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桁架樓承板與鋼筋混凝土墻的連接結構及施工方法及步驟

博主:adminadmin 2022-12-28 06:36:01 條評論
摘要:1.本發明屬于建筑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鋼筋桁架樓承板與鋼筋混凝土墻的連接結構及施工方法。背景技術:2.鋼筋桁架樓承板是將樓板中的鋼筋在工廠加工成鋼筋桁架,并將鋼筋桁架與底膜連接成一體的組合樓層板。其...

  鋼筋桁架樓承板與鋼筋混凝土墻的連接結構及施工方法及步驟

  1.本發明屬于建筑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鋼筋桁架樓承板與鋼筋混凝土墻的連接結構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2.鋼筋桁架樓承板是將樓板中的鋼筋在工廠加工成鋼筋桁架,并將鋼筋桁架與底膜連接成一體的組合樓層板。其常用在鋼結構中,底板兼當混凝土模板使用,這種樓板免去支模、拆模的工作和費用,大大提高樓板施工效率。其次鋼筋桁架樓承板符合裝配式概念,將現場鋼筋綁扎作業轉移到工廠進行,在工廠加工制作好運輸到建筑施工現場。裝配式結構中用鋼筋桁架樓承板代替桁架鋼筋混凝土疊合板,其制作方法簡便,運輸費用更低,吊裝作業輕便,因此鋼筋桁架樓承板現在越來越多的應用到混凝土結構中。

  3.然而鋼筋桁架樓承板與混凝土的連接及共同受力是一大難題,對于剪力墻與鋼筋桁架樓承板連接,常規做法是先澆筑剪力墻,于剪力墻內預埋鋼板、預留樓板鋼筋,后通過角鋼或槽鋼將剪力墻與鋼筋桁架樓承板進行固定連接,此方法容易造成混凝土墻板交界處開裂。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剪力墻與鋼筋桁架樓承板整體澆筑,保證墻、板有效連接,有效控制墻板交界處開裂,滿足現場施工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4.本發明提供一種鋼筋桁架樓承板與鋼筋混凝土墻的連接結構及施工方法,將剪力墻與鋼筋桁架樓承板整體現澆形成一個有效整體,成功解決支座處混凝土墻板界面開裂問題。

  5.為解決至少一個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6.鋼筋桁架樓承板與鋼筋混凝土墻的連接結構,包括:

  7.水平設置的鋼筋桁架樓承板;

  8.豎直設置的鋼筋混凝土墻或鋼筋混凝土梁;

  9.其中,所述鋼筋桁架樓承板包括水平設置的底板和置于所述底板上方的鋼筋桁架網;

  10.所述鋼筋混凝土墻包括若干鋼筋橫梁和鋼筋豎梁形成的剪力墻鋼筋網;

  11.所述鋼筋混凝土梁由預制一體式的長方形結構的混凝土梁鋼筋制成;

  12.在所述剪力墻鋼筋網或所述混凝土梁鋼筋的兩個外側面都設有模板層;

  13.所述鋼筋桁架樓承板沿所述剪力墻鋼筋網或所述混凝土梁鋼筋的厚度或長度方向設置,且所述鋼筋桁架樓承板與所述剪力墻鋼筋網或所述混凝土梁鋼筋交叉設置的連接處設有固定梁,所述固定梁沿所述剪力墻鋼筋網或所述混凝土梁鋼筋的厚度或長度方向無間斷設置,并分別與所述底板和所述模板層直接固定接觸,以使所述鋼筋桁架網與所述剪力墻鋼筋網或所述混凝土梁鋼筋一體連接形成整體式的鋼筋架體組合,朝所述鋼筋桁架網與所述剪力墻鋼筋網內進行整體澆筑混凝土或所述鋼筋桁架網與所述混凝土梁鋼筋內進

  行整體澆筑混凝土,直接形成無縫隙的所述鋼筋桁架樓承板與所述鋼筋混凝土墻的連接節點或無縫隙的所述鋼筋桁架樓承板與所述鋼筋混凝土梁的連接節點。

  14.進一步的,當所述鋼筋桁架樓承板分設于所述鋼筋混凝土墻兩側時,所述鋼筋桁架網橫跨所述剪力墻鋼筋網的厚度設置;

  15.或者,當所述鋼筋桁架樓承板分設于所述鋼筋混凝土梁兩側時,所述鋼筋桁架網橫跨所述鋼筋混凝土梁的厚度設置。

  16.進一步的,當所述鋼筋桁架樓承板設于所述鋼筋混凝土墻的一側時,部分所述鋼筋桁架網內置于所述剪力墻鋼筋網的厚度設置;

  17.或者,當所述鋼筋桁架樓承板設于所述鋼筋混凝土梁的一側時,部分所述鋼筋桁架網內置于所述鋼筋混凝土梁的厚度設置。

  18.進一步的,所述固定梁為方木,通過若干鋼釘分別與所述底板和所述模板層固定連接設置。

  19.進一步的,在所述模板層遠離所述剪力墻鋼筋網的一側均設有若干垂直設置的支撐梁,所有所述支撐梁的上端面與所述固定梁的下端面連接以使所述固定梁抵頂所述底板設置。

  20.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梁為所述方木,且所有所述固定梁和所有所述支撐梁的橫截面尺寸均相同。

  21.進一步的,在所述剪力墻鋼筋網兩側的所述模板層上還設有若干對拉螺栓,所述對拉螺栓均垂直于所述模板層設置。

  22.進一步的,所述對拉螺栓依次貫穿置于所述模板層外側的豎直設置的所述支撐梁、所述模板層和所述剪力墻鋼筋網設置。

  23.進一步的,在所述鋼筋混凝土梁的下方還需要設置支撐架,并在所述支撐架上端面的所述支撐梁的下端面設有所述固定梁,所述支撐梁上端面的所述固定梁與其下端面的所述固定梁為同向設置。

  24.采用如上任一項所述的鋼筋桁架樓承板與鋼筋混凝土墻的連接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包括:

  25.s1、在加工廠內組裝所述鋼筋桁架樓承板,將所述鋼筋桁架網焊接在所述底板的上端面上,并使所述鋼筋桁架網的長度沿所述底板的長度設置;

  26.s2、基于所述鋼筋混凝土墻或所述所述鋼筋混凝土梁的承建位置,現場綁扎所述剪力墻鋼筋網或所述混凝土梁鋼筋;

  27.s3、固定安裝所述鋼筋混凝土墻中所述剪力墻鋼筋網兩側的模板層或安裝所述鋼筋混凝土梁中所述鋼筋混凝土梁兩側的模板層,并通過對拉螺栓將兩側的所述模板層連接固定;其中,在所述鋼筋混凝土梁的下方設置支撐架,并在支撐架上的支撐梁的下端設有所述固定梁,且使支撐梁上端面的所述固定梁與其下端面的所述固定梁為同向設置,并綁扎所述鋼筋混凝土梁;

  28.s4、吊裝所述鋼筋桁架樓承板并將其定位固定,其端部通過鋼釘使所述固定梁與所述模板層進行連接,以使所述鋼筋桁架網與所述剪力墻鋼筋網或所述混凝土梁鋼筋一體連接形成整體式的鋼筋架體組合;對于跨度較大的所述鋼筋桁架樓承板的底部應做好支撐,保證所述底板在施工期間不變形;當所述鋼筋桁架樓承板現場進行切割時,應加焊支座

  豎向筋和支座水平鋼筋;

  29.s5、現場綁扎所述鋼筋桁架網中的下弦垂直桁架鋼筋、上弦連接鋼筋、下弦連接鋼筋、以及支座負筋;其中,上弦連接鋼筋的長度滿足綁扎搭接要求,支座負筋按照板塊計算要求設置,位于端跨時滿足錨固長度;

  30.s6、朝所述鋼筋桁架網與所述剪力墻鋼筋網內進行整體澆筑混凝土或所述鋼筋桁架網與所述混凝土梁鋼筋內進行整體澆筑混凝土,直接形成無縫隙的所述鋼筋桁架樓承板與所述鋼筋混凝土墻的連接節點或無縫隙的所述鋼筋桁架樓承板與所述鋼筋混凝土梁的連接節點。

  31.采用本發明設計的鋼筋桁架樓承板與鋼筋混凝土墻的連接結構及施工方法,應用于裝配式的鋼筋桁架的樓承板與鋼筋混凝土墻(剪力墻)或鋼筋混凝土梁(連梁)的連接結構,減少現場支模、鋼筋綁扎、拆模等工序;還可使鋼筋桁架樓承板與剪力墻或連梁進行整體澆筑,受力合理,避免混凝土墻與樓承板或連梁與樓承板之間的交界處容易開裂的風險;提高施工效率,縮短施工工期,適用于住宅建筑進行推廣。

  附圖說明

  32.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的鋼筋桁架樓承板沿其長度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33.圖2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的鋼筋桁架樓承板沿其寬度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34.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一中在鋼筋桁架樓承板的長度方向上與鋼筋混凝土墻兩側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35.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一中在鋼筋桁架樓承板的寬度方向上與鋼筋混凝土墻兩側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36.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一中鋼筋桁架樓承板位于鋼筋混凝土墻的單側端面上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37.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一中鋼筋桁架樓承板的長度方向上與鋼筋混凝土梁兩側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38.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一中鋼筋桁架樓承板的寬度方向上與鋼筋混凝土梁兩側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39.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一中鋼筋桁架樓承板位于鋼筋混凝土梁的單側端面上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40.圖中:

  41.10、鋼筋桁架樓承板

  ?

  11、底板

  

  12、鋼筋桁架網

  42.20、鋼筋混凝土墻

  ?

  21、剪力墻鋼筋網

  

  30、鋼筋混凝土梁

  43.31、混凝土梁鋼筋

  ?

  40、模板層

  

  50、固定梁

  44.60、支撐梁

  ?

  70、鋼釘

  

  80、對拉螺栓

  45.90、支撐架

  具體實施方式

  46.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47.本實施例提出鋼筋桁架樓承板與鋼筋混凝土墻的連接結構,包括水平設置的鋼筋

  桁架樓承板10和豎直設置的鋼筋混凝土墻20或鋼筋混凝土梁30。其中,如圖1-2所示,鋼筋桁架樓承板10為預制式結構,包括鋼筋桁架樓承板10包括水平設置的底板11和置于底板上方的鋼筋桁架網12。鋼筋桁架網12中包括上弦連接鋼筋、下弦連接鋼筋、上弦垂直桁架鋼筋、下弦垂直桁架鋼筋、以及支座負筋,此為本領域中的常識,在附圖1-2中不再詳細標注。

  48.鋼筋桁架樓承板10可以與鋼筋混凝土墻20連接也可以與鋼筋混凝土梁30連接,其中,鋼筋混凝土墻20即為本領域中熟知的剪力墻,鋼筋混凝土梁30為本領域中熟知的連梁;鋼筋混凝土墻20包括若干鋼筋橫梁和鋼筋豎梁綁扎制成的剪力墻鋼筋網21;鋼筋混凝土梁30由鋼筋材料預制成的一體式的長方形結構的混凝土梁鋼筋31。

  49.在剪力墻鋼筋網21或混凝土梁鋼筋31的兩個外側面都設有模板層40;鋼筋桁架樓承板10可沿剪力墻鋼筋網21或混凝土梁鋼筋31的厚度或長度方向設置,也就是,鋼筋混凝土墻20和鋼筋混凝土梁30可設置在鋼筋桁架樓承板10的長度方向上或設置在鋼筋桁架樓承板10的寬度方向上。還有,在實際施工時,鋼筋桁架樓承板10可能分設于鋼筋混凝土墻20或鋼筋混凝土梁30的兩側,分別如圖3-4和圖6-7。或者,鋼筋桁架樓承板10可能設于鋼筋混凝土墻20或鋼筋混凝土梁30的一側,即鋼筋混凝土墻20或鋼筋混凝土梁30設置在鋼筋桁架樓承板10的長度方向的端部或寬度方向的端部,分別如圖5和圖8所示。

  50.在鋼筋桁架樓承板10與剪力墻鋼筋網21或混凝土梁鋼筋31交叉設置的連接處設有固定梁50,固定梁50沿剪力墻鋼筋網21或混凝土梁鋼筋31的厚度或長度方向無間斷設置,并分別與底板11和模板層40通過鋼釘70固定直接接觸,以使鋼筋桁架網12與剪力墻鋼筋網21或混凝土梁鋼筋31一體連接形成整體式的鋼筋架體組合,再朝鋼筋桁架網12與剪力墻鋼筋網21內進行整體澆筑混凝土或朝鋼筋桁架網12與混凝土梁鋼筋31內進行整體澆筑混凝土,直接形成無縫隙的鋼筋桁架樓承板10與鋼筋混凝土墻20的連接節點或無縫隙的鋼筋桁架樓承板10與鋼筋混凝土梁30的連接節點。本技術可獲得一體式結構的剪力墻、連梁和鋼筋桁架樓承板10的混凝土結構體,不僅增強了剪力墻與樓承板、連梁與樓承板之間的連接,完全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在鋼筋桁架樓承板10與鋼筋混凝土墻20或鋼筋桁架樓承板10與鋼筋混凝土梁30之間的交界處容易開裂的技術問題。

  51.本技術中的其中一個實施例,如圖3-4所示,為鋼筋桁架樓承板10分設于鋼筋混凝土墻20兩側時,也就是鋼筋桁架網12橫跨剪力墻鋼筋網21的厚度設置,其中包括鋼筋混凝土墻20沿鋼筋桁架樓承板10的長度方向設置或者沿鋼筋桁架樓承板10的寬度方向設置。在這一實施例中,固定梁50為方木,通過若干鋼釘70分別與底板11和模板層40固定連接起來。同時,在模板層40遠離剪力墻鋼筋網21的一側均設有若干垂直設置的支撐梁60,所有支撐梁60的上端面與固定梁50的下端面連接以使固定梁50抵頂底板11固定設置。

  52.其中,支撐梁60也為方木,且所有固定梁50和所有支撐梁60的橫截面尺寸均相同,當然也可以不同,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53.進一步的,在兩組模板層40的厚度方向上還設有若干對拉螺栓80,對拉螺栓80均垂直于模板層40的側面設置,且所有對拉螺栓80依次貫穿置于模板層40外側的豎直設置的支撐梁60、模板層40和剪力墻鋼筋網21設置,從而將模板層40完全與剪力墻鋼筋網21固定形成用于灌注混凝土的剪力墻的孔腔。

  54.本技術中的其中一個實施例,如圖5所示,與圖3中的結構相比,本實施例中中的最大區別在于,鋼筋桁架樓承板10設于鋼筋混凝土墻20的一側,也就是鋼筋混凝土墻20可設

  置在鋼筋桁架樓承板10的長度方向的端部或其寬度方向的端部,此時,部分鋼筋桁架網12內置于剪力墻鋼筋網21的厚度中設置,也就是鋼筋桁架網12中的下弦連接鋼筋122和支座負筋126的靠近剪力墻鋼筋網21的端部中的部分長度折彎后內嵌在剪力墻鋼筋網21中,并與剪力墻鋼筋網21中的鋼筋綁扎在一起,鋼筋桁架網12與剪力墻鋼筋網21形成一體連接的整體式的鋼筋架體組合,且使模板層40完全與剪力墻鋼筋網21固定形成用于灌注混凝土的剪力墻的孔腔,再朝鋼筋桁架網12與剪力墻鋼筋網21內進行整體澆筑混凝土內進行整體澆筑混凝土,直接形成無縫隙的鋼筋桁架樓承板10與鋼筋混凝土墻20的連接節點。

  55.本技術中的其中一個實施例,如圖6-7所示,與圖3-4中的結構相比,本實施例中的最大區別就是,鋼筋桁架樓承板10分設于鋼筋混凝土梁30的兩側。也就是鋼筋桁架網12橫跨混凝土梁鋼筋31的厚度設置,其中包括鋼筋混凝土梁30沿鋼筋桁架樓承板10的長度方向設置或者沿鋼筋桁架樓承板10的寬度方向設置。在這一實施例中,固定梁50通過若干鋼釘70分別與底板11和模板層40固定連接起來。在模板層40遠離剪力墻鋼筋網21的一側均設有若干垂直設置的支撐梁60,所有支撐梁60的上端面與固定梁50的下端面連接以使固定梁50抵頂底板11固定設置。同時,在鋼筋混凝土梁30的下方還需要設置支撐架90,因混凝土梁鋼筋31的高度有限,故需要在混凝土梁鋼筋31和其兩側的模板層40的下方設置支撐架90;并在支撐架90的上端面中的支撐梁60的下端面設有固定梁50,支撐梁60上端面的固定梁50與其下端面的固定梁50為同向設置。

  56.在本實施例中,固定梁50沿混凝土梁鋼筋31的厚度或長度方向無間斷設置,并通過鋼釘70分別與底板11和模板層40直接固定連接,以使鋼筋桁架網12與混凝土梁鋼筋31一體連接形成整體式的鋼筋架體組合,再朝鋼筋桁架網12與混凝土梁鋼筋31內進行整體澆筑混凝土,直接形成無縫隙的鋼筋桁架樓承板10與鋼筋混凝土梁30的連接節點。

  57.本技術中的其中一個實施例,如圖8所示,與圖6中的結構相比,本實施例中中的最大區別在于,鋼筋桁架樓承板10設于鋼筋混凝土梁30的一側,也就是鋼筋混凝土梁30可設置在鋼筋桁架樓承板10的長度方向的端部或其寬度方向的端部,此時,部分鋼筋桁架網12內置于混凝土梁鋼筋31的厚度中設置,也就是鋼筋桁架網12中的下弦連接鋼筋122和支座負筋126的靠近混凝土梁鋼筋31的端部中的部分長度折彎后內嵌在混凝土梁鋼筋31中,并與混凝土梁鋼筋31中的鋼筋綁扎在一起,使鋼筋桁架網12與混凝土梁鋼筋31一體連接形成整體式的鋼筋架體組合,再朝鋼筋桁架網12與混凝土梁鋼筋31內進行整體澆筑混凝土,直接形成無縫隙的鋼筋桁架樓承板10與鋼筋混凝土梁30的連接節點。

  58.采用如上所述的鋼筋桁架樓承板與鋼筋混凝土墻的連接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包括:

  59.s1、在加工廠內組裝鋼筋桁架樓承板10,將鋼筋桁架網12焊接在底板11的上端面上,并使鋼筋桁架網12的長度沿底板11的長度設置。

  60.s2、基于鋼筋混凝土墻20或鋼筋混凝土梁30的承建位置,現場綁扎剪力墻鋼筋網21或鋼筋混凝土梁31。

  61.s3、固定安裝鋼筋混凝土墻20中剪力墻鋼筋網21兩側的模板層40或安裝鋼筋混凝土梁30中鋼筋混凝土梁31兩側的模板層40,并通過對拉螺栓80將兩側的模板層40連接固定。其中,在鋼筋混凝土梁30的下方設置支撐架90,并在支撐架90上的支撐梁60的下端設有固定梁50,且使支撐梁60上端面的固定梁50與其下端面的固定梁50為同向設置,并綁扎鋼

  筋混凝土梁31。

  62.s4、吊裝鋼筋桁架樓承板10并將其定位固定,其端部通過鋼釘70使固定梁50與模板層40進行連接,以使鋼筋桁架網12與剪力墻鋼筋網21或混凝土梁鋼筋31一體連接形成整體式的鋼筋架體組合。對于跨度較大的鋼筋桁架樓承板10的底部應做好支撐,保證底板11在施工期間不變形;當鋼筋桁架樓承板10在現場進行切割時,應加焊支座豎向筋和支座水平鋼筋。

  63.s5、現場綁扎所述鋼筋桁架網12中的下弦垂直桁架鋼筋、上弦連接鋼筋、下弦連接鋼筋、以及支座負筋;其中,上弦連接鋼筋的長度滿足綁扎搭接要求,支座負筋按照板塊計算要求設置,位于端跨時滿足錨固長度。

  64.s6、朝鋼筋桁架網12與剪力墻鋼筋網21內進行整體澆筑混凝土或鋼筋桁架網12與混凝土梁鋼筋31內進行整體澆筑混凝土,直接形成無縫隙的鋼筋桁架樓承板10與鋼筋混凝土墻20的連接節點或無縫隙的鋼筋桁架樓承板10與鋼筋混凝土梁30的連接節點。

  65.采用本發明設計的鋼筋桁架樓承板與鋼筋混凝土墻的連接結構及施工方法,應用于裝配式的鋼筋桁架的樓承板與鋼筋混凝土墻(剪力墻)或鋼筋混凝土梁(連梁)的連接結構,減少現場支模、鋼筋綁扎、拆模等工序;還可使鋼筋桁架樓承板與剪力墻或連梁進行整體澆筑,受力合理,避免混凝土墻與樓承板或連梁與樓承板之間的交界處容易開裂的風險;提高施工效率,縮短施工工期,適用于住宅建筑進行推廣。

  66.以上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所述內容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發明的實施范圍。凡依本發明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發明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

  技術特征:

  1.鋼筋桁架樓承板與鋼筋混凝土墻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設置的鋼筋桁架樓承板;豎直設置的鋼筋混凝土墻或鋼筋混凝土梁;其中,所述鋼筋桁架樓承板包括水平設置的底板和置于所述底板上方的鋼筋桁架網;所述鋼筋混凝土墻包括若干鋼筋橫梁和鋼筋豎梁形成的剪力墻鋼筋網;所述鋼筋混凝土梁由預制一體式的長方形結構的混凝土梁鋼筋制成;在所述剪力墻鋼筋網或所述混凝土梁鋼筋的兩個外側面都設有模板層;所述鋼筋桁架樓承板沿所述剪力墻鋼筋網或所述混凝土梁鋼筋的厚度或長度方向設置,且所述鋼筋桁架樓承板與所述剪力墻鋼筋網或所述混凝土梁鋼筋交叉設置的連接處設有固定梁,所述固定梁沿所述剪力墻鋼筋網或所述混凝土梁鋼筋的厚度或長度方向無間斷設置,并分別與所述底板和所述模板層直接固定接觸,以使所述鋼筋桁架網與所述剪力墻鋼筋網或所述混凝土梁鋼筋一體連接形成整體式的鋼筋架體組合,朝所述鋼筋桁架網與所述剪力墻鋼筋網內進行整體澆筑混凝土或所述鋼筋桁架網與所述混凝土梁鋼筋內進行整體澆筑混凝土,直接形成無縫隙的所述鋼筋桁架樓承板與所述鋼筋混凝土墻的連接節點或無縫隙的所述鋼筋桁架樓承板與所述鋼筋混凝土梁的連接節點。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筋桁架樓承板與鋼筋混凝土墻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當所述鋼筋桁架樓承板分設于所述鋼筋混凝土墻兩側時,所述鋼筋桁架網橫跨所述剪力墻鋼筋網的厚度設置;或者,當所述鋼筋桁架樓承板分設于所述鋼筋混凝土梁兩側時,所述鋼筋桁架網橫跨所述鋼筋混凝土梁的厚度設置。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筋桁架樓承板與鋼筋混凝土墻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當所述鋼筋桁架樓承板設于所述鋼筋混凝土墻的一側時,部分所述鋼筋桁架網內置于所述剪力墻鋼筋網的厚度設置;或者,當所述鋼筋桁架樓承板設于所述鋼筋混凝土梁的一側時,部分所述鋼筋桁架網內置于所述鋼筋混凝土梁的厚度設置。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鋼筋桁架樓承板與鋼筋混凝土墻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梁為方木,通過若干鋼釘分別與所述底板和所述模板層固定連接設置。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鋼筋桁架樓承板與鋼筋混凝土墻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板層遠離所述剪力墻鋼筋網的一側均設有若干垂直設置的支撐梁,所有所述支撐梁的上端面與所述固定梁的下端面連接以使所述固定梁抵頂所述底板設置。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鋼筋桁架樓承板與鋼筋混凝土墻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梁為所述方木,且所有所述固定梁和所有所述支撐梁的橫截面尺寸均相同。7.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鋼筋桁架樓承板與鋼筋混凝土墻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剪力墻鋼筋網兩側的所述模板層上還設有若干對拉螺栓,所述對拉螺栓均垂直于所述模板層設置。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鋼筋桁架樓承板與鋼筋混凝土墻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對拉螺栓依次貫穿置于所述模板層外側的豎直設置的所述支撐梁、所述模板層和所述剪力墻鋼筋網設置。9.根據權利要求5-6、8任一項所述的鋼筋桁架樓承板與鋼筋混凝土墻的連接結構,其

  特征在于,在所述鋼筋混凝土梁的下方還需要設置支撐架,并在所述支撐架上端面的所述支撐梁的下端面設有所述固定梁,所述支撐梁上端面的所述固定梁與其下端面的所述固定梁為同向設置。10.采用如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鋼筋桁架樓承板與鋼筋混凝土墻的連接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包括:s1、在加工廠內組裝所述鋼筋桁架樓承板,將所述鋼筋桁架網焊接在所述底板的上端面上,并使所述鋼筋桁架網的長度沿所述底板的長度設置;s2、基于所述鋼筋混凝土墻或所述所述鋼筋混凝土梁的承建位置,現場綁扎所述剪力墻鋼筋網或所述混凝土梁鋼筋;s3、固定安裝所述鋼筋混凝土墻中所述剪力墻鋼筋網兩側的模板層或安裝所述鋼筋混凝土梁中所述鋼筋混凝土梁兩側的模板層,并通過對拉螺栓將兩側的所述模板層連接固定;其中,在所述鋼筋混凝土梁的下方設置支撐架,并在支撐架上的支撐梁的下端設有所述固定梁,且使支撐梁上端面的所述固定梁與其下端面的所述固定梁為同向設置,并綁扎所述鋼筋混凝土梁;s4、吊裝所述鋼筋桁架樓承板并將其定位固定,其端部通過鋼釘使所述固定梁與所述模板層進行連接,以使所述鋼筋桁架網與所述剪力墻鋼筋網或所述混凝土梁鋼筋一體連接形成整體式的鋼筋架體組合;對于跨度較大的所述鋼筋桁架樓承板的底部應做好支撐,保證所述底板在施工期間不變形;當所述鋼筋桁架樓承板現場進行切割時,應加焊支座豎向筋和支座水平鋼筋;s5、現場綁扎所述鋼筋桁架網中的下弦垂直桁架鋼筋、上弦連接鋼筋、下弦連接鋼筋、以及支座負筋;其中,上弦連接鋼筋的長度滿足綁扎搭接要求,支座負筋按照板塊計算要求設置,位于端跨時滿足錨固長度;s6、朝所述鋼筋桁架網與所述剪力墻鋼筋網內進行整體澆筑混凝土或所述鋼筋桁架網與所述混凝土梁鋼筋內進行整體澆筑混凝土,直接形成無縫隙的所述鋼筋桁架樓承板與所述鋼筋混凝土墻的連接節點或無縫隙的所述鋼筋桁架樓承板與所述鋼筋混凝土梁的連接節點。

  技術總結

  一種鋼筋桁架樓承板與鋼筋混凝土墻的連接結構及施工方法,包括鋼筋桁架樓承板、鋼筋混凝土墻或鋼筋混凝土梁;在剪力墻鋼筋網或混凝土梁鋼筋的兩個外側面都設有模板層;鋼筋桁架樓承板與剪力墻鋼筋網或混凝土梁鋼筋交叉設置的連接處設有固定梁,以使鋼筋桁架網與剪力墻鋼筋網或混凝土梁鋼筋一體連接形成整體式的鋼筋架體組合,朝鋼筋桁架網與剪力墻鋼筋網內或鋼筋桁架網與混凝土梁鋼筋內進行整體澆筑混凝土,直接形成無縫隙的鋼筋桁架樓承板與鋼筋混凝土墻的連接節點或無縫隙的鋼筋桁架樓承板與鋼筋混凝土梁的連接節點。本發明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在鋼筋桁架樓承板與鋼筋混凝土墻或與鋼筋混凝土梁之間的交界處容易開裂的技術問題。的技術問題。的技術問題。

  技術研發人員:卜祥英 張垚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中冶天工集團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21.12.31

  技術公布日:20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