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箍筋移送裝置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鋼筋箍筋移送裝置,屬于移送裝置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建筑行業中,鋼筋的應用很廣泛,箍筋就是其中的一種,箍筋是用來固定主鋼筋的位置而使構件(梁或者柱)內各種鋼筋構成鋼筋骨架的鋼筋,主要用來滿足斜截面抗剪強度,并聯結受力主筋和受壓區混筋骨架。現有的鋼筋箍筋在輸送時大多是采用人工使用推車進行輸送,輸送效率較低,并且在輸送完成后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將箍筋從輸送車上搬下,費時費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鋼筋箍筋移送裝置,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一種鋼筋箍筋移送裝置,包括側板,所述側板一側的板壁上轉動連接有第一傳動輥和第二傳動輥,第一傳動輥和第二傳動輥分別設置在側板的兩端,所述第一傳動輥和第二傳動輥通過傳動皮帶傳動連接,所述傳動皮帶的外壁上等間距固定連接有若干個卡條,所述卡條的頂部均開設有卡槽,所述傳動皮帶的上方設置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頂部等間距開設有若干個放置槽,所述放置板底部的兩端均設置有支撐輥,所述支撐輥與卡槽相匹配設置,所述支撐輥的兩端均轉動連接有支撐腳,所述支撐腳與放置板固定連接,所述側板遠離傳動皮帶一側的板壁上通過固定機架固定連接有伺服電機,所述伺服電機輸出軸的軸壁上通過聯軸器與第一傳動輥固定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側板靠近第一傳動輥一端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第一支撐架,所述第一支撐架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第二支撐架,所述第二支撐架遠離第一支撐架一側的側壁上固定連接有第三支撐架,所述第三支撐架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第四支撐架,所述第四支撐架一側的板壁上通過轉銷轉動連接有下料桿,所述下料桿遠離傳動皮帶一端的頂部固定連接有彈力彈簧,所述彈力彈簧的另一端與第三支撐架固定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一傳動輥和第二傳動輥之間設置有第三傳動輥,所述第三傳動輥與傳動皮帶傳動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傳動皮帶的內壁上開設有嚙合齒,所述第一傳動輥、第二傳動輥和第三傳動輥的外輥壁上均對應嚙合齒開設有相適配的齒槽。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放置板頂部的兩端均固定連接有防護板。
本實用新型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鋼筋箍筋移送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設置的伺服電機能夠通過傳動輥帶動傳動皮帶進行驅動,傳動皮帶在工作時能夠帶動放置板上的箍筋進行移送,無需耗費人力進行輸送,另一方面,當傳動皮帶將放置板上的箍筋輸送至靠近下料桿的位置時,下料桿能夠將箍筋穿插住,隨著傳動皮帶的繼續前移,箍筋會串在下料桿上,便于進行下料,省時省力。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放置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側板;2、第一傳動輥;3、第二傳動輥;4、傳動皮帶;5、第三傳動輥;6、嚙合齒;7、卡條;8、卡槽;9、放置板;10、防護板;11、放置槽;12、支撐腳;13、支撐輥;14、固定機架;15、伺服電機;16、聯軸器;17、第一支撐架;18、第二支撐架;19、第三支撐架;20、第四支撐架;21、轉銷;22、下料桿;23、彈力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
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鋼筋箍筋移送裝置,包括側板1,側板1一側的板壁上轉動連接有第一傳動輥2和第二傳動輥3,第一傳動輥2和第二傳動輥3分別設置在側板1的兩端,第一傳動輥2和第二傳動輥3通過傳動皮帶4傳動連接,傳動皮帶4的外壁上等間距固定連接有若干個卡條7,卡條7的頂部均開設有卡槽8,傳動皮帶4的上方設置有放置板9,放置板9的頂部等間距開設有若干個放置槽11,放置板9底部的兩端均設置有支撐輥13,支撐輥13與卡槽8相匹配設置,支撐輥13的兩端均轉動連接有支撐腳12,支撐腳12與放置板9固定連接,側板1遠離傳動皮帶4一側的板壁上通過固定機架14固定連接有伺服電機15,伺服電機15輸出軸的軸壁上通過聯軸器16與第一傳動輥2固定連接。
側板1靠近第一傳動輥2一端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第一支撐架17,第一支撐架17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第二支撐架18,第二支撐架18遠離第一支撐架17一側的側壁上固定連接有第三支撐架19,第三支撐架19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第四支撐架20,第四支撐架20一側的板壁上通過轉銷21轉動連接有下料桿22,下料桿22遠離傳動皮帶4一端的頂部固定連接有彈力彈簧23,彈力彈簧23的另一端與第三支撐架19固定連接,當傳動皮帶4將放置板9上的箍筋輸送至靠近下料桿22的位置時,下料桿22能夠將箍筋穿插住,隨著傳動皮帶4的繼續前移,箍筋會串在下料桿22上,便于進行下料,第一傳動輥2和第二傳動輥3之間設置有第三傳動輥5,第三傳動輥5與傳動皮帶4傳動連接,第三傳動輥5能夠使得傳動皮帶4在轉動時對物料的支撐力更強,使得傳動皮帶4的傳動效果更好,傳動皮帶4的內壁上開設有嚙合齒6,第一傳動輥2、第二傳動輥3和第三傳動輥5的外輥壁上均對應嚙合齒6開設有相適配的齒槽,嚙合齒6嚙合連接在齒槽內,可以使得傳動皮帶4在對物料進行輸送時傳動力的傳遞效果更好,放置板9頂部的兩端均固定連接有防護板10,防護板10可以防止放置在放置板9上的箍筋在輸送過程中意外掉落,可以對其進行防護。
具體的,使用本實用新型時,將箍筋放置在放置板9頂部的放置槽11中,放置槽11和防護板10可以使得箍筋放置時更加穩定,不會在輸送時掉落,放置完成后,將放置板9底部的支撐輥13與卡條7上的卡槽8進行卡接,啟動伺服電機15,伺服電機15的輸出軸帶動第一傳動輥2進行轉動,第一傳動輥2與第二傳動輥3進行同步轉動時能夠帶動傳動皮帶4進行運動,傳動皮帶4能夠帶動放置板9上的箍筋進行輸送,無需耗費人力進行輸送,在輸送過程中第三傳動輥5能夠使得傳動皮帶4在轉動時對物料的支撐力更強,使得傳動皮帶4的傳動效果更好,嚙合齒6嚙合連接在齒槽內,可以使得傳動皮帶4在對物料進行輸送時傳動力的傳遞效果更好,當傳動皮帶4將放置板9上的箍筋輸送至靠近下料桿22的位置時,下料桿22能夠將箍筋穿插住,隨著傳動皮帶4的繼續前移,箍筋會串在下料桿22上,便于進行下料,省時省力。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技術特征:
1.一種鋼筋箍筋移送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側板(1),所述側板(1)一側的板壁上轉動連接有第一傳動輥(2)和第二傳動輥(3),第一傳動輥(2)和第二傳動輥(3)分別設置在側板(1)的兩端,所述第一傳動輥(2)和第二傳動輥(3)通過傳動皮帶(4)傳動連接,所述傳動皮帶(4)的外壁上等間距固定連接有若干個卡條(7),所述卡條(7)的頂部均開設有卡槽(8),所述傳動皮帶(4)的上方設置有放置板(9),所述放置板(9)的頂部等間距開設有若干個放置槽(11),所述放置板(9)底部的兩端均設置有支撐輥(13),所述支撐輥(13)與卡槽(8)相匹配設置,所述支撐輥(13)的兩端均轉動連接有支撐腳(12),所述支撐腳(12)與放置板(9)固定連接,所述側板(1)遠離傳動皮帶(4)一側的板壁上通過固定機架(14)固定連接有伺服電機(15),所述伺服電機(15)輸出軸的軸壁上通過聯軸器(16)與第一傳動輥(2)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筋箍筋移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側板(1)靠近第一傳動輥(2)一端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第一支撐架(17),所述第一支撐架(17)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第二支撐架(18),所述第二支撐架(18)遠離第一支撐架(17)一側的側壁上固定連接有第三支撐架(19),所述第三支撐架(19)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第四支撐架(20),所述第四支撐架(20)一側的板壁上通過轉銷(21)轉動連接有下料桿(22),所述下料桿(22)遠離傳動皮帶(4)一端的頂部固定連接有彈力彈簧(23),所述彈力彈簧(23)的另一端與第三支撐架(19)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筋箍筋移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傳動輥(2)和第二傳動輥(3)之間設置有第三傳動輥(5),所述第三傳動輥(5)與傳動皮帶(4)傳動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筋箍筋移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皮帶(4)的內壁上開設有嚙合齒(6),所述第一傳動輥(2)、第二傳動輥(3)和第三傳動輥(5)的外輥壁上均對應嚙合齒(6)開設有相適配的齒槽。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筋箍筋移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板(9)頂部的兩端均固定連接有防護板(10)。
技術總結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鋼筋箍筋移送裝置,包括側板,所述側板一側的板壁上轉動連接有第一傳動輥和第二傳動輥,第一傳動輥和第二傳動輥分別設置在側板的兩端,所述第一傳動輥和第二傳動輥通過傳動皮帶傳動連接,所述傳動皮帶的外壁上等間距固定連接有若干個卡條,本實用新型一種鋼筋箍筋移送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設置的伺服電機能夠通過傳動輥帶動傳動皮帶進行驅動,傳動皮帶在工作時能夠帶動放置板上的箍筋進行移送,無需耗費人力進行輸送,另一方面,當傳動皮帶將放置板上的箍筋輸送至靠近下料桿的位置時,下料桿能夠將箍筋穿插住,隨著傳動皮帶的繼續前移,箍筋會串在下料桿上,便于進行下料,省時省力。
技術研發人員:宋姝丹;宋世鈞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重慶鏹鑌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9.08.22
技術公布日:2020.08.21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