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應急拒止車用的鋼絲繩隔振器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1.本實用新型涉及隔振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移動應急拒止車用的鋼絲繩隔振器。
背景技術:
2.移動應急目標拒止車具備高越野機動性,可深入礦區,通過無線自組網系統與目標探測車進行互聯互通,實時了解現場情況,但由于礦區地形復雜多變,導致移動應急目標拒止車的內部設備易于因顛簸而損壞,為此,需要安裝鋼絲繩隔振器進行緩沖隔振。
3.目前,市面上現有的鋼絲繩隔振器通常是由鋼絲繩按一定方向進行螺旋旋轉繞制,頂部和底部分別由兩塊夾板通過卡條或螺釘緊固而成,但是,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當受到的振動或沖擊力較大時,設備易于發生傾斜或擺動過大現象,影響設備及操作人員的安全,穩定性相對較差,從而無法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穩定性較差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移動應急拒止車用的鋼絲繩隔振器。
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6.一種移動應急拒止車用的鋼絲繩隔振器,包括夾持座一和夾持座二及鋼絲繩,所述夾持座一和夾持座二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夾持座一和夾持座二的側面上均沿長度方向等距設置有若干個與鋼絲繩匹配的下限位孔,所述夾持座一和夾持座二的上方設置有夾持座三,所述夾持座三的側面上沿長度方向等距設置有若干個與鋼絲繩匹配的上限位孔,所述下限位孔和上限位孔交錯分布,所述鋼絲繩螺旋穿過下限位孔和上限位孔后固定在夾持座一和夾持座二及夾持座三之間,且鋼絲繩與夾持座一和夾持座二及夾持座三組合形成三角形結構,所述鋼絲繩的兩端分別固接有限位塊,所述夾持座一和夾持座二及夾持座三均包括上夾板和下夾板,且夾持座一和夾持座二及夾持座三的兩端均可拆卸安裝有鎖緊套。
7.優選的,位于所述夾持座一和夾持座二同一端的鎖緊套之間均固接有連接板。
8.優選的,所述鋼絲繩與夾持座一和夾持座二及夾持座三組合形成等腰三角形結構。
9.優選的,每個所述上夾板和對應的下夾板均設置有若干個相連通的螺紋孔,每個所述螺紋孔的內部均螺紋連接有緊固螺栓,每個所述緊固螺栓的尾端均螺紋連接有鎖緊環。
10.優選的,所述夾持座三以及夾持座三兩端的鎖緊套的頂部均涂抹有耐磨層。
11.優選的,所述鋼絲繩設置為不銹鋼鋼絲繩。
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夾持座一和夾持座二及夾持座三,采用三點支撐的方式,能夠有效防止設備發生傾斜或擺動過大,提高了穩定性,增強了設備及操作人員的安全性。
14.2、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緊固螺栓和鎖緊套,不僅便于拆卸更換,還能夠有效防止使用過程中因緊固螺栓松動而導致上夾板和下夾板之間有縫隙,從而提高了整個裝置的穩定性,緩沖隔振效果好。
15.本實用新型通過各個部件之間的相互協作,采用三點支撐的方式,能夠有效防止設備發生傾斜或擺動過大,提高了穩定性,緩沖隔振效果好,增強了設備及操作人員的安全性,易于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16.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移動應急拒止車用的鋼絲繩隔振器的結構示意圖;
17.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移動應急拒止車用的鋼絲繩隔振器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18.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移動應急拒止車用的鋼絲繩隔振器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19.圖4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移動應急拒止車用的鋼絲繩隔振器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20.圖中:1、夾持座一;2、夾持座二;3、鋼絲繩;4、下限位孔;5、夾持座三;6、上限位孔;7、限位塊;8、鎖緊套;9、連接板;10、上夾板;11、下夾板;12、螺紋孔;13、緊固螺栓;14、鎖緊環;15、耐磨層。
具體實施方式
21.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22.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前”、“后”、“左”、“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23.實施例一
24.參照圖1-4,一種移動應急拒止車用的鋼絲繩隔振器,包括夾持座一1和夾持座二2及鋼絲繩3,夾持座一1和夾持座二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夾持座一1和夾持座二2的側面上均沿長度方向等距設置有若干個與鋼絲繩3匹配的下限位孔4,夾持座一1和夾持座二2的上方設置有夾持座三5,夾持座三5的側面上沿長度方向等距設置有若干個與鋼絲繩3匹配的上限位孔6,下限位孔4和上限位孔6交錯分布,鋼絲繩3螺旋穿過下限位孔4和上限位孔6后固定在夾持座一1和夾持座二2及夾持座三5之間,且鋼絲繩3與夾持座一1和夾持座二2及夾持座三5組合形成三角形結構,增強穩定性,鋼絲繩3的兩端分別固接有用于對鋼絲繩3端部進行固定的限位塊7,夾持座一1和夾持座二2及夾持座三5均包括上夾板10和下夾板11,且夾持座一1和夾持座二2及夾持座三5的兩端均可拆卸安裝有用于防止上夾板10和下夾板11之間縫隙變大的鎖緊套8。
25.本實施例中,通過螺釘將夾持座一1和夾持座二2與外界連接,并通過螺釘將夾持
座三5與需要隔振的設備連接,當夾持座三5與夾持座一1和夾持座二2位置發生變化時,通過采用三點支撐的方式,確保夾持座三5兩側的鋼絲繩3同時受到作用力,而且鋼絲繩3各股之間發生內摩擦并與鋼絲繩3運動方向相反,能夠抵消掉較大的沖擊力,有效防止設備發生傾斜或擺動過大,從而提高了整個裝置的穩定性,緩沖隔振效果好。
26.實施例二
27.參照圖1-4,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更優化的在于,位于夾持座一1和夾持座二2同一端的鎖緊套8之間均固接有連接板9,鋼絲繩3與夾持座一1和夾持座二2及夾持座三5組合形成等腰三角形結構,確保兩側鋼絲繩3受力相同,增強穩定性,每個上夾板10和對應的下夾板11均設置有若干個相連通的螺紋孔12,螺紋孔12的內部均螺紋連接有緊固螺栓13,每個緊固螺栓13的尾端均螺紋連接有鎖緊環14,便于拆換損壞的夾板,提高了維護效率,還降低了成本,夾持座三5以及夾持座三5兩端的鎖緊套8的頂部均涂抹有耐磨層15,鋼絲繩3設置為不銹鋼鋼絲繩,延長使用壽命,減小維護成本。
28.本實用新型通過各個部件之間的相互協作,采用三點支撐的方式,能夠有效防止設備發生傾斜或擺動過大,提高了穩定性,緩沖隔振效果好,增強了設備及操作人員的安全性,易于推廣應用。
29.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技術特征:
1.一種移動應急拒止車用的鋼絲繩隔振器,包括夾持座一(1)和夾持座二(2)及鋼絲繩(3),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座一(1)和夾持座二(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夾持座一(1)和夾持座二(2)的側面上均沿長度方向等距設置有若干個與鋼絲繩(3)匹配的下限位孔(4),所述夾持座一(1)和夾持座二(2)的上方設置有夾持座三(5),所述夾持座三(5)的側面上沿長度方向等距設置有若干個與鋼絲繩(3)匹配的上限位孔(6),所述下限位孔(4)和上限位孔(6)交錯分布,所述鋼絲繩(3)螺旋穿過下限位孔(4)和上限位孔(6)后固定在夾持座一(1)和夾持座二(2)及夾持座三(5)之間,且鋼絲繩(3)與夾持座一(1)和夾持座二(2)及夾持座三(5)組合形成三角形結構,所述鋼絲繩(3)的兩端分別固接有限位塊(7),所述夾持座一(1)和夾持座二(2)及夾持座三(5)均包括上夾板(10)和下夾板(11),且夾持座一(1)和夾持座二(2)及夾持座三(5)的兩端均可拆卸安裝有鎖緊套(8)。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移動應急拒止車用的鋼絲繩隔振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夾持座一(1)和夾持座二(2)同一端的鎖緊套(8)之間均固接有連接板(9)。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移動應急拒止車用的鋼絲繩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絲繩(3)與夾持座一(1)和夾持座二(2)及夾持座三(5)組合形成等腰三角形結構。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移動應急拒止車用的鋼絲繩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上夾板(10)和對應的下夾板(11)均設置有若干個相連通的螺紋孔(12),每個所述螺紋孔(12)的內部均螺紋連接有緊固螺栓(13),每個所述緊固螺栓(13)的尾端均螺紋連接有鎖緊環(14)。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移動應急拒止車用的鋼絲繩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座三(5)以及夾持座三(5)兩端的鎖緊套(8)的頂部均涂抹有耐磨層(15)。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移動應急拒止車用的鋼絲繩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絲繩(3)設置為不銹鋼鋼絲繩。
技術總結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移動應急拒止車用的鋼絲繩隔振器,包括夾持座一和夾持座二及鋼絲繩,所述夾持座一和夾持座二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夾持座一和夾持座二的側面上設置有若干個與鋼絲繩匹配的下限位孔,所述夾持座一和夾持座二的上方設置有夾持座三,所述夾持座三的側面上設置有若干個與鋼絲繩匹配的上限位孔,所述下限位孔和上限位孔交錯分布,所述鋼絲繩螺旋穿過下限位孔和上限位孔后固定在夾持座一和夾持座二及夾持座三之間,且鋼絲繩與夾持座一和夾持座二及夾持座三組合形成三角形結構。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三點支撐的方式,能夠有效防止設備發生傾斜或擺動過大,提高穩定性,緩沖隔振效果好,增強了設備及操作人員的安全性。安全性。安全性。
技術研發人員:鄭平 齊小峰 弓波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黃山聯合應用技術發展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21.11.04
技術公布日:2022/4/21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