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絲增強管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博主:adminadmin 2022-11-15 09:36:02 條評論
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強度復合管,具體涉及一種鋼絲增強管。背景技術:PE-RT鋼絲網骨架復合管道是采用PE-RT材料(耐熱聚乙烯)經擠出和鋼絲纏繞等工藝而成,用該材料生產的管材除具有耐熱聚乙烯原有的優良性能外,還大大提...

  鋼絲增強管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強度復合管,具體涉及一種鋼絲增強管。

  背景技術:

  PE-RT鋼絲網骨架復合管道是采用PE-RT材料(耐熱聚乙烯)經擠出和鋼絲纏繞等工藝而成,用該材料生產的管材除具有耐熱聚乙烯原有的優良性能外,還大大提高了其強度、硬度和剛性,目前已在國內外諸如化工、化纖、電力、食品、醫藥、市政工程、公路、鐵路、 高架橋和污水處理等領域廣泛應用。

  現有的鋼絲增強管鋼絲為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將鋼絲擠在管壁內,但這種管的擠出技術復雜,另一種是將鋼絲設置在管體內,并無直接連接,導致鋼絲在管體內晃動,從而影響管的使用。

  因此,開發一種新鋼絲增強管,不但具有迫切的研究價值,也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工業應用潛力,這正是本發明得以完成的動力所在和基礎。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現有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人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創造性勞動后,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具體而言,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鋼絲增強管,以解決現有的鋼絲管擠壓形式復雜及鋼絲與罐體連接不夠緊密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鋼絲增強管,包括軟管及安裝在軟管內的鋼絲骨架,所述鋼絲骨架呈螺旋狀設置在軟管內,所述軟管由內到外依次設有內層、中層及硬質外層,所述硬質外層與中層之間嵌入合股線,所述合股線以軟管軸線為中心呈螺旋狀纏繞,另有徑線設置在中層內,所述徑線環繞軟管軸線設置。

  在本實用新型中,作為一種改進,所述內層為硅膠復合材質,所述中層為改性塑料材質。

  在本實用新型中,作為一種改進,所述合股線為三股線合并組成,所述合股線設置兩組,兩組合股線交錯纏繞。

  在本實用新型中,作為一種改進,所述內層內側設有鋼絲固定機構。

  在本實用新型中,作為一種改進,所述鋼絲固定機構包括固定在內層內壁上的固定軟管,所述固定軟管呈螺旋狀環繞在軟管內,所述鋼絲骨架穿入固定軟管中,所述固定軟管內徑大于鋼絲骨架的外徑。

  在本實用新型中,作為一種改進,所述鋼絲固定機構包括凹陷于內層內壁設置的凹槽,所述凹槽呈螺旋狀設置在內層內壁上。

  在本實用新型中,作為一種改進,另有沿軟管軸向設置的銅絲設置在中層內。

  在本實用新型中,作為一種改進,所述徑線沿軟管軸線方向排列設置若干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鋼絲骨架呈螺旋狀支撐在管體內,增大鋼絲與管體內壁的接觸面積,提高管體的整體強度。

  (2)在軟管內加入合股線和徑線,合股線為三根一組,增加管體的正壓和抗擊橫向拉力的作用力,從而增加管體的整體強度。

  (3)在管體與鋼絲骨架支架增加固定軟管,從而增加鋼絲骨架的牢固度,避免產生晃動或移位。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在所有附圖中,類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類似的附圖標記標識。附圖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實際的比例繪制。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剖視圖;

  圖3為圖2中A部分的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結構示意圖;

  圖中:1、鋼絲骨架,2、內層,3、中層,4、硬質外層,5、合股線,6、徑線,7、凹槽,8、銅絲,9、防曬層,16、固定軟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施例進行詳細的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因此只作為示例,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如圖1-圖3所示,一種鋼絲增強管,包括軟管及安裝在軟管內的鋼絲骨架1,所述軟管為圓管狀,軟管長度可根據需要進行調整,鋼絲骨架為鍍鋅鋼絲,提高其耐腐蝕性,所述鋼絲骨架1插入軟管中,提高軟管的強度,所述鋼絲骨架1呈螺旋狀設置在軟管內,所述鋼絲骨架1位于軟管內腔中,且鋼絲骨架的外圈貼合軟管的內壁設置。

  所述軟管由內到外依次設有內層2、中層3及硬質外層4,所述內層2為硅膠復合層,硅膠改性,耐油耐酸堿耐磨損,耐低溫零下35度,粘合性好,剝離強度高不脫層,所述中層3為改性塑料層,內層2、中層3及硬質外層4均通過擠出機構擠出,形成管體,硬質外層4為硬質聚氯乙烯材質,提高管體的外壁強度,增加耐磨性及減小管體破損。

  所述硬質外層4的外側套裝有防曬層9,所述防曬層9為黑色布層,防曬層9罩在管體外側,在陽光強烈的地區,可避免管體受陽光輻射造成的老化等現象。

  所述硬質外層4與中層2之間嵌入合股線5,增加兩層之間連接強度的同時增加管體的整體強度,所述合股線5以軟管軸線為中心呈螺旋狀纏繞,提高管體的軸向拉伸作用力,且螺旋纏繞在內在減小合股線5用量的同時最大限度的增加強度,另有徑線6設置在中層3內,所述徑線6環繞軟管軸線設置,徑線能有增加管子的橫向拉力,負壓比普通管高很多,能達到1.2公斤。

  所述合股線5為三股線合并組成,三根合股線能夠增加管子的正壓,工作壓力6.3公斤,所述合股線5設置兩組,兩組合股線5交錯纏繞,如圖1所示,交錯纏繞的合股線5設置阿紫管體中,增加其強度。

  所述內層2內側設有鋼絲固定機構,所述鋼絲固定機構為兩種實施形式。

  鋼絲固定機構實施例一:所述鋼絲固定機構包括固定在內層2內壁上的固定軟管16,所述固定軟管16固定連接在內層2的內壁上,且固定軟管16呈螺旋狀環繞在軟管內,固定軟管16的螺旋方向及角度均與鋼絲骨架1的螺旋相匹配,所述鋼絲骨架1穿入固定軟管16中,所述固定軟管16內徑大于鋼絲骨架1的外徑,從而方便鋼絲骨架1的穿入。

  鋼絲固定機構實施例二:所述鋼絲固定機構包括凹陷于內層2內壁設置的凹槽7,所述凹槽7的截面為圓弧狀,且凹槽7的弧度與鋼絲骨架1的斷面圓的弧度相匹配,所述凹槽7呈螺旋狀設置在內層2內壁上,同樣,凹槽7的螺旋方向及角度均與鋼絲骨架1的螺旋相匹配。

  另有沿軟管軸向設置的銅絲8設置在中層3內,銅絲8為加粗導靜電銅絲。

  所述徑線6沿軟管軸線方向排列設置若干個。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和說明書的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