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進的A型鋼的制作工藝流程

博主:adminadmin 2022-12-11 16:40:01 條評論
摘要: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防火、防災、隔熱或隔音效果的改進的A型鋼;更詳而言之,特別指一種屋墻面用A型鋼,可用于支撐建物重量及大幅提升建筑物的受力強度。背景技術:鋼結構建筑物現今已普遍在各地林立,小至居家住宅,大至工業廠房及可容納數千人或數...

  一種改進的A型鋼的制作工藝流程

  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防火、防災、隔熱或隔音效果的改進的A型鋼;更詳而言之,特別指一種屋墻面用A型鋼,可用于支撐建物重量及大幅提升建筑物的受力強度。

  背景技術:

  鋼結構建筑物現今已普遍在各地林立,小至居家住宅,大至工業廠房及可容納數千人或數萬人的運動場館等均隨處可見,而該鋼結構建筑物所采用的型鋼條結構其以C型鋼條較為常見,而該C型鋼條的主要承載受力部位僅以一側的直立部來支撐,故容易導致承載受力強度不足,所以業者若欲避免該承載受力強度不足的問題,必須將各該C型鋼條之間距離拉近以增強總受力強度,但若各該C型鋼條之間距離拉近后,必須增加C型鋼條的數量才可,反而會造成用料及施工成本增加的困擾,且該C型鋼條在搬運輸送及施工過程中,因其頂端及底端均為銳利的直角狀,若搬運人員或施工人員稍有不慎便會發生被割傷的情形,由上述可知,該C型鋼條對于工安的防護上亦會形成一大隱憂。

  因此,現有型鋼條技術中,本實用新型申請人已研究一種新型的鋼條結構,如專利公告號第I384108號“鋼構桁架屋頂用型鋼條結構”專利說明書所述:“其系由鋼材一體成型制成之A型鋼條,其具有一斷面,并于該斷面之中央頂面部設具為水平面,由該水平面兩末端分別向下彎折延伸成兩條對稱之中央直立部,再于兩中央直立部的底端分別向外彎折延伸成兩相對稱之水平部,且該兩水平部之末端又分別垂直向上彎折延伸形成兩相對稱之直立部,并由兩直立部的末端再分別朝向兩中央直立部方向水平彎折設具成兩承載部;藉由型鋼條中兩中央直立部做為對稱之支撐,可使得承載受力達到平均分布的作用,而具有更穩固的受力強度功效”。

  但是,上述實用新型的直立部并非為閉合結構,若長時間承受過重的重量,難免會有結構擴張或是變形的疑慮,經實際使用后一段時間,本申請人發現具有更多元應用以及進步空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進的A型鋼,其優點在可同時承受不同方向的壓力,以及一體成型的形式即可形成多個可承受壓力的承載面,使承載的壓力分布較為平均,進而提升整體的抗壓力、結構強韌度及支撐穩定性。

  為達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改進的A型鋼,包含具有閉合形狀的本體,以及兩相對應且垂直于該本體底面閉合處、并向本體底面兩端延伸的自由端。

  其中,該自由端包括水平部、直立部及承載部,而該水平部的一端與該本體底部連接,而該直立部垂直設于水平部的另一端,而該承載部設于直立部遠離水平部的一端并向本體方向或反向延伸,且該水平部與承載部呈水平設置,使得本體、水平部及承載部的頂面或底面形成一承載面。

  其中,該閉合形狀為矩形或圓形。

  其中,該自由端還包括與承載部向本體反向延伸的一端垂直的垂直部。

  其中,該承載部能夠同時自直立部向兩側延伸。

  其中,該承載部與本體之間設有一間隙。

  其中,該直立部上開設多個供鎖固的孔洞。

  其中,該本體包括有位于本體的頂面的上接觸面,以及銜接上接觸面兩端并且相互閉合于該本體底面閉合處的接合部,而該接合部上開設有多個通道孔。

  其中,該承載面上方能夠與板體、鋼筋或桁條連接,使板體、鋼筋或桁條與承載面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并于容置空間內注入水泥。

  其中,該承載面上方能夠與板體、鋼筋或桁條連接,使板體、鋼筋或桁條與承載面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并于容置空間內注入防火材料。

  其中,該承載面上方能夠與板體、鋼筋或桁條連接,使板體、鋼筋或桁條與承載面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并于容置空間內注入隔熱材料。

  其中,該承載面上方能夠與板體、鋼筋或桁條連接,使板體、鋼筋或桁條與承載面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并于容置空間內注入隔音材料。

  其中,該直立部上開設多個供鎖固的孔洞,且該承載部設有多個缺口。

  其中,該承載部的頂面上開設有多個供鎖固鎖固孔。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改進的A型鋼,包含一本體,該本體呈閉合形狀,該本體底部向下延伸一延伸部,且該延伸部向外延伸兩相對應的自由端。

  其中,該自由端包括水平部、直立部及承載部,該直立部垂直設于水平部末端,而該承載部設于直立部遠離水平部的一側并向本體方向或反向延伸,且該水平部與承載部呈水平設置,使得本體、水平部及承載部的頂面或底面形成一承載面。

  其中,該閉合形狀為矩形或圓形。

  其中,該自由端還包括與承載部向本體反向延伸的一端垂直的垂直部。

  其中,該承載部能夠同時自直立部向兩側延伸。

  其中,該承載部與本體之間設有一間隙。

  其中,該直立部上開設多個供鎖固的孔洞。

  其中,該本體包括有位于本體的頂面的上接觸面,以及銜接上接觸面兩端并且相互閉合于該本體底面閉合處的接合部,而該接合部上開設有多個通道孔。

  其中,該承載面上方能夠與板體、鋼筋或桁條連接,使板體、鋼筋或桁條與承載面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并于容置空間內注入水泥。

  其中,該承載面上方能夠與板體、鋼筋或桁條連接,使板體、鋼筋或桁條與承載面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并于容置空間內注入防火材料。

  其中,該承載面上方能夠與板體、鋼筋或桁條連接,使板體、鋼筋或桁條與承載面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并于容置空間內注入隔熱材料。

  其中,該承載面上方能夠與板體、鋼筋或桁條連接,使板體、鋼筋或桁條與承載面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并于容置空間內注入隔音材料。

  其中,該直立部上開設多個供鎖固的孔洞,且該承載部設有多個缺口。

  其中,該承載部的頂面上開設有多個供鎖固鎖固孔。

  本實用新型于相互對稱的水平部、直立部、朝本體方向或相反方向水平彎折的承載部、及適時與該承載部向本體反向延伸的一端向下垂直的垂直部,所彎折接續延伸形成的外型輪廓上,均無任何銳利的直角,因此搬運人員或施工人員在作業過程中不必擔心會有受到割傷之虞,能有效防止及減少工安危險防護上的出事率。

  本實用新型可在直立部上可開設多個可供鎖固的孔洞,可將放置于本體、水平部及承載部承載面上的板體、鋼筋、桁條做鎖固,或是用焊接、熔接等方式做固定,并借由固定板體后會使承載面與承載面間形成一容置空間,可于該容置空間內注入水泥、防火材、隔熱材、隔音材等或是同時注入兩種以上的輕質材料,不止可提升整提的墻構強度,還可具備防災、隔熱或隔音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A和圖2B: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正視圖;

  圖3: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受力示意圖;

  圖4A: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矩形結構示意圖;

  圖4B: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圓形結構示意;

  圖5: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所述承載部另一態樣示意圖;

  圖6A: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夾層示意圖(一);

  圖6B: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夾層示意圖(二);

  圖7: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另一態樣示意圖;

  圖8: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9: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正視圖。

  圖中:

  100  本體;

  110  上接觸面;

  120  接合部;

  130  通道孔;

  140  延伸部;

  200  自由端;

  210  水平部;

  220  直立部;

  230  承載部;

  240  垂直部;

  250  孔洞;

  300  鎖固組件;

  400  板體;

  500  容置空間;

  G   間隙;

  S   缺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以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并能予以實施,但所舉實施例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如下所述:

  首先,請參閱圖1及圖2A、圖2B;圖1及圖2 A、圖2B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及正視圖,由圖可知,本實用新型所述改進的A型鋼,包含本體100,該本體100由一鋼材通過壓折或其他方式加工形成呈不拘形狀的閉合形狀(圖中以倒三角形作舉例),并可通過焊接、熔接等方式將閉合處做固定,并于本體100底部向外延伸兩相對應的自由端200。

  上述的自由端200包含水平部210、直立部220及承載部230,該直立部220垂直設于水平部210末端,而該承載部230設于直立部220末端的一側并向本體100方向或反向延伸(如圖2所示),且該水平部210與承載部230呈水平形式,使得本體100、水平部210及承載部230的頂面或底面形成一承載面。

  進一步的是,該自由端可適時包含有向下垂直該承載部230向本體反向延伸的一端的垂直部240。

  進一步的是,該直立部220上開設有可供鎖固組件300的孔洞250。

  進一步的是,該承載部230與本體100間有一間隙G,且該承載部230于適當距離處設有缺口S,該缺口S便于施作時做固定使用,另,該承載部230亦適時設有多個可供鎖固組件300的孔洞250。

  續,請參閱圖3;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受力示意圖,由圖可知,本實用新型可借由本體100、水平部210及承載部230進而形成多個承載面,達到同時承載不同方向的壓力,并大幅增加可受力的面積,不但可將壓力做均勻的分散,避免壓力過于集中造成損壞,其中該本體100呈閉合結構,可加強本體100的結構強度,借此,本實用新型可具有受力平均分布、結構剛性更強,穩定性更佳及受力強度更強等優點。

  此外,本實用新型亦可將置于本體100、水平部210及承載部230上的板體400用自攻螺絲通過該孔洞250做鎖固,或是用焊接、熔接等方式做固定,以使該板體400可擴張該承載部230的承載面積,并且當該板體400鎖固于該承載部230后,會與該自由端200形成一封閉空間,而該使該鎖固組件300鎖入該孔洞250后,具有遮蔽的效果,可使該承載部230的外觀更加美觀。

  延續前述,本實用新型于相互對稱的水平部210、直立部220、朝本體100方向或相反方向水平彎折的承載部230、及適時與該承載部230向下垂直連接的垂直部240,在外型輪廓上均無任何銳利的直角,因此搬運人員或施工人員在作業過程中不必擔心會有受到割傷之虞,能有效防止及減少工安危險防護上的出事率。

  請參閱圖4A及圖4B;圖4A及圖4B為本體第一實施例的另一態樣示意圖,由圖可知,該本體100除了上述的倒三角型的外還具有多種的形態(圖中僅以矩形及圓形作舉例),可依照施供要求而做形態調整,且上述本體100呈閉合結構,進而使本體100的結構強度上比現今的A型鋼還要更加強韌60倍以上。

  請參閱圖5;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承載部另一態樣示意圖,由圖可知,該承載部230可同時于直立部220兩側向外延伸,進而將可承載受力的面積加大,進一步的提升結構強度,其中該承載部230與該本體100之間會留一間隙G,該間隙G作用與上述缺口S的作用相同,均具有便于固定的效果。

  請參閱圖6A及圖6B;圖6A及圖6B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夾層示意圖,由圖可知,借由該本體100、水平部210及承載部230的高度并不相同,因此當板體400(圖中以板體400作舉例,可依造需求更換成鋼筋、桁條等建筑材料)放置于承載面上時(圖中以焊接作舉例),會于板體400及板體400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500,而該容置空間500內可依照需求注入水泥、防火材、隔熱材或隔音材等輕質材料,當然也可同時注入兩種不同的輕質材料做運用,使本實用新型可同時具備防災、隔熱或隔音等效果。

  請參閱圖7;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另一態樣示意圖,由圖可知,該本體100包括有位于本體100的頂面的上接觸面110,以及銜接上接觸面110兩端,并且相互閉合于該本體100底面閉合處的接合部120,而前述該接合部120上開設有多個通道孔130,而該通道孔130可置入管線,使本實用新型不會阻礙各式管線設計,直接通過本實用新型的通道孔130即可,使管線設計具有更佳暢通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如下所述:

  首先,請參閱圖8及圖9;圖8及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圖及正視圖,由圖可知,本實用新型所述改進的A型鋼,包含本體100,該本體100由一鋼材通過壓折或其他方式加工形成呈不拘形狀的閉合形狀(圖中以倒三角形作舉例),并可通過焊接、熔接等方式將閉合處做固定,并于本體100的底部向下延伸一延伸部104,且該延伸部104向外延伸兩相對應的自由端200,其中,該自由端200與其后續的用途及結構與上述雷同,因此不再贅述。

  綜合上述,本實用新型所述改進的A型鋼,有下列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所述改進的A型鋼,其中,該本體為閉合的結構,在結構上較為強韌,耐壓性也較為優異。

  本實用新型所述改進的A型鋼,其中,該本體、水平部及承載部可同時提供多個承載面作為支撐點,可同時承載不同方向的壓力,大幅增加可受力的面積,不但可將壓力均勻的分散,避免壓力過于集中造成損壞。

  本實用新型所述改進的A型鋼,其中,該承載部可由直立部的兩側做延伸,進而增加受力面積,進一步提升結構上的強度。

  本實用新型所述改進的A型鋼,其中,該水平部、直立部、承載部及垂直部,均無任何銳利的直角,因此搬運人員或施工人員在作業過程中不必擔心會有受到割傷之虞,能有效防止及減少工安危險防護上的出事率。

  當該板體通過鎖固孔固定于該承載部頂面后,會與該自由端形成一封閉空間,而該使該鎖固組件被遮蔽,而產生隱藏效果,可使該承載部的外觀更加美觀。

  本實用新型所述改進的A型鋼,其中,該容置空間內可依照需求注入水泥、防火材或隔音材等建筑材料,當然也可同時注入兩種不同的建筑材料做運用,使本實用新型除了可做為梁或柱使用之外,可具備有防災、隔音等效果。

  該接合部上開設有多個信道孔,而該信道孔可置入管線,使本實用新型不會阻礙各式管線設計,直接通過本實用新型的通道孔即可,使管線設計具有更佳暢通的效果。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是為充分說明本實用新型而所舉的較佳的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限于此。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基礎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變換,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為準。

  技術特征:

  1.一種改進的A型鋼,其特征在于,包含具有閉合形狀的本體,以及兩相對應且垂直于該本體底面閉合處、并向本體底面兩端延伸的自由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改進的A型鋼,其特征在于,其中,該自由端包括水平部、直立部及承載部,而該水平部的一端與該本體底部連接,而該直立部垂直設于水平部的另一端,而該承載部設于直立部遠離水平部的一端并向本體方向或反向延伸,且該水平部與承載部呈水平設置,使得本體、水平部及承載部的頂面或底面形成一承載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改進的A型鋼,其特征在于,其中,該閉合形狀為矩形或圓形。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改進的A型鋼,其特征在于,其中,該自由端還包括與承載部向本體反向延伸的一端垂直的垂直部。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改進的A型鋼,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承載部能夠同時自直立部向兩側延伸。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改進的A型鋼,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承載部與本體之間設有一間隙。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改進的A型鋼,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直立部上開設多個供鎖固的孔洞。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改進的A型鋼,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本體包括有位于本體的頂面的上接觸面,以及銜接上接觸面兩端并且相互閉合于該本體底面閉合處的接合部,而該接合部上開設有多個通道孔。

  9.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改進的A型鋼,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承載面上方能夠與板體、鋼筋或桁條連接,使板體、鋼筋或桁條與承載面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并于容置空間內注入水泥。

  10.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改進的A型鋼,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承載面上方能夠與板體、鋼筋或桁條連接,使板體、鋼筋或桁條與承載面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并于容置空間內注入防火材料。

  11.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改進的A型鋼,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承載面上方能夠與板體、鋼筋或桁條連接,使板體、鋼筋或桁條與承載面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并于容置空間內注入隔熱材料。

  12.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改進的A型鋼,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承載面上方能夠與板體、鋼筋或桁條連接,使板體、鋼筋或桁條與承載面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并于容置空間內注入隔音材料。

  1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改進的A型鋼,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直立部上開設多個供鎖固的孔洞,且該承載部設有多個缺口。

  1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改進的A型鋼,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承載部的頂面上開設有多個供鎖固鎖固孔。

  15.一種改進的A型鋼,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本體,該本體呈閉合形狀,該本體底部向下延伸一延伸部,且該延伸部向外延伸兩相對應的自由端。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改進的A型鋼,其特征在于,其中,該自由端包括水平部、直立部及承載部,該直立部垂直設于水平部末端,而該承載部設于直立部遠離水平部的一側并向本體方向或反向延伸,且該水平部與承載部呈水平設置,使得本體、水平部及承載部的頂面或底面形成一承載面。

  17.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改進的A型鋼,其特征在于,其中,該閉合形狀為矩形或圓形。

  18.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改進的A型鋼,其特征在于,其中,該自由端還包括與承載部向本體反向延伸的一端垂直的垂直部。

  19.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改進的A型鋼,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承載部能夠同時自直立部向兩側延伸。

  20.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改進的A型鋼,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承載部與本體之間設有一間隙。

  21.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改進的A型鋼,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直立部上開設多個供鎖固的孔洞。

  22.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改進的A型鋼,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本體包括有位于本體的頂面的上接觸面,以及銜接上接觸面兩端并且相互閉合于該本體底面閉合處的接合部,而該接合部上開設有多個通道孔。

  23.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改進的A型鋼,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承載面上方能夠與板體、鋼筋或桁條連接,使板體、鋼筋或桁條與承載面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并于容置空間內注入水泥。

  24.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改進的A型鋼,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承載面上方能夠與板體、鋼筋或桁條連接,使板體、鋼筋或桁條與承載面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并于容置空間內注入防火材料。

  25.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改進的A型鋼,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承載面上方能夠與板體、鋼筋或桁條連接,使板體、鋼筋或桁條與承載面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并于容置空間內注入隔熱材料。

  26.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改進的A型鋼,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承載面上方能夠與板體、鋼筋或桁條連接,使板體、鋼筋或桁條與承載面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并于容置空間內注入隔音材料。

  2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改進的A型鋼,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直立部上開設多個供鎖固的孔洞,且該承載部設有多個缺口。

  28.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改進的A型鋼,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承載部的頂面上開設有多個供鎖固鎖固孔。

  技術總結

  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改進的A型鋼,包含一本體,該本體呈閉合形狀,且該本體底部向外延伸兩相對應的自由端,該自由端包含水平部、直立部及承載部,該直立部90°垂直設于水平部末端,而該承載部水平設于直立部上端的一側,其中,該本體與自由端間可再增設一延伸部做高低調節。據此,借由上述的本體具有閉合形狀,使本體的結構強度較為強韌,且本體、水平部及承載部同時提供多個可承受壓力的承載面,使承載的壓力分布較為平均,進而提升整體的抗壓力、結構強韌度及支撐穩定性。

  技術研發人員:邱澄義;邱暐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邱澄義;邱暐

  文檔號碼:201621096518

  技術研發日:2016.09.30

  技術公布日:2017.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