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于無取向硅鋼片工裝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博主:adminadmin 2022-11-13 14:48:01 條評論
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硅鋼片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應用于無取向硅鋼片工裝。背景技術:硅鋼片是一種含碳極低的硅鐵軟磁合金,一般含硅量為0.5~4.5%,加入硅可提高鐵的電阻率和最大磁導率,降低矯頑力、鐵芯損耗(鐵損)和磁時效,按生產...

  應用于無取向硅鋼片工裝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本實用新型涉及硅鋼片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應用于無取向硅鋼片工裝。

  背景技術:

  硅鋼片是一種含碳極低的硅鐵軟磁合金,一般含硅量為0.5~4.5%,加入硅可提高鐵的電阻率和最大磁導率,降低矯頑力、鐵芯損耗(鐵損)和磁時效,按生產加工工藝可分熱軋和冷軋兩種,冷軋又可分晶粒無取向和晶粒取向兩種,無取向硅鋼片較取向硅鋼片工藝要求相對較低,晶粒無取向冷軋帶用作電機或焊接變壓器等的鐵芯,針對焊接變壓器而言,將多個無取向硅鋼片疊落在一起構成無取向硅鋼片組,在焊接變壓器中,對無取向硅鋼片組進行繞線時需要用特定工裝將硅鋼片組壓緊固定在一起,但目前此類工裝通過螺絲固定拆裝較為麻煩。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應用于無取向硅鋼片工裝。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應用于無取向硅鋼片工裝,包括硅鋼片組,所述硅鋼片組上對稱開設有兩個通孔,通孔內滑動設有連接桿,且連接桿的兩端分別延伸至通孔外,所述硅鋼片組的頂部對稱設有兩個活動卡塊,活動卡塊上開設有橫穿孔,且橫穿孔與通孔相連通,連接桿的一端穿過橫穿孔延伸至橫穿孔外,連接桿的另一端焊接有固定卡塊,固定卡塊靠近硅鋼片組的一側設有滑動套設在連接桿外的第一圓形卡塊,且第一圓形卡塊與硅鋼片組相接觸,連接桿外套設有焊接在固定卡塊上的第一彈簧,第一彈簧與第一圓形卡塊之間焊接固定,所述橫穿孔的一側內壁上開設有圓孔,連接桿上開設有橫通孔,且橫通孔位于橫穿孔內,橫穿孔內遠離圓孔的一側內壁上開設有卡孔,圓孔內滑動設有卡柱,且卡柱的兩端分別延伸至圓孔外,卡柱的一端穿過橫通孔并安裝在卡孔內。

  優選的,所述連接桿上開設有多個橫通孔,且橫通孔與卡柱相適配。

  優選的,所述圓孔的兩側內壁上對稱開設有兩個凹槽,凹槽內設有固定套設在卡柱外的第二圓形卡塊,凹槽的內壁上焊接有第二彈簧,第二彈簧與第二圓形卡塊之間焊接固定。

  優選的,所述卡柱位于活動卡塊外的一端焊接有T字形把手。

  優選的,所述第一圓形卡塊靠近硅鋼片組的一側與活動卡塊靠近硅鋼片組的一側均安裝有絕緣橡膠。

  優選的,所述第一彈簧外套設有防塵保護套。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中,通過通孔、連接桿、活動卡塊、橫穿孔、固定卡塊、第一圓形卡塊、第一彈簧、圓孔、橫通孔、卡孔、卡柱共同構建了一種可快速拆裝的應用于無取向硅鋼片的工裝結構,通過連接桿、第一圓形卡塊將硅鋼片組卡在固定卡塊與活動卡塊之間,通過第一彈簧、第一圓形卡塊相配合,將硅鋼片組夾緊在固定卡塊與活動卡塊之間,通過卡孔、橫通孔、凹槽使卡柱將連接桿卡緊在活動卡塊內,本實用新型利用簡單的機械結構,能夠快速有效的將硅鋼片組卡緊,提高了拆裝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應用于無取向硅鋼片工裝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應用于無取向硅鋼片工裝中部分結構的剖視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應用于無取向硅鋼片工裝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硅鋼片組、2通孔、3連接桿、4活動卡塊、5橫穿孔、6固定卡塊、7第一圓形卡塊、8第一彈簧、9圓孔、10橫通孔、11卡孔、12卡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3,一種應用于無取向硅鋼片工裝,包括硅鋼片組1,所述硅鋼片組1上對稱開設有兩個通孔2,通孔2內滑動設有連接桿3,且連接桿3的兩端分別延伸至通孔2外,所述硅鋼片組1的頂部對稱設有兩個活動卡塊4,活動卡塊4上開設有橫穿孔5,且橫穿孔5與通孔2相連通,連接桿3的一端穿過橫穿孔5延伸至橫穿孔5外,連接桿3的另一端焊接有固定卡塊6,固定卡塊6靠近硅鋼片組1的一側設有滑動套設在連接桿3外的第一圓形卡塊7,且第一圓形卡塊7與硅鋼片組1相接觸,連接桿3外套設有焊接在固定卡塊6上的第一彈簧8,第一彈簧8與第一圓形卡塊7之間焊接固定,所述橫穿孔5的一側內壁上開設有圓孔9,連接桿3上開設有橫通孔10,且橫通孔10位于橫穿孔5內,橫穿孔5內遠離圓孔9的一側內壁上開設有卡孔11,圓孔9內滑動設有卡柱12,且卡柱12的兩端分別延伸至圓孔9外,卡柱12的一端穿過橫通孔10并安裝在卡孔11內,所述連接桿3上開設有多個橫通孔10,且橫通孔10與卡柱12相適配,所述圓孔9的兩側內壁上對稱開設有兩個凹槽,凹槽內設有固定套設在卡柱12外的第二圓形卡塊,凹槽的內壁上焊接有第二彈簧,第二彈簧與第二圓形卡塊之間焊接固定,所述卡柱位于活動卡塊4外的一端焊接有T字形把手,所述第一圓形卡塊7靠近硅鋼片組1的一側與活動卡塊4靠近硅鋼片組1的一側均安裝有絕緣橡膠,所述第一彈簧8外套設有防塵保護套。

  首先,在對無取向硅鋼片進行繞線加工前,現將多個無取向硅鋼片疊落在一起,構成硅鋼片組,將連接桿3插入通孔2內,利用T字形把手向圓孔9外拉動卡柱12,使卡柱12位于活動卡塊4內的一端收縮進圓孔2內,然后將活動卡塊4套在連接桿3外,將固定卡塊6放置在支撐物上,用力按壓活動卡塊4,活動卡塊4將推動硅鋼片組1,從而將第一圓形卡塊7向固定卡塊6推動,第一圓形卡塊7壓縮第一彈簧8,第一彈簧8給第一圓形卡塊7反作用力,待硅鋼片組1夾緊后,將卡柱12卡進橫通孔10內,便可將硅鋼片組1夾緊在活動卡塊4與固定卡塊6之間,繞線完成后,只需將活動卡塊4向下按壓,將卡柱12從橫通孔10內移出,便可將硅鋼片組1拆下。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應用于無取向硅鋼片工裝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技術特征:

  1.一種應用于無取向硅鋼片工裝,包括硅鋼片組(1),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鋼片組(1)上對稱開設有兩個通孔(2),通孔(2)內滑動設有連接桿(3),且連接桿(3)的兩端分別延伸至通孔(2)外,所述硅鋼片組(1)的頂部對稱設有兩個活動卡塊(4),活動卡塊(4)上開設有橫穿孔(5),且橫穿孔(5)與通孔(2)相連通,連接桿(3)的一端穿過橫穿孔(5)延伸至橫穿孔(5)外,連接桿(3)的另一端焊接有固定卡塊(6),固定卡塊(6)靠近硅鋼片組(1)的一側設有滑動套設在連接桿(3)外的第一圓形卡塊(7),且第一圓形卡塊(7)與硅鋼片組(1)相接觸,連接桿(3)外套設有焊接在固定卡塊(6)上的第一彈簧(8),第一彈簧(8)與第一圓形卡塊(7)之間焊接固定,所述橫穿孔(5)的一側內壁上開設有圓孔(9),連接桿(3)上開設有橫通孔(10),且橫通孔(10)位于橫穿孔(5)內,橫穿孔(5)內遠離圓孔(9)的一側內壁上開設有卡孔(11),圓孔(9)內滑動設有卡柱(12),且卡柱(12)的兩端分別延伸至圓孔(9)外,卡柱(12)的一端穿過橫通孔(10)并安裝在卡孔(11)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應用于無取向硅鋼片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桿(3)上開設有多個橫通孔(10),且橫通孔(10)與卡柱(12)相適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應用于無取向硅鋼片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孔(9)的兩側內壁上對稱開設有兩個凹槽,凹槽內設有固定套設在卡柱(12)外的第二圓形卡塊,凹槽的內壁上焊接有第二彈簧,第二彈簧與第二圓形卡塊之間焊接固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應用于無取向硅鋼片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柱位于活動卡塊(4)外的一端焊接有T字形把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應用于無取向硅鋼片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圓形卡塊(7)靠近硅鋼片組(1)的一側與活動卡塊(4)靠近硅鋼片組(1)的一側均安裝有絕緣橡膠。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應用于無取向硅鋼片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簧(8)外套設有防塵保護套。

  技術總結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應用于無取向硅鋼片工裝,包括硅鋼片組,所述硅鋼片組上對稱開設有兩個通孔,通孔內滑動設有連接桿,且連接桿的兩端分別延伸至通孔外,所述硅鋼片組的頂部對稱設有兩個活動卡塊,活動卡塊上開設有橫穿孔,且橫穿孔與通孔相連通,連接桿的一端穿過橫穿孔延伸至橫穿孔外,連接桿的另一端焊接有固定卡塊,固定卡塊靠近硅鋼片組的一側設有滑動套設在連接桿外的第一圓形卡塊,且第一圓形卡塊與硅鋼片組相接觸,連接桿外套設有焊接在固定卡塊上的第一彈簧,第一彈簧與第一圓形卡塊之間焊接固定。本實用新型利用簡單的機械結構,能夠快速有效的將硅鋼片組卡緊,提高了拆裝效率。

  技術研發人員:邊紅元;張云軍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重慶潤泰電氣有限公司

  文檔號碼:201720669428

  技術研發日:2017.06.09

  技術公布日:2018.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