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應力鋼絲繩張拉系統及方法及步驟

博主:adminadmin 2022-11-30 21:12:01 條評論
摘要:本發明涉及土建領域,具體是一種預應力鋼絲繩張拉系統及方法。背景技術:由于材料老化、施工質量、自然或人為等因素的影響,現有的很多橋梁房屋空心板結構急待修復和加固,世界各國每年都要為此耗費巨資。現有結構加固技術主要有增大截面法、粘...

  預應力鋼絲繩張拉系統及方法及步驟

  本發明涉及土建領域,具體是一種預應力鋼絲繩張拉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由于材料老化、施工質量、自然或人為等因素的影響,現有的很多橋梁房屋空心板結構急待修復和加固,世界各國每年都要為此耗費巨資。現有結構加固技術主要有增大截面法、粘鋼加固法、粘貼纖維復合材料加固法、增設支點加固法、鋼絞線網片-聚合物砂漿加固法等。現有加固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加固材料與原有構件間存在應力滯后效應,共同工作能力較差,大大影響加固效果;(2)加固材料端部錨固長度不夠,容易發現錨固端的剝離破壞,不能充分發揮材料強度;(3)增大原有構件的截面尺寸,增大自重,影響觀瞻和使用。而預應力鋼絲繩加固技術是一種非常好的加固技術,具有主動加固、無應力滯后效應、無剝離問題,且不增大原有構件的截面尺寸。但是現有預應力鋼絲繩加固技術的張拉裝置和方法不夠成熟,在工程應用中存在使用不便、安裝困難、效率低下的問題。因此,急需一種新的預應力鋼絲繩張拉系統及方法以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目的: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預應力鋼絲繩張拉系統及方法。

  技術方案: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一種預應力鋼絲繩張拉系統,包括通過植筋固定于待加固系結構上的錨板,在錨板一側設置有張拉支架;還包括多根相互平行的主螺紋桿,主螺紋桿一端連接螺紋套筒,螺紋套筒連接鋼絲繩;主螺紋桿另一端穿過設于錨板上的開孔后,通過錨固螺母固定,并在其端部設置連接套筒,連接套筒連接副螺紋桿一端,副螺紋桿另一端穿過張拉支架,并通過張拉螺母固定在張拉支架外側;在張拉螺母與張拉支架之間還設有力傳感器。

  其中,螺紋套筒一端開有縱向內螺紋孔,另一端開有橫向無螺紋孔,縱向內螺紋孔用于與螺紋桿連接,橫向無螺紋孔用于連接鋼絲繩。

  其中,鋼絲繩穿過設于螺紋套筒上的橫向無螺紋孔后,其端部被擠壓錨頭錨固。

  一種預應力鋼絲繩張拉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待加固結構相應位置打孔,安裝植筋;

  (2)將錨板通過植筋固定于待加固結構上;

  (3)鋼絲繩在繞過螺紋套筒的開孔后,用擠壓錨頭錨固;

  (4)將主螺紋桿穿過錨板的開孔后,旋進螺紋套筒的內螺紋中,并用錨固螺母固定在錨板一側;

  (5)將張拉支架抵在錨板側面,副螺紋桿穿過張拉支架的后通過連接套筒與前面的主螺紋桿相連;

  (6)分別將力傳感器、墊片和張拉螺母依次安裝在副螺紋桿上;

  (7)用工具擰緊張拉螺母,對鋼絲繩施加預應力,直至力傳感器的讀數達到設計張拉力;

  (8)擰緊錨固螺母,完成對鋼絲繩的張拉;

  (9)依次重復第3至第8步,完成所有鋼絲繩的安裝和張拉;

  (10)最后卸下張拉螺母、墊片、力傳感器、連接套筒、副螺紋桿和張拉支架。

  有益效果:本發明的一種預應力鋼絲繩張拉系統及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過一塊錨板可以錨固多根鋼絲繩,大大提高了對既有結構的加固效率和效果;

  2、通過轉動張拉螺母就可以實現對鋼絲繩施加預應力,并通過控制扭力來達到控制鋼絲繩的張拉力,施工便捷,不需要大型設備,且張拉控制精度高;

  3、張拉螺母、墊片、力傳感器、連接套筒和張拉支架均可拆卸并重復使用,大量節約了加固成本,且使用方便、安裝簡單、快速高效的特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預應力鋼絲繩張拉系統的整體構造圖;

  圖2為本發明預應力鋼絲繩張拉系統的張拉支架俯視圖;

  圖3為本發明預應力鋼絲繩張拉系統的張拉支架側視圖;

  圖4為本發明預應力鋼絲繩張拉系統的錨板俯視圖;

  圖5為本發明預應力鋼絲繩張拉系統的錨板側視圖;

  圖中:1-錨板,2-植筋,3-鋼絲繩,4-螺紋套筒,5-擠壓錨頭,6-主螺紋桿,7-張拉支架,8-連接套筒,9-力傳感器,10-墊片,11-錨固螺母,12-張拉螺母,13-待加固結構,14-副螺紋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更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至圖5所示的預應力鋼絲繩張拉系統,包括設置在待加固結構13上的植筋2;錨板1通過植筋2固定于待加固結構13上;鋼絲繩3在繞過螺紋套筒4的開孔后,用擠壓錨頭5錨固;主螺紋桿6一端與螺紋套筒4通過內螺紋相連,另一端穿過錨板1的開孔后,用錨固螺母11固定;張拉支架7抵在錨板2的兩側,副螺紋桿14穿過張拉支架7的開孔后通過連接套筒8與主螺紋桿6相連;力傳感器9、墊片10和張拉螺母12依次安裝在副螺紋桿14上。擠壓錨頭5由軟質材料制作,內開有孔洞,鋼絲繩3穿過擠壓錨頭5后,用工具擠壓所述擠壓錨頭5,達到錨固鋼絲繩3的目的,鋼絲繩3另一端錨固在待加固結構的其他部位或者錨固在其他結構上。螺紋套筒4一端開有縱向內螺紋孔,另一端開有橫向無螺紋孔,縱向內螺紋孔用于與螺紋桿6連接,橫向無螺紋孔用于連接鋼絲繩3。張拉螺母12可以用工具擰緊,來對鋼絲繩3施加預應力,并通過控制工具的扭力來達到控制鋼絲繩3的張拉力的目的。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預應力鋼絲繩張拉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待加固結構13相應位置打孔,安裝植筋2;

  (2)將錨板1通過植筋2固定于待加固結構13上;

  (3)鋼絲繩3在繞過螺紋套筒4的橫向無螺紋孔后,用擠壓錨頭5錨固;

  (4)將主螺紋桿6穿過錨板1的開孔后,旋進螺紋套筒5的內螺紋中,主螺紋桿6的另一端用錨固螺母11固定;

  (5)將張拉支架7抵在錨板1的一側,副螺紋桿6穿過張拉支架7的開孔后通過連接套筒8與主螺紋桿6相連;

  (6)分別將力傳感器9、墊片10和張拉螺母12依次安裝在副螺紋桿14上;

  (7)用工具擰緊張拉螺母12,對鋼絲繩3施加預應力,直至力傳感器9的讀數達到設計張拉力;

  (8)擰緊錨固螺母11,完成對該根鋼絲繩的張拉;

  (9)依次重復第3至第8步,完成所有鋼絲繩的安裝和張拉;

  (10)最后卸下張拉螺母12、墊片10、力傳感器9、連接套筒8和張拉支架7。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技術特征:

  1.一種預應力鋼絲繩張拉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過植筋固定于待加固系結構上的錨板,在錨板一側設置有張拉支架;還包括多根相互平行的主螺紋桿,主螺紋桿一端連接螺紋套筒,螺紋套筒連接鋼絲繩;主螺紋桿另一端穿過設于錨板上的開孔后,通過錨固螺母固定,并在其端部設置連接套筒,連接套筒連接副螺紋桿一端,副螺紋桿另一端穿過張拉支架,并通過張拉螺母固定在張拉支架外側;在張拉螺母與張拉支架之間還設有力傳感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應力鋼絲繩張拉系統,其特征在于:其中,螺紋套筒一端開有縱向內螺紋孔,另一端開有橫向無螺紋孔,縱向內螺紋孔用于與螺紋桿連接,橫向無螺紋孔用于連接鋼絲繩。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預應力鋼絲繩張拉系統,其特征在于:其中,鋼絲繩穿過設于螺紋套筒上的橫向無螺紋孔后,其端部被擠壓錨頭錨固。

  4.一種預應力鋼絲繩張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在待加固結構相應位置打孔,安裝植筋;

  (2)將錨板通過植筋固定于待加固結構上;

  (3)鋼絲繩在繞過螺紋套筒的開孔后,用擠壓錨頭錨固;

  (4)將主螺紋桿穿過錨板的開孔后,旋進螺紋套筒的內螺紋中,并用錨固螺母固定在錨板一側;

  (5)將張拉支架抵在錨板側面,副螺紋桿穿過張拉支架后通過連接套筒與前面的主螺紋桿相連;

  (6)分別將力傳感器、墊片和張拉螺母依次安裝在副螺紋桿上;

  (7)用工具擰緊張拉螺母,對鋼絲繩施加預應力,直至力傳感器的讀數達到設計張拉力;

  (8)擰緊錨固螺母,完成對鋼絲繩的張拉;

  (9)依次重復第3至第8步,完成所有鋼絲繩的安裝和張拉;

  (10)最后卸下張拉螺母、墊片、力傳感器、連接套筒、副螺紋桿和張拉支架。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預應力鋼絲繩張拉系統,包括通過植筋固定于待加固系結構上的錨板,在錨板一側設置有張拉支架;還包括多根相互平行的主螺紋桿,主螺紋桿一端連接螺紋套筒,螺紋套筒連接鋼絲繩;主螺紋桿另一端穿過設于錨板上的開孔后,通過錨固螺母固定,并在其端部設置連接套筒,連接套筒連接副螺紋桿一端,副螺紋桿另一端穿過張拉支架,并通過張拉螺母固定在張拉支架外側;在張拉螺母與張拉支架之間還設有力傳感器。通過一塊錨板可以錨固多根鋼絲繩,大大提高了對既有結構的加固效率和效果。

  技術研發人員:李興華;吳剛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東南大學

  文檔號碼:201610700587

  技術研發日:2016.08.22

  技術公布日:2016.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