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結構銜接處的加強鋼結構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博主:adminadmin 2022-11-22 17:36:01 條評論
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鋼結構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鋼結構銜接處的加強鋼結構。背景技術:鋼結構連接是指鋼結構構件或部件之間的互相連接。鋼結構連接常用焊縫連接、螺栓連接或鉚釘連接。螺栓連接又分普通螺栓連接和高強度螺栓連接。普通螺栓連接使用最早,約從...

  鋼結構銜接處的加強鋼結構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本實用新型涉及鋼結構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鋼結構銜接處的加強鋼結構。

  背景技術:

  鋼結構連接是指鋼結構構件或部件之間的互相連接。鋼結構連接常用焊縫連接、螺栓連接或鉚釘連接。螺栓連接又分普通螺栓連接和高強度螺栓連接。普通螺栓連接使用最早,約從18世紀中葉開始。19世紀20年代開始采用鉚釘連接。19世紀下半葉又出現(xiàn)了焊縫連接,焊接應力和變形焊接過程中,由于被連接構件局部受熱和焊后不均勻冷卻,將產生焊接殘余應力和焊接變形,其大小與焊接構件的截面形狀、焊縫位置和焊接工藝等有關。焊接殘余應力高的可達到鋼材屈服點,對構件的穩(wěn)定和疲勞強度均有顯著的影響,普通螺栓連接的連接件包括螺栓桿、螺母和墊圈。普通螺栓用普通碳素結構鋼或低合金結構鋼制成;分粗制螺栓和精制螺栓兩種。粗制螺栓由未經加工的圓桿制成,螺栓孔徑比螺栓桿徑大1.0~1.5毫米,制作簡單,安裝方便,但受剪切時性能較差,只用于次要構件的連接或工地臨時固定,或用在借螺栓傳遞拉力的連接上。精致螺栓由棒鋼在車床上切削加工制成,桿徑比孔徑小0.3~0.5毫米,其受剪力的性能優(yōu)于粗制螺栓。

  現(xiàn)有的銜接方式單一,焊接由于材料質量好壞和施工工藝的偏差,會導致焊接不均勻或不牢靠的現(xiàn)象,甚至會導致銜接處斷裂的問題,螺接由于兩塊鋼結構均需要打孔,會導致孔位出現(xiàn)偏差,鋼結構銜接不緊密的現(xiàn)象。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鋼結構銜接處的加強鋼結構,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現(xiàn)有的銜接方式單一,焊接由于材料質量好壞和施工工藝的偏差,會導致焊接不均勻或不牢靠的現(xiàn)象,甚至會導致銜接處斷裂的問題,螺接由于兩塊鋼結構均需要打孔,會導致孔位出現(xiàn)偏差,鋼結構銜接不緊密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鋼結構銜接處的加強鋼結構,包括限位框架一、固定框架一、固定框架二和限位框架二,所述限位框架一的右端連接有固定框架一,所述固定框架一的右端設置有兩個轉軸一,兩個所述轉軸一右端均連接有連接桿,兩個所述連接桿右端均連接有轉軸二,所述固定框架二左端與兩個轉軸二相連接,所述固定框架二右端連接有限位框架二,所述限位框架二、固定框架二結構與限位框架一、固定框架一鏡像相同,所述限位框架一右壁連接有固定裝置,所述固定裝置外壁設置有外螺紋,所述限位框架一內腔設置有軸承,所述軸承向限位框架一中心的一側設置有固定板一,所述固定板一內側設置有工型槽一,所述工型槽一底部貫穿限位框架一的左壁,所述工型槽一周圍包裹有隔板一,所述工型槽一上側和下側均連接有貫穿隔板一的兩組螺栓一,所述固定框架一右壁中部前后兩側均設置有收納裝置,兩個所述收納裝置底部均與相對應的轉軸一相連接,所述固定框架一左壁上端設置有與固定裝置相適配的內螺紋槽,所述固定框架一內腔設置有固定板二,所述固定板二內側設置有工型槽二,所述工型槽二周圍包裹有隔板二,所述工型槽二上側和下側均連接有貫穿隔板二的兩組螺栓二,所述固定框架二左壁中部前后兩側均設置有滑槽,兩個所述滑槽底端均連接有滑塊,兩個所述滑塊均與相對應的轉軸二相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限位框架一、固定框架一、固定框架二和限位框架二均為不銹鋼圓柱體。

  優(yōu)選的,兩個所述收納裝置與兩個相對應的滑槽大小相同,且收納裝置和相對應的滑槽合并后與相對應的轉軸一、連接桿和轉軸二大小一致

  優(yōu)選的,所述轉軸一、轉軸二、軸承、隔板一、隔板二均為高錳鋼制品。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限位框架一、固定框架一、固定框架二、限位框架二相互的配合使兩塊鋼結構得到固定。

  2)通過轉軸一、轉軸二、連接桿的相互配合使兩塊鋼結構可根據(jù)現(xiàn)場施工需求轉動角度。

  3)通過工型槽一、隔板一、螺栓一以及工型槽二、隔板二、螺栓二的配合使兩塊鋼結構均只需打各自相對應的孔位即可,且容錯率較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固定框架一右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限位框架一右視圖。

  圖中:1限位框架一、2固定框架一、3固定框架二、4限位框架二、5轉軸一、6轉軸二、7連接桿、8固定裝置、9軸承、10固定板一、11工型槽一、12隔板一、13螺栓一、14內螺紋槽、15固定板二、16工型槽二、17隔板二、18螺栓二、19收納裝置、20滑塊、21滑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前”、“后”、“左”、“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實施例:

  請參閱圖1-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

  一種鋼結構銜接處的加強鋼結構,包括限位框架一1、固定框架一2、固定框架二3和限位框架二4,通過限位框架一1、固定框架一2、固定框架二3、限位框架二4相互的配合使兩塊鋼結構得到固定,限位框架一1的右端連接有固定框架一2,固定框架一2的右端設置有兩個轉軸一5,兩個轉軸一5右端均連接有連接桿7,兩個連接桿7右端均連接有轉軸二6,通過轉軸一5、轉軸二6、連接桿7的相互配合使兩塊鋼結構可根據(jù)現(xiàn)場施工需求轉動角度,固定框架二3左端與兩個轉軸二6相連接,固定框架二3右端連接有限位框架二4,限位框架二4、固定框架二3結構與限位框架一1、固定框架一2鏡像相同,限位框架一1右壁連接有固定裝置8,固定裝置8外壁設置有外螺紋,限位框架一1內腔設置有軸承9,軸承9向限位框架一1中心的一側設置有固定板一10,固定板一10內側設置有工型槽一11,工型槽一11底部貫穿限位框架一1的左壁,工型槽一11周圍包裹有隔板一12,工型槽一11上側和下側均連接有貫穿隔板一12的兩組螺栓一13,通過工型槽一11、隔板一12、螺栓一13的配合使兩塊鋼結構均只需打各自相對應的孔位即可,且容錯率較大,固定框架一2右壁中部前后兩側均設置有收納裝置19,兩個收納裝置19底部均與相對應的轉軸一5相連接,固定框架一2左壁上端設置有與固定裝置8相適配的內螺紋槽14,固定框架一2內腔設置有固定板二15,固定板二15內側設置有工型槽二16,工型槽二16周圍包裹有隔板二17,工型槽二16上側和下側均連接有貫穿隔板二17的兩組螺栓二18,通過工型槽二16、隔板二17、螺栓二18的配合使兩塊鋼結構均只需打各自相對應的孔位即可,且容錯率較大,固定框架二3左壁中部前后兩側均設置有滑槽21,兩個滑槽21底端均連接有滑塊20,兩個滑塊20均與相對應的轉軸二6相連接。

  限位框架一1、固定框架一2、固定框架二3和限位框架二4均為不銹鋼圓柱體,通過不銹鋼圓柱體,使加強鋼結構更加穩(wěn)固且耐用。

  兩個收納裝置19與兩個相對應的滑槽21大小相同,且收納裝置19和相對應的滑槽21合并后與相對應的轉軸一5、連接桿7和轉軸二6大小一致,達到收納轉軸一5、連接桿7和轉軸二6的作用。

  轉軸一5、轉軸二6、軸承9、隔板一12、隔板二17均為高錳鋼制品,通過高錳鋼在強沖擊磨料磨損條件下,有優(yōu)異的抗磨性能的特點,使轉軸一5、轉軸二6、軸承9、隔板一12、隔板二17更加耐用。

  工作原理:

  將需要連接的兩塊鋼結構按限位框架一1、固定框架一2、固定框架二3、限位框架二4所需位置打出相對應的孔位,將限位框架一1通過工型槽一11插入第一塊鋼結構,將四個靠近左側的孔位與隔板一12上的四個孔位對齊,螺接四個螺栓一13,使限位框架一1固定于第一塊鋼結構右端,將固定框架一2通過工型槽二16插入第一塊鋼結構,將四個靠近右側的孔位與隔板二17上的四個孔位對齊,螺接四個螺栓二18,通過軸承9轉動限位框架一1,通過固定裝置8上的外螺紋與內螺紋槽14的配合,使限位框架一1和固定框架一2相互固定,第二塊鋼結構以相同的原理安裝在固定框架二3、限位框架二4內,通過轉軸一5、轉軸二6、連接桿7的相互配合,使兩塊鋼結構可根據(jù)現(xiàn)場施工需求轉動角度,如果兩塊鋼結構需要緊密銜接,將滑塊20通過滑槽21滑動至上端,通過收納裝置19和滑槽21的配合將轉軸一5、轉軸二6、連接桿7收納即可。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jié),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術特征:

  1.一種鋼結構銜接處的加強鋼結構,包括限位框架一(1)、固定框架一(2)、固定框架二(3)和限位框架二(4),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框架一(1)的右端連接有固定框架一(2),所述固定框架一(2)的右端設置有兩個轉軸一(5),兩個所述轉軸一(5)右端均連接有連接桿(7),兩個所述連接桿(7)右端均連接有轉軸二(6),所述固定框架二(3)左端與兩個轉軸二(6)相連接,所述固定框架二(3)右端連接有限位框架二(4),所述限位框架二(4)、固定框架二(3)結構與限位框架一(1)固定框架一(2)鏡像相同,所述限位框架一(1)右壁連接有固定裝置(8),所述固定裝置(8)外壁設置有外螺紋,所述限位框架一(1)內腔設置有軸承(9),所述軸承(9)向限位框架一(1)中心的一側設置有固定板一(10),所述固定板一(10)內側設置有工型槽一(11),所述工型槽一(11)底部貫穿限位框架一(1)的左壁,所述工型槽一(11)周圍包裹有隔板一(12),所述工型槽一(11)上側和下側均連接有貫穿隔板一(12)的兩組螺栓一(13),所述固定框架一(2)右壁中部前后兩側均設置有收納裝置(19),兩個所述收納裝置(19)底部均與相對應的轉軸一(5)相連接,所述固定框架一(2)左壁上端設置有與固定裝置(8)相適配的內螺紋槽(14),所述固定框架一(2)內腔設置有固定板二(15),所述固定板二(15)內側設置有工型槽二(16),所述工型槽二(16)周圍包裹有隔板二(17),所述工型槽二(16)上側和下側均連接有貫穿隔板二(17)的兩組螺栓二(18),所述固定框架二(3)左壁中部前后兩側均設置有滑槽(21),兩個所述滑槽(21)底端均連接有滑塊(20),兩個所述滑塊(20)均與相對應的轉軸二(6)相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結構銜接處的加強鋼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框架一(1)、固定框架一(2)、固定框架二(3)和限位框架二(4)均為不銹鋼圓柱體。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結構銜接處的加強鋼結構,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收納裝置(19)與兩個相對應的滑槽(21)大小相同,且收納裝置(19)和相對應的滑槽(21)合并后與相對應的轉軸一(5)、連接桿(7)和轉軸二(6)大小一致。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結構銜接處的加強鋼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一(5)、轉軸二(6)、軸承(9)、隔板一(12)、隔板二(17)均為高錳鋼制品。

  技術總結

  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屬于鋼結構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鋼結構銜接處的加強鋼結構,包括限位框架一、固定框架一、固定框架二和限位框架二,限位框架一的右端連接有固定框架一,固定框架一的右端設置有兩個轉軸一,兩個轉軸一右端均連接有連接桿,兩個連接桿右端均連接有轉軸二,固定框架二左端與兩個轉軸二相連接,固定框架二右端連接有限位框架二,通過限位框架一、固定框架一、固定框架二、限位框架二相互的配合使兩塊鋼結構得到固定,通過轉軸一、轉軸二、連接桿的相互配合使兩塊鋼結構可根據(jù)現(xiàn)場施工需求轉動角度,通過工型槽一、隔板一、螺栓一以及工型槽二、隔板二、螺栓二的配合使兩塊鋼結構均只需打各自相對應的孔位即可,且容錯率較大。

  技術研發(fā)人員:黃華;鄒梅紅;呂峰;李勝群;董青青;楊晨;高惠;孫健;李金澤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蘇州安捷信環(huán)境技術工程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fā)日:2019.11.28

  技術公布日:20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