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鋼筋扳手的制作工藝流程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施工現場簡易折彎鋼筋的鋼筋扳手。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對鋼筋的折彎基本是采用鋼筋折彎機進行彎折,但是在一些施工現場,由于所處的位置較高或操作空間有限,無法使用折彎機。而人工對鋼筋進行折彎難度較大,工作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在施工現場使用的,便于操作的鋼筋扳手,解決了在施工現場無法運用折彎機的情況下需要對鋼筋進行折彎的問題。
一種鋼筋扳手,包括:施力桿;至少兩個夾持鋼筋,各個所述夾持鋼筋相互平行設置,并連接于所述施力桿的一端,每個相鄰的所述夾持鋼筋之間具有夾持空間,所述夾持空間用于容納所述鋼筋。
優選地,各個所述夾持鋼筋均垂直連接于所述施力桿上。
優選地,各個所述夾持鋼筋均是焊接于所述施力桿上。
優選地,所述鋼筋扳手包括三個所述夾持鋼筋,三個所述夾持鋼筋呈三角形分布焊接于所述施力桿上。
優選地,所述三個所述夾持鋼筋呈正三角或等腰三角形分布。
優選地,各個所述夾持鋼筋上相對的側面上開設有凸起,所述凸起設于各所述夾持鋼筋上的遠離連接于所述施力桿的一端上。
優選地,所述夾持鋼筋與所述施力桿均是采用螺紋鋼筋制成。
優選地,所述夾持鋼筋與所述施力桿的直徑均大于等于10mm,所述夾持鋼筋的軸向長度大于等于20mm,所述施力桿的長度大于等于300mm。
優選地,所述鋼筋扳手還包括:
連接盤,各個所述夾持鋼筋垂直焊接于所述連接盤上的同一面上,從而使得各個所述夾持鋼筋經所述連接盤連接于所述施力桿上施力桿。
優選地,所述施力桿的另一端包覆有橡膠管,用于手持。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鋼筋扳手結構簡單,操作人員能夠使用鋼筋扳手對鋼筋進行折彎,并能將鋼筋折彎成預設的弧度。鋼筋扳手固定鋼筋穩固,可靠性高,方便了人員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通過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將更為清楚。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鋼筋扳手的結構俯視圖;
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鋼筋扳手的結構主視圖;
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可選實施例提供的鋼筋扳手的結構俯視圖;
圖4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可選實施例提供的連接盤的俯視圖;
圖5是圖4中連接盤的側視圖。
其中,1-夾持鋼筋,2-施力桿,3-橡膠管,4-凸起,5-連接盤,6-可調螺釘。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參照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各種實施例。在各個附圖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或類似的附圖標記來表示。為了清楚起見,附圖中的各個部分沒有按比例繪制。
施工人員在進行現場施工時,需要對鋼筋進行折彎等操作,但是受到現場位置以及操作空間等的影響,無法使用機械對鋼筋進行折彎處理,而手工折彎鋼筋的難度較大。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種鋼筋扳手,包括:施力桿2;至少兩個夾持鋼筋1,各個所述夾持鋼筋1相互平行設置,并連接于所述施力桿2的一端,每個相鄰的所述夾持鋼筋1之間具有夾持空間,所述夾持空間用于容納所述鋼筋。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鋼筋扳手的工作原理是:兩個相鄰的所述夾持鋼筋1之間存在的夾持空間能夠容納需要折彎的鋼筋,通過撬動施力桿2,將所述趕緊進行折彎等工況需求處理。
在本實施例中,各個所述夾持鋼筋1均垂直連接于所述施力桿2上。各個所述夾持鋼筋1均是焊接于所述施力桿2上。如圖1與圖2所示,通過焊接連接方式使得夾持鋼筋1能夠穩固,牢靠的連接到施力桿2上。
在本實用新型中,鋼筋扳手至少采用兩個所述夾持鋼筋1,兩個夾持鋼筋1才能形成一個夾持空間,用于夾持鋼筋。同理,作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的是,還可以采用一個塊狀結構,在該塊狀結構上開設一個u形通槽,u形通槽能夠適配容納鋼筋,通過該u形通槽夾持鋼筋。
可理解的是,夾持鋼筋1之間的加持空間能夠適配容納鋼筋,該夾持空間的夾持長度略大于所需夾持的鋼筋的直徑。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鋼筋扳手以包括三個所述夾持鋼筋1為例,三個所述夾持鋼筋1呈三角形分布焊接于所述施力桿2上。設置了三個夾持鋼筋1,優點是,每兩個相鄰的夾持鋼筋1都可以對鋼筋進行夾持作業,通過更換兩兩夾持所需折彎鋼筋的所述夾持鋼筋1,使得施力桿2所處的位置不一樣,更有利于通過搬動施力桿2對鋼筋進行折彎作業。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三個所述夾持鋼筋1呈正三角或等腰三角形分布。正三角或等腰三角形分布使得三個所述夾持鋼筋1都可以接觸到所夾持鋼筋,有利于對鋼筋的固定,使得該鋼筋扳手對鋼筋進行折彎時更加穩定。
在一可選實施例中,各個所述夾持鋼筋1上相對的側面上開設有凸起4,所述凸起4設于各所述夾持鋼筋1上的遠離連接于所述施力桿2的一端。可以理解的是,設置的凸起4不會阻礙鋼筋進入各夾持空間,而在進行折彎作業時,各個夾持鋼筋1都可以看作為一個支點,通過對施力桿2施加力,容易導致鋼筋與各夾持鋼筋1發生滑移,操作人員因慣性發生危險。設置的凸起4能夠阻擋所述鋼筋滑出各夾持鋼筋1之間的夾持空間,避免操作人員發生危險。
進一步的,所述夾持鋼筋1與所述施力桿2均是采用螺紋鋼筋制成,螺紋鋼筋能夠現場取材進行制作該鋼筋扳手,螺紋鋼筋同時也能增大摩擦力,避免發生滑動。可以理解的是,現場組裝制作時,可以以增加焊點的方式替代夾持鋼筋1上的凸起4。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可選實施例中,所述夾持鋼筋1與所述施力桿2的直徑均大于等于10mm,保證在折彎鋼筋時本省不容易發生彎折。所述夾持鋼筋1的軸向長度大于等于20mm,使各夾持鋼筋1具有適宜的操作長度,來夾持鋼筋,也可以增加夾持鋼筋1的軸向長度,以防止鋼筋的滑出。所述施力桿2的長度大于等于300mm,通過增加施力桿2的長度能夠更省力。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可選實施例中,所述趕緊施力桿還包括:連接盤5,如圖3所示,各個所述夾持鋼筋1垂直焊接于所述連接盤5上的同一面上,從而使得各個所述夾持鋼筋1經所述連接盤5連接于所述施力桿2上。連接盤5與施力桿2之間可以采用焊接或螺紋連接的方式固定連接,焊接性能能更加穩固。而螺紋連接能夠實現拆裝,便于運輸與組合,使得該鋼筋扳手能夠重復使用。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可選實施例中,如圖4與圖5所示,所述連接盤5上的兩個所述夾持鋼筋1之間設有一個可調螺絲6,所述可調螺絲6能夠旋擰貫穿所述連接盤5,可調螺絲6可以從所述連接盤5上旋擰下來。如圖5所示,可調螺絲6可以旋擰在連接盤5上的背離夾持鋼筋1上的一面。當所需要折彎的鋼筋直徑較細時,可以將可調螺絲6朝向夾持鋼筋1的方向旋擰,使可調螺絲6穿過連接盤5,即可調螺絲6與其兩側的夾持鋼筋1之間的間隙來容納直徑較細的待折彎的鋼筋。可以理解的是,為了避免可調螺絲6上的螺紋被破壞,可以先將可調螺絲6從連接盤5上旋擰下來,再從夾持鋼筋1的一側將可調螺絲6旋擰到連接盤5上,完成折彎作業。當待折彎的鋼筋較粗時,將可調螺絲6旋擰到連接盤5上背離夾持鋼筋1的一側即可。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可選實施例中,所述施力桿2的另一端包覆有橡膠管3,用于手持,對操作人員起到保護作用。
本實施例提供的鋼筋扳手,結構簡單,能夠在現場直接取材制作,便于操作人員的施工作業。鋼筋扳手固定鋼筋穩固,可靠性高,方便了人員操作,提高工作效率。通過使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鋼筋扳手,解決了施工現場所處位置與操作空間等影響,不便于進行折彎機作業的情況。
應當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應說明的是: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申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中。
技術特征:
1.一種鋼筋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施力桿;
至少兩個夾持鋼筋,各個所述夾持鋼筋相互平行設置,并連接于所述施力桿的一端,每個相鄰的所述夾持鋼筋之間具有夾持空間,所述夾持空間用于容納所述鋼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筋扳手,其特征在于,各個所述夾持鋼筋均垂直連接于所述施力桿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鋼筋扳手,其特征在于,各個所述夾持鋼筋均是焊接于所述施力桿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筋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三個所述夾持鋼筋,三個所述夾持鋼筋呈三角形分布焊接于所述施力桿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鋼筋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個所述夾持鋼筋呈正三角或等腰三角形分布。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鋼筋扳手,其特征在于,各個所述夾持鋼筋上相對的側面上開設有凸起,所述凸起設于各所述夾持鋼筋上的遠離連接于所述施力桿的一端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鋼筋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鋼筋與所述施力桿均是采用螺紋鋼筋制成。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鋼筋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鋼筋與所述施力桿的直徑均大于等于10mm,所述夾持鋼筋的軸向長度大于等于20mm,所述施力桿的長度大于等于300mm。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筋扳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連接盤,各個所述夾持鋼筋垂直焊接于所述連接盤上的同一面上,從而使得各個所述夾持鋼筋經所述連接盤連接于所述施力桿上。
10.根據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鋼筋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桿的另一端包覆有橡膠管,用于手持。
技術總結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鋼筋扳手,屬于建筑施工技術領域。鋼筋扳手包括:施力桿;至少兩個夾持鋼筋,各個所述夾持鋼筋相互平行設置,并連接于所述施力桿的一端,每個相鄰的所述夾持鋼筋之間具有夾持空間,所述夾持空間用于容納所述鋼筋。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鋼筋扳手結構簡單,操作人員能夠使用鋼筋扳手對鋼筋進行折彎,并能將鋼筋折彎成預設的弧度。鋼筋扳手固定鋼筋穩固,可靠性高,方便了人員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技術研發人員:劉東;林文龍;海有貴;陳世林;史越巍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上海寶冶冶金工程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9.07.29
技術公布日:2020.05.01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