旋鈕旋轉后就能帶動連接桿進旋轉,連接桿旋轉后就能帶動雙向絲桿進行旋轉,而雙向絲桿具有自鎖功能,在停止旋轉旋鈕后,雙向絲桿就能實現自鎖,使雙向絲桿的旋轉更加方便。
18.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容納槽內設置有與其固定連接的限位桿,兩側所述螺母座上均設置有供限位桿穿過的限位孔。
1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兩側的螺母座隨著雙向絲桿的旋轉進行移動的過程中,兩側螺母座會沿著限位桿進行移動,使螺母座在移動的過程中更加穩定。
20.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本實用新型通過支撐塊對鋼管本體進行支撐,且能夠通過帶動裝置帶動支撐板移動來實現無縫鋼管的支撐高度可調,使其在安裝的過程中無需人工手扶,在焊接是更加準
確,提高了無縫鋼管的加工精度。
附圖說明
2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一,顯示了轉動桿旋轉打開時的結構特征;
23.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二,顯示了轉動桿旋轉合攏時的結構特征。
24.圖中:1、鋼管本體;2、支撐塊;3、凹槽;4、支撐板;5、轉動桿;6、容納槽;7、雙向絲桿;8、螺母座;9、移動槽;10、移動塊;11、限位槽;12、通槽;13、凹陷槽;14、電動推桿;15、夾板;16、彈性件;17、連接桿;18、旋鈕。
具體實施方式
25.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技術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26.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上”、“下”、“內”、“外”“頂/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27.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設置有”、“套設置/接”、“連接”等,應做廣義理解,例如“連接”,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2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29.一種耐高壓無縫鋼管,如圖1-圖2所示,包括鋼管本體1,鋼管本體1外套設有支撐塊2,支撐塊2的一側設有凹槽3,凹槽3內設有與其滑動連接的支撐板4,支撐板4與凹槽3的內壁之間設有用于帶動支撐板4移動的帶動裝置。
30.帶動裝置包括有兩根交叉分布的轉動桿5,兩根轉動的交叉處剛好為兩者的中心點,兩根轉動桿5在兩者的交叉處轉動連接,凹槽3的內壁上開設有容納槽6,容納槽6的內壁上設有一端與其轉動連接的雙向絲桿7,雙向絲桿7為具有自鎖功能的雙向絲桿7,雙向絲桿7的另一端設有一端與其固定連接的連接桿17,容納槽6的內壁上開設有供連接桿17的另一端伸出的通孔,連接桿17伸出通孔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旋鈕18。
31.雙向絲桿7的左旋螺紋段和右旋螺紋段上均套設有螺母座8,兩根轉動桿5的一端分別與兩側的螺母座8轉動連接,支撐板4靠近容納槽6的一側設有移動槽9,移動槽9內設有兩塊與其滑動連接移動塊10,兩根轉動桿5的另一端分別與兩側的移動塊10轉動連接,兩側移動塊10之間設有彈性件16,彈性件16為彈簧,彈性件16的兩端分別與兩側的移動塊10固定連接。
32.移動塊10的側壁上設有與其固定連接的限位塊,移動槽9的內壁上設有供限位塊插入并移動的限位槽11,限位槽11的內壁上設有若干陣列分布的萬向滾珠,萬向滾珠與限位塊的表面貼合。
33.支撐塊2上開設有供鋼管本體1穿過的通槽12,通槽12的內壁上設有多個環形陣列分布的凹陷槽13,多個凹陷槽13內均設有一端與其固定連接電動推桿14,電動推桿14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用于夾緊鋼管本體1的夾板15,夾板15靠近鋼管本體1的一側呈弧形,且弧度與鋼管本體1的表面吻合。
34.容納槽6內設有與其固定連接的限位桿,兩側螺母座8上均設有供限位桿穿過的限位孔。
35.如圖2所示,在鋼管本體1進行安裝的過程中,支撐塊2放置在平面上時,由于鋼管插入在支撐塊2內,支撐塊2能夠對鋼管本體1起到支撐作用,使鋼管本體1抬高一定的高度,鋼管本體1在焊接時就無需通過人工手扶,且鋼管本體1的安裝高度不同時,可以轉動旋鈕18,旋鈕18旋轉后就能通過連接桿17帶動容納槽6內的雙向絲桿7進行旋轉,雙向絲桿7旋轉后就能帶動兩側螺母座8向靠近彼此的一端移動,兩側螺母座8相互靠近后,就能帶動兩側的轉動桿5進旋轉,轉動桿5旋轉后就能帶動移動塊10沿著移動槽9進行移動,兩側轉動桿5以兩者的轉動連接處為圓心旋轉合攏后,螺母座8和與其對應一側的移動塊10之間的直線距離就會增大,轉動桿5就能帶動支撐板4向遠離容納槽6的一端移動,支撐板4就能將支撐塊2和鋼管本體1向上撐起,支撐塊2和鋼管本體1的支撐高度就會抬高。
36.如圖1所示,而需要降低支撐塊2的支撐高度時,則通過旋鈕18和連接桿17往方向旋轉雙向絲桿7,兩側的螺母座8就會在雙向絲桿7的帶動下向彼此遠離,兩側的轉動桿5就會隨著螺母座8的移動旋轉打開,移動塊10也會隨著轉動桿5的旋轉進行移動,螺母座8與其對應一側的移動塊10之間的直線距離就會縮小,支撐板4就能在轉動桿5和移動塊10的帶動下縮回到凹槽3內,支撐塊2的支撐高度就會縮小,這樣就能滿足更多情況下的安裝需求,減少在焊接過程中錯位情況的發生,提高了鋼管本體1的安裝質量。
37.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技術特征:
1.一種耐高壓無縫鋼管,包括鋼管本體(1),所述鋼管本體(1)外套設有支撐塊(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塊(2)的一側設置有凹槽(3),所述凹槽(3)內設置有與其滑動連接的支撐板(4),所述支撐板(4)與凹槽(3)的內壁之間設置有用于帶動支撐板(4)移動的帶動裝置,所述帶動裝置包括有兩根交叉分布的轉動桿(5),兩根所述轉動桿(5)在交叉處轉動連接,所述凹槽(3)的內壁上設置有容納槽(6),所述容納槽(6)內設置有與其轉動連接的雙向絲桿(7),所述雙向絲桿(7)的左旋螺紋段和右旋螺紋段上均套設有螺母座(8),兩根所述轉動桿(5)的一端分別與兩側的螺母座(8)轉動連接,所述支撐板(4)靠近容納槽(6)的一側設置有移動槽(9),所述移動槽(9)內設置有兩塊與其滑動連接的移動塊(10),兩根所述轉動桿(5)的另一端分別與兩側的移動塊(10)轉動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耐高壓無縫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塊(10)的側壁上設置有與其固定連接的限位塊,所述移動槽(9)的內壁上設置有供限位塊插入并移動的限位槽(11)。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耐高壓無縫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11)的內壁上設置有若干陣列分布的萬向滾珠,所述萬向滾珠與限位塊的表面貼合。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耐高壓無縫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塊(2)上設置有供鋼管本體(1)穿過的通槽(12),所述通槽(12)的內壁上設置有多個環形陣列分布的凹陷槽(13),多個所述凹陷槽(13)內均設置有一端與其固定連接電動推桿(14),所述電動推桿(14)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用于夾緊鋼管本體(1)的夾板(15)。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耐高壓無縫鋼管,其特征在于:兩側所述移動塊(10)之間設置有彈性件(16)。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耐高壓無縫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雙向絲桿(7)的一端設置有一端與其固定連接的連接桿(17),所述容納槽(6)的內壁上設置有供連接桿(17)的另一端伸出的通孔,所述連接桿(17)伸出通孔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旋鈕(18)。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耐高壓無縫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納槽(6)內設置有與其固定連接的限位桿,兩側所述螺母座(8)上均設置有供限位桿穿過的限位孔。
技術總結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耐高壓無縫鋼管,旨在解決在對無縫鋼管焊接時,需要工作人員手動對相鄰的鋼管扶持進行焊接,在焊接時,連接處容易錯位,造成焊接不牢固的問題。其技術方案要點是:包括鋼管本體,鋼管本體外套設有支撐塊,支撐塊的一側設置有凹槽,凹槽內設置有與其滑動連接的支撐板,支撐板與凹槽的內壁之間設置有用于帶動支撐板移動的帶動裝置,帶動裝置包括有兩根交叉分布的轉動桿,兩根轉動桿在交叉處轉動連接,凹槽的內壁上設置有容納槽。本實用新型通過支撐塊對鋼管本體進行支撐,且能夠通過帶動裝置帶動支撐板移動來實現無縫鋼管的支撐高度可調,使其在安裝的過程中無需人工手扶,在焊接是更加準確,提高了無縫鋼管的加工精度。的加工精度。的加工精度。
技術研發人員:馮武 朱國強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浙江奔際不銹鋼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21.10.08
技術公布日:2022/3/16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