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提高H13鋼退火組織均勻性的熱處理工藝的制作工藝流程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模具鋼熱處理工藝,尤其是一種提高h13鋼退火組織均勻性的熱處理工藝。
背景技術:
h13鋼具有較高的熱強性、較高的韌性、優(yōu)良的抗熱疲勞性和抗熱蝕性能,被廣泛應用于熱鍛模、鋁合金壓鑄模和熱擠壓模。h13鋼熱作模具在服役過程中,模腔需承受反復的加熱和冷卻,同時還受到一定的沖擊作用,常見的主要失效形式為熱疲勞裂紋、模腔熱蝕磨損和模腔塑性變形,其中熱疲勞裂紋是造成h13熱作模具早期失效最主要原因。熱疲勞裂紋的萌生階段主要受強度控制,而擴展階段主要受韌性控制,因此,高溫下強度和韌性的良好配合對提高h13鋼抗疲勞性能至關重要。
均勻的退火組織是保證h13鋼高強韌性的重要前提。h13鋼鍛后組織為馬氏體、貝氏體和珠光體的混合組織,且硬度較高,在交貨前通常需退火處理,以降低材料硬度、并為后續(xù)熱處理做好組織準備。h13常規(guī)等溫退火工藝為:860~890℃奧氏體化,爐冷至700~760℃等溫球化后,爐冷至≤500℃出爐空冷。按上述退火方法對h13鋼進行退火處理后,退火組織中存在碳化物沿晶界呈鏈狀分布,對比nadca#207-2003中退火組織評級圖確定為as16級,屬不合格級別。這種鏈狀碳化物可遺傳到淬、回火組織中,對材料的強度和韌性均有較大影響,尤其是降低橫向沖擊韌性。如何消除鏈狀碳化物和網狀碳化物,獲得碳化物彌散分布,尺寸均勻適中,顆粒圓整度高的退火組織,是提高h13鋼質量水平和模具壽命的重要手段。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提高h13鋼退火組織均勻性的熱處理工藝,以提高h13鋼質量水平和模具壽命。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1)將鍛造后的h13鋼冷卻至400~500℃,裝入加熱爐,加熱溫度680~750℃、保溫2~4h,出爐空冷;
(2)所述步驟(1)處理的h13鋼空冷至300~400℃后熱裝爐,以50~120℃/h的升溫速率升溫至800~850℃預熱保溫、保溫時間2~4h;再以50~120℃/h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060~1100℃,爐料透保后保溫1~2h;出爐空冷至≤100℃;
?。?)將步驟(2)處理的h13鋼裝入加熱爐,以50~120℃/h的升溫速率升溫至860~900℃、保溫4~6h;然后以20~50℃/h的冷卻速率冷卻至720~740℃、保溫6~8h;再以50~120℃/h的升溫速率升溫至840~880℃、保溫4~6h;再以20~50℃/h的冷卻速率冷卻至720~740℃、保溫6~8h;最后以20~50℃/h的冷卻速率冷卻至≤500℃,出爐空冷。
本發(fā)明所述h13鋼的化學成分組成及其質量百分含量為:c0.38~0.43%,si0.80~1.20%,mn0.30~0.50%,cr5.10~5.60%,mo1.30~1.60%,v0.80~1.20%,p≤0.020%,s≤0.003%,o≤0.005%,n≤0.015%,其余為fe及不可避免的雜質。
本發(fā)明所述鍛造后的h13鋼的截面尺寸為φ90~170mm。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發(fā)明將鍛造后的h13鋼冷卻至350~500℃,裝入加熱爐,加熱溫度680~750℃,保溫2~4h,出爐空冷;有效地消除了材料內應力,避免了冷卻過程中由于鍛坯內外溫差過大造成的材料開裂。2、本發(fā)明鍛坯熱裝爐,以50~120℃/h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050~1100℃,爐料透保后再保溫1~2h,空冷至室溫;該過程通過碳化物充分回溶再析出,能提高碳化物分布均勻性,獲得均勻細小的單一隱晶馬氏體組織,為后續(xù)的球化退火做好組織準備。3、本發(fā)明將預處理后的h13鋼裝入加熱爐,使h13鋼中的碳化物連續(xù)經過860~900℃保溫4~6h和720~740℃保溫6~8h的一次球化,與840~880℃保溫4~6h和720~740℃保溫6~8h的二次球化;有效提高了碳化物顆粒圓整度,極大減少了大尺寸碳化物和小顆粒碳化物的數量,獲得碳化物彌散分布,尺寸均勻適中、顆粒圓整度高的退火組織。4、本發(fā)明與常規(guī)等溫退火處理相比,在退火態(tài)h13鋼心部取樣,加工成10mm×10mm×55mm的v-型缺口夏比沖擊試樣,退火橫向沖擊功為≥55j,橫縱沖擊功比值≥0.85,退火硬度≤182hb,退火組織級別達到nadca#207-2003標準中as3以上水平。本發(fā)明可獲得碳化物彌散分布,尺寸均勻適中,顆粒圓整度高的h13鋼退火組織,避免了碳化物沿晶界呈鏈狀分布,顯著提高了材料退火組織均勻性和等向性能。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1退火處理后的h13鋼金相組織圖;
圖2為常規(guī)球化退火處理后的h13鋼金相組織圖;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1退火處理后的h13鋼sem圖;
圖4為常規(guī)球化退火處理后的h13鋼sem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本提高h13鋼退火組織均勻性的熱處理工藝具體如下所述。
?。?)將鍛造后φ130mm的h13鋼棒材冷卻至450℃,裝入加熱爐,加熱溫度720℃、保溫3h,出爐空冷。
?。?)所述h13鋼空冷至350℃后熱裝爐,以70℃/h的升溫速率升溫至825℃預熱保溫、保溫時間3h;再以100℃/h的升溫速率第二次升溫至1080℃,爐料透保后再保溫1h,出爐空冷至室溫,完成預處理過程。
(3)將h13鋼裝入加熱爐,以85℃/h的升溫速率升溫至880℃、保溫5h;以35℃/h的冷卻速率冷卻至730℃、保溫7h;再以85℃/h的升溫速率第二次升溫至870℃,保溫5h;以35℃/h的冷卻速率第二次冷卻至730℃、保溫7h;最后以35℃/h的冷卻速率第三次冷卻至485℃,出爐空冷。
本實施例所述h13鋼的化學成分見表1;經熱處理后的h13鋼由棒材心部取樣,檢測方法標準參考gb/t229-2007,經機械磨拋后采用4%硝酸酒精侵蝕后,觀察橫向組織,其金相組織如圖1所示、sem組織如圖3所示;與常規(guī)等溫退火后的組織(見圖2和圖4)相比,碳化物彌散程度、尺寸均勻性及顆粒圓整度均有大幅度提高,完全消除碳化物沿晶鏈狀分布,退火組織級別達到nadca#207-2003標準中的as3水平;退火硬度由212hb下降到182hb,退火橫向沖擊功由39j提高到57j,橫縱沖擊功比值由0.46提高到0.85。
實施例2:本提高h13鋼退火組織均勻性的熱處理工藝具體如下所述。
?。?)將鍛造后φ90mm的h13鋼棒材冷卻至400℃,裝入加熱爐,加熱溫度680℃、保溫2h,出爐空冷。
?。?)所述h13鋼空冷至300℃后熱裝爐,以90℃/h的升溫速率升溫至800℃預熱保溫、保溫時間4h;再以120℃/h的升溫速率第二次升溫至1060℃,爐料透保后再保溫2h,出爐空冷至室溫,完成預處理過程。
?。?)將h13鋼裝入加熱爐,以120℃/h的升溫速率升溫至860℃、保溫6h;以50℃/h的冷卻速率冷卻至720℃、保溫8h;再以120℃/h的升溫速率第二次升溫至840℃、保溫6h;以50℃/h的冷卻速率第二次冷卻至720℃、保溫8h;最后以50℃/h的冷卻速率第三次冷卻至460℃,出爐空冷。
本實施例所述h13鋼的化學成分見表1;經熱處理后的h13鋼由棒材心部取樣,經機械磨拋后采用4%硝酸酒精侵蝕后,觀察橫向組織,退火組織中碳化物彌散程度、尺寸均勻性及顆粒圓整度均有較大提高,組織均勻性良好;退火硬度由209hb下降到180hb,退火橫向沖擊功由41j提高到58.5j,橫縱沖擊功比值由0.51提高到0.92。
實施例3:本提高h13鋼退火組織均勻性的熱處理工藝具體如下所述。
?。?)將鍛造后φ170mm的h13鋼棒材冷卻至500℃,裝入加熱爐,加熱溫度750℃、保溫4h,出爐空冷。
(2)所述h13鋼空冷至400℃后熱裝爐,以50℃/h的升溫速率升溫至850℃預熱保溫、保溫時間2h;再以80℃/h的升溫速率第二次升溫至1100℃,爐料透保后再保溫2h,出空冷至室溫,完成預處理過程。
?。?)將h13鋼裝入加熱爐,以50℃/h的升溫速率升溫至900℃、保溫4h;以20℃/h的冷卻速率冷卻至740℃、保溫6h;再以50℃/h的升溫速率第二次升溫至880℃、保溫4h;以20℃/h的冷卻速率第二次冷卻至740℃、保溫6h;最后以20℃/h的冷卻速率第三次冷卻至490℃,出爐空冷。
本實施例所述h13鋼的化學成分見表1;經熱處理后的h13鋼由棒材心部取樣,經機械磨拋后采用4%硝酸酒精侵蝕后,觀察橫向組織,退火組織中碳化物彌散程度、尺寸均勻性及顆粒圓整度均有較大提高,組織均勻性良好;退火硬度由213hb下降到180hb,退火橫向沖擊功由43.5j提高到55j,橫縱沖擊功比值由0.42提高到0.87。
實施例4:本提高h13鋼退火組織均勻性的熱處理工藝具體如下所述。
?。?)將鍛造后φ110mm的h13鋼棒材冷卻至420℃,裝入加熱爐,加熱溫度700℃、保溫2.5h,出爐空冷。
(2)所述h13鋼空冷至320℃后熱裝爐,以80℃/h的升溫速率升溫至810℃預熱保溫、保溫時間3.5h;再以110℃/h的升溫速率第二次升溫至1070℃,爐料透保后再保溫1.5h,出爐空冷至100℃,完成預處理過程。
?。?)將h13鋼裝入加熱爐,以70℃/h的升溫速率升溫至870℃、保溫5.5h;以30℃/h的冷卻速率冷卻至725℃、保溫7.5h;再以70℃/h的升溫速率第二次升溫至850℃、保溫5.5h;以30℃/h的冷卻速率第二次冷卻至725℃、保溫7.5h;最后以30℃/h的冷卻速率第三次冷卻至450℃,出爐空冷。
本實施例所述h13鋼的化學成分見表1;經熱處理后的h13鋼由棒材心部取樣,經機械磨拋后采用4%硝酸酒精侵蝕后,觀察橫向組織,退火組織中碳化物彌散程度、尺寸均勻性及顆粒圓整度均有較大提高,組織均勻性良好;退火硬度由210hb下降到181hb,退火橫向沖擊功由40.5j提高到57j,橫縱沖擊功比值由0.49提高到0.90。
實施例5:本提高h13鋼退火組織均勻性的熱處理工藝具體如下所述。
?。?)將鍛造后φ150mm的h13鋼棒材冷卻至470℃,裝入加熱爐,加熱溫度740℃、保溫3.5h,出爐空冷。
(2)所述h13鋼空冷至380℃后熱裝爐,以120℃/h的升溫速率升溫至830℃預熱保溫、保溫時間2.5h;再以50℃/h的升溫速率第二次升溫至1090℃,爐料透保后再保溫1.5h,出空冷至50℃,完成預處理過程。
?。?)將h13鋼裝入加熱爐,以100℃/h的升溫速率升溫至890℃、保溫4.5h;以40℃/h的冷卻速率冷卻至735℃、保溫6.5h;再以100℃/h的升溫速率第二次升溫至860℃、保溫4.5h;以40℃/h的冷卻速率第二次冷卻至735℃、保溫6.5h;最后以40℃/h的冷卻速率第三次冷卻至500℃,出爐空冷。
本實施例所述h13鋼的化學成分見表1;經熱處理后的h13鋼由棒材心部取樣,經機械磨拋后采用4%硝酸酒精侵蝕后,觀察橫向組織,退火組織中碳化物彌散程度、尺寸均勻性及顆粒圓整度均有較大提高,組織均勻性良好;退火硬度由212hb下降到181hb,退火橫向沖擊功由41j提高到56.5j,橫縱沖擊功比值由0.48提高到0.86。
表1:各實施例所述h13鋼的化學成分(wt.%)
表1中,余量為fe及不可避免的雜質。
技術特征:
技術總結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提高H13鋼退火組織均勻性的熱處理工藝,其工藝過程為:(1)將鍛造后的H13鋼冷卻至400~500℃,裝入加熱爐,加熱溫度680~750℃、保溫2~4h,出爐空冷;(2)所述H13鋼空冷至300~400℃后熱裝爐,以50~120℃/h的升溫速率升溫至800~850℃預熱保溫、保溫時間2~4h;再以50~120℃/h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060~1100℃,爐料透保后保溫1~2h;出爐空冷至≤100℃;(3)將H13鋼裝入加熱爐,升溫至860~900℃、保溫4~6h;然后冷卻至720~740℃、保溫6~8h;再升溫至840~880℃、保溫4~6h;再冷卻至720~740℃、保溫6~8h;最后冷卻至≤500℃,出爐空冷。本工藝避免了碳化物沿晶界呈鏈狀分布,顯著提高了材料退火組織均勻性和等向性能。
技術研發(fā)人員:樊明強;常金寶;張雲飛;趙英利;陳文;張坤;趙楠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河鋼股份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fā)日:2019.06.20
技術公布日:2019.10.11

admin
發(fā)表評論