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輕鋼龍骨吊頂的制作工藝流程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結構技術領域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輕鋼龍骨吊頂。
背景技術:
輕鋼龍骨是一種新型的建筑材料,該材料已廣泛應用于賓館、候機樓、客運站、車站、劇場、商場、工廠、辦公樓、舊建筑建筑改造、室內裝修設置、頂棚等場所。輕鋼龍骨吊頂具有重量輕、強度高、適應防水、防震、防塵、隔音、吸音、恒溫等功效,適用于多種建筑物屋頂的造型裝飾、建筑物的內外墻體及棚架式吊頂的基礎材料,同時它還具有工期短、施工簡便等優點,為此深受用戶及設計單位的廣泛使用。
輕鋼龍骨吊架主要包括主龍骨、次龍骨和邊龍骨,由主龍骨形成整體的框架,然后由次龍骨進行加固,邊龍骨與墻壁固定。現有技術中,為了減少吊頂轉角位開裂風險,往往會在轉角處通過鍍鋅鐵皮在邊龍骨下方斜拉加固,鍍鋅鐵皮應延伸至龍骨,固定平直、牢固。但是,由于次龍骨在拐角處的分布并不均勻,因此鍍鋅鐵皮的角度需做適當的調整,通常的做法是將支撐板根據次龍骨的分布進行人為調整,當在安裝之前并不能獲得支撐板的受力情況,支撐板通過自攻螺栓固定后若受力不均勻,拆下重裝并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輕鋼龍骨吊頂,其支撐板可在龍骨拐角處調整角度以分析支撐板的受力情況。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輕鋼龍骨吊頂,包括邊龍骨、主龍骨和次龍骨,所述邊龍骨固定于墻壁,兩個所述邊龍骨與水平面上相互垂直形成轉角,所述轉角上設有的連接兩個所述邊龍骨的支撐板,所述支撐板與兩邊龍骨圍成一三角形,所述龍骨上設有滑槽,所述支撐板端部可于所述滑槽內滑動。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支撐板的端部在轉角處的兩個邊龍骨的滑槽內滑動,從而實現支撐板與兩邊龍骨連接角度的調整,并且在支撐板角度調整的同時,支撐板持續受到次龍骨和主龍骨的作用力,進而根據支撐板的受力情況找到支撐板受力最為均勻的角度對其端部進行固定。
進一步的,所述邊龍骨呈L型,所述邊龍骨包括一縱向鋼板和兩橫向鋼板,所述兩個橫向鋼板與所述縱向鋼板垂直連接,兩個橫向鋼板間隔設置以形成所述滑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兩個橫向鋼板之間形成的滑槽使支撐板的端部能夠在滑槽間滑動并抵接在主龍骨和次龍骨下方。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板的端部邊緣呈弧形。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支撐板的端部在滑槽內滑動,為了使支撐板的端部與滑槽側壁抵觸后滑動更加平滑,固支撐板的端部邊緣設置為弧形。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板采用鍍鋅鐵皮制成。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鍍鋅鐵皮不易生銹腐蝕,即結構強度高又經濟實惠。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板的厚度為0.8mm,長度為40mm。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0.8mm的厚度可保證支撐板的厚度,40mm的長度則足夠支撐板支撐骨架轉角。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板端部與滑槽之間設有墊片。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支撐板與滑槽之間可能會由于做工誤差的原因使支撐板與滑槽之間存在較大的縫隙,導致連接不穩定,因此在支撐板端部與滑槽之間設置墊片,使支撐板端部與滑槽抵緊,進而使支撐板與滑槽連接穩定。
進一步的,自攻螺栓貫穿并固定連接所述滑槽、支撐板端部和墊片。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采用自攻螺栓,不需要使用螺母即可固定滑槽、支撐板端部和墊片,使安裝更加方便。
進一步的,所述墊片還設于所述支撐板與主龍骨和次龍骨之間縱向相對的縫隙之間。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在安裝龍骨時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安裝誤差,可能造成支撐板與主龍骨和次龍骨之間縱向相對的位置形成縫隙,因此在這縫隙之間填充墊片,可使支撐板抵緊主龍骨和次龍骨進行有效的支撐。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支撐板的端部在轉角處的兩個邊龍骨的滑槽內滑動,從而實現支撐板與兩邊龍骨連接角度的調整,并且在支撐板角度調整的同時,支撐板持續受到次龍骨和主龍骨的作用力,進而根據支撐板的受力情況找到支撐板受力最為均勻的角度對其端部進行固定,實現支撐板的合理安裝。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部分結構示意圖及剖視圖;
圖3是圖2中A部的放大圖。
圖中,1、邊龍骨;2、主龍骨;3、次龍骨;4、支撐板;5、滑槽;6、縱向鋼板;7、橫向鋼板;8、弧形;9、墊片;10、自攻螺栓;11、安裝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一種輕鋼龍骨吊頂,如圖1所示,包括起到主要支撐作用的主龍骨2、對主龍骨2進行加固的次龍骨3和與墻壁固定的邊龍骨1。邊龍骨1上設有滑槽5(參照圖3)。邊龍骨1在墻角形成的轉角固定有支撐板4。支撐板4的端部可在邊龍骨1的滑槽5內滑動,以調整支撐板4傾斜的角度,使支撐板4抵接主龍骨2和次龍骨3時受力均勻。
如圖2和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支撐板4由厚度為0.8mm的鍍鋅鐵皮制成,長度為40mm。由于支撐板4的端部在滑槽5內滑動,為了使支撐板4的端部與滑槽5側壁抵觸后滑動更加平滑,固支撐板4的端部邊緣設置為弧形8。
邊龍骨1包括一塊縱向鋼板6和兩塊橫向鋼板7拼接成L型,橫向鋼板7與縱向鋼板6垂直連接,并且兩塊橫向鋼板7之間間隔有一段距離,以形成滑槽5。縱向鋼板6上沿長度方向陣列有多個安裝孔11,用于將邊骨架通過螺釘安裝在墻壁。
在支撐板4安裝過程中,支撐板4與滑槽5之間可能會由于做工誤差的原因使支撐板4與滑槽5之間存在較大的縫隙,導致連接不穩定,因此需要在支撐板4端部與滑槽5之間填充墊片9,使支撐板4端部與滑槽5抵緊,進而使支撐板4與滑槽5連接穩定。同樣在支撐板4與主龍骨2和次龍骨3的縱向相對的縫隙之間也填充有墊片9。在根據支撐板4受力情況調整完支撐板4角度后,通過自攻螺栓10依次貫穿形成滑槽5的橫向鋼板7、支撐板4端部和墊片9進行固定。支撐板4與主龍骨2和次龍骨3也同樣通過自攻螺栓10固定。

技術特征:
1.一種輕鋼龍骨吊頂,包括邊龍骨(1)、主龍骨(2)和次龍骨(3),所述邊龍骨(1)固定于墻壁,其特征是:兩個所述邊龍骨(1)與水平面上相互垂直形成轉角,所述轉角上設有的連接兩個所述邊龍骨(1)的支撐板(4),所述支撐板(4)與兩邊龍骨(1)圍成一三角形,所述龍骨上設有滑槽(5),所述支撐板(4)端部可于所述滑槽(5)內滑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鋼龍骨吊頂,其特征是:所述邊龍骨(1)呈L型,所述邊龍骨(1)包括一縱向鋼板(6)和兩橫向鋼板(7),所述兩個橫向鋼板(7)與所述縱向鋼板(6)垂直連接,兩個橫向鋼板(7)間隔設置以形成所述滑槽(5)。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輕鋼龍骨吊頂,其特征是:所述支撐板(4)的端部邊緣呈弧形(8)。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輕鋼龍骨吊頂,其特征是:所述支撐板(4)采用鍍鋅鐵皮制成。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輕鋼龍骨吊頂,其特征是:所述支撐板(4)的厚度為0.8mm,長度為40mm。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輕鋼龍骨吊頂,其特征是:所述支撐板(4)端部與滑槽(5)之間設有墊片(9)。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輕鋼龍骨吊頂,其特征是:自攻螺栓(10)貫穿并固定連接所述滑槽(5)、支撐板(4)端部和墊片(9)。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輕鋼龍骨吊頂,其特征是:所述墊片(9)還設于所述支撐板(4)與主龍骨(2)和次龍骨(3)之間縱向相對的縫隙之間,所述自攻螺栓(10)貫穿并固定所述支撐板(4)、墊片(9)和主龍骨(2),或支撐板(4)、墊片(9)和次龍骨(3)。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輕鋼龍骨吊頂,其特征是:所述縱向鋼板(6)上設有安裝孔(11)。
技術總結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輕鋼龍骨吊頂,包括邊龍骨、主龍骨和次龍骨,所述邊龍骨固定于墻壁,兩個所述邊龍骨與水平面上相互垂直形成轉角,所述轉角上設有的連接兩個所述邊龍骨的支撐板,所述支撐板與兩邊龍骨圍成一三角形,所述龍骨上設有滑槽,所述支撐板端部可于所述滑槽內滑動。支撐板的端部在轉角處的兩個邊龍骨的滑槽內滑動,從而實現支撐板與兩邊龍骨連接角度的調整,并且在支撐板角度調整的同時,支撐板持續受到次龍骨和主龍骨的作用力,進而根據支撐板的受力情況找到支撐板受力最為均勻的角度對其端部進行固定,實現支撐板的合理安裝。
技術研發人員:王新平;白宇;蔣維濤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浙江宏恩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文檔號碼:201721078770
技術研發日:2017.08.25
技術公布日:2018.03.27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