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不銹鋼管的螺紋連接結構的制作工藝流程

本實用新型涉及不銹鋼管的螺紋連接結構,特別是指一種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并且密封性能良好的不銹鋼管的螺紋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在流體(水)的輸送過程中,由于不銹鋼具有防止生銹的作用,因此不銹鋼管件是較為常用的部件。現(xiàn)有技術中,兩根不銹鋼管在連接時,通常采用螺紋連接方式,即A管(大直徑)的內螺紋與B管(小直徑)的外螺紋配合連接,為了確保密封性,在連接前需要在B管外螺紋處纏繞多圈生料帶,然后再將A管螺旋上去。
上述結構存在以下問題:首先,生料帶的纏繞圈數(shù)很難進行把握,纏繞過多則會導致A管無法螺旋上去;纏繞過少則會影響密封性,導致泄漏的問題產(chǎn)生,在實際操作時,往往需要經(jīng)過多次調試,安裝過程較為繁瑣。其次,由于A管和B管都是硬質的不銹鋼材料,而生料帶本身的彈性和韌性又比較差,因此在A管的螺旋過程中,常常會發(fā)生生料帶破裂的問題,進而導致A、B管之間的密封性無法長時間保持,即A、B管之間的生料帶需要頻繁地進行更換。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不銹鋼管的螺紋連接結構,其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安裝繁瑣以及密封性能欠佳需要頻繁更換生料帶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不銹鋼管的螺紋連接結構,包括大直徑管、小直徑管以及生料帶,大直徑管的連接端處設有第一內螺紋,小直徑管的外壁上設有配合的第一外螺紋,所述螺紋連接結構還包括一彈性管,該彈性管的內側壁上設有與第一外螺紋適配的第二內螺紋;外側壁上設有與第一內螺紋適配的第二外螺紋,所述彈性管的內側壁與小直徑管螺紋連接,且第一外螺紋和第二內螺紋之間纏繞有生料帶;所述彈性管的外側壁與大直徑管螺紋連接,且第二外螺紋和第一內螺紋之間纏繞有生料帶。
進一步的,所述小直徑管的外側壁上設有臺階面,所述彈性管的后端面抵靠于上述臺階面。
更進一步的,所述大直徑管的內側壁上設有臺階面,所述彈性管的前端面和小直徑管的前端面均抵靠于上述臺階面。
由上述對本實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yōu)點:生料帶在纏繞時可適當多纏繞幾圈,不僅能確保密封性,同時由于彈性管可適度壓縮,因此大直徑管能順利螺旋于小直徑管上,安裝極為方便。而且,彈性管具有良好的韌性和回彈能力,受壓縮的彈性管會自我回彈,使得生料帶被牢牢壓緊于內、外螺紋之間,確保本實用新型長期保持良好的密封性。此外,由于彈性管為軟質材料,因此在螺旋時,生料帶不易破裂,避免了頻繁更換生料帶的麻煩。另外,本實用新型不銹鋼管的螺紋連接結構,不僅可應用于普通的家庭生活領域而且也可應用于工業(yè)生產(chǎn)中,具有極其廣闊的市場前景。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小直徑管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大直徑管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4為彈性管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同時參照圖1至圖4,不銹鋼管的螺紋連接結構,包括大直徑管1(不銹鋼管)、小直徑管2(不銹鋼管)以及生料帶3,大直徑管1的連接端處設有第一內螺紋11,小直徑管2的外壁上設有配合的第一外螺紋21,所述螺紋連接結構還包括一彈性管4,該彈性管4的內側壁上設有與第一外螺紋21適配的第二內螺紋41;外側壁上設有與第一內螺紋11適配的第二外螺紋42,所述彈性管4的內側壁與小直徑管2螺紋連接,且第一外螺紋21和第二內螺紋41之間纏繞有生料帶3;所述彈性管4的外側壁與大直徑管1螺紋連接,且第二外螺紋42和第一內螺紋11之間纏繞有生料帶3。進一步的,所述小直徑管2的外側壁上設有臺階面22,所述彈性管4的后端面抵靠于上述臺階面22。更進一步的,所述大直徑管1的內側壁上設有臺階面12,所述彈性管4的前端面和小直徑管2的前端面均抵靠于上述臺階面12。
安裝時,先在小直徑管2的第一外螺紋21處纏繞生料帶3,然后再將彈性管4螺旋于小直徑管2上,接著再在彈性管4的第二外螺紋42處纏繞生料帶3,最后再將大直徑管1螺旋于彈性管4上。
生料帶3在纏繞時可適當多纏繞幾圈,不僅能確保密封性,同時由于彈性管4可適度壓縮,因此大直徑管1能順利螺旋于小直徑管2上,安裝極為方便。而且,彈性管4具有良好的韌性和回彈能力,受壓縮的彈性管4會自我回彈,使得生料帶3被牢牢壓緊于大直徑管1、小直徑管2以及彈性管4之間,確保本實用新型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屬于侵犯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行為。

技術特征:
1.不銹鋼管的螺紋連接結構,包括大直徑管、小直徑管以及生料帶,大直徑管的連接端處設有第一內螺紋,小直徑管的外壁上設有配合的第一外螺紋,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紋連接結構還包括一彈性管,該彈性管的內側壁上設有與第一外螺紋適配的第二內螺紋;外側壁上設有與第一內螺紋適配的第二外螺紋,所述彈性管的內側壁與小直徑管螺紋連接,且第一外螺紋和第二內螺紋之間纏繞有生料帶;所述彈性管的外側壁與大直徑管螺紋連接,且第二外螺紋和第一內螺紋之間纏繞有生料帶。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不銹鋼管的螺紋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直徑管的外側壁上設有臺階面,所述彈性管的后端面抵靠于上述臺階面。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不銹鋼管的螺紋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直徑管的內側壁上設有臺階面,所述彈性管的前端面和小直徑管的前端面均抵靠于上述臺階面。
技術總結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不銹鋼管的螺紋連接結構,包括大直徑管、小直徑管以及生料帶,大直徑管設有第一內螺紋,小直徑管設有第一外螺紋,所述螺紋連接結構還包括彈性管,該彈性管的內、外側壁分別上設有第二內、外螺紋;所述彈性管的內側壁與小直徑管螺紋連接,且第一外螺紋和第二內螺紋之間纏繞有生料帶;所述彈性管的外側壁與大直徑管螺紋連接,且第二外螺紋和第一內螺紋之間纏繞有生料帶。生料帶在纏繞時可適當多纏繞幾圈,不僅能確保密封性,同時由于彈性管可適度壓縮,因此大直徑管能順利螺旋于小直徑管上,安裝極為方便。另外,受壓縮的彈性管會自我回彈,使得生料帶被牢牢壓緊于內、外螺紋之間,確保本實用新型長期保持良好的密封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潘歡欽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浙江東旺不銹鋼實業(yè)有限公司
文檔號碼:201721288692
技術研發(fā)日:2017.09.30
技術公布日:2018.05.08

admin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