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式不銹鋼分類垃圾桶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本實用新型屬于垃圾回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組合式不銹鋼分類垃圾桶。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生活節奏的加快,方便食品的增多,各種各樣的包裝垃圾也相應大幅度地增加,街道旁或小區內等地方都放置有垃圾桶,避免人們隨處亂扔垃圾。
現有的垃圾桶大多是一體成型的,這樣的垃圾桶在運輸的過程中,會占用比較多的運輸空間,并且若垃圾桶的某一個部件出現問題,就會對整個垃圾桶的使用造成影響,從而造成資源的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組合式不銹鋼分類垃圾桶,以解決現有技術中一體成型的垃圾桶帶來的運輸困難以及部件毀損后造成的資源浪費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組合式不銹鋼分類垃圾桶,包括外桶、內桶和桶蓋,桶蓋上開有投遞口,投遞口處設有投遞蓋,所述外桶由外底板和四塊外側板拼接組合而成,所述內桶由內底板和四塊內側板拼接組合而成;所述內桶放置在外桶內部,所述內桶的開口能與投遞口正對,所述外底板上設有用于定位內桶的定位部,所述外桶的兩側的一塊或兩塊外側板能夠打開。
本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①內桶和外桶的各部分為拼接組合的,因此在運輸的過程中,能夠節約運輸的工件,降低運輸的成本。②各個垃圾桶相同位置的部件的尺寸相同,因此可以自由組裝。同時若某個部件毀損或變形,只需對該部件進行替換即可,從而降低了成本,保障咯額產品的使用周期。③定位部能夠對內桶進行定位,從而使內桶與投遞口正對,使扔進來的垃圾能夠準確地掉入到內桶內。
進一步,所述內桶和投遞口對應分別設有兩個,所述外桶上粘貼有“可回收垃圾”標簽和“其他垃圾”標簽,且“可回收垃圾”標簽和“其他垃圾”標簽分別與兩個內桶的位置對應。將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分開收集,能夠對可回收垃圾直接進行回收,有利于資源的反復利用。
進一步,所述定位部位于兩個內桶之間,所述外底板上開有容納槽,所述定位部包括彈性件和楔塊,所述楔塊的兩側向外側傾斜,彈性件將楔塊和容納槽的底部連接,所述楔塊的傾斜末端低于容納槽頂部或者剛好與容納槽的頂部平齊。
當工作人員需要取出來內桶進行清理時,打開外側板,取出靠近的一個內桶,再取出第二個內桶時,楔塊會對這個內桶進行一定的阻擋,操作人員需要加大力度,才能將彈性件往下按壓,直至楔塊完全位于容納槽內,這個內桶即可順利取出,此時這個內桶對楔塊的按壓力消失,楔塊會在彈性件的彈力作用下恢復原位。清理完內桶后,將一個內桶推進外桶內,當這個內桶碰到楔塊時,工作人員加大力度,將這個內桶推過楔塊。當楔塊在彈性件的作用下恢復原位后,將這個內桶往回拉動,直至內桶與楔塊相抵,再將另一個內桶推進外桶內,直至這個內桶與楔塊相抵。
楔塊的兩側均向外側傾斜,從而使兩個內桶可以從其表面通過,方便兩個內桶的取出。同時楔塊還能夠給對兩個內桶進行定位,使兩個內桶與投遞口正對,確保垃圾能夠準確地進入到內桶中進行收集。
進一步,所述容納槽的兩側設有滑槽,所述楔塊的底部能夠滑動連接在滑槽內。滑槽的設置,能夠保證楔塊在豎直方向上移動,防止其移動方向發生偏移。
進一步,所述桶蓋的側面為梯形,所述投遞蓋的側面為人字形,每個所述投遞蓋內固定有一根轉軸,轉軸轉動連接在桶蓋上,轉軸上固定有扭簧,扭簧固定在桶蓋上。人字形投遞蓋能夠從兩側丟入垃圾,人們在丟垃圾時,只需向下按壓投遞蓋,投遞蓋就會發生轉動,投遞口打開,扭簧也發生轉動,扔完垃圾后,施加在投遞蓋上的壓力消失,在扭簧的彈力作用下,投遞蓋恢復原位,將投遞口蓋住。
本技術方案中的投遞蓋方便操作,并且具有自動復位功能。投遞蓋能夠防止垃圾的臭氣散發出來。
進一步,所述內桶的四塊內側板的尺寸相同。內側板的尺寸相同,可進行任意組合或更換,便于組裝和維修。
進一步,所述外桶的底板和側板均為不銹鋼板。不銹鋼具有耐腐蝕、耐熱等性能,非常適合用在放置于室外的垃圾桶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組合式不銹鋼分類垃圾桶的主視圖;
圖2為圖1的側視圖;
圖3為圖1中a處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詳細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蓋體1、投遞蓋2、外桶3、外側板4、外底板5、容納槽6、內桶7、楔塊8、彈簧9、內底板10、內側板11。
實施例基本如附圖1-3所示:一種組合式不銹鋼分類垃圾桶,包括外桶3、內桶7和桶蓋,內桶7設有兩個,桶蓋上開有兩個與內桶7對應的投遞口,投遞口處分別設有投遞蓋2,桶蓋的側面為梯形,投遞蓋2的側面為人字形,每個投遞蓋2內固定有一根轉軸,轉軸轉動連接在桶蓋上,轉軸上固定有扭簧,扭簧固定在桶蓋上。外桶3由外底板5和四塊外側板4拼接組合而成,四塊外側板為不銹鋼板。每個內桶7由內底板10和四塊內側板11拼接組合而成,內桶7的四塊內側板11的尺寸相同。內桶7放置在外桶3內部,外底板5上設有用于定位內桶7的定位部,外桶3兩側的一塊或兩塊外側板4能夠打開。定位部位于兩個內桶7之間,外底板5上開有容納槽6,容納槽6的兩側設有滑槽,定位部包括彈性件和楔塊8,本實施例中彈性件采用彈簧9,楔塊8的兩側向外側傾斜,彈簧9將楔塊8和容納槽6的底部連接,楔塊8的底部能夠滑動連接在滑槽內,楔塊8的傾斜末端低于容納槽6頂部或者剛好與容納槽6的頂部平齊。
外桶3上粘貼有“可回收垃圾”標簽和“其他垃圾”標簽,且“可回收垃圾”標簽和“其他垃圾”標簽分別與兩個內桶7的位置對應。將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分開收集,能夠對可回收垃圾直接進行回收,有利于資源的反復利用。
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人們在丟垃圾時,只需向下按壓投遞蓋2,投遞蓋2就會發生轉動,投遞口打開,扭簧也發生轉動,扔完垃圾后,施加在投遞蓋2上的壓力消失,在扭簧的彈力作用下,投遞蓋2恢復原位,將投遞口蓋住,防止垃圾的臭氣散發出來。
當工作人員需要取出來內桶7進行清理時,打開外側板4,取出靠近的一個內桶7,再取出第二個內桶7時,楔塊8會對這個內桶7進行一定的阻擋,操作人員需要加大力度,才能將彈簧9往下按壓,直至楔塊8完全位于容納槽6內,這個內桶7即可順利取出,此時這個內桶7對楔塊8的按壓力消失,楔塊8會在彈簧9的彈力作用下恢復原位。清理完內桶7后,將一個內桶7推進外桶3內,當這個內桶7碰到楔塊8時,工作人員加大力度,將這個內桶7推過楔塊8。當楔塊8在彈簧9的作用下恢復原位后,將這個內桶7往回拉動,直至內桶7與楔塊8相抵,再將另一個內桶7推進外桶3內,直至這個內桶7與楔塊8相抵,這樣就實現了內桶7的定位,使內桶7與投遞口對準。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